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北朝道教造像碑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原创性声明内容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 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二) 昏 导师签名:刹够学移 日n :2 o o7 年6 月1 7 日 日期:砂矿1 7 年6 月,7 日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第一章前言:1 第一节选题缘由和意义1 第二节研究简史回顾一2 第三节研究思路6 第二章北朝道教造像的图像志分析7 第一节现有资料概况7 第二节造像碑分型分期研究1o 第三节道教主尊造像的图像来源1 9 第四节主尊造像题材再辨2 4 第三章造像碑所见北朝民众的道教2 8 第一节“大道空寂”2 8 第二节祈愿的内容和变化3 4 第四章北朝佛道混合造像碑分析。4 l 第一节佛道混合造像分类4 1 第二节佛道混合造像碑碑序的考察4 9 第三节民间的佛道二教5 5 结语。5 7 参考文献。5 9 附蜀乏。6 5 后记。7 2 论文题目:北朝道教造像碑研究 专 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硕士生:刘睿 指导教师:姚崇新副教授 摘要 南北朝是道教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不同教派涌现,道教经文大量地 制作、整理以及分类体系的初步确立,这些都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北朝集中出现了一批最早明确标明其道教属性的道教造像,主要形式是道 教造像碑,其中包括部分佛道混合造像碑。这批材料主要分布区域在今渭河两岸 的耀县、临潼等地。相比同时期众多的佛教造像碑,道教造像碑的数量和分布范 围比较小,但对当时道教的情况和佛道二教关系等问题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当时关中地区道教的发展情况,民众的信仰认识,以及佛道二教在 民间的关系等问题,结合当时碑刻上的发愿文、图像、文献资料,以及同时期佛 教造像碑,对上述问题做了尝试性探讨。在具体分析中,鉴于前人研究时轻图重 文的倾向,笔者在结合文献,从结构和内容上全面考察造像碑发愿文后,加强了 对图像位置、内容等因素的考虑,力图全面揭示道教造像碑中的历史内涵。 文章主要分三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探讨的是北朝道教造像碑的图像志方面 的问题,在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对北朝道教造像碑的主尊造像与魏晋壁画墓中墓 主形象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道教造像新的来源。第二部分探讨的是纯道教 造像碑,通过对发愿文的分析,并联系同时期的文献,分析了北朝民众间道教信 仰的实际情况,以及北方地区受南方道教因素影响的表现。第三部分通过研究佛 道混合造像碑中道像和佛像的图像分布、发愿文内容、供养人身份题记等因素, 对该类造像碑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和其宗教倾向的判定,明确了这类造像的宗教内 涵。进而分析了道教和佛教两种宗教在民间的生存实态、相互关系及民众对于二 者看法等问题。 关键词:北朝,造像碑,道教,佛教 t i t l e :as t u d yo ft a o i s ms t e l e si nn o r t h e md y n a s t i e s m a j o r :a r c h a e o l o g ya n dm u s e o l o g y n a m e :l i ur u i s u p e r v i s o r :y a oc h o n g x i n a bs t r a c t t h es o u t h e r na n dt h e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p e r i o di sag r e a td e v e l o p i n gs t a g e f o rt a o i s m ,a sv a r i o u ss e c t sc a m eo u t ,a n dl a r g ea m o u n to ft h et a o i s ms c r i p t a r e s w e r em a d e t h es y s t e mf o ra r r a n g i n ga n dc l a s s i f y i n gh a dp r i m a r i l yb e e ne s t a b l i s h e d , w h i c hh a sas i g n i f i c a n t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d e v e m p m e u to ft a o i s m w h a tn e e d st ob e e m p h a s i z e di s ,t h e r ea p p e a r e das e to fi m a g e s ,w h i c ha r et h ee a r l i e s ta n dh a v ea d e f i n i t et a o i s ma t t r i b u t ei n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m o s to ft h e ma r em a i n l yt h et a o i s t s t e l e s ,i n c l u d i n gp a r t so fb u d d h i s m - t a o i s mm i x e ds t e l e s t h es e to fm a t e r i a l sa r e m a i n l yd i s t r i b u t e do v e ry a oc o u n t ya n dl i n t o n ga n ds of o r t hn e a rt h ew e ir i v e r c o m p a r e dt o 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b u d d h i s ts t e l e s ,a l t h o u g ht h en u m b e r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r e ao ft a o i s ts t e l e sa r el i m i t e d ,t h e r et a o i s ts t e l e sh a v eag r e a t 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s t u d yo ft h et e m p o r a lc i r c u m s t a n c eo ft a o i s ma sw e l la s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b u d d h i s ma n dt a o i s m t h i sa r t i c l ei st r y i n gt of i n dt h et e m p o r a lc i r c u m s t a n c eo f t h et a o i s tr e f l e c t e di n 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i nt h ea r e ao fg u a n z h o n g ,a n dt h ec o g n i t i o no ft h ep o p u l a rp e o p l e s r e l i g i o n 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t e m p o r a ll i t e r a t u r e s , 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f t h e s es t e l e sa n dt h e c o n t e m p o r a r y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f b u d d h i s ts t e l e s ,i tp r o b e si n t ot h o s ep r o b l e m sa b o v e i nt h ep r o c e s so fd e t a i l e da n a l y s i s , c o n s i d e r i n gt h e s es c h o l a r sw h oh a v em a d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t h es t u d yo ft h e s es t e l e sh a v eat e n d e n c yo fp a y i n ga t t e n t i o nt o i i i l i t e r a t u r e sr a t h e rt h a ni m a g e s ,t h ea n o t h e rc o m b i n e s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sw i t ht h em e t h o d o fi c o n o g r a p h y ,a n dr e v i e w st h es t r u c t u r ea n dc o n t e n to f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 s t h e a n o t h e re m p h a s i z e st h e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o f t h ef a c t o r ss u c ha st h ei m a g e sp o s i t i o na n d t h ec o n t e n t , a n dt r i e st op o 硫o u tt h ea l l - a r o u n dh i s t o r i c a lm e a n i n go ft h et a o i s t s t e l e s t h ea r t i c l ei sm a i n l yc o n c l u d e do ft h r e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d i s c u s s e st h e p r o b l e m o ft h en o r t h e r n d y n a s t i e s s t e l e s i n i c o n o g r a p h y , b a s e d o nt h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t y p e s ;i tp r o b e si n t o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i m a g e so fc e n 缸e f i g u r e so f s t e l e si n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a n dt h ei m a g e so f o w n e r so ft h ef r e s c ot o m b s i nw e ia n dj i nd y n a s t i e s ,w h i c hs u g g e s t st h a tt h en e ws o u r c es y s t e mo ft h et a o i s t s t e l e s t h ep u r et a o i s ms t e l e sa r ed i s c u s s e d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o ft h ea r t i c l e 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 s ei n s c r i p t i o n s ,a n d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 l i t e r a t u r e ,i ta n a l y z e st h ea c t u a lc i r c u m s t a n c e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m o n gt h ep o p u l a r p e o p l ei nt h e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 s ,a n d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i n f l u e n c e db yt h ee l e m e n t s 舶mt h es o u t hc h i n ao ft a o i s m a st ot h et h i r dp a r t ,t h r o u g h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 f a c t o r so ft h eb u d d h i s ti m a g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t h ec o n t e n to fi n s c r i p t i o n s , a n dt h es t a t u s o fd o n o r s ,e r e ,i tc l a s s i f i e st h es t e l e se l e m e n t a r i l ya n di t sr e l i g i o nt e n d e n c y ,a st oa s g e t t i n gt h er e l i g i o u sm e a n i n go f t h i sk i n do fs t e l e sd e f i n i t e l y f i n a l l y , i ta n a l y z e st h e e x i s t e n ts i t u a t i o n so ft h eb u d d h i s ma n dt h et a o i s mi nt h e 南l l 【s o c i e t y , a n dt h e p o p u l a rp e o p l e sa t t i t u d et ot h et w or e l i g i o n sa n ds oo n k e yw o r d s :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s t e l e s ,t a o i s m 、b u d d h i s m i v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仅以宗教来讲,佛教从东汉 传入,经过魏晋时期的发展,到此时已成为中华大地上一个重要的宗教派别。道 教经历了汉末的起源和草创阶段,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并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在北方,有寇谦之领导的新天师道改革,“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 之术 ,“专以礼度为首修2 ;在南方,有陆修静领导的天师道改革,灵宝派和上 清派也逐步登上历史的舞台3 。北朝集中出现了一批道教造像材料,包括有造像 碑,背屏式造像,单体式造像,石窟造像等4 。其中,以造像碑为主,包括了部 分很有特色的佛道混合造像碑。这批材料现大都在陕西渭河北岸一带,如耀县, 临潼等地。国内主要存放这一类历史遗物的有耀县药王山博物馆,临潼博物馆和 西安碑林博物馆等地。在日本美国和欧洲也有一些藏品,其中较为集中的收藏地 是美国芝加哥费尔德在自然历史博物馆( t h ef i e l dm u s e u mo fn a t u r a lh i s t o r y , c h i c a g o ) 5 。 第一节选题缘由和意义 北朝时期道教造像相比于同时期佛教造像,虽然整体数量较少,但内涵丰 富,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北朝的道教造像是最早的内涵清楚的道教造像,这通过大量自题为“老 1 关于道教的产生的时间,学界仍存在分歧,大多数学者的意见,认为东汉末年的天师道和太平道是早期 的道教。 2 魏书卷一四释老志,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3 0 5 1 页。 3 小林正美氏在提到此时南朝的道流有南派新天师道,葛氏道和上清派,最后葛氏道被新天师道合并,可 备一说。参看氏著六朝道教史研究,东京:创文社,1 9 9 0 年;中译本见李庆译:六朝道教史研究 ,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 4 造像是佛教美术界常用的一个概念,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一般而言,造像可以是指不同形式的艺术表 现手法,也可以指具体的某一尊神像。以前者而论的,造像碑是造像的+ 一种形式。本文是将道教造像碑 做为道教造像的一个附属部分看待。 5 参见李凇: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北京:中华书局,2 0 0 2 年,3 6 4 页、4 8 5 - - 5 0 9 页。 君 “天尊 的铭记可确定。因此,它们是探讨道教造像起源最坚实的资料。 2 造像和题记可以反映当时平民的信仰情况。日本的桔扑在道教e 神话 传说曾指出:“道教中并存着理论的部分和通俗的部分,理论部分为道士和学 者所有,与一般信徒并不存在什么直接的关系6 ,当时的文献鲜有关于民间信 仰情况的记载。作为民众信仰的产物,造像碑毫无疑问地承载着当时普通民众的 信仰意识,认真分析它们,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民众的实际的信仰情况。侯旭东 曾在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 以下简称信仰) 一书中,通过佛教造 像铭记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其时民众的信仰认识7 ,对我们研究北朝道教造像 铭记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借鉴。 3 北朝道教造像里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佛道造像碑,这类材料主要集中在 关中地区。在一通碑上同时刻有佛像和道像,这种佛道之间微妙的关系在以前的 文献中鲜有详细记载。纵观弘明集、广弘明集等记录当时佛道关系的文章, 多是南朝、唐季之时的士大夫、上层僧侣、道士之间对于佛道关系的讨论,偏重 义理的分析。而这批造像碑为我们从民间的角度认识当时的佛道关系提供了有价 值的材料。 4 大量的发愿文和供养人提名还为我们提供了对北朝整个社会面貌分析的 翔实的文本,例如当时人们社会组织,家庭结构,民族构成等等8 。 第二节研究简史回顾 一国内研究简史回顾 造像碑在古代金石学著作中已有著录,但著录的重点是造像铭记9 。清代尤 盛,诸如毛凤枝的关中石刻文字存逸考、王昶的金石萃编、叶昌炽的语 6 转引自葛兆光:道教研究的历史和方法在清华大学研究生课上的讲稿,收入氏著屈服史及其他: 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 0 0 3 年,1 5 0 页。 7 侯旭东: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8 年。 8 这方面做的较好的例子有:马长寿: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郝 春文:东晋南北朝佛社首领略考,北京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1 年第3 期,4 9 5 8 页:侯 旭东: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另可见佐藤智水: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 h 陈垣:道家金石略,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7 年。 1 5 道藏,北京;文物出版社等,1 9 8 7 年。该本一般称三家本道藏。 3 步考察了道教造像碑的发展和变化特点1 6 。二是多种学科研究手段的介入。以李 凇先生为代表,他本人是美术史学者。在这一时期发他发表了大量有关道教造像 碑的文章,而且很多都发表在非考古类的杂志上,例如中国道教、新美术 等1 7 ,表明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主要趋势。 第三阶段是二十世纪9 0 年代以后。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 具有通论性质的文章和著作大量发表。这类作品多是尽可能详细地搜集北朝时期 的道教造像资料,然后对于造像内容,发愿文内容做考订和释读。较早有张燕女 士的北朝佛道造像碑精选1 8 ,( 以下简称精选) 该书选印了1 8 通陕西各地 博物馆( 主要是耀县药王山博物馆) 所藏北朝时期的佛道、道教造像碑。对所选 每一碑都做了细致和精美的拓本线图,并附有每通造像碑的纪年、规格、文字考 释等基本信息。虽然收集的数量较小,但拓片印刷清晰,又附有大量线图,为其 他学者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此外,刘昭瑞先生论考古材料中所见 到的早期道教造像( 以下简称造像) 1 9 、李凇先生的泾渭流域北魏之隋代 道教雕刻详述( 以下简称详述) 2 0 、张勋燎先生的北朝道教造像的考古研 究( 以下简称研究) 2 1 、胡文和先生的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 以下简称 石刻) 2 2 等文章都是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刘昭瑞和张勋燎两位先生在碑文 的释读上用功很深,做的工作比较细致,李凇和胡文和两位先生都是有实地考察 的经历,在资料的整体描述和搜集的全面度上更胜一筹。 二是着力于某一专题或个别碑刻的研究。前者有胡文和先生有关北朝道教造 佑韩伟、阴志毅:耀县药王山的佛道混合造像碑,考古与文物1 9 8 4 年第5 期,4 6 5 l 页;韩伟、阴 志毅:耀县药- 手山的道教造像碑, 考古与文物1 9 8 7 年第3 期,1 8 2 6 页。 李凇:一块北魏羌族的道教造像碑,中国道教1 9 9 4 年第3 期,3 2 3 5 页;李凇:北魏姚伯多道 教造像碑主尊之名考辨,中国道教1 9 9 5 年第3 期,4 6 4 7 页;李凇:临潼六通北朝造像碑考释, 中国道教1 9 9 6 年第2 期,3 7 4 7 页;李凇:关中一带北朝道教造像的几点基本问题,新美术 1 9 9 7 年第4 期,3 7 4 9 页。 埽陕西耀县药王山博物馆等合编:北朝佛道造像碑精选,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 9 9 6 年。 悖刘昭瑞:论考古材料中所见到的早期道教造像,李狲主编:论衡从刊第一辑,广州:中山大学出 版社,1 9 9 9 年;此文后以早期道教造像研究为名收入氏著 ,2 0 0 6 年第2 1 期,l 一6 6 页;刘昭瑞:北魏姚伯多道教造像碑考论,道家 文化研究第9 辑,北京:三联书店,1 9 9 6 年,此文后以关于寇谦之新道教的若干问题为名收入氏 著考古发现与早期道教研究,2 9 8 3 1 8 页 2 6 滨田耕作:四面像c ,p ( ,史学研究会讲演集第四册,1 9 1 2 年。 竹松原三郎:四面像力考察,松增。 荔大村西崖:支那美术史雕塑篇,东京:国书刊行会,昭和四十七年( 1 9 7 2 ) 。 扫神琢淑子:南北朝时期乃道教造像宗教史的考察量中心c ,收入中国中世。文物,京都:京 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 9 9 3 年,2 2 5 - - 2 8 9 页。 反应的当时道教和佛教的关系。松原三郎的增订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专辟一 章道教像论考对北齐、北周的道教造像做了初步的研究3 0 。 欧美学者的研究,从宏观着眼的有m a r y l i nm r i f l e ,的e a r l yb u d d h i s ta r to f c h i n aa n dc e n t r a la s o 、王静芬( d o r o t h yc w o n g ) 的c h i n e s es t e l e s 3 2 王氏其 书导言部分声称该书是对五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国佛教造像碑的首次深入研究。在 文中研究陕西地区造像碑的段落,作者概括到:这一区域的造像碑特别之处在于 佛教与道教思想融合的内容,而且赞助者标识出他们游牧民族的身份。显然作者 认识到其佛道交融及体现的少数民族特色,但将其简单的看为佛教造像碑有不妥 之处。至于专题式的研究,则有j e a nm j a m e s 对有关北朝道教造像碑图像志的 相关问题做的研究3 3 ,作者主要以美国芝加哥费尔德博物馆馆藏藏品为例进行研 究,文中的主要观点,是认为5 、6 世纪的佛道混合造像的出现不是艺术史的, 而是历史的。所谓历史的,就是当时民众对于佛道二教认识模糊,没有明确的分 别。在7 、8 世纪以后,民众对二教的认识清楚以后,佛道二教造像也分道扬镳。 图像志的研究是西方艺术史研究常见的方法,是一种描述和解释图像内容固定的 套路,是基础性研究。 第三节研究思路 笔者认为:以往研究的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大部分的研究论述主要 停留在文字的考释,碑刻的介绍等方面,虽然也有一些通过碑刻文字来研究如北 朝道教发展情况的文章,但数量少,也不够全面;二是对图像的研究力度不够。 现在研究涉及的主要是描述和考释图像题材3 4 、风格上的初步分析等等。这些当 松原三郎: 增订佛教雕刻史研究,东京:吉川弘文馆,1 9 5 4 年。 m a r y li nm r h i e ,e a r l yb u d d h i s ta r to fc h i n aa n dc e n t r a la s i a ,l e i d e n :b r i1 1 ,2 0 0 2 ,2 v o l s 3 2 d o r o t h yc w o n g ,c h i n e s es t e l e s , h o n o l u l u :u n i v e r s i t yo f h 嘲i ip r e s s ,2 0 0 4 此文导言的中译 文已刊登,见 导言: ,中国佛教艺术第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 1 4 2 3 页。此书中译文据译者毛秋瑾言,即将由商务出版社出版。 1 j e a nm j a m e s ,“s o m ei e o n o g r a p h i ep r o b l e m si ne a r l yt a o i s t b u d d h i s ts c u l p t u r e si nc h i n a ”, a r c h i v e so f a s i a na r t4 2 1 9 8 9 此文以被翻译成中文,见 美 j m 詹姆斯著、李凇译:中国早期佛道 混合造像的一些图像志问题,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 0 0 1 年,6 4 页。 3 6 现在研究道教美术的学者一般是将佛道混合造像碑放入道教造像的体系下,可参看张勋燎、李凇等学者 的文章。本文首先承认这种划分,但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探讨佛道混合造像碑的宗教倾向问题。 7 露堑 ( 图二1 ) 背屏式造像现有北魏永平二年( 5 0 9 ) 道教三尊式造像、延昌二年( 5 1 3 ) 张 相队造天尊像、延昌四年( 5 1 5 ) 盖氏等造道教三尊像石、隆绪元年( 5 2 7 ) 王阿 善造道教像、北周天和二年( 5 6 7 ) 杜崇口造老君像。前三例造像和最后一例在 整体结构上比较接近,都是底座上加主尊造像,造像身后为背( 图二2 ) 屏。 杜崇口造老君像的头部后面还有头光的刻画。王阿善造像较特殊( 图二3 ) ,为 两尊并列道像,两边和两尊造像中间各一身胁侍,这种二主尊加三胁侍的组合造 像比较特殊。 还有一种可称谓龛像的。这类造像的碑体不大,表面开的龛较深。有太和二 十三年( 4 9 9 ) 傅口造像、保定元年( 5 6 1 ) 马洛子造像( 图二4 ) 、北周保定三 年( 5 6 4 ) 许多谨造像等。 单体造像有一例,为北周建德元年( 5 7 2 ) 刘欢庆造立像3 7 ( 图二5 ) 。该 造像出于高陵县三阳塔内,现藏高陵县文化馆。头部已缺,着双领下垂式道袍, 束腰带。手势似佛之与愿印与施无畏印,造像腹部微微隆起,跣足立于方座之上。 脚下左右有两蹲狮。发愿文刻于方座正面,其中有“道民刘欢庆,上为父母家 口大小、下及法界众生,敬造像一区 ,可知此为道教造像。 3 7 李凇:详述,4 1 0 页。另外,成都西安南路出土有南朝单体道教坐像,参看成都市两安南路南朝石 刻造像简报,文物,1 9 9 8 年第ll 期,4 2 0 页。 8 ( 上图图二2 下图图二3 ) 9 卜 图二4图二5 石窟造像有一例,位于陕西宜君福地水库造像窟内,现已不存3 8 。这是一窟 佛道题材混合的石窟,开凿时间为西魏。为方形平项,三壁三龛式窟形。正壁和 左壁为佛像,右壁为道像。另外,在耀县摩崖石刻佛像的崖壁下方,有三尊小造 像,皆右手执麈尾,左手置于胸前,应为道教造像,前人对此似没有述及。 第二节造像碑的类型与分期 我们的类型划分依据是龛形和龛楣、碑面布局、主尊造像的服式、体征和香 炉的变化情况等因素。 根据龛的形状,可分两种:a 型:拱形龛;b 型方形龛。 a 型拱形龛根据龛楣又可细分为: i 式素龛楣。龛楣没有任何装饰( 图二6 a ) 。 i i 式二交龙。在龛上部为两条交龙,二龙尾部交缠,反首回顾对方,二 龙呈轴对称状( 图二6 b ) 。 i 式火焰纹。在龛楣上以阴线刻划出火苗的形像( 图二6 c ) 。 3 3 李凇:一位县令解决文化冲突的一个探索性方案,载氏著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4 5 3 - - 4 8 4 页。 1 0 式屋顶纹。在龛楣的位置是屋顶,一般会将瓦楞、屋檐等细致地表现 出来。( 图二6 d ) 。 v 式枝蔓纹花草。在龛楣上表现植物的叶子、茎脉等图案( 图二6 e ) 。 图二6 a图二6 b图二6 c 图二6 d图二6 e b 型根据龛楣可细分为: i 式素龛楣,龛楣没有任何装饰( 图二7 a ) 。 i i 式六龙相交,龛上部有六条相交的龙,两条为一组,呈水平式分布,该 式只有师录生造像碑一例( 图二7 b ) 。 式枝蔓纹。基本同于a 型式( 图二7 c ) 。 图二7 a图二7 b图二7 c 碑面布局首先以龛的数量可分为单龛和双龛两种,单龛类以龛为中心,根据 龛周围的图像特点,可分为二型: a 型碑面布局为上部正中开有一大龛,内刻主体造像,龛周围没有其他图像, 在龛的下部,刻有大段发愿文。该型有姚伯多造像碑、杨阿绍造像碑和仇臣生造 像碑三例( 图二8 ) 。 b 型碑面布局为上部正中开一大龛,内刻主体造像,龛周围刻有供养人、香 炉、狮子、日月等图像,根据图像的内容又可分为三式: i 式像龛下部正中有香炉、供养人像( 图二9 a ) 。 i i 式在i 式基础上,在龛的左右刻有日月图像,日轮内有三足乌,月轮内 有蟾蜍( 图二9 b ) 。 i 式在龛上( 龛下) 刻有仙人形象,仙人( 真人) 一般戴莲花冠,着道袍, 颌下有须( 图二9 c ) 。 图二8图二9 a 图二9 b 图二9 c 双龛根据龛的布局方式差异可分为二型: 1 2 a 型左右并列二龛式。该型现有杨缦黑造像碑和绛阿鲁造像碑二例( 图 二l o a ) 。 b 型碑面自上部至中部上下垂直排列两龛,该型只有张安世造像碑一例( 图 二l o b ) 。 图二l o a图二l o b 主尊造像按照道袍和造像的特征来分析,根据道袍可分为三型: a 型双领下垂式道袍。该型道袍的双领不相叠,而呈平行下垂状,内束有腰 带。( 图二1 l a ) 。 b 型交领式道袍。该型道袍的领口呈v 字型,但开口有高有低,一般将腰带 束在道袍的外面( 图二l l b ) 。 c 型通肩式道袍。该型道袍一般在肩部用连贯的u 形线纹表示,腰带一般也是 束在道袍的外面( 图二7 a ) 。 1 3 图二1 1 a图二1 1 b 根据主尊的面相体征又可分为四式: i 式:面相方圆,体型健硕,整体风格雄厚,力度感强( 图二7 a ) 。 i i 式:面相开始变长,体型趋瘦但仍带有比较健壮的风格( 图二l l b ) 。 i 式:面相长圆,清瘦、溜肩,趋向“秀骨清像 的样式( 图二1 2 ) 。 式:体型丰硕、矮胖、圆肩,整体风格略显丰满风格( 图二l l a ) 。 图二1 2 龛像下的香炉是变化比较明显的图像元素,可分为三式: i 式为最简单的形式,只有单独的炉体和支架和支座( 图二1 3 a ) 。 l i 式在支架上缠绕双龙等图像( 图二1 3 b ) 。 i 式在炉体底部加饰莲花花瓣纹样,形成莲座底的样式( 图二1 3 c ) 。 1 4 图二1 3 a图二1 3 b 图二1 3 c 根据以上类型划分结果,对所选碑刻列出类型变化表( 表1 ) 。 表1 北朝道教造像碑( 部分) 类型演化表 碑名龛型碑面布局道袍形式造像特点 香炉 单龛双龛 姚伯多碑 bia 不清 i无 刘文朗碑aibiai l 杨阿绍碑 aiabi无 杨缦黑碑ai a ci无 冯神育碑 ai ibibi ii i 张乱国碑 ai ibibi 田良宽碑a biai i i 熙平二年碑 a biai i ii i 王守令碑a i i bic i ii 张安世碑a i ib不清 h i 无 刘田氏碑 a biami 夏侯僧碑a b l i aii 镝石珍碑 a l ibi ibli 镝麻仁碑 a i ibi iaii 七十人碑不清 biaii 王市保碑 a b 1ah i 不清 茹氏碑黼b i i bi i i 不清 师录生碑 a i ib c i i i i i 仇臣生碑不清 a 不清 i i i 不清 庞舣碑 b vb i i 不清 u ii 辛延智碑b ?bia ii 四面像碑 a bi iai不清 绛阿鲁碑 a i bch ii 辅兰德碑烈b iai i i 李昙信碑 b ib i iai 刘男俗碑斛b c 不清 根据上述各碑特点,我们可以把这批资料分成四组,见表2 : 表2 北朝道教造像碑分组特点表 钽别 四 内容 龛形ai 、bia 、a 、a 、a 、a 、a a v 、b bi 碑面布局单龛abi单龛bl单龛bi 、b l i单龛bi i 、b 双龛a双龛b 道袍形式a 、b 、ca 、b以a 为主ac 造像特点 ii ii 香炉形像ii 、i i i i 、i i i 由表二,我们可以发现,在龛形上,方形龛不是主要形式,而龛楣的纹样越 到到后期越复杂,素楣龛主要集中出现在第一组,第二、三组都流行ai i 、砧 式龛,第四组出现了a v 式龛并成为主流形式。碑面布局方面,主要流行单 龛b 型,一、二组流行的碑面布局是bi 式,三组出现b i i 式,并延续到第四 组,第四组新出现了b i i i 式。道袍方面,第一组已出现后期常见的三种形式的道 袍,但第三组以后,都以a 型为主。主尊造像特征明显,每组对应不同的形式, 分期特征显著。至于香炉形式,同龛楣一样,也是越到后期越复杂,第一组流行 i 式,二组出现i i 式并继续存在i 式,第三组流行l i 式,出现u i 式,该式成为第 四组流行的式样。 根据上述演化情况看,这四个组之间,在龛形、造像特点、香炉形式这 三个方面的变化,每组基本上都有新的式样出现,有时也流行到下一组, 这样四个组别就代表了北朝道教造像碑的四个时期。我们将每一组看作一 期,来看看各期碑刻的特征。 第一期,这时期碑刻大部分体积较小,多单面、双面造像,没有龛楣,主尊 造像脸型方圆,体型健硕,道袍类型有交领、通肩、双领下垂式三种,香炉流行 只有炉体的简单形式。整体而言,造像模仿佛教的痕迹明显。 第二期,碑刻体积变大。出现拱形龛上加二龙的新形式,在像龛下有香炉, 1 6 并以龛和香炉为中心,两边对称分布供养人像,这成为以后流行的构图形式。新 出现了香炉支架上有二龙相交的形式,并在第三期成为主流样式。主尊造像脸型 向长圆发展,体型趋瘦,交领式道袍比较盛行。同时,以张乱国造像碑的道像为 代表,形成了主尊造像带道冠,右手执麈尾,左手置于膝上或胸前的样式。总之, 这一期形成的一些基本的图像因素,对以后各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三期,龛楣流行双龙相交纹、火焰纹,还有屋顶纹,碑面装饰日趋繁缛, 部分造像碑的一面,像龛左右有对称日月形象,主尊造像面相长圆,溜肩,体型 清瘦,双领下垂式、交领式、通肩式道袍都有。供养人形象多侧身而立,戴冠, 颌下有蓄,褒衣博带,体形清瘦,同于主尊造像风格。香炉出现了去掉支座加覆 莲或在支座下加覆莲的新形式。 第四期,龛楣流行枝蔓花草纹。碑面布局上不再有日月,但是以辅兰德碑为 代表,在碑面雕刻数名仙人形象,主尊造像面相趋于方正,体形丰硕,香炉流行 底部加覆莲的形式。 由于这些碑刻大部分有纪年,所以这四期的年代比较好确定。第一期的年 代大致是4 9 6 - - 5 0 5 年,即北魏太和后期到正始年问;第二期的年代在5 0 5 - - 5 1 7 年,即北魏始平年间至熙平二年;第三期的年代大致是在5 1 7 - - 5 6 0 年,包括北 魏熙平二年以后至西魏时期,西魏时期的例子较少;第四期的年代在5 6 0 - - 5 8 1 年,即北周时期。 李静杰先生曾经对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碑做过类型学上的分析,其中的 结论有两点值得注意:1 交领式袈裟是关中地区佛像所特有的样式;2 佛教造 像碑也有像龛两侧有日月的布局。如上文分析,交领式道袍也是道教造像的一 种服式,而像龛两边布置日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学能力比赛培训要点
- 劳动教育课件纲要
- 课件模式汇报工作
- 个人理财知识培训
- 素描海绵宝宝课件
- 幼儿绘画小鸡课件
- 刨冰美术创意课件
- 环境变化后的课件
- 课件暴恐现场的处置
- 广东护理研究自考试题及答案
- 空调系统维保记录簿表
- 动车组列车员(长)(职业通用)全套教学课件
- 医学影像技术职业生涯规划
- 内瘘球囊扩张术护理查房课件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文本版(附答案)
- 牙本质过敏症课件
- 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教育
- 【精】人民音乐出版社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清晨》课件PPT
- 河南省道路救援收费标准
- 色盲检测图(第五版)-驾校考试-体检必备-自制最全最准确课件
- 特殊教育的基础理论-特殊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