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论诚信及其重构.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人类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的全部经验告诉我们:诚信作为全部人类社会 i 生活最基本的道德基石,作为任何一种文化发展所必需的价值内涵,作为人之 为人的立身之本,始终居于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基础地位。它是社会道德体 系以及个人道德素质要求的核心部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永恒范导、 调控的作用。不讲诚信,社会就无法维系;没有诚信,人类就无法生存。诚信, 在任何社会里,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道德资源。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历来都不乏对诚信的推崇和研究。但是,随着 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和扩大化,“诚信缺失”已成为日趋 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诚信问题更显重要。 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 程和宏伟目标的实现。现阶段,我国各个领域种种失信现象表明,传统的诚信 观念受到严峻的挑战,已不能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重构现代的诚信观,已 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1 ,一 ,、7 带乏漕苣囤誓j 苣擎从“诚信的历史发展”谈起,集中论述了诫信理念在中西方 的发展,总结了诚信作为人类生活道德基石的内涵,阐述了诚信与现实生活中 1 , 几个热点问题的关系,使人们对诚信大体有一个理性的认识。f 在后面的论述 中,通过对种种失信现象的分析,剖析了其产生的深刻根源,阐述了诚信对市 - v i ? 场经济的重要性和重构的紧迫性,提出了重构诚信观念的方法和途径a 从而 使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人们在保持对传统道德精义的继承的 同时,本着真诚的道德自觉,遵守诚信规范,体现诚信本质。 关键词:诚信现代市场经济重构 一”、l 一 a l le x p e r i e n c eo ft h el i f eo fh u m a ns o c i e t y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i v i l i z a t i o nt e l l s u s :s i n c e r i t y ,a st h em o s tb a s i c a l l ye t h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s t o n eo fh u m a ns o c i e t yl i f e , a st h ee s s e n t i a lv a l u ei n t e n s i o no fa n yk i n do f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船p e o p l e f o u n d a t i o nw h i c hs e t t i n gu pt h eb o d y ,o c c u p i e s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p o s i t i o no fc u l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h i s t o r ya l lt h et i m e i t i st h ek e yp a r tt h a tp e o p l e q u a l i t y r e q u i r e si nt h es o c i a lm o r a l ss y s t e ma n dp e r s o n a lm o r a l s ,i th a sa ne t e r n a ld i r e c t o r f a n 。w h i c ha d j u s t sa n dc o n t r o l sp e o p l e b e h a v i o u ri nt h ec o u r s eo fh u m a n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fs i n c e r i t y i sn o tt ob et a l k e d ,t h es o c i e t yi su n a b l et ob em a i n t a i n e d ;t h em a n k i n di su n a b l et os u r v i v e s i n c e r i t y ,i na n ys o c i e t y ,i sak i n do fi n - d i s p e n s a b l em o r a l sr e s o u l e n om a t t e ri nc h i n ao rt h ew e s t ,d on o tl a c kt h eh i s hp r a i s eo fs i n c e r i t ya l - w a y s b u t w i t ht h es o c i e t yp r o g r e s s i n gc o n s t a n t l y ,p e o p l ei sa s s o c i a t i n gd a y b yd a y f r e q u e n t l y ,“l a c k i n gs i n c e r i t y h a sa l r e a d yb e c o m et h es e r i o u sp r o b l e md a yb y d a y e s p e c i a l l y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p i a go fc h i n e s es o c i a l i s tm a r k e te c o n o m y ,t h e s i n c e r eq u e s t i o ns h o w sm o r ei m p o r t a n t l y i ti st h ek e yw h e t h e rt h es o c i a l i s tm a r k e t e c o n o m y c o u l dd e v e l o pi nah e a l t h yw a y ,i n f l u e n c e st h ep r o c e s so f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o u r c o u n t r ya n dr e a l i z a t i o no ft h em a g n i f i c e n tg o a ld i r e c t l y i nt h e p r e s e n ts t a g e t h eb r e a k i n go n e p r o m i s ep h e n o m e n o ni n m o r et h a ne a c hf i e l di n o u rc o u n t r yi n d i c a t e st h a t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s i n c e r ei d e ai sr e c e i v i n gt h es e v e r ec h a l - l e n s e ,i ti su n a b h t os t a n d a r d i z ea n dr e s t r a i np e o p l e b e h a v i o r a l r e a d y c o n s t r u e r i n gt h em o d e ms i n c e r ev i e wa g a i n ,h a sa l r e a d yb e c o m e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t a s ko f t h es o c i a l i s tm a r k e t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s p i r i t u a lc i v i l i z a - 一l 一 一! ! 些璧塑些墼鳖- _ 苎! ! ! ! 一 t i o n b e c a u s eo ft h i s is p e a kf r o m “s i n c e r e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h a v e c o n c e r - t m t e do ne x p o u n d i n gt h ef a c tt h a tt h es i n c e r i t yd e v e l o p e di nc h i n ao rw e s t ,s u m m a r l z e ds i n c e r i t ya st h ei n t e n s i c no ft h eh u m a n l i f em o r a l sf o u n d a t i o ns t o n e ,e x - p l a i n e d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s i n c e r i t ya n ds e v e r a lp o p u l a rq u e s t i o n s o fr e m i t yi na c t u a ll i f e ,i no r d e rt om a k ep e o p l et oh a v ear a t i o n a l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os i n c e r i t yo n t h ew h o l e i nt h e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b e h i n d ,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p h e n o m e n o n w h i c ha l ls o r t so fb r e a k i n go n e p r o m i s e ,a n a l y s e di t sd e e p l y 耐g i n ,e x p l a i n e dt h e i m p o r t a n e ea n du r g e n c yo fs i n c e r i t yw h i c hb e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e da g a i nt om a r k e te e o n o m y ,p u tf o r w a r dm e t h o da n dw a yo fc o n s t r u c t i n gt h es i n c e r ei d e aa g a i n - t h u s ,i t m a k e sh i s t o r y ,t h e o r yc o m b i n ew i t hp r a c t i c ea n dr e a l i t y ,g u i d e sp e t e t ok e e pt o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o r a l sp r e c i s ej u s t i c ei n h e r i t t i n g ,c o n s c i o u s l y ,o b s e r v e st h es i n c e r e s t a n d a r d r e f l e c t ss i n c e r ee s s e n c ei nl i n ew i t lt h es i n c e r em o r a l s k e yw o r d :s i n c e r i t ym o d e r nm a r k e te c o n o m yc o n s t r u c t - e da g a i n 一2 一 当奎盔主要主兰簦鎏苎 ! ! 论诚信及其重构 前言 “诚信”,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从伦理道德的角度 讲:就是信守承诺的责任感,就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之后果负责的道德感,它 既是个人的一种品行,同时也是社会的一种素质。中华民族是个诚实信诺的 民族。在我国5 0 0 0 年的文明史中,“诚实守信”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在国人的 道德观和社会伦理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诚实守信”作为最基本的伦理关 系,成为整个社会赖i *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为,不讲“诚信”,我们的社会就 无法维系;没有“诚信”,人类就无法生存。“诚信”,在任何社会里,都是不可 缺少的;尤其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诚信”作为一种不可或缺 的道德资源,更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依赖于两大支柱的建立,即法制和信 誉。目前,我国宪法已经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这说明法 制观念已深人人心。然而另一方面,人们对诚信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市场经 济要实现健康、文明的发展,除了满足市场经济要求的运作条件、相应的法律 和产权基础之外。还需要有内在的文化支撑,尤其是要有适当的道德基础,这 可以从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道德哲学中得到证明。而这个道德基础的核 心,就是诚实守信。然而,在发展市场经济这个被认为道德失重的“无根的年 代”,传统的诚信伦理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形势的发展。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 击,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诚信观念从古代封闭的、纯人情 的、血缘的、家族的圈子中区分开来、剥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体系,成为社会 一l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资源分配的一种基础制度。传统的诚信观念已不为人们所重视,人们似乎对 充斥在周遭的背信弃义、坑蒙拐骗等行为习以为常。这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 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诚信危机问题。除了重视以崇尚 “诚信至上”为核心理念的道德说教之外,更为重要的还是应当在道德实践中 重新建构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现代诚信体系”。 笔者在进行选题立意时,曾经查阅了当前一些讨论“诚信”的文章,发现 这些文章大多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阐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问题,而且这 些文章普遍缺少对“诚信”伦理道德问题的哲学思考。本课题的宗旨,就是试 图从经济学与哲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由对纯理论性的研究,转向对现实的思 考,从而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期在对传统诚信观进一步有 所了解的同时,对建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的诚信伦理观念贡献自己的绵 帛之力,这样也达到了自己的写作目的了。 当奎盔兰要圭主竺兰兰 第一部分:论诚信 诚信,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十分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中国 先秦儒家视诚信为“敬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足见诚信规 范在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西方,诚信被看作是善的表现,是向真 善美的回归,是处理人与人之闻关系,维系社会发展的基石。“诚信”作为伦 理道德中重要的德目之一,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要求人们言行一致,表里 如一,真实好善,博济于民。无论是待人处世,还是治产经商、治国齐家,都离 不开诚信。诚信规范,在今天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建设中依然具 有重要的价值。 一、诚信思想的历史考察 i 诚信思想在中国的历史演变 追溯诚信起源,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形成了影响我国两千多年的传统的诚 信观念。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代伦理思想的特色相关,被不断地丰富着、 发展着。因此,要正确把握诚信的实质内涵,必须从时代的背景出发,对诚信 作深入细致的考究。 在先秦典籍中,诚与信未通用,诚信属两个范畴。“诚”在古代典籍中的 意义相当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像人际交往、个人修养、道德理 想等方面都有古人先哲对“诚”的深邃理解。而且,“诚”还是个哲学概念,作 为世界万物的本源,被先哲们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体现了古人对世界本质、 万物之源的思考。“诚”作为一般概念,具有真心实意、无妄不欺的意思。如 许慎的 说文解字云:“诚,信也。”就是这个意思。 尚书) 言“诚”,一般指人 们恭敬、审慎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人们在宗教祭祀时对天帝、鬼神、祖先的敬 畏、虔诚的宗教情感。 一3 一 ! ! ! 坚查墼望笙婆! ! ! 竺! ! 一 诚,作为一种道德品质和规范,早在人类最原始的道德形式氏族道 德中就出现了。它不是先验产生的,而是起源于人们之间的日常交往活动和 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与自律。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这种“讲信修睦”,实际上是对原始公社的社会生活及其道 德风尚的某种追忆。但是,这种“讲信修睦”的风尚所要求的“信”、“睦”,还只 是一种自发的“诚”,还没有成为自觉的道德品质。自夏代开始,中国进入了 私有制社会,随着阶级的产生,人性发生了分裂,妄伪出现了,因此社会有强调 “诚”的必要。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o 的意思。 春秋至战国,伴随着社会翩度的转型,在思想领域中出现了诸子百家蜂起,百 家争鸣的局面。这个时代被后人称为“人的觉醒时代”,人的思维摆脱了“天” 的束缚,开始反思自身,发现了人自身的道德尊严,肯定了人自身道德生命的 伟大。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正式将“诚”确定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 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并认为做到诚实不欺是人的崇高的道德使命。 诚在儒家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个天道和人道的范畴, 又是一个表示天人关系的范畴。从天道方面来说,“诚”是宇宙的本体、属性 和功能;从人道方面来说,“诚”是道德生活的准则和崇高的价值目标;从天人 关系方面来说,“诚”是天人相通的媒介。我们重点讨论“天道之诚”与“人道 之诚”中“诚”的发展、联系与区别。 儒家创始人孔子很少谈到“诚”, 。 萄子不苟) 。 中庸章旬) 第二十一章,四书集注) 。 一6 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明继承陆九渊的思想,从心本论出发,提出“诚是心之本”,认为心即是宇宙, 从而诚也是宇宙的本体,二者完全合一。他又说:“诚是实理,只是一个良 知”。一方面继承了程朱以“实理”释诚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把“诚”与“良知” 联系起来,突出地强调了诚的道德主体性。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批判地继承了宋明道学,特别是张载和朱熹的思想,全 面的总结了前人对“诚”的论述,认为“诚”“合内外,包五德”,是“浑然阴阳之 实撰”,不仅是最高的道德原则,而且是阴阳气化之实理。他认为,不能离开 人言诚,自然界本身是无所谓诚的,只有站在人的立场上,才能说天道之诚,不 仅人之诚不能离开天而存在,而且天之诚决不能离开人而存在。王夫之把 “诫”看作是真善美的统一,仁义礼智的高度自觉和真实体现。 清初之戴震则从“所实者”与“实之者”这样主客观两方面出发讲“诚”。 “所实者”即主体的智仁勇三种德性,也可谓之为“天命之性”。“实之者”即仁 义礼这三种伦理,是“血气心知”所学的重要的客观内容。经过“血气心知”的 后天学习,智仁勇之“德性”得到日益的充实,最终实现“诫”之境界。这无疑 是对理学的形上学的消解。 以上通过对“诚”的分析,我们知道“诚”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在儒家 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同时作为哲学 本体论的重要概念,贯穿了整个儒家思想的发展。“诚”作为一个沟通天人的 范畴,对于探讨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丰富和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发挥了重 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儒家哲学中的“诚”也有一些消极的方面和死 的东西,这是我们在重构诚信伦理道德观念时应扬弃的。第一,“至诚如神”、 “至诚可以前知”的思想明显地夸大了诚的作用,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 g ( 传习录上) 。 传习录上) 。 o 读四书大全说) 卷九。 一7 一 第二“诚”本来只是人的一种道德品质,但历代儒家都把它看做天的属性。 一方面固然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思想;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 地把天( 自然) 伦理化、理念化了,造成自然与人的不分。第三,传统的“诚”注 重人的主体道德修养,无疑蕴含着许多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但主体的修养却只 局限于道德的领域,未扩大到生活的实践领域,又未免是狭隘的。第四,大部 分儒家学者都把诚看做抽象的、普遍的、永恒的人性,是天赋的道德,表现了儒 家强烈的道德先验论和抽象人性论倾向。 “信“,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的道德纲目,它作为一种道德观念、 道德范畴、道德行为、道德标准,已经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的心路历程,它成为 我们做人处事、安身立命的精神依托。“信”这一伦理道德规范和原则,为我 们中华民族所重视已有悠久的历史了。它不光是一种道德的伦理思想,也是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实践。值得注意的是,信道是有独到的思维方式的, 信与自然、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德目,基本要义是指所说的话都是出自 内心的,是诚实的。信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早在原始氏族社会就存在 了。在原始社会的氏族血缘共同体内部,奉行着诸如“天下为公,选贤于能” 与“讲信修睦”等古朴淳厚的道德风尚。这种“讲信修睦”的风尚所要求的 “信”,还仅仅表现为一种自发的传统习惯,而并非是对自身道德生活的自觉 认识。“信”,作为人们道德德目的自觉概念,则是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随着 阶级的产生,人性发生了分裂,妄伪出现了,于是整个社会呼唤“信”的伦理道 德。“春秋时期信这个规范被广泛应用,乃是由于私有制经济和私有观念的发 展,冲击了原来的血缘关系,破坏了原有的淳朴的道德秩序。欺诈行为越来越 多的缘故。奴隶主贵族之间,各诸侯国之间,不得不订立各种盟约,以维持相 互之间的关系。统治阶级所以讲信,一方面是为了安定人心,稳固政权。 一8 一 ! ! ! ! ! ! 些垄墼鐾垒姿! ! 竺= ! ! ! 竺 ,另一方面,信也是用来约束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西周初年,以周公 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提出了反映宗法等级关系的“孝? 、“信”、“惠”等一系列道 德规范。以调整社会关系。春秋时代的晋文公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 也。”在统治阶级看来,忠信可结与百姓。劳动人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根据 它要求统治阶级履行自己的诺言,使自己的一些权利得到保障,从而使自己有 了主动的一面。 孔子十分重视“信”,把信作为其思想核心仁的重要表现形式。在 论语中,“信”出现1 6 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是把信作为事业成 败的基础。“言必信,行必果”,这是把信看作个人必备的品德。“民无信不 立”o 。这是把信看作治国为政的根本。孔子还把信置入儒家道德修养中进行 论证,他将信列为四教之一,从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竭尽忠诚、坚守信约四个 方面教育学生。信还成为实践仁的重要途径之一。孔子认为“能行五者于天 下为仁矣”,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 ,“信”是其中一德。“信”是一般人 常常具有的品质,是较为容易实行的。“信”在孔子那里,不仅仅是当作一种 策略手段,或明智考虑,信还是一种德性、义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 互守信用,从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及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 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把“信”、“诚”二规范相联系,阐释了二者的内在联系 和规范意义。在孟子看来,诚是信的基础,有诚自然能信,无诚也就无信。他 说:“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 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 陈瑛、温克勤、唐凯一、徐少绵、刘启林著:中国伦理思想史) 第6 l 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8 5 年版。 一9 一 ,年 笱一:一:一:一:公政路渊贷 僖为子颓阻 传语语语语左沦论论谢(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获于上、信于友、悦亲、诚身 都有道,诚是治理国家、协调人们关系的基本的环节和手段。这里,孟子夸大 了诚的作用,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不能把道德观念强行加在自然和社会头 上。但信与诚是有内在联系的,不诚不信,诚作为人们实践的道德原则的真实 体验,对提高道德修养的境界,仍然有积极的意义。孟子认为,诚是天的法则, 努力追求诚是人的法则,极度的诚心可以感动任何人,办成任何事。这里的诚 就是真实不欺的意思,也就是信。孟子肯定了信这一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两 千年来封建社会评价道德的基本标准,他的影响是深远的。 苟子将“信”德推而广之,突破了朋友伦理、交际伦理的局限,应用于选贤 治国,使之成为君臣上下皆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萄子认为忠信等善的思想 行为,都不是人的本性固有的,而是人为的。苟子把诚、忠等伦理道德规范结 合在一起阐发,说明信是德衍的基础,至诚至信则是众德自备的道理。他还把 信视为君子的一项道德修养,认为处于统治地位的人要自觉的“正己”、“修 身”,做众人的表率,只有“上宣明则下治辩矣,上端诚则下愿悫矣,上公正是 下易直矣。”这样,才能上行下效,社会才能树立起好风气,国家才会安定团 结。 西汉哲学家董仲舒根据盂子的仁、义、礼、智这套德目提出了“五常”道德 规范,它与“三纲”匹配,即为我们所熟悉的“三纲五常”,“信”为五个根本的道 德准则之一。他谈到信的时候指出:“著其情所以为信也,竭愚写情,不饰 其过,所以为信也。” 在董仲舒那里,信的涵义与孔盂相比,仍是要求人们尊 奉一定的道德观念。他十分重视信,多次强调“贵信”、“尚信”。信主要是对 0 孟子离娄上) 。 雹苟子为政) 。 天地之行) 。 一l o 臣的要求,信属于“士德”,人臣应像土地事天一样把自己的一切呈现给君主。 信能够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信作为五常之一,也是封建 社会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体现,对人们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也有约限、引 导、规范作用。董仲舒从治理国家的角度阐发伦理思想,把“五常”作为实现 “礼乐教化”的必由之路,信这一个人修身处世的道德规范被强调了,使之在 传统道德规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董仲舒的伦理学说中有天人感应的附想成 分。不过,信的地位还是不高,居于最后一位,主要是在朋友交往这一伦中起 作用,一旦碰到与孝亲、忠君等义务冲突、矛盾时,还是要服从它们。 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从道德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的关系出发,对 “信”作了进一步的发展。王充对于孔子的“去食存信”加以了批评,论述了道 德思想的物质基础问题。孔子认为信比吃饭更重要,王充不同意孔子的看法, 认为孔子的说法是本末倒置,提出了“去信存食”,只有存食才能生信。如果 治理国家老百姓没饭吃,就会抛弃礼仪,抛弃礼仪,信又从哪里设立呢? “使治 国无食,民饿,弃礼仪。礼仪弃,信安所在? 今言去食,信安得成? 春秋之 时,战国饥饿,易子而食,析骸而炊,口饥不食,不暇顾恩义也。夫父子之恩,信 矣,饥饿弃信,以子为食。孔子教子贡去食存信,如何? 夫去信存食,虽不欲 信,信自生矣;去食存信,虽欲为信,信不立矣。”信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并不是 凭空产生的,有它产生的物质基础,物质生活与信德的树立有直接的关系。信 作为一种道德意识,绝不是在真空当中存在的,脱离不了现实的物质生活。但 王充说:“去信存食”,“信自生矣”,走到了另一极端。 “宋明理学家光大了思盂一系的儒学,由强调外在的五常转为强调与乾之 四德、性之四端相配的仁义礼智,而信的地位似更下降了,信只起证实四 者的作用,而本身不受重视。”o 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在谈到“信”的时候,大多 问孔) 。 何怀宏著:良心论) ,第1 5 2 页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 9 9 4 年簖 一1 1 一 ! 苎些垄堡望望坚! ! ! ! 竺! 一 以“诚t 训“信”。周敦颐把“诚”看作仁、义、礼、智、信之首,各种善行的源头, 肯定了在“诚”之下“信”这一德目。张载则直接以“诚”训“信”,认为“诚故 信,无私故威”。认为诚就是信,信就是诚。二程把信与诚放在一起讨论,也 把忠与之相联系。“夫欲上卞无信,惟至诚已”o 、“诚则信矣,信则诚矣”,强 调了诚、信一致的道理。为人之道在忠信,人与人相处,当以忠倍为根本,没有 忠信,就没有善的存在。 朱熹谈信,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既把忠信突出讨论,也把诚信一道论说。 信这一伦理道德观念,不是单独存在,与其它观念相联系,更能产生影响,更能 为人们所接受。陆九渊在对孔子“主忠信”的思想有所继承的同时,对“信”德 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信是诚实无伪的品德,它是人所固有的客观存在, 是善良无妄的人之心所固然的客观存在,可以协调好君臣、兄弟、夫妇和朋友 关系的准则。陆九渊所说的信,偏于内省直觉,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将“信”推到了人的自觉的高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明代哲学家王守仁从 知与行、名与实的关系论说了“信”:“古之君子,耻有名而无其实”o ,实重于 名,有诚、信的意思。他把信也看作是交友方面的,与忠、孝、仁一起讨论,从内 ,d 良知寻找实践伦理道德的依据,自觉遵循道德规范。 “信”作为重要的德目,在近现代更为人们所推崇和肯定。近代伟大的革 命先行者,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先生在说到“信义”时,认为人要讲信 用,坚持正义。孙中山先生直接把信改造成为反对帝国主义背信弃义、食言而 肥的侵略行径,维护民族独立的道德规范。孙中山先生讲信,是为了民族的利 益,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而解释了古代传统道德的,并同时将讲信提升到了关 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由此可见他对信的重视。近代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 正繁天道) 。 周易程氏传) 卷二。 第6 9 页红擅m 胄i 料2 0 0 0 年蓝 一1 3 ! 竺! 竺! 鍪塑些鳖些- - 竺! ! 竺= 一 会是一种以人情义理为纽带的“义理”社会,权力的高度集中使法律成为一种 “稀缺”的资源,人们法制观念的淡薄使诚信从开始就缺少法律的底蕴,完全 靠人们的自觉,而这种自觉又为封建社会的“愚忠”思想所窒息,进而体现了 诚信脆弱的一面。 但是不可否认,诚信作为重要的道德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在社会生活的 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点。它是人之所为人的标识,是作人的根本。 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往往会受到人们的唾弃,为人所不耻。 说: “凡出畜,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孔子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o 西 汉时的刘安说:“人先信而后求能”。都是说诚信是作人的道德起点。诚信 是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人格的境界。 记 载:“浩生不害问日:乐正子。何人也? 孟子日:善人也,信人也。“何为善? 何为信? 日: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 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孟子认为,一个人的善德,不是虚伪的,它要发自内心的真诚,这就是诚信。诚 信是自我修养的境界。一个人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主要靠自己平时的道德 践履,不断反省、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做到人格的完善和发展。诚 信还是人的知与行的统一。“言而不行,自欺孰甚焉? ”o 说到做不到,还有什 么比这更严重的自我欺骗呢? 人的道德品质与道德修养的高低,还要落实到 具体的道德行动上,落实到迭到的道德境界上。只有坚持不懈在信德上践行, 人们的诚信观念才会不断强化,成为日常行为中遵奉的道德信条。 三字经) ,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8 9 年版。 论语为政) 。 准南于说林训。 ( 孟子尽心下) 。 二程集- 河南程氏粹盲) 卷一。 1 4 其次,诚信是治国为政,取信于民的基本准则。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 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自古皆有死,民元信不立。”o 他认为,从政 为政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取信于民,做不到这一点,民众也就不能信任、支持和 拥护政权。“上好倍,则民莫敢不用情。”o 统治者讲信用,老百姓也就能以诚 相待。苟子从国家强弱的视角,突出了“诚信”原则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 一。“政令”的实施建立在国家与民众的信任关 系的基础上,这需要统治者必须守信才能做到。管子更是把诚信看做治理天 下的关键,为政的根本,“诚信者,天下直结也。”。诚信”可以使官民同心,同 舟共济。从而达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使人民生活安定,国家强大昌盛。上述 言论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治国必须强调守信、立信、取信。 第三,诚信是经商的无形资产。勤俭经商,诚实元欺,贾而好儒,是历来为 商人倡导的道德传统。孔子主张通过正当的手段获取财物。孟子把无商、无 信的商人叫做“贱丈夫”。苟子把商业道德与国家的繁荣、安定联系起来。 “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货财通,而国求给矣。”o 管子对商人的要求是:“非 诚贾,不得食于贾。”o 不诚实守信的商人,就不能干这一行。对于商人来说, 做到诚信不欺,公平交往,为经商立身的基础。俗话说:“信誉好,胜金宝”。 有了诚信,事业就易于兴旺发达,不诚不信,则事业必然“失信不立”。 亚当 斯密说过一句名言,商人依赖诚实公道,不下于战争依赖于纪律。由此可见 诚信对于经商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诚信的剖析我们知道,诚信有相一致的地方,也有区别的地方。诚 论语学而) 。 o 论语飙渊) 。 论语子路) 。 固( 苟子议兵) 。 管子枢言) 。 萄子王霸) 。 o 臂子乘马) 。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 可以作为本体论的范畴,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本然,涵盏天、地、人之大道;而信 则是从为人处事出发。诚是自然底实,可以从道德品质展现人的内在本性,而 信主要是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从事交往活动的原 则、准则。诚在个人的内在德性来讲,就是“实”,诚实又要在人与人之间的交 往中体现,在使人信任的关系当中体现。“我们所论的诚是信之诚,我们所论 的信是诫之信,信给诚加上了外在的、关系的限制义;而诚又给信 加上了个人的、内在的限制义。我们不仅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努力做到说话 信实,还要努力从内心去体会诚信的道德意义,体会诚信是我们做为人的一种 基本道德义务,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良心的始终正直和平安,不欺己更不欺 人,也就是说,我们要使我们的信立于内心之诚的基础上。同时,我们也要使 我们的诚不脱离客观之信,也就是说,不脱离道德正当的范畴。”这便是我们 今天所说的道德意义上的诚信。 2 西方历史上的诚信理念 探究诚信思想在西方的历史发展,必须从西方伦理思想的起源谈起。西 方伦理思想发源于希腊,直接或间接地脱胎于所谓的“希腊文明”。早在古希 腊时期,人们就已经自觉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和动物界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用伦理道德来调整的。不但如此,希腊的贤哲们认为,只 有坚持“公正”、“正义”来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才能维持人类社会的正常 秩序。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应该合乎自然规律地、有规则地劳动和工作,人 们的报酬也应该是公平合理的,不应该存在不平等和不公正。而这种“公 正”、“正义”和“平等”的先在条件是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最终归宿和落脚 点是人们追求的“至善”。从这里可以看到,诚信思想是与“善恶”、“公正”联 系在一起的。尽管这种“诚信”还不具备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内涵,但它对希 茁何怀宏著: 良心论) ,第1 3 9 页,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 9 9 4 年版。 一1 6 一 腊乃至整个西方以后的伦理思想的发展,是具有重霉影响的。 诚信原则是西方人非常重视的经济伦理,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就 指出打算正确从事经济的人应当完全了解自己的努力方向,当然还更应当具 备出色的才能、诚实正直和谨慎勤勉的品德;因为如果他缺乏其中任何一种才 能,便会在所承担的事务上犯下许多错误。从道德伦理角度看,西方“诚信” 思想的发展是与其“善恶”观念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在西方人看来,一切道 德规范都是为了约束、引导人们向“善”回归,是为了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因 此,我们可以说,善恶观念的发展史就是诚信思想的发展史。我们知道,西方 善恶思想的萌芽萌生于荷马时代。荷马史诗通过语言方式而不是哲学方式来 表现其善恶观,在这种认知方式下产生的“善恶观”是对现实生活直观的感受 和体悟,还不是抽象的哲学原则,自然,这个时期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物物交换 得以实现的基础互相信任,还只是一种口头承诺,不具有传统道德规范的 内涵。荷马时代稍后的赫西阿德从小自由民的利益出发,认为正是人们的掠 夺、欺诈破坏了社会的平等和公正,主张以辛勤、诚实的劳动来创造财富,以 “公正”来保护财富和获取幸福。在西方伦理发展史上,赫西阿德第一次提出 “诚实”、“公正”的规范要求,并进行了道德上的论证。当然,受时代的限制, 这些论述还带有一定的神秘的宗教理想色彩。随着奴隶制经济的确立和发 展,随着哲学思想的发展和演进,先人贤哲们开始从哲学的高度来思考伦理生 活中的善与恶。毕达哥拉斯认为善与恶是组成道德整体的对立与和谐的一种 基本的关系,他主张美德是一种和谐,主张中庸、节制、净化灵魂、自我修炼。 虽然毕达哥拉斯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善恶观,也没有对诚信、公正等问题进行深 入探讨,但他寻求社会整体和个体生命和谐的理路,对以后希腊伦理发展产生 了相当大的影响。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里特第一次将朴素辩证法引入了 善恶的范畴,把善与恶、公正与非公正、诚实与欺骗看作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 斗争和转化的。他把宇宙的本质和规律叫做“逻各斯”,并一再强调人们必须 一1 7 当壅盔兰翌主兰竺笙兰 去认识它,遵照它去思想和行动。逻各斯思想的提出,使古希腊的道德思考第 一次有了自己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道德规范和准则,不再仅仅是以戒律、 格言、箴言的形式出现,而是同整个自然、社会的普遗规律联系在一起。自然、 社会的这种普遍规律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信”。大自然有 守信的规律,虽然它不是通过人类的语言,而是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显示出 规律和法则的。尽管赫拉克里特没有提出系统的关于伦理道德思想,更没有 提出诚信的思想观念,但是,他把道德思考放在人类认识的酱遗性的形式中去 探讨,为诚信伦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前提。 随着希腊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和文化的不断进步,人们之间的社会 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个人的地位和目的的思考日益凸现出来,哲学 研究的方向从研究自然转向了研究人,苏格拉底则使道德成为哲学研究的对 象和目的。在一定意义上,苏格拉底开创了伦理学的新阶段。他的“美德即知 识”的命题,至今仍具有重大的影响。苏格拉底从人的主观精神方面来看待善 和道德的。他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懂得行为的原则和规范,必须有 关于道德行为的知识。如果不懂得行为规范,没有道德行为知识,就不可能作 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即知识,是强调在道德上的言行 一致,言行合一,强调道德实践。而言行一致,言行合一,即是诚信道德规范的 要求。 德谟克利特比前人大大前进了一步。他提出了“完人”和“至善”的概念, 并把“完人”和“至善”明确的同追求幸福的伦理要求联系起来,试图从更高的 价值观念上把人的幸福同动物的物欲的满足区别开来。在德谟克利特看来, 善是行为的准则,一个人要有道德的行为,就必须了解善,对善的无知,是犯错 误的原因。所谓行善,就是做有利于他人的和社会的事,尊重社会的和他人的 利益,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车间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有一套】
- 2025年经济法综合性复习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年酚咖片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
- 行政管理经济法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年贸易代理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前景与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证券经营机构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第三方检测服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生物试剂产业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特种车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植物香料产业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申请表
- 腾讯学院介绍(行业经验)
- 最新短视频运营绩效考核表KPI(优选.)
- 恢复驾驶资格科目一考试题库(450题)
- 推广普通话规范汉字书写主题班会PPT内容讲授
- 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2004)
- 叠合板安装施工组织方案
- 隧道进口端墙式洞门技术交底书
- 生育服务证办理承诺书(河北省)
- CRH2-第2章-转向架
- 基英词义辨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