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文化全球化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超越.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文化全球化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超越文化全球化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超越 研究生姓名:陶剑飞研究生姓名:陶剑飞 导师姓名:李恩来导师姓名:李恩来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方向:西方哲学与文化研究研究方向:西方哲学与文化研究 年级:年级:2005 级级 摘摘 要要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分析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 战,进而反思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华传统文化当前的基本精神和与文化全球化时 代所产生的主要的不适应状态,从而指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 的超越,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中华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够通过与“普世文明”的结合,从 而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并且应当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传播媒介、传统节日文化 等多种文化传播途径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从而得出结论即:在文化全球化时 代背景下必须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从而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建设。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文献法、调查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时代发展必然带来全球化,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可以说,全球化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全球化在经济领域中所 产成的巨大影响, 目前已经没有人会质疑, 而当前全球化在文化领域中的影响越来越深刻,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文化消费的全球化,文化在全球迅速普及,而信息时代的 到来,借助网络这个工具,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文化全球化主要体现 在日常生活、传统民俗习惯、科技教育、具体制度以及民族核心观念价值观等方面。但由 于文化全球化依附在经济全球化之上,文化全球化在一定程度表现为西方现代工业理性文 化在全世界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传播,因此历经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沿袭而来的以传统 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一种小农意识的反映的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避免的与文化全球化的时 代产生一定不适应。而文化全球化时代最终的发展趋势仍然会是各个国家、民族传统特色 文化的全球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更是中华民族面临 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因此我们必须在 文化全球化时代充分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反思,从而找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超越之路,从而 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问题,在当代已不 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产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生长 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并且是需要浩大的创造性的工作来推进和完成的。而任何一种对 传统文化的超越,在实质上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产生的超越,决不会是抛开传统的基石而 ii 平白无故产生的跳跃,超越绝不意味着对全同的否定,超越必然是在继承基础之上的进一 步自我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必须面对文化全球化,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振兴,这是全 体中华民族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这种振兴绝不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照搬照抄,这种 振兴是在面对中华传统文化全面反思的前提下,实现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我 们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超越和摒弃那些不合时代的糟粕,消除那些封建性、宗 法性、专制性和保守性的因素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在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挑 战与冲击时,要在抵御西方不良文化的腐蚀的同时,把西方一些文明的可以利用的文化加 以改造,使之本土化、中国化,然后再加以利用,从而真正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超越。 随着世界文化越来越丰富,异彩纷呈的发展,我们可以必然预见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将 不断的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精神,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 关键词关键词:文化全球化 中华传统文化 反思 超越 iii on rethinking and advanc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t the age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 postgraduate:tao jianfei tutor: dr.li enlai specialty:philosophy of marxism research orientation:western philosophy and culture grade:2005 abstract through angliciz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faces at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 this paper aims at rethinking the main inadaptable condition and then points out that the sinicized marxism is the adv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nowaday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ll certainly achieve the self-surging through connecting with the universal civilization .meanwhile, we should enable dissemination of culture play their parts to the full, which include school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medium of dissemination, traditional festivals. finally, at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we can make a conclusion that we must achieve the goal of hesitating and surpass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advanced culture at this background. the main methods to study this paper are documents,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ison.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ge will surely bring up globalization is unchangeable trend. it can be said that globalization has been a new phenomenon appearing gradually all over the world since 1980s, which is also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today. globalization has great effect on economy that we all accept this truth when it also gradually draws people attention.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culture has been in rapid expansion all over the world .however, with the coming long of information age, helped from the internet, the breadth as well as the depth of the communication of culture is unique. the globalization of culture mainly presents in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common life, traditional custom habits, educating to science, precise system and the core valuation of peoples thoughts. but because the globalization of culture clings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the globalization of culture, to some extent, propagate the rational culture of western modern industry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regions and nations .so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natural economy, the small producers consciousness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natural economy which came from the feudal society for thousands of years present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unavoidably bringing some unadjusted phenomena at the age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 the age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 will finally develop into the culture of globalization of all countries and the ethic traditional iv characteristic cul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spiritual coupling for the constant growth of chinese people and the source of strength when chinese people confront severe challenges, all kinds of difficult environments. so we have to rethink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t the cultural age of globalization to find a advanced roa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o promote constructing the advanced cul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heritage and adv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s not the question of theory but reality. the emergence of any cultural systems will certainly experience a long developing period which needs many creative works to prompt and fulfill. the adv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in essence, is the advance based on hesitating is not appearing without tradition. the advance not means total disagreements which should certainly develop and implement on the basis of heritage. so that we should face cultural globalization to reviv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duty of the chinese nations. and the revival is not to copy exactly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y more, but is the heritage and advanc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rethink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fulfill the heritage and advance of the culture. we should inherit the pith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get rid of out-of day dross and eliminate these aspects that will bring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feudalism,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aristocratic and conservative. at the same time, when we confront the challenges and attacks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 we should ge against the effects of western unhealthy culture and make good use of some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further develop into localization and crimination, creating a culture that can truly pres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the worlds cultu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lorful, what we can forecast is tha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ll continually absorb the advanced cultural spirit in other countries, appearing in the nations with a new figure. the revival of chinese ethnic peoples will certainly accompan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cultural globaliza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rethinking advance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 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 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 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 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引引 言言 进入 21 世纪,全球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其影响面也越来越广,从最初人们关注的经 济领域逐渐扩张到了科技、生态和文化领域。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我们地域的限制越来越 小,在经济全球化已经为人所熟知之后,文化的全球化已经开始声势浩大的席卷了全球, 从文化的本质及其所蕴涵的张力看,文化全球化也是一个矛盾冲突和开放的过程,它既造 成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危机,也带来了各民族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因此,我们对待文化 全球化的态度不应是逃避,而应是正确的解读和主动的参与,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要进 行文化整合和创新,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要充分的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发展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当今势不可挡的文化全球化浪潮加速了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拓展了文化交 流的范围,强化了文化精神中的人类整体意识,但是伴随着文化、经济与政治的互动也引 起了不同地区、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危机和失落。目前,因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 致了依附于经济全球化指上的文化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主要还是以一种西方现代工业的 理性精神向全世界传播,但是这决不能说文化全球化等同于全球化的文化,文化全球化也 不可能变成一种各个民族文化的整体统一,文化全球化时代仍然是各个国家、民族传统特 色文化的全球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无论是哪一个民族或 者国家,它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都有着血脉般的关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 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 注和瞩目,其基本精神也越来越受到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视,被认为有助于弥补现代工业社 会所带来的精神空虚。因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使之成为未来全球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当前也只有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的实现中华 传统文化的反思与超越。 当前,在我国不但是政府、学者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普通的民 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从对韩国把端午节申报为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争论开始,各地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探究或者或保护也越来越重视,无论是政府出台对中 华传统节日安排法定假期,还是大规模的祭祀孔子诞辰,身着汉服的成人仪式,或是“百 家讲坛”的兴起:于丹热,论语热;易中天红,三国红。这些现象都显示出我国政府和人 民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显示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中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吸 引力和生命力。然而,在这些现象背后,是否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再度兴起?是否就意味 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再度繁盛?我们也看到,在 12 月初圣诞的气氛就已经开始遍布大街小 巷,几乎所有的商家都在为了这个外国节日营造着浓厚的氛围;我们也看到,在中国的传 统节日里,譬如中秋,我们更多的时候只是想到了月饼,而从前的中秋赏花灯,猜灯谜活 动已经难觅踪迹,除了食品,留给我们记忆中的传统已越来越淡;我们还看到,现代的孩 子几乎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阅读传统的四大名著,更不用说四书五经,他们更大多时 2 候把课余的时间花在了日本的漫画和美国的游戏之中。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我国政府对文化越来越 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 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 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 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可见,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 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现在我们常说要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复 兴,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一个没有文化自性的民族是不可能 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的。而且从长远来看,现在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 竞争,丧失文化自性与文化身份的文化注定是没有竞争力的文化,在文化的竞争中必然会 失败。因此,寻回中国文化的自性与自我,确立中国文化的身份与认同,矫正百年来中国 文化的歧出与偏离,防止中国文化的异化与变质,把中国文化从西方文化的殖民地中解放 出来,就成了解决当今中国文化危机的当务之急。 十七大报告也给我们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 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 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曾为人 类文明发展和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更是 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因 此我们必须在文化全球化时代充分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反思,从而找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超 越之路,从而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说: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所面临的机遇与 挑战,进而反思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华传统文化当前的基本精神和与文化全球化 时代所产生的主要的不适应状态,从而指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就是对中华传统 文化的超越,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中华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够通过与“普世文明”的结合, 从而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并且应当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传播媒介、传统节日文 化等多种文化传播途径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从而得出结论即:在文化全球化 时代背景下必须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从而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建设。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文献法、调查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3 第一章 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 第一章 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 全球化作为一种学术概念,应该说最初只是用来描述经济现象,但是随着科技和时代 的发展,全球化这个概念也被运用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不同的学者对于全球化都有着不 同的理解,但无论从何种角度上来说,全球化都已经成为了无可争议的事实,全球化除了 对世界各国和民族产生经济和政治上的利益冲突和纷争之外,其所能引起的最深层次的矛 盾,其实就应当是包含价值观念和制度观念等方面的文化上的冲突。杜维明在为联合国 2001 年文明对话宣言所写的中谈到:在 21 世纪,对国际安全的最大威胁不是经济的 或政治的,而是文化的。从全球化的内在逻辑上看,文化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文化全球 化是一个矛盾冲突和开放的过程,它既造成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危机,也带来了各民族文 化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因此,我们对待文化全球化的态度不应是逃避,而应是正确的解读 和主动的参与,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要进行文化整合和创新,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 充分的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一、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应该说,全球化实质上是一个过程,人类的活动一直以来都在推进这个过程,从远古 非洲祖先向亚洲迁徙开始,就已经成为了全球化的发端。而今,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使 得全球化的日益向纵深发展。要研究文化全球化,首先就要了解全球化。自 20 世纪 80 年 代以来,全球化作为一个学术名词逐步取代了国际化、跨国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 名词。可以说,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全球化的研究具有跨学科、整体 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是当代社会最为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但随着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密切交往以及由此带来 一系列冲突和交流,都提出了文化全球化的研究的问题。1992 年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 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 (一)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及其发展历程 (一)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及其发展历程 当前,全球化的内涵已经演绎为解释或分析那些正在不同程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种 力量的理论和方法。一般认为,全球化作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并且 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但是,全球化的定义目前来说没有特别的确定下来,总体 上可以将全球化概括为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流动与配置利用、人类活 动及其成果与效应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互动、整合与协同。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 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 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全球化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一般而言,主要是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标准来划 分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因为全球化首要和最为重要的表现即为经济的全球化, 科技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等其他领域内的全球化可以说都是经济全球化之后的衍生而来的。总的来讲, 4 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 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 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如果要追溯全球化的开端,我们可以上溯到 15 世纪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开始,环球航行使世界一下子在人们的视野中从一个平面的变成了 球状的,从这里开始人们开始知道世界是没有中心的,这可以说揭开了全球化的序幕。同 时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国际贸易在欧洲开始萌芽,这个阶段发达的西方国家通过掠夺性的 贸易逐步完成了他们的原始资本积累,也可以称之为经济全球化的萌芽阶段或者准备阶 段。18 世纪中叶第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当时大机器工业代替了手工业;海洋交通运输的 发展与运输成本的降低,原材料和产品行销地立足于海外,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努力开拓 世界市场,这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初级阶段。而 19 世纪下半期第二次科技与产业革命,自 由贸易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经济全球化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大量商品和资本向国外 输出,各国的经济活动更加密切,这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中级阶段。20 世纪中叶以电子技 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以及巨型船舶、飞机与高速公路的发展,企业进一步走向集团化、规 模化和自动化,使经济全球化进入了新的阶段。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随着冷战的结 束及世界政治形势的缓和,信息技术和运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国之间的资本、技术、 人员、商品贸易的流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高级阶段。 尽管这里简述的只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 文化、生态领域的全球化也日益的发展起来,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些在科 技、文化领域当中的全球化尽管是经济全球化的伴生物,但同时他们对全球化的发展也产 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全球化的主要影响 (二)全球化的主要影响 在今天已经没有人会去怀疑经济全球化会对世界经济存在推动作用和负面影响,人们 已经很清楚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 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 动可能殃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无论是 97 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还是当下的美国次级贷危 机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影响,都证明了这一点。除此之外,全球化的影响已经由我们原来熟 知的经济层面扩展到科技、生态、文化等各个层面,譬如在科技领域:以信息技术产业为 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 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如:2008 年 2 月 19 日东芝发表正式声明称, 公司已决定停止 hd-dvd 业务,这场爆发于 02 年的主要由东芝与索尼公司 dvd 格式标 准之争,最终以索尼为代表的 bd-dvd 标准胜利而结束,而购买和使用 hd-dvd 这一百 多万用户,则成了失败一方的牺牲品。而在生态领域,由于经济全球化把各类国家都卷入 5 了资本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国家间和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极大地破坏了全球生态环境,所 以,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则更为突出。如:全球贸易自由化加速了地球生态资源前所未有的 消耗,直接威胁着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系统,以木材为例,全球木材贸易导致了原始森林被 大面积砍伐,进而严重地损害了生物多样性系统。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物种蕴藏在森林中, 随着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森林原有的植物群落遭到破坏,生物物种在大量灭绝。但经 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其带来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也迅速凸显,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 已经成为百姓关注的话题,使人类的全球意识增强,使加强环境合作共同对付这些全球性 问题的要求变得日益迫切。 全球化有它的不同侧面,它融合和重建的不仅仅是经济, “但是不要忘记,全球化最 初也是指一种文化现实以及属于表现和意识范畴的内容。全球化首先意味着我们生活在有 限的世界里,这世界中所有的因素相互作用,自成体系。全球化也表现在思想、时尚、电 影、游戏从地球的一个角落传播到另一个角落。全球化有它的不同侧面,它融合和重建的 不仅仅是经济,更兼有思维、文化和行为的方式。全球化是变化的因素,它使我们反省自 己的传统和行为方式。 ” 1因此,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提出的一个前提,而经济全球化则 是文化全球化的一个基础,没有经济的高度发展就不可能有文化全球化,目前,全球化在 文化领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了。 二、文化全球化的可能性及其影响 二、文化全球化的可能性及其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经济与文化的密切渗透,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越 来越紧密,由此,文化全球化问题日益提上日程。但是关于经济全球化是否将导致文化全 球化,这一点在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将导致文化全球 化, 也有学者基于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提出, 经济全球化不一定带来文化全球化。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当全球化在经济领域成为现实之后,必然将对文化产生影响,经 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全球化。 (一)文化全球化的可能性 (一)文化全球化的可能性 全球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经济全球化也为人们普遍的认同,但是对于文化全球 化是否可能,却在学术界存在着分歧。南开大学蔡拓认为: “文化全球化应该是一个符合 逻辑的命题,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经济是基础,政治与文化则是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变化或迟或早必然导致政治和文化上层建筑的相应调整与变革” 。 2而北京大学 郭建宁在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一书中从四个方面论证了文化全球化的可能性:社会发 展的系统化、经济运行的市场化、通讯与传媒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文化的商业化, 使文化全球化具有可能性。他认为,电子计算机和全球互联网的发展,跨越了民族和国家 的界限,把世界连成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往,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文化 消费观念和文化消费模式使文化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不仅经济全球化蕴涵着文 化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必然有文化含量,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的过程 6 也会加速” 。 3 也有学者对于文化全球化持否定的态度,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所长于沛认 为,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生存的方式,是一种价值体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将进一步形成各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包括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思维意识,宗教 信仰、伦理观念和风俗习惯都是这个民族存在的标志和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 “漫长的世界 历史告诉人们,人类文化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多元的,从来不存在单一的全球文化模式,所 谓文化全球化,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关于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理论表现之一,其实质是通过 建立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所谓文化的全球化,从文化上进而从整体上肢解独立的民族国 家,这是典型的文化帝国主义。 ” 4其他一些否定文化全球化的观念也与此相类似,或是认 为基于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稳定性,认为各民族的文化是其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学习和继 承而形成的稳定的传统,这种传统深入人心,成为不可磨灭的思维定势和民族精神,因此 在与其他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很难被同化;或是认为以一种文化来取代另外一种文化从而实 现文化的同一即 “文化全球化” , 这是不可能的。 从这样的角度出发, 这些学者否定了 “文 化全球化”的可能。 那么文化全球化是否是可能而又现实存在的呢?“文化全球化得以存在的历史前提就 是生产、市场、信息、科学技术和金融等的全球化发展,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世界各个民族 文化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 5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全球化是现实而可能的。对于 我们普通民众而言,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是随着文化消费的全球化,文化在全球迅速普 及。最为显著和突出的莫过于大众文化的消费了,比如好莱坞的大片在中国各个城市的热 映,比如麦当劳在各个城市成为时尚的饮食选择。因此,我认为在这个以消费为主要特征 的现代社会,消费文化以其通俗性与普及性极大地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文化得到包装并 借助商品而传播,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传播方式;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借助网络 这个工具,文化交流在全球范围覆盖广度以及文化交流量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所以,无论是对文化全球化持何种态度,文化全球化实际上都已经正在进行了。它的 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个人、组织、民族等实体,随着这些实体在经济全球化交往的不断深入 和广泛进行,文化负载着经济,经济传播着文化,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传播,文化全 球化得以实现,也可说文化全球化化时代已经来临。可以看出: “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输 入与输出,它预示着民族文化之间的接触与渗透,但根本上这是一个经济的做法。经济的 逐渐演变成文化的,同时文化的也逐渐演变成经济的。文化是重要的经济产品,离开这一 点,经济体系无法发展和扩张。 ” 6因此,在这里可以将文化全球化简要地定义为:不同民 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风尚等一切文化因素以 冲突和交流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问题中最复杂的问题,也是全球化引发的最为深刻的矛盾和冲 突,因为它引发的是不同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及道德 风尚等方面的矛盾与冲突。 因此, 文化全球化实质上是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和交流的过程, 7 同时也是各民族文化资源为全人类所共享的一个结果。要全面理解文化全球化,要特别注 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的伴生物,它是全球化的 内在层面。因此文化全球化其实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问题,它是一个经济、政治与文化交 织的过程;第二,文化全球化存在着全球文化本土化和本土文化全球化这两个方面。因此, 文化全球化一方面是全球普遍文化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使得文化趋于同一化,另一方面是不 同民族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使得文化趋于多元化;第三,由于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伴 生物,因此和经济的殖民一样,文化全球化也存在着殖民化。虽然说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双 向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切文化因素以冲突和交流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但是由 于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依附在经济全球化之上的文化全球化在一定程度表 现为西方现代工业理性文化在全世界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传播。 (二)文化全球化的主要影响(二)文化全球化的主要影响 尽管文化全球化主要是全球范围内一切文化因素的交流与冲突,但是在不同的层面上 所表现出来的影响深度和广度是不一样的,文化全球化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传统民俗习 惯、科技教育、具体制度以及民族核心观念价值观等方面。但是由于文化的影响首先还是 对于一些表层文化现象的影响,所以文化全球化在日常生活层面和风俗习惯层面及科技教 育的影响较为突出,而在制度文化和价值观念上的影响则相对而言没有这么深入和广泛。 第一,文化全球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显而易见。当前,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在吃、 穿、住、行、用等生活方式上日益已经呈现出趋于同一的交融状态。比如饮食,在中国各 大城市中都可以看到西餐馆、肯德基、麦当劳,韩国烧烤、日本寿司店;而在西方各大城 市中也绝不少了中餐馆、唐人街。这些就如同 she中国话中歌词所道: “伦敦玛莉莲, 买了件旗袍送妈妈。莫斯科的夫司基,爱上牛肉面疙瘩。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 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这几年换他们 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 ”而从出行的交通工具看,现代的交通工具比如飞机、汽车、 火车、轮船,这些都已经几乎没有了不同国家的差别,无论是美国车、欧洲车、日本车都 可以看见在世界各不同国家的城市道路上奔驰。可以说,世界各国人民在日常生活方式方 面已交融到相当高程度。 第二,文化全球化对风俗习惯尤其是传统节日的影响逐渐扩大。如源于西方基督教文 明的圣诞节、感恩节等受到中国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许多商家因此把这些节日作为促销的 有利时机; 同样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在海外也受到欢迎, 印尼就把春节定为国家节日, 英国、法国甚至美国都会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而庆祝。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传统节 日文化的交融情况,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形 式, 在 250 名大学生和 150 名高中生中开展, 共发放问卷 400 份, 回收 372 份, 回收率 93%, 尽管调查范围不算普遍,但有如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本文所采用调查数据均出自本次调查 结果。在调查“外国节日比如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越来越热闹,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 8 题,有相当部分的受调查者认为这些外国节日都有着好玩的丰富的内容,当然要过,持此 态度的受调查者占被调查人数的 49.5%,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但同时也有 31.5%受调查 的青少年提出应当正确面对这个问题,认为这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表现,这些外国节日在 中国的盛行有利于中外文化的融合和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应当更好的保护自己的传统文 化,并且提出要吸取其精华,丰富我国传统节日的内容。 第三,科技教育的全球交融逐渐成为当前文化全球化中最活跃的一个部分。当今世界 各国的教育资源已经成为了一种开放的资源,无论是哪一个国家都有大批的留学生到海外 求学,同时也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到本国求学,科学文化知识由此得到了更为广泛传 播。中国海外留学生的数字更是逐年攀升,在此次奥运圣火海外传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 看到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都有我们海外留学生到现场为奥运圣火传递加油庆祝的身影。 这充分的证明了教育的全球交融在中国的重大的影响。另外,每年有大量不同专业领域召 开的世界各国学者的国际交流活动,比如国外访问、讲学,学术研讨会等等,这些都极大 的促进了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此外通过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科学研究打破了国 界、地域的限制,各国间积极开展科技合作,其广度和深度都日益向纵深发展。 第四,文化全球化在制度文化的影响。文化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日常生活等层面次 的文化变迁将必然涉及组织制度文化,为推进本国现代化的发展,各国都积极吸收世界上 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教育体制以及相应的组织管理方法。比如:国际经济一体化要求各国 的贸易规则、管理体制及政府体制与之相适应,从而形成国际统一的规划与制度。而这套 规划体系源于发达国家,是由发达国家主持设计制定的,所以必然对发达国家有利,而对 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无疑就会构成挑战。但同时,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当前世界经 济发达国家也开始积极吸收中国儒家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的精华,用以制定他们的管理制 度。 尽管我们说文化全球化突出表现出来的在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方面主要还是一种互 相的交流,但实际上这种交流是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的,在文化全球化的交流中,由 于在经济上的优势使得西方的文化也同样处于强势地位,因此它在文化全球化中以一种难 以阻挡的力量向其他文化区辐射。例如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美国在文化全球化中具有绝对 优势,因此当前各国、各民族所追求的现代生活方式主要是美国的生活方式。这从美国大 众文化的代表好莱坞大片在全世界极高的上映率就可见一斑了。在文化全球化中形成的共 同观念上,如国际法基本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也是以美国为主导 的。因此,也引发了人们对当前文化全球化的西方化和美国化而担忧。另外,从文化全球 化的进展程度看,目前全球各文化的互相交融还主要集中在文化的外围因素,生活方式、 风俗习惯方面体现得最为突出,在制度文化、科技教育方面也有相当程度的交融,但在文 化的内在因素如心理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则相对较小。需要强调是尽管在文化全球化过 程表现出来的是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传播的优势,但是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双向的、交互 的运作过程。 9 三、文化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三、文化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关于文化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 戴维 赫尔德等在其所著的 全球大变革 中指出,“跨 区域、跨文明以及跨洲际的文化交流与文化制度的存在文化全球化有着深深的历 史根源。3000 年前社会之间的文化互动已经非常复杂,但是形象与符号的剧烈运动以及思 维模式与交流模式的广泛传播则是 20 世纪晚期和新千禧年的独有特征。由于当代电信、 广播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交流在全球范围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烟花买卖安全合同
- 农产品收购合同协议书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2章 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 第3节 第2课时 被动运输不需要细胞供能 主动运输需要细胞供能 细胞的胞吞和胞吐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1
-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劳动技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浙教版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四课 与世界共发展 第2框 携手促发展说课稿+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 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招聘高中教师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辅警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常识判断)模拟试卷标准卷
- 重难点突破03 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七大题型)( )
- 安全主体责任培训讲义课件
- 2024年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 升降机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 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
- 食堂员工服务培训
- 提升心理抗压能力的技巧
-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多年实践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申请表
- 低空飞行器设计
- 《穴位埋线疗法》课件
- 【大型集装箱船舶港口断缆事故预防应急处理及案例探析7500字(论文)】
- 脑梗塞并出血护理查房
- 三对三篮球赛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