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物化”观.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物化”观.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物化”观.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物化”观.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物化”观.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乏缒多争 翩酶臼钎 。之ji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蕉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堂蕉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jj 鲢涂 签字日期:2 0 0 红v4 月z 口日 签字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物化”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强调的是审美创作主客体 的浑然一体的境界,这是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物化”理论从产生、发展到成 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间产生了许多著名的理论观点,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在“物化”的研究过程中多数研究者将视线集中在庄子身上,虽然也有一些 从哲学角度来研究“物化”问题的篇目,其论述有关“物化”某一个或某几个方 面的问题也都有很多独到的建树。然而,“物化”理论不应只停留在庄子,也不 能只是单从哲学角度来考察,从美学角度来讲,关于“物化”的许多问题仍没有 得到解决,如它的内涵、外延、特征、理论本身的发展演变轨迹及理论价值和当 代意义等。本文试图为改变这种局面做出自己的努力,试以“中国古代美学中的 物化观”为题,从“物化”理论发展的角度来考察这一范畴。这样既能厘清 它与许多相关范畴的密切关系,又能较为妥当地对它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和作 用做出中肯的评价。因此,对“物化”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既有利于推 动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发展,对于建构中国当代美学体系也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 值和现代意义。 本文分五部分来对“物化”理论加以讨论: 一、前言。简要论析关于“物化”理论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意义及所 运用的研究方法等相关背景。 二、“物化”的内涵和外延。“物化”在哲学上的内涵是指人的思想观念通 过实践劳动变成现实存在,即思想观念转化成具有物质形态的对象性存在;在文 学上的内涵是指文学创作的物化阶段,即由心到手的阶段;在美学上,“物化” 强调的是一种审美创作主客体的浑然一体的境界。“物化”的外延非常丰富,它 与“感兴”,“神化”,“想象”,“情感”等范畴关系密切,通过与它们的比较来界 定“物化”范畴是一种阐释方法上的尝试。 三、中国古代美学中“物化”观的发展演变轨迹。许多研究者认为“物化” 观起始于庄子,但通过对中国古代美学的考察,我们发现其萌芽当始于老子的“恍 惚”概念;庄子首次正式提出“物化”这一说法,并对其进行作了精妙的分析, 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他的理论阐释从真正意义上开启了“物化”观在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发展;汉及魏 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促进了文艺的昌盛和理论建设的深入,“物化”理论 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唐宋时期的理论家或创作者更加注重“物化”理论的现实应 用,从创作本身出发来阐发“物化”理论的要义,使“物化”理论在前人基础上 有所深化;明清时期的理论家更加注重结合创作中的体会来阐释“物化”,他们 或结合自身创作或体味他人作品,创造性地阐发了各种精妙言论,使“物化”理 论不断趋于完善。 四、“物化”的审美特征及其理论的哲学美学基础。在梳理完“物化”理论 的内涵、外延及发展演变轨迹的基础上,将“物化”理论的审美特征概括为“物 我两忘,浑然一体”及“以物观物,探出精髓”。“天人合一”这种中国古代哲学 中的基本观念的发展经过了“以人合天”到“以天合天”的转变,“以天合天” 实际就是我们所讨论的“物化”;可以说,“天人合”是“物化”理论产生的哲 学与美学依据。 五、“物化”的理论价值和当代意义。“物化”在理论上兼容并包,其丰富 的内涵对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及艺术创作的影响非常深远。作为最深刻的审美体 验方式,“物化”实际上反映了艺术创造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同时它作为中国古代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对中国古代绘画、诗歌、小说等艺术创 作及对现代审美体验方式的建设和文学创作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物化:与物同化;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分类号:1 0 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sa l li m p o r t a n tc a t e g o r yi na r c h a i ca e s t h e t i co fc h i n a ,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e m p h a s i z e s t h eu n i f i c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s e l fa n dt h eo b j e c ti na e s t h e t i cc o m p o s i t i o n ,w h i c hi st h e h i 曲e s tl e v e l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 r e w a sal o n gw a yf r o m 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 sb e i n gp u tf o r t h ,e v o l u t i o nu n t i li t sa u t u m n ,a n di nt h i sp r o c e s sm a n y f a m o u st h e o r i e sa n dp r o d u c t i o n sw e r eo b t a i n e d b u ti n t h i s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p r o c e s s , m o s ti n v e s t i g a t o r sp u tt h e i re y e so nz h u a n g z i ,a l t h o u g ht h e r es t i l lw e r em a n yp a p e r s d i s c u s s i n gt h ep r o b l e mw i t ht h ep h i l o s o p h i cv i e wa n di nc e r t a i n o rs o m eq u e s t i o n s t h e s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 sw e r er i g o r , w ef i n di tab e t t e rw a ys t u d ys u c ht o p i cu s i n gn o to n l y p h i l o s o p h i cv i e wb u ta l s oa e s t h e t i cv i e w t h e r ea r es om a n yt h i n g sw en e e dt ok n o w a b o u ti t ,s u c ha si t sc o n n o t a t i o n ,i t se x t e n s i o n ,i t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i t sp h y l o g e n ya n di t s w o r t h i n e s s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 ,e t c i nt h i sa r t i c l ew cm a k eo u re f f o r t st oc h a n g et h i s s t a t u sq u oa n dd e n o m i n a t eah e a d i n ga s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 加t h ea r c h a i ca e s t h e t i co f c h i n a w er e v i e wt h i sc a t e g o r yf r o mi t so w n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u r s e ,b yd o i n gs o ,w e c a nn o to n l ys l e a v e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a n do t h e ri n t e r r e l a t e d c a t e g o r i e s ,b u ta l s oc a na p p r a i s e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 ss i g n i f i c a n tb u r d e ni nt h ea c a d e m e o fc h i n a c o n s e q u e n t l y , w eh o p eo u rs t u d yc a ri m p e lt h ep r o g r e s so ft h ea r c h a i c a e s t h e t i co fc h i n a a n dc a nd os o m eh e l pi np e r f e c t i n gt h es y s t e mo ft h eu p 。t o 。d a t e a e s t h e t i co fc h i n a t h i sp a p e rc o n s i s t so ff i v ep a r t s : 1 p r e f a c e t h i sp a r tt r i e st od i s c u s st h es t a t u sq u o ,a i m ,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t h em e t h o d u s i n gi n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s t u d y 2 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 sc o n n o t a t i o na n de x t e n s i o n i np h i l o s o p h y , 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 m e a n si nv i r t u eo fw o r ka n dp r a c t i c eh u m a n st h i n k i n gt r a n s l a t i n gi n t or e a l i s t i c p r e s e n c e ;i nl i t e r a t u r e ,i tr e p r e s e n t st h et h i r ds t a g eo f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 ,f r o mw h i c h t h ec o u r s em a k e so n e si d e ai n t oc o n c r e t ew o r d so np a p e r s ;i na e s t h e t i c , 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e m p h a s i z e st h eu n i f i c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s e l fa n dt h eo b j e c ti n 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e s t h e t i cc o m p o s i t i o n 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h a sp r o f u s ee x t e n s i o n s ,i nt h i sp a p e rw et r y t oc i r c u m s c r i b ei t b yc o m p a r i n g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w i t hg a n x i n g ,a p o t h e o s i s , i m a g i n a t i o na n ds e n s i b i l i t y , w h i c h c a nb eat r yi ne l u c i d a t o r yt e c h n i q u e 3 t h ep h y l o g e n yo f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i nt h ea r c h a i ca e s t h e t i co fc h i n a m a n y s t u d e n t sr e g a r dz h u a n g z ia st h eh e a d s t r e a mo f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 ,a c t u a l l yt h er e a l h e a d s t r e a mi sl a o z i sc o n c e p to ft r a n c e z h u a n g z ir a i s e s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f o r m a l l y f o rt h ef i r s tt i m e ,a n dh ea l s oa n a l y z e si ta c c u r a t e l y ;z h u a n g se x p a t i a t i o nu n b a r r s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 d u r i n gh a nd y n a s t ya n dw e 盯i np e r i o d ,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nl i t e r a t u r e i m p u l s e ss y s t e m i n f o sc o n s u m m a t i o n ,a n d 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d e v e l o p e dq u i c k l y t h e o r e t i c i a n sa n df r a m e r si nt a n ga n ds 0 n g d y n a s t yp a y t h e i ra t t e n t i o nt o p r a c t i c a l i t y o ft h e t h e o r y ;t h e y d i s s e r t a t e 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f r o mt h ec r e a t u r ei t s e l fa n dd e e p e n e dt h ea c a d e m i cm e a n i n go f 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 t h e o r e t i c i a n si n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yp a ym u c hm o r e 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e x p e r i e n c e so fw r i t e ,t h e yc o n s u l tt h e m s e l v e s w r i t ee x p e r i e n c e so r o t h e r s c r e a t u r e s ,s o m eo ft h e i rt h e o r i e sc o n s u m m a t e d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 t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 s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i t sp h i l o s o p h ya n da e s t h e t i c sb a s i s o nt h eb a s i sh a c k l i n g 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 sc o n n o t a t i o n ,e x t e n s i o na n dp h y l o g e n y , w e g e n e r a l i z e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s x e n i a lm i x ,o n ei n t e g r a t e dm a s s ” ( 物我两忘,浑然一体) a n d l o o k - i na l t e r n a t i v e s u s i n g t h e m s e l v e s v i s u a l a n g l e i no r d e rt or e s e a r c h 加幻t h et r u t h ”( 以物观物,探出精髓) “t h ec o a l e s c e n t b e t w e e nt h en a t u r ea n d t h eh u m a nb e i n g s ”( 天人合一) h a sp a s s e dt h r o u g ht w o p e r i o d s ,w h i c hd i v e r tf r o mt h ec o a l e s c eb e t w e e nh u m a nb e i n g si d e o l o g ya n d t h e n a t u r et ot h ei n t e r a c t i o ni nt h en a t u r ei t s e l f a n dt h el a t t e ro n er e a l l yi st h ep o i n t t h i st h e s i si sd i s c u s s i n g 置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 sw o r t h i n e s s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 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i s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c a t e g o r ya n di t sf o r c ei sf a ra n dw i d e 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m a t e r i a l i z e st h em l eo f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i ti n f l u e n c e sn o to n l yo nt h ep a i n t i n g ,t h ep o e s ya n dt h ef i c t i o ni n a r c h a i cc h i n ab u ta l s oo nt h es y s t e mo ft h eu p - - t o - d a t ea e s t h e t i ca n dl i t e r a r y c o m p o s i t i o n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k e yw o r d s :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 ;i n t r o j e c t sw i t ht h en a t u r e ;x e n i a lm i x ;c o a l e s c e n t b e t w e e nt h en a t u r ea n dt h eh u m a n b e i n g s c a t e g o r yn u m b e r :1 0 1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导言 “物化”,与物同化也。作为中国古代美学中的重要范畴,作为文学艺术创 作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物化”强调的是审美创作主客体的浑然一体的境界, 这是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对“物化”作总体、全面、系统的研究,有利于促进 我们对于中国古代美学发展的认识,对于建构中国当代美学体系也有重要的意义 和价值。 “物化”理论自庄子以后就备受瞩目并成为历代许多评论家研究的重点。应 该说对于庄子“物化”思想的研究是比较充分的,有许多发表于报刊杂志的相关 篇目,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梁徐宁的庄子“物化”概念解析( 中国哲学史2 0 0 1 年第4 期) ,将庄子“物化”概念分为幻化、死亡、白化及观化四个层面进行诠 释:刁生虎的庄子物化论及其影响( 番禹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0 3 年6 月) , 认为庄子的物化论在本质上指的是一种物我两忘、主客合一的境界;另外,关于 庄子“物化”还有一篇硕士论文:从隐显之道看文学( 庄子) 物化文学观 初探( 何光顺,华南师范大学) ,他认为“物化是庄子中的一个晦蔽的 术语,是庄子阐释人的生存和化解各种矛盾的方式,其实质是道化境界的过 渡。同时,物化又具有多种含义:它是道、物之问的一种微妙的运动方式,是人 生应当体悟的一种诗化境界”【1 1 。其他关于“物化”的文章有代表性的有:张品 的审美物化论( 求是学刊2 0 0 4 年第3 期) ,刘伟林的物化论( 华南师 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0 年第1 期) 等。总体看来,这些研究大多从哲 学角度着眼,而且往往论述不够深入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尤其对于“物化”的内 涵、外延、特点及其历史发展等问题的研究相对薄弱,简论多于综述,个别研究 多,整体观照少,对于“物化”理论的系统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 “物化”理论在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对它的相 关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将“物化”作为中国古 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来做总体上的观照,并且对“物化”观念的历史衍变作 纵向梳理,力求使人们对“物化”范畴有一个综合、全面、系统的认识。文章在 首先介绍“物化”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梳理其发展演变的轨迹,进而探讨“物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化”的审美特征和哲学美学基础,最后指明其理论价值和当代意义。 “物化”的内涵及外延 ( 一) “物化”的内涵 1 、“物化”的哲学内涵 在哲学上,“物化”( m a t e r i a l i z a t i o n ) 指人的思想观念通过实践劳动变成现实 存在,即思想观念转化成具有物质形态的对象性存在。马克思在( ( 1 8 4 4 年经济 学哲学手稿中常将“物化”和“对象化”通用。它们都是在表述主客体相互关 系时使用的术语,但其含义也有差别,“物化”主要用以指主体观念的东西转化 为客观的物质形态的东西,对象化主要用以指主体在实践中客体化。“物化”概 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知识形态的科学只有转化成为物质形态的东 西,才能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2 】 2 、“物化”的文学内涵 在文学理论中,“物化”指主体审美心理、精神、意识的物质化,使主体的 内在的心理和意识外在化、客体化,即艺术家将对现实生活的审美感觉、体验和 自己的思想、情感、理想、个性以及创造的审美意象通过语言、线条、色彩、身 段、音响、木石等物质媒介加以物态化,创造出可供他人审美观赏的艺术作品、 艺术形象。【3 】 “物化”在文学上指文学创造过程( 发生、构思、物化) 的第三个阶段,即 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指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化为 文字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物态化的意识形态话语 系统的阶段。1 4 1 它是一个艺术家对把握的生活素材和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创造 的审美意象进行筛选、集中、概括、提炼和加以表达表现的过程。 “物化”阶段中的各个具体步骤错综复杂的纠缠在一起,很难严格地分出先 后,但其中有三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首先,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这是一个把 构思中已基本成熟的形象( 包括意念) 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它甚至比构 思过程本身还要困难,心中所想与实际操作中的形象容易产生冲突,造成作家心 手不一,作家的意图有时不符合逐渐成熟起来的人物性格发展趋向,当人物活动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起来的时候,他必须按自己的性格轨迹行进,而不愿迁就作家意图。还有一种情 况是作家的创作意图会因某些外部刺激或构思中的新发现而中途发生变化。尽管 作品与意图的冲突很常见,但它并不是文学创作过程的普遍规律,只要把握巧妙, 这种冲突对于文学创作不但不是影响作品质量的因素,反而可能是作品质量得到 提高的一个契机。其次,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刘勰说:“意翻空而易奇,文征 实而难巧。”( 文心雕龙神思) 构思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新奇多样,但要落 实到文字却没有那么简单了。巴尔扎克也认为构思很容易,但把它写出来却非常 困难。只有注意语词的提炼和写作技巧的运用,才有可能准确的将幻想与构思转 化成作品的形象。语词提炼的任务是寻找最准确的文字符号把心象生动、鲜明的 呈现出来。在文学创作中作家更注意的是自己内心“那一个”心象,它不是事物 的常形,也不是常见的变形,而是渗透着个人情感并以自己独特感知为基础的创 造性幻象。因此,寻找不可替代的文字符号并把这个幻象固定在纸上,使之成为 可被读者接受的物态作品,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技巧主要是指具体的写作手法, 如肖像、行动、心理的描写,顺序、倒叙、插叙的安排,烘托、对比的运用等, 不论哪种技巧的运用都应该为作家通过心象所要表达的中心意念服务。再次是注 意运用即兴和推敲这两种操作方式,它们也是作品定型的两种手段。即兴是作家 因受到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的创 作出某种作品的情况。即兴的作品一般会有首尾贯通,情感炽热的一气呵成之势, 即兴创作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要有气氛和契机来促成创作的完成。 即兴创作表现为突发性和一泻千里的冲动,但实际上它是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 发,是长久酝酿的产物。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字创作过程中反复选择、调动词句, 以求准确、妥贴地把心象“物化”成定型产品的操作过程。如果说即兴创作表现 为灵感飞溅的快乐,那么推敲则表现了“物化”跋涉的艰难。正如李频所言“只 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北梦琐言) 推敲不仅表现为词句的精选,也包括细 节的提炼,任务的安排,章节的转换,意境的合成等等。由于文学创造的工具和 媒介都是文字符号,因此所有的推敲都以语词推敲形式表现出来。即兴与推敲是 不能绝然分开的,即兴创造需要推敲,推敲也需要畅达的即兴。【5 】 “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的最后阶段,也是艰苦细致的文字工作阶段。倘若 不注意文字操作训练,不下苦功夫以准确的语句、高妙的技巧把内心的意象和意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念栩栩如生的“物化”在纸上,那就会功亏一篑,使文学创造过程中途夭折,使 从材料积累以来不计其数的心智活动和所有努力付之东流。【6 】 3 、“物化”的美学内涵 关于“物化”的美学内涵,学界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人化为物, 物我同一的境界,便称之为物化”也有的认为,“物化作为一种审美体验 方式,其内涵是指艺术家在展开审美体验时,渐渐失去了自身存在,而完全化 入审美对象之内,主体以对象的存在为自己的存在,以对象的生命为自己的生命, 主体存在俨然化为客体之物,在这种主客不分、物我一体的审美境界中,主体自 由地遨游于审美对象的内部精神世界,此种境界使审美对象精神世界的隐秘大门 对主体霍然大开。主体由此而洞悉对象的生命奥秘,把握对象的精神隐微,从而 达到对对象的深刻把握。因此,物化是审美体验的最深层次,它标志着主体 已经完全步入了审美对象的生命境界,它使主体达到了审美体验的顶峰”【8 】还有 人认为,物化是主体进入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的高峰时,在感觉和意识中与 客体完全融合为一,无法分辨物我关系的至高境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讲,物 化是艺术大师们创造出神入化佳构的审美体验阶段。就体验论的意义而言,它 是比感兴、体物、感物等审美范畴更具有生命感的极致状态。当主体与 其凝神观照的对象进入到物化情境时,再没有名言概念的指称,没有物我之 间的任何中介,而是与对象幻而为一,主体完全浸化于对象的存在状态之中,主 体的意识则成为对象的灵光,而与天地万物息息相通。”【9 】 上述各种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在某个或某几个方面都比较贴近“物化”的 美学内涵。作为中国古代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物化”强调的是审美创 作主客体的浑然一体的境界。创作主体消解、排除心中一切知性、功利的判断因 素,以一种“虚静”的心境把握玩味审美客体,获取物我的融汇化合,也即物的 “内化”,人的“物化”,之后创作主体再利用其自身的创作技艺,利用可以利用 的传达媒介,将这种审美体验精确地传达出来,达到一种“物我同一”的境界。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创作客体的“物”在创作主体的眼中也似有了生机,成了可 以表达自己体验的生命活体,有时创作主体会将自己也幻化成与客体同类的事 物,这姑且称之为“物化”;另外,创作主体有时也会将自己的审美体验幻化到 客体身上,“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如睡”。( 【宋】郭熙山j l l j l i ) 就是这样一种状态的写照,这种状况我们可以称 之为“化物”。不论是主体幻化成客体还是客体幻化成主体,不论称之为“物化” 还是“化物”,所讲的归根结底都是一个问题,即创作中主客体充分融合,达到 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总体来说,“物化”的上述三义虽分而述之,实际上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哲 学内涵是其基本的意义,而文学内涵是狭义的放在文学创作中来理解,美学内涵 则是从审美视角观照“物化”。 ( 二) “物化”的外延 本文“物化”的外延是在与“感兴”,“神化”,“想象”,“情感”等范畴的比 较中阐释的。之所以选这几个范畴来与“物化”来比较,是因为“物化”在某些 方面与这些范畴有相通之处,有时候区别反而显得不是那么突出。故下文论述中 并没有作非常严格的区分。 1 、“物化”与“感兴” 与“物化”一样,“感兴”也是表达艺术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一个范畴;但 二者有所不同的是,“感兴强调的是外物对主体情感的触发兴起作用,是主体 与客体的直接交融,更注意主客体之间的偶然性触发;物化则更多的是强调 主客体之间交融的极致,无物无我,物我两忘,进入审美体验的峰巅状态。”【1 0 】 古人对于文学创造中的情感性特征论述颇多:“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毛诗序) , “诗缘情而绮靡”( 陆机文赋) ,“吟咏性情”,“为情而造文”( 文心雕龙情 采)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 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文心雕龙知音) 等等,足见古人对创作中情感 投入的重视,而这种情感的投入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在文学创造中情感是推动 认识的动力,认识是情感形成的凭借,而认识又来自于对外物的体验和感悟。文 心雕龙物色篇认为,文学情感的激发产生于外物的变化: * - 秋4 l 6 ,阴r o , g - 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 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硅璋挺其惠m ,英华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 谁获安? 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m 凝;心高气清,阴沉之志 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另外,作家的审美情感并非随意产生,它必须在外物的触发与作家的主体体 1 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验产生共鸣之后产生,只有这种交互共鸣的状态出现,作家的创作才能达到“入 兴”的状态: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 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唯深远;体物为妙,功在 密附。 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o 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 来如答。( 文心雕龙物色) “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或率而造极,或精思欲疏。”所以要达到“入 兴”的状态,还需要作家有“四序纷回,而入兴贵闲;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 使味飘飘而轻举,情哗晔而更新”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因方以借巧,即 势以会奇,善于适要,则虽旧弥新”的情景交融,物我两会的境界。 2 、“物化”与“神化” 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批评中也有一些关于“神化”这一范畴的相关论述。如 汉代扬雄在对司马相如的赋进行评论时指出:“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 至邪? 大谛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谚云:伏习象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答 桓谭书( 节录) ) 1 1 1 扬雄认为司马相如所作之赋,不像是凡人所作,而更像是神 来之笔,精妙入神的作品不是通过勤习、努力就能够创作出来的,也就是说具备 “神化”技巧的创作者大多不是通过刻苦研习入门的。另外比较著名的例子是时 人对李白诗创作的评价,如唐人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惊喜之夕,长庚 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也称太白之精,得之矣。不读非圣之书,耻为 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杜甫也曾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来 高度评价李白的诗歌。清人赵翼在其瓯北诗话中认为李白“诗之不可及处, 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 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若论其沉刻,则不如杜;雄鸷,亦不如韩,然以 杜、韩之比较,一则用力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人之别也”。 【1 2 j 这些评价虽没有直接用到“神化”这一字眼,但是所表达的意思仍然是一种创 作过程中的鬼斧神工、自然天成的境界,与“神化”无异。 本文论述“神化”与“物化”的关系,重点还是将“神化”放在哲学层面来 1 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考察,因为在哲学上“物化”与“神化”的可比性更强,而且“神化”本身主要 还是一个哲学范畴。 “神化”是理学宇宙论的重要范畴。【1 3 】“神”、“化”最早见于周易,说 卦日:“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系辞上言:“阴阳不测之谓神。”又 “知变化之通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这里,“神”、“化”是代表变化之道的范畴, “神”是一切变化的根源。欧阳修把变化看作是“天地之常理”,认为“物无不 变,变无不通,此天理之自然也。”( 明用) 周敦颐在通书中提“诚神几” 三个范畴,更将“神”与“诚”联系在一起:“诚精故明,神应故妙,静而无静, 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周敦颐虽 没有直接将“神”与“化”联系,但他讲到的神能“妙万物”,从另一个侧面表 明“神”的妙用通过万物体现出来,也即表现为“化”。张载正式提出“神化” 的范畴。他说:“神者太虚妙应之目。”( 正蒙太和) 又说:“天之不测谓神, 神而有常为神谓天。”( 正蒙天道) 张载认为神是气所固有的本性:“气之性 本虚而神,则神与性乃气所固有。”他用“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 其用。一于气而已” ( 正蒙神化) 来阐释“神”与“化”的关系,二者统 一于气。其实,张载的所谓神化,就是阴阳之气的对立统一,“一物两体,气也。 一故神,二故化。”( 正蒙参两) “动静合一存乎神。”( 正蒙动物) 这表 明张载认为“神”也是动静的统一。阴阳、动静的对立统一就是“神”。但这“神” 又必须存在于阴阳、动静的对立和变化之中,“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 不测为神。”( 正蒙神化) 如果没有这些变化,“神”是不可能存在的。“就其 一体而言,它是本体存在,故谓之神;就其对立变化而言,便是本体的发动、作 用,故谓之化。这就说明神化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动力,而不是来自外部的 推动力。”【1 4 】 张载之后,宋代理学各家各派的代表人物很多都提出了自己关于“神化”的 观点。二程把“神”和“理”联系起来,看作本体范畴。程颢说“冬寒夏暑,阴 阳也;所以运动变化者,神也。神无方,故易无体。若如或者别立一天,谓人不 可以包天,则有方矣,是二本也。”1 1 5 】“睢神也,故不疾不速,不行而至。神 无速,亦无至,须如此者,不如是不足以形容故也。”【1 6 1 程颢有“道亦器,器亦 道”【1 7 】之说,这是一种形而上之说,神和气的关系也是如此,“气外无神,神外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无气,或者谓清者神,则浊者非神乎? ,【1 8 】 艮明显这是在批判张载的清者为“神”, 浊者为“形”的观点。“神无方”是说神无形体方所,无形迹可循,是形上者, 只是“气外无神”,神不能离开气而独立存在,神是客观存在,同时它又是主体 精神,“穷神知化,化之妙者神也。天地只是设位,易行乎其中者神也。” 1 19 j 人能“包天”实际上就是指主体精神与客观本体是可以合一的,所以“绥之 斯来,动之斯和,圣人之神化,上下与天地同流者也。”【2 0 】 程颐也把神看作是形而上的本体范畴。“通变不穷,事之理也。天下之有, 不离乎阴阳。惟神也,莫知其乡,不测其为刚柔动静也。”( 易说系辞) 程颐 主张万物皆变化,这些变化都是阴阳的聚散所致,“动静无端,阴阳无始”( 同上) 。 神是阴阳动静之“所以然”者,刚柔动静是神之所“为”,但神并无形迹,只是 “极妙之语”,故“莫知其乡”。可见神是和理联系在一起的,是理的根本特性。 他明确指出:“知变化之道,则知神之所为也。言所以述理。”( 同上) 【2 1 】程 颐还指出,“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之可闻。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命 在人则谓之性,其用无穷则谓之神,一而已矣。”( 粹言卷一) 神也是宇宙本 体性的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能产生无穷的变化。 关于“化”,二程有很多论述,他们还提出了“气化”和“形化”两个范畴, “万物之始,皆气化;既形,然后以形相禅,有形化;形化长,则气化渐消。” 【2 2 】提出“形化”,认识到生物是自然界氏期发展的结果,其中包含着进化论思想。 “朱熹综合了周、张、程的思想,对神化进行了系统阐释。但是,正因 为他建立了完整、系统的理气论,神化已不具有它在周敦颐、张载那里所具 有的意义和作用了。”【2 3 】他接受“神”是宇宙本体的思想,承认其是形而上之理, “神之为物,自是超然于形器之表,贯动静而言,其体常如是而已矣”( 语类 卷四十九) 但讲到“神化”时,他又完全从形而下的角度来解释:“凡天下之事, 一不能化,惟二而后能化。且如一阴一阳,始能化生万物。一个道理,却有两 端,用处不同。譬如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所以神 化无穷。”( 同上,卷九十八) 朱熹之后,明代陈献章,罗钦顺,王廷相,清代王夫之,戴震等对“神化” 也多有论述,但所说都未超出前述范围,故不再赘述。 总之,“神化是理学宇宙论中说明变化及其根源的功能范畴,具有朴素辩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证法的特征,同时又具有某种神秘主义的特点。但理学家用这对范畴说明自然界 运动变化的根源,在自然界本身之中,而不在自然界之外,因而否定了神创论、 第一推动力一类理论,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自组自动的有机系统。这是它的 共同点。但是,各派理学家又有不同的解释。气学派以神为实体气的属性和功能, 提出气本动的学说;理学派以神为本体及其功能,强调理的能动性,化则与 气相联系;心学派则把主观精神和客观运动合而为一,甚至以主体精神为变化之 源。但对于变化、鬼神等范畴,各派理学家都承认是气的功能及其变化过 程,并且由此产生出生化学说。这种学说,把自然界说成永恒运动和变化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人类生命,从而为理学天人合一论奠定了重要的 理论基础。”【2 4 】而“天人合一”是“物化”的哲学美学基础( 此处分析见本文第 三部分) ,所以说,“物化”与“神化”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如果说“神化”较偏 重于形而上的运动变化,那么“物化”则更注重对此在的形而下的观照。 3 、“物化”与想象 想象是一种把某种表象或理论加以改造或形象化。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 能力。想象就其本义来说就是“想出一个象”,这个象可能是对外部事物或现象 的复现;也可能是将某种理论的东西形象化;还可能是凭空的将此物想成彼物, 将无物想成有物,将常物想成异物等。想象是贯穿艺术构思过程始终的一种心理 机制,没有想象,艺术构思根本无法进行。对于作家来说,一切刺激、信息都是 以形象的形式被储存并被再现的。当作家要把自己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传达出 来的时候,他必须把它们转化成为可以被读者感知的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2 5 j a 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在其小说我是猫中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猫,借助猫的眼 睛来观察世界,感受人间的世态炎凉。以猫的心理来揣度人的心理,观人所不能 观,言人所不能言。作者借猫之口发表的议论也让人深思:“人们脱掉短褂,脱 掉裤衩,赤条条的,努力争取平等。可是,在赤条条的人群中,又跳出个赤条条 的豪杰,制服了群小。可见,不管怎么脱的赤条条的,也是不可能获得平等的”, 【2 6 】“实业家果然势力大,连太阳能够平安地从东方升起,又平安地落在西方, 也完全托了实业家的福。”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是如此,他有意识的结辑 一些奇异故事,连同其中的神仙、狐、鬼、花妖,都是出自他个人的想象创造, 个中是有所寓意和寄托的,“人非外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目前,怪有过 1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于飞头之国。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目不讳集腋成裘,妄续幽 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想象具有超越时空限制,熔铸古今、物我 于一体的作用,在艺术想象的过程中要做到“神与物游”,通过艺术想象创造艺 术形象。 高尔基在他的论文学技巧中也曾论述过想象的作用:“文学家的工作或 许比一个专门学者例如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