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治疗进展,概念,缺血性中风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中风是当前我国常见的重大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中风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占中风的60%80%,给人类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据统计,城市中脑血管疾病死亡居各种死亡首位。且存活者中50%70%遗留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开展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尤其是缺血性中风的防治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E,F,G,H,症候诊断,临床研究,预防研究,A:病名的演化,中风相关描述:基源于内经,立论于金匮,首见于中藏经。自内经至明清相关描述多大43个病名。(1)从肢体功能表现命名的:偏枯、偏风、瘫痪等(2)从病人的意识状态命名的:大厥、薄厥、煎厥等.阳气者,大怒则行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3)从病势命名的:中风、卒中、扑击等。内经”卒中暴死“。(4)其他命名的:中风先兆名曰微风内经。,A:病名的演化,由于影像学的发展及对中风内涵的认识,确立完善了类中风的概念。经典中风五大主证:偏瘫、言语蹇涩、口舌歪斜、神昏、偏身麻木。(前循环)类中风风眩、风痹、风痴、风搐、视岐、行走不稳等(后循环),A:病名的演化,1981年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专题学术会议称脑血管病”脑卒中“,正式引用了卒中的概念。1983年-提出定”中风“为病名,指类中风。别称卒中(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中风学组)1992年-正式统一以”中风“作为病名,使之与CCD(TCD)编码中西医一致。(全国中医脑病急症会议),B:病因学研究,1.外风论-唐宋之前2.内风论-唐宋之后3.外风引动内风论,C:病机学研究,1.气血说2.痰邪说3.风火说4.毒邪说,C:病机学研究,气血,气虚血压低-低灌注-栓子清除率下降气逆大怒则行气绝-交感、副交感紊乱,血虚消化道出血-脑梗死血瘀不通,气血说,C:病机学研究,2.痰邪说-内皮损伤-肥胖、脂质代谢紊乱3.风火说-炎症反应(感染)4.毒邪说-痰毒、瘀毒、湿毒(化学毒性、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等)。,D:病类诊断,1.病因学角度2.按病程3.阴阳属性,先兆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真中类中,阳证类阴证类,D:病类诊断,左右-左补血,右补气。丹溪心法:”在左属血瘀、血虚;在右属痰、有热并气虚“。现代研究发现中风气虚证-左侧病变显著高于右侧。,发病部位,脏腑深浅左右,中脏腑中经络,闭证脱证,阳闭阴闭,元气败脱气阴两脱,E:证候诊断,标准化研究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了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7型风痰火亢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风痰淤阻证、痰湿蒙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E:证候诊断,量化研究(数字医学)风、火、痰、瘀、虚、气六端:有无轻中重中风病证候量化标准-中风证候辨证标准轻度:7-14分中度:15-22分重度:23分及以上,E:证候诊断,量化研究风证评分标准1)48小时达到高峰(2分);24小时达到高峰(6分);病情数变(6分);发病即达高峰(8分)。2)肢体:两手握固或口噤不开(3分);肢体抽动(5分);肢体拘急或颈项强直(7分)。3)舌体:舌体颤动(5分);舌体喎斜且颤抖(7分)。4)目珠:目珠游动或目偏不瞬(3分);正常(0分)。5)脉弦:是(3分);否(0分)。6)头晕头痛:头晕或头痛如擎(1分);头晕目眩(2分),E:证候诊断,证候演化规律研究急性期-风、火、痰数日后-火热渐减,痰、瘀为患恢复期-气虚、阴虚、肾虚整个病程中-痰瘀贯穿始终急性期病机的两个转折点1.发病至3天-风显著下降;痰火显著上升;2.发病第3周-火热明显下降,气虚阴虚明显上升-证候组合开始转向单一化。,F:临床研究,(一)治则治法研究1.化痰通腑2.活血化瘀3.清热解毒4.平肝熄风5.醒脑开窍6.扶正护脑,F:临床研究,化痰通腑法研究上消化道出血中风病时多伴有下消化道:屏障功能受损或蠕动功能受损屏障功能受损:肠源性感染、细菌移位蠕动功能受损:易产生浊气,黄厚苔,昏迷(氮类、吲哚、硫化氢、硫醇、组胺等)损伤神经系统。,F:临床研究,化痰通腑法研究1、可通畅腑气、祛瘀通络、散布气血,恢复肢体功能。2、可清除胃肠内痰热积滞,使浊邪不能上扰神明-醒脑治昏迷、治肺部感染。3、可急下存阴,以防阴竭于内,阳脱于外-降腑压就能降颅压。,F:临床研究,化痰通腑法研究1、应用指征:便干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2、应用时机:早期应用。3、坏症治疗:气利者,诃梨勒散主之。,F:临床研究,(二)辨证论治研究按照证候要素辨证论治1.风痰火亢证天麻钩藤饮2.风火上扰证羚羊角汤3.痰热腑实证星蒌承气汤4.风痰瘀阻证化痰通络汤5.痰湿蒙神证涤痰汤6.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7.阴虚风动证镇肝息风汤,F:临床研究,(二)辨证论治研究按照主症辨证论治偏身麻木,凉、麻顽疼丘脑综合征小活络丹李秀林“虫、藤”四藤三虫汤蜈蚣3条,地龙15克,忍冬藤15克,钩藤15克,乌梢蛇9克,地鳖虫9克,全蝎6克,鸡血藤25克,络石藤20克,黄芪90克,丹参30克。中风回春片脑心通,通心络等,F:临床研究,(二)辨证论治研究按照变症证辨证论治呃逆中药或针灸吞咽困难(真假球麻痹)中药地黄饮子针灸廉泉、风池、合谷、金津玉液等吞咽康复治疗仪,F:临床研究,(三)缺血性中风综合治疗方案研究1、治疗原则:疗程28天2、治疗模式:内科基础治疗+辨证论治使用中药+针灸治疗+康复措施+常规护理3、治疗方法:第一时段(发病3天内)第二时段(发病3-14天)第三时段(发病15-28天),F:临床研究,3、治疗方法:第一时段痰热证清开灵或醒脑静注射液1)静脉制剂非痰热证活血化瘀类注射液元气败脱证参麦或参附注射液2)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治疗,口服或鼻饲3)酌情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4)加强护理5)康复训练第二时段:第一时段治疗方法+静脉营养支持第三时段1)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治疗,口服或鼻饲2)配合针灸、推拿等康复训练,(四)中医康复研究康复理念早期、持续、心理康复。现代中医康复:中药汤剂、注射液、外洗、药浴、熏蒸针灸、推拿、精神调养等综合治疗。,F:临床研究,(四)中医康复研究综合康复方案干预措施1、中医康复技术:推拿、针灸等2、中医基础治疗:中药注射液前期介入、口服中成药后期介入、辨证汤剂常规应用、中医健康教育。,F:临床研究,(四)中医康复研究综合康复方案针灸方案研究上肢伸肌采用上肢阳经穴位(肩髃、曲池、合谷等)下肢屈肌采用下肢阴经穴位(太冲、血海等)软瘫期采用补法硬瘫期采用泻法醒脑开窍针人中、内关、三阴交,F:临床研究,预防1、预防中风发生2、预防中风复发3、预防中风变症及后遗症痴呆、抑郁、偏瘫等中风轻型化趋势(腔隙性脑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辨证治疗的挑战,G:预防研究,H:用药规律研究,历代中风药物应用规律自内经始共401首(单方165首,复方236首),用药共246味,包括24类。古代至民国:甘草、人参、当归、防风等较多应用(内虚邪中);民国以来:祛痰药物应用较多,祛风药大为减少;近20年来:活血化瘀药物应用广泛。急性期:通腑泄热,活血化瘀最近10年缓解期:滋阴潜阳,益气养血恢复期:平调阴阳,疏通气血补益气血,祛风化痰滋阴养血,平肝熄风活血内虚邪中肝风内动化瘀,通腑化痰,目前主要口服制剂的辨证应用化痰通络:偏瘫复原丸、中风回春片、华佗再造丸灯盏华素片等醒脑开窍,清热化痰:醒脑再造丸、牛黄清脑丸、安宫牛黄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责任协议
- 网络工程网络通信理论测试
- 深度学习 课件 第0章-课程简介
- 工程项目管理文献回顾试题及答案
- 投资项目的资金流动分析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合作协议
- 智慧供应链管理 课件 第五章 智慧物流管理
- 2024年固废污染治理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房产小区测试题及答案
- 着眼未来水利水电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 地质勘探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及趋势分析
- 大熊猫的介绍
- 正常肝脏CT解剖
- 英语国家商务国情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个人租车合同电子版完整版
- 2024年广西来宾高投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卫生部妇产科诊疗规范及指南
- 茶艺文化课件
- 水平螺旋输送机设计计算及参数表
- 正畸病例汇报模板
- 科学小实验手摇发电机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