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呐喊》《彷徨》中的女性形象与鲁迅的妇女观.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呐喊》《彷徨》中的女性形象与鲁迅的妇女观.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呐喊》《彷徨》中的女性形象与鲁迅的妇女观.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呐喊》《彷徨》中的女性形象与鲁迅的妇女观.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呐喊》《彷徨》中的女性形象与鲁迅的妇女观.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鲁迅历来重视对妇女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并试图通过文学创作来表现其反封建思想 的主题,从而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为妇女解放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关于鲁迅小 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有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为我们解读 鲁迅作品提供了好的思维方式和角度,本文将鲁迅关于妇女解放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 阅读小说原著入手,借助前人研究此方面的成果,并结合鲁迅的杂文、散文创作,通过 对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的整体把握,来考察、分析鲁迅对待妇女问题的态度,力求客观、 真实地传递出原著的真正意蕴,从而更好地理解鲁迅的妇女观。 【关键词】鲁迅女性形象妇女观 a b s t r a c t l u x u nf o c u s e do nr e s e a r c h i n ga 1 1 d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t h ef e m a l ei s s u e sa n dt r i e dt oe x p r e s s e d h i s 枷- f e u d a l i s mt b e m eb vm e a n so f 协ei l l u s 把a t i o ni n1 1 i sw o l k si no r d e rt ou n c o v e rt h c f 乱d a l i s t i ce s s e n c eo fp e r s c c u t i o n ,f i n d i n gas o l u t i o nt om ew o m e n s1 i b e r a t i o n tt h ef e m a l e p o r t r a i t sm l u x l l l l sw o r k s ,w h i c hh a v eb e e n 咖d i e da n ds t a t e dp a n i c u l a d yb yag r e a tm a n y o ff o r e i 印e x p e r t s ,研1 1p r o v i d eu ss u p e r b 姐西ea i l di d e a st o 印p r e c i a t e1 1 i sn o v e l s t bs t a nw i 恤t h eo r i g i n a l 、v o r k s ,r e s o r t m gt ot h ee x _ a c h i e v e m e n ta b o u th i sn o v e l s ,t h e f 0 1 l o 、i n ga r t i c l e 晡l ls t i l d yl u x u n sf e m i i l i s mi s s u e su n d e rt h eo v e r a l l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o p u s e st o g e m e r 、v i t hh i ss c r i b b l e sa n dp r o s ea n da 砌y z el u ) 【u n sa t t i t u d et ot l l ef e m i n i s m i s s u e so n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i 1 1 鼢p r e t i n gt h ep r o f o u n dm 锄i n go f h i s 、v o r k so b j e c t i v e l ys oa st o c a t c ho nl u x l l l l s 口o i n t so f v i e wo nw o m e n k e yw o r d s :l t h ef e m a l ec h a r a c t e r sp o i n to f v i e wo nw o m e n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1 主盈邋日期:。型、堕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 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耳滥 日期艘:茎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 唾萄 日期赴左! 士,疽 电话: 邮编: 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他一生 所要追求的就是实现人的意识的觉醒和思想的解放,这其中也包含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和 解放。他在1 9 1 8 至1 9 2 5 年间创作的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中 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1 】”因此,倘若想要讨论2 0 世纪的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乃至中国思想,就不能不论 及鲁迅,即是说,“鲁迅是2 0 世纪中国不可回避的文化思想的遗产【2 】。”从“五四” 新文化运动开始,直至生命结束,鲁迅都在以其小说的创作和杂文的写作抒写着自己的 人生理想,并将对女性问题的思考注入其中,他的关于妇女身份、地位、生命价值、生 存意义的思考与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男女平等意识,及五四反封建的启蒙精神是相一致 的,同时他的论述也更为深刻和现实。因此,我们要探讨鲁迅的妇女观就不能不论及呐 喊彷徨,自然也就离不开其中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由于从旧的制度下走出来,鲁迅对其生活环 境和所处的社会之中的弊端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并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和感悟力,发现 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严酷的精神奴役意识,积淀在每一个现代中国入的灵魂里,成为看 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民族集体无意识,这是现代中国人创造现代文化的最大障 碍。在呐喊彷徨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辛亥革命的描写是深刻而全面的。 他的全部同情心是在辛亥革命这边的,他激愤于世人对它的冷漠,慨叹着人们对它的淡 忘,从思想革命对政治革命的制约作用上,创造性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从而 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政治革命运动所必然遇到的特殊问题,而且形象地回答了这场革 命的一系列主要问题。正是在对这场革命的关注中,他发现了“沉默的国民魂灵”这一 问题,敏锐地看到了中国社会思想改造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了中国思想革命的主要对 象是封建主义思想,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清除封建思想在广大人民群 众中的广泛社会影响,唤醒劳动群众的真正觉悟。呐喊彷徨是鲁迅对2 0 世纪现 代中国的文化现实和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精深、博大而独特的感悟。鲁迅最痛心疾首的 是几千年封建文化的禁锢,使我们民族的人民心甘情愿做神、圣人、祖宗和皇帝的奴隶, 丧失了自我解放的愿望和意志,丧失了自由创造精神;鲁迅真诚而炽热的希望觉醒者的 呐喊能够惊醒更多的人们,把人真正当人看,建立“人国”,创造人的时代,创造人的 合理的、幸福的生活方式。呐喊彷徨是2 0 世纪的曙光,也是我们古老民族自我 解放的意志和良心,为我们民族创造现代的人的文化开拓了可能的道路。在这两部小说 集中,鲁迅孜孜不倦地反复表现不觉悟的劳动群众和下层知识分子,始终不渝地关怀着 他们的思想觉醒,生动体现了我国“五四”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主要目标反对统治 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观念。鲁迅说,中国的封建社会里“有贵贱,有大小,有上 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地制 驭着”“如此连环、各得其所。有感非议者,其罪名日不安分! ”( 坟灯下漫笔) 【3 】我们知道,封建的伦理道德是调整封建制度下入与人关系的行为规范,以特定的 等级关系为转移,封建社会里要求事君以忠,事上要敬。呐喊彷徨所着力表现的 便是封建等级观念在人的价值判断中的各种表现。而中国的反封建思想革命,重点就在 1 于破除封建的等级观念。而这种荒谬的等级观念,支配着整个的社会舆论,也支配着封 建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人物的思想言行。它具体表现在不同社会地位的人身上,诸如象 征封建时代统治者的赵太爷、鲁四老爷、七大人等,还有同是男性但处在被统治地位的 低贱的社会阶层的孔乙己、闰士、阿q ,以及处在这个社会最底层的长期受尽奴役的、 被剥夺了话语权的“失声”的劳动妇女,相对于男性而言,她们的命运更值得人们关注。 因为,妇女的解放,是衡量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在当时亦能反映出那场 反封建思想革命的程度。 一、呐喊彷徨与女性形象 但凡了解或熟悉鲁迅呐喊、彷徨的人们都知道,鲁迅对妇女的命运,尤其是 下层劳动妇女的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呐喊、彷徨里,它是作为一个独立的 主题被描写、被表现着的。在他的作品中既有作为主角被描述的女性如明天中的单 四嫂、祝福中的祥林嫂、离婚中的爱姑、伤逝中的子君,同时也有作为配角 出场的女性,如故乡中的杨二嫂、祝福中的柳妈、卫老婆子、幸福的家庭中 的“太太”、药中的华大妈、夏四奶奶、以及出家入小尼姑她们当中既有农村 妇女,也有都市知识女性,有少妇、少女也有寡妇、英雄,既有遵守妇道的旧式女子, 也有具民主思想的新女性,这一系列人物形象既具有广泛的概括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也即黑格尔说的“这一个”,都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们从多角度组成了一 个色彩斑、斓的女性世界,是2 0 世纪初中国女性的一个缩影。这些作品及人物形象不仅 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也滋养着一代代的学者和普通的读者,在已有的研究文章中, 许多人将明天、祝福、伤逝看作是呐喊、彷徨中关于妇女命运的三部曲 而各加关注。而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今天的后来者在阅读和研究鲁迅作品提供了非常 有力的帮助。 作为生活在中国这个具有几千年封建传统社会中的女性,深受“政权、族权、神权、 夫权”的束缚。伴随着近代西学东渐的文化大挪移,伴随着近代救亡图存,变革更新等 一系列思潮的蓬勃发展,源起于近代西方的女性解放问题,作为“新民”与“启蒙”思 想的一部分,在中国日益凸显出来。但在文化、思想自成一统的中国,女性受压迫受迫 害的历史长久存在着,女性始终处于社会生态链中的最底端。如何解放女性,如何改变 社会现状,一直是研究社会改革、关注中华民族命运的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在为中国民众的解放的中国文化的进步 与发展的奋斗中始终关注着中国妇女性的命运,“他站立于荒野笑傲庙堂,以尖利的笔 锋剥落伪装,瓦解偶像”【4 】,在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他别无选择地倾向于劳苦大 众,为她们的不幸而呼叫,为她们的解放而呐喊。他的第一篇白话文论文是发表于1 9 1 8 年8 月北京新青年上的我之节烈观,揭露出传统中国所世代赞美的“贞节”、“烈 女”的背后,是多少女子血泪和不幸的写照;沉默的贞节牌坊下,压抑着多少女性的悲 惨的一生! 他以言辞激烈的笔触,对封建礼教给予迎头痛击。之后又连续发表多篇小说, 对这一问题给予更多的揭露。明天作于1 9 2 0 年,祝福作于1 9 2 4 年,是彷徨 的首篇,离婚作予1 9 2 5 年底,是彷徨的末篇。就在他逝世前一个月还写下了女 吊,用最后的生命微光烛照中国千古不幸之女人。仅此一端,足见鲁迅对妇女的问题 的关注是贯穿其生命始终的。而其中闪耀出的智慧之光引导着人们去追寻真正的妇女解 放的道路。 因此,若要探寻鲁迅对待妇女问题的态度,了解他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以及为 妇女提供的出路,就必须走进鲁迅的作品中,透过他塑造的一个个女性人物形象的性格 特点和命运安排,才能把握其精髓。 鲁迅对待妇女问题的态度 鲁迅作品中的妇女形象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不是为表现而表现,它是作为一个 特殊的社会问题雨被塑造的,因此,她们的出现是有其特别意义的i 而妇女问题,只有 在与另一半男人问题的对立中,才可能显示出其应有的意义。相同阶层中的男女具 有共同的本质和相同的利益,而封建社会家族制度下的家族文化剥夺了中国人的主体意 识,只有作为统治者的封建地主阶级掌握着生杀大权,多数男人仍旧成为传统文化的附 庸,女人则是男人的附庸,社会为她们设定了“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作出了“贤妻 良母”的角色界定和“三从四德”的行为规范,因此,妇女问题根在社会的政治制度, 却主要通过社会意识形态而发生作用。对妇女的歧视,只有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禁欲思想 的统治下才表现得最为明显,最为强烈,这时的妇女才被视为不净的动物、万恶之源而 受到社会的普遍歧视,而“在一切蒙昧人中,在一切处于高级阶段的野蛮人中,妇女不 仅居于自由的地位,而且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5 】可见,妇女问题只能在资 产阶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具有了特殊的意义被作为社会 问题而受到关注。而鲁迅生活的社会正处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鲁迅“对妇女问题的发 现,其实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本质的发现,对宗教本质的发现,对文化本质的发 现。”【6 】正如狂人日记中所述:“我翻开历史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 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 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7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所有的人都将无法逃脱 “被吃”的厄运,“更不消说女人”,因此我们看到,鲁迅笔下的女性,没有哪一个是幸 运的,这些女性无论是作为主角登场,还是作为配角出现,都无一例外地在悲惨人生中 挣扎着,直至毁灭。安分耐劳,力气“直抵得过一个男子”的能干的祥林嫂,在鲁镇年 终大典的“祝福”声中悄无声息地死去:寡妇丧子的单四嫂子,忍受着作为“节妇”的 孤独与空虚,只为能在梦里见到亡儿而不得不“享受”着“人肉的筵宴”;先前是脸上 “擦着白粉”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如今变成了一个在困境下不择手段损人剥己的“圆 规”:即便是出家之人的“小尼姑”,也未能免除世俗的烦扰,还要忍受来自“阿q ”的 “非礼”她们的命运之所以不幸,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取到过人 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习俗束缚和伦理道德规范造成 的必然结果。 鲁迅对妇女问题的关注是与呐喊、彷徨的反封建思想革命的基本主题相联系 的,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是从思想革命的角度提出反封建问题的,它把 对封建主义的抨击放在这种制度所赖以存在的思想支柱上,“而呐喊、彷徨也始 终根据中国封建思想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表现,把揭露建立在封建 等级观念基础之上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吃人本质和虚伪性、陈腐性放在中心位置,从 而准确地显示了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特殊性重点内容,而中国的反封建思想革命,重 点在于破除封建的等级观念。” 【8 】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等级制度是依靠儒家学说的一整套礼教制度来维 护的,它的本质是封建的禁欲主义,即压抑人的感性表现,抑制人的正常欲望,它的长 期实施,给中国人民,尤其是妇女的精神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鲁迅在呐喊、彷 徨中重点表现的正是这种伤害带来的恶果。王富仁将由此带来的伤害总结为四种主要 精神病态:第一,情感压抑向内的发展,首先造成了苦闷麻木,这是当时善良的劳动群 众的基本性格特征。第二,情感压抑的向内的发展,其恶性发作便是自我意识的完全丧 失,便是对自己痛苦的漠然无意。第三,对别人痛苦的漠然无觉。第四,对弱者的精神 摧残。这为我们探讨鲁迅的妇女观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可以透过妇女在这些方面的 具体表现来看鲁迅对妇女问题是如何思考,又是如何批判的。 鲁迅对妇女观问题思考与钱玄同先生的那段著名的关于“铁屋子”的对话比喻有关: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 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 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回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9 】 从五四启蒙运动开始,鲁迅一直深切关注妇女问题,探寻着女性解放的出路,他对 妇女“人”的自觉思考是全面而深刻的,既思考妇女作为“人的自觉”又思考“女性的 自觉”,其中最主要的是呼唤女性的思想解放,这一点是与五四反封建思想革命的基本 主题相一致的。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格独立,摆脱社会制度“赋予”她的依附关系,达到 经济独立,进而克服自身弱点,不断完善,获得健全人格,为此,鲁迅在他的呐喊 彷徨创作中,以及散文、杂文中对禁锢女性思想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提 出了他对妇女问题的主张。 ( 一) 呼唤思想解放,实现人格独立。 这方面对明天中的单四嫂、祝福中的祥林嫂、离婚中的爱姑三位女性形 象的塑造,体现得最为明显。 几千年来封建传统文化把女性牢牢地固定在“贤妻良母”的位置上,使其丢失自我, 动弹不得,处于集体失语的状态,无精神意义上的“自我”、“独立”,女人永远是服从 者和奉献者。几千年因袭的传统思想,使女人心甘情愿地处于封建礼教、习俗所划定的 角色上,她们事事依附、盲从,甚至为维护封建伦理道理以求得“做稳奴隶”而不惜摧 残自己的肉体和灵魂,以达到社会“行为规范”对她们的要求,为此,鲁迅将批判的笔 锋指向封建礼教文化,揭露封建礼教、伦理道德对妇女的残害,抨击“男尊女卑”、“三 从四德”和“节烈观”对妇女残酷无情的伤害。1 9 1 8 年8 月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杂文我 之节烈观就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斥责,是鲁迅抨击旧道德、谋求建立新道德的力作。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指出封建道德单单要求女子节烈之不 公:“节烈这两个字,从前也算是男子的美德,所以有过节士,烈士的名称。然 而现在的表彰节烈,都是未指女子,并无男子在内。”【l o 】他认为这是对女性的 歧视与压迫,之后层层责问“主张的人”,“不节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国家? ”“何以救世 的责任,全在女子? ”并且指出“既然平等”,“男子决不能将自己不守的事,向女 子特别要求。”体现了五四时期要求男女平等的思想意识,并逐一分析女子节烈的“难”、 “苦”和“不愿”,就在这层层深入中,封建节烈观的残酷性、腐朽性被揭示出来,从 而鲁迅的结论也顺理成章地得出:“节烈这事”“不利自他,无益社会国家,于人生将来 又毫无意义的行为,现在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 【1 1 】于是发出了“要除去 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要人类都受正 当的幸福”【1 2 】的真诚而美好的呼唤。 为反映封建“节烈观”对妇女的毒害之深重,鲁迅先后创作了明天( 1 9 2 0 年) 和祝福( 1 9 2 4 年) ,塑造了单四嫂子和祥林嫂两个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寡妇丧子, 有着相同的生活背景来自农村的底层劳动妇女形象,她们面对的是同样的生存环 境,虽然选择的生存方式不尽相同,然而最终的命运却无本质区别。 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一出场,既已是个“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绵纱来,养活 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的寡妇,宝儿是她活下去的希望,但凭着蓝皮阿五“从单四嫂 子的乳房和孩子中间,直伸下去,抱去了孩子。单四嫂子便觉得乳房发了一条热,刹时 间直热到脸上和耳根”的反映来看,她还是个有活力,充满生命欲望的女人,然而她却 一心一意做个“好”寡妇,只要儿子还在,这种“未亡人”的生活,就过得有滋有味。 “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有意思,寸寸都活着”。此时她的存在只是封建伦理 纲常的一个可怜的符号,然而就是这样的生活也未能“享受”多久,宝儿病死了,未来 的全部希望消失了,于是她“感到一件异样的事:这屋子忽然太静了”。【1 3 】“屋 予不但太静,而且也太大了,东函也太空了。太大的屋子四面包围着他,太空的东西四 面压着他,叫他喘气不得。” 【1 4 】很显然她失去了生活的重心,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生 活空间,且不以自我生活实感为前提建立自己的思想观念,而是盲从于旧道德观念的安 排,以忍耐和茫然的期待坚持着孤独而空虚的寡居生活,为自己争得做个奴隶的资格, 而这其中的苦和悲,她是不能说也无处可说的,“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只 有“自己听得明白”。支撑她活下去的怕也只有在梦里“会他的宝儿”。然而我们也终不 知道那“梦”到底实现没有,“节妇”的苦也只她一人知道。在她身上,鲁迅寄予更多 的是同情,对她身上保有的真诚的母爱予以肯定,揭露的是禁欲主义对妇女心灵、情感 造成的损害。 如果说单四嫂子是封建传统文化奴役下的逆来顺受的“茫然的期待者”的话,那么 祝福中的祥林嫂则算是较之具有一定“反抗”精神的“默默的挣扎者”。 罗素在婚姻与道德中曾说:“就总体而言,在最没有文化的农民中,已婚妇女 的生活是最苦的那种将妇女视作家庭牲口的观念对于男性当然是痛苦的;但对于妇 女,造成的只是劳作与困苦的生活而已。”祥林嫂是旧中国封建制度下受“族权”、“夫 权”及“神权”残害的典型,故其命运较罗素所论述的妇女更为不幸。 她第一次出现在鲁四老爷家时,“脸色青黄”,生活虽有些困苦,但“两颊还是红的”, 尚有年轻女人的活力,她“安分耐劳”,只为做个好寡妇,好奴隶,因而不久“口角边 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但是在封建社会里,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庸,丈夫死了, 她还属于婆家,不久便被婆婆带来的人抓了回去,卖到山里,被迫嫁给了贺老六。 她第二次到鲁家时,再嫁的丈夫己死,她又一次成为寡妇,孩子也让狼吃了,两颊 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已失去了年轻女子充盈的精神活力。 而柳妈谈论“阴司”的话又使其在精神上倍感压力。在小说里,我们看到:夫权要她守 节,而族权又不允许她守节,政权和神权又来惩罚她的不守节。这深入骨髓的苦楚,使 她欲生不得,求死不能。当“我”最后一次见她时,头发“已经全白,全不象四十岁上 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 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1 5 】 由此可见封建伦理道德的力量对祥林嫂从肉体到精神的无情绞杀,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 吃人的本质。 在这里,祝福写的是“不节烈”之苦,明天写的是“节烈”之苦,真可谓是 两般苦一样情。祥林嫂因改嫁而难以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在鲁镇的人们迎接新年的“祝 福”声中死去,至死都无望然而倔强的挣扎着、抗争着,有种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单四 嫂因不改嫁而忍受着长期的痛苦、慢性的煎熬,她虽活着,却不得不忍受失去丈夫的种 种不便,更要抵挡随时可能出现的男性对她的轻视与企图。鲁迅在揭露“节烈”的腐朽 和残酷的同时又将批判传统文化与批评女性自身弱点结合在一起,并巧妙地过渡到实现 “人”的自觉意识上来。 其实,就中国妇女的命运问题,与鲁迅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也都对此给予了关注,如 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 王统照沉思、许地山的命命鸟,还有一批女性作家的 出现,她们自觉地承担起了对女性生活与问题作更为真实的表述的责任,五四女性文学 也对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如冰心的庄鸿的姐姐写到教育上的重男轻女,凌叔 华绣枕写婚恋问题的女性传统心理,沅君贞妇写女子被休后为夫家守贞的“愚 节痴情”,庐隐的灵魂可以卖么等,他们的创作虽已涉及到当时人们关怀的家族 礼教,婚恋家庭,妇女贞操等一系列与妇女命运相关的许多问题,但由于受作者生活视 野等原因所限,多数作品仅从社会教育等客观方面着眼,来看待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因 此,无论他们以什么样的感悟方式、体验方式和表达方式来抒写女性的生活现状,他们 对妇女命运之不幸的揭露还停留在浅层次上,而鲁迅则已深入到它的深层内在本质中去 了,鲁迅看到中国几千年所宣扬的封建传统思想、伦理道德已成为潜在人民群众心里和 思维方式中的慢性隐毒,因此鲁迅的批判与揭露才更深刻,更具现实性。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是对人的奴役的历史。因此,人们已经习惯于社会的约 定俗成,尤其是女性,早已失去了自我,沦为社会、家庭、男人的附属,为仆为奴却浑 然不觉,以至于守寡的单四嫂觉得手中纺出的纱也“寸寸有意思,寸寸都活着”,祥林 嫂丧夫不久作女佣,“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女性本是传统文化的受害 者,但有时她们也是这文化的积极维护者和实践者。鲁迅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 认识外化为一个个具体而鲜明的人物上,向人们展示着。默默地挣扎于封建礼教束缚下 的祥林嫂,也把“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等视为天经地义的道德律令,恪守不悖,因 此,当她被婆婆带来的人抓回又被迫再嫁时,百般不从拼死相争,“一路只是嚎、哭 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地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 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 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地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 是骂,”【1 6 】不可否认,这反抗本身,有它合乎人性的一面,表现出她对已像 牲畜一样的被实遭遇的抗议,看似捍卫人的尊严的斗争,然而,也正是这一撞,深刻地 显示出其思想落后的一面。 按照封建传统礼教之规定,女人丧夫是不可再嫁的,祥林嫂也遵从了这一戒律,所 以“安分”地在鲁镇做工,然而婆家出于私利逼她再嫁这无疑剥夺了她做“节妇”的“权 利”,既然守节不成,那便殉节,拼死也要保住“贞节”的名分。所以说,她的反抗, 是为维护千古不变的传统礼教,是为做稳奴隶,而非争取人格的独立。因此,这样的反 抗越是强烈,越是真诚,越能反映出封建意识的深重,不惜为这种反抗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就证明了作个好寡妇的愿望,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因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她的反对再嫁恰好说明她对自身生命的存在和价值的漠视,她的反抗不是为自己,两是 为他人,为僵死的道德。这样一来,她的反抗的意义和价值被消解了,她的心灵世界依 然是人性解放的蛮荒之地,她的悲剧也正是难以超越时代的老中国儿女的普遍的精神悲 剧。 离婚中的爱姑同单四嫂子、祥林嫂相比算得上是个勇于向封建家庭宣战的“蛮 野盲目的抗争者”。王富仁将这一形象称之为“唯一的一个向封建的伦理关系本身宣战 的非知识分子形象,”鲁迅在她身上赋予了某种新的原素,要在底层劳动群众中摸索反 封建思想的力量。 作为“辛亥革命的女儿”,爱姑较之旧时代的农村妇女已有很大的区别,她的身上 表现出异于祥林嫂的精神和行为风貌。她大胆、泼辣,甚至有些蛮野。开篇伊始,爱姑 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要想撇掉我,是不行的。七大人也好,八大人也好。”【1 7 】 她不仅敢说,而且敢做,竟然把离婚闹得轰轰烈烈,且一闹就是三年,如果说祥林嫂的 反抗实际上是对封建夫权的就范和驯服的话,那么爱姑的离婚,已经敢于将封建夫权掀 翻在地。爱姑表示“我一定要给他们一个颜色看,就是打官司也不要紧。县里不行,还 有府里昵。”【1 8 】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爱姑离婚的勇气来自以下几个 方面:第一,她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是明媒正娶,符合传统文化礼教 的规定,因此,“小畜生姘上了小寡妇”想休了她,就没那么容易,既然是完全合乎 封建礼法的婚姻,所以“就是打官司也不要紧”。第二,她嫁过来后,也是“低头进, 低头出,一礼不缺”,没有违反礼法之事,倒是她的丈夫“姘上了小寡妇”,是他败德, “我倒是对他说说我这几年的艰难,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1 9 】第三,她的娘家势 力大于夫家,父亲庄木三,是“高门大户都走得进”的人,更有六个身强力壮的兄弟做 r 后盾,并且去年就将“他们的灶都拆掉了”,否则的话,爱姑就是再合礼法,再泼辣, 怕也只能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爱姑的离婚只是 出于赌气,她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三茶六礼”娶进门的,实际上强调的还是传统礼教, 并不是出于人的自由意志和主体的自觉,她的离婚,只是一种报复,是为与夫家闹个“家 破人亡”,她的行为恰恰体现出旧式妇女对家庭、婚姻的自觉维护和高度重视,所以她 才把论理的希望寄托在七大人身上。因此说爱姑反抗的目的还是要维持封建纲常伦理, 维持自己的婚姻家庭。这一切注定了她的抗争最终走向失败,最后在那个不停炫耀古人 “屁塞”的七大人的一声“来一一兮”怪声中,她被吓着了,“觉得心脏一停,接着便 突突地乱跳,似乎大势已去”作为封建妇女为维护头脑中封建意识而进行的一场轰 轰烈烈的抗争,就这样偃旗息鼓地退了回来,同意了七大人的劝解,稀里糊涂地离了婚。 爱姑从反抗到最后屈服不是因为她性格怯懦,也不是因为她缺少反抗精神,而是因为她 用封建社会传统的伦理规范为武器来反抗封建社会,没有作为女性的独立话语,这样的 抗争无益于国民性改造的进程,她们依然属于被救治的群体。因此,妇女解放对于她们 而言不仅闻所未闻,若真的掩行起来,恐怕更会被视为灾难。 透过单四嫂、祥林嫂、爱姑这些女性人物,我们看到鲁迅笔下的旧式乡村妇女无论 是顺从、挣扎、还是反抗,都无法摆脱被奴役的命运,关键问题就在于无所不在的封建 势力和封建思想意识对女性思想、躯体的束缚,因此,妇女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必须具有 独立的思想意识,争取“人”的权利,否则,任何形式的反抗都将失去意义。伤逝 中的子君是在五四新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女性,她的身上带有明显的个性主义 精神。然而,由于子君将实现婚姻自主等同于个性解放,因此鲁迅感到这一支点的脆弱 与不堪一击,因而提出了经济权对女性的重要性问题。 ( 二) 肯定个性解放,倡导经济独立。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个性解放的呼声不断高涨,易h 生笔下的“娜拉”, 以其离家出走的果断方式影响了当时一代年轻女性的行为、思想,伤逝中的子君, 就是受着这种个性解放思想的感召而觉醒的都市知识女性,她那声“我是我自己的,他 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的宣言,如春雷一般在古老中国的上空炸响,拉开了五四青 年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人生序幕,让人“说不出的狂喜”,仿佛“在不远的将来, 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这彻底的思想让涓生不禁赞叹“比我还透彻,坚强得多。”同爱 姑和祥林嫂相比,子君的反抗其进步性就在于她拿起了比封建礼教进步得多的个性主义 这一思想武器,她要争取做“人”的权利,追求自由幸福,要求婚姻自主,为此她不惜 和叔父“闹开”,面对路人“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她都是大无畏的”,显示出对 封建束缚的叛逆之坚决、彻底。礼教不能束缚,家庭无法阻止,舆论不屑一顾。在子君 身上,鲁迅看到了都市新女性爱的觉醒和人的觉醒,也由此“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 家所说的那样无法可施,”可见鲁迅对女性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是支持的。对她们 的人生选择是持肯定态度的。然而,子君毕竟是中国女性,因此她虽有现代的追求,却 9 又未能完全卸下沉重的传统思想包袱。所以她也和同时代的许多青年人一样,未能将反 传统的理性觉悟内化到心理深层之中,成为日后行动的价值指向。因此实现了婚姻自主 后的子君心满意足了,她没有像其他新女性一样出去工作,掌握经济自主权,而是呆在 家里“倾注全力”地做菜,“终日汗流满面”,陶醉于自己的小家庭之中。不久便陷入到 琐碎的家庭生活之中,变成了一个庸碌的家庭妇女,“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 有,何况读书和散步。”【2 0 】家中的书案上也摆着“盛香油的瓶子和醋碟。”并且学 着官太太的模样在家中养狗、饲鸡,且常常会为那几只小油鸡同邻居、官太太斗闲气, 把收养来的小狗取名为“阿随”,这多少暗示了她骨子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深 层文化心理,她的思想停滞了,恋爱时的那种激情、理性全然不见了,只能捶着涓生的 衣角生活。将自己未来的一切完全寄托在涓生身上,心甘情愿地作丈夫的附属品。“其 实这不是新添的坏,乃是涂饰的新漆剥落已尽,于是旧相又显了出来。”【2 1 】这说明 从旧文化阴影里走出来的子君,她的灵魂深处仍然积淀着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意识,因此, 她虽然冲破了封建主义紧紧束缚的“大家”,却又在不自觉中踏入了一个凝固的“安宁 和幸福”的“小家”。她的生活方式与传统女性的生活模式几乎无任何不同。这也注定 了她与其他传统女性一样难逃被毁灭的厄运。不久,涓生收到了辞退信,“豫期的打击 果然到来”这时涓生才意识到“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由于 爱的凝固和僵死,加上嫉视爱情自由的社会所加的经济压迫,两人关系迅速瓦解,子君 又回到了冷酷的大家庭中,死于无爱的人间。至此,鲁迅塑造子君这一形象的真实目的 显现出来,那就是他要告诉人们,个性解放并不等同于婚恋自由。妇女要想获得真正意 义上的解放,还必须掌握经济自主权,否则,出走的“娜拉们”很难有好的结果。 关于这一点,早在伤逝诞生前,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明确提出: “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2 2 】”即是说妇女若无经济上的 独立,婚姻自由则无从谈起,“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 要紧的了。【2 3 】”因为“自由固不是金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2 4 】,“为 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 男女平等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2 5 】”“自由精神解放就 要以物质解放为条件,经济权是人自由的一种最基本保证【2 6 】”。鲁迅强调女性的经济 独立,同时指出经济独立并非易事。“自然,在生理和心理上,男女是有差别的;即在 同性中,彼此也都不免有差别,然而地位却应该同等。必须地位同等之后,才会有真的 男人和女人,才会消失了叹息与苦痛。【2 7 】”并真诚地告诫女性:“要求经济权固然是 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许比要求高尚的参政权以反博大的女子解放之类更烦难。【2 8 】”实 际上是暗示人们:女性解放的道路还很漫长也很艰难,足见鲁迅对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 的完成有着极清醒的认识,并未因有如子君一样带有新思想亮色的女性出现而将之理想 化。 其实,这一思想早在鲁迅的另一篇反映都市女性的小说幸福的家庭中已有 所体现。幸福的家庭中的青年主妇,五年前还是天真的脸,通红的嘴唇,笑迷迷的 挂着眼泪,昕情人表示爱情的决心,五年后只剩下两只眼睛阴凄凄的,忙于柴米油盐, 1 n 堆白菜,忙于“五五二十五,九九八十一”地算劈柴账,吵得丈夫想写一篇幸福的家 庭小说都一个字也写不出。其实这些城市里的新女性不必禁锢在家庭里,把家务劳动 当工作,她们也可以走进社会,成为职业女性,她们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因为“她们从 闺阁走出,到了社会上,其实又成为给大家开玩笑,发议论的资料了。” 【2 9 】所以鲁 迅进而指出:“在并未改革的社会里,一切单独的新花样,都不过是一块招牌,实际上 和先前并无两样。拿一匹小鸟关在笼中,或给站在竿子上,地位好象改变了,其实还只 是一样的在给别人做玩意,一饮一啄,都听命于别人。”【3 0 】可见,妇女即使获得了 经济上的独立也未必能获得自由和解放,“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做男人的 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做傀儡,男人也常做女人的傀儡。这决 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3 1 】鲁迅认为若不从根本上变革现时的社会制 度,妇女解放便是一句空洞无力的口号。正基于劳动是达到社会地位平等的手段的认识, 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 动中去”【3 2 】而鲁迅的思考恰好与之相吻合。这便是鲁迅思想深刻之所在。 ( 三) 克服自身弱点,发展健全人格 鲁迅最热烈、最深沉、最诚挚的感情,始终是倾注在农民群众身上的。他关怀中国 的农民,了解农民的内心愿望,了解农民在潜意识中埋藏着的希望改变自身命运、本质 上属于革命的愿望。也正因如此,他才用渗出血泪的目光焦灼地注视着他们,对他 们身上具有的质朴的,天真可爱的东西加以赞美,对他们身上所遭受的苦难寄予最深切 的关注和无限多的同情。这之中也包括农村中的妇女。 鲁迅同情女性,却不因此拒绝对女性弱点的批评,时常注意对女性行为、心理的剖 析,以求得女性对自身的关注,从而达到自省。因为,自省是人类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 人类只有不断的审视自我,才能达到超越自我的目的。因此鲁迅在论及妇女解放的重大、 关键性问题的同时,也对女性自身性格上存在的弱点予以揭示。鲁迅看到了中国几千年 封建传统思想统治所造成的奴性传统在女子身上的体现,这种奴性传统并非是血统上的 遗传,在娜拉走后怎样这篇演讲中,他曾说过:“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 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被虐待的儿 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儿媳;现在压迫女子,有时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 【3 3 】在寡妇主义一文中,又对此做了特别强调,指出“虽然是中国,自然也有一 些解放之机,虽然是中国妇女,自然也有一些自立的倾向,所可怕的是幸而自立之后, 又转而凌虐还未自立的人,正如童养媳一做婆婆,也就像她的恶姑一样毒辣。”【3 4 】 展示了女性“以强凌弱”和甘愿充当封建思想伦理道德的维护者的痼疾。 祝福中的婆婆、卫老婆子、柳妈、鲁镇上的女人们,便是具有如此性格特点的 一类人。“严厉的婆婆”,她身为女人是明知女人应该“从一而终”的,却偏要欺凌自己 的儿媳祥林嫂,带人抢走祥林嫂,强迫儿媳改嫁;而地位同样低下的卫老婆婆也来充当 帮凶,更有那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柳妈,灵魂中充满着血腥气息,正是她那套天 堂、地狱之类的邪说,让祥林嫂感到恐惧,给祥林嫂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她拼命 地挣钱去“捐门槛”,希望以此赎罪,免遭阴间惩罚,而捐过门槛后满心欢喜地要去铺 排祭祀用品时,却被匹婶一声喝住,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心里再嫁的女人是“不干净的”。 还有“鲁镇上的女人们”对祥林嫂诉说身世的态度,先是当做新鲜事来听,昕过几遍便 觉厌烦,转而又变成戏谑,真可谓“片言杀人”、“积毁销骨”,其实,女人应该是最 懂女人心的,也是最富于同情心的群体,然而,卑微的社会地位、痛苦的人生经历,狭 小的生活圈子和单调的生活内容等泯灭了她们同情弱者的本能,造就了狭隘、病态的性 格,她们以一种畸形的存在方式渴望人们的关注,正如王富仁在中国文化的守夜人一 一鲁迅一书中所说:“越是在强权者面前唯唯诺诺,越是要通过折磨弱小者取得自己 的心理平衡;越是社会地位低下的社会成员,越是要通过压制自己最亲近的人才能意识 到自己的存在及存在的价值。”【3 5 】这种心理便是鲁迅早已揭露过的“暴君的臣民, 只愿暴政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 做慰安。” 【3 6 】这类人她们自身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又被传统习惯推动着,盲 目地成为着封建伦理道德的维护者,“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实在无 理可讲;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死不合意的人。”【3 7 】而故乡中的杨二嫂则 是这一类人中具有较鲜明个性特征的女性形象,鲁迅用讽刺的笔触勾勒了这个人物,她 是“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钉的圆规。”由她外表的“薄”和“细”传达出其内在性格 特征浅薄、粗鄙、势力和贪小便宜的精明。而杨二嫂早年却也是搽着白粉,颇有些 姿色的女人,所以博得“豆腐西施”的绰号。是多年的市井生活,穷苦的磨难,是她成 为今天这一个刻薄、尖酸的小市民,斤斤计较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漫无止境地抬高自己, 生怕他人小瞧自己;由于身处黑暗的社会之中,便把什么都看成是漆黑一团,硬说“我” “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她那“真是愈有钱,便愈是 一毫不肯放松”一段话虽然勾勒出官僚豪绅精于压榨的嘴脸,但这并不是出于义正 辞严的谴责,而是因为自己没拿到想要的,所以才会说这番话,而话音一落,转身便“将 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反映出生活在困境中的她,心灵已被扭曲,善良也被 摧毁,她们作为一个群体,虽说少有言语,亦无表情,只是混沌、模糊的一片,却如夜 光中游动着的鬼魂透着阴冷杀气,他们的力来自于存在的量,不自觉中她们还当了男性 的同谋,她们被鲁迅称之为“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她们是一群可憎、可恶而可怜 的人,是传统文化习俗构成的一种巨大的社会惰力的反映,她们的存在内耗着女性的反 抗能力,消蚀着女性的精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妇女实现自身解放之任重。 然而,妇女解放的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只关乎妇女本身的问题,妇女问题说 到底是一个社会问题,而社会又是由男女两性构成的,因此,谈论妇女问题,就不能不 涉及男性,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家,男性中心思想根深蒂固, 它犹如冰冷的毒蛇一般纠缠在女性周围,使她们艰于呼吸,在确藏彷徨中,男 性的强权、霸权随处可见,如“七大人”一声莫名其妙的“来兮”,竟然可以让大 吵大闹的爱姑顿时休歇,听从了七大人的离婚调解,接受了他人对她命运的安排;被王 胡、假洋鬼子打败的阿q ,屈辱之际遇上女性中的不幸者小尼姑,居然当众对小尼姑“动 手动脚虬,、说伤逝较具体地反映了男性中心主义对女性的伤害,体现了鲁迅对 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思想。 ( 四) 批判男性中心主义,礼赞母性的伟大。 鲁迅对妇女问题的研究更多是着意于把妇女置于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脉络中进行 考察,他发现在社会地位结构中,妇女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天有十目,人有十等”,第 十等是“台”,而“台”下还有卑弱供他驱使的“妻”:在道德方面,妇女必须“守节”, 这些对妇女的定位、规则,完全显示着男性中心主义,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实际上 就是一部男性文明的历史。而男性文明的历史,又是对女性的控制、奴役、欺辱、玩弄 的历史。在男人的进化一文中鲁迅这样写到:“几千年来男人的本领大就在于 对女性的控制,把女人变成奴隶,而男人们自己的进化仅仅表现在强好、嫖妓、旧 式婚姻上。”鲁迅因而感慨:“古时候,做女人大晦气,一举一动,都是错的,这个也骂, 那个也骂。”在鲁迅的小说中,我们也时时能感到他对这种封建意识的批判。 首先,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无论主角与配角,均无属于自己的“姓”和“名”, 单四嫂子、杨二嫂、王九妈、华大妈等名字是由丈夫的姓氏、排行加上具有年龄倾向的 数目字而构成的,鲁迅笔下的寡妇也是如此,如,夏四奶奶、单四嫂子、祥林嫂等,“她 们对死去的丈夫仍有不可缺的依附关系,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