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楚简文字研究.pdf_第1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楚简文字研究.pdf_第2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楚简文字研究.pdf_第3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楚简文字研究.pdf_第4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楚简文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楚简文字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随着包山、郭店等楚简的相继出土与公布,简帛研究 逐渐成为近些年学术研究的热点。此后,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玩市场回收了1 2 0 0 余枚战国竹简,其中包含大量的先秦古籍,有的能够与传世典籍相对应,有的则 是珍贵的先秦佚籍。2 0 0 4 年,新蔡葛陵楚墓竹简资料公布,使得楚筒研究的资 料更加丰富,这些都是我们研究先秦历史、语言、文化的及其珍贵的资料。本文 在前贤、时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楚简中的一些疑难文字提出新的考释。 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章,在新近公布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 中,有一篇重要 的道家文献三德,学术界对这篇道家文献已经有相当热烈的讨论。本章主要 对1 3 1 4 两枚竹简上的字、词进行研究,并对“虞”、“鳝”“孽”等文字重新加 以考释。 第二章,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 公布了一篇比较罕见的墨家文献 鬼神之明,其中有“受首于岐社”一句,但所谓的“首”字,释读有误,无 法很好的解释简文。本章认为此字应该是“脑”字,读作“枭”,乃斩首并悬挂 在木头上的意思。由此出发,本章对楚简、楚玺引文字中,旧释为“首”之字, 重新加以考释和研究。 第三章,古典文献中的“于”、“於”用法不尽相同,已经有不少学者结合传 世文献做过研究,本章从出土的楚简入手,对楚简中的“于”、“於”进行研究, 并对周易一书的成书年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四章,本章第一节对新蔡楚简中的“祟”、“祭”字进行了新的释读。上博 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中的“钱器”如何解释,目前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在 本章第二节中,本文对“钱器”提出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楚简古文字考释 a b s t r a c t f r o m 9 0 so ft h e2 0 t hc e n t u r y ,a l o n gw i t ht h ep a c k e th i l l ,a n do t h e r g u o d i a nc h uc h i e na n dt h e8 u c c e 8 9 i v ed i 8 c o v e r i e 8a n n o u n c e db a m b o o s i l k r e s e a r c hg r a d u a l l yb e c o m et h ep r o m i n e n ta c a d e m i cr e s e a r c hs t u d y s h a n g h a im u s e u mf r o mt h eh o n gk o n gc u r i om a r k e tr e c o v e r e dm o r et h a n1 ,20 0 p i e c e so fb a m b o os l i p sw a r r i n gs t a t e s ,h e n a np r o v i n c eh a su n e a r t h e da n e wt o m bc a ix i n c a i b a m b o os t r i p s ,m a k i n gc h uc h i e ns t u d y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 r i c h e r i nt h i sp a p e rb l o s s o m e d ,w h e np e o p l eo nt h eb a s i so fs t u d yo ft h ec h u c h i e ns o m ed i f f i c u l t i e sw r i t i n gn e ws t u d y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a b o u tf o u rp a r t s :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nt h en e w l yp u b l i s h e d ”s h a n g h a im u s e u mb a m b o oc h u i n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p e r i o d ( 5 ) ”,h a v ea ni m p o r t a n tt a o i s t1 i t e r a t u r e i 三德”a n dt h ea c a d e m i cl i t e r a t u r e o nt h i st a o i s mh a sb e e nv e r y e n t h u s i a s t i cd i 8 c u s s i o n t h i sc h a p t e ro ft h em a i n1 3 _ 1 4b a m b o os l i p s o nt h et w oc h a r a c t e r s ,w o r ds t u d y ,a sw e l la s ”虞储”a n d 孽”t ob e r e w r i t t e nr e s e a r c h ii ,”t h es h a n g h a im u s e u mb a m b o oc h ui n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p e r i o d ( 5 ) ,” a n n o u n c e dar e l a t i v e l yr a r ei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m o h i s t t h i sc h a p t e ro f j a n ec h u ,c h uy u x iq u o t a t i o n ,t h eo l da s ”首”c h a r a c t e r ,a n da t t e m p t i n g t or e -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a n dr e s e a r c h c h a p t e ri i i c l a s s i c a ll i t e r a t u r e ”于“a n d “於hd i f f e r e n td i r e c t i o n s , m a n ys c h o l a r sh a v ec o m b i n e dm a s t e r p i e c e so f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d o n er e s e a r c h , t h i sc h a p t e rf r o mt h eb a m b o os l i p su n e a r t h e df r o mt h es t a r to ft h eb a m b o o s l i p s ”i n 。”s t u d y ,a n dt h e ”b o o ko fc h a n g e s ,”ab o o ko ft h eb o o k s , a n dp r e s e n t e dt h e i rv i e w s i v ,c h a p t e ro ft h en e wj a n ec a ic h u s h e n ga n dm r c h uc h i e no nt h e ”祟 ,”钱”a n d ”祭”f o rn e wr e s e a r c h 。 k e y w o r d s :c h ub a m b o os l i p s a c i e n tc h a r a d r t e r 厦门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的规定。厦门大 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该报告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有权 将该报告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该报告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 将该报告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的标题和 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本研究报告属于:l 、保密( ) ,2 、不保密( ) 纸本在 电子版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储签粥渤该隰护7 年郴曰 导师签名 日期:0 7 年铆 第一章上博楚简 三德简1 3 1 4 考释 - - 德是上博馆藏战国楚简中一篇相当重要的先秦文献,自上海博物馆 藏战国楚竹书( 五) 发表以后,在学术界引起了相当热烈的讨论。就简帛网而 言,目前涉及三德的研究文章已经达到四五十篇之多。本文所要讨论的,三 德简1 3 1 4 中与天人、祸福有关的一段文字。下面我们在诸多学者研究的基 础之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尽可能地对这两枚竹简上未释或者有存在争议的字、 词加以解释。先将有关的简文抄录如下: 【以】 1 1 虞为首。身且有病,恶菜与食;邦且亡恶圣人之谋;室且弃,不堕祭祀, 唯虞是服。凡若是者,不有大祸,必有大耻。天之所败,多其求,寡其忧,兴而起之, 思颠而勿救。方綮勿伐,将兴勿杀,将齐勿刳,是奉凶孽。天灾缩缡,弗蔑不陨。为 善福乃来,为不善祸乃或之。埤【习“。 以虞为首 我们释作“虞”的字,原篆如下: 从形体上看,“麓”是一个从“! i 口l i ”从“户”从“女”从“心”的字,三德 简的整理者把它隶定作“魅”,不识吼也有学者认为此字可能是在“怒”上加注 1 1 “虞”前所补出的“以”,是从曹峰先生说。参看曹峰:( 三德) 零释( 三) ,简帛网2 0 0 6 年4 月l lb 。 嘲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 图版第1 3 9 1 4 0 页,释文注释第2 9 7 2 9 8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5 年。 p 1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 圈版第1 3 9 也页,释文注释第2 6 7 页,上 海古籍出版社,2 0 0 5 年。 “产”为声符,并将此字读作“怒”【4 】, 规律来考虑,“黄”可以看成是从“卿”、 我认为此说恐有未当。从古文字的构形 “魔”声,当然也可以看成是从“心”、 “蘑”声之字。本文采取后一种字形分析的方式。我认为“麓”应该是“虞”字 的异构,这需要从殷墟甲骨文中的“虞”字说起。 在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多次出现一个写作从“林”( 或者从三个“木”) 、 从“虔”的字: 3 3 0 0 花园庄东地甲骨的整理者,把此字隶定作“桉”,不识【5 】。姚萱先生把此字隶定 作“赫”,读作“虞”,并且解释道: 从读音来看,“槲”的声符“产”跟“虞”都是鱼部字,声母分别为晓母和疑母, 也很接近。“虞”字一般分析为从“吴”声,其实它跟“廉”字一样,“户”也应该是 声旁,是双声字。“槲”的意符为两个或三个“木”形,其造字本意当与林木有 关【6 】o 姚先生的说法非常正确。把三德中的“甍”字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圄” 字相比较,不难发现,如果除去“麓”下部所从的“心”旁,二者唯一的区别, 就是“莓”上部从“卿”,而“目”是从“林”的其余的构形偏旁都是相同的。姚 ( 4 】范常喜:i l k 博五三德) 札记六则,简帛网2 0 0 6 年5 月1 8 日。 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第7 6 页拓片图版3 、第6 3 0 页拓片 图版2 7 9 ,第1 5 5 7 页释文,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 【6 l 姚萱: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 辞的初步研究第1 7 1 1 8 1 页,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2 0 0 5 年。 【1 姚萱:殷墟花同庄东地甲骨i - 辞的初步研究第1 8 1 页,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 0 0 5 年。 2 殴圈 萱先生在文章中还曾经举出西周金文中从“辫”从“虔”的掣7 】 嚣伯蘑父鼎 惫史茁鼎 冉 我们知道,古文字中的“帅”、“林”在用作表意偏旁的时候,每可相通【8 1 ,联系 甲骨、金文来考虑,“莓”所从的“蕨”,与殷墟甲骨文中从“林”的“蘑”字、 西周金文中的“蘑”可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这也证明我们把它看成从“心”、 “蕨”声是合理的。“虞”有“揣度”、“思虑”这样的意项【9 】,所以可以在“蘑” 的下面加上“心”为意符f 1 0 1 。“虞”可p a i ) l l 作“戏乐”、“欢虞”。在这个意义上, “虞”多通作“娱”。吕氏春秋忠廉:“利不足以虞其意矣,”烘颐煊谓:“虞 与娱同。庄子让王篇:许由虞与颍滨,释文:虞本作虞。孟子尽 心:鹱虞如也。丁音:鹱虞,义当作欢娱。古字通用尔。”说文: “娱,乐也。”诗经郑风出其东门:“缟衣茹蒽,聊可与娱。”毛传:“娱, 乐也。”汉书司马相如传:“娱游往来,”颜师古注:“娱,戏也。”三德中 “虞”字两见: 【以】虞为首 唯虞是服 曹峰先生曾经指出,“以虞为首”跟“唯虞是服”是相对应的句子,此说可信1 1 2 】。 简1 3 中“唯虞是服”是对前文“身且有病,恶菜与食;邦且亡,恶圣人之谋: ”1 刘钊:古文字构形学第“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 0 0 6 年。 f l 参看宗邦福等编故训汇纂第1 9 9 8 页“虞”字条。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3 年。 “”曹峰先生说:“此字从心,有可能表明一种不正常的心态。”参看曹峰:三德) 零释( 三) 简帛网2 0 0 6 年4 月1 1 日。 1 王利器:吕氏春秋注疏第1 0 8 3 页。成都:巴蜀书社,2 0 0 2 年。 i l 训曹峰:( 三德) 零释( 三) ,简帛网2 0 0 6 年4 月1 1 日。 室且弃,不堕祭祀”的一个总结,所以,位于( - - 德简1 3 简首的“以虞为首” 应该属上读。“服”原作“借”,二者古音同为并母职部,可以相通。例如韩诗 外传八“于是黄帝乃服黄衣”,说苑辩物“服”作“借”,是其证i l ”。“服” 在此可训作“从”。张家山汉简盖庐简1 “循天之别,何去何服? 行地之德, 何致何极”,张家山汉简整理小组引吕氏春秋先己注:“从也。”可以为证 【1 4 】。“服”也可以训作“行”,楚辞天问:“谗谄是服”。【”】所以“唯虞是服” 跟“以虞为首”含义相近,也就是一味追去享乐的意思。 身且病,恶墨与食 “身”当训作“腹”。易艮“艮其身”,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日“腹 也。” “病”,在这里并非指疾病而言,应该理解为“饥饿”、“饥困”。国语鲁 语;“铸名器,藏宝财,固民之殄病是待,”韦昭注:“病,饿也。”论语卫灵 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亦可参证【1 6 1 。 “菜”字原篆如下: c 此字从皿采声,三德简的整理者李零先生把它隶定作“墨”,读作“菜” 1 3 1 参看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第4 4 0 页。济南:齐鲁出版社,1 9 8 9 年。 【1 4 j 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第2 7 5 页。北京:文物出版社, 2 0 0 1 年。 【1 ”宗邦福,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第1 0 5 6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3 年。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卫侯来献其乘马,日启服,堑而死。公将为之椟。子家子日:从 者病矣,请以食之。”左传译文翻译为“随从的人在生病了,请让他仃j 把马吃了吧。”( 左 传译文第5 0 6 页。) 恐不可信。这里的“病”,也应该解释为“饥饿”。 【1 7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 图版第2 9 7 页,释文注释第2 6 7 页。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5 年。 4 i r 丌,则不可信。在楚文字中,有如下二字: c l 攥容城氏2 1 c 2 黧曹沫之阵1 1 榻健聪先生认为他们即说文中的“莘”字【l s l ,从形体上来看,他们都应该与 下字有渊源关系: c 3 嘻f 徐王粗鼎 以上c 1 、c 2 、c 3 三字,如果去掉声符“采”,则所余部分,都与说文训为“屣 也,古文亦鬲字,象孰饪无味气上出也”的“鬻”形有关【1 9 1 ,而c 字不过是把所 从的“鼎鬲”之形省化为“皿”形。类似的情况,如金文中的 赢:毪、靠愈、釜 金文编3 3 9 贞:其垂 同上4 9 4 页 航:熬磐 m 上4 9 5 页 所以,上揭c 形诸字,都应该为一字之异体,而c 在简文中,也可以读作“嬉”, 训作“炊”、“熟”。畿褴特牲镁食稳:“鼯爨在西壁。”鄞玄硅:“嬉,炊也。” 吕氏春秋仲冬纪:“湛信必漂,水泉必香。”高耨靛:“铭,炊也。”方言 卷七:“腼,赶,亨、煳、糟、酋、酷,熟也。自嗣而西秦晋之郊日腼,徐拐之 同日钲,嵩岳以南隙颍之同日亨,自河以北趟魏之圈火熟日斓,气熟日糖,久熟 曰酋,谷熟日酷。熟,其通耪也。”【2 0 】 “身且病,恶德与食”,意思是说肚子要饥饿了,却不愿意去炊与食。 i s 均健聪:上博楚简( 五) 零札( 一) ,简帛网2 0 0 6 年2 月2 4 日。 【1 9 1 参看容庚金文编第1 7 1 页樊夫人龙赢鬲中的萌字、第1 7 3 页的管字。北京:中华书局 1 9 8 5 年。 【2 0 】张新俊:1 - 博楚简文字研究第1 3 0 1 3 3 页,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 0 0 5 年 室且弃,不堕祭祀 简文中的“室”,整理者谓“指家” 2 h ,似有可商。我认为这里的“室”似 乎指的是宗庙一类的建筑。古代宫、室对文则异,散为则同。尔雅释宫“宫 谓之室,室谓之宫”,宫多指宗庙而言,为祭祀的场所。诗经大雅思齐“雍 雍在宫,肃肃在庙”,又公羊传文公十三年称“周公称太庙,鲁公称世室, 群公称宫”【2 2 】。在殷墟甲骨文中,有“大室”、“东室”、“西室”、“中室”、“南 室”、“新室”、“司室”、“盟室”等,常常用作祭祀的场所瞄l 。在传世文献中, 也每每把社稷、宗庙、祭祀相提并论,例如管子匡君记载管仲的话说“夷 吾之所死者,社稷破,宗庙灭,祭祀绝,则夷吾死之”,本简文中的“身且有病”, “邦且亡”、“室且弃”,与管子中的“社稷破,宗庙灭,祭祀绝”可以相参 看。 “弃”,训“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 生得”,杜预注:“弃,废也。”国语周语上“弃稷不务”,韦昭注:“弃,废 也。” “堕”,目前学术界有读“绥”洲、“随”【2 5 l 等意见,皆可备一说。 多其求 “多”字写作翠,或有学者隶定作“巴”,读作“选”踟,恐不可信。孔子 口1 1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 图版第2 9 7 也页,释文注释第2 6 7 页。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5 年。 阱1 毅梁传文公十三年谓“周公日太庙,伯禽日太室,群公日宫”。 坳 孝遂、肖丁主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第7 5 8 7 5 9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8 8 年。 崾昌贵:- - 德四札,简帛网2 0 0 6 年3 月7 日;晏昌贵:三德) “不堕祭祀”补说 简帛网2 0 0 6 年5 月3 日。 1 2 3 王兰:上博五( 三德) 编联,简帛网2 0 0 6 年4 月1 5 日。 脚恫有祖:上博五 三德) 试读,简帛网2 0 0 6 年2 月2 0 日。 诗论简9 有“巽”字,写作瑟,楚文字中也有从“巽”的“缳”字,均与此有 别,可以参看矧。或据陈喜壶中的“印”改读为“节”,解释为“限制其财贿”【2 耵, 亦不当。此字确实与简1 1 上“毋肆其身而多其言”的“多”字写作多略有不同。 三德简1 3 中的“多”字,可能是在“夕”形下多出一笔饰划而已。这与同 篇简1 7 上“知天足以川( 顺) 时,知地足以由( 育) 【2 9 】材”的“足”写作: 有点类似。所以我认为整理者把它释作是“多”,是可信的。“多”正好与下文“寡” 相对,从文义上说,也比较合适。 “求”字原篆写作: 整理者把此字隶定作“嫠”,谓: 着”读“喜”,“多”与“寡”相反,“喜”与“忧”相反口“。 这种说法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赞同,实际上并不可靠。虽然整理者把“嫠”读作“喜”, 跟下文的“忧”相对,从文义上说非常通顺,但是这种说法要想成立的话,首先 需要建立一个假设,那就是把赞看作是“嫠”字之误,“嫠”字见于包山等楚简: 1 2 7 1 李守奎:楚文字编第7 4 9 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 【圳榻健聪:上博楚简( 五) 零札( 二) ,简帛网2 0 0 6 年2 月2 6 日。 秦晓华:上博( 五) 三德) 释读一则,简帛网2 0 0 6 年2 月2 7 日。 【3 0 1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 图版第2 9 7 页,释文注释第2 6 7 页。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5 年。 7 多协7 翥包山2 8 蒋曾侯乙墓1 5 8 甭君子为礼,。 但是,从文字形体上说,; 与奢、毒毕竟不同,所以这个假设能否成立,目前还 没有更多的积极的证据来支持。 季旭升先生认为此字上从“救”声,下从“贝”,当即“赇”字之异体3 “。 季先生的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楚文字中有“救”字可资比较: 包山2 6 5 黏= i s 1 4 矜容城氏3 1 尤其是同篇简1 4 中的“救”字,与聱上部所从并无二致。所以,我们说整理者 把它隶定作“嫠”,读作“喜”是不可信的。季旭升先生虽然把它看作是“赇” 字的异体,但是把这句话他解释成“上天所败毁的,是那些贪蹴枉法而缺少爱患 意融的人”,亦不可信。曹峰先生虽然从释“赇”之说,但是认为“但其文意, 遗是虑徒李零蓿餍喜,舆曼相封”,虽然折中二说,仍难以令人信服【3 2 】。 “赇”从“求”得声,二者可以相通,例如在史记韩世家中,史记 索隐引系本的“韩万生赇伯”,左传宣公二十年疏引世本作“求 伯”1 3 3 ,求”在典籍中可以指“玩好一类”,如左传昭公二十年“私欲养 求,不给则应”的“求”字,清黄生义府养求谓“养谓口体之奉,求谓玩 3 1 峰旭升:上博五刍议( 下) ,简帛网2 0 0 6 年2 月1 8 日。 【3 2 1 曹峰:( 三德) 与( 黄帝四经) 对比研究札记( 二) 兼论( 三德) 的竹简编联。简 帛网2 0 0 6 年4 月3 日。 p 3 1 宗邦福等编故训汇纂第2 1 8 7 页“虞”字条。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3 年。 好之类,皆私欲也”【3 4 1 。“天之所败,多其求,寡其忧”,也就是说让他终日沉 浸在玩乐之中,而没有多少忧虑,可谓玩物丧志,孟子所言的“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正与此相反。史记殷本纪说商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于 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 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最乐戏于沙丘,以酒谓池,县肉 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也可以作为这段话的注脚。此外,我 们知道三德多韵文,把赞字看作“赇”的异体,读作“求”,也能跟上文的 “首”以及下文“救”字更好的相协韵。 兴而起之 “兴”,训作“生”。广雅释诂:“兴,生也。”王念孙广雅疏证说: “兴”与“生”古同义。故中庸“其言足以兴”,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篇 作“足以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谓不生也。婺莠蓬蒿并兴,谓并生也,妖由人兴, 谓由人生也。 “起”本写作从“是”从“己”。“兴而起之”的“起”,我认为可以读作“极”。 上古音“己”、“亟”一属见母之部,一属见母职部,可以相通【3 6 】。新蔡楚简甲 三1 0 9 “庚申之昏以起辛酉之日”、甲三1 1 9 “甲戌之昏以起乙亥之日”、甲三 2 6 、零9 5 “戊申之夕以皂( 起) 己【酉】”等简中的“起”,李天虹先生读作“极”, 训为“至”,非常正确p 刀】。侯马盟书中的“明亟视之”,或者写作“明福视之”【3 8 】 m 1 黄生撰、黄承吉合按字诂义府合按第1 6 3 页,中华书局,1 9 8 4 年。杨伯俊春秋左 传注引日人竹添光鸿左氏会笺云“养谓口体之奉,求谓玩好之类,皆私欲也”,竹添 光鸿的说法,实本黄生。参看春秋左传注第1 4 1 7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0 年。 嘲王念孙:广雅疏证第2 9 3 0 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汇典第3 8 2 页。济南:齐鲁书社,1 9 8 9 年。 李天虹:新蔡楚简补释四则,简帛研究网,2 0 0 3 年1 2 月1 7 日。 脚】山两省文物委员会侯马盟书第3 2 0 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7 6 年。 亦是其比。“极”可以训作“顶点”、“极限”、“穷尽”。如吕氏春秋无义“先 王之论也,极之矣”,又吕氏春秋直谏”言极则怒”,高诱注:“极,尽也。” 孟子梁惠王下“夫何使我至于极也”,朱熹集注:“极,穷也。”又大戴礼 记礼祭“法令极而民哀戚”,王聘珍解诂:“极,穷也。”“兴而极之”,就 是让“多玩好,少忧愁”这种状态萌生之后,任其发展,直到极点。 思颠而毋救 “思”下一字,“定”上的部分,图版已经不够清晰,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 将原篆补足如下: 整理者怀疑是“道”字t 3 9 。但是从残存的部分来看,跟“道”所从的“首”有别, 同篇简1 2 有“毋迭( 失) 其道”,可以参看。再者把“熊”释作“道”,从文意 上也不容易解释。我怀疑“是”右上所从的偏旁,有可能是“贞”字。我们知道, 楚文字中的“贞”字,一般写作: 与包蚴。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 图版第2 9 7 页,释文注释第2 6 7 页。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5 年。或有学者据此怀疑读作“倒”。 或者讹作“日”、“田”等形,从“目”形者,可以参看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第2 7 9 2 8 1 页。 o “贞所从的“目”【肿】,上部的“h ”, 简2 7 0 中“二贞4 1 1 犍【4 2 1 甲”的“贞”字, 火 p 。包山牍1 包山2 6 5 偶尔也有写成“性”形者,如包山楚 写作: 如果缝字右上部确实跟“贞”有关,那么缝似乎可以隶定作“退”。古玺文字中有 “遗”,可与简文相比较: 古玺汇编3 5 9 5 古玺汇编3 6 4 0 古玺汇编5 4 8 4 此从汤余惠先生释。( 参看汤余惠包山楚简读后记,考古与文物1 9 9 3 年第 2 期。) “迫”在简文中可以读作“颠”。“颠”有“陨落”、“覆亡”之义。如楚 辞离骚“日康娱而自亡兮,厥首用夫颠陨”。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 不扶”,是其比。“思”,义同“使”,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学者有所讨论,最近沈培 先生有更为深入的研究,可以参看【4 3 】。 “思颠而勿救”,就是“使他覆亡而不援 h 1 1 此字汤余惠先生释作“贞”,得到不少学者的认同。参看汤余惠包山楚简读后记,载 考古与文物1 9 9 3 年第2 期;参看陈伟包山楚简初探第2 4 2 页。武汉:武汉大学出 版社,1 9 9 6 年。李家浩:包山遣册考释( 四篇) ,吉籍整理研究学刊,2 0 0 3 年第5 甥。 1 4 2 】此字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读作“犍”比较可信。参看陈伟:包山楚简初探 第2 4 2 页;李家浩:包山遣策考稃( 四篇) ,古籍整理研究擘刊2 0 0 3 年第9 期。李天 虹:郭店竹害 研究第2 9 3 0 贾。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a 【4 3 1 沈培:周原甲骨文里的“囟”和楚墓竹简里的“囟”或“思”,中国文字学会、河北大 学汉字研究中心编汉字研究第一辑第3 4 5 3 6 6 页。北京:学苑出版社,2 0 0 5 年。 脚1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汇典第4 6 4 8 页。济南:齐鲁书社,1 9 8 9 年。 匿题圜 救”,这与论语季氏中的“危而不持,颠而不扶”所表达的意思接近。 方萦毋伐 “萦”疑可以读作“英”或者“荣”。典籍中从“魈”得声的字与“英”或 者“荣”多可相通,例如“荧与荣”、“营与荣”、“荣与荥”、“荣与婪”以及“蟹 与英”、“莹与英”等,是其i 正t 4 4 1 。“英”、“荣”都有表示“草木初生”的意思。 如管子禁藏“毋天英”。大戴礼记少闲“萄本正,则华英必得其节以秀 孚矣”,王聘珍日:“英,初生也。” 将兴毋杀 “兴”有“昌”、“盛”之义。如吕氏春秋审时“是故得时之稼兴,失 时之稼约”,高诱注:“兴,昌也。”逸周书小明武“枝叶代兴”,朱右曾:“兴, 盛也。”【4 5 】 将齐毋刳 “齐”,说文:“禾麦吐穗上平也。”疑在此可以读为“济”,“济”训作 “成”。左传文公十八年“世济其美,不陨其名”,杜预注:“济,成也。”国 语吴语“焉可以济志”,韦昭注:“济,成也。” “刳”训作“屠”、“杀”。广雅释诂“刳。屠也”。庄子山木“吾愿 君刳形去皮”;大戴礼记易本命“好刳胎杀天,则麒麟不来焉”,王聘珍谓: “刳,屠也。”“刳”、“杀”对言。本简中“伐”、“杀”、“刳”相对为文,都应该 表示“杀戮”一类的含义。 1 4 5 1 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第1 4 8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5 年。 脚l 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第1 0 8 7 页。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 9 9 5 年。 是奉凶孽 “奉”,训作“奉养”。左传昭公六年“奉之以仁”,杜注:“奉,养也。” 逸周书太子晋“奉翼远人,皆得己仁”,朱右曾谓“奉,养。”】 “孽”字原篆如下: 三德简的整理者解释说: 朝,从押韵情况看,似同“朔”字m 。 我们知道,古文字中的“朔”是写作从“月”、“尹”声的。可以举出战国 文字编所收的“朔”字为例: 势鲫s s s 箩包峋 固集粹 屠梁十九年鼎 “战国文字编,。t 。页 “朝”字左边所从的偏旁,显然不是“尹”。三德简6 中有从“尹”的“逆” 字,写作: 建 【4 7 1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 幽版第2 7 0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5 年。 4 s l 季旭升:上博五刍议( 下) ,简帛网2 0 0 6 年2 月1 8 日。 所从的“尹”跟鲈字所从显然不同,所以,妒从形体上说跟“朔”没有多少关系。 季旭升先生把9 字释作“孽”,并且解释说: 以字形而言,辣蔫徒辛徒月,不太可能是r 朔j 字。钿謇照片,此字左旁看起乘 像r 辛j 的那倔部分,其字下方墅笨中嗣似有横壹,可能是饰笔,也可能是右旁月j 字的末簟,因此此字左旁寅稳卒j 字,此旁至鞍固畴期舆r 辛j 旁多混而鞋分。锈j 字己兄甲骨文( 或辣定作尚j ) ,凿释羯徒牛( 或辣作r 考j ,f 刈j 之本字) j 、叠 加月聱,即f 孽j 字( 参甲骨文字站林2 4 9 7 唬) ,刈j 、f 月j 舆擎j 上古音同 在疑纽月部。本句伐j 、r 被j 、f 擎j 上古音都在月部,f 刳j 在角部,舆伐j 、毅j 、 擎j 菊旁封祷,可以押颟。全旬是筑:方爸勿伐,将典勿毅,将齑勿刳,如果遣反, 就台遭逢凶孽嗍。 我认为孚尴升无生把矽样作”擘”是止确的,征乐周时劂阴金又甲,硐r 回 的字: 0 薛侯鼎 旱 。f 于薛侯监 孑薛侯壶 够薛子仲安 覃 罗薛仲赤 豸薛尊。金文编,第。页 王国维先生把以上诸字隶定作“辟”,谓: 余谓此即薛国之本字也。其字所从之号、 即说文“夸”字,其音古读如 “静”,此字从月专声,与“薛”字从辨“辞”声同。则“鹏”为妊姓之国, 其为滕、薛之“薛”审矣。 王国维:观堂集林第2 9 0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 f 删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第1 8 9 页。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9 9 年;马承 4 王说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跚。把楚简中的妒字跟上揭金文相比较,所不 同者有二: 1 二者所从的“月”的位置,一在左,一在右; 2 妒从“辛”,而金文“脖”右边所从或为“辛”,或为“夸”。 古文字中的“辛”、“弯”是一字的分化,在用作表意偏旁的时候每可相通。 在古文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从时代上说,早期一些从“专”的字,在晚期每每 写作从“辛”。就金文来说,例如: 舒崔罗帚父卣辞毛公鼎蜉克鼎金文编第9 7 5 页 辞鄙司工丁爵妒兮甲箍翁僚叵 同上9 7 6 9 7 7 页 辟烀苇越父卣得善夫克鼎谚口碍;多父箍同上6 4 8 6 4 9 页 所以,我认为三德中的“妒”字,跟金文中的“脬”字相比较,不过是把月、 辛左右易位罢了。金文“两”演变成“辟”字之后,也许在当时人看来,“辛”大 概已经不能起到声符的功能,从汉字多左形右声的规律来考虑,三德中的“妒” 字,把“月”写在右边,也许能更好的充当声符。上古音“薛”在心母月部,“月” 在疑母月部,二者古音相近,所以“月”可以用来充当“薛”的声符。所以,楚 文字中的“妒”跟金文中的“睥”应该是异体的关系。既然“辟”在金文中用作 “薛”,而“薛”与“孽”古音十分接近【5 ”,所以,“9 ”当然也可以读作“孽”。 古玺汇编著录下揭两方楚玺: 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 三) 第5 2 2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0 年;容庚金 文编将此字径释作“薛”,并引用方浚益说,谓“从月从辛,当是薛字古文。”( 金文编 第3 4 页) 张世超等:金文形义通解第7 9 8 0 页,中文出版社,1 9 9 6 年。 剐上古音“薛”为心母月部,“孽”为疑母月部。 1 5 2 1 罗福颐主编古玺汇编第2 2 4 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1 年。 右边一字,汇编隶定作“葫”【5 2 1 ,古玺文编从之1 5 3 1 。丁佛言曾经把 此字释作“籀”,谓即使后世之鞠姓【5 町。丁氏之说非是。何琳仪先生把此字读 “莘”,并引太平寰字记谓“莘园,姒姓,夏禹之後,武王太姒即此固之女” 【5 5 l ,亦不可信。汤余惠先生主编的战国文字编释作“薛”,是非常正确的【弼。 上揭古玺“薛”下所从的偏旁,跟楚简中的“铲”显然是相同的。它应该就是后 世薛姓的“薛”字。 根据楚玺印文字中的“薛”字,也可以使我们对楚简中的“9 ”字的形体有 进一步的认识。季旭升先生曾经分析“穸”字说: 细謇照片,此字左旁看起柬像辛j 的那徊部分,其字下方暨肇中简似有横壹,可 能是饰筝,也可能是右旁r 月j 字的末笨p 日 现在,从楚玺印文字“薛”字所从,我们也可以作出判断,把“妒”字分析成从 “辛”从“月”是正确的,“辛”字下方竖笔中间的点划,是“月”旁的末笔, 而非饰笔。 1 5 3 】罗福颐:古玺文编第1 1 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1 年。 斟1 丁佛言:说文古籀捕辅第1 0 5 其。北京:中华书局,1 9 8 8 年。 嘲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第1 1 5 9 其。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年。 脚1 汤余惠主编战国文字编第2 7 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 刚季旭升上博五刍议( 下) ,简帛网,2 0 0 6 年2 月1 8 日。 5 8 1 曹峰: 三德) 零释( - - d ,简帛网,2 0 0 6 年4 月1 1 日。 翁囫簿囵 从韵文的角度来看,把“铲”读作“孽”,也能跟上文中的“伐”、“杀”相 押韵。所以说我认为季旭升先生把“妒”字读作“孽”是正确的。 “凶孽”为同义复词,都有“灾害”、“灾害”之义。左传昭公十年“蕴 利生孽”,杜注:“孽,妖害也。”庄子人间世“为妖为孽”。 “是奉凶孽”,可以解释成“这是在奉养灾襁”。 曹峰先生曾经指出:“繁、具、齑三者都是封植物生畏遇程之 描述。”我认为这种理解是很有道理的【5 8 】。( - - 德篇中的这段话,是以植物的 生长来比喻纵容、听任邪恶事物的发展,最后达到自取灭亡的境地,所以说“是 奉凶孽”。季先生曾经解释作“方瞀勿伐,将具勿毅,将齑勿刳,如果连反,就 舍遭逢凶擎”,不可信。曹峰先生说“方萦毋伐”“可能指的是必须消溅的敝 方,其罪惑才剐刚露殒,不要急於下手,要禳敝方的罪恶充分展现出柬”,有一 定的道理,但是把这段话跟军事接合起来,则未必正确【明。 “方”、“将”音义皆近,均为事未至之词。“方将”或者连文,如诗经邶 风简兮“方将万舞”,马瑞辰谓“方犹云将也:将,且也”嗍。不过简文中的 “将”从文义上看,似乎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似乎与“及”相近。国语晋语 中董安于的一段话可以作参照: 左臣之少也,近秉笔,赞为名命,称于前世。离义于诸侯,而主弗志。巫臣之壮 也,耆其股肱以从司马,苛慝不产,区臣之长也,端委辑带以随宰人,民无二心。金 臣一旦为狂疾,而日“必赏女”,与余以狂疾赏也,不如亡。 虽然上引文中董安于的话,是说过去的事情,但是方及及今的句式, 也是在表明事情是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这跟- - 德中的方将将相似, 1 5 9 1 曹峰:( 三德) 零释( 三) ,简帛网,2 0 0 6 年4 月1 1 日。 【蚰】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第1 4 4 1 4 5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8 9 年。 l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 图版第2 7 0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5 年。 6 2 1 晏吕贵;三德四札,简帛网2 0 0 6 年3 月7 日。 所以,我们说“将”有表示逐步递进的含义。“方繁勿伐,将兴勿杀,将齐勿刳, 是奉凶孽”,大概就是说“刚刚开始萌生的时候,不要去看法,逐渐兴起、昌盛 的时候也不杀害,等到快要成事的时候也不屠杀,这等于是在奉养凶孽。” 天灾缀绩 “天灾缠缡”,整理者怀疑“缡缡”读“绳绳”,是连绵不绝之义【6 1 1 ,也有 学者读作“混混”【6 2 】,可以参看。皆可备一说。怀疑“缝缡”可以读作“重重”。 “缡”从“蠢”得聱,上古音“矗”属定母东部,“重”属定母东部,二者古音 十分接近,可以相通。“天灾重重”也是天灾联绵不断的意思。 弗蔑不陨 我们读作“蔑”字,原篆是一个从“殳”、“末”声的字: 整理者把此字隶定作“赧”,读作“灭”【6 3 】,似有可商。从音理上说,上古音“末”、 “灭”均为明母月部字,固然可以相通。但考虑到( - - 德篇中“灭”字两见, 即简1 0 “毋灭宗”、简1 1 “善勿灭”均写作从“或”从“戌”,所以,我认为这 里的“赦”有可能读作“蔑”。“蔑”、“末”古音相近,可以相通。例如论语子 罕“末由也已”,史记孔子世家作“蔑”i s 4 。又如文献中曹沫之“沫”, 【6 3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 图版第2 9 8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5 年。 【州高亨编纂、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汇典第6 5 6 页。济南:齐鲁书社,1 9 8 9 年。 嗍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 ,第2 4 3 页注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4 年。 脚1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 图版第2 9 8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5 年。 【6 7 1 晏吕贵:三德四札,简帛网2 0 0 6 年3 月7 日。 即l 宗邦福、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第8 4 4 8 4 5 页。商务印书馆2 0 0 3 年。 1 s 在上博楚简曹沫之阵中皆从“蔑”作1 6 s ,是其证。“蔑”也有“灭”之义。 例如国语周语下“蔑杀其民人”,韦昭注:“蔑犹灭也。” 为不善祸乃或之 整理者读“或”为“惑”嗍,晏昌贵先生认为“或”在此作“又”,“祸 乃或之”是祸不罩行的意思吲。在古文献中“或”、“有”音义皆近,多可相通陋8 】。 我认为此中的“或”即“有”,“为不善祸乃或之”,就是“为不善祸乃有之”,也 就是做了说不善的事情,就会有灾祸的意思,“有之”是常见的句式,如史 记日者列传:“昔先王之定国家,必先龟策日月,而后乃敢代;正时日,乃后 入家;产子必先占吉凶,后乃有之。” 1 9 第二章试说楚文字中的“肯”和“黄” 上博楚简鬼神之明简2 背说: 此以桀折于鬲山而受首于只社( ”。 鬼神之明的整理者解释说; “受”,即商纣。“首”,头。“只”,通“支”,读为“岐”,说文“职”或体 作“肢”。“裢”,“社”字繁构。“只社”即“岐社”,周族之宗社,设于岐山。墨子非 攻下:“赤鸟衔琏,降周之岐社。受首于岐社”,指商纣之首级献于歧社。此事虽 然不见古书记载,但有关文献却能提供一些线索。史记殷本纪载:“甲子日, 纣兵败。纣走,入等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悬之【大】 白旗。”逸周书克殷云:“商纣奔内,登于鹿台之上,屏遮而自燔于火。武王先 入,适王所,乃克射之,三发而后下车,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黄钺,折悬诸太白。” 墨子明龟下谓:“武王逐本入宫,万年梓株。折纣而击之赤环,载之白旗。” 古代凯旋之后举行献俘礼,将俘获的敌人或首级献于宗社,告庆成功。左传僖公 二十八年:“丙寅,振旅恺以入于晋,献俘受馘,饮至大赏,征会讨贰。”可以参考。 “受首岐社”事,可补史事之缺o l 。 简文中的“桀折于鬲山”跟“受首于只社”相对为文,整理者已经指出,“桀 折于鬲山”相当于苟子解蔽中的“桀死于亭( 鬲) 山” 3 1 ,这是非常正确 的。“折”,我认为在此处可以理解为“兵败”。战国策齐策一苏秦为赵合从 【1 1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 ,图版第1 5 3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5 年。 【2 1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五) ,释文考试第3 1 5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 0 0 5 年。 p 1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节( 五) ,释文考试第3 1 5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 0 0 5 年。 h 1 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桑考第5 2 6 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 2 0 说齐宣王章,“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 鲍彪注:“折,犹败。以侵敌强,虽胜,犹为失半也。”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