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选集.doc_第1页
江西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选集.doc_第2页
江西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选集.doc_第3页
江西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选集.doc_第4页
江西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选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选集 1、中国山水画艺术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鲜明艺术特色。 2、欣赏几幅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几幅中国画,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通过山水画的鉴赏和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欣赏几幅中国山水画,感受它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在取材、构图、用色等方面具有的民族特色。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 2、了解山水画的主题、取材、色彩及构图方面的特点: 1)欣赏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局部。 2)欣赏五代荆浩的匡庐图。 3)欣赏宋代王希孟画的千里江山图。 3、小结:作品采用全景式构图,高度概括了江南水乡的景色。画法上有青山绿水的特点,用色以石青、石绿为基调,浓郁厚重,清淡空灵,在青绿色调中又呈现出丰富的色阶层次的变化。 4、欣赏傅抱石的西陵峡、李可染的漓江山水天下无,体会其表现内容及表达的感情。说说它们在取材、构图、用色等方面的特点。 5、说说你所知道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和表现形式。 3、多样的“世博”建筑 教学目标: 1、了解世博建筑在世博会的艺术价值。 2、欣赏xx年上海世博会的建筑特色。 3、设计新城市建筑,画出构思图,小组合作制作建筑模型。 教学重点: 1、欣赏xx年上海世博会的建筑特色。 2、设计新城市建筑,画出构思图,小组合作制作建筑模型。 教学难点: 设计一座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市建筑,画出构思图,小组合作制作建筑模型。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造型新颖、风格多样的“世博”建筑,组成了世博会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这些建筑不仅外观奇特,它们还是一个个节能环保的绿色音符,为城市和谐、美好谱写了新乐章。 今天,我们就来鉴赏一下它们的特色。 二、欣赏多样的“世博”建筑: 1、英国馆。2、西班牙馆。3、沙特馆。4、日本馆。5、澳大利亚馆。 6、澳门馆。7、新加坡馆。8、加拿大馆。9、俄罗斯馆。10、德国馆。 11、法国馆。12、中国馆。 提示:中国馆高大的红色斗拱里面隐藏着许多环保新技术;日本馆紫色的外 衣其实是一层能发电会呼吸的膜;英国馆由六万根装有种子的触须组成,白天触须会想光纤一样传到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 小结:xx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参展的100多个形态各异的世博展览馆真是各具特色。 三、活动: 我们一起来设计一座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市建筑,大胆想象,画一张构思图,并分组合作制作一个理想的“田园都市”建筑模型。使用工具请注意安全! 学生动脑动手。 四、作品交流赏析。 4、有趣的影像 教学目标: 1了解摄影的意义及一些最基本的知识。 2知道不同类型相机的主要区别。 3拍一幅摄影作品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摄影的最基本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摄影知识拍摄一幅摄影作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一次欢乐的郊游、一次难忘的同学聚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情景,用什么可以捕捉那瞬间的画面呢?你尝试过用相机拍摄那些动人的情景吗?这是一种学会观察判断,留住生活中有意义的瞬间,表现和记录难忘岁月的美好活动。 2、摄影知识学习: 1)摄影可以真实地再现以往珍贵的瞬间,让我们饶有兴趣地“目睹”已经逝去的过去。 2)不同的相机有不同的特点:数码相机单反相机自动光学相机 3)摄影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它通过拍摄、暗房洗印等技术手段来表现摄影人的创作构思,完成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照片。 4)摄影作品在题材上可以分为人物摄影、风光摄影、动物或静物摄影等。 5)取景时,通过取景框,能产生一种画中画的感觉,使拍摄主体更加突出。 6)拍摄人物的采光法:顺光、侧光、逆光。 3、学生活动:用手中相机为学校或同学拍一幅照片,比比看谁的照片最有趣。4作品交流评议。 6、亮丽的城市风景 教学目标: 1、学习一点儿色彩知识。 2、了解写生及其意义。 3、学习用铅笔淡彩画创作一幅漂亮的城市景观作品。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色彩知识和铅笔淡彩画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用铅笔淡彩画创作一幅漂亮的城市景观作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画好一幅城市风景画,先要学会观察,在观察中获得某些感受和体验。我们可以在绘画过程中接触多住回鹘材料和表现形式,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 2、新课学习: 1)色彩的明度。 2)色相。 3)色彩的纯度。 3、城市风景画欣赏: 1)城市小景 2)城市别墅 3)繁忙的街道 4)城市的一角 4、铅笔淡彩画步骤: 1)用铅笔勾画轮廓并画出大体明暗。 2)用水彩铺出大体色彩。 3)由淡到浓、由整体到局部地完成作品。 5、学生作画。 6、学生作品交流评议。 11、星火燎原 教学目标: 1、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大致意思。 2、欣赏一些表现革命先辈英勇斗争事迹的美术作品。 3、学习连环画知识,尝试创作连环画表现革命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欣赏一些表现革命先辈英勇斗争事迹的美术作品。学习连环画知识,尝试创作连环画表现革命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连环画知识,尝试创作连环画表现革命故事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什么意思呢? 2、引自周恩来传。读课本22页第一段话回答。 二、欣赏图片 1、欣赏红岩连环画封面及人物绣像。了解红岩的大致故事。 2、欣赏铁道游击队封面及画面内容。了解铁道游击队的大致故事。 3、欣赏连环画鸡毛信及电影连环画沙家浜,了解它们的大致故事。 三、学习连环画的简单知识: 1、连环画的含义及取材。 2、连环画的表现手法。 3、连环画的创作步骤。 四、学生创作革命故事的连环画。 五、学生进行作品交流评议。 (xx年-xx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 学校:坪上小学 科目:美术年级:六年级教师:龚昌敏 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课中国山水画艺术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及典型的画法风格。2.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取材、构图、笔墨、着色特点。 3.通过对山水画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及典型的画法风格。教学难点: 对山水画构图中高远、深远、平远的纵深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是我国山水画永恒的主题。观山水画,好像在高空俯瞰大地,有限的画幅,可表现千里江山。画家既可使用丰富的色彩,也可以用单纯的水墨,同样美不胜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山水画艺术。 板书课题:中国山水画艺术。二、教学新课 山水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形式,它在取材、构图用色等方面,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1.看一看。 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几幅作品,从作品的取材、构图、用色等方面,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这几幅图。 学生同桌互相交流,说说这几幅画各自的特点。2.说一说。 这些画家的作品你喜欢吗?收集相关的资料,说说你所知道的作品和表现形式。 生1:我喜欢西陵峡,这幅山水画以新的表现技法展现了西陵峡的景色,江崖壁立,大江东下一直帆船逆流而上,船虽小,但可小中见大,抒发了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生2、我喜欢漓江山水天下无,这幅山水画展现了漓江的山水甲天下,是世间上最美的山水画。 教师小结。 3.教师利用班班通展示收集的中国山水画。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这些中国画和书上的画有没有相同的地方。4.展示学生收集的山水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展示的图片。 三、教师作课堂小结。 第一课:中国山水画艺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学后: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第二课:实用美观的产品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3、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4、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5、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第二课时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2、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3、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4、作业点评。 教学反思: 第三课:多样的“世博”建筑 教学目标: 1、根据记忆活想象,表现心中的风景。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与学生搜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景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 1、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 2、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上曾经学过的描写优美风景的课文片断。 3、引导学生曾经听过的旋律优美的音乐,产生的联想。 4、引导学生想象:你理想中的家乡美景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二、指导学生作画。 1、根据上面的提示,选择你喜欢的进行作画。 2、作画形式、要求: (1)可以用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表现。 (2)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学生中的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1、揭示内容:利用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造风景画。 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的范图懂得创作方法:利用我们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粘在白纸上,延伸、扩展出一幅风景画。 3、学生进行创造,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优秀作品。 5、未完成的学生可以课后继续创作。 第四课:有趣的影像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第二课时 一、8个小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