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故宫的历史的读书笔记.doc_第1页
2019年故宫的历史的读书笔记.doc_第2页
2019年故宫的历史的读书笔记.doc_第3页
2019年故宫的历史的读书笔记.doc_第4页
2019年故宫的历史的读书笔记.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故宫的历史的读书笔记 1908年,当三岁的爱新觉罗溥仪被慈禧召到紫禁城的时候,他无法预想到自己的一生都将和这座宫殿联系在一起了,明黄色的城墙锁住了他的自由,只剩下无尽的寂寞,有人评论电影末代皇帝称“所有的离开你都赶不上,所有的门你都打不开,所有的人都是撒谎者。” 北京的存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西周初年蓟国在此建都,之后辽代以此为南京,金朝以此为中都,最后元、名、清三个大一统中央王朝在此建都达600多年之久。紫禁城,这座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皇宫,在1925年被政府称为“故宫”,意思是前朝的皇宫,深深地吸引着我。 故宫史话是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这是一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而本书就是专门介绍故宫历史知识的,包括故宫的天文风水和建筑构造的联系,以及不同建筑中的人文轶事、政治变迁。本书的作者姜舜源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的高级编辑,他从考据处罚,结合实景,将故宫的历史和人文写得有理有据,极具可读性。 一、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 1、“紫禁城”这个名字和古代的天文学有关。 战国时期有一本石申写的石氏星经,里面记载了天空的中央有紫微、太微和天市三垣,其中紫微在天空的中央,是天帝的天宫,太微垣是天帝的布政地方,天帝的宫殿就叫做紫宫。 所以从古至今,各朝代的统治者都把皇宫和天文联系起来:比如汉代未央宫另一个名字是紫微宫;唐朝的长安城中建有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这3处宫殿和天空中的三垣相匹配。 2、皇帝的居所称为“紫禁城”最早源于唐朝。 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儿子李贤在给汉书作注解的时候写下了“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王者立宫,象而为之”,从此才开始把皇宫称之为“紫禁”。 我们在古诗里也常听到这个词,比如骆宾王的“紫禁终难叫,朱门不易开”,还有白居易的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3、故宫在明朝被称为“紫禁城”。 现在北京的这座明清故宫是在元朝大都的宫殿基础上建造起来的。元朝的时候,皇帝把中央紫微垣的位置让给了中书省,明朝则恢复了紫微垣的地位,并把这座宫殿成为“紫禁城”。 二、600年间,太和殿为何规模缩小了一半 太和殿是紫禁城里面遭受火灾和重建次数最多的宫殿,最开始的名字叫奉天殿,在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始建造,永乐十八年(1420年)竣工,之后一共4次遭遇火灾,又四次重建,也就是在这一次次重建中,规模越来越小。 1420奉天殿刚建成的时候规模最大,“广三十丈,深十五丈”,也就差不多有95.10米长,47.55米宽,现在的南京十三陵中还保存着奉天殿的模型。 第一次火灾发生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5月16日),离竣工不到半年的时间,重建直到19年后才开始,并于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九月完成。 第二次火灾发生在重建后的116年,也就是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5月11日),原因是遭雷击导致的,火灾后,打扫现场是个大工程。而且因为自从上次重建后的100多年里再也没有动过,到底大殿是如何构造的没人知道,研究恢复方案就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木匠根据大殿构造的基本原理,对比火灾后剩下的木材,才把图纸恢复出来。 这时候又有一个问题,采伐这种大殿的大木非常不容易,于是嘉靖皇帝决定缩小规模,殿内的柱子也从楠木换成了杉木,整个大殿质量大幅度下降。第二次重建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完工,然后更名为“皇极殿”。 第三次火灾距离第二次重建35年,发生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8月1日),由于国库没什么钱了,拖了很久,28年后才重建,并于1627年竣工。 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时候,大殿没有被毁灭,但已经破败不堪了,到了清朝顺治二年才进行了修缮,这一次又把它更名为“太和殿”。 第四次火灾发生在清朝,并且清朝只有发生了这一次,时间是康熙十八年(1679年1月4日),这时候全国都处于战争状态。又过了三年,康熙才下了指示要采集木材,但是由于明朝连年开采,各地的楠木资源快要没了,最后是不管大的小的能用的不能用的,都运到了北京,光运送木材就足足花了6年时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清朝取得了雅克萨战役、乌兰布通战役等多次胜利,于是重建太和殿,两年后竣工。 大小对比 通过比较初期的奉天殿和太和殿的模型大小,可以发现明朝的奉天殿是占满了整个台面的,而太和殿宫殿和台基的比例严重失调,这也是宫殿缩小的结果。 三、故宫里的建筑和人文 1、角楼 紫禁城城墙的四个角落各有一座角楼,它们建造于明朝,造型奇特,是故宫里最复杂的建筑,最佳观赏角度是站在护城河外,远远地看去,角楼和倒影互成风景。 2、金水桥 走进午门就能看到5座由汉白玉砌成的虹桥,除了雕刻精美的栏板和柱子,金水桥的奥秘就在这走进来的过程中。 从昭德门、贞度门的外侧到金水桥的外侧,再到午门中门,两条直线夹角是60,而从昭德门、贞度门的内侧到中桥的夹角也是60,60是人类的最佳视域。当你站在午门中门口举目看去,真好是太极门、昭德门、贞度门的全景,移步换景,等走过金水桥的中桥,留在你眼里的最佳建筑就只有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