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复 苏.doc_第1页
第五章 复 苏.doc_第2页
第五章 复 苏.doc_第3页
第五章 复 苏.doc_第4页
第五章 复 苏.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复苏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任何为抢救生命而采取的医疗措施均可称为“复苏”,如对心跳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呼吸停止、窒息、休克、高热、中毒、严重创伤等的救治均属于广义复苏的范畴。狭义的“复苏”是指病人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时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即心肺复苏(CPR)。由于脑复苏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仅有心跳、呼吸而无脑功能的人,对社会及家庭都是十分沉重的负担,因此,现在复苏的重点从一开始就放在对脑的保护,把心肺复苏扩大到心肺脑复苏(CPCR)。二、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1.心脏停搏心脏完全停止跳动,心电图呈直线。2.心室纤颤心室肌快速、无序、不协调地连续颤动,心电图呈现高大或细微的室颤波。3.心-电机械分离心脏弱而缓慢的跳动,有微弱的心搏图形。当心跳呼吸完全停止后,在一定的时间内生命器官的细胞还有代谢,称为临床死亡,此时急救得当尚有回生希望。复苏的目的不仅是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更重要的是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一般认为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6分钟,即可遭受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心跳呼吸停止后必须争分夺秒,在5分钟内建立人工的呼吸和循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和供氧。三、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只要清醒者意识突然丧失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没有呼吸动作三点即可诊断为心跳、呼吸骤停,应迅速投入抢救。此外,尚有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到,瞳孔散大,反射消失,面色发绀或灰白等体征。诊断必须迅速、果断,切不可因反复测血压、听心音、作心电图检查而延误了抢救时机。第二节心肺复苏(一)初期复苏1.人工循环(C)在初期复苏阶段以胸外心脏按压最为常用。方法是病人仰卧在硬板上,下肢可稍抬高以利回流,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另一支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cm,之后放松,胸骨复原,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如此反复按压,每分钟100次,按压时要稳而有力,速度要均匀。心脏按压正确的标志是能触摸到大动脉的搏动。胸外按压无效或胸部严重创伤无法按压的,可进行胸内按压,但需要一定的条件。2.气道开放(A)病人神志消失后,舌根后坠可堵塞声门,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可造成气道梗阻。开放气道,维持气道通畅是复苏的关键。方法是抢救者位于病人左侧,左手置于病人颈后,向上托起,右手按压前额使头后仰,此时是通气的最佳位置。如病人口、鼻腔中有异物应用手指清除;若条件允许可经气管内插管后清除异物。3.人工呼吸(B)气道通畅后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当前应用最多。病人仰卧,护士一手托其下颌使头后仰,张开下唇,另一手捏鼻孔,护士吸气后对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然后放开鼻孔,待胸廓回缩呼气。首先连续吹气2次,之后每分钟均匀吹气1012次。每次吹气要见胸廓有明显起伏才表示有效。 4.注意事项(1)成人病人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时,不论单人抢救还是双人抢救,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2)心脏按压操作时用力要适当,不可用力猛引起肋骨骨折。(3)对小儿心肺复苏,心脏按压用单手掌根按压胸骨中段,每次下压23cm;对新生儿,双手环抱胸廓,两拇指按压胸骨中点,下压12cm,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4)复苏操作不可轻易间断,要组织好人力,并积极准备二期复苏。5.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标志大动脉出现搏动;收缩压在8.OkPa以上;瞳孔缩小,发绀减退;甚至自主呼吸恢复。(二)二期复苏(药物与器械复苏)二期复苏的内容包括:借助专用设备维持有效的通气和循环功能;使用复苏药物;监测心电图,识别和治疗心律失常;静脉输液。调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初期复苏和二期复苏并无绝对界限,如在医院抢救,一开始即应迅速准备气管插管、机械人工呼吸、氧气、吸痰器、急救用药、除颤器等,以备随时取用。1.继续保持呼吸道通畅各种类型的导气管,如口咽和鼻咽导气管,可解除舌根后坠。有条件时宜施行气管内插管,必要时可施行气管切开术。2.采用机械人工呼吸,常用的有以下三种(1)简易气囊呼吸器:由带有活瓣装置的呼吸气囊、面罩等组成,使用方便,效果确切。应用时将面罩紧扣于病人的口鼻部,挤压气囊,将空气压入肺内。气囊由于本身弹性作用,放松后随即复原。病人肺内气体排出时,可经气囊上活瓣排入大气,同时气囊还可接氧气管供氧。(2)麻醉机:通过面罩或气管内插管给病人输氧,并可用呼吸囊控制呼吸,效果比简易气囊呼吸器为佳。(3)自动人工呼吸机:可自动控制人工呼吸并根据需要调节频率、通气量和通气压力,是进行长时间人工呼吸的理想设备。3.复苏药物的应用(1)用药目的: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纠正急性酸中毒;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防治脑水肿。(2)用药途径:首选采用静脉给药,其次是气管内给药,最后才考虑心内注射。(3)心脏复苏药物:1)肾上腺素:是心脏复苏的首选药,能增强心传导系统的自律性和心脏收缩力,提高血压,并能使心室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使除颤器效果更好。常用剂量为1mg.必要时每5分钟可重复一次。2)阿托品: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提高窦房结的兴奋性,促使房室传导,从而使心率加快,对心动过缓有较好疗效。常用剂量为O.51mg。3)利多卡因:是抗心律失常首选药,能抑制心室的异位激动,有治疗室颤作用。用量为11.5mg/kg。4)碳酸氢钠: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同时进行有效通气,以免二氧化碳蓄积。(4)常用呼吸复苏药物:在心跳未恢复前不宜应用,因中枢神经系统处于严重缺氧状态,用呼吸兴奋药可能加速中枢衰竭。4.心电图监测应尽早应用,明确心脏停跳的类型以及各种心律失常,指导复苏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5.除颤成年人非创伤性心脏骤停多为(8090)心室纤颤,在停搏1分钟之内,最初目击者给予1次胸前叩击,有时可使心搏恢复。胸外除颤时,电极板涂以导电膏或外包多层生理盐水纱布,紧密接触皮肤,减少皮肤电阻抗并避免皮肤烧伤,一个电极板置于左侧第5肋间腋前线交点,另一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除颤电能一般成年人单相波360J或双相波200J。在放电时任何人不得接触病人和病床,防止触电。为使除颤易于成功,常使用肾上腺素或加用NaHC03或抗心律失常药,同时有效地心脏按压,改善心肌缺氧,使细颤转变为粗颤,然后进行电除颤。(三)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心肺复苏后,心肺功能随时可能出现再度停止,或由于缺氧所引起的脑损害可能导致整个复苏工作的失败,要组织专门人员继续抢救。(一)脑复苏及护理防治心跳骤停后缺氧性脑损伤的工作称为脑复苏。心跳、呼吸骤停引起脑损伤的基本病理是脑缺氧和脑水肿,防治脑水肿是脑复苏的关键。1.降温体温每降低1可使氧耗率下降56,降温前先用降温辅助药物,如丙嗪类药、硫喷妥钠或其他巴比妥类药,以防寒战反应。然后戴冰帽,再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置冰袋,使体温降至3533,肌张力松弛,且以呼吸血压平稳为准。降温需持续至神志恢复。复温时先逐步撤除冰袋,后停用辅助降温药。2.脱水疗法使用脱水剂降低脑水肿,常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每次200250ml静脉快速滴入,一般在1530分钟内滴完,根据需要每6小时可以重复应用。3.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稳定溶酶体膜,对减轻脑水肿和保护脑细胞有疗效,常用药有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4.改善脑细胞代谢药治疗可用脑活素、能量合剂等。5.高压氧治疗给病人使用23个大气压的高压氧,有利于脑细胞供氧,促进脑细胞恢复。6.镇静解痉如有抽搐会增加耗氧,可用地西泮、苯巴比妥钠或冬眠1号半量肌注,每6小时应用1次。当有癫痫发作时应用苯妥英钠静脉滴注。(二)复苏后的治疗和护理1.保持呼吸功能及氧疗法常规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自主呼吸功能不足的可给呼吸兴奋剂。2.维持有效循环血压过低影响心脑供血,应维持在略高水平,当血压过低时应注意是否有血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心脏供血不良,应积极纠正。警惕再次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同时应进行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心电图监测。3.处理原发疾病多数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都比较明确,如电击、中毒等,也有少数原因开始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4.预防并发症并发症有感染、急性肾衰竭、压疮等。常见的感染是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病人常规使用抗生素,应加强基础护理。例题:1.单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成人病人,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A.30:2B.15:2C.15:1D.5:1E.4:1答疑编号500702050102: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A2.小儿心肺复苏,心脏按压的部位是()A.胸骨左侧B.胸骨右侧C.胸骨上段D.胸骨中段E.胸骨下段答疑编号500702050103: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D3.心脑肺复苏过程中,复苏药物的应用首选途径为()A.静脉输注B.皮下注射C.气管内给药D.心内注射E.肌内注射答疑编号500702050104: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A4.心肺脑复苏过程中需给病人进行降温时应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