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民国时期山东女子教育研究(1912年—1937年).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骧翎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里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 箩 取褥约戏果。除文审已经注骥零| 建鳇蠹容外,本论文不毯岔任 毒 其他个人或集体融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令人窥集体,均邑在文巾以髓确方式标臻。本声疆懿法律蛮锓由本人 承撼。 论文作者签名: 霹期:卫盈l ! z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弱意学校保蜜或囱嚣家有关帮门凌税构送交论文嚣印嚣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煎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郝分疼容编入有关数器痒避霞检索,碍菝栗曩影印、缩窝或箕缝复铡手 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像密论文在解整后应遵守此藏定) 论文作者签名:戤导师签名:缒日期:三丑 邃扭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女子教育的独立设置,是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尤其是1 9 1 2 年至1 9 3 7 年, 女子教育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其中,山东女子教育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山东近代教育就是从教会女学开始起步的。1 8 6 1 年,美国传教士在登州创 办了第一所教会女学,实际为山东近代教育之始。由此,开山东女子接受学校教 育的先河。随后,教会女学在全省迅速发展。山东民众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受 到前所未有的剧烈冲击。经过几千年封建束缚的山东妇女走出家门,接受教育, 迈出了妇女解放的第一步。 两千多年来,中国女性自我认同的标准和自我完善的价值取向一直深受儒家 思想的影响,孔子“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观念使她们一直无缘学校教育,作 为儒家思想发祥地的山东地区,妇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尤为深重。以教会女子教 育为先导,国人对女子接受教育逐渐认可。晚清国人兴办的女子学校鳞次出现, 从而为民国时期女子教育规范有序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民国初期,政府壬子一癸丑学制的出台,地方政府的重视,使得山东女 子教育获得初步发展,女子初等教育、女子师范教育、女子职业教育都相继展开, 结构完善且运行较为协调。尤其是女子初等教育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发展。小学 男女同校教育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观念意识,有利于女子教育的进 一步推广。 五四运动因“山东问题”而起,运动期间,女校学生英勇的站了出来,抛弃 顾虑,走出校门,走上街头,同男同学并肩作战。关注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使命 感加速了中国女性尤其是山东女性的解放步伐。五四运动在山东蓬勃发展,从城 市到乡村,到处可见女学生的影子民众意识受到革命理念的涤荡,逐渐开放。 妇女解放、男女平权的意识逐渐推广。五四运动后,山东女子教育在规模和数量 上都有长足的发展。初等教育持续向前发展,女子普通中学的设立为历史性的突 破。已有很多女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但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普遍存在。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留美人士何思源接受中央委任,担任山东省教育厅 厅长达1 4 年之久。期间,女子教育政策的连续推行使得山东女子教育持续向前 发展。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女生的入学比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民众对男女教育 平权的认可度的进一步提高,政府持续推行男女兼收的政策使得女生接受教育的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可能性进一步增大,政府义务教育政策的提倡进一步使男女同校成为可能。除独 立设置的女校外,普通中学也大力推广男女同校教育,这一政策也扩大到一些师 范学校以及职业教育学校。 总的来说,这个时期山东女子教育发展迅速,但总体状况并不乐观,距离真 正的男女教育平权仍有很大的差距:男女合校的速度进程缓慢,与同期的男校相 比,差距很大;女学多集中为初小教育,高小以上层次的女子学校设置偏少。民 国时期,山东女子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有以下几点:一、宗法礼教的束缚;二、 多数女子学校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三、师资短缺;四、女子就业范围窄等。这 一系列因素的交互作用制约了山东女子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传统习惯势力的阻 挠,纲常礼教的束缚,使山东女子教育前进的步伐显得异常沉重。 通过对民国时期1 9 1 2 至1 9 3 7 年山东女子教育的考查,我们看到了中国女子 教育彳予前行的缩影。在女子教育的启蒙阶段,教育有志之士对于女子教育目标 积极探索,做了诸多有益的尝试。这种探索精神和为普及女子教育所做出的努力, 成为我们今天教育的真实范例。建国后,女子教育最终走向与男子教育的合流, 与这一时期对女子教育的探索是分不开的。回顾和了解这一时期的女子教育,也 为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历史的启迪与思考。 6 【关键词】民国时期;山东;女子教育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于妇女政治运动、思想解放等做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工作,也涉及对女子教育史 的研究。9 0 年代以来,论及女子教育的专著相继出版,如杜学元的中国女子 教育通史,熊贤君的 中国女子教育史等。另外,李华兴的民国教育史 也辟有专章介绍民国时期的女子教育。 对于近代山东教育的研究,也有不少学者涉及,如赵承福的山东教育通史, 曹立前的晚清山东新式学堂等。他们均把近代山东教育的整体作为考查对象, 当然,也提到了山东女子教育的发展。然而,因为引用资料的单一、匮乏等原因, 这些研究对山东女子教育的论述不甚详尽,甚至有些出入。比如山东教育通史 ( 近现代卷) 第2 0 2 页中提到,1 9 3 0 年,山东省在读女中学生只有7 5 1 人。根 据各项资料统计证明,当时的女生高中有1 2 2 人,初中已达到了1 9 6 7 人,共计 2 0 8 9 人。另外,关于山东省立女子中学的设立,相关的文章几乎都认定是1 9 2 2 年创办的。实际上,通过资料的发掘,1 9 2 0 年在省立女子职业学校内已经添设 了女子中学班,1 9 2 2 年,省立女子职业学校并入女子蚕业讲习所。该校在女子 中学班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山东省立女子中学的。数据统计的差距,会影响我们 对当时山东女子教育的认识。 山东妇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隐忍、坚毅却又背 负了沉重的枷锁。近代妇女解放大潮胁裹的新思潮,将山东妇女推出家门,推进 社会。其中,女子教育作为妇女解放的先声,是本文要考查的重点。在近几年的 研究中,对广东、四川、江苏等地的女子教育均有涉猎,但对山东女子教育缺少 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因此,本选题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较全面地考查了民国 时期山东女子教育,以期对山东女子教育发展的脉络做一清晰的梳理。 ( 三)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 、创新点 本文发掘山东地方史的资料,运用社会史、女性学学科等知识,对民国时期 山东女子教育进行系统的考查。 在资料引用方面,本文发掘了一些地方史资料:如叶春墀的济南指南, 原由济南大东日报社1 9 1 4 年出版,2 0 0 4 年l o 月,济南市图书馆为抢救资料, 进行再版,给本文提供了关于山东女子教育初创之时的原始详尽的资料。在报刊 杂志方面,查阅了励新杂志。该杂志1 9 2 0 年秋创刊,当时省立一师的学生 王尽美与省一中学生邓恩铭等,发起成立了研究新文化,以“新思潮互相砥砺” 为宗旨的进步学术团体“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目前该杂志只剩孤 l l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存于北大图书馆。邓恩铭在励新第三期发表济南女校概况一文,对 当时济南的女子教育状况进行系统介绍,成为本文论证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在结论中采用了女性学学科的相关知识作为 理论支撑。女性终究为社会中的人,本文对女子教育的论述也最终归结到“人” 的教育层面上去。另外,在本文的第三部分还参考了是妇女史的理论,对女子教 育的起因及其影响进行论证,明确了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的关系。 2 、难点与不足 笔者利用了近两年的时问,查阅了山东女子教育发展的有关史料,但因民国 时期尤其是二三十年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留存的资料极为匮乏。加之对于女 子教育方面的记载较为分散,一些有效信息散见于山东各地的地方志、文史资料 和报刊杂志中,搜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有关教育方面的记载只限于学校 的沿革、学生的人数、经费等方面,对教育教学方面的记载却不甚翔实。 囿于佐证困难,本文显得很是单薄。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1 、时间界限 本文选取了1 9 1 2 年民国成立至1 9 3 7 年这一时间段,即是民国成立后至全面 抗战之前来重点考查山东女子教育的发展状况。之所以选取这个时期作为样本进 行考查论证,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山东教育持续发展,呈现出完整的统一体。女子 教育自清末启动,民国初期获得初步发展。五四运动在山东蓬勃发展,进一步推 动女子教育意识的萌动,直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始终呈现出教育政策的连 续性,女子教育也得以持续向前发展。抗战开始,山东大部分城镇沦陷,沦陷区 的教育几乎停滞。一直到1 9 4 5 年8 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接管学 校。期间,山东女子教育几乎没有发展。1 9 4 9 年新中国成立后,男女同校全面 普及,女子教育独立设置的历史结束。 2 、内容界限 民国时期,山东女子教育分为教会教育和国办教育两种形式。本文选取了国 办教育来考查山东女子教育,因为从课程的设置、学生管理模式、教育教学形式 等方面均符合国人实际的。教会教育与中国的主流教育完全不同,但是教会女 学的创办却诱导了近代山东教育,尤其是女子教育的出现。在此,对山东 的教会女学做一简单介绍。 山东近代教育就是从教会女学开始起步的。1 8 4 2 年,鸦片战争结束后,西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开始了他们在中国的传教生涯。自此,西 方国家在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也开始了另一种侵略方式一文化侵 略。创办教会女学是西方传教士传播“福音”的一个重要手段。由此,中国最早 的女子教育开始起步。1 8 6 1 年,美国北长老会神学博士倪维思同夫人来到登州 ( 今蓬莱) 。第二年,夫妇二人创办了“管饭、且管衣服等物的寄宿女义塾”。尽 管,当时仅招收到几名穷苦人家的女孩子,但由此开山东女子接受教育的先河。 此后,教会学校在全省迅速发展。1 8 9 8 年,山东第二次传教士大会的统计的结 果显示,1 5 个基督教差会共创办学校2 9 3 所其中女子学校4 8 所,占1 6 ;学 生数为3 9 2 2 人,女生有7 6 9 人,占2 伊。除基督教会创办的之外,还有天主教 会创办的学校,加之其各国教会创办的学校,该年山东全省已有教会女子中学 1 5 所。 教会女学起步于烟台,后来发展的重心在青岛。扩展到内地后,主要沿着胶 济线和津浦线向铁路线的两边发展,边远的地方一直没有出现。教会女学长久的 办学经验、稳定的经费来源,无论从办学设施还是办学规模均超过当地政府办的 女子学校。因此,很多富家女孩子选择到教会女学学习。1 9 3 0 年1 1 月,山东省 督学刘玉沆在视察济宁县的教育报告中提到:私立济宁女子学校,为德国基督教 会所设,教室设备颇好,光线亦佳。华英初级小学,美国教会所设,内分男女二 部,内部设施较好。但教会女学的教会化色彩很是明显。教科书系教会出版,每 日需做礼拜,所教乐歌,皆取自圣经赞美诗。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教会学校 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以传教为主要目标的。教会女学的设置为中国女子教育 的先导,对国人开办女子教育的启迪作用不容忽视,但终不能成为中国的 主流教育。因此,本文未将其作为考查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敌后发动了一系列 抗日斗争,建立了鲁中、鲁西南、胶东,滨海等抗日根据地。并且在根据地内大 办教育事业,开展了贯彻拥军参军教育,以识字为主的妇女教育活动,如识字班、 庄户学等。还兴办了多处妇女干部培训班,以弥补因妇女干部缺乏而导致妇女工 作开展不利的局面。根据地的女子教育是在特殊时期,因战争的特殊需要而催生 的产物,提高了山东农村广大妇女文化水平的同时,也进一步普及了男女教育平 权观念。但与有序正规的学校教育相比,茶余饭后的妇女识字运动毕竟是微不足 。曹立前:晚清山东新式学堂,山东文艺出版杜,2 0 0 4 年,第1 1 1 页。 o 山东省教育厅编;山东省政府教育厅第二次工作报告( 民国十九年十月至二十年六月) ,民国二十年六 月 1 3 出客文掌硕士学位论文 道的。因此,本文未将这一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女予教肖形式作为考查对象。 3 、地域界限 山东是一她理概念。本文基本以鼹秘山东省地方行政区划分为依据,锫撂济 毒、滚宁、获寒、东稳嚣逶1 8 7 令熬。1 9 2 8 年,废遂,务鍪壹震害。本文掰穰 括的范围即愚途1 0 7 个县。青岛稻威海两市不包括在内,两市都在建国以厥妇属 山东。在此将两市的情况做一简鹧介绍。青岛昔称胶;爨。1 8 9 8 年沦为德国的殖 民地,1 9 1 4 年被日本占领,1 9 2 2 年1 2 月,北洋政府收回胶澳租界,命名该霸鲺区 为胶澳商埠,设督办公署行使管理权。1 9 2 9 年,南京政府定为青岛为特别啦, 隶藩孛夹致癣。l 萼4 9 年嚣2 强,毒嚣解藏。专器熬艘麓,改霾玉东餐豁骧零, 威海在明朝时即有威海卫之称。1 8 9 8 年,威海卫成为英戮的租界,1 9 3 0 年l o 月, 中国政府收嘲,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1 9 4 5 年8 月,戚海解放,设威海卫市, 建国后改为硪海市。1 9 5 4 年改为省辖市,受山东省政府领导。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过:认识你自己( k n a 霄y o u r s e l f ) 。对于广大的中国女 性来说,认识自己的道路走得尤为漫长而艰辛。两千多年来,中国女性的自我认 同标准和自我完善的价值取向一直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孔子“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教育观念使她们一直无缘学校教育,作为儒家思想发祥她的山东,妇女受传统 观念的影响更为深重。直到近代,伴随着西方殖民者入侵,山东出现了教会女学, 山东妇女才有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然而,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2 0 世 纪初,山东开始出现官绅自办的女子学校。随着1 9 0 7 年清政府女子教育法规的 出台,民国后新学制的颁布,女子教育的观念才逐渐为广大山东民众所接受,山 东女子教育才得以迅速发展。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知识女性,觉醒意识萌动,广大 山东妇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地位,寻求作为社会独立个体的尊严、平等、 自由、发展。知识女性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走上了自我求解放的道路。回顾和 总结民国时期山东女子教育状况,直至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清末山东女子教育的启动 甲午战后,国家瓜分豆剖,生死存亡,时人开始以新的视角来看待女子教育。 一批受到西方先进思想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谈论女子教育的重要性。维新 人士梁启超起草了倡设女学堂启,认为女子受教育。上可相夫,下可教子, 近可宜家,远可善种”o 。并附设女学堂试办略章,第一次具体规划了中国女 子学校教育。1 8 9 8 年5 月3 1 日,在维新派梁启超、经元善、康广仁等努力下, 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经正女学在上海创办。之后,由于顽固派的阻挠,女学 的创办经历了短暂的沉寂。清末“新政”后,各地出现女学创办的高潮,山东的 官商士民也纷纷投身到女学创办中来。 以1 9 0 7 年女学章程的颁布为界,可将清末的山东女学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 一) 1 9 0 7 年之前的山东女学 山东属于创办女学较早的省份之一。1 9 0 7 年之前,山东兴办的女学主要是 初等小学堂。1 9 0 4 年3 月1 7 日,历城县令王伯安在济南南关后营坊兴办女学堂, 学额3 0 人,最初招收学生1 0 余人,由张、李、萧三女士教授识字、书法、修身、 历史、算学等课,该校后定名为“第一公立女学堂”。虽名“公立”,实际经费 嘧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l 粥1 年,第7 朗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来源则“全恃捐款津贴”o 。同年,官绅何志霄在西关药王庙也开办了一所女学, 因为宣传效果较好,规模相当可观,当年招收学生数百人。聘请美国瑞德女士充 当西文、算学、体操教习o 。这两所学堂开山东人自办女学之先河,随后,山东 省内的女学堂鳞次栉比相继出现。 1 9 0 5 年,临朐县在蒙养院招收女徒2 0 名 ,始创女学。1 9 0 6 年,栖霞牟梅 孙妇人崔氏创办女学一所,收学生1 0 余名,为保证生源,实行免费教学。同年, 登州学界公立东牟女学堂 、潍县至诚女学 相继成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山东 还出现了同盟会会员办学的高潮。从1 9 0 6 年开始,同盟会会员山东革命党人为 宣传革命思想,以合法的形式在各地大办“公学”,在山东各地先后创办了3 0 多所新式学堂,其中,女学堂有三所:1 9 0 6 年,徐镜心、徐镜古在黄县创办的 坤元女子学堂;同年,马秋仪在烟台创立端本女学;次年,刘树声、李咸升在 潍县创办坤明女子学校o 。然而,清政府的教育统计资料显示,1 9 0 6 年,山东 的女子学堂仅剩两所,在校生仅剩1 7 人,其困顿状况可想而知。至1 9 0 7 年, 全省仅存一所女学堂。山东女学迅速从高潮跌入低谷,主要是与这时的女学没 有纳入政府的视野和规划范围有关。1 9 0 4 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此为推 广新式教育的第一个学制,然而,该学制中女学并没有取得合法地位。女子学校 没有资格取得政府拨款,办学款项多为自筹,从这个意义上讲,1 9 0 7 年以前的 女学可称之为私学。但是,这个时期的女子教育在中国近代历史最后的暗夜中, 不失为是一缕明亮的阳光,它为女子教育由私学走向公学,为以后女子教育的普 及起到启蒙作用,对强化公众认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 二) 1 9 0 7 年之后的山东女学 全国范围内女学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女学章程的出现。1 9 0 7 年,学部拟定 女子小学堂章程二十六条,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三十六条,奏准清政府后, 颁行全国。在清末学制中正式确立了女子教育的合法地位。两个女学章程的颁布, 推动了全国创办女学的新高潮的到来。据记载,章程颁布后的当年,全国女子学 校已发展到4 2 8 所。山东女子教育也获得了重新发展的机会,按照学部章程,山 o 东方杂志1 年3 期,教育,第7 l 页。 o 东方杂志1 年1 0 期,教育,第2 3 5 2 3 6 页。 o 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一山东省( 1 8 6 0 1 9 1 6 )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1 9 8 7 年,第 4 1 8 页。 o 东方杂志2 年6 期,教育,第1 5 8 页。 o 东方杂志) 3 年1 0 期,教育,第2 7 7 页。 o 常之英修,刘祖干纂:潍县志稿卷六,民国三十年( 1 9 4 1 年) 铅印本,第1 4 页。 。曹立前:晚清山东新式学堂,山东文艺出版社,2 0 0 4 年,第2 2 2 3 页。 o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教育志) ,山东人民出版社,2 3 年,第7 3 页。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东女子教育也仅局限于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 1 、女子初等教育 1 9 0 7 年,清政府女学政策的出台,使山东女子教育重获新生。省提学使司 开始鼓励各地兴办女学,全省各地相继出现了一些公立女子学堂。1 9 0 7 年,全 省仅存一所女学一济南公立女学堂,改为“省城第一公立女子学堂”,成为全 省第一所公办女子小学。获得稳定的经费来源后,该校度过了办学低潮期,学生 人数迅速增长至5 4 人。随后,女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在山东各地相继出现。1 9 0 8 年,烟台商学界设立女子学堂一所。是年3 月,博山县成立女子学校,。初设初 级,后扩充至高级- _ 班、初级三班”o 。1 9 0 9 年,阳信县立女子小学堂成立,“教 员一人,学生十余人,经费由劝学所支领” 。至1 9 0 9 年,清政府的统计资料中 还显示出另外两所学校:沂州府兰山县官立女子小学堂,学生4 5 人;登州府黄 县公立女子小学堂,学生9 ? 。1 9 1 1 年2 月,。奉学司札饬”,于夏津县城内设 立女子初等小学一所,该校“延聘男教员余宗泰教授其中,当时风气未开,赖先 生提倡之力,日见发达。” 潍县的女学堪称发达,“陈于氏创设志成女学堂,为 潍县有女学之始,宣统三年( 1 9 1 1 年) 又设官立初等女学堂”,“其后一二年间 闻风兴起者,有七十余处。” 从以上的统计来看,清末山东女子初等教育在获得 政府政策支持后,呈现了较快的发展趋势。 2 、女子中等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是伴随清末新式学堂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女子师范教 育则是女子小学堂的催生物。1 8 9 8 年,经正女学首先附设师范科教育,此为全国 女子师范教育首创。随后,全国范围内还出现过两种女师培养方式:一为专门的 女子师范学堂,一为各地方政府向海外派女留学生,专门演习师范科。在向海外 派留学生的资料记载中,山东仅有一名黄县籍女生赴日学习。山东的女子师范教 育始于前者,即创办女子师范学校,另按照政府章程的要求,还在山东的女子师 范学校内还附设两等小学堂作为学生实习场所。 清政府女学堂章程出台后,山东的巡抚大员立即采取措施,着手兴办女子师 范学校。1 9 0 9 年6 月,先设女子两等小学堂,在此基础上,政府将其改归官办, o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教育志,山东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第7 5 页。 o 壬荫桂修,张新曾等纂:续修博山县志) 卷六,第1 5 页,民国二十六年( 1 9 3 7 年) 。博山三元堂书店铅 印本。 o 朱兰等修,劳遁宣、缪润绂纂阳信县志 卷三第2 5 页,民国十五年( 1 9 2 6 ) 铅本。4 o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u 东省志教育志,山东人民出版社,2 3 年,第7 5 页。 o 谢锡文等修,许宗海等纂:夏津县志续编卷三,民国二十三年( 1 9 3 4 ) 铅印本,第3 3 页 o 常之荚修,刘祖干纂:潍县志稿卷六,民国三十年( 1 9 4 1 年) 铅印本,第1 4 页。 1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更名为“山东官立女子师范学堂”,以“造就女子小学教员及蒙养员保姆”为目 的。当年招收3 0 名入预科,“年限为三年,共计三年毕业。”o 。按照清政府女 子师范学堂章程学科程度第二节中规定,女子师范学生“修业年限为四年” , 后在第六节又补充规定“女子师范学堂可酌设预备科”,以便“使学历未足之女 生补习各种学科”固。两者相加,女子师范生修业年限共五年。而癸卯学制 规定,男子师范生的修业年限为六年。清政府男女师范教育的修业年限不同,体 现了男女受教育的不平等。然而,在参照政府政策的基础上,山东官立女子师范 学堂第一年招生时又适当做了一些调整:只招了3 0 名入预科,三年即可毕业。第 二年招收了3 3 名,依然采用三年制,从第三年开始招收四年制的学生。在政府规 定的年限上做此变通,与当时学生的入学程度低、社会对女学师资紧需有一定的 关系。相继毕业的师范生大都进入女子小学教书,缓解了师资紧缺的状况。 1 9 0 7 年,清政府颁布的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每州县必设一所”, 初办时“可由官府筹设”,“亦允许民办。” 清末,山东政府一直鼓励各州县 设立女子师范学堂,但女子师范教育却一直没有铺展开来。当时,省提学使司曾 下文通饬各州县,设立女子师范学堂,定为三年毕业,教员以省城师范毕业生充 任。但各县囿于师资、资金等原因,一直没有创办女子师范学校。1 9 0 9 年,只有 菏泽曾在城东隅马神庙创设保姆养成所一所。 总体上看,1 9 0 7 年之后,山东女子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清 政府制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并颁行全国后,山东当局 落实较为有力,教育行政部门一再下文,促令各府州发展女子教育。在办学经费 上,山东政府也进行了明确,理清来源渠道,为兴办女子学校提供积极的财政支 持。这些较为稳定的经费来源,为女子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吸纳优秀师资力量, 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其它问题上,山东官员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比如1 9 0 9 年6 月,在山东女子两等学堂的选址时,山东当局为体现办学诚意和体恤之情, “由山东巡抚杨拨给西门外官地一段,又经萧道,将花园让出修建,作为校址。 帅另外,从1 9 0 4 年王伯安在济南创办山东第一所女子学堂,到1 9 0 7 年后女子 学校初兴,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民众对女学开始逐渐接受和认可。1 9 0 4 年3 o 叶春墀:济南指南,大东日报社,1 9 1 4 年;中国文联出版社,2 0 0 4 年1 0 月再版第3 6 页。 o 山东省教育史志办公室:山东教育史料孔1 9 1 0 年卷,第5 6 页。 o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l 蚰1 年,第鲫页 o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1 年,第8 0 7 页。 o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1 1 年,第柏3 页。 o 叶春墀;济南指南 。大东日报社,1 9 1 4 年;中国文联出版社,2 0 0 4 年l o 月再版,第3 6 页。 1 8 山勇囊差型掣彰竖 荔。囊雾磅霉篓羹粪霎薹鍪耄嚣璧 l 耄i ;骑i 噍著蓉t ;篷譬巍涛用m 刖兰小量争旺r 妒f 嚣窟擘- 呷癌叻 寥;矗毫趸强淄瞳嚣| ;甚咭一凄算;鞋9 旧罐憾臻m 之誊鬟百5 ;蛤 矗驵雏;星翟转钉塾鞘望矗戡。;i 百g ,粼剞鳞表塔嗜刁;漕园一碍2 蕊 泞! ! d 酉兽翳型;4 涛岛守湾= 民。暮蛩匹 l i 葡幅馥碲i 羹;蠹羹蔫鬻。 雾囊疆墓薹襄j 誊垂篓嚣羹鍪i 蠹霾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 11 9 1 4 年山东省立初级小学校调查情况表 学校名称学生总数其中女生数 女生所占比例 省立第一模范初小校 3 800 省立第二模范初小校6 l00 省立第三初小校 5 90o 省立第四初小校 。 6 l o o 省立第五初小校 4 6oo 省立第六初小校5 8 o o 省立第七初小校 3 3o0 。 省立第八初小校 2 2o 0 省立第九初小校 6 67l o 6 l 省立第十初小校2 9 o 0 省立第十一初小校 3 0o0 省立第十二初小校 5 81 8 3 1 0 3 省立第十三初小校2 4o0 省立第十四初小校 6 92 53 6 2 3 省立第十五初小校3 4oo 省立第十六初小校 5 1o0 省立第十七初小校 5 6l l 1 9 6 4 省立第十八初小校 科3 44 0 4 8 省立第十九初小校 5 20o 省立第二十初小校 4 l00 省立第二十一初小校 1 9 oo 省立第二十二初小校 5 200 省立第二十三初小校 3 01 0 3 3 3 3 省立第二十四初小校2 4oo 总计 1 0 9 【71 0 5 9 5 7 资料来源:根据叶春墀的济南指南,济南大东日报社,1 9 1 4 年,第3 8 3 9 页整理。 仅从上表中6 所学校的情况分析,女生所占总学生数的比例达到2 8 9 2 ,已 2 l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另外,各县响应政府号召,纷纷设立女子小学校。初设之时,均只招收女生, 男女合校的情况未见记载。另外,与省城窗明几净的教学环境相比,各县的女子 小学校多选择在光线昏暗的庙堂,办学状况较为要落后的多。体现出政府推动力 的不足,从而影响了民众的认知。 2 ,独立设置的女子小学校 虽然政府极力提倡男女同校,但独立设置的女子小学仍大量存在。省城有两 所女子小学校一直发展状况良好,经费来源稳定,办学规模可观。 一为竞进女学校。1 9 1 2 年,由济西道丁观察创办,校址设在济南“旧府署之 西隅”县西巷。初创之时为私立,经费来自热心女学教育人士的捐款,但从设立 之时,“以捐款不足,每岁受公款补助三千元” 。该校为两等小学校,招收初、 高等女学生。1 9 1 4 年,该校有高等小学一个班,学生4 2 人,初等小学一年级一个 班3 2 人,二年级两个班共有7 4 人。全校人数1 4 6 人。这年,学校的经费完全改由 省政府拨款,学校名称遂改为竞迸女校。 一为公立崇实女学校。两等小学校,校址高都司巷,石金声创立并自任校长。 初办之时规模不大,但发展迅速。1 9 1 4 年,在校生已有1 6 4 人,其中高等小学三 年级一班3 8 人,二年级一班3 4 人,初等小学四年级一班5 0 人,二年级一班4 2 。 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这两所独立设置的女子小学均为女子两等小学校, 这与政府“初等小学4 年,可以男女同校;高等小学3 年,男女分校”的政策是并行 不悖的。 民初各县创设的女学均为独立设置的女子小学校。如阳信县,女子教育起步 较早。1 9 0 9 年,创办县立女子小学堂,民初,女子教育迅速普及。据阳信县全 境学校一览表统计显示,到1 9 2 6 年,阳信县共有女子小学1 0 所。从1 9 1 5 年至1 9 2 6 年,阳信县先后共成立了9 所女子小学校固,在全省各县中处于领先地位。另外, 郓城县,虽处于鲁西南地区,女子教育一直堪称发达。民初,该县共设立了5 所 女子小学校,其中1 所为私立女子高等小学校。另外,长清、利津、青城、巨野、 寿光、东阿、东平,齐河、济宁、掖县、陵县、安邱等县相继设立女学。 3 、中等学校附属女子小学校 在中等学校附设女子小学校,这是女子师范教育的附属产物,因其依托中等 学校而设,师资来源稳定、经费有保证,一直呈现出良性的发展态势。1 9 0 7 年, 。林修竹: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x 山东省长公署教育科印行,1 9 2 0 年。第6 页。 , 。叶春墀:济南指南,大东日报社,1 9 1 4 年:中国文联出版社2 0 0 4 年l o 月再版,第3 6 页 。朱阑等修,劳乃宣等纂:阳信县志卷三教育志,第1 4 3 页。 。毕炳炎编纂;郓城县乡土志教育,光绪十九年( 1 8 9 3 ) 抄本,台湾成文出版社印行,1 9 硼年,第1 4 页 2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校学校,分别是: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和省立竞进女子高等小学( 包括附 属国民学校) 。这足以看出政府教育政策的倾向以及女子教育地位之变化。 (二)女子中等师范教育 学贵善教,教先择师。女子教育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师资力量的培 养。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师范教育令,将女子师范教育的修业 年限提高到与师范学校相等的程度;将初级师范学堂一律改为师范学校,由府立改为省立根据新的教育政策,山东省对师范教育进行了规划调整。1 9 壑孬堡型兰戛受幂婴雨:i i l l 最为“嘏箍;壁求睾翻俺玛野:列誉裂;擅璃崔佩! ! 纠嚣张爨筑硼链骄拍鹭驰蝣弱j尘瞪唑。墟垲;哩壹i童薹盘;t岜i餐枣箱,一 薯j初等;财非i蕉羼;球鹾。辈到:湖至冬工塞:要娶,珏螅。o¥i筹阜,1、扩大,为女子小学生进入更高一级学习提供了可能,也会直接推动女子初 等教育的发展。 自民国元年始,因为相应的政策支持及其地方政府有效的落实,女子初等教 育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发展。1 9 1 5 1 9 1 6 年山东对女子初等教育的统计情况如 下:( 见表2 3 ) 表2 319 1 5 1 9 1 6 年山东省女子初等教育统计表 。 擞 童 _ 学校类别 学校数学生人数 公立私立公立私立 女子国民学校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 41 9 1 8 年山东省师范学校调查情况表 学校名称,地点教学班额数在校生数 经费( 元) 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济南 1 24 2 04 8 0 0 0 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曲阜 s2 6 83 3 0 0 0 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聊城 8 3 1 6 3 3 0 0 0 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益都82 7 03 3 0 0 0 山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济南 82 6 93 0 9 3 6 菏泽县立女子师范学校 菏泽 l3 92 0 0 0 ( 应为南华女塾)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8 1 年整理。 根据上表统计的情况可以看出,无论是班额、在校生人数及政府的经费投入, 省立女师均与其它四所省立师范学校相当。另外,表中所列菏泽县立女子师范学 校,应为南华女塾。1 9 1 3 年,菏泽公立小学添设师范班,1 9 1 5 年,改为南华女塾。 该校规模一直不大,从上表的统计也可以看出,到1 9 1 8 年,该校还只有一个教学 班的规模,学生3 9 人。规模虽小,但因其属于全省范围内惟一一所县立女子师范 学校,政府对其采取保护政策,保留其独立建制,该校的设立填补鲁西南地区女 子中等教育的空白,对这一地区女子教育的推动作用无容置疑。 ( 三) 女子中等职业教育 清末“新政”时。中国开始有女子职业教育。1 9 0 7 年,女子教育始在学制 上取得合法地位,却并未出台相应的女子职业教育内容。不过,学制在女子小学 和女子师范学堂课程中都渗透了职业教育。这从其“女红”课的设置情况中可窥 见一斑。1 9 0 7 年,女子小学堂章程中的“女红”课设置情况如下:( 见表2 - 5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 51 9 0 7 年女子小学堂章程中。女红”课设置情况表 学科名称 年级程度 每星期钟点 第三年简易之缝纫及通常衣类之缝法 2 初等小学堂 第四年 通常衣类之缝法缮法 2 通常衣类之缝法裁法缮法并酌 第一年5 授各项手艺 女 通常衣类之缝法裁法缮法并酌 第二年 5 授各项手艺 红 高等小学堂通常衣类之缝法裁法缮法并酌 第三年 6 授各项手艺 通常农类之缝法裁法缮法并酌 第四年 6 授各项手艺 资料来源:根据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1 年,第7 9 8 8 0 0 页整理。 章程规定:小学课程从第三年始开设“女红”课,。旨在使习熟通常衣类之 缝法裁法,并学习凡女子所能为之各种手艺,以期裨补家计。”。从上表中可以看 出,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接受能力的增强,该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学生进入师范阶段后,开设包括。家事”、“裁缝”、“手艺”三门课程,统称为家 政课,与小学阶段相比,职业教育的比重明显增加。1 9 0 7 年,女子师范学堂章 程中家政课的设置情况如下:( 见表2 6 ) 嗡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l 粥1 年,第7 9 6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根据职业的不同性质,可将山东女子职业教育的类型分为如下三种: 第一,桑蚕业性质。山东是农业大省,作为基础职业,农桑业优先得到发展。 民国时期,山东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始自蚕桑业学校。1 9 1 3 年7 月, 省立女子桑蚕讲习所创办,校址在济南南关山水沟,分完全速成两科。1 9 1 6 年5 月,省立女子职业学校成立于济南。两所女子职业学校从刨设之初,均享受省政 府的财政拨款,稳定的经费来源成为其得以顺利发展的可靠保证。 第二,医学护理性质。1 9 1 8 年,私立山东女子医学校创办,校址设在济南 五龙潭山东中西医院内,校长王注东。女医校是山东最早的,专门培养女子医师 的学校。学校的存在前后仅九年的时间,培养了山东最早的一批女子医务工作者, 尤其对山东的妇产科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和同时期的其它4 所私立学校相比, 政府经费对该校的经费补助最多,每年5 6 0 0 元。可以看出当时政府对女医校的 重视程度。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1 9 2 7 年,该校停办。 第三,速成技艺性质。速成技艺,也可称短期职业培训。1 9 0 4 年何志霄创 办的女学堂,1 9 0 7 年改归公办,民国后规模逐渐扩大,“增设女工传习所,教授 工艺专科,计分绣花、编绒、织布、机械缝纫、织巾、裁剪、图画、机械拉锁八 门” 。专门培养技术女工。该女工传习所的创办,培养了山东最早的一批女技 术工人。 民国政府壬子一癸丑学制对女子教育的设立、结构以及规模都做了明确 的规定。从效果上看,山东省政府较好的落实了学制的要求,女子初等教育、女 子师范教育、女子职业教育都相继展开,结构完善且运行较为协调。 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中,女子初等教育的发展是一大亮点。另外,女子实业教 育成效也比较显著,开设了桑蚕、医学护理、裁剪等各个类别的职业培训学校。 从其专业设置上看,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妇女就业方向等都是密切相关的, 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山东轻工业地发展。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 出,山东女子教育在民国初期获得了初步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封建王朝 制度的终结,民国初创,西学东渐,社会思潮趋于多元,观念日益更新,人们的 思想获得极大解放,整个教育界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再加之女子教育学制 的完备、社会环境的宽松,都为这一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与土壤。 。林修竹: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山东省长公署教育科印行1 9 2 0 年第6 页。 。济南市政协文史赞科委员会编:济南历史大事记 ,黄河出版社,2 2 年,第1 9 l 页 。东方杂志,第4 年第7 期,教育,第1 6 5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 一l1 9 1 5 1 9 1 6 学年与1 9 2 2 1 9 2 3 学年 山东省初等教育女生人数与学生总数比较袭 学生数 学校 年份( 学年度)在校学生数其中女生人数女生所占比例 类别 国民学校 1 9 1 5 1 9 1 63 5 9 ,4 9 07 ,0 2 61 9 5 1 9 2 2 一1 9 2 3 7 2 8 ,0 4 71 5 ,7 9 7 2 1 7 高等小学校 1 9 1 5 一1 9 1 61 6 ,0 7 83 8 92 4 2 1 9 2 2 一1 9 2 33 8 ,4 3 91 8 0 74 7 0 1 9 1 5 一1 9 1 6 学年度资料来源:根据安作璋王志民齐鲁文化通史近现代卷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第4 6 8 页整理。1 9 2 2 一t 9 2 3 学年度资料来源:根据俞庆棠 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女子 教育,载庄俞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国教育,商务印书馆,1 9 3 1 年,第l 甜一1 8 5 页整理。 根据上表的调查可以看出,1 9 1 5 1 9 1 6 学年,国民学校的女生数7 0 2 6 人,1 9 2 2 一1 9 2 3 学年增长至1 5 7 9 7 人,是前者的2 2 5 倍。高等小学校的女生仅为1 8 0 7 人,绝对人数不多,虽增长了4 6 5 倍。据统计,在1 9 2 2 一1 9 2 3 学年,山东1 0 6 县中仅有2 县未设立初级女子小学固,女子小学几乎全面普及。从而可以看出, 五四运动后,山东民众对于女学的认可度的飞跃,女子初等教育不论从广度,还 是深度上都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另外,与民国初期公立小学校女生9 0 5 的比例( 表2 一1 ) 、私立小学校女 生7 0 4 的比例( 表2 2 ) 相比,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五四运动后,女生人 数有了绝对的增加,但在所占比例却不及前者。另外,与同时期的男校相比,差 距却进一步拉大。因此,这一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不过是新式教育迅猛发展的一 个结果。 2 女子中等教育 与初等教育相比,五四运动后,中等教育的变化要更大一些。首先是男女同 校教育的推广。男女同校教育政策从初等教育至推广中等教育,在普通中学、中 等师范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内都开始出现了男女同校教育。其次是办学层次的进 。俞庚棠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女子教育 ,载庄俞等编: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国教育,商务印书馆,1 9 3 1 年, 第1 8 3 页。 3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9 1 2 年9 月,北京政府教育部曾颁布了中学校令,规定“专教女子之中学校 成女子中学校”回。随后颁布的壬子一癸丑学制特别做了特别规定,中学可 单独设立女子学校。女子在学制上取得了接受中学教育的权力。 五四运动以前,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全国的女子中学教育仅处在萌芽 阶段,据教育部第五次全国教育统计资料,1 9 1 6 1 9 1 7 学年,全国仅有北京、黑 龙江、江苏、福建、湖北五省有女子中学,总学生数7 2 4 人。 五四运动后,在政府女子中学政令的推动下,山东女子中学教育姗姗起步。 1 9 2 0 年,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在省立女子职业学校内添设女子中学班。1 9 2 z 年,将该校内的职业班并入省立女子蚕业学校;1 9 2 4 年,合并后的学校称为“山 东省立女子职业学校”。而在原来女子职业学校内中学班的基础上,设立了一所 女子中学山东省立女子中学,校址在济南运署街( 后为济南一中校址的一部 分) ,这是山东第一所公立女子中学。按照新学制要求,中学分为初级和高级各 三年。当时全省所有省立中学皆改为初中,省立女中按新学制招生,也只设初中。 因风气已开,观念开化,省立女子中学初次招生就达到9 2 人。1 9 2 6 年,该校开始 设立高中部。至此,山东女校也同男校一样建立起了完备的三级教育体制,山东 的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已基本臻于完善。 除省立女子中学外,私立女子中学也有所发展。1 9 2 5 年,崇贤女中在济南成 立。该校虽为私立,但享受省教育专款补贴。1 9 2 6 年,山东省教育厅将惠民县的 私立渤海女子中学改为公立,更名为武定道女子中学。1 9 2 8 年,该校由道立改为 省立,更名为山东省立第二女子中学( 山东省立女子中学则相应的改为山东省立 第一女子中学) 。对这两所私立女子中学的特殊政策,足以看出山东教育部门在 女子教育政策上的偏离。然而,女学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从山东省教育厅的统 计来看,1 9 2 6 年,山东省立中学共有1 2 所,省立女中的学生及其他学校招收的女 生全部计算在内,全省女生共有1 6 9 人 。可以看出,女子中学教育的发展呈现出 蜿蜒向前的态势。 1 9 2 2 年学制颁布以后,中学男女同学禁忌打开,省内的山东省立济南高级中 学、省立济南中学、正谊中学、育英中学等都开始招收女生。但报考的女生却极 少,多数女生先选择报考女子学校,再选择报考其它的学校。这些学校对于女生 的开禁,在开社会风气,推动女子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教育杂志第4 卷第8 号( 1 9 1 2 年1 1 月) 。 学元:中国女子教育通史 贵州教育出版社,1 9 9 5 年。第4 4 3 页。 。山东省地方史恚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教育志,山东人民出版杜,2 0 0 3 年,第1 5 7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 21 9 3 0 年山东省县立中学在校女生人数统计表 学校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驾驭2025年主管护师试题及答案技巧
- 行政管理的公共关系策略实施过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政策扶持下的医疗器械国产化产业创新生态研究报告
- 2025年市政工程施工安全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地生态修复工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报告
- 重要的2025年建造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宠物经济爆发:2025年宠物医疗市场规模与行业变革分析报告
- 河北省唐山市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改革创新案例试题及答案
- 医药流通行业供应链优化与成本控制2025年行业绿色供应链发展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小升初语文第一次全真模拟试卷(1)(统编版+含答案解析)
- 厂区保安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消防设施操作员(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购销库尔勒香梨合同协议
- 2025年山东交通技师学院招聘笔试试题(附答案)
- (三模)豫西北教研联盟 (平许洛济)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型低压电器、智能型低压开关柜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
- 《紧急多发伤的临床救治》课件
- 2025年危险品水路运输从业资格考试复习题库-上(单选题)
- 机械代理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