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_第1页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_第2页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_第3页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目标锁定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状况;2.掌握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3.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4.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新知存盘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1.人类社会早期(史前文明,采猎文明时期)1)生产力水平: ;2)人类活动: ;3)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 地适应环境;4)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2.农业社会时期(农业文明时期)1)生产力有了 的发展;2)人类活动:以畜力和金属工具进行 ;3)对环境影响:加大,要求 自然;4)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出现 的思想,进而出现 和 思想。合作探究【活动探究一】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地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行为表现和作用后果不同。材料一:1. 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no)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越之水,浊重而泊,故其民愚疾而垢。(春秋管仲管子水地) 2. “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 3.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西汉戴圣礼记王制)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 5.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战国末期荀况天论) 6.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第三) 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思考一:释意,并说明上述说法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分别是哪种理论?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1.工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18世纪中叶始于英国的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大规模地使用 和 ;对环境的影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空前的 和 ;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认为各地区人类活动取决于所在的 的性质。拉采尔的观点发展成为近代的 。 20世纪初,法国地理学家P白兰士提出了 ,该理论注重人对环境的 和 的能力,把地理学的重心从 转移到 这个积极因素上来。1920年英国学者罗士培提出了人类通过文化的发展,进而对自然环境变化产生长期适应的 观点。1923年美国学者巴罗斯提出用生态学的观点来分析人地关系的 观点等。2.二战以后环境问题: 、 、 问题日益严重。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 ,出现了 ;和谐论,又称为 ,它主张人类应 , 。 世纪 年代,又出现了一种更新、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论 。 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 、 、 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是从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来阐述人地关系。时间提出者观点19世纪德拉采尔20世纪法白兰士1920年英罗士培1923年美巴罗斯二战后多位学者20世纪80年代环发大会思考二:阅读教材,结合上述说法的时代特征,小组讨论总结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形成的主要思想或理论,试着以课文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出来。时间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环境问题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地思想发展阶段采猎文明时期低下且发展 采集和渔猎。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人类听天由命, 自然。被动适应环境。 自然农业文明时期很大提高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资源,与环境的 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如大规模地开垦 和 遭到砍伐和焚毁;农田扩展使 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 和 等。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有了科学的萌芽。 自然工业文明时期极大地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 ,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 和 ,向环境排放大量的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步从局部扩展到全球。人地关系 ,人类试图成为 。 自然后工业文明时期极大地发展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 化和 化,以达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人口 ,资源 ,环境 ,生态 。谋求人地协调。环境和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谋求 思考三:说明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资料补充:“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比喻,使人们想到牧童在放牧时,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大量地、迅速地消耗自然资源,把地球看成取之不尽的资源无限度的索取,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累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1960年代美国学者鲍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宇宙飞船经济”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宇宙飞船经济就是把这一生态学观念应用于人类社会的经济模式,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随堂演练】1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人地关系的认识水平也在变化。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B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C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D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比喻,使人们想到牧童在放牧时,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大量地、迅速地消耗自然资源,把地球看成取之不尽的资源无限度的索取,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累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5-7题。2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3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4“牧童经济”符合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 D.因地制宜思想5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 ( )A自然经济时期 B采猎文明时期 C农业文明时期 D工业文明时期6工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表现为 ( )A生物资源破坏,引起物种灭绝 B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生态系统脆弱C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全球范围的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危及人类生存D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7关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阶段划分正确的是 ( )A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B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人定胜天地理环境决定论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C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D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谐论适应论、生态论可能论可持续发展论8.和谐论观点的主要思想是( )A、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B、人类通过文化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长期的适应C、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D、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9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B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C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 D人类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10北魏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种谷第三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表达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人定胜天 B地理环境决定论 C天人相关论 D因地制宜第2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参考答案新知存盘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1.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 低下 ;人类活动: 以采集和渔猎为主 ;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 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还很肤浅 。2.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有了 很大 的发展;人类活动:以畜力和金属工具进行 农业生产 ;对环境影响:加大,要求 改造 自然;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出现 古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的思想,进而出现 人定胜天 和 天人相关论 思想。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1.工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18世纪中叶始于英国的 产业革命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大规模地使用 机器 和 矿物燃料 ;对环境的影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空前的 规模 和 高度 ;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认为各地区人类活动取决于所在的 地理环境 的性质。拉采尔的观点发展成为近代的 地理环境决定论 。 20世纪初,法国地理学家P白兰士提出了可能论,该理论注重人对环境的 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把地理学的重心从 自然 转移到 人 这个积极因素上来。1920年英国学者罗士培提出了人类通过文化的发展,进而对自然环境变化产生长期适应的 适应论 观点。1923年美国学者巴罗斯提出用生态学的观点来分析人地关系的 生态论 观点等。2.二战以后环境问题: 人口 、 资源 、 环境 问题日益严重;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协调,出现了和谐论;和谐论,又称为 人地协调论 ,它主张人类应 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 , 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 。 20世纪80年代 ,又出现了一种更新、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论 可持续发展论 。 可持续发展论 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 人口 、 资源 、 环境 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是从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来阐述人地关系。合作探究【活动探究一】思考一: 1.2.3.环境决定论;4.人定胜天论;5.天人相关论;6因地制宜。思考二:时间生产力水平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采猎文明时期低下且发展缓慢人类听天由命,依赖和崇拜自然。被动适应环境。采集和渔猎。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农业文明时期很大提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有了科学的萌芽。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如大规模地开垦耕地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农田扩展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等。工业文明时期极大地发展人地关系深化,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步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