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与城市规划课件(正稿)_第1页
风水学与城市规划课件(正稿)_第2页
风水学与城市规划课件(正稿)_第3页
风水学与城市规划课件(正稿)_第4页
风水学与城市规划课件(正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水学与城市规划 侯景新 教授 一、风水概念 风水学是城市布局、宅地选择的一门学问。因其考虑的主要要素就是“风”和“水”,故称风水。 人的居住环境以风和水最重要。 人就是风水。 “风水”的概念 ,一般认为源自晋代郭璞的 葬经 。 葬经 中说 :“气乘风则散 ,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 ,行之使有止 ,故谓之风水”。 风水又称堪舆。 “堪舆”一词释义,东汉许慎认为:“堪,天道;舆,地道”,即堪舆是谓“天地之道”。堪、舆是汉唐时期风水的两个主要派系之一,其宗旨是“法天地,象四时”。强调宇宙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同一。 天人合一理论。(风水就是外在环境与人的和谐) 二、风水源流 风水源远流长。 还在秦始皇时,有术者说金陵有天子之气,于是秦始皇就派“朱衣三千人凿方山,疏淮水,以断地脉。” 明末崇祯皇帝和李自成大斗风水,崇祯派人到陕西米脂去平毁李自成祖坟;而李自成,当他的农民军队攻占凤阳朱氏老家后,也一把火烧毁了崇祯帝祖辈的陵墓。 从风水学文献看,我们可把风水学的发展分成如下几个阶段 : 1、汉代的风水理论萌芽 汉书 艺文志 目录里列有 堪舆金匮 和 宫宅地形 两部书。但这两部书均散失。 宫宅地形 归于风水学的形法类。 汉书 艺文志 曰:“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廓室舍形”。 2、魏晋 风水体系初步形成 其标志就是郭璞著 葬经 。 据 晋书 郭璞传 记载:“郭璞字景纯,河东闻人也。 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他曾注 山海经 、 楚辞 。 晋书 郭璞传 记载有他为司马睿卜建邺等地的经过;为母亲选墓地。精于“阴阳望气说”。 葬书 的理论要点: ( 1)、“生气说”:该书认为万物皆生于气。“葬者,乘生气也”。 ( 2)、“藏风得水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要“藏风”、“得水”。 ( 3)、“地形藏气说”:“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丘垄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说明宅地周围高可聚气。 ( 4)、“方位说”:“故葬者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以“四灵”代表四个方位。 3、唐宋 风水理论的发展与定型时期 隋朝,风水学著作逐渐增多。 隋书 经籍志三 就出现了 13部相地书的名称。但当时风水书多以五行生克理论为核心内容,理论突破不够。 真正促成风水理论大发展的是唐宋时期。这时出现了很多有建树的大师人物。 这时的代表人物有袁天罡、李淳风、杨筠松、何溥、赖文俊等。 杨筠松(唐朝)著 撼龙经 、 疑龙经 等, 撼龙经 专言山龙脉络形势,分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 疑龙经 专言寻龙、结穴等。 撼龙经 九星之说专论山形。九形当中有三形是好的,那就是贪狼、巨门、武曲。 “贪狼顿起笋生峰,若是斜枝便不同。” “贪狼自有十二样,尖圆平直小为上。” “世人只到贪狼好,不识廉贞是祖宗。贪浪若非廉作祖,为官也不到三公。” “巨门尊星性端庄,才离祖宗即高昂。” “星峰自与众星别,不尖不圆其体方。” “衣冠之吏似圆峰,两旁有脚卫真龙。” “若是独行无脚卫,定作神祠佛道宫。” “武曲星峰覆钟釜,钟釜之形有何故?” “钟高釜矮事不同,高即为武矮为辅。” “二者虽然皆吉星,大小不容有差忽。” “破军星峰如走旗,前头高卓尾后低。两旁失险落坑陷,壁立反裂形倾欹。” “文曲正形蛇行样”,“文曲星柔最易见,每遇旺方生侧面。” 何溥(唐朝)著 灵城精义 ,明刘基为此书做注。 四库全书总目 所说:“但就其书而论,则所云大地无形看气概,小地无势看精神 颇为近理。”书中以元运学说为主,即:以甲子六十年为一元,由上元而中元而下元,历一百八十年为一周,三周为一运,即经历九个甲子,共五百四十年为一运。每元中又以二十年为一小运,以卜地气的旺、相、休、囚。 赖文俊(宋代)字太素,处州(今福建建阳县)人,著 催官篇 二卷。 催官篇 二卷,内分龙、穴、砂、水四篇。 龙篇以二十四山分阴阳,以震、庚、亥为“三吉”,巽、辛、艮、丙、兑、丁为“元秀”,从而揭示变换受穴吉凶之应。穴篇仍然以龙为主,而受气则分挨左挨右,各不相同。砂篇、水篇都以方位为主,判断优劣。 4、明清 风水理论的集成总结 如官方组织编纂的 永乐大典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等大型丛书,收录了几乎所有流传下来的风水学著作。 当时,许多著作也冠以“大成”、 “大全”、“全书”之类的名称。 明朝对阴宅风水重视。 三、风水学的研究内容 1、寻龙 古代风水以山势为龙。把山势延绵起伏的脉络称为龙脉。 其中以主山为来龙。亦即龙的来源。 成语中有来龙去脉。 寻龙为点穴,风水学称地脉停顿之处为龙穴。这里聚生气。 杨筠松著 疑龙经 中说:“龙无贵贱只论长,缠龙远出前更强。若徒论长不论贵,缠龙有穴反为良。” “凡山大曲水大转,必有王侯居此间。” 龙忌脊直硬, 地理五诀 讲:“直硬为死气,不结穴。” 山有靠山、祖山、朝山、案山之说。 地理五诀 讲:“大几看地,以龙为主,毋论横龙、直龙、骑龙、回龙,其贵贱总于发祖山察之。”“自结穴处至发祖之山,或有数里、数十里、数千里之殊。” 杨筠松著 疑龙经 中说:“客山千里来做朝,朝在面前为近案。如是朝迎情性真,将相公侯立可断 .” 2、察砂 在风水学里,人们通常把穴地周围的山称为砂。他们是与主龙相伴的小山。 风水学中尤重视左右护砂的选择。穴场左侧的砂为上砂(龙砂);右侧的砂为下砂(虎砂) 所朝之山为案砂、朝砂。 砂主要是挡风聚气。 “砂有三类:肥圆正为富局,秀尖丽为贵局,斜臃肿为贱局”(宋黄妙应 博山篇 , 古今图书集成 卷六百六十六) 3、观水 山水相伴 水成环抱之势为好,主聚气。 急流、冲射、破碎为散气。 水又称发龙。水口在观水中尤为重要。 “凡水来处谓之天门,若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夫水本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财用不绝。”( 入地眼图说 卷七“水口”) 缺水的地方一定要补水。比如西安、北京都有这样的工程; 从微观区域讲,豪宅都要造水。 如宅前来水急噪,宜筑坎坝,缓急而留之。 4、点穴 穴为聚气之点。 郭璞 葬经 “山川自交合至于水口,皆融成穴。” 穴有钳穴、乳穴、突穴等。 疑龙经 中说:“乳头之穴怕风缺,风若入来人绝灭。必须低下避风吹,莫到低时鳖裙绝。” “穴里避风如避贼,莫令穴缺被风吹。” “左右低时在低处,左右高时在高岗。” 地理五诀 讲土色:“或红黄滋润,或五色全备,即为得气。” 风水中有一句话叫作“相地如相人”。 风水中常根据人体的结构将龙脉之真穴分为三种穴,一在头部,二在脐眼,三在阴部,其具体位置是:“上聚之穴,如孩儿头,孩子初生囱门未满,微有窝者,即山顶穴也;中聚之穴,如人之脐,两手即龙虎也;下聚之穴,如人之阴囊,两足即龙虎也。” (见 玄女青囊海角经 ) 这里讲穴位应是左右对称的和谐点。 “十个富穴九个窝,恍如大堂一暖阁”。 “十个贵穴九个高,气度昂昂压百僚”。 “十个贫穴九无关,砂水飞直不弯环”。 “十个贱穴九反宫,桃花射肋直相冲”。 四、古人论城市风水 (一)、都城风水 古代选择都城,都重视风水。 明人缪希雍 葬经翼 指出:“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首龙也。冀州者,太行之正,中条之干也。洛阳者,天地之中,中原之粹也。燕都者,北陇之尽,鸭绿界其后,黄河挽其前,朝迎万派,拥护重复,北方一大会也。” 北京 北京原为燕王朱棣的封地,后来朱棣称帝,是为成祖,便把明王朝的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 其实手下群臣对于朱棣迁都之举,纷纷上奏拥护:“伏惟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东海,俯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式,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万世之都也。” 北京城南面有永定河,北面有燕山;紫禁城前有金水河,北面有景山。金水河是挖出来的,景山是堆起来的,这颇耐人寻味。 古人认为东、西、南、北四方各有一神,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南方之神是朱雀,朱雀属火,所以城南必须有水,以水克火。北方之神是玄武,玄武属水,因而城北必须有山,以山压水。 据说,元朝建都北京时,元大都即是由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刘秉忠和郭守敬师徒二人会集风水名家堪舆规划的。整个城市按照“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古制建造。 明朝燕王朱棣选定北京为都城后,他既要用此地理之气,又要废除元代的剩余王气。当时的风水师便采用将宫殿中轴东移,使元大都宫殿原中轴落西,处于风水上的“白虎”位置,加以克煞前朝残余王气,并凿掉原中轴线上的御道盘龙石,建设人工景山。这样,新的风水格局就形成了。 洛阳 明李思聪 堪舆杂著 评说洛阳龙势有云:“洛阳,即今之河南府也。从嵩山而来,过峡石而北,变作冈,龙入首后,分一枝结北邙山托于后。山虽不高,蜿蜒而长顿。起首阳山,远映下首,至巩县而至于黄河之中。嵩山起抽中干,起皇陵山,分出一枝至黑石关为水口,中扩为堂局,而四山紧拱,前峰秀峙”,又有伊河、洛水,故为风水宝地。 洛阳名字。 杭州 明李思聪 堪舆杂著 述为:“杭州干龙自天目起,远祖不能述。从黄河大岭过峡后,一枝起南高峰,从石屋过钱粮司岭,起九曜( yao)山、越王山,过慈云岭。起御教场、胜果山、凤凰山,过万松岭,起吴山入城。一枝起北高峰,从桃园岭青芝坞跌断,起岳坟后乌石山,从胜果山保叔塔入城,来龙沿江而下。 右界水自严州桐庐流入钱塘江;左界水自余杭西溪流入官河,惜两界分流未合,城中诸河阻塞秽浊,脉络不清。” (二)、城镇风水 城市大小不同,其脉络形势也有差异。 阳宅集成 卷一写道:“若都省府州县邑,必有旺龙远脉”、“干龙尽为州府,支龙尽为市村, 龙气大则结都会省郡,气小则结县邑市村。” 案例分析: 广州“背山面海,地势开阳,风云之所蒸变,日月之所摩荡,往往有雄霸之气。” 广州其龙脉乃是白云山,而白云山又有三条分脉贯通而下: 一是越秀山脉,可称之为“政脉”,省政府、市政府、市委市人大等部门均在此脉; 二是瘦狗岭山脉,可称之为“商脉”,中信大厦、市长大厦、天河购物广场等商贸区均得起脉气; 三是五山、茶山,可称之为“文脉”,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均得其脉。 五、风水模式与要旨 关于城、村、宅的选址模式都是后有靠山、前有流水、左右有砂山护佑。构成相对封闭的环境单元。 另就宅院有“前朱雀(水池),后玄武(土丘),左青龙(河),右白虎(路)”的说法。 总体:背山面水、山环水抱,藏风聚气。 风水要旨: (一)、中正 中国历代的都城为什么不选择在广州、上海、昆明、哈尔滨?因为地点太偏。 太平御览 卷有记载: 王者受命创始建国,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以制万国者。 洛阳之所以成为九朝故都,原因在于它位居天下之中。 适中的原则还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齐,附加设施紧紧围绕轴心。在典型的风水景观中,都有一条中轴线,中轴线与地球的经线平行,向南北延伸。中轴线的北端最好是横行的山脉,形成丁字型组合,南端最好有宽敞的明堂(平原)中轴线的东西两边有建筑物簇拥,还有弯曲的河流。明清时期的帝陵,清代的园林就是按照这个原则修建的。 (二)、坐北朝南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冬天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凉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 风有阴风与阳风之别,清末何光廷在 地学指正 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 (三)、生气要旺 辩气 辩水 辩土 辩木 (四)、四面要和(四和院、八卦位均不缺角) (五)、地势要高 (六)、明堂要大 六、风水气场论 风水就是和谐环境。 历史上有著名的孟母三迁说。 实际,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气,而不同的气对人有不同的影响。 所以,好的风水应避开恶劣的环境。 居住区建设的不适宜环境有如下的几方面: 1、近工业区的住宅 多烟气 2、近墓地的住宅 多阴气 3、近红灯区的住宅 多邪气 4、近监狱的住宅 多戾气 5、空旷无依的住宅 多孤气 6、近垃圾场的住宅 多浊气 7、近风口的住宅 多散气 8、临洼地的住宅 多湿气 所以,风水应辩周围环境,避免恶气和恶形: 天堑斩 尖角煞 反弓煞 饿口煞 杂棍煞 对此,我们在回避的同时还要做些补救工作。 七、城市风水设计 当地理地貌及城市规划出现失衡,在失去的部位,就必须补建某种形态的建筑或水面、绿地。尽管这些弥补的项目,似乎毫无功能可言,也要建立。这就是风水楼、风水池、风水林、风水塔等。 为突出某段路段,或划分某路区,常以牌楼束路。 (一)、植物与风水 风水研究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植物有“血型”,有感情,有语言,有阴阳属性。植物是有灵性的。用植物布场,可以调节小气候,可以化解一些风水问题。 无论在大自然界,还是在城市中,植物与人是相互依存共生的。破坏关系平衡,就要产生不良后果。西方把城市绿地称为“城市的肺脏”。 在道路反弓路段的对侧以及道路尽端点对侧,道路斜交叉的“剪刀口”处,均应设置相应的公共绿地,以植物代人化解冲煞的不利场气。树种以当地适生的阳性树种为宜。 在垃圾场要填埋植树。 在黄土裸露的高地要植树,以平衡阴阳。 被视为吉祥的植物: 、桔树 “桔”与“吉”谐音,金桔颜色也吉祥。 2、椿树 易长而长寿,有的地方盛行摸椿风俗。除夕晚上,小孩都要摸椿树,而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