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重庆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研究.pdf_第1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重庆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研究.pdf_第2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重庆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研究.pdf_第3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重庆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研究.pdf_第4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重庆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 摘 要 重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文化最真实的载体就是历史街区这些 历史街区延续着重庆的历史传存着重庆的城市文脉展现着重庆城市历史发展 过程中的一些断面是先辈留给重庆的宝贵城市遗产然而由于人们保护意识 的滞后和保护管理的不到位使得许多历史街区在风雨侵蚀和大规模城市开发建 设中加速损毁和消失尽管许多有识之士对重庆历史街区的保护管理问题进行了 广泛的关注也有不少学者就此问题展开了学术研究但公众保护意识仍有待极 大提高而且在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学术领域内针对具体的历史街区和建筑的 保护复原修缮办法的探讨较多而对保护管理体系的建立处理保护与利用 发展的关系保护所需资金的筹措渠道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却较少 为此本论文从重庆历史街区现状现行管理模式和状况入手进行分析借 鉴国内外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两个目标 和七项原则并在此目标和原则的指导下结合重庆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历史街 区保护管理的政策管理经济技术四个子系统分别提出引入登录管理制度 完善保护管理立法完善科学决策程序强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协同作用加强公 众参与和保护教育综合运营政府性和非政府性资金制定合理的历史街区保护 规划等具体保护管理措施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为保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 供值得借鉴的参考 本论文属于应用性研究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路线尝试性地运用 城市规划建筑历史系统工程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土地利用房地产 开发经营建筑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交叉探讨如何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 发展的关系将历史街区保护由技术层面扩展延伸到保护管理体系的构建具有 一定的探索性和创新性达到了预期研究目的取得了预期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登录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 abstract as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of the country, the best carrier of chongqings history and culture is its historical districts and blocks. they continue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transfer the citys culture, and show us some moments of the citys development. they are precious heritage left by the citys ancestors. however, peoples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is lagged, and the protection management is not so good. many historical districts and blocks are destroying and disappearing faster and faster by weathering and sweeping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though, many men of insight pay attention to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stricts , academic research on it is also carried out. the public still lack of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on the other hand, most academic research aim at protection, renew, and repair. less have been done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t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protection,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so, this dissertation advance two goals and seven principles on the protection management of the historical distric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se: status quo of chongqings historical districts ,management mode and state. it is also referenced by successful protec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ities historical districts. under the goals, principles, and actual situation of chongqing, the author build four subsystems: policy, management, economy and technique. advice on protection management steps is also presented: logging management system, perfect lawmaking of protection management, perfect scientific decision making procedure, enhance cooperation of administrative offices and participation of the public enhance protection education, integrative using and operating governmental / non-government fund, and the function and strengthen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and protect education, synthesize to carry the camp government and not government funds, making reasonable protection layout of the historical districts and blocks etc. these have certain practicability, and give valuable advice to the protection management administrative offices, for them to consult. this dissertation belongs to practical research topic, following the theory relating practice research route. the author tries to use all-around knowledge of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e history, system project, area economy, city economy, using of land ,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tc. discuss how to deal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i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protection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dissertation extend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districts from technique to establishment of prot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it has exploring and innovational factors, comes to a expectant research purpose, obtains the anticipant research result. keywords: historical districts, protection management, list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1 1 绪 论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重庆是 1986 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也是著名的山城 市区有湖广会馆及东水门街区磁器口街区等历史街区以及大量开埠陪都时 期的历史建筑 历史文化名城的最真实载体就是其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它们延续 着重庆的历史传存着重庆的城市文脉展现着重庆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 断面是巴渝文化山城文化陪都文化三峡文化等重庆文化个性的有形载体 是先辈留给重庆的宝贵城市遗产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伴随着直辖和西部大开发重庆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规 模城市开发建设房地产业迅速兴起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在缓解市民居住困难的 同时更使许多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早已面貌全非或是在推土机的履带下永远消 失临江门吊脚楼的拆除曾引起了重庆建筑界文化界文物界美学界乃至无 数山城市民的极大争议但让人叹息的远远不止这一处解放初期重庆十大建筑 之一的山城宽银幕电影院被拆掉原来的国民政府也没能幸免于难 与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损毁相应的是人们滞后的保护意识不少人认为高 楼林立宽马路大广场欧式建筑才意味着现代化把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看 作是城市发展的障碍认为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已不再需要看到破旧的历史遗存 要拆掉旧房建新房把重庆旧城的特征肌理记忆全部一扫而光 同时由于不同利益和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城市开发建设中普遍存在现 代与历史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高档社区与历史街区开 发利用价值与文物保护价值经济效益与社会文化效益等一系列矛 盾使得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举步为艰 保护工作目前面临最严重的就是管理和资金的问题就保护管理层面而言 保护规划与旧城改造行动长期以来处于互相脱节互相掣肘的被动局面在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也长期处在城市规划管理的一 个从属部分的位置上而直接关乎其存亡的市政建设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等 部门却没有保护的职责负责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管理的主要有文物建设和规 划三个部门存在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的情况主管部门内部没有形成共识和合 力致使保护工作长期停留在规划文本或规划文件中 历史街区保护资金数量极其有限渠道较为单一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是当 前保护经费的主要来源但国家财政拨款较少地方财政拨款也很有限如 199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2 年开始国家设立的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基金给予全国重要历史街区保护予以资 金补助每年总额度只有 3000 万元重庆市用于文物保护的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 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到 1999 年才约 1100 万元社会团体或个人资助保护经费 几乎没有仅够提供少数街区的保护和修缮费用 而且在保护过程中由于保护手段落后历史建筑保护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 保护管理体系尚未建立等诸多原因重庆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管理现状令 人堪忧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时期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生 着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土地有偿使用地租级差的出现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投资主体多元化为包含着历史街区的旧城改造带来新的动 力与契机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重视使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成 为决策者理论界普通市民共同关注的焦点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城市保护 “城市保护”一词在国内的城市规划专业教材中很少出现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也未收入但其确实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保护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 战略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 英国学者 w鲍尔认为城市保护主要是指对现有的美好的城市环境予以保 护但在保持其原有特点和规模的条件下可以对它作些修改重建或使其现代 化 日本学术界将保护理解为积极的守护现有的东西即是在接受了开发变化 要素的同时包含了创造对人而言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必不可少的环境条件和 新的平衡的那种动态的努力 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给出的保护的定义是一般指对历史街区 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及其景观环境的改善修复和控制 1.2.2 城市历史环境保护 城市历史环境保护是从文物保护出发保护与此有关的建筑建筑群街巷 广场和历史街区控制有损当地空间环境品质和景观质量的建设项目从而为城 市历史建筑艺术作出贡献进而保护独特的城市个性提高城市的吸引力 城市历史环境保护不能像文物保护那么严格它不是要绝对地保护某些特点 的建筑而是要从整体上保护城镇建设的特色历史环境的概念参见图 1.1由图 可见我国的城市历史环境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三个层次重 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许多历史街区和大量历史建筑为了比较详细和深入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3 的进行分析和探讨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只针对重庆的历史街区 1.2.3 城市历史街区保护 城市历史街区 城市历史街区是指以整个的环境风貌体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能够反映 城市生活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城市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某个历史时期 城市的典型风貌特色反映了城市历史发展的脉络是城市历史活的见证但无 论是哪一种形式与风格都必须同时满足历史街区的三个核定标准即历史真 实性生活真实性与风貌完整性 该含义有三个方面的限定条件: 1) 历史街区必须蕴含有地域民族思想文化制度留下的痕迹主要表 现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各种生活圈和生活方式 2) 历史街区必须具备很强的传统城市建筑特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a 具有大量的历史建筑街区内的这些历史建筑是历史遗存的记载着历史信 息的真实的物质实体同时在整个历史街区建筑中应占有较大的比例是历史街 区整个气氛的主导因素 b 具有独特的有代表性的历史风貌主要表现为历史街区所构成的实体具有 的相同的设计构造材料及建筑组织方式以及代表某一时期的历史风貌特色 c 具有较完整的或可整治的视觉环境在历史建筑集中的街区范围内没有严 重破坏和影响街区历史氛围和文化脉络的建筑物或者说至少在一定的范围及程 度上是可以改变的 3) 历史街区必须具有生活真实性就其内在的文化传统传承机理而言正是 市民与历史街区之间的濡染互动使得历史街区在物质形态的发展过程中保持 高度的连贯性和自我调适居民生活的客观需要是历史街区乃至社会发展的根 历史环境 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街区 历史建筑 图 1.1 历史环境的概念 figure 1.1 the conception of historic environment 资料来源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4 本动力之所在街区继续承担城市的功能具有一种现代的活性 我国保护管理较好的历史街区有北京菊儿胡同乌镇古街丽江古街等如 图 1.2 所示 图 1.2 我国保护较好的历史街区 figure 1.2 protected historic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资料来源abbs 历史街区相关概念解析 与历史街区相关或相近的词语有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群传统街区 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风貌地段历史风貌保护区市街聚落等等 对这些概念进行比较梳理是正确理解历史街区和保护历史街区的基础 1) 历史街区与历史地段 历史地段是最为常用的一个概念有学者将历史地段划分为文物古迹地段 和历史风貌地段两种类型其中文物古迹地段是由文物古迹(包括遗迹)集中 的地区及其周围的环境组成的地段历史风貌地段强调的不是个体建筑地段内 的单体建筑物可能并不是每一个都具有文物价值但它们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和秩 序却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风貌特色因而使其价值得到了升华如传统商业街 住宅区完整的小镇村落乃至城市的古城中心区等等 历史街区则不仅是人类过去生活的忠实载体 而且依然继续承担着现今社会生 活的功能往往是人口最密集文化气息最丰厚的充满活力的地区因而两者在 保护的思想和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相比较而言历史风貌地段更加强调风貌景观特征景观构成元素和历史价值 是它的主体内容历史街区则是在此基础上强调生活的真实性风貌景观历史 文化价值和真实的社会生活都是它关注的对象这就是把历史街区作为一个单独 的概念提出来以区别于广义上的历史地段的意义所在 2) 历史街区与历史文化保护区 1982 年我国公布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关文件中将名城的 传统风貌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5 列入保护内容但作为能够体现古城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区保护并没有被明确地提 出来经专家建议1986 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对此做了 补充首次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 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 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997 年 8 月建 设部转发的通知中再次 明确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单体文物历史 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完整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层次也是我国历史 文化名城工作的重点 3) 历史街区与历史风貌保护区 历史风貌保护区是针对一定城市地域空间地域所具有相类似的景观环境要 素及整体特色而选择划定的区域并针对其风貌特点提出措施进行保护的区域 其针对的对象是物质形态景观构成历史风貌保护区 是我们对诸如 历史地段 历史街区文物建筑群等客观事物的价值评定后实施保护措施的产物 其划定标准和意图在于防止某种历史上形成的城市面貌的被破坏和使之延续 其保护的结果和内容可能仅仅是一种遗留的形态躯壳 而历史街划定的标准及保护措施的根本原则都是其真实的历史遗存这不 仅指历史街区这一客观事物的物质实体和包括了居民社会生活而且还在于保护 社会结构的稳定以促进整个历史街区的持续发展 城市历史街区保护 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在完整意义上是城市保护和更新的一个缩影通过对历史 街区保护,其社会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的合力作用于保护进程中,为城市发展 创造新的环境特色有助于良好的城市形象的建立,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由于历史街区集中于一个有限的范围,对城市财政压力相对较小,与城市现代 化建设的矛盾容易协调,有利于完善地处理旧城更新中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在城市 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历史街区的保护作为旧城更新的一个分支,有其重要的意义,在 强调发展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比历史街区的保护有着更广泛的现实意义历史街 区的保护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而对历史街区的保护 不是对其进行一成不变的现状冻结而是对长年累月积蓄下的物质技术和精神 方面的遗产有一个历史的正确的评价和继承是对历史环境全面整体的保护 也是对城市特色的保护 从保护和发展城市文化的角度出发,历史街区的更新应该遵循有机更新的 思想,在保护历史建筑及保持街区整体性的同时,充分利用历史建筑形态,通过更新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6 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来丰富城市的群体空间改善旧区城市环境.对历史街区中 有形文化的保护重点在于建筑的群体风貌不是单体建筑对建筑的整体形 象进行维护的同时允许内部和局部的更新,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旧城中的历 史街区是城市风貌中最为生动的部分其空间环境是多方位和具有丰富内涵的 历史街区中无形文化在于保持其良好的居住模式组织形态生活方式在 保护与更新中应尽量保持建筑原有或相近的使用功能维系原有的生活方式以 保持原有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历史街区是人们的生活空间得到当地居民 的支持加强公众参与监督意识对历史街区的更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的发展 建设应加强历史街区与其他街区的联系保持其历史风貌的整体性恢复历史街 区的城市活力创造有生命力的城市空间 历史街区保护就是要把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纳入现代社会生活中去 而且不 仅要对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更新还包括对基础设施的改善土地利用的调整 建筑功能的适当转换居民生活标准的确定经济问题的解决和旅游发展策略等 各个方面涉及到城市管理规划市政土地管理文物管理城市绿化等相 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以及居民的广泛参与 1.3 研究意义 1.3.1 本问题的研究意义 历史街区在城市建设中遭到的种种建设性破坏究其原因与历史街区保 护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各种要素的不整合有很大关系并直接导致了决策的偏差与 建设的盲目目前在学术界并未就历史街区的保护机制作广泛的专题研究在 现有的旧城或城市中心区研究中也往往一笔带过将历史街区作为城市中的一个 相对独立的重要区域与旧城一般地区区分开来研讨其各构成要素的整合充 实其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保护体系探讨其从保护理论到制度再到运行的保 护机制这对于进一步完善旧城改造与城市中心区规划理论体系以及历史街区保 护体系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历史街区走出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境具 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与历史文化名城相比历史地段的保护有着更广泛的现实意义作为国家公 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内外均有重要影响为数不宜过多而历史地段可在同一 城市进行比较性的分析研究对历史相对久远历史建筑比较集中有地方特色 的地段可由市县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城市无论大小均有她特定的履历个性品位和文化城市的美感建立在 和谐的色彩秩序和空间布局以及厚重深沉的历史遗存上重庆传统的文化和历 史街区是我们千年流淌的血液失去了历史文化的依托便失去了重庆的历史记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7 忆和生命根基也失去了重庆走向未来的精神支柱构建传统是一种漫长的过程 而破坏传统只是一朝一夕之事令人忧心的是不少未曾毁于战火的历史街区正 在隆隆的开发建设和风雨侵蚀中加速倒塌或被拆毁 历史不仅属于博物馆和文献资料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开放的历史博物馆阅 读城市似乎要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但当面对的是千篇一律的城市空间时人们 不会再有阅读的兴致一方面不惜巨资兴建假古董和人造景观一方面对自己身 边真正具有价值的历史街区和建筑却熟视无睹再加上近年来重庆城市建设中拾 人牙慧的千篇一律的模仿和照搬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城市个性的丧失和历史 的割断这种城市文化环境的不健康发展在短期内会被认为是一种时尚但长此 以往必将影响市民的归属感和对外的吸引力使重庆失去潜在发展机遇 城市的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命题也是一个人文命题经过了许多的教训和 挫折之后人们己经逐渐认识到历史街区具有的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以 渝中区为例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高层建筑己经超过一百多栋这些高层建筑 极大地缓解了渝中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层建筑与生俱来的 缺陷己经显露出来日照不足热岛效应冬季出现强烈的高楼峡谷风等而最 让人痛惜的是它对城市景观和历史街区的破坏因此在实施城市更新加快城市 建设时一定要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逐步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城市要 把足以体现历史价值的街区建筑作为保护的主要内容通过保护挖掘和利用 使之成为新的城市景观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城市风貌得以延续和继承 历史街区对城市化进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文明进步所具有经济环 境文化科学教育美学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但历史街区因其历史和社 会的原因大多难以与时代发展同步当前新旧街区整体互动式开发遇到的最大障 碍就是历史街区的高地价与其低容积率的矛盾传统街区要在经济上找到继续存 在的理由即土地和文化资产相结合的新旧街区互动式整体开发模式通过新旧 街区的经济文化互动行为拉动整个地区的发展在保持居住为主要功能和居民 构成大体不变的前提下缓解高地价和低容积率之间的矛盾使土地开发首先在 经济上获得成功进而为文化资产的保护提供有力的经济保证 1.3.2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本论文拟从重庆历史街区的现状入手对重庆历史街区保护的现行法律法规 管理模式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管理较好的城市的经验 提出重庆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探讨如何建立保护管理体系如何妥 善处理保护与利用发展的关系以及保护所需资金的筹措渠道等问题 在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学术领域 针对具体的历史街区和建筑的保护复原 修缮办法的研究较多而对保护管理体系的建立处理保护与利用发展的关系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8 保护所需资金的筹措渠道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却较少本论文以重庆为例对这些 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鉴于重庆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现状本论文旨在增强社会对历史街区价值的 认识提高保护意识和观念并从构建保护管理系统的角度为保护管理提供值得 借鉴的参考推动重庆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进步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历史街区的保护起源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其历史相当悠久从 15 世纪的 文艺复兴运动起历史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就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当时的罗马教皇 国就曾在政府中设有从事古建筑修复与保护的专门管理职位18 世纪中叶古罗 马圆形剧场成为欧洲第一个被立法保护的古建筑但那时重要历史建筑的价值尚 未得到广泛认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于 18 世纪末开始受到重视至于这 项工作的科学化它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的形成则是从 19 世纪中叶起 的 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 19 世纪后半叶意大利法国英国等政府相继颁布 有关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法律1930 年法国的风景名胜地保护法是最 早将历史街区划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立法近代的历史街区和建筑保护被认内是从 这一时期开始的对历史街区实施整体性保护的概念始于战后的欧洲许多被毁 的城市开始大规模的新区开发而波兰华沙的重建规划却是从修复旧街和古城开 始的现代的历史街区保护的时代标志是 1976 年通过的内罗毕建议和 1987 年的华盛顿宪章自那时候起国外的历史街区保护呈现出在理论上的探讨时 而轰轰烈烈时而反反复复实践上的尝试则是小心翼翼慎而又慎的特点 法国自 19 世纪以来已建立了一套全面的历史建筑保护体系涵盖了从建筑 单体建筑群体历史城区到自然风景区等各方面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法国的 历史建筑保护基本上延续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保护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其中 责任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是法国国家建筑师其职责就是使国家历史遗产保护 政策与城市发展规划结合为一体历史建筑保护区的政策制定分为国家与地方两 个层次在国家层次关于历史保护区的政策制定由装备部(城市住宅与建设司) 和文化部(建筑与历史遗产司)负责 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执行与监督由地方政府在中 央相关部门的协同下进行根据研究工作的分配规划由三个部门领导地方历 史保护区委员会不包括地方委员会的管理委员会各个相关协会的会长委员会 在地方议会确立了历史保护区以后要进行三项重要的工作发表公告公众调 查和投票表决此外在具体的保护项目上发动居民参与的社区建筑活动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9 应用比较广泛通过政府和社区居民共同寻找城市发展与历史遗产保护的平衡之 道 英国历史建筑保护的政策与法规中最重要的是 1990 年颁布的登录建筑和保 护区规划法选为法定保护的历史建筑称之为登录建筑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 国家遗产部大臣将这些建筑编撰成一个目录定义为有特殊建筑艺术或历史价 值其特征和面貌值得保存的建筑物登录建筑还按重要性划分等级这种等级 划分帮助指导中央地方政府处理那些影响登录建筑的提案在中央层面上历 史建筑保护政策是由英国环境部和国家遗产部分担的在地方政府这一层次各 个郡的每个区都有保护官员负责落实保护法规处理日常工作 美国的历史虽不长但十分重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美国政府在对历史建筑 保护的财政支持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1976 年美国第一次在国家税收法中向历史 建筑保护提供税收信用 即历史建筑保护费用的一部分可以用作抵消政府税 1978 年美国各地陆续成立了大批的古迹保护委员会委员会根据地方议会赋与的权力 可以通过对其控制范围内某一地区的历史建筑保护区的命名一个区域一旦成为 古迹保护区区内所有建筑的拆建以及外部更动都需经过古迹保护委员会的批准 地方古迹保护委员会是对古建筑保护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机构它的设立为 保护历史建筑开辟了新的途径 日本国会 1996 年通过了对文化财保护法的修改这次修改最重要的就是 引进了在欧美广泛采用的登录文物制度同时注重让历史复苏的社区营造和对 城市规划的构想 在保护历史建筑所需的资金来源上各国也都设立了不同形式的基金如英 国设立历史与自然风景的国家信托基金(national trust for places of historic interest or natural beauty)美国设立了国家历史保护信托基金(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日本设立了日本观光资源保护财团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有关保护历史建筑方面的立法还比较少国务院在 1982 年和 1989 年颁 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对历史建 筑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一部完整系统的有关保护历史 文化名城和传统建筑方面的专门法律只有各省市颁布的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历 史建筑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规划规范条例或办法 我国在 1982 年和 1986 年先后公布了两批历史文化名城正式提出保护历史 街区的概念1995 年国务院拨款补助历史文化名城中历史街区的整治维修资金 改变了各级政府确定的历史街区多年来无钱修缮的状态改变了城市对历史街区 改造原来一味拆迁的做法从而使历史街区的保护进入了新的阶段1996 年设了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1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点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维修整治 在该资金的资助下国内保护历史街区比较成功的包括平遥南大街丽江黄 山屯溪老街临海紫阳街乌镇古街扬州东关历史街区泉州中山路等 1985 年 5 月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建议设立历史性传统街区国务院采纳了这个 建议1986 年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正式提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 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 落等也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 保护区同时该文件明确地将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作为核定历史 文化名城的标准之一 1993 年 10 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议召开 这是一次由建设部和国家 文物局联合召开的会议当时的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作了题为正确处理发展和保 护的关系努力开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新局面的讲话其中谈到历史街区的 保护工作 1996 年 6 月建设部规划司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召开历史街区保 护国际研讨会 2001 年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法中出现历史文化 街区的概念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 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 案 建设部于 2004 年 2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城市紫线管理办法使城市历史建 筑可望得到更好地保护所谓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 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 史文化街区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该办法所 称的紫线管理是指划定城市紫线和对城市紫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1.5 研究方法 本论文属于应用性研究课题在研究中涉及城市规划建筑历史系统工程 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土地利用房地产开发经营建筑技术等学科知识 本论文的研究运用了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统计分析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和实 证分析等方法指出重庆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现存的问题以辩证的观点对待历史 街区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通过借鉴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管理较好的城市的经 验提出重庆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并探讨保护管理体系的构建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11 1.6 论文框架 图 1.3 论文框架图 figure 1.3 the framework of dissertation 资料来源自绘 设定研究 目标 问题提出 重庆历史街区 保护管理研究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现状分析 问题分析 和解决 保护管理目标原则 保护管理体系的建立 政策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 经济子系统 技术子系统 结论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重庆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现状分析 12 2 重庆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现状分析 2.1 历史街区现状分析 目前重庆尚存历史街区的社会经济相对落后这一方面使其较少受到城市化 的冲击而得以保留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得不到必要的保护而逐步蜕化其功能 空间环境已极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要求如重庆主城保存下来的两个历 史街区磁器口湖广会馆及东水门是目前主城区经济最落后物质环境最衰 败的地区据 2000 年和 2001 年的调查这两个街区户均年收入不足 5000 元被 称为重庆的贫民区 重庆历史街区的现状主要是经济的严重衰退与缺乏就业岗位缺乏足够的公 共空间和公共设施建筑密度大质量低下空间形象杂乱人口老龄化严重等 2.2 现行管理模式和管理状况分析 现行政策法律不完善 与历史街区保护体系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全国性法律法规不完善在 由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及历史文化名城组成的三个保护层次中历史街区的立法 几乎还是空白立法层次不高是第二个问题现有的保护法律体系中以国务院 及其部委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制定和颁布的指示办法规定通 知等文件形式的行政规章较多而专门性法律和法规较少由此反映出我国的 历史街区保护仍过多依赖于行政管理没有走上法制化轨道 重庆由于直辖时间不长除带有以上普遍性的问题外保护法制建设更显薄 弱直辖后六年多来重庆市只出台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传统街区) 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和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等尚没有一部地 方性法规出台由于法律体系不完善不健全造成历史街区保护中诸多矛盾缺 乏法律保障而难以解决并已在保护实践中带来了管理上保护方法上资金投 入上的一系列问题由于对开发建设用地内地面文物的保护经费和保护措施缺乏 法律规定许多开发商对其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历史建筑保护置于非常次要的地位 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惜将其搬迁甚至拆毁 江北区某开发项目中对两处近代建筑 石 家花园蜀都中学的处理就是一例 现行管理制度较薄弱 一是当前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体系涵盖面窄采取的是精品保护策略即 把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保护的重点而未引入登录制度在这一保护体系 中大量一般性的历史街区的保护管理常常被忽视未纳入正常的管理程序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重庆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现状分析 13 二是保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机构不健全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是我国现行行政 管理体系中最薄弱的部门之一省级及省级以下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多附设于文化 行政主管部门之中如重庆市文物局就附设于重庆市文化局区县级没有专门 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由文物局及其下设文管所行使文物保护管理职能由于管 理机构薄弱人力资源匾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对日常繁重的行政管理工作都难 以胜任更谈不上在历史街区保护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三是行政管理职责不清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权威不够我国现行的历史街区 保护的行政管理采取的是双重管理体系由文物行政主管理部门和规划行政主管 部门两个平行的行政体系共同承担在部门职能分工上还不够明确这就造成了 管理过程中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的情况致使历史街区保护工作长期停留在规划 文本或规划文件中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因为说的和干的不是一个部门 同一个人由此可见历史街区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内部没有形成共识和合力文 物行政主管部门不能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四是缺乏公众参与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历史保护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造成 保护管理主要是行政主管部门孤单操作而缺乏咨询机构和群众性保护组织的广 泛参与在咨询机制方面虽然已建立起如城市规划学会考古学会建筑学会 等但在保护管理中却没有发挥应有的能动作用在监督机制方面几乎没有什 么群众性组织参与到保护管理过程中来 表 2.1 1996-1998 重庆市文物保护经费一览表 table 2.1 the expenditure for the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in chongqing from 1996-1998 时间 市政府拨款 保护机构日常 费用(万元) 文物保护费用 (万元) 国家文物局拨 款用于文物保 护费用(万元) 私人捐款 (万元) 合计(万元) 1996 80.00 43% 38.00 20% 60.00 32% 9.00 5% 178.00 100% 1997 97.52 32% 50.00 17% 143.00 48% 10.40 3% 300.92 100% 1998 232.50 40% 129.45 22% 218.00 38% 0 0% 579.95 100% 资料来源重庆市文化局 现行保护资金不足 一是资金渠道较为单一资金数量极其有限国家和重庆市财政拨款是当前 保护经费的主要来源但国家财政拨款较少地方财政拨款也很有限如 1998 年 开始国家设立的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基金给予全国重要历史街区保护予以资金 补助每年总额度只有 3000 万元重庆市用于文物保护的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虽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重庆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现状分析 14 然逐年有所增加但到 1999 年才约 1100 万元社会团体或个人资助保护经费很 少仅够提供少数重要文物古迹的修缮费用如表 2.1 所示 二是缺乏保护资金筹措的相关政策配合和引导在历史街区保护中减免税收 提供贷款建立保护基金等各种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的方式没有有效地开展起 来 三是保护资金的运作方式落后仍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作模式保护资金由 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的行政安排没有专门的资金筹措管理及运行机构按照 经济运行规律有效分配和使用保护资金造成资金运行方式不合理运作效益不 高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重庆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15 3 重庆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3.1 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目标 3.1.1 传承历史文脉确立文化身份及自豪感 历史街区反映着城市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它不但 包括物质性的有机载体比如旧城形态街区肌理空间环境建筑风貌也包 括非物质的文化形态诸如城市中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社会群体组织以 及传统艺术民间工艺民俗精华传统产业等它们和有形文化相互依存相 互烘托共同反映着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共同构成城市珍贵的历史文脉 历史街区保留着人们对往昔岁月的认识和记忆给后代留下文化遗产为市 民带来文化的延续和归属感同时历史街区有助于界定城市的文化身份提升 城市识别性城市文化的魅力是个性城市文化的乏味是雷同当前中国许多城 市正面临着空前的城市环境危机特色危机文化危机保护历史街区避免千 城一面的无个性城市空间较好展现和延续地域文化和特色维护城市景观多 彩多姿增加市民和游客对城市文化遗产的认知并促进自豪感让城市成为更具 吸引力的安居乐业之所 3.1.2 因时制宜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历史街区保护在于因时制宜不应是凝固静止的保护而是将其融于整个 城市的发展与现代化的进程与轨道之中,与城市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相协调 使历史街区以其独特的方式以及自身的历史文化优势在城市发展以及经济社会 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城市的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命题也是一个人文命题历史街区的保护既是 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与城市文明进步加快城市化 进程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历史街区作为价值不菲的经济资产是 发展文化旅游不可获缺的元素保护与旅游业相辅相成对零售饮食房地产 及其他相关行业都有积极作用在处理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上要以历史保护为基 础旅游开发为手段以彻底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为最终目的 3.2 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原则 3.2.1 原真性原则 原真性(authenticity)本义表示真的而非假的原本的而非复制的忠实的 而非虚伪的神圣的而非亵渎的原真性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该概念引入遗产保护领域世界遗产委员会明确规定原真性是检验世界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重庆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16 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原则对申报项目除了要符合登录标注外还要在设计材 料工艺和环境四个方面检验原真性的要求原真性是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 产的一项基本因素的观点在国际上已达成普遍共识原真性是衡量文化遗产表现 形式和文化意义的内在统一程度 城市历史街区的原真性对于提升城市识别性和归属感具有重要作用对维持 城市的完整性保持其在时间轴上的连续性具有特殊意义保护历史街区的核心 是保存真实历史信息充分客观展现和延续城市文化真实遗存的原物包含大量 历史信息它的特别珍贵之处在于它可以不断地被赏析被研究被解译不断 有所发现 以保护和发展旅游为名拆旧建新从北京琉璃厂拆除原有传统建筑建新的仿 古建筑开始全国陆续出现了承德的清代一条街开封的宋街沛县的汉 街使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街区沦为假古董其中有些假古董在短期内取 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以致出现竞相效仿的情况但后来假古董不再成为人们 的热衷旅游收益迅速减少使得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旅游开发都误入歧途这种 形式的保护和开发与原真性原则是相抵触的是对真正的历史街区的破坏从旅 游需要出发搞仿古一条街决不是保护历史街区的方法仿造并非保护的手段 为延续古城的风貌特色搞一些传统风格的建筑这或许也是必要的但也决不 能以此取代保护历史街区的真实历史遗存 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中依照原真性原则应注意两点一是尊重原物在历 史街区保护中应最大限度地使用旧材料二是延长使用寿命应尽可能地使用原 材料保留原有建筑的结构框架为进一步的完善其历史原貌留有余地与可能性 不致因彻底的拆除更换而导致其根本性的消失 3.2.2 平衡性原则 历史街区的保护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矛盾 历史街区的保护其 实是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据此划定保护范围和保护等级对历 史街区进行保护改造和更新历史街区保护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不断寻求平 衡包括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平衡城市经济发展和文脉传承的平衡等 历史街区的保护在局部范围内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