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构建吉林省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的可行性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构建吉林省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的可行性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构建吉林省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的可行性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构建吉林省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的可行性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构建吉林省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的可行性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暨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所取得成果的总结,内容真实。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论文不包含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本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道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吉林体育学院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著作权的管理规 定。 特授权吉林体育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 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i 中文摘要 家校合作英语中表述是“home-school cooperation” ,通常指学校和家庭协 作对学生开展教育。我国对于家校合作研究起步较晚,相对于西方从教育理论与 教育实践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立足于吉林省少年儿童体育健身的现实需要, 结合当前阶段提高少年儿童体育健身水平的现实,以我省构建为主要研究内容, 开展少年儿童体育健身的科学研究。 本文界定了家校合作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对吉林省少年儿童“家校” 体育 健身网络的构建提供了具有实践检验的基本思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当 前少年儿童的基本身体素质和健身活动开展现状。采取文献综述、专家访谈、问 卷调查等方法。从开展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的基础入手,了解掌握 当前家庭、 社会、 教育界对于开展体育锻炼的认识和现状, 明确开展少年儿童“家 校”体育健身网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基础。 系统的讨论了少年儿童“家校” 体育健身网络构建对于吉林省乃至全国少年儿童体育健身和体质提高的积极作 用,从全局掌握了科研的实际价值。通过实际的调查,从少年儿童“家校”体 育健身网络的目标出发,设计吉林省少年儿童“家校” 体育健身网络的现实方 案和组织架构,提出了建立网络的构想。设计了我省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 身网络的评价和反馈体系,对于提高吉林省乃至全国少年儿童“家校” 体育健 身网络构建的实际效果做出重要铺垫。 构建吉林省少年儿童“家校” 体育健身网络对于提高我省少年儿童体育健 身水平,进一步提高整体国民素质都有积极作用,同时增加了体育健身人口,本 论文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一现实意义, 对于全面开展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教育和 体育健康意识培养具有一定借鉴和总结性思考。 关键词:关键词:构建;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可行性 ii abstract in english it is home-school cooperation , it means that school and family cooperate to develop the education to students. this study in our country started very late ,and there is still a gap compared with the west from the educational theory and deucational practic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needs of childrens physical fitness,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fact that improve childrens physical fitness level.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s home - school sports fitness network and conduct scientific research on childrens physical fitness. this paper defin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ontent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t provides the basic idea for constrction of home-school sports fitness network.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learn and mast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s basic physical and exercise activities. take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and other methods. it starts the basis of building home-school sports fitness network, know the awarenes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family, society and the education circles have for the conduct of physical exercise, show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and social foundation of building the childrens home-school sports fitness network. it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the positive role that the childrens home-school network building for childrens sports fitness and physical improvement, mastered the real valu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rough practical investigations, it started from the goal that home-schoolsports fitness network, designed thehome- school sports fitness network realistic plan and th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network conception. designed the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system for home-school sports fitness network, provided groundwork for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effect that improve the home - school sports fitness network construction has made.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s home-school sports fitness network for improving childrens fitness levels,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itizens has a positive impact, while increasing the fitness populatio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t has a reference and summarize thinking on fully developing children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health-consciousnes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childrens home-school sports fitness network; feasibility iii 目 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ii 1.1.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 1 1.1 选题依据.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学术价值. 3 1.1.3 应用价值. 3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2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5 2.1 研究对象. 5 2.2 研究方法. 5 3.3.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 6 3.1 家校合作的基本内容. 6 3.1.1 家校合作的内涵. 6 3.1.2 家校合作的范围. 6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7 3.2.1 国外研究现状. 7 3.2.2 国内研究现状. 9 4.4.研究结果与分析研究结果与分析 . 11 4.1 构建吉林省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的概述. 11 4.1.1 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的概念. 11 4.1.2 少年儿童体育健身的现状. 12 4.1.3 少年儿童体育健身的发展趋势. 15 4.1.4 构建吉林省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的理论依据. 17 4.2 构建少年儿童 “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的可行性分析. 18 4.2.1 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的目标. 18 4.2.2 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的组织. 19 4.2.3 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的方式. 21 4.2.4 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的评价. 21 4.2.5 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的条件. 23 5.5.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 24 5.1 结论. 24 5.2 建议. 2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26 附附 录录 . 28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30 1 1.问题的提出 增强少年儿童体质、 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 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少年儿童时期是身 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 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 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 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 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是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 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体育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使我们意识到: 单一的学校体育教学 已不能承担少年儿童体育健身的全部责任, 社会参与体育锻炼已成为国际体育教 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尤其是家庭与学校间的合作,它可以为少年儿童创造良好的 体育学习和教育环境,更能协调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力量,使之形成合力,避免家 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效果的相互削弱和抵制,进而提高少年儿童体育健身的效果。 因而,如何使学校和家庭密切合作,探寻最优化的家校合作方式、形成最大的体 育健身合力,现已成为摆在科研工作者和体育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近些年来,尽管家长、教师、学校对家校合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已经得到普 遍提高。但在具体的家校合作实施过程中却还存在着诸多欠缺。本文在参阅大量 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对我国家校合作现状的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深刻揭示 了家校体育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对于家校合作体育健身 网络建设的各种因素进行梳理,对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理论构想,并提出了 具体的可行性建议,形成家庭、学校的联动平台,以期推动家校合作实践的切实 发展,促进全民健身有效实施。 1.1 选题依据 1.1.11.1.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 年儿童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少年儿童营养水平和形 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一 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 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 2 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 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 少年儿童耐力、 力量、 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人群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少年儿童 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少年儿童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 解决,将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国 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从 2007 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 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了深入持久地开展这项活动,教育部明确提 出要求:阳光体育运动要和学校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紧密相连;通过体育锻炼,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阳光体育运动以全面实施 标 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掀起体 育锻炼的热潮,让“健康第一” 、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 一辈子”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1】 目前,我国体育人口仅为 28%,与发达国家体育人口的 40%的比率相差比较 大。在 2005 年 8 月 19 日举行的“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论坛”上教育司司长杨贵 仁表示,从 1985 年开始进行的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中,发现学生身体 素质普遍下降。肥胖率由 1985 年不到 1%至 2006 年已达到 8.1%,平均每 5 年增 长一倍。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耐力下降显著。其直接 原因就是健身时间太少所导致的,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降低了 学习效率。 如任其发展下去, 会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生产不利的影 响。从全国看,还会影响到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此, 国 家有关部门早已引起高度重视, 并采取了一些措施, 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颁布 和实施:2007 年 5 月 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 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开展“全 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等。虽然如此,但少年儿童身体素质下降的 现象始终没有明显扭转。 当前对少年儿童下降原因和提高身体素质相关的研究较多, 但从构建少年儿 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研究较少,这也是对体育健身改 革的一种新尝试。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很多的政策, 加大了体育器材和经济的投入, 提出了“阳光活动”等来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但是效果甚微,少年儿童的 身体素质仍然出现下滑趋势,因此改变以往单一的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群众体 育的模式,构建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联动平台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 质、培养体育健身意识是值得研究。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体艺200714 号 3 1.1.21.1.2 学术价值学术价值 在全民健身改革逐步走向科学化和管理化的进程中, 让家庭这个私人化的领 域逐步走向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校的管理领域,形成学校与家庭共同合作, 将为提高少年儿童的体质创造有利条件,让少年儿童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的基本要求。 本文以吉林省为例, 着力于构建少年儿童 “家校”体育健身网络, 为吉林省乃至全国少年儿童体育健身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1.31.1.3 应用价值应用价值 少年儿童时期是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 少年儿童体质的健康水 平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关系到我国人 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建议在少年儿童阶段的学习、锻炼,可以使少年儿童身体素 质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明显提 高。坚持不懈地推动家校体育健身的发展,是在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健康水平, 是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有 重要意义,而且是体育健身改革的新举措,同时可以改善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促 进孩子身心健康、让孩子更好成长,同时也是亲子教育的一种新模式。 改善学生体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将建成完 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目标和我国体育运动“为 人民服务、增强人民体质”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因此,对吉林省乃至全国少年 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服务体系的创建,是“亲民、便民、利民”的一项 具体措施。 本研究对推动我国少年儿童健身体系的建立、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 指导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少年儿童体质现状已经与时代发展不相符合,开展少年 儿童体育健身的家校合作网络研究,是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少年儿 童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通过学校和家庭合作网络的建立,在最大范围 内保障少年儿童体育健身活动的展开, 从而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和 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少年儿童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 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 家庭是影响少年儿童体育健身的主要外因,家长对体育兴趣比较浓的,对少 年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赞同率就比较高,反之,家长的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到少年 儿童的对体育的态度。 家庭拥有学校无可比拟的优势, 家长与少年儿童比较亲昵, 更易与少年儿童达成共识, 家长与少年儿童的共同活动能够极大地调动少年儿童 4 活动的热情与兴趣,更好的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如何让少年儿童有兴趣的 运动、科学的锻炼,已经成为政府、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必须面对和 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本文提出可以优化当前少年儿童体育健身、增强少年儿童体质的 各项措施,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首先是全面贯彻实施全民健身纲要, 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少年儿童全面健康 发展的重要指标。 通过家校合作网络体系的建立, 从网络建立的基本方式、 目标、 评价入手,形成基本的规范性的制度,发挥家庭学校校网络对增强少年儿童体质 的积极作用。 其次是利用家校合作网络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鼓励少 年儿童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少年儿童体育健身的热潮。依 据少年儿童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少年儿童特点的家庭和学校 合作的体育健身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健身, 努力改善少年儿童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 最后是通过提高家校合作,开展体育健身,可以切实减轻少年儿童过重的课 业负担。家校合作,可以有力推动少年儿童体育健身的开展,通过多种形式的体 育健身,加强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少年儿童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切实纠 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达到健身的目的。 研究重点: 构建吉林省少年儿童 “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的可行性分析内容。 研究难点:吉林省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的评价体系的构建。主 要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具体实施。 5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吉林省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 2.2 研究方法 2.2.12.2.1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查阅了 cnki 中国学术期刊网, 以 “家校合作” 、 “体育健身网络” 、 “儿 童体育健身”等为检索关键词,查到部分有关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方面的相关 文献,但谈及“家校”字眼的文献较少,又查阅体育专业报刊和媒体的相关新闻 报道,本着以事实为依据,对这些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理 论基础和依据。 2.2.22.2.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2.2.2.1 调查对象 吉林省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小学生和学生家长 2.2.2.2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向吉林省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发放了关于构建吉林省少年儿童“家-校” 体育健身网络的可行性研究35 份,收回问卷 34 份,回收率为 97.1%。其中有 效问卷 34 份,有效率为 97.1%。 在吉林省向少年儿童和家长发放 “家校” 健身服务体系调查问卷3200 份, 收回问卷 3184 份, 回收率为 99.5%。 其中有效问卷 3126 份, 有效率为 98.2%。 2.2.32.2.3 专家访谈法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体育、社会学者的访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将对与构建少 年儿童 “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研究相关的领域进行梳理与总结, 以便合理研究、 科学进行。 6 3.文献综述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程度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少年儿童体育健 身, 特别清楚地认识到学校与家庭合作是实现体育健身大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家校合作网络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及研究指标的选择、家校 合作促进少年儿童体育健身的相关文献。 认为要想实现培养少年儿童体育健身的 目标,必须得到家庭、乃至全社会的重视与配合。 3.1 家校合作的基本内容 3 3.1.1.1.1 家校合作家校合作的内涵的内涵 目前家校合作尚不是固定的概念,未形成一个确切地、被广泛接纳的定义。 英语中表述家校合作的词最常见的是“home-school cooperation” , 家校合作 通常指学校和家庭协作对少年儿童开展教育。 我们国家对于家校合作研究起步较 晚,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无论从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上还存在一定差 距。 家庭和学校合作的基本特点是目的同一性、地位平等性、形式互动性、理解 沟通性和教育系统性。目的同一性是指家庭和学校是不同的社会组织,在社会中 分别发挥着各自的独特作用,但在家校合作中他们具有明确、共同的目的性。少 年儿童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家庭和学校合作必须以少年儿童为出发 点,才能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地位平等性:学校和家庭 都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具有平等性的特征,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 合作伙伴关系。形式互动性: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本质具有互动性。家庭和学校的 合作就是在学校和家庭之间不断地相互影响,并在互动过程中动态地发展。理解 沟通性:学校和家庭在教育思想、知识背景、教养方式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存在 着差异,为了实现共同的合作目的,他们必须进行充分的沟通,这样才有可能实 现家庭和学校合作的真正目标。教育系统性:家校合作是一个受多方面影响的包 含多种因素在内的综合系统工程, 而绝不仅仅是学校与家庭双方交往互动过程中 的延伸。家校合作必须有相应的机构设置作保证,由设计严密的计划来体现,由 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展开。 3 3.1.2.1.2 家校合作的范围家校合作的范围 家庭和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 两者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影 响最大、也最为直接。因此,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不仅能够为少年儿童 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社会的不良现象对少年儿 7 童的影响。目前国内对于家校合作的范围也是定义为在学校和家庭两个领域。 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 设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要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 家校合作作为当今世界健身发展中不容忽视的课题, 欧美发达国家为确保体 育健身的提高,一直在努力争取影响少年儿童成长中的关键力量家长的支 持,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家庭 学校社区”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在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 学生的成功 一文中, 又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到社区。 指出家校合作是 “学校、 家庭、社区合作” ,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同时三者对少年 儿童的教育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校、家庭以及来自社会的健身系统构成了协同健身体系,发挥各个部分的 组织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合作、协同、同步、互补的家校合作效应,这已经 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 对家校合作健身的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一项健身研究 的重点。 3 3.2.1.2.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 家校合作的理念近年来备受世界关注, 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有相当长时间的 理论研究与实践,在家校合作理念方面较为完善,有的国家或地区已经形成了一 套比较完备的合作理论和实践策略。虽然对于“家校合作”的理论定义没有获得 完全的统一,也没有可以被广泛接纳的定义,但是大多数国家的学者都认为它是 一种双向活动, 是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与教育工作者相互了解、 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的过程。 由于文化传统、管理体制、健身环境、管理民主化程度的差异,世界各国的 家长在参与学校教育上的做法不尽相同。美国为研究解决公立学校的危机问题, 把家校合作做为教育研究和学校研究的主题。英国、德国、法国、芬兰和挪威等 欧洲国家,也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 3.2.1.1 美国的家校合作发展与研究现状 早在 19 世纪 20 年代,美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 “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口号。在此背景下公立学校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随 之而来的如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质量下降、校园吸毒、暴力等问题,引起了美国 政府和教育界乃至公众的关注, 于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成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主 要方向。 8 在理论层面上,美国相关专家对于家校合作的定义、途径、方法等问题有了 较深层次的研究。美国问题学生研究高级专家范德格里夫特(j.a .vandegrift) 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莫立森公共政策研究所的研究顾间格林 (a.l.greene) 认为, 人们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最普遍的一种看法是, 家长积极地参与学校主办的活动 (如家长会议) ,或以孩子和其他人能观察到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学习(如陪读、 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这种看法包含两个要点:首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 财力、精力、感情上给予支持。他们要保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必需品,为孩子交 纳学习费用,并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来督促和协助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 鼓励孩子,具有同情心,相信并理解孩子,对孩子及其教育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 奉献精神。其次,家长在支持的过程中是积极的,要有实际行动,这两点的融合 便形成了一个“参与型家长” 。 实践上,美国注重个性自由的文化传统和在学校中强调个性发展的教育传 统, 其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也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成就,促进个体的发 展,以增强个人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约竟争力。例如美国新泽西州矿山学区,学区 的每一所学校都为家长寄送 家庭小报 , 它们利用传统的成绩报告单向家长汇 报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成绩单一般在期中或教师认为必要的任何时候发送, 如 果家长没有对这种成绩报告做出分析评价,教师就主动打电话与家长联系,征询 他们的意见。为了吸引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采取了积极地的措施,一是家长 与学校和教师合作来帮助少年儿童接受学校教育,并使这种教育在家庭得到强 化;二是家长参与不只涉及自己孩子的教育,而是把学校作为整体,通过参与来 尽可能为所有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2】 3.2.1.2 其他国家家校合作发展与研究现状 前苏联十分重视家校教育合作。 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必须是 经常、具体的,由家长委员会、家庭和学校协助委员会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就是家校教育合作的典范。他们 开展各种各样具体的家校教育合作活动,深受学生们欢迎。在法国,在每个学年 开始的第二周或第三周,每班都要召开一次由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的 会议。在澳大利亚,家长主要通过建立各级家长组织参与学校事务,例如学校家 长委员会。1958 年,澳大利亚教育修正案允许母亲俱乐部、家长教师协会、 父亲协会等校内家长组织推选其成员担任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咨询委员会)代 表。 州和全国家长组织也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的制定,经常主动起草地 方和全国的各种教育计划(项目) 。澳大利亚小学家长委员会和中学咨询委员会 的职责中,包括了保证学校卫生、保证师生健康和舒适的环境、募捐或资助学校 活动、宣传学校、改善学校福利待遇,并为聘任教师安排价格合理的食宿条件、 2岳瑛. 基础教育新理念家校合作.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2.02. 9 防止教师受到无辜的指责以及向教师提出改进意见, 但不能向教师下达命令等内 容。 家长代表参与的每个学校的学校委员会直接参与学校课程发展方向的决策以 及课程规划、课程编制、课程评价等工作。 以上是国外的一些在家校合作方面的研究和措施。 可以说无论从学校与家庭 合作的类型还是方式上, 还是具体措施上, 体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家校的相互沟通, 通过沟通,家长更多的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决策中,对于学校也有了进一步 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挖掘家长中的资源和优势,并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将 这些资源发挥到极至,从而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最终取得多赢的结果。 3 3.2.2.2.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开始探索家校合作的理论 及其合作方式,逐渐意识到学校应主动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并 在实践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家校合作方式。如:各地妇联、关工委 与社区教育委员会作为群团组织,发挥组织优势,协调好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而对于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促进少年儿童体育健身的研究较少。 国内对于家校合作教育定义以及相关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专家是马忠虎, 他 在 1993 年 3 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发表了家校合作一文,对于家校合作的看法 是: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 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 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也有学者指出, “家庭和学校 合作是指以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 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和支持而采取 的协调一致的互动活动”,还有人认为, “家庭和学校合作有别于家校联系,是指 家庭和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 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 实现社会化。 ”本文则认为,家校合作是基于共同目标,以学校和家庭两个载体 结合,共通对少年儿童开展综合教育的互动活动。 【3】 王岩明在中国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里的我国家校合作的问题研究一文中 指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 估的作用。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学校要提高教 育质量,就应该考虑如何调动家庭的力量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从而最终实现将 青少年培养成为符合国家教育目标的人才。因此,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 中协调一致,相互支持与配合是非常必要的。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者只有 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学校教育需 3马忠虎. 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152-155. 10 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统一整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 才能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庭方面: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家长与教师是伙伴, 视教育为家庭和学校共同的事业,了解掌握孩子情况,主动了解学校教育,积极 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摒弃“教育只是学校的责任” 的片面的观点。学校方面:要做好与家庭方面的联系,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对 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能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寻求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建立 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 【4】 由于受学校方面(学校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和态度、学校对家校合作宣传不当 和方法的欠妥) 、家庭方面(家长的观念、家长受教育程度和个性、学生的沟通 作用、家庭结构) 、社会文化方面(政策法规、文化背景、网络媒体)等因素的 影响,目前在少年儿童体育健身的家校合作方面还很薄弱。 家庭、 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密切合作与相互支持已经成为推动少年儿童体育 健身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式,当前,教育界在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更在实践中 寻求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家长学校” 在许多地方悄然兴起, “家长会” 、 “家访” 等活动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所采用。但是,无论从理论的深度上还是 实践的广度上来说,都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身体健身方面。许多家长和学校教 育工作者至今仍缺乏在实际健身中的家校合作的观念。 在现实教育过程中,教师们经常感慨: “我们对学生苦口婆心地说教,使学 生刚在思想上有点进步,但是有时家长的一句话就削弱或抵消了我们几天、甚至 几个月的教育。 ”家庭和学校作为少年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两种主要的力量,如果 形成合力,就能相互支持和配合,强化教育作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则相互削 弱和抵消,学校体育健身教育的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 4王岩明我国家校合作的问题研究.中国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 11 4.研究结果与分析 结合实际调研所取得数据, 在学校、 家庭面对少年儿童体育健身目标基础上, 结合我省体育健身发展现状,围绕家校合作的基础条件,特别针对少年儿童的体 质特点,确立本论文研究的基本方向,围绕构建吉林省少年儿童“家校”体育 健身网络进行了可行性的论证。 4.1 构建吉林省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的概述 4 4.1.1.1.1 少年儿童少年儿童 家家校校”体育健身网络的概念体育健身网络的概念 4.1.1.1 构建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定义 “家校”体育锻炼网络是以体育教师在根据体育教学(大纲或课程目标) 的引领下,以单个或多个家庭为单位,以学生和家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为依 据,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在由学校体育教师的 指导和监督下进行体育健身的教育互动活动。 4.1.1.2 构建少年儿童“家校”体育健身网络意义 加强了家校沟通,有利于学生健身意识的发展。构建少年儿童“家校”体 育健身网络,有助于家庭和学校的双向沟通,家庭和学校基于少年儿童体质发展 的共同目标,共同围绕少年儿童体育健身达成基本的理念和指导的科学共识,学 校利用家庭这一载体,进行校外体育健身的指导,家庭利用学校这一主体,获得 少年儿童的体质变化数据,以家庭为第一课堂开展积极教育,从健康意识上促进 少年儿童发展,同时提高了体育健身的效果。 家庭和学校合作有利于激发少年儿童学习的动力。学校和家庭相互协调,将 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