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农地产权、不完全市场与合约选择.pdf_第1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农地产权、不完全市场与合约选择.pdf_第2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农地产权、不完全市场与合约选择.pdf_第3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农地产权、不完全市场与合约选择.pdf_第4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农地产权、不完全市场与合约选择.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t r a c t ab s t r a c t ino rd e r tor 曰 习 公 山 e e c o n o 而e s ofsc 咖 ofc 场 n e sea gric ul to 祀, we m u s t w a l k 山 e a g ri c u ln 双 a l l n d us try p ath, p ro d u cer goo dsand t h e e n 1 re p r e n e u d a l s p 1 ri t and t b e 丘 m d , 山 e t e c hno l o gyand soonpeas 田 吐b o use h o 1 d s 如氏l a bor fo rce 阴d soo n c 别 厅 l e s on e a c h ki n d offo n 刀 由 e umo n. 飞 1 1 1 5 俪1 1 i n v o 1 vetoth e p as t oft h e count ry s i de1 and p ro pert y ri g h t i n e v i tab】 y . 0 也cou n try 1 an dp r o p e ity ri g h t syst e m , asa re s u l t ofthe hi s t o ri c a l re as 0 n , 15 l m p e ri 免 c t . t h e p rd p e rty ri ght w hi c h ism c o m p i 咖 meant m any peo p l e b ave t h e l and p r o p e tty ri ght s 1 m u 】加 口 e o u s l y . t h e cou n t ry即d t h e col l e c t i v e h a v e p art ofp r o p e rty ri gl l t s ( tr a n s fer pow e r ) , 助d t h e peas a n t house h o 1 dal soh a v e p art ofp r o p e rt y ri ght s (right ofuse) , b utina c t u a l ope r a t i o 氏s u n c e the cou ec ti ve e co n 0 m ydefici ent the eco nonllc alo r g ani另 at i onw h i chr e p r e s e n 招itsb ene 爪 asthe re s u 】t , the 幻 。 a r n bo匆of collectiveisate m p tys ets att h e condi t i o 氏t h c focai conun 画tyg o v e n ” n e ntr e p r e se ni to exerci s e sthis a u t h o ri tyt h a t b e l ong s toth ec o l l e c t 1 v e . o n c et h el o cai a u t h o ri ty p a rt i c ip ates int h el andp a s l , it嫩l l b eanoti c e abl ere s t r a i nic o n d i t i o n int h e1 a n d t r a n s a c t i on m a r k eta n dt h e1 a n dm ar k e tis加 le n g e r am ar k e t w h i c hcom p e t e s com p l etely . t h em a rk e t willevo 】 v eo n ekl nd of . t h el n d l vi d u a l ity c h 印 旧 c t eris 6 c com p e t l ti o n, namely比 e pe叩leare p r o d e 协嫂 t h e rela t i o ns , t h ea u t h o ri t y , t h e s ta t u s , the money oro t h e rstocom p 比 ” 山 e r e n t ofsoil. as for 阮 re su玩it dec ided tot h e abil ity ofthe l and d eve fo per , 伪 e peas 别 吐加出比。 l d and the fo c ala u th o ri t y l n the tri p artiteg 即 m b l 吨 p r o ce ss. t h i s a rt l c lem a i 川 y di s c u s s e d t h e 肥 】 a t i ons ofth e i n c o m p i 比 p r o p e rt y ri ght ofthe c o u n t ry si de l and , the inco m p l ete l 助dm a r k e t and t h e c 0 untrysi de】 and con tr a c t and e s ta b l i s h e d g 田 刀 bl in g theo r e t i c almode1 amo ngth e t h r eep art1 esofth e 1 and d e v e 1 o per , t h e peas a n t h o u s e h o l 氏t h e fo cai a u t h o ri ty . we ai soa p p l ie d 幻 万 o c as es协 七 i chhad the r e p rese n 扭 t i ve top r o v e t h e fe as ib il ity oft h i s a rt i c lemode1 , toana l y si s t h e b al ance d condition int h e d i 月 免 r e n t l and coni r a c t s t ruc to refr o mr 已 aldi a g n o ai s ang l e . ab s t r a c t f ir 口 l ly , we h adth e re l ated c o ncl usion朋d the p o l i cys u g g e st i onb as e d o n this 别 币c l e t h e o r e t i cai ana 】 y s i s . t b e l st,our c o untry l and p 功 perty ri ght isn o t d ear and th e con e c t i ve and the pea 斗 口 t h o us e h o l ds i n l u l 加 叮 e o us lyb a v e the p r o perty ri ght. t 七 e l ac kofcon e c t i v e e 。 n o r q l c aio r g 出 血 以 i on m ake st h a tthe fo 以 a u t h o ri ty in v o lvesin th el and 仕 别 巴 进 以 io n m 出 火 e t 阴d l h e n caus est b e l 叻d t r a n s a ct l onm 出 火 e t w h l chis恤。 m p l ete. t b e z ed, in阮 i n com p i 比 l and t r an“ 犯 t i o n m 田 业 e t , 山 e l and c o n tr a c t 劝 ru c t ur e is 山 eb ai 明 c ed r e s u l t be 加 ve e n阮 1 胡dd e v e 1 o per an dthe peas ant b o u s e h 0 ldin此 ie s t ra i n t con d i t i onw h 1 chth e fo cal a u1 th o ri typ art1 c ip a t e s inth e g amb 1 es . t h e 3 rd, 0 川 y e 引 泊 b 1 i sht b e cou e c t 1 vee cononncalo r g ani 刀 时 l o n , c ance l th e fo cai 即t h o ri 州s mon o p o l y a u 1 h o d tyinl a n d t r a n s a c t i o n m aj 七 e t and re le as e tr a n s fer p o w e r tot h e 细知e r , can so lv e t h e q u e stio n e 月 免 c t l v elv. 丁 七 e 4 t h , ina d d i t l o 氏t b e fa n n erco1 1 ect i v e act i o nm e c h ani sm al soisa n of1 c e a b le es s e o t ia 】 c o d d iti ontos a fe g 山 江 d t h e 公 找 1l l ers, 抚” e fit . k e y w o rds:t 七 e p r o p e 到 y ri ght lo cal a u t h o ri ty 加c o m p l e t e m ar k e t 1 田l dc o n t r 朋t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 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 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 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 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 : 崔宝 敏 ” 月年 少 月1) 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解密时间: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 已 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 均己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筱皇徽 如07 年 月、 ) 日 第一章导论 第一章导论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一百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一 个重要方面是围 绕着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及其使用权展开的。 我国现行的农村 土地制度是1 9 78年以 来推行的以 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 制, 农民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享有土地的使用权,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但是时至今日 其负面效应也逐渐浮出 水面:土地生产经营规模小,不能获得规模效益,农户 经营效率不高, 农民 增收困难。 一部分人认为只有实行大规模的城市化,将农村土地转变为非农用地发展 工商业, 将农村人口 变为 城市人只 , 才能改 变二元经济的困 局。 但是,结果怎 样呢? 资料显示:在近10年里,有4 0 00万农民的土地被征收,此类人口每年 新增3 00万, 。 但是与土地被征收前相比, 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到1 既, 6 0%以上 的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下降2 。本文作者认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必然的, 但 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应得利益受损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土地产权主体界定不清所致。 在我国, 农民不拥有完全的土地产权, 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和一部分收益权,而不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和 “ 完全”的转 让权。 这就导致农民 在土地转让中不能获得转让所应得的全部收益。 另一方面, 在土地转让市场中,村集体不是生产经营的财务中心,但却具有法律认可的地 权交易的权利。由 于农村缺乏代表其集体利益的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基层政府 就代表集体经济成了地权交易的天然签约人,具有了最终处置地权的资格,即 农地转非农用地的过程中必须由地方政府出面先征收土地,然后再由 政府将土 地转让给土地使用者 ( 陈国富, 2 0 0 6)。 在这一过程中, 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 的地位显得格外重要。 实际上, 政府在土地转让过程中优先于农民分得一杯羹, 而且是很大的一杯。因此,正是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在中国现阶段搞大 规模的城市化困难重重。 周立群、 曹立群提出农业产业化政策, 将农户与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联合, , 新京报( 北京) , 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政府埋单( 记者:郭少峰) ,2 0 肠年7 月24 日。 2 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经济调查总队发布的 2 005 年农村经济绿皮书 , 以及 21世纪经济报道 , 2 0 0 5 年4月20 日。 第一章导论 走集约 化农业的 道路, 才能从根本上让农民受益。 “ 农业产业化, 就是指农村经 济组织的创新过程, 创新的目 的在于引 进适当的中介组织和连接机制,以消除 小农户、 大市场 的矛盾” 。 农业产业化一度被称为中国农业的“ 第二次改 革” , 通过农业的产业化有机而巧妙地将一个个分散的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 使 农民 真正享受到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的高效率优势。而这一连接机制就是在 企业带领下的由各种形式的合约将分散农户月 牵在一起参与市场交易, 并按照生 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在这一机制中,怎样构建合约以及构建何种形式的合 约结构是关乎农业产业化政策效率的关键因素, 农户的利益能否充分地得到实 现也是评判该机制效率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指标。因此,究竟什么因素影响了农 业产业化合约,其约束条件是什么也就成为本文的研究主题。 本文主要讨论了 在农业产业化合约结构中,土地产权的残缺,不完全的市 场主要是地方政府的干预对合约结构的影响。本文的第二部分对相关的产权理 论、政府行为理论两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并简要回顾了一下我国的土地制度: 第三部分构建了影响土地合约的理论框架体系:第四部分是从实证分析的角度 对该理论的应用;第五部分是文章结论及问题的深入。 3 周 立群、 曹立群: “ 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 创新” , 见 经济研究 , 2 0 0 1 年第1 期, p 6 9 . 7 乳 4 实际上是农户的生产要素土地和劳动力。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文献综述 奥尔森着重分析了“ 达致繁荣所需要的市场类型” ( 中文版, 2 0 o 5),卡德 韦尔把它总结为建立 “ 强化市场型政府” 。 所谓建立 “ 强化市场型政府” 是指满 足这样两个条件的政府:第一,政府能够有足够的权力去界定和保护个人的财 产权利、并且能够强制执行各种契约;第二,政府还受到约束而无法剥夺或侵 犯 私人权利,即 不存在任何形式的 强取豪夺, 。 奥尔森是将清晰的产权和受约束的政府这两个条件统一到 “ 强化市场型政 府”这个概念中的第一人。实际上,这两个条件在以往的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著 作中也有提及。由于政府不仅有权力保护产权也有权力剥夺产权,因此,一个 市场经济得以运作的基本条件除了基本的法律秩序之外,政府还必须承诺对私 有产权的尊重, 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这种所有权, “ 就不会有人为了社会的利益拿 个人的财 产去冒 险,6 , 从而 缺乏刺激因 素激励社会成员参与经济活动的 增 长( 诺 斯, 195 8 ) 。温格斯特 分析了 17、18 世纪英格兰的议会政府,认为确立民主政 治和市场 “ 需要一个有限的政府,这个政府不仅要有能力保护政治权利,个人 权利以及经济权利不受侵犯, 而且要把这些权力当作其行动的界限” 7 , 其实也 是在强调清晰的产权和有限的政府这两个条件。下面我们分别对这两个条件加 以阐述。 第一节产权的经济学分析 强化市场型政府的第一条也是产权经济学派一贯的主张。历史上最早的关 于产权的定义的法律是 罗马法 , 该法认为: 产权的基础: 是对物的使用权( i us u t e n d l ) 、 从物上获得收益的 权利 ( ius 五 u e n d l ) 、 对物的处置 包括转让的 权利(iu5 a b ut e n d i) , 完整的 产权包括这三种权利气 罗马法 基本上包含了 今天的 使用权、 , 奥尔森 认为:上述两个条件最有可能在稳固的、尊重权利的民主体制中得到满足, 在这些民主体制中, 制度的设计使得权威机构的决策最大可能地服从于广泛的利益。 诺斯: 西方世界的兴起 ,张炳九译.学苑出 版社,1 9 88年中文版,p24。 7 巴 里及 . 温格斯特: “ 有限 政府的政治基础:1 界18世纪英格兰的议会和君主债务” , 载自 新制 度经济学 前沿 张宇燕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p25 3 。 b 弗鲁博顿,苗切特: 新制度经济学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 ,姜建强,罗长远译,上海三联书店上 海人民出版社,2 0 侧 】 ,p104。 第二章 文献综述 收益权、转让权等产权的 重要内容。阿尔奇安( 19 9 1) 从人们对稀缺资源的使用 方面界定了产权,“ 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 利” . , 根据阿尔奇安的观点, 产权是由 社会法律制度强制给定的一种规则。给 定一组产权约束,就会形成一套决定竞争胜负的标准。当规则发生改变时,标 准也就随之改变。如果标准改变,胜利者和失败者的分布也将改变。德姆塞茨 ( 1 991) 则分析了产权的功能, 他认为 “ 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 于事实上它们能 够帮助一个人形成他对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 10 。 产 权不同于所有权。所有权是一种法律上归属的符号 ( 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处 分权和处理权) , 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范畴。 产权是指私人、 组织、 政府在一 定时间内 对财产行使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它包括属于本人的财产 ( 拥 有所有权)和不属于本人但归本人支配和控制的财产权利 ( 不拥有所有权,如 租赁) ,产权也包括在交易中对商品和劳务的权利。产权是一种经济上的权力, 它具有比所有权更广泛的可交易性。例如,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规定,国家和 农民集体享有土地的所有权, 这种所有权是受法律保护、神圣不可侵犯的。但 现实情况是,由于政府通过其行政性权力拥有配置资源的权利,产权会激励政 府官员以更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方式运用这项权利,这就导致地方政府与土地 开发商勾结,以较低的价格征收土地,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产权能 够激励人们利用更有效的方式,但也会带来相关的利益冲突。 产权及产权所属的不同权利是可分割和可交易的,可以同时归不同的人所 有,因此要想行使此权利并获得收益,就必须清楚地界定权利。但是现实中要 保护和界定产权是需要费用的。如果界定和保护产权的费用为零,人们就能无 成本地享受产权所带来的所有收益。但是现实中,交易成本不为零,人们为了 获得产权的权利,就必须首先对这些权利排他或者保护:其次就要对每一项权 利的适用范围及其潜在能力进行界定。 正如巴 泽尔 ( 1 9 9 9) 所指出的, “ 人们对 资产的权利是他们自己 直接努力加以 保护、 他人企图 夺取和政府予以保护 程度的函数,最后这一点 主 要是通过警察和法庭奏效” 1 。 产权并不是免费得 来的,更不是永久不变的,这一切都是要付费用的。越是想完整地保护和界定 啊 尔奇安:“ 产权:一个经典注释” , 载自 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论文集,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 版社,1 99】 。 10 德姆塞茨:“ 关于产权的理论即, 载自 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论文集,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 社,1 9 9 1 。 11 巴泽尔: 产权的经济分析, ,费方域,段毅才译,上海二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99 , 咒。 第二章文献综述 产权,为此所支付的成本也上升,当界定和保护产权的费用之和高于其所带来 的收益时,这部分产权就被放弃了。因此想要完整或完全地界定产权是不现实 的,除非交易成本为零。在现实世界中,一旦引入正的交易费用, 情形就大不 一样了。这正如经验所表明的,在正的交易费用条件下,资源的所有权对于经 济结果的影响就是重要的了,经济的激励机制就会发生变化,行为也会随之改 变.例如,这时在租佃合约中,监督承租人的成本就变得很高,因而承租人就 会有较大的自由来追求自身的利益,从而给地主带来不利的影响。 历史上存在三种不同类型产权安排:一种由 私有产权构成。私有产权制度 的运行要求专有的使用权、自由转让权和享受使用收入的专有权。私有产权的 另一端是极端的公共产权, 即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制度. 在这种产权制度下, 个体的权利是通过等级或层级来界定的,经济运行统一在各种等级机构的监督 和指导之下,个体没有进入和退出的自由。第三种类型就是张五常所谓的 “ 印 度综合症” 。 它不是由等级秩序控制的, 对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是由范围极其广泛 的管制和垄断的保护来界定的,在这种许可证制度下,腐败和贿赂权被清楚地 界定且制度化了。这种制度的稳定性相当强,因此改革的成本是巨大的。这也 是为什么几十年来印度的改革一直停滞不前的原因所在 ( 张五常,中文版, 2 000)。 产权经济学家们通常认为只有私有产权才是最有效率的, 任何其他类型 的产权安排都会导致一定的租金消散。一旦出现私有产权受武力威胁或通过管 制而被弱化,为了 减少租金消散,人们就会利用各种其他的权力争相使用该项 资产, 这会把该资产的租金价值降为零, 这就是张五常的租金耗散理论。 c 。 议 ( 19 60)十分强调产权界定的重要性,他指出,没有权利的初始界定,就不存 在权利的转让和重新组合的市场交易。 产权的交易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和代价, 也就是存在交易费 用,而交易成本的大小与产权的明晰程度、交易规模、交易 频率、市场的完善程度等有关。一般地, 产权界定越不清晰、 交易规模越大、 交易频率越高、 市场越不完善,交易成本也就越大。德姆塞茨 ( 1 9 64,196 7) 也认为清晰界定的 私有产权仅仅需要很少的租金耗散,他利用印第安纳州海狸 皮的例子说明了 产权的形成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就是海狸皮的价值 所耗散的一部分。巴 泽尔 ( 1974)十分推崇私有产权下的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 机制,并指出市场价格机制是唯一已知的几乎不导致或完全不导致租金消散的 标准。如果市场价格由于实行价格管制或由于私有产权被弱化而被取消,另一 种或另一些标准就将取而代之,摊分该资产的价值,这会把其租金净值降低, 第二章文献综述 因此,非市场机制的情形下,产权理论可能是资源配置的特别有效的工具。虽 然我们都了解私有产权经济上的高效率, 但是现实中正是由于存在正的交易费 用,其后果就是对产权的界定总是不像张五常所幻想的那样清晰,因此,完全 的私有产权是很难界定的,也是不现实的。 影响产权界定和保护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要受个人利益最大化行为的影响, 偷窃、欺骗、撒谎、偷懒或违背诺言等都是最大化行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 人们往往隐瞒知识和隐瞒行动,要探知它的费用越高,产权就越难以界定。毫 无疑问 , 如果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完全诚实的,交易费用将会很低,产权界定也 就越容易。其次是交易商品的属性极其复杂且难以判定。很多商品具有不可量 化的性质,这就给界定产权增加了困难。再次,相对价格的变动也会改变人们 对未来的预期,对新的控制权的争夺激励个人组织起来,采取共同行动来调整 产权制度;另外, 技术的 进步也可以 使产权界定更清楚并降低交易费用 ( 德姆 塞茨,1 9 9 9 ) 。 马克思十分重视对财产权利与土地产权的理论研究。马克思首先从私人资 本与社会资本入手,指出股份制是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的扬弃,由 股份公司 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为许多出资所有者结合在一起谋 利进行的生产。在这里由 股份所构成的产权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社会化大 生产。在对待小农经济时,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以土地入股,按入股土地和劳 动投入分配收入,把个体农户结合为大田 庄,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 产权, 作为法律归属意义上的财产收益的来源, “ 是由政治决策制定者规定 和执行的” , “ 如果政府拥有强制力,那么那些运作政府的人就会利用权力通过 牺牲社 会其他人的利益为自 己 谋福利” 仪 ,因 此,国 家对私人产权的 规定及其 可信承诺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政府与大众之间的收益分配就取决 于各个特殊利益集团之间的相对讨价还价的能力。 正如弗鲁博顿所认为的, “ 没 有一个国家理论, 产权理论是不完全的”13 。接下来,我们就着重考察一下政 府行为理论及其对产权结构的影响。 ” 诺斯: 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 ,厉以平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2, p48 5 90 ” 弗鲁博顿、 药切特: 新制度经济学 , 姜建强, 罗长远译,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 0 06, p13 7.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二节 有限政府的强制性权力 如上所说,当产权界定模糊不清时,产权标准也就弱化,必然被另一种标 准代替发挥作用。 这另一种作用突出 地体现在对制度制定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政 府 ( 在中国,地方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身上。政府往往超越自 己的 行为界限 行事,用 “ 看得见的手”去干涉市场这只 “ 看不见的手” 。 奥尔森 ( 中文版,2 0 0 5) 认为,强化市场型政府的第二条经常难以做到。 各种形式的掠夺经常发生: “ 一是通过游说活动, 以赢得符合特殊利益集团利益 的立法和法规; 二是 通过卡特尔或共谋行为操纵价格和工资”14 。 新制度主义 者给政府的定位通常是“ 倾向于错误地配置资源, 制订给社会带来损失的法律、 产权及规章” ,15 这是因为压力集团可以影响政府机构的 行为, 而且有时是以有 利于有关特殊集团、损害整个社会利益的方式来影响的。 政府这样做并不是为 了某个利益集团的利益,更不是为大众谋福利,而是赤裸裸的利己主义的。巴 泽尔 ( 中文版, 2 006) 也坚信统治者绝不是仁善的, “ 统治者利用自己的权力来 使自 己 得到改善, 统治者通过剥夺臣民的财产来增加收入” 6 。 至于政府 在经济体制中的行为方式,陈国富 ( 2 0 0 6) 从法经济学角度阐述了在土地征用 中 政府的 作用17 。由 于政府分别 在土 地一级交易市场和二级交易市场中处 于垄 断买方和垄断卖方的地位,以至 ( 财产规则、责任规则、不可转让规则难以从 实际上保证土地所有者/ 使用者的基本权利不受侵害) 政府尤其是地方基层政府 在土地交易市场中成了实际上的受益者,农民仅仅得到很少的补偿。德勒巴克 ( 中文版,2 0 0 3) 也指出了 法律规则在市场制度及产权交易中的有限的作用, 当政府面临极端的困境时,就会对宪法条款做出有利于利益集团的不同的解释 l 8 当 政府介入基本的市场交易时, 政府依靠强制力量可能改变个体的产权结 构,如掠夺个体的某些权力,或者弱化个体的产权。政府价格管制的负面效果 就是使得个体的产权得到削弱,结果一部分经济租金落入公共领域,就会产生 14 奥尔森: 权力与繁荣 ,苏长和,猫飞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 0 05年中文版,p15 2. 巧 卢瑟福: 经济学中的 制度 老 制度主义与新制 度主义 , 陈建波,郁仲莉译, 中国 社会科学出 版社, 1 9 9 9 年第1 版 ,p 1 8 9 . 肠 巴泽尔: 国家理论 ,钱勇,曾咏梅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 1 1 1 场中文版,p4。 17 陈国富: 制度分割、 产权残缺与农民利益( 未公开发表) 。 比 约翰n . 德勒巴克: “ 美国的可置信承诺: 对逃避公债的实体性与结构性制约” , 载自 新制度经济学前沿, , 张宇燕译,经济科学出版社,p29 4-317. 第二章文献综述 特殊利益主体以各种方式而进行的寻租行为,这也是腐败行为产生的根源。张 五常 ( 1 974) 认为, 租金耗散仅仅是为了产生一种均衡的结果,是一种浪费, 因而违背了帕累托最 优条件, 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张五常还说: “ 只有在当产权 主要界定给私人所有的 这样一种制度下,人权才能真正被保护”19 。 私人产权 制度无疑是界定产权的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张五常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私人 财产制度也必然导致物权对人权的支配,必然导致人类劳动产品的异化,从而 使其走向人性的对立面。 限制政府权力的办法不仅仅是私有产权这一种,简单回顾一下国家政权产 生的历史演进,似乎是有帮助的。诺斯 ( 1 9 81,199 0) 对国家政权的作用持悲 观的看法。他认为, 人们向来难以逃避 “ 国家铁笼”的束缚,国家机器完全可 能违背委托人的意愿并利用他们控制的权力谋求他们自己的利益,因为国家常 常会为了利益而进行无效的产权交易,这取决于统治集团对现有产权交易改变 其事前估计与事后执行成本之间的差距。奥尔森 ( 中文版, 2 0 0 5) 虽然不像诺 斯那样悲观,但他也幼稚地认为国家会受 “ 共容利益” 这 “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的指引来限制其对权力的使用。对于如何限制政府的权力,奥尔森 ( 中文版, 1995)主张集体行动机制仅仅发挥有限的作用,随着集体行动的规模的扩展, 免费搭车的人数也会迅速增加, 最终形成 “ 集体行动的困境” 。 布坎南和塔洛克 ( 中文版,2 0 0 0) 也持相同的观点,当社会成员的人数增加时,达成全体同意 的决议的成本迅速上升, 以 致最后根本无法达成决议。巴 泽尔 ( 中文版, 2 0 0 6) 也赞同类似的看法。他确信,存在某种 “ 集体行动机制抗拒利维坦怪兽的社会 秩序, 这种机制将 把寻租活动降 到 使社会成员的日 常 交易 显得合算的 程度” 20, 并推动形成现代的法治国。 但巴泽尔也不否认集体行动存在着困境, “ 权力制衡竺 原则经常会受到权力赎买的冲击。巴泽尔认为,现代法治国的建立在一定程度 上能够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前提条件是在法治国建立之后,各利益集团仍然 不放弃对集体行动的 控制。 探讨怎样应付各种冲击,达成权力制衡的结果,也 是现代政治经济学必须解决且正在解决的难题。 政府对要素产权关系的界定还必须随时反映各种要素价格的变化。当要素 的相对价格变动而政府置之不理,便会产生产权关系界定的滞后问 题。结果产 权关系界定的其他方式就会发生作用。正如奥尔斯顿、利贝卡普、缪勒 ( 中文 ” 张五常: “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载自 经济解释 ,易宪容,张卫东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加 巴泽尔: 国家理论 , 钱勇,曾咏梅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 侧 巧年中文版,玛。 第二章文献综述 版, 加0 3) 所说的, “ 各种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 产生了界定要素产权的要求, 但 如果国家不能对此及时做出反应,要求界定产权者就可能通过别的方式界定产 权 ( 暴力 冲突) ” 2 1 . 为了实现经济 增长, 一个 社会的 制度应该不断 地适应相对 价格的变化。 在向 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的中国,由 于土地供给的不变性以 及市 场经济范围的扩大导致土地租金的不断提高,但是土地产权关系并没有得到相 应的调整和界定,土地产权模糊不清依然存在, 有关的利益群体攫取土地租金 的寻租行为有增无减,严重损害了作为土地的使用者农民的利益。结果围 绕土地的冲突日益增多, 虽然没有发展到严重的暴力冲突, 但矛盾也日 益尖锐。 第三节我国的土地制度理论及其缺陷 建国以 来,中国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改革: 一是1 949-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消灭了 封建土地制度,形成了“ 耕者有其田”的农民个体小私有制。土地改革 使大约3 亿农民无偿地获得了7 亿亩土地的所有权和其它生产资料,免除了沉 重的地租负担。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 发展。 二是1 9 53一 19 79年,通过农业合作化和人民 公社运动对农民个体小私有制 进行改造,形成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土地改革后,随着农业上的迅速发展,绝大多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 村两极分化的苗头开始出现,一小部分经济上升较快的农户开始买地雇工,扩 大经营:而另一小部分因种种原因变得越来越艰难,开始卖地、受雇于他人。 因此为了防止两极分化,为了与迅速工业化的发展战略相适应,开始走合作化 的道路。 我国的农业生产合作运动采取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逐步过渡的 方式,最后形成了 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实行 “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土地政 策。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分别归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集体经 济所有和经营,各自 独立核算,自 负盈亏。公社的土地和财产归全公社农民集 体所有,由公社统一经营,生产队所有的土地一律不准出租和买卖,使得农业 生产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归结起来, 农村人民 公社的传统结构主要有以下不 21 奥 尔 斯 顿、 利 贝 卡 普、 缪 勒 : “ 巴 西 亚 马 逊 河 流 域 舜 力 和 土 地 产 权 制 度 的 变 迁” , 载自 新 制 度 经济 学 前 沿 ,张宇燕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p176。 第二章文献综述 当之处: 其一,农村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 其二,基层政府对农村社员的种子选择、耕作对象的选择以 及耕种密集技 术的选择干预过多。即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干预太多了; 其三, 农业用地不能自 由 流转。其实,以一个集体产权对另一个集体产权 的 “ 排他性”的性质,这种交易是可能的, 但当时的人民公社制度禁止了此种 交易。 三是1979年之后的农村土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是以 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为基础的。其实质是 将农地的使用权均分到农户,通过劳动努力与劳动剩余直接挂钩的形式,形成 激励机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现行的农业基本经济制度是土地公有 制基础上的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农民被赋予了在其所承包的土地上的生产 经营权、收益处置权 ( 收益的处分权,劳动、经营与分配收益直接联系, 对剩 余所有权的享有) 。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 将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 营制, 并明确规定新一轮土地承包期为30年。 也就是说在我国农村把公有土地 转交给农民个人或家庭使用,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也被极大地调动起 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随之,农村商品货币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 转型的步伐大大加快, 农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出现了很多新鲜的变化。同时, 问题的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农村经济合约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农地制度改革开始, 我国改革的历史背景决定了我国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当局不仅有极大的权 威, 而且可以突破现有的法律法规的约束, 做出有利于自 身的各种补充性解释。 正是由 于上述原因, 农民 集体 ( 地方政府, 村) 土地开发商三者的利 益关系中,出现了 两种发展倾向:一是农民的个体意识或小集体意识增强,小 集体利益正逐渐取代原先的大集体利益,包括家族意识在内的一整套乡土社会 关系意识也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重新发挥影响力。另一种是因社会分层而形成 的各种利益群体,乡、村干部和土地开发商之间共谋 “ 寻租” 关系。 他们有共 同的利益边界,彼此都借助手中掌握的政治、经济权利,为个人或者小群体谋 求利益。 对于他们的谋利行为,国家很难有效约束和控制.因此农民 在无法通 过正式合法的渠道维护自己利益的情况下, 就会倾向于以村民群体的力量和乡、 村干部进行面对面的 抗衡。 这时候乡、村干部扮演的是利益谋求者的角色,他 第二章文献综述 们站在国家利益和村民利益的对立面。此时,农村土地纠纷就会明显地分化出 两个对立的阵线:一个是由乡、村甚至是县级干部所组成,他们很容易达成某 种共谋性关系, 利用土地流转来谋求私利; 另一个则是由村民自 发结成的群体, 这种群体内部凝聚力很强,立场坚定,千方百计地以群体的力量来保护他们自 身的合法土地权益。面对内聚力很强的村民群体的力量,地方政府为了维持自 身的地位,常常不得不做出妥协和让步。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的缺失造成的,其背后更深 层次的原因则是农村土地产权主体界定的多元化。村集体与农户共同为土地的 所有者,后者是生产经营主体, 而前者是非生产经营主体却是地产交易主体。 前者的 交易所得不用于农业生产经营与农业产业化,因为村集体既 然不是利润 中心,就缺乏生产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的激励。两个主体的不统一完全是组织结 构的问 题,是组织失灵和组织缺失的问 题, 张晓山 (20 0 5) 将之描述为 “ 老板 缺位” 。 如此的集体产权与缺失的农村经济组织的并存, 就必然会导致地产流转 中的“ 寻租博弈” 。 租值并未利用于农业生产经营与农业产业化, 而是耗费于“ 产 权博弈”与 集体和农户的谈判成本中。前者是生产性的,后者是非生产性的。 因此,在问题的解决上,经济学界出现了两种不同道路的分化: 一条道路是实行农业产业化政策,也就是建立能够使 “ 村经济”与农户经 济统一起来的集体经济组织,达到一体化的经济结构,使得农户民主参与农地 流转的决策中去,而不是村千部或乡干部私密决策。并在合理分配农户的补偿 收益之后,将地产交易所得之交易剩余必须用于改进农田水利设施、村庄治理 与社区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农村职业教育等等农业产业化建设中。这就 解决了农村经济组织失灵问题。具体分析,可以概括为以 下三个方面: 其一, 建立与集体产权性质相对应的真正的合作经济组织 ( 周立群, 2 0 01; 苑鹏, 2 0 0 5) 左 。 在这种合作 经济内 部理应有一个农户产权处置 委员会以 对产 权最终是否可交易做出裁决,并同时对交易剩余如何成为公共积累、农户如何 参与交易剩余分配形成权威性的、可执行的决策; 其二, 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间的利润分享 ( 包括交易剩余的分享)要由村 民 委员会进行公共决策,集体经济组织在公共品的提供上 ( 利用公共提留 和交 易剩余) 、 在农户进入、 退出所应履行的权利与义务或理应获得的补偿上应做出 具有法律效应的规定,这种规定应具有权威性与可行性; 刀 苑鹏等人还认为,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少之又少,且多为一些社会精英人士带动成立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 其三,村民能够有效地行使和监督这种权利与权力。 另一条道路是修改宪法,彻底瓦解集体经济,实行地产细分到户、自由流 转,也即农地的私有化。这样,土地在税后的剩余收益全部归于农户,农户不 再是集体成员,而是完全的土地所有者。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产权分割的 局面。 这两条道路旨在消除农地流转中集体利益与农户利益间的矛盾冲突,其不 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在原有土地集体性质的基础上所做的政策调整,肯定了原 有土地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弥补了组织缺失的问题:后者虽然从产权上给与 农户完整的权利,但却忽略了土地的社会保障的作用,这就犹如将烫手山芋从 一只手转到另一只手。另外,即使土地私有化了,农业生产还受农业融资的限 制,这单靠拥有完全产权的单个农户是无法解决的。 第三章理论框架:合约选择的分析 第三章理论框架:合约选择的分析 合约也是一种制度安排或组织形式, 是在交换中对某一特定条款的议定。 把 不同所有者的资源联合起来进行生产,就必须通过合约部分地或完全地转让产 权。几种不同所有者的自 愿联合就需要他们通过谈判并缔结合约条款来规定参 与者之间利用资源的方式以及分享 “ 合作剩余”的比例。合约条款的设计目的 在于使竞争约束下的所有资源报酬达到最大化原则。假设不存在交易成本,每 种资源使用与边际相等原理一致。而在产权和交易成本约束下, 合约是不完全 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完全合约在经济上的无效率。每一种合约安排,其交易 成本都不相同。交易成本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投入与产出的物理属性不同、制 度安排不同以及不同的合约条款要求在合约执行与合约的谈判中付出努力的不 同。 在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民个体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有关土地 使用权流转的合约安排。在这些合约安排中,有关土地的转让费用的大小、对 土地等要素的使用及其他要素的投入的限制、农民与企业如何分配土地收益等 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不同的合约安排就形成了今天不同的农业产业化 经济组织。同时,作为土地资源所有权代表的地方政府以 其政策或行政规定构 成了土地交易的约束条件,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一系列的土地交易活动中 又是签约人。这种双重身份使中国的土地合约深刻影响了 地产合约与农业产业 化的内在关系及其互馈机制,进而影响到中国农业产业化的演进路径。本文着 重考察了农业产业化中的土地合约形成的影响因素,突出 研究了地方政府在其 中的作用,并就此问题建立了理论模型。 在建立本文的理论框架之前,首先对行为主体的行为做出以下假设: 第一,农户具有一定集体行动的觉悟性; 第二, 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勾结的机会主义倾向; 第三,经济人假设 ( 包括地方政府官员的经济人假设) 。 对假设的说明:第一是关于领悟能力的一个假定,各种经济人 ( 主要是分 散农户)签订合约时考虑周全并能借助组织的力量来解决。第二是指在各种合 约安排中出 现的投机、自 私、自 利、撤谎、欺骗、违约和服从等行为. 这些行 第三章 理论框架:合约选择的分析 为加大了 制度成本。 第三,不论何时只要个人或组织察觉到某种行动能增加他 们经济利益,他们就会采取行动。 前述分析己 经告 诉我们:产权界定的不完善会导致租金的消散,产生帕累 托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