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一直是人类的追求。在为美化人生服务方面,美学肩负 着重要的使命。景观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实际 应用价值。本文写作的目的,是从学习、生活、工作在金陵一员的角度,对历史 文化名城金陵景观美学作审视和研究,从金陵景观的审美特性、金陵景观规划中 存在的症结及其剖析、对金陵景观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对未 来金陵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意见与建议。 金陵自古便盛传有王者之气,是虎踞龙蟠的风水宝地。兼之地处南北之要冲, 历史和地理的双重原因,使金陵景观形成了王者气象与南北兼蓄的审美特性。然 而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在当代金陵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 处:决策者和设计者们重局部设计,轻整体规划;重实用功能,轻审美意识;重 发展,轻保护的举措,形成了金陵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误区。针对上述情况,本文 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对于金陵景观,首先要有准确的定位,广泛吸取国内外众多 城市在景观规划上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立足于金陵城市悠久的历 史与文化,形成金陵城市景观的品牌特色;顺应建设“生态城市的口号,在景 观规划中注重生态环保,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关键词:金陵景观美学;审美特性;症结;剖析;建议 a b s t r a c t ab s t r a c t m a n k i n dh a sb e e na l w a y sp u r s u i n gp o e t i cr e s i d e n c ei nt h el a n d i no r d e rt o b e a u t i f yt h el i r es e r v i c e s t h ea e s t h e t i c sh a v eu n d e r t a k 即i m p o r t a n tm i s s i o n s ,a n d l a n d s c a p ea e s t h e t i c sa sab r a n c h o fa e s t h e t i c s ,i nr e a ll i r e ,h a saw i d er a n g eo f p r a c t i c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s f r o mt h ev i s u a la n g l eo far e s e a r c h e rw h o i ss t u d y i n g 1 i v i n g a n dw o r k i n gi nj i n l i n g , m yp u r p o s eo fw r i t i n gt h i sa r t i c l e ,i st oc o n s i d e rt h el a n d s c a p e a e s t h e t i c si nj i n l i n ga n dt od os o m es t u d y 1w i l la n a l y z ef r o mt h et h r e ea s p e c t s 一- t h e a e s t h e t i cl a n d s c a p ef e a t u r e s ,t h ec r u xo f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a n d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a n a l y s i s , a sw e l la sv i e w sa n d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 st ol a n d s c a p ep l a n n i n g - w i t hav i e wt ot h e f u t u r el a n d s c a p eo ft h ej i n l i n gp r o p o s a la n dd e s i g n ,o f f e r i n gan u m b e ro fu s e f u lv i e w s a n ds u g g e s t i o n s s i n c ea n c i e n tt i m e s ,j i n l i n gw a sw i d e l ye u l o g i z e dt h a ti tw a st h ec i t yo ft h e k i n g , f o r b i d d i n gs t r a t e g i cp o i n t ,a n dv a l u a b l el a n dw i t hag o o dg e o m a n t i co m e n b e c a u s ei ti sl o c a t e di nt h en o r t h s o u t hh u ba n d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h i s t o r ya n d g e o g r a p h ym a k e sj i n l i n gf o r mt h e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r e v e a l i n gt h el a n d s c a p eo f t h ek i n gf r o mb o t ht h en o r t ha n dt h es o u t h h o w e v e r ,w i t ht h ep a c eo fu r b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j i n l i n g ,i nt h ep r o p o s a la n d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 , t h e r ea r em a n y i n a d e q u a c i e si nt h em o d e m u r b a nl a n d s c a p ep l a n n i n g d e c i s i o nm a k e r sa n dd e s i g n e r s e m p h a s i z em o r ep a r t i a ld e s i g nt h a nt h eo v e r a l lp l a n n i n g ;m o r ep r a c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t h a n a e s t h e t i cs t a n d a r d s ;m o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a np r o t e c t i o n t h i sp h e n o m e n af o r m e d e r r o r so fp r o p o s a la n dd e s i g n i nr e s p o n s et ot h e s e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t h ep a p e rp u t f o r w a r di t so w nv i e w s :f i r s t ,j i n l i n gl a n d s c a p em u s th a sa c c u r a t ep o s i t i o n i n g , a n d e x t e n s i v e l ya b s o r bo u t c o m eo fm a n yc i t i e s l a n d s c a p ep r o p o s a lf r o mh o m ea n d a b r o a d ,a n dt h e np u ti t i n t op r a c t i c e ;s e c o n d ,b a s e do nj i n l i n g sl o n gh i s t o r ya n d c u l t u r e ,w em u s tf o r mt h eu r b a nl a n d s c a p eo ft h ej i n l i n gb r 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l a s t ,i nr e s p o n s et ot h es l o g a no f ”e c o l o g i c a lc i t y ”,w es h o u l dl a ys t r e s s o nt h e e c o l o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 , a n dt h ed e s i g no fs u s t a i n a b l el a n d s c a p e k e yw o r d s :j i n l i n gl a n d s c a p ea e s t h e t i c s ;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 r u xo ft h e p r o b l e m ;a n a l y s i s ;p r o p o s a l i l 刖吾 1 上- j - 刖吾 自人猿揖别,人类实现了对自身生存环境的主宰。农业文明更是开始了人们 的定居生活。至此,人们产生了田园牧歌式的家园感受。“劬劳功烈,然而人诗 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在他晚年的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海德格尔在人 诗意地栖居中引用并对之加以哲学的阐发,认为“诗化筑造了栖居之本质。 诗意地栖居是人类美好的理想、人性理想的光辉。朱光潜在2 0 世纪3 0 年代曾提 出“人生的艺术化的主张 ,这与诗意地栖居基本是一致的。诗化人生的基本内 容,就是人生的艺术化。现实的人生有太多的缺憾,需要艺术来弥补。艺术世界 是一种被理想化了的完美世界。当艺术与生活相融合,生活就艺术化、诗意化了, 从而实现了美化人生的目标。 在为美化人生服务方面,美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景观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 分支,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我国具有悠久而独特的尊重自 然和景观的历史。人被视为自然的一部分,山水和具有其他特征的自然景观具有 神圣的品质。中国儒家的“天人合一 ,道家的“道法自然 ,都表达着人与自然 本质同一的看法。这种人与自然一体的人性见识,导致了“万物与我齐一”和“顺 应自然而生活的价值追求。景观作为经济一社会自然这样一种复合型的 生活系统中的一部分,我们身在其中,我们也是景观的一部分。美的景观一直是 人类对于环境的长期追求和永久的梦想。 “景观一词最早由日本植物学者三好学博士于明治3 5 年( 公元1 9 0 2 年) 前后作为对德语“l a n d s c h a f t 的译语而创造的,最初作为“植物景的含义得 以广泛使用,后被陆续引入地理学和都市社会学领域。中国学者的著作中首次出 现“景观一词,是在1 9 3 0 年由中国景观学科的先驱陈植先生在其著作观赏 树木的参考书目日文部分列有三好学的日文植物景观。后来陈植先生在1 9 3 5 年出版的造园学概论中有两处使用了“景观 的词汇。 我国学者陶济在新美术1 9 8 4 年第4 期发表的景观美学刍议中,最 早对景观美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1 9 8 5 年陶济先生又在天津社会科学杂志 上发表景观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景观美学的研究范围。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学界关于自然美的讨论取得较大的进展。生态美学、 景观美学、环境美学成了美学界研究的热点。当前,有关重建自然美学的讨论正 在展开,有学者认为新的自然美学理论框架中,应以生态美学为体,景观美学为 象,环境美学为用。其实三者不能截然分开。生态、景观、环境是浑然不可分割 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共同营造起人类生存的外部空间。景观“既是自然生命本 月u 舌 身的外化形式,又必然是为人的感官而显现的景和观一,它是三者中 最直观和具体化的。景观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或生态现象,它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景观美学作为深思熟虑的思想,不应当作一门孤立的学科来对待,它牵涉到世界 观的诸多方面。景观美学作为研究景观美的构成和欣赏的一般规律性的应用性 学科, 其研究对象绝大多数都是“人化的自然 ,甚至就是“人造的自然 ,包 括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 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 是缺少发现 。只要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去感受金陵的景观美,我们必将被它所陶 醉。 金陵景观之美,美在历史,亦美在当下。“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 ,有着 6 0 0 0 多年文明史和2 4 0 0 多年建城史的金陵,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 四大古都。自公元2 2 9 年东吴孙权迁都金陵以来,历史上先后有1 0 个朝代在此 建都,故有“十朝都会之称。大约从南朝开始,它已成为江南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中心。到了明代,朱元璋在此建都以后,金陵的城市建设走上了古代城市的 巅峰。到了近代,由于地处南北交通要道,金陵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通商口岸, 特别是在民国时期,金陵作为首都城市的近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悠 久的历史赋予金陵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有景观。历史和地理的双重原因形成了金 陵有别于南北两地的景观特色它既具备王者气象,又有南北兼容并蓄的特 性。在保留了前人遗留下的宝贵景观的基础上,后人又不断改进、发展和壮大。 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高耸云霄,一条条宽阔的公路如城市的脉络穿行其中。古都 金陵更突出地表现在它的现代性上,它早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钢筋水泥包 围下的历史文化名城,天空是灰色的,道路是拥挤的,市民是忙碌的。金陵己不 再是我们记忆中的金陵。诚然,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为金陵增添了许多美的景观,但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进入认识的误区, 不但破坏了原有的景观,更留下许多不当之处。作为学习、生活在金陵这座历史 文化名城中的普通一员,我衷心希望能把金陵建设成为“人类审美的而又是现实 的生活场所、安全而健康的生态系统、富有意味的物质与精神空间,即天地 人神和谐的人居环境”。 基于上述原因,同时因鲜有金陵景观美学方面的专 著或论文面世,促成了此篇论文的成文。 o 刘成纪著,生态学时代的新自然美学,光明日报,2 0 0 5 年2 月8 日。 o 吴家骅著,叶南译,景观形态学景观美学比较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 9 9 年5 月出版,p i o 。 。王长俊著,景观美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1 1 月出版,p 3 。 o ( 法) 罗丹述,葛赛尔著,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7 8 年1 2 月出版,p 6 2 。 俞孔坚、李迪华著,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3 年1 月出版,p 5 。 2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l 、坚持以“求实、创新一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它人或其它机构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它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 意。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 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 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 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第一章金陵景观的审美特性 第一章金陵景观的审美特性 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金陵东郊汤山猿人头骨的出土,表明早在3 5 万年 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 的足迹。自公元2 2 9 年东吴建都伊始,金陵曾十次成 为京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处于吴楚交汇之地的金陵,既有虎踞龙蟠 的山i l n 胜,又有钟灵毓秀的南国风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十代古都风尚的 浸润,使得文质并茂的人文传统与淳朴包容的民风习俗融会和谐,形成独特而深 厚的文化底蕴。金陵地理区位优越,处南北之要冲长江“金三角 地区,物产资 源丰富,是中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城市。金陵对外交通四通八达,形成了航空、 高速公路、铁路、长江航运的立体交通体系和网路。纵观金陵从古至今众多自然 的、人工的、人文的景观,王者气象和兼蓄南北,成为金陵景观独具特色之处。 第一节金陵景观中的主者气象 南京,简称宁,别号金陵。 京者,国都也。当代中国版图上,能够称为“京的城市,恐怕除了首都北 京之外,就是古都南京了。二者一北一南、一后一前遥相呼应。南京二字的意义 相当明显,就是“南方的首都 的意思。 一、金陵王气与风水、地貌 “气是中华传统文化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古人认为,万物的存在和变 化,都是“气 在起作用。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庄子 说:“通天下一气耳。抽象的“气被运用在宇宙、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 风水是选择阳宅和阴宅住址的办法,在古代又称为堪舆。“气是风水术的 核心,山水组合形成某种“气,“气”成为判断地形优劣的结论。三国志中 最早用山水地形附会天上的苍龙、白虎、朱雀、玄武星象。 金陵的风水历史渊源悠久。在地理环境决定论者的眼中,地理环境在人类社 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金陵自古便盛传有王者之气,据中国古代的 堪舆术,它是虎踞龙蟠的风水宝地,被视为“天开帝王居”。历来在金陵开国建 都皆以金陵王气为重要依据,故有十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为赫赫有名的王者之 城。相传楚威王曾在此埋金填池,以压王气,于是有了“金陵之名。又传秦始 皇曾引淮水北流,以泄王气,于是又有了“秦淮之名。 南宋景定建康志绘声绘色地记下了这个传说: “三十七年,始皇东游自江乘渡江,望气者言: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因 凿钟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流,后呼为秦淮。 第一章金陵景观的审美特性 于是,秦始皇命人开凿钟阜( 即今天江宁的方山) ,使淮水流贯金陵境内, 泄散王气。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亦云: “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上乃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 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都市,诚难觅如此佳景也。 而又恰居长江下游两岸最丰富区域之中心夫当长江流域东区富源,得有正当 开发之时,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 昆仑秦岭大别山是同一个褶皱造山带,这个造山带一般被称为中国 的“中央造山带 ,很多人称之为中国最重要的山龙脉之中脉( 天山燕山为 北脉、南岭为南脉) 。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之上,是古人所说的“万山之祖, 被赋予了崇高的象征意义;昆仑山下青藏高原之后就是秦岭,这也是中国最重要 的南北分界线;秦岭再往东突然几乎消失,此为南阳盆地,随后再向东南延展, 此即大别山;大别山再向东则被郯庐断裂带挤压切割并被错位北移,成为苏皖之 间的江淮丘陵,大致止于金陵的江北地区。也就是说,金陵是上承昆仑的山龙之 中脉可见的终点。此外,金陵同时又紧邻中国的另一条龙脉长江,这条上自 青藏高原的中国最大河流也被称为水龙脉之中脉( 黄河为北脉、珠江为南脉) 。 这似乎给了“金陵王气 一个地理上的解释金陵是中国的山龙之中脉与水龙 之中脉的交汇之处,这无疑使得金陵在地理上成为了中国核心、正统的代表。 金陵地貌负山带江,6 0 以上的土地是低山、丘陵和岗地,其中地势最高且 最为著名的钟山( 又名紫金山) 海拔4 4 8 9 米,倚城而立,其周围星罗棋布着栖 霞山、牛首山、幕府山、狮子山、清凉山、鸡笼山等文化名山。水系以长江为主 干,9 0 余公里的长江金陵段自西南向东北浩浩荡荡奔流而去,江面宽达1 3 公 里。以江为界,市域南北主要分属同为长江支流的秦淮河和滁河两大流域,流经 主城区的秦淮河绵延1 1 0 公里,因孕育了金陵最早的原始文化而被誉为母亲河。 南部的石臼湖、固城湖水面开阔,烟波浩渺,是金陵最大的两处湖泊。城中的玄 武湖、莫愁湖桃红柳绿、鸟语花香,自古就是著名的园林名胜。全市以河湖为主 的水域占到了土地面积的1 1 以上。中国风水学上说,山主政( 贵) ,水主财( 富) 。 金陵地貌中的王气,体现在山水城林集于一处,已成为当代金陵城的特有景观, 历史与自然巧妙交织,赋予金陵全新的城市魅力。 二、金陵王气与景观 金陵景观的名称有着鲜明的人文色彩。山水形胜之势与帝王霸业之气相互印 证,使金陵有了“钟灵毓秀、“帝王之宅 的美誉。金陵占据了长江中下游的特 殊地理位置。三面环山、一水阻隔的地理环境无疑是古代君王筑城霸业的最佳选 择。金陵的山雄起于长江之滨,蟠绕于古都之周,故有“虎踞龙蟠之称。金陵 2 第一章金陵景观的审美特性 的山是宁镇山脉楔入都城的三支分脉。其北支,由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 子山、沿古长江入城,谓“石头虎踞;中支,由宝华山、钟山、富贵山、九华 山、鼓楼岗、清凉山入城,与北支汇合,称“钟山龙蟠 ;南支,由钟山向南的 青龙山、黄龙山、祖堂山、牛首山,到三山矶,宛如一道天然屏风。另外,金陵 的山水古有“天堑 之说。金陵的西北滨临浩瀚的长江,江面宽阔,水流湍急, 在冷兵器时代自然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屏障。 特殊的地理位置曾吸引了无数的风云人物在这里角逐争雄。也正是都城的建 立,给金陵自然景观赋予“王者之气 的人文色彩。文人墨客亦以中国传统风水 文化加以印证,如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之说。 龙风文化有多种含义,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龙风又变异为皇权的象 征。金陵作为古都,其地名更深受皇权文化的影响。梳理金陵的地名,从中可以 发现很多与龙凤有关的地名。地名中这种攀龙附风的文化现象,虽有一定的皇权 意识的残留,但现在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金陵的繁荣昌盛,对和平、团圆、幸 福、美满生活的寄托和憧憬。如龙蟠里、龙蟠路、丹凤街、凤凰街、回龙街、凤 凰台、风游寺、来凤街等等。尽管这些地名大多源于神话传说,地名的渊源有不 少现己难以作文献考证,但从其文化内涵来看,这些地名无不带有华夏龙凤文化 留下的印记,亦体现了金陵的王者气象。 建都于此的历朝历代,无不留下彼时代的景观建筑,它们亦体现着金陵景观 的王者气象,如明故宫、明孝陵、明城墙、梅花山( 东吴大帝孙权之陵) 、中山 陵等景观中,下面以明孝陵为例,简要分析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庄 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是庄子“天人合一一的基本 思想。老子章句日:“天道与人道间,天人相通,精气相贯。老子道德经 又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明了人与自然的共同根源。古 代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就是说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可以互相交流,和谐共 生。这也反映在古代的建筑中。古代帝王陵墓中有采用天宫、天象、星宿图的情 况,意在“天人合一、“魂归北斗 的效果。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 后马氏的合葬陵墓。1 9 9 9 年3 月,考古人员公布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明孝陵布 局呈“北斗星 图。“勺头为绕梅花山而环行的导引神道部分,“勺柄为正北 方向直线排列的陵寝建筑部分,“勺头 、“勺柄”上的“七星依次为四方城、 神道望柱、棂星门、金水桥、文武坊门、享殿、宝城。 现在谈及金陵的王气,不得不提到上世纪初,中国社会大动荡、大转变时期, 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中华民国。作为民国的首都,时至今日, 金陵的大部分民国建筑保存完好,构成了金陵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风貌, 金陵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作是“民国建筑的大本营”。有建筑学家评说:“较之 第一章金陵景观的审美特性 于上海、天津、广州等地的民国建筑,金陵民国建筑可谓参酌古今,兼容中外, 融会南北,有金陵文化的王家气度,堪称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 缩影,全国首屈一指,世界范围内亦有典型意义 。中山陵、美龄宫、音乐台、 紫金山天文台、颐和路1 2 号公馆区、“南京1 9 1 2 、部分高校( 南京大学、东南 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等) ,构成了民明国建筑这道绮丽的风景线。以中山陵为 例,他的设计者吕彦直,以庚款公费派赴美国学建筑。毕业前后,他曾作为美国 著名建筑师亨利墨菲的助手,参与金陵女子大学( 今南京师范大学) 和燕京大 学( 今北京大学燕园) 校舍的规划和设计。在孙中山逝世后,他潜心研究中国古 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参照紫金山地形,用两个多月绘制出设计图案,轰动一 时。中山陵依山而建,墓道和3 9 2 级石台阶,把石牌坊、陵门、碑亭、广场、华 表、祭堂、陵寝等建筑物有序地串联在了同一条轴线上。四面苍松翠柏环抱,八 方云霞紫气聚来。从空中俯瞰,中山陵园就像一口安放在中华大地上的巨大警钟, 庄严肃穆,气度非凡。中山陵的设计和建造,完全体现了吕彦直的这一重要的建 筑思想使用西方先进的建筑科学技术,去构造纯中国样式的建筑。陵门、碑 亭、祭堂、台阶的毛坯以及墓室的地下、地面建筑,都是用钢筋混凝土构造的; 屋面、牌匾、斗拱、梁柱这些“木构件,也是用钢筋混凝土塑造的;陵门和祭 堂上的“木质隔扇门,是用紫铜铸造的。所有的西方建筑技术、现代建筑材料, 到了吕彦直手上,都被造化成为纯中国式的,让人看不出破绽来。吕彦直所设计 的中山陵,既是一座纯中国式的陵墓,又区别于以往所有中国的封建帝王陵墓。 从颜色上看,他用孙中山手创共和的国旗蓝色为主色,以蓝色的琉璃瓦顶,取代 皇帝专用的黄色琉璃瓦顶。从使用功能上看,他以祭奠活动的公共性,取代了以 往皇家祭奠活动的私人性。宽阔的广场,宽阔的墓道,宽阔的台阶,全部都是为 适应大型公共祭奠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中山陵身上集中体现了中西方的不同美 学思想。 第二节金陵景观中的南北兼蓄 中国一般以秦岭淮河为界,来划分南北方。这是自然的界限,是人文的 界限,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的界限。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的南北方,在诸多 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南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然、体质、语言、性格、文艺、 饮食、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自然差异:以秦岭淮河为界,自然气候明显变化。 体质差异: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体质高胖;南方体质矮瘦。 性格差异t 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粗犷豪爽;南方细腻柔和。 4 第一章金陵景观的审美特性 最大的差异: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地势平坦,利于骑兵作战,政治与 军事比较活跃;南方河网密布,丘陵山地非常多,不适合少数民族骑兵作战,经 济与文化比较发达。 很少有一个地方能像金陵这样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沉积。王朝更迭,悲欢相续, 生灵涂炭,使个原本轻灵秀气的江南水乡,一个本来六朝金粉,烟柳繁华之地, 负载了一个民族大部分的悲情。钟灵毓秀的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宅,历来都 是兵家必争之地,混合了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隽永,一如苏辛的词,豪迈大气与 温柔婉约兼而有之。 一、金陵景观中的南方特色 金陵地处长江以南,从人们对金陵景观诗化的命名中,可见金陵景观中体现 出的南方特色。如称小九华山为九华寻胜、梅花山为梅岭暗香、燕子矶为石燕凌 波、秦淮河为万种风情等等。金陵,山环水抱,钟灵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 自然风貌久负盛名。自然界厚赐于它龙蟠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 烂的文化。自然景观、人文古迹点缀城中,两者融为一体,用“城在园中 一词 形容金陵最为恰当。金陵城中有玄武湖;城东有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美龄 宫、紫金山天文台等,形成了著名的钟山风景区;城南有夫子庙、乌衣巷、李香 君故居、瞻园等,构成了秦淮河风光带;城西则有清凉山、石头城、莫愁湖;城 北有珍珠泉度假区、长江大桥等。名胜古迹可谓数不胜数,下面列其代表性景观, 不一一罗列。 玄武湖,三面环水,一面临城,秀峰塔影,碧波荡漾,堪称“金陵明珠。 湖水波光粼粼,湖中的环洲、梁洲、翠洲、菱洲、樱洲由堤桥相连,绿树掩映, 垂柳婆娑。南唐灭亡后,李煜被软禁在玄武湖的樱洲,在此期间写下了一首千古 绝唱虞美人。古人曾有“钱塘莫美于西湖,金陵莫美于后湖”的赞语,把金 陵玄武湖与杭州西湖相媲美。秦淮河风光带地处城南,以夫子庙建筑为中心,东 起东水关淮青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至西水关的内秦淮 河地带,包括秦淮河两岸的街巷、民居、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自1 9 8 4 年以来 国家旅游局和市人民政府对秦淮河风光带进行了重点开发、复建和整修,恢复了 明末清初江南街市商肆风貌。栖霞山风景区以栖霞山为中心,兼有许多南朝陵墓 巨型石刻碑记,自然景观以山景和森林景观著称。每当深秋,层林尽染,“秋栖 霞 名闻遐迩,“金陵第一名秀山 千古流传。莫愁湖,蕴含动人凄丽的传说, 湖光倩影,花团锦簇,典雅、幽秀而豁达、奔放,有江南第一名湖之称。瞻园, 江南五大名园之一,金陵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园林,有“金陵第一园 之称 第一章金陵景观的审美特性 二、金陵景观中的北方特色 金陵据长江天堑,扼鄂、皖、苏、沪交通,是东南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 地。地理位置的独特,使金陵的景观不仅有着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美,亦有着北国 风光的阳刚之美。下面选择具有北方特色的典型景观进行简要描述。 滚滚长江由西南而来,至金陵掉头折向东南。沿江雄峙幕府、直渎诸山,山 势奇雄,其脉势在燕子矶昂首展翅,欲飞而不过大江。其沿江三十里,借万里长 江奔腾之势,形成难得的大江风貌景观,以山秀、洞幽、江深、矶奇为特色。“一 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 ,登临阅江楼放眼远眺,但见浩瀚的大江滚滚 东去。周围天妃宫,静海寺一览无余,仿佛明代郑和下西洋以来六百年烟雨尽收 眼底,豪迈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长江大桥建成于1 9 6 8 年,位于市西北面 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 公路两用桥,声名响彻海内外。长江大桥共有9 个桥墩,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 部高8 5 米,底部面积约4 0 0 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正桥的桥孔跨度达1 6 0 米,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整座大桥如彩虹凌空江上,十分壮观。尤其是晚上,桥 栏杆上的1 0 4 8 盏泛光灯齐放,桥墩上的5 4 0 盏金属卤素灯把江面照得如同白昼, 加上公路桥上的1 5 0 对玉兰花灯齐明,桥头堡和大型雕塑上的2 2 8 盏钠灯使大桥 像一串夜明珠横跨江上。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绵延十余里,“疑是银河落 九天 。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石头城全长约3 0 0 0 米。孙权在金 陵邑原址石头山上筑城,故称石头城。由于中段几块突起的红色水成岩,酷似 丑脸,如兽面,又称鬼脸城。它扼守长江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有石城虎 踞之称。石城风景区以石头城为中心,拥三山一湖复一潭的形胜,山水依偎, 胜迹星罗,与山、水、城、林交融一体,形成壮观、古朴、自然幽静、多姿的景 观特色。 6 第二章金陵景观规划中存在的症结及其剖析 第二章金陵景观规划中存在的症结及其剖析 金陵山川灵秀,气象宏伟,人杰地灵,文风昌盛,在中国各大古都中,均首 屈一指。然而目前盛行于中国大江南北的“城市化妆运动,成了城市景观建设 的误区。剔除各地的古迹,金陵和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大同小异, 千城一面:各地都有令人忘而却步的景观大道,曝晒在烈日下的世纪广场,纵横 交错的海陆空交通网络,高耸云端的摩天大楼徜徉于这样的金陵城中,你很 难感受到金陵之所以成为金粉地、帝王州的缘由。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提出“要促进入和自然 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纵观当代中国各处城 市,与众多发达欧美城市相比仍存在偌大差距。众多欧美现代化城市中的居民, 在享受现代科技的同时,仍可以在绿色葱茸和健康的生态环境中过着惬意的生 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不应以环境和景观的破坏作为城市发展的代价,而 应大力借鉴发达国家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经验,吸取其教训,避免经济发展后再 回首重建被破坏的环境和景观。这需要在城市建设之初就通盘考虑环境和景观的 全方位规划与设计。 纵观改革开放二三十年来,金陵城市景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景观规 划上,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设了许多特色景观,不过也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节重局部设计轻整体规划 金陵众多特色景观,如点点星光,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不过在整体规划 上,却缺乏长远的、持久的决策和行动。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密切,没有局部何来 整体? 但各个局部之和,亦不能等同于整体规划。整体规划要有全方位、统领性、 鸟瞰式的布局,它指引着整个城市景观发展的方向。 一、景观规划与城市规划 金陵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制定了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1 9 9 1 2 0 1 0 年) 。“由于前期目标已经实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居民日 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要,2 0 0 0 年4 月6 日,市政府批准同意市规划局开展总 体规划的调整工作。2 0 0 1 年7 月7 日,金陵总体规划调整成果通过国内专家组 评审通过。8 月3 0 日,建设部建规函 2 0 0 1 2 5 9 号认定同意了市城市总体规划局 部调整。规划中提出了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l 、立足宏观战略的思考;2 、 体现区域发展的思路;3 、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协同的理念;4 、表达可 7 第二章金陵景观规划中存在的症结及其剖析 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宗旨;5 、妥善处理好弹性和刚性的关系;6 、妥善处理好 长远与近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景观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应遵循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我们每 个人都生活在城市中,生活在景观中,与之呼吸与共,景观规划更应获得城市决 策者、规划者的重视。规划局应顺应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制定相应的城市 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使我们的城市景观规划有章可循。不过在具体实施中却难 尽如人意,城市决策者缺乏此种意识,多数城市也缺乏相应的景观规划。 金陵城市的建设,景观的规划,成了各任市长们建立政绩的窗口,在各人任 期内不同政策的指导下,在他们盲目、错误理念的指挥下,城市被建设得面目全 非,何来优美的景观? 即使在同一时期,各区、各地方也各自为政。景观规划应 遵循既有方针,一以贯之,对于优秀的景观规划,后来继任者不应以各种理由束 之高阁,再起炉灶。在金陵生活多年,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之一便是不停地修路, 到处尘土飞扬,机器轰鸣,车辆堵塞,交通拥挤。为了拓宽道路,合抱的巨树被 砍伐,再植上造价不菲的绿化带。刚修完不到几年的马路又被机器挖得面目全非, 这些绿化带不免重蹈巨树们的覆辙。道路扩建就意味着拆迁,随着每一次的扩建, 原来的设计就被打破,新建不久的建筑只能继续拆掉重建,繁华路段5 - 1 0 年就 要重新建设,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在景观规划中,经常存在这种目光短浅的做法, 甚而至于整体规划尚未出炉,前期工作已经上马。纲举才能目张,在城市景观建 设中,我们需目光长远,制定城市景观中长期规划原则,不能走一步看一步,那 会使金陵景观缺乏整体感,显得杂乱无章。金陵应建设出它独具“个性的景观! 二、规化亮点之高校中的景观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金陵有许多特色景观为世人称道,在本文的第一章 中曾作详细论述。现代化的进程,又为金陵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怎样的契机,带 来什么样的现代化景观呢? 金陵自古文风鼎盛,现当代高校林立。2 0 世纪末,随着国内高校的扩招, 原有的教学条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对教学硬件、软件的需求,于是, 高校的扩张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大学城”这个新名词也应运而生。在历史 文化名城之一的金陵,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被视为一所大学的重中之 重。很多高校在保留了原有的城内的老校区,更积极开拓城外的新校区。无论是 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座座老校区,还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校区, 不仅仅是培育人才之地,完美的校园环境,更使其成为金陵城的特色景观。金陵 现有三个大学城:仙林大学城、浦口大学城、江宁大学城。以仙林大学城为例, 它的规划,充分体现了现代城市文明和绿色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之初,仙 林大学城管委会、市规划局与美国泛亚易道公司签署协议,聘请该公司为大学城 8 第二章金陵景观规划中存在的症结及其剖析 作景观规划设计。据介绍,美国泛亚易道公司是世界一流的景观设计公司,设计 项目遍及世界各地。该公司亦不负众望,高起点、高标准将仙林大学城打造为国 际一流、国内领先、一百年不落后的大学园区。仙林大学城是一个自然景观丰富 的地区,它位于紫金山脚下,它集9 所大学校园和约2 0 万学生,一个综合功能 的园区中心,有出色的城市基础设施,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出众的商业和教育 设施。仙林大学城己被建设成一个具有浓郁文化和优美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的环 境。它像一座花园城市,一个绿色田园式的都市。根据地块的特色确定校园的环 境美化样式,对校园进行密集式绿化,使校园成为一座座城市绿洲。街道和通道 被建成了一条条绿色通道,仙林中心区的城市林荫大道能令人产生一种惊人的视 觉走廊的效果。以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为例,该校区在景观设计中实践了“在 文化和自然的交汇中生活和学习的理念 。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如六朝古迹) 成了构成景观的主要因素,它们被保存下来并加以利用,如在山脉上建造休闲场 所,并塑造一座笔型高塔,成为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水库地区设计大片草坪, 让人们休闲使用。 第二节重实用功能轻审美意识 景观设计被看作是参与景观最积极的方式之一,是对景观美学思想的集中体 现。在设计中,有众多原则需要遵循,如功能性原则、审美性原则、艺术性原 则、生态性原则等等,不一而足。 一、功能性原则 在桂强看来,“景观设计与规划,首先是科学,然后才是艺术,美学”。我们 从不否认景观美学中功能性因素的重要性。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评价景观设 计的优劣,不单单在于景观的好看与否,“更重要的是其是否首先解决了功能的 问题,是否形成了适宜的场所感,使用上是否方便舒适,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合理等 。 景观应能够直接向人提供便利、安全、保护、 信息等服务。功能性是景观设计外在的、首先为人感知的因素,因此也是最基本 的。事实上,形式也只有和功能密切结合,才具有理性的根基。 随着当代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金陵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景观设计问题, 但在某些方面,如城市交通工程( 道路、桥梁、地铁等) 及市政公用设施景观设 计上关注不够。大量的市政工程过分注重自身的功能性,而漠视空间及审美,忽 视其对景观的影响以及景观对其的要求,使得城市景观混乱。长期以来,城市建 。吴家骅著,叶南译,景观形态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 9 9 年5 月出版,p 3 。 雪桂强著,景观美学的自律和他律,艺术百家,2 0 0 7 年第2 期。 9 第二章金陵景观规划中存在的症结及其剖析 设特别是市政工程都遵循着“实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讲究美观”的原则。例 如城市交通工程的建设,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近年来修建了纵横交错的主干 道与高架桥、地铁等。特别是高架桥使道路尺度和空间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 在设计上往往无视这一因素,只满足功能要求的形式,而忽视空间、比例、尺度 以及和周围建筑的关系,使道路给人一种沉闷、拥挤、无序的感受。至于高架桥 的一些细部处理如隔离设施、防噪音高墙、路名标志、绿化箱、防护栏杆等往往 显得粗陋,缺乏美感。铁路亦是如此,由于提速的需要,路两侧的树木全被砍伐 成木桩。速度提升的同时,亦使我们付出代价:从车窗极目远眺时,郁郁葱葱的 树木再也难寻。 二、审美性原则 高尔基说:“人按其本性就是艺术家。他随时随地都竭力想使自己的生活美 丽。他想不再做那种只是吃吃喝喝,然后就无意识地、半机械式地生产子女的动 物。景观规划与设计同样如此,在景观的功能性得到满足后,人们更向往景观 规划与设计上的美学追求。 金陵景观是金陵人生活的家园。金陵景观同样也是金陵人社会意识形态的反 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就有什么样的城市景观。“以神权为 价值取向,便有了欧洲中世纪以教堂为中心的城市景观;以君主和帝王的权力为 价值取向,便有了中国封建都城和欧洲巴洛克的城市景观;以机器和工业为 美的时代,人们热衷于用水泥和钢铁改造一切自然的过程和形态,并相信机器的 高效和快捷,最终使城市景观变成了有管道组成的机器。 一座城市的规划理念, 总是与统治者的统治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理念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城市 的发展。金陵建城已有2 4 0 0 多年的历史,其城市发展深受传统规划理念的影响。 景观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一部分,同样如此。古往今来,纵观城市景观发展的 历史,它挣脱了一个旧的枷锁,又被套上一个新的枷锁。从为神设计,到为君主 设计,到为市长们设计。何时才能为居住在金陵城中的每一位普通老百姓设计? 为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娱乐而设计呢? 作为城市景观规划的领导者、决策者、设计者们,首先要端正思想,不能让 城市景观成为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其次,在设计中,还 是要贯穿一定的美学思想。景观是与我们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在其中生 存、呼吸,理想的家园不应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想象中,更应该切切实实地 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景观设计既要关注功能,又要关注美学。景观 应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特性,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设计者应该融入金陵生活,切切实实体会老 。俞孔坚、李迪华著,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3 年1 月出版,p 1 2 。 l o 第二章金陵景观规划中存在的症结及其剖析 百姓的需求。设计者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素养,然而他们很少深入百姓,深入现实 生活中,了解人的需求,而是坐井观天,凭想象,凭先人传下来的书面的经验, 把外国的东西照搬过来。拿来主义诚然不错,但也要看拿来的是不是我们需要的, 削足适履不可取。人需要交流、需要运动、需要庇护、需要休息、需要安全、需 要恋爱、需要适度的空间因此,设计的景观应能让人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设计者应该倾听金陵大地母亲的心声,顺势而为。大自然的风、雷、雪、雨, 动植物的繁衍、灾害的蔓延,都刻写在大地上。因此,大地会告诉你,哪里可以 建商业区,哪里适合建居民区,什么地方可以植树,什么地方可以有河流。大地 会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格局是健康、安全、舒适的。 设计者应该深入了解金陵的历史。我们生于斯,长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棉花种植基地承包合同
-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8单元 第24章 第2节 关注农村环境说课稿 (新版)北师大版
- 3.复用材料和新材料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科学沪教版上海六年级第二学期-沪教版(上海)
- 9.2.1总体取值规律的估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中国邮政银行试题及答案
- 电力设施建设担保合同类型及工程质量保障分析
- 厨师技能竞赛选拔与雇佣协议
- 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设备检修合同
- 孤独小说家课件
- 液化天然气运输与新能源产业链投资合同
- YY/T 0466.1-2023医疗器械用于制造商提供信息的符号第1部分:通用要求
- 教师节主题班会课件PPT
- 汉字课第一课(汉语国际教育)课件
- 安徽省物业管理行业专题调研分析报告
- 2023国家电网作业安全风险管控典型生产作业风险定级库
- 英语外研八年级上册群文阅读课PPT 韩茜
-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
- IE七大手法培训教材人机作业图
- GB/T 9766.3-2016轮胎气门嘴试验方法第3部分:卡扣式气门嘴试验方法
- GB/T 22751-2008台球桌
- 《智慧养老》方案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