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课程设计(论文)-74160计数器设计.doc_第1页
EDA课程设计(论文)-74160计数器设计.doc_第2页
EDA课程设计(论文)-74160计数器设计.doc_第3页
EDA课程设计(论文)-74160计数器设计.doc_第4页
EDA课程设计(论文)-74160计数器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 阳 工 程 学 院EDA技术 课程设计专业班级: 电子专112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题目:74160计数器设计 系 别 自控系 班级 电子101 学生姓名 学号 2011337206 指导教师 职称 讲师 课程设计进行地点: 实训F213 任 务 下 达 时 间: 2013年 12 月 20 日起止日期: 2013年12 月30 日起至2014年1 月10 日止系主任 2013年 12 月 10日批准以下内容根据各专业特点自行确定(如条件、资料、内容、任务、进度安排及要求等):1设计题目:设计模拟74LS160计数器 1.1设计目的:(1)掌握模拟74LS160计数器的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 (2)熟悉MAXPLUSII软件的使用方法。1.2基本要求:(1)能用VHDL语言设计模拟74LS160计数器电路; (2)能进行计数器硬件下载; (3)应用层次化的设计方法。1.3发挥部分:(1)设计输入信号波形,并进行设计仿真; (2)编程并进行硬件仿真;2.对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内容、格式、字数的要求1)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是体现和总结课程设计成果的载体,一般不应少于3000字。2)学生应撰写的内容为: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的结构及各部分内容要求可参照沈阳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执行。应做到文理通顺,内容正确完整,书写工整,装订整齐。3)说明书(论文)手写或打印均可。手写要用学校统一的课程设计用纸,用黑或蓝黑墨水工整书写;打印时按沈阳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进行打印。4)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装订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成绩评审意见表、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3.时间进度安排:顺序阶段日期计 划 完 成 内 容备注112.3012.31选题,搜集资料,熟悉设计环境201.0201.06调试程序301.07-01.08仿真程序401.09-01.10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进行答辩沈 阳 工 程 学 院 EDA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系(部): 自动化学院 班级: 电子专112 学生姓名: 杨媛 指 导 教 师 评 审 意 见评价内容具 体 要 求权重评 分加权分调研论证能独立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能制定课程设计方案和日程安排。0.15432工作能力态度工作态度认真,遵守纪律,出勤情况是否良好,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工作, 0.25432工作量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适宜。0.25432说明书的质量说明书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图表完备,书写工整规范。0.55432指导教师评审成绩(加权分合计乘以12) 分加权分合计指 导 教 师 签 名: 年 月 日评 阅 教 师 评 审 意 见评价内容具 体 要 求权重评 分加权分查阅文献查阅文献有一定广泛性;有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0.25432工作量工作量饱满,难度适中。0.55432说明书的质量说明书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图表完备,书写工整规范。0.35432评阅教师评审成绩(加权分合计乘以8)分加权分合计评 阅 教 师 签 名: 年 月 日课 程 设 计 总 评 成 绩分摘要74LS160计数器具有异步清零、同步置位的功能。运用译码程序在FPGA/CPLD中实现十进制显示,通过EDA原理图设计方法利用prim库中MAX-7000s系列芯片进行记数显示。运用MAX-PLUS 软件进行程序的编译,并用MAX-PLUS 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最后将该电路下载到实验箱验证74LS160计数器功能的正确性。关键字:计数器,MAX-PULS 软件,EDA技术I目 录摘要I1 引言12 MAX-PLUS II软件介绍22.1 MAX-PLUS的输入方式22.2 MAX-PLUS的功能、特点22.3 MAX-PLUS的操作环境23 74LS160计数器43.1 74160的功能43.2 VHDL语言程序设计43.3 程序输入与波形仿真53.3.1 程序输入53.3.2 波形仿真6总 结7致 谢8参考文献9附 录10附录A1 74160引脚图10附录A2 74160功能表10附录A3 74160计数器程序1074160计数器设计 1 引言EDA 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基本工作平台,把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融合在一个电子CAD 通用软件包中,辅助进行三方面的电子设计工作,即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电路设计以及PCB设计。总之,EDA 技术的基本特征是采用具有系统仿真和综合能力的高级语言描述。它一般采用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方电子产品世界。EDA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分别为20世纪70年代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该阶段是早期的电子系统硬件设计采用的是分立元件,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和应用,硬件设计进入到大量选用中小规模标准集成电路阶段。再者是20世纪80年代的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阶段,此阶段的初级阶段的硬件设计是用大量不同型号的标准芯片实现电子系统设计的。随着微电子工艺的发展,相继出现了集成上万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集成几十万直到上百万储存单元的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最后是20世纪90年代电子设计自动化阶段,为了满足系统用户提出的设计要求,最好的办法是由用户自己设计芯片,让他们把想设计的电路直接设计在自己的专用芯片上。到现在为止,EDA已经向着高密度、大规模的的方向发展,向系统内可重构的方向发展,向着低电压、低功耗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所设计的数字系统的规模大小不一,且系统内部逻辑关系复杂,如何划分逻辑功能模块便成为设计数字系统的最重要的任务。2 MAX-PLUS II软件介绍2.1 MAX-PLUS的输入方式MAX-PLUS开发系统是易学易用的完全集成化的设计开发环境。目前已发行10.0版本。该软件与LATTICE公司的ISPEXPERT及FOUNDATTON相比具有使用简单,操作灵活,支持的器件多,设计输入方法灵活多变等特点。常见的设计输入方法如下:(1)图形设计输入:MAX-PLUS的图形设计输入较其他软件更容易使用,因为MAX+PLUS提供丰富的库单元供设计者使用,尤其是在MAX+PLUS里提供的mf库几乎包含了所有的74系列的器件,在prim库里提供了数字电路中所有的分离器件。因此只要具有数字电路的知识,几乎不需要过多的学习就可以利用MAX+PLUS进行CPLD/FPGA的设计。(2)文本编辑输入:MAX-PLUS的文本输入和编译系统支持VHDL语言、VERILOG语言、AHDL语言三种输入方式。(3)波形输入方式:如果知道输入、输出波形,也可以采用波形输入方式。(4)混合输入方式:MAX-PLUS设计开发环境,支持图形设计输入、文本编辑输入、波形编辑输入的混合编辑。2.2 MAX-PLUS的功能、特点MAX-PLUS是一个完全集成化的可编程逻辑环境,能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设计需要。它支持Altera公司不同结构的器件,可在多平台上运行。MAX-PLUS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有丰富的图形界面,可以随时访问在先帮助文档,含有非常丰富的操作界面,对设计者来说是很直观,又简单容易操作。不仅如此,MAX-PLUS还可以根据输入的高低电平自动输出输出波形,只要你给出输入的波形,再用一个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让MAX-PLUS软件自动形成输出波形。使用该软件设计能大大的缩短设计时间。MAX-PLUS开发系统众多突出的特点,使它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2.3 MAX-PLUS的操作环境MAX-PLUS II 由设计输入、项目处理、项目检验和器件编程等4部分组成,如图2.3.1所示。所有这些部分都集成在一个可视化的操作环境下。MAX-PLUS II 管理窗口包括项目路径、工作文件标题条、MAX-PLUS II菜单条、快捷工具条和工作区等几个部分。MAX-PLUS II 还为用户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在线帮助功能。通过使用在线帮助,用户可以获得设计中所需的全部信息。在线帮助可以通过使用功能键或鼠标打开。按F1键可以获得对话框内容、高亮度菜单命令或弹出式的帮助信息;按Shift+F1键或点击快捷工具按纽即可进入在线帮助状态,此时点击屏幕上任何可见的条目,都可获得有关该项的帮助信息。 设计输入MAX-PLUSII MAX-PLUSII文本编辑器 图形编辑器MAX-PLUSII MAX-PLUSII符号编辑器 波形编辑器 项目编译 编译器 数据库网表提取器 建库器 逻辑 适配器综合器项目校验 MAX-PLUSII仿真器 MAX-PLUSII 时间分析器 器件编程 MAX-PLUSI I 编程器MAX-PLUS II信息处理器 和 层次提示 图2.3.1 MAX-PLUS II 的组成3 74LS160计数器74160是一个十进制计数器,它具有计数允许、复位和预置数据功能。其逻辑功能说明如表3.1所示。表3.1 74LS160逻辑功能表功能输 入输 出操作MRCPCEPCETPEDnQnTe复位LLL预置HCLLLL预置HCLHHdn计数HCHHHHdn保持HLHQndn保持HLHQnL3.1 74160的功能(1)异步清零当(CLR)=0时,不管其他输入的状态如何(包括时钟信号CP),计数器输出将被直接置零,称为异步清零。(2)同步置数在=1的条件下,当(LOAD)=0且有时钟脉冲CP的上升沿作用时,D0、D1、D2、D3 输入端的数据将分别被Q0Q3 所接收。由于这个置数操作要与CP上升沿同步,且D0、D1、D2、D3 的数据同时置入计数器,所以称为同步置数。(3)计数当=ENP=ENT=1时,74160处于计数状态,电路从0000状态开始,连续输入16个计数脉冲后,电路将从1111状态返回到0000状态,RCO端从高电平跳变至低电平。可以利用RCO端输出的高电平或下降沿作为进位输出信号。3.2 VHDL语言程序设计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1164.ALL;USE IEEE.STD_LOGIC-UNSIGNED.ALL;ENTITY LS 74160ISPORT (CLK,RST,ENA,PE:IN STD_LOG IC;_CLK 计数脉冲,RST复位.ENA 计数保持(仅能),PE 数据预置. D:IN STD_LOG IC_VECTOR (3 DOWNTO 0);_预置数据输入端口 COUNT: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_计数输出 CO:OUT STD-LOGIC ; 进位输出END;ARCHITECTURE BEHAVE OF LS 74160 ISSIGNAL TEMP: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EGINIF (RST=1) THEM 复位信号高电平有效 TENP=0000ELSIF (CLKEVENT AND CLK=1) THEM IF ENA=1 THEM 计数使能,高电平计数,低电平保持 IF PE=1 THEM TEMP=D; 数据预置 ELSIF TEMP=1001 THEN; TEMP=0000; 进位 CO=1; ELSE TEMP=TEMP+1; 计数 CO=0; END IF; END IF;END IF;END PROCESS;COUNT = TEMP;END BEHAVE;3.3 程序输入与波形仿真3.3.1 程序输入 打开MAX-PLUS II软件,建立输入文本文件,如图所示,图3.2 建立文本输入语言程序进行编译、检错,如图所示,图3.3 编译3.3.2 波形仿真程序运行通过后,单击MAX-PLUS II选项,选择waveform edirer可以用软件进行波形仿真。在波形仿真界面点击Node选项进行输入输出管脚的添加,之后给出输入电平,显示输入波形,最后点击File-project-save&simulate,就可显示数出波形,如下图所示,图3.4 波形仿真总 结 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大三学生,我觉得做EDA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过的大学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如何把我们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课程设计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两个星期前我还在为到底选那个课题而烦恼,最后还是在包老师的耐心分析和指导下完成了课题的选定,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却远比我想像的要困难的多过没想到这项看起来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工作却是非常需要耐心和精力在两个星期的今天我已明白课程设计对我来说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让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间的团结,虽然我这次花去的时间比别人多,但我相信我们得到的也会更多!在这次设计中我还学到了自己专业不可或缺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我需要用到MAX-PLUS II软件,这是在EDA中所用到的编程软件,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软件,在老师的教授下,我学会了此软件的基本用途。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解决。这也激发了我今后努力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致 谢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包老师,她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祈祷了指明灯的作用。她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让我很快就感受到了设计的快乐并融入其中。其次我要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帮助和指点,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提供资料,没有他们的鼓励和加油,这次设计就不会如此的顺利进行。在我看来,此次我最需要感谢的就是我的老师,如果不是她悉心的指导,耐心的教导我,也许我就不会完成这次设计的程序编写,因此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师包妍。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1 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李国丽,朱维勇.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3 潘松,黄继业.EDA技术实用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郑家龙,王小海,章安元.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宋万杰,罗丰,吴顺君.CPLD技术及其应用.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6 张昌凡,龙永红,彭涛.可编程逻辑器件及VHDL设计技术.广州:华南工学院出版社,20017 卢杰,赖毅.VHDL与数字电路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8 王金明,杨吉斌.数字系统设计与Verilog HDL.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9 张明.Verilog HDL实用教程.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10 姜雪松,张海风等 可编程逻辑器件和EDA设计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1 Altera digital library ,Altera CorporationM.Altera,200212 Essential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EDA)=Mark D.Birnbaum13 Sweetening the Pot: Adding Glycosylation to the Biomarker Discovery Equation14 Ethnic Differences in C-Reactive Protein Concentrations15 Two sensitive 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s for cellular fibr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