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杨泉自然哲学思想新探.pdf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杨泉自然哲学思想新探.pdf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杨泉自然哲学思想新探.pdf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杨泉自然哲学思想新探.pdf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杨泉自然哲学思想新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杨泉自然哲学思想新探.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杨泉,是三国两晋时期,一位对自然万物进行深入思考并努力探求其背后之 理的思想家。他写了一本探讨自然、人生、社会理论的专著物理论。在自身 “气一元论 哲学观念的指引下,去探求天地万物背后的那个“理 。但一直以 来,由于对杨泉著作的认识偏差和时代的局限,直到现在,杨泉物理论仍然 没有一个好的版本出现,对杨泉思想的研究更是存在着不小的误区。 本文首先在杨泉著述的考据上力求准确,然后把杨泉放在中国哲学史和科学 史的大脉络中去考察,并结合魏晋时代的主流社会思潮,对杨泉思想进行梳理。 在研究的思路中,抛开先入为主的哲学观念,主张回归古人的真实想法,力争还 原杨泉思想的原貌。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杨泉有没有提出一套与众不同的天体学 说? 他的“气有什么特征? 对于“天人关系 ,他又持怎样的看法? 他醉心 于自然的研究,其真实的动机和目的何在? 本文共分五个章节: 第一章着重分析了杨泉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天文学背景。当时以天道自然 观为起点的魏晋玄学已深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在天 文学方面,天体结构的三家学说在魏晋时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吴地天文学的发展 更是尤为突出。 在第二章中,分析了杨泉“气一元论 的思想。厘清了杨泉的“气”与“水一 的关系,指出杨泉是典型的“气一元论思想 ,说明杨泉试图用气的阴阳特征来 解释世间万物的生成和变化,最后表明杨泉“气一元论 思想不仅是物质更是精 神世界的来源。 在第三章中,分析了杨泉的天体理论。指出杨泉在“气一元论 观念的指导 下,综合吸收了“宣夜说”、“浑天说”、“盖天说 三家学说,试图建构自己 的天体理论。并指出这种天体学说和星占说的关系,进而表明中国古代儒者普遍 信仰的天,不仅是自然之天,更是宗教之天。 在第四章里,分析了杨泉的天人关系思想。指出杨泉奉行天道自然的观念, 要求人们应该“顺天应时”,并且指出,这个天道是可以测定的,是可以为人们 掌握的。 2 在第五章里,指出杨泉对天地自然的研究并没有脱离中国传统儒者“圣君贤 相 的政治理想,其目的是为君主治理国家做参考。 最后指出从中国哲学和天文学发展的整体角度来看,杨泉仅仅是其中的一个 过渡性人物,但是,就杨泉所处的那个时代来看,他的思想还是具有一定开创性。 关键词:杨泉:物理论气一元论天体理论 2 匕塑竖整盔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i 认c t 3 一 y a n gq u a n ,ap h i l o s o p h e ri nt h ep e d o do ft h r e e k i n g d o ma n dw e s t e r nj i na n d e a s t e r nj i nd y n a s t i e s ,d i l i g e n t l yp o n d e r e do nn a t u r ea n ds o u g h tp r i n c i p l e sb e n e a t h r t h r o u g ht h en a t u r a lm y r i a dt h i n g s h ew r o t eam o n o g r a p he n t i t l e dw ul il u n0 e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so fo b j e c t s ) ,w h i c hd i s c u s s e sn a t u r e ,l i f e ,a n ds o c i e t y a c c o r d i n gt oh i s m o n i s t “”t h e o r y , h es o u g h tt h ew o r l dm y r i a dt h i n g sb e h i n dt h a tp r i n c i p l e h o w e v e r , d u et o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oh i sw o r ka n dl i m i t a t i o no ft h et i m e ,t h e r eh a db e e nn o g o o d - e n o u g he d i t i o no fy a n g s 耽l il u ns of a r n a t u r a l l y , t h e r eh a sb e e n l o n g - s t a n d i n gm i s t a k e ni d e ao nt h es t u d yo fy a n gq u a n t h i sp a p e rf i r s tm a k e se f f o r ti nt h et e x t u a lc r i t i c i s mf o u n d a t i o na c c u r a t e l y t h e n ,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m a i n s t r e a ms o c i a lc o n c e p t si nw e ia n dj i nd y n a s t i e s ,i ti n s p e c t s y a n go u a n s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t h o u g h t sa n dt h es c i e n t i f i ci d e a si n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c h i n e s ep h i l o s o p h yh i s t o r y , t os o r to u th i sp h i l o s o p h y w h i l et r y i n gt oa b a n d o np o s s i b l ep r e o c c u p i e d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i d e a s ,t h ep a p e r a d v o c a t e st or e t u r nt ot h ea n c i e n tp e o p l e sr e a li d e a , t or e s t o r et h eo r i 蓟a a ls t a t eo fh i s t h i n k i n g t h em a i nq u e s t i o n sa t e d o e sy a n gq u a np r o p o s ea u n i q u es e to fh e a v e nb o d y t h e o r y ? w h a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d o e sh i s 铒h a v e ? w h a tk i n do fv i e wd o e sh eh o l da st o “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h e a v e na n dm a n ”? w h a ta r eh i sr e a lm o t i v ea n dt h eg o a l w h e nh eh a di n f a t u a t e di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u n i v e r s e ? t h ep a p e rh a sf i v e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st h es o c i a la n da s t r o n o m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fy a n g o u a n st i m e a tt h a tt i m e ,w e i j i nm e t a p h y s i c s ,f e a t u r i n gw a yo fh e a v e n0 e n a t u r a l l a w ) ,h a db e g u nt op e n e t r a t ee a c ha s p e c to fs o c i a ll i f e ,w h i c hb e g a nt op r o d u c e n e g a t i v ei n f l u e n c e i na s t r o n o m y , t h r e es c h o o l so fh e a v e n l yb o d yt h e o r i e sh a dg a i n e d c o n s i d e r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e s pi nt h ew uk i n d o m i n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 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z e sy a n gq u a n sm o n i s t “q it h e o r y ”t h e p a p e rc l e a r l yd e f i n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q i a n d s h u i ( w a t e r ) i ny a n gq u a n sp h i l o s o p h y , 3 生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 o i n t i n go u tt h a ti ti sat y p i c a lq im o n i s tt h e o r y i te x p l a i n st h a ty a n go u a na t t e m p t st o e x p l a i nt h eg e n e r a t i o na n d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o b i e c t si nt h ew o r l di nt e r m so fy i na n d y n n g0 iq t a tt h ee n do ft h i sc h a p t e r , t h ea u t h o rc l a i m st h a th i sm o n i s tq it h e o r yi sn o t o n l yt h eo r i g i no ft h em a t e r i a lw o r l d b u ta l s ot h es o u r c eo ft h ei n n e rm e n t a lw o r l d i nc h a p t e r3 ,t h ep a p e ra n a l y z e st h ey a n gq u a n sh e a v e n l yb o d yt h e o r y t h e a u t h o rc l a i m st h a ty a n gq u a na t t e m p t e dt oc o n s t r u c th i sh e a v e n l yb o d yt h e o r yb y i n t e g r a t i n gt h r e et h e o r i e s : x u a ny es h u o ”, h u n 彻尼s h u o ”,a n d “g a it i a ns h u o ”,i n a c c o r d a n c et oh i sm o n i s t q it h e o r y t h ep a p e re x p l a i n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a s t r o n o m y a n dh o r o s c o p ea n dl u t h e rp o i n t so u tt h ef a c tt h a tt h eh e a v e ng e n e r a l l y w o r s h i p p e db yc o n f u c i a ns c h o l a r si na n c i e n tc h i n ai sn o to n l yt h eh e a v e no ft h e n a t u r e ,b u ta l s ot h e “h e a v e n ”o ft h er e l i g i o u s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n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 , t h aa u t h o ra n a l y z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h e a v e na n d e a r t hi ny a n gq u a n st h o u g h t i ti sc l a i m e dt h a ty a n go u a n s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p u r s u i ti s s t i l lr e f r a i n e di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n f u c i a n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p a r a d i g mo fp o l i t i c a lb e l i e f , w h i c hi s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a s “s a g ek i n ga n dv i r t u o u sm i n i s t e r s ”,w i t ht h ec h i e fa i mt o p r o v i d ec o u n s e l i n ga i df o r t h ek i n gi ng o v e r n a n c e i nt h el a s tc h a p t e r , t h e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s i g u i f i c a n c ea n di n f l u e n c eo fy a n g o u a n s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t h e o r y t h ep a p e rb e l i e v e st h a th i st h e o r yw a sr e l a t i v e l y i n i t i a t i v ei nh i sa g e h o w e v e r ,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c h i n e s ep h i l o s o p h ya n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s t r o n o m y , y a n gq u a n i sn om o r et h a nat r a n s i t i o n a lf i g u r e k e y w o r d s :y a n go u a n ,w ul il u n ,m o n i s tq it h e o r y , h e a v e n l yb o d yt h e o r y 4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 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 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储戳:叶醐: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计7 l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 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导师签 尹矿力7 上逆垦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言 杨泉的生平和著述 厶妊圭 珀百 当近代物理学思想传入中国的时候,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能够找到一个词语 与之相对应。经过反复的思考和讨论,时代的精英们最终选择了“物理”这个词 来与之匹配。今天看来,这两个“物理 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有着极大的不同。 但有一点似乎是两者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着眼于对自然的关注,他们都希冀 于从纷繁复杂的万“物中,能够探求出背后的“理一来。在这一出发点上,他 们则是一致的。所以,这首先属于一个科学范畴内的问题。至于他们最终求得的 “理 的差异,那则是一个纯粹的自然哲学问题。 从中国传统思想中对物之理的探讨来看。理的意义,说文解释为“治玉 , 即雕琢玉器。因为玉本身有纹理,雕琢玉器必须根据玉的纹理。因此理最初成为 治玉的专门名称。段玉裁对说文的解释注释道:“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鳃 理,以成器不难,谓之“理 。协这就是说,之所以把治玉叫做理,乃是因为玉 本身有条理。清代思想家戴震解释说,理,是细致观察之后,对物加以分别而起 的名称,所以理又叫分理。表现于物,有肌理,腠理,纹理。弄清这个名称,就 可以有条不紊,所以又叫条理2 。在戴震以前,颜元也曾认为,理就是条理,是 木头的纹理。 他们的解释都说明,理的最初意义是指物的理,是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对 物的结构的认识。玉、木头、肌肉、都有可见的纹理。人们依照他们的纹理去对 付他们,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由此加以推广,产生了一般的“物理”概念,最 终研究物理的学问被称为物理学。 杨泉,就是这样一位对自然万物进行深入思考并努力探求其背后之理的思想 家。他写了一本探讨自然、人生、社会理论的专著物理论。他对这些现象进 行有益的思索,在自身哲学观念的指引下,去探求天地万物的背后的那个理,维 护并改进当时“气一元论 的理论体系。但可惜的是,关于杨泉的资料,我们知 1 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一篇上,第1 5 页 2 张立文:戴震,东大图书公司,1 9 9 1 年版,第1 2 0 1 2 3 页。 2 绪言上海师范大学硕 :学位论文 道得甚少,理解起来也有很多的偏差。以明代周婴所撰的卮林卷八记载最为 详尽: 胡元瑞九流绪论云:太玄经十四卷,晋杨泉撰。郑氏通志略 作太玄盖泉以子云同姓,故此书亦拟子云而作也今第马氏意林 所钞百余言存马氏注云:梁国杨泉,字德渊,而不言何时郑艺文略 及隋艺文志俱云晋人,唯旧唐书作唐人然唐人讳渊,泉字德渊 其为晋人无疑,旧唐书字误也马氏意林又有物理论十六卷, 所采颇众,而不题名字,按隋志亦泉所撰韩非、邓析流也 谂日:北堂书抄引晋录,会稽相朱则上书,言杨泉清操自立,征 聘终不移心,诏拜泉郎中( 隋经籍志,晋处士杨泉集二卷在薛莹 下,闵鸿上,是昊人而入晋者。物理论屡称傅子,盖与傅奕善也。艺文 类聚又载杨泉赋数首,皆称吴时人 据此,我们大体可以推断:杨泉,字德渊,三国时吴人,吴灭后入晋,后受 到会稽相朱则的推荐,诏拜为郎中。而根据赵以武等的推测,吴国灭亡后,杨泉 北徙至洛下,但仍然没有做官,仍以“处士 、“征士的身份来从事著述3 。在 这一点上,我们赞成这个结论。参照他的著述经历和作品来看,这与历史的记载 是符合的。 周婴推测杨泉的太元经是仿照扬雄的太玄经来写的,这里首先肯定 了杨泉的著述中存在有太元经的事实。但对于杨泉太元经的著述情况, 自梁元帝以来似乎存在着一定的争论: 其中,隋书卷三十四、旧唐书卷四十七、新唐书卷五十九、通志 卷六十六、册府元龟卷八百五十四、少室山房笔从卷一、玉海卷六十 二均记载: 杨泉者,徵士也。撰物理论十六卷,又太元经十四卷 但金楼子卷六、太平御览卷六百二十、经义考第二百七十卷则记 载了梁元帝的反诘言论: 桓谭有新论,华谭又有新论。扬雄有太玄经,杨泉又有太玄 经或日:桓谭有新论,何处复有华谭扬子但有太玄经,何处复 3 魏明安、赵以武:傅玄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第3 7 2 3 7 6 页 2 j 三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言 3 有太玄经也,皆由不学使之然矣。 奇怪的是,在梁元帝上东宫古迹启中则有: 杨泉之赋,颇好六文,多惭三礼。( 墨池编卷四) 可见梁元帝对杨泉是颇有研究的,但他却认为杨泉没有太玄经。以其帝 王之尊下的结论,加之离杨泉生活的年代较为接近。对后世的影响理应受到人们 的注意,但事实似乎很少如此,人们只记下了他对杨泉的赞誉之词,而忘记了他 的疑惑之难,侧面证明了他的这种说法或许并不能令后人满意。但包括太平御 览这样大量记载杨泉物理论佚文的丛书也对 太元经的存在提出疑惑, 更表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但苦于资料的匮乏和自己的能力有限,在这里我只好 存而不论。而该著是名为太元经还是太玄经,也难以定论。 这样,我们初步可以判定杨泉的著述情况。他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是物理论 十六卷,杨泉集二卷以及赋数首。太元经中的部分佚文则可作为参考。 本文的研究就是从这一基础上出发,试图利用当前中国文化研究中新的观点 和方法,同时结合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新成果,还原杨泉思想的真实面目。我 们着重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杨泉究竟有没有提出一套与众不同的天体学说? 他的 “气 究竟有什么特征? 对于中国古代的核心思想“天人关系一,他又持怎样的 看法? 同时,他醉心于自然的研究,其真实的动机和目的何在? 在展开我的论述之前,回顾一下前人对于杨泉的研究成果,以说明本文在杨 泉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是完全必要的。 二已有的对杨泉的研究成果 杨泉著作的完整版本,到唐代已经几乎很少能够看到,这个从隋书经籍 志中可以体现出来: 晋处士杨泉集二卷,录一卷 唐代以后,杨泉的著作更无完整的专集存世,他的文字只是零星的散落在各 种类书、典籍里面。其中唐马总的意林收录最为集中,其次太平御览、 艺文类聚等散落的较多。但一直以来,在杨泉研究中存在着物理论与傅 子相混杂的的现象。即所谓的傅子文其实是物理论,而物理论绝 大部分内容为傅子的现象。而这一切又都是以意林为最终的评判标准, 3 4 绪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加之意林宋刻本极难见到。直到清代乾隆年间重刻“武英殿 本仍将物理 论与傅子相互混淆。一直到收入四库全书时,这种情况依旧没有消除。 直到清末,叶德辉用私家所藏宋本意林辑录傅子时,指出了这个错 误,并附录了订讹。在他的傅子序中说: 余校意林,知道藏本差善,然多孱越以各书互证,知意林所 载傅子皆杨泉物理论也所载物理论,仅前四条是物理论, 其余第五条之第九十七条,皆傅子也;其第九十八条至末,乃中论 也 同时严可均在辑录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时,对意林中的上述错误, 多方甄别,也得出了和叶德辉一致的结论。然而,严可均的目的只在于校对傅 子,对于物理论,他只是指出错误而已。加之在此之前已经有孙星衍所辑物 理论( 民国二十八年,1 9 3 9 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 ) 问世,因此严 可均对这个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不幸的是孙星衍并没有发现这个错 误,他引用的典籍有1 5 种,辑的佚文1 6 5 条,其中的8 0 条应该为傅子,存 在着严重的缺陷。后来王仁俊在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 中“子编儒家类 收入物理论时,仍将傅子误以为物理论收 入,但这个文本所辑的内容并没有提供什么新的资料。 因此,直到现在,杨泉物理论仍然没有一个好的版本的出现。另外,在 光绪九年刊印的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收入了太元经一卷。辑得1 4 条。前7 条即意林卷五中杨泉太元经6 条文字,他是将第六条分为前后 两条而成;后7 条则从太平御览中新辑入。他在卷前这样写道: 考太平御览中亦有引( 太元经而不见子云书中者,皆此书之佚文 者,并辑为卷。 就是说,太平御览中只注明出自太元经未表明作者杨泉的文字,加 之他认为这些文字在扬雄太玄经中不多见,因此,马国翰则推测是杨泉太 元经之佚文。 其次,严可均在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七十五卷辑得杨泉赋7 篇。分别 是: 五湖赋、赞善赋、养性赋、蚕赋、织机赋、草书赋、请辞。 4 :垦超师范太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言 5 一 近代以来,虽然对于杨泉的研究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大多数依据的孙 星衍的版本,把傅玄、杨泉称为一家学说。侯外庐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 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版,第3 4 0 页) ,以及孙叔平著的中国哲学史稿 (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版) 统一称为一家思想,即“傅玄= 杨泉思想。 冯友兰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新编( 中) 中认为杨泉继承了两汉扬 雄、王充、张衡的唯物主义传统,在天地生成中讲宇宙发生论,并用推测语气认 为“杨泉的水一元论大概是认为水是根本4 ,并认为杨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 想。 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所依据的材料是在与傅玄的著作区分 后的,他认为杨泉自然观带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和贵无论相对的是,杨 泉认为宇宙是实有,并把宇宙万物统一于“水,同时天地万物由“气 而成, 而“气 又有“水 生。他指出杨泉的缺点在于就事论事的对自然现象一件一件 的进行了解释,可惜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概括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总规律5 。 早在1 9 6 5 年,肖筵父先生就对杨泉思想进行了研究。1 9 8 0 年,他在武汉 大学学报第四期发表了略论杨泉的文章,指出杨泉是一位深究“自然之理 的优秀思想家,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都应有一定的地位。认为杨泉综合了“浑天 、 “宣夜 两派的天体学说的积极成果,推进了唯物主义气一元论的宇宙观。并认 为物理论概括了农业、手工业以及其他科技、生产知识,丰富了朴素辩证法 的“天人关系学说。 在这一时期,对杨泉思想研究步入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出版的中国古代通史 类著作都会给杨泉一定的地位。周桂钿在天地奥秘的探索历程(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 9 8 8 年) 中认为杨泉继成了管子水地篇的思想,是“水一元 论 者。刘建国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概要( 吉林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 则认 为杨泉的自然观是“气一元论。陆建华、程宇宏、夏当英主编的道家与中国 哲学魏晋南北朝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 则着重分析了杨泉和道家 思想的关系。 这一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有:厦门大学自然观上儒法斗争研究组第- - d , 组 的杨泉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对玄学的批判( 厦门大学学报,1 9 7 5 年第1 4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中) ,人民出版社,第5 7 7 页 5 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第三卷,人民出版社,第2 0 8 2 1 0 页 5 6 绪言上海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期) ;束景南的杨泉哲学思想与天文学思想新探( 学术月刊,1 9 8 2 年第4 期) ;赵以武的应征徙至洛下著成天体新说试论西晋后期杰出的思想家杨泉 的思想和学说( 甘肃社会科学,1 9 9 3 年第3 期) ;陈见微的试析傅玄、杨 泉思想之同异(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 9 9 5 年第l 、2 合刊) 。朱义禄的杨泉 的物理论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 ( 夏乃儒,中国哲学三百题,上海古籍 出版社,1 9 9 8 年,第6 0 6 - 6 0 7 页。) 在这些研究中,论者都普遍认为杨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从不同的角 度提出了独特的天文学思想。他们争论的焦点在于杨泉的宇宙观中的“元气学 说,究竟是“水一元论 、“元气一元论 还是“气一元论 。但大多都苦于资料 的匮乏,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 魏明安、赵以武在“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刀傅玄评传中附了“杨泉评传 , 认为杨泉表述了自己独特的天体学说,并由此构建了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体系; 在观察、解释天地万物、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生活方面,发表了极有价值的见解。 但正如他们所说的: 杨泉的著作,材料佚失严重,从残存的部分无法窥见他的学说思想的全 貌,影响了准确评价其学术贡献的意义 可以说,在这些论文中,都拘泥于“唯物与“唯心 旧有的两军对垒的范 式中,都强调了杨泉唯物主义思想的成分,都运用西方哲学的研究方法与流派来 分析和剖解杨泉的思想,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的印记。同时,由于所依据的资料 的不同,以及傅玄与杨泉思想的混杂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 对杨泉思想的准确把握。 虽然经过以上学者对物理论进行了研究,对其著作进行了辑录,使我们 看到了其中的风毛麟角,但始终存在着他和傅玄两个人思想的混杂问题,影响到 对杨泉思想的准确研究,以至于到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 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对于杨泉的物理论首先注意到与傅子的混 淆之处,去伪存真;对于太元经要以意林为版本,仔细考察。对于杨泉 的赋,则以严可均全三国文为准。正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我们认真审察 了历史上有关杨泉物理论和太元经的引用情况,详细查阅四库全书 6 魏明安、赵以武:傅玄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第4 1 9 - 4 2 0 页。 6 生量垣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言 7 一 中所有有关杨泉与物理论的资料,辑得有价值的物理论佚文1 1 1 条;太 元经佚文6 条,赋7 首( 原文附后页) 。在考据的基础上力图还原杨泉思想本 来的面貌。在研究的方法上,从纵的方面,着重从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去 考察杨泉的思想;在横的方面,注意联系杨泉与同时代的学者的异同的比较。力 争在纵横的对比中,在中国哲学史和科学思想史中给杨泉一个确定的坐标。 正如肖筵父先生在略论杨泉中希望的那样, “如以孙辑物理论,马 辑太元经、严辑文集为基础,重加辑校补订一本杨泉集,将会有助于杨泉 思想的研究。 由于自己才疏学浅,实不敢承担如此的重任,编纂过程中的错误 在所难免,还望各位专家学者指正。 第一章杨泉著述的背景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杨泉著述的背景分析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思潮 ( 一) 以天道自然为起点的魏晋玄学 天道自然最初是黄老道家的哲学思想。但随着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以后,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思想则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天道自然观 念则逐渐的消沉下去。但随着天人感应思想的弊端越来越多、越明显,以及人们 对自然认识的进步,天道自然观念又重新崛起。特别是王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 科学考察后得出天道自然的结论后,又经过蔡邕、王朗、王桀、阮踽等人的提倡, 天道自然逐渐成为魏晋时代一个主流的思想。 玄学的开创者王弼在他的老子注中充分发挥了“道法自然的思想。这 个道则是人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它的基本精神“法则自然”,也就是认为万物都 有自己的本性,这个本性就是他们各自的“自然”: 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天地之中,荡然任自然。( 老子注第五章) 这就是说,对于天地万物的本性,讲到自然,也就是讲到头了。如果你仍旧 要追问自然是什么,为什么这样? 那么只能够告诉你,自然如此,仅此而已。 郭象的庄子注也认为: 天地者,万物之总名也。天地以万物为体,而万物必以自然为正( 庄 子注逍遥游) 可见,天地仅仅是万物的“总名而已,并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天,因而也 没有役使万物的主宰。万物以自然为正。换句话说,就是天地也是以自然为正的。 那么,自然就成为天地间一切事物的最基本的准则。同样万物的出生也是自然而 然的: 物之生也,莫不块然而自生。( ( ( 庄子注齐物论) 另外,阮籍的“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 庄子翼附录) ,嵇康的 “越名教而任自然 ( 嵇中散集卷六) 都把自然放在了首位。虽然他们对于“怎 样才是自然”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意见,但崇尚自然,道法自然这个根本的出 8 土堕些堕本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杨泉著述的背景分析 9 一 发点则完全一致。 人生的命运问题也逐渐受到天道自然观的影响。三国时李康的运命论讲 吉凶成败,认为都是“不求自合”的运命所致。晋书本传有“以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称这些为“期运度数,自然之分 。没有报应,人死也没有灵魂, 人的命运只是一种机遇,一种偶然的巧合,总之就是天道自然。 在自然科学领域,天道自然也成为理解自然现象的基础。杜预提出制定历法 的原则是“顺天求合一。就是必须根据天象来制定历法,如果历法与天象不合, 就应该修改历法。对此,何承天也予以详细的阐述。 魏晋时代,还有一门颇具特色的科学学科:博物学。最有名的当属张华的 博物志和郭璞的山海经注。其中山海经所记载的那些怪物,连司马 迁都不敢相信。但到了晋代,张华、郭璞则非常相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 是这些都是“自然之化 、“天道自然 的结果。其中郭璞注山海经叙说: 以宇宙之寥廓、群生之纷纭,阴阳之煦蒸,万殊之区分,精气浑淆,自 相喷薄,游魂灵怪,触象而构,流行于山川,丽状于木石者,恶可胜言乎? 可见,在魏晋时期,人们普遍相信“天道自然 的观念,或者主张“任其自 然。在这个社会思潮之下,魏晋南北朝的思想家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体系。我们 认为,杨泉也是在这个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一位杰出代表。他在物理论中,对 天文、地理、医学、人生等的论述无不包含着天道自然的观念,我们将在这样的 大背景下对他进行考查。 ( 二) 玄学思想与现实政治的关系 唐长孺先生指出:“玄学是从怎样确立选举标准这一点出发的,以后才发展 为有无、本末之辩。锄可见,玄学从出现的那一刻起,就跟现实政治是紧密相 连的。玄学的核心问题是“有无一之辨、“自然、名教之争。王弼认为“天地 任自然,无为无造”( 老子注第五章) ,“万物以自然为性 ,“圣人达自然之性, 畅万物之情,故因而不为,顺而不施”( 老子注第二十九章) 这里的天地万 物正是我们所说的“天 的范畴。对天地万物的认识正是圣人决定自己行动的最 后根据。 7 唐长儒:请谈与清议,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 9 5 5 年,第2 9 页 9 麴一章杨泉著述的背景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但东汉末年,政治腐败,选举之权掌握在少数的大姓名士之手,出现了“举 秀才,不知书;举孝廉,不知父的腐败行为。正对这种现象,一些有识之士认 为要“综核名实”,要求用儒家的“正名”和法家的“循名责实”来纠正时弊。 但怎么才算名实结合昵? 这就产生了“名教 与“自然”的矛盾。这样,何晏和 王弼把道家“天道自然”和儒家的“名教”联系起来,鼓吹“以无为本 、“无能 生有一、“自然无为一为根本。按照玄学家的这个理论,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都 可以解释。自然是本,名教是末,名教最终也可以引向自然。正是在这样的理论 的影响下,玄学逐渐成为社会中一大批人安身立命的指导思想,成为了越名教而 任自然,最终无异于任情放纵,不顾礼教的束缚,随心所欲。它波及学术,使人 们空谈玄理,逃避现实,进而影响到选举,对现实政权的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后人的评价“清谈误国 在某一方面也适合于魏晋时期的社会现实。其中干宝的 晋纪总论对这一时期的玄学荒诞的风气直接影响政治,造成巨大的社会危机, 有着详细和深刻的揭露。 杨泉后期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应征入洛,虽然没有做官,但对朝廷内 的事情还是很熟悉的。这通过他的养蚕赋中对皇宫场面的描述和与太子率更 令吕子义的交往可以看出。所以,玄学的这种政治影响不可能波及到他。同时我 们理解杨泉,不能仅仅把他当作一个“处士 ,而应该把他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视 野中去考察。一方面,他应征入洛,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著述的开始;另一方面, 他的物理论在后人的眼中,无一例外的被看做儒家类的著作,或许能够说明 他的儒者的身份。而作为一个儒者,不可能和“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分开。 二杨泉著述的天文学背景 ( 一) 天体结构的三家学说 有关天体结构的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的一些典籍中。但真正成形并引 起热烈讨论的是汉代,即所谓论天的三家学说: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 l 、盖天说 最早的盖天说出现于周代,它是主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天圆地 方说。据周髀算经讲,平直的大地是每块八十一万里的正方形,天顶的高度 1 0 土垂垦塑堕盔堂砸七学位论文 第一章杨泉著述的背景分析 是八万里,向四周下垂。大地是静止不动的,而日月星辰则在天穹上随天旋转。 方形的大地,据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的解释,上有九个州,我们中国是其中之一, 叫“赤县神州 :每个州四周环绕着一个“俾海 ,而九州岛之外,还有一个“大 瀛海 包围着,一直与下垂的天的四周相连接。而穹庐般的天穹有一个“极”, 天就如车轱辘那样绕着这个极旋转不息,这个极实际上只是地球自转轴正对的一 点,所以成为天体周日视运动的不动的“极”,犹如车轮转动时的轴一样。 被后人称为第二次盖天说的唐李籍所撰周髀算经音义中认为:“天像 盖笠,地法覆盘。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沱 四溃,三光隐映,以为昼夜。一这里主要在于地的区别,由平直的大地到拱形的 大地。 2 、浑天说 浑天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慎到,他曾经说:“天体如弹丸, 其势斜倚。( 慎子) 一反盖天说认为“天”是半球形的说法,而说“天是一 个整球,这正是浑天说的主要论点。张衡在浑仪注里说得十分清楚:“浑天 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 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这里只谈到天地关系。日月星辰又如何昵? 三国时的王蕃说:“天地之体, 状如鸡卵,天包于地外,犹卵之裹黄,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日浑天。其术 以为天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南北极持其两端,其天与日月星宿斜而回转。一 ( 玉海卷四) 最早的浑天说,认为包在外面的“天球 里面盛满了水,而地球就浮在水面。 这是浑天说吸收了盖天说邹衍的大九州岛思想。其实,大地浮于水面是世界各个 古老民族都曾经产生过的原始的朴素的观念。初唐诗人杨炯在浑天赋中就写 道:“天如倚盖,地若浮舟。一 3 、宣夜说 宣夜说严格的讲并不能算是一种宇宙结构体系。从现存的记载来看,他并不 涉及天地关系,也不涉及地球的形状和位置。它只讨论天的性质和天体的运动。 宣夜说相传出自殷代。但东汉的蔡邕说:“宣夜之学,绝无师法。 ( 晋书卷十 一) 现存的宣夜说是比张衡稍早的郄萌记述下来的。为什么叫宣夜呢? 清代邹伯 第一章杨泉著述的背景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奇说:“宣劳午夜,思为谈天家之宣夜乎? 意思是说宣夜说之得名是因为观测 星星常常闹得半夜睡不着觉。宣夜说的观点都可以用朴素的生活经验来验证。宣 夜说自然观的基础是元气学说。它论述了不但在大地中,在宇宙中间也充满着气 体,气体构成了无限的宇宙。宣夜说的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天了无质 ,二是 日月星“无所根系”。( 晋书卷十一) “天了无质 ,就是说天是无体无质、无色无机的,是充满气的无限空间。 它认为,人们所看到的苍天,不是带有苍色的天体,而是人的眼睛远望带气的空 间所产生的错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种错觉,例如眺望远处的黄土山,似 乎是青色的,俯瞰深谷,似乎是黑色的。这里是从人的实际经验中推论苍天是无 色无体的,所谓苍天只是人们的错觉。这种说法否定了盖天说和浑天说关于天穹 有体的观点。从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日月星“无所根系。既然天没有体,只是空间,日月星就只好悬于空中。 他们为什么不掉下来呢? 那是应为有气承托着,并在气的推动下作各自不同的运 行。 宣夜说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有关天穹的物理性质问题,“杞人忧天 的故 事大家都听说过,但随着人们天体认识的深入,知道了天只是一些空洞无物的气, 那么人们进而担心的就是日月星辰是在天空飘浮着的,他们会不会掉下来的。据 列子卷一描述: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 晓之日:天积气尔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犹崩 坠乎? 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也? 晓之者日:日月星宿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日:乃地坏何? 晓者日:地积块耳,充塞四处,亡处亡决若躇步嵫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奈何犹其坏? 其人然大喜,晓之者亦然大喜。 在这里天空充满着气体,日月星辰也是气体,只不过是发光的气体。这是元 气学说发展的产物。 ( 二) 江南地区天文学研究的状况 1 2 三国魏晋时期,对天文学研究最热烈、成就最高的当属吴国,产生了一大批 土塑堑堑盔堂倾上学位论文 第一章杨泉著述的背景分析 1 3 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人物。 早期甚至可以追溯到王充。一直以来学术界认为王充的论衡写成以后, 长期默默无闻。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说明所谓的“默默无闻”,它是相对于受到 统治阶级的重视或者被所谓的当权名流雅士的推崇而言的。并不表明王充的思想 真的没有在“山林人士中传播。王充的家乡在浙江会稽,而刘洪乾象历的 写作大部分时间是在会稽东部都尉任上完成的。同样,后期的虞耸、虞喜、杨泉 等都是会稽入。在这一点,我们虽然没有足够的事实证据,但也绝不能只用一个 巧合来表明。我们推测,王充思想可能是后期吴国天文学蓬勃发展的滥觞。 天文观测是古代天文学的主要内容。观测主要是天上的星星。三国时吴国太 史令陈卓的星图,计有星官2 8 3 个,恒星1 4 6 4 个( 晋书卷十一) 相比史记天 官书,三百年的时间,增加了两倍之多,并且这个数字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 刘洪的乾象历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常侍王蕃继承了刘洪的“乾象历”, 运用历法推测验证浑天说的观点来批判盖天说。针对盖天说和浑天说的问题,各 种各样调和的观点也在吴中地区产生。姚信的听天论首先提出责难,认为“若 使天裹地如卵含鸡,地何所以立而自安固? 纾最后他认为:“天行寒依于浑,夏 依于盖也。 可能是最早的浑盖合一论。稍后的虞耸的穹天论认为: 天形穹窿,当如鸡子幕其际,周接四海之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