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pdf_第1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pdf_第2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pdf_第3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pdf_第4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丫 7 1 2 1 5 8 摘要 研究目 的: 研究在不同的认知活动中, 人格特质与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过程 的 影 响 , 验 证r u s t i n g 的 三 个 理 论范 式。 研究 方 法: 采 用 实 验 研究 和问 卷调 查 相 结合的方法,并以s p s s 1 1 .5进行数据处理。 研究结果:( 1 ) 特质一致性效应是 存在的, 被试在情绪信息加工过程中偏爱加工与其人格类型一致的信息。 ( 2 ) 在 自 然情境中,自 然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不大,而在人为导入的情境中, 存 在心境一致性效应, 即诱发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非常明显。 ( 3 ) 在自 然情 境中, 人格特质影响自 然心境, 但心境对情绪加工的影响不明显,同时人格特质 与心境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而在人为诱发的情境状态下, 研究结果符合 中介范式和调节范式。 中介范式认为人格对情绪加工的显著作用是间接的, 即人 格影响心境状态, 而心境状态又影响情绪加工; 调节范式认为心境状态对情绪加 工的作用受人格特质影响或受其调节, 在决定情绪加工的过程中, 特质与状态之 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表明它们共同影响情绪加工。 关键词:人格特质; 心境: 情绪信息加工: 影响 ab s t r a 以 o b j e c t i v e t h i s p a p e r s p u r p o s e i s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r o l e s t h a t m o o d s t a t e s a n d p e r s o n a l it y t r a it s p la y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i n g o f e m o t io n - c o n g r u e n t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c r o s s d i ff e r e n t c o g n i t i v e t a s k s , a n d to t e s t t h r e e c o n c e p t u a l fr a m e w o r k s . me t h o d a d o p t e x p e r i m e n t a n d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t o c o ll e c t d a t a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m w it h s p s s 1 1 . 5 r e s u l t ( 1 ) t h e s t u d y p r o v e s t h a t t h e r e e x i s t t h e t r a it - c o n g r u e n c y e ff e c t s ; s u b j e c t s p r e f e r e n t ia l l y p r o c e s s e m o t i o n a l s t i m u li t h a t a r e c o n g r u e n t i n e m o t io n a l t o n w i t h s t a b l e p e r s o n a l i t y t r a i t s . ( 2 ) i n t h e n a t u r a l s it u a t i o n , w e c a n n o t p ro v e t h e m o o d - c o n g r u e n c y e ff e c t , h o w e v e r , i n t h e m a n - m a d e s it u a t i o n , i n d i v i d u a l s b e t t e r l e a r n a n d r e m e m b e r m a t e r ia l c o n s i s t e n t w i t h t h e ir i n d u c e d m o o d s t a t e . ( 3 ) i n t h e n a t u r a l s i t u a t i o n , p e r s o n a l i t y t r a it s i n fl u e n c e m o o d s t a t e s , b u t t h e r e i s n o e v i d e n c e s t h a t n a t u r a l m o o d s t a t e s c a n i n fl u e n c e t h e p r o c e s s i n g o f e m o t io n a l i n f o r m a t io n ; i n t h e m a n - m a d e s it u a t i o n , t h e s t u d y r e s u lt s a r e c o n s i s t w i t h t h e m o d e r a t i o n a p p r o a c h a n d t h e m e d i a t io n a p p r o a c h . t h e m o d e r a t i o n a p p r o a c h s u g g e s t s m o o d - c o n g r u e n c y e ff e c t s d e p e n d o n i n d iv i d u a l d i ff e r e n c e s i n e m o t i o n a l p e r s o n a li t y t r a it s . t h e m e d i a t i o n a p p r o a c h s u g g e s t s p e r s o n a li t y t r a i t s p r e d i s p o s e i n d i v i d u a l t o e x p e r i e n c e c e rt a i n m o o d s s t a t e s , w h i c h t h e n i n fl u e n c e e m o t i o n a l p r o c e s s i n g . k e y w o r d s : p e r s o n a l i t y t r a i t s ; m o o d s t a t e s ;p mc e s s mgo f e m o t i o n - c o n g r u e n t 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 月 明舀 在这几年里,大量理论和研究对人们如何进行情绪信息加工引起关注。 一种为大家所接受的观点认为,个人优先处理与当前情绪状态相和谐的情感 刺激。许多这方面的研究都是基于 “ 心境一致性”假说。该假说认为,比起 与心境不相一致的材料,个体应该更能学好并记住与他们当前心境相一致的 材料。当心情舒畅时,人们会像是带上玫瑰色的眼镜,过于乐观地去看待和 解释事情;可是当情绪糟糕时,人们又会觉得似乎一切都是无望,从而消极 地看待和解释所发生的事情。 另一个类似的假说是 “ 特质一致性”假说。该假说认为,个体在情感处 理方面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所造成的,这使个体事先处理 与他们个性特征相和谐的信息。几个研究己经表明个体会选择性地注意、回 忆以及重构活动,使得它们与自身内在的人格特质相和谐。对于包含情感成 份 ( 如焦虑、生气或无症状抑郁)的人格特质,这种选择性处理可能尤为明 显,在积极情绪特质上得分高的人会注意并记住愉快的刺激,而在消极情绪 特质上得分高的人则会注意并记住那些不愉快的刺激。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心境与稳定的人格特质在情绪信息加工中的作用。以 前有关情绪信息处理的文章都是独立地考察 “ 心境一致性”或 “ 特质一致性” 的理论,要么针对心境,要么针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几乎很少有文章同时考 虑到这两方面。在这篇文章中,我试着揉合这两方面的理论及文献来探求在 不同的认知活动中,人格特质与心境一起可能会怎样影响情绪信息加工过程 的。 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心境一致性效应 t 心境与心境一致性效应 在作进一步的讨论之前, 我们有必要先来区分几个概念。 感情( a f f e c t i o n ) 通常是用来表示情绪、情感这一类心理现象的笼统称谓。它既包含与生理需 要相关的低级情绪,也包含与社会需要相关的高级情绪情感.“ 情感” ( f e e l i n g )就是情的感受方面,即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 ( 情绪体验) 。 “ 情绪” ( e m o t i o n )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 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通常情绪这一概念是指情的各个方 面:它的主观体验、行为表现和生理机制等。 “ 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 现剧烈、 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 它是短暂的爆发式的。 最后, “ 心境” 或“ 状 态”( s t a t e )是用来描述强度低但持久的体验。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 且具有渲染性的情绪。它的显著特点是不具有特定的对象性,即不针对任何 特定的事物,是一种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它们 都影响着个体各方面的行为,使个体戴着一副过滤镜对事物进行认知。 心境一致性效应 ( m o o d - c o n g r u e n c y e f f e c t )认为个体学习或记忆与自己 当前心境状态有关。当人们处于良好的心境状态时,积极心境会加速对决策 有关的材料的加工,促进思维的流向,使他们倾向于用积极的眼光去知觉和 解释事件;当人们处于糟糕的心境状态时,他们倾向于用消极的眼光去知觉 和解释事件。因此具有积极心境的个体总是对令人高兴的感知觉、注意、解 释和情绪信息的判断产生偏好,并且也能从记忆中回忆起更多令人高兴的材 料,而具有消极心境的 个体的 情况正好相反。 ( n i e d e n t h a l 当人们处于糟糕的心境状态时,他们倾向于用消极的眼光去知觉 和解释事件。因此具有积极心境的个体总是对令人高兴的感知觉、注意、解 释和情绪信息的判断产生偏好,并且也能从记忆中回忆起更多令人高兴的材 料,而具有消极心境的 个体的 情况正好相反。 ( n i e d e n t h a l 而如果学习的是负性情绪材料,那 么学习时的 坏心境状态会比 好心境状态更能 促进学习效果。 根据 g i l l i g a n和 b o w e r ( 1 9 8 3 ) 的 观点, 心境一致性建立在以 下事实的 基础上: 情绪性信息往往 和那些与其具有相同性质的情绪结点联系更为紧密。例如,那些包含悲伤事 件和经历信息的结点与代表悲伤情绪的结点联系更强 ( 见图1 ) 。与当前心境 状态一致的需要记忆的材料与相似信息组成的这个联想网络连接在一起。这 将引起对需要记忆材料的广泛和精细的编码。 1 . 3 心境一致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g i l l g a n 和b o w e r ( 1 9 8 3 ) 所提出来的四个假说中,心境一致性假说获得 了最多的实验支持。以下我们分别从情绪信息加工的感/ 知觉、注意、解释/ 判断和回忆/ 再认几个认知方面进行分析。 感/ 知觉 许多对心境一致性感觉或心境一致性知觉的研究都是采用单词再认任 务,尽管此任务最初是用来研究动机和感、知觉的关系的,但研究者也把它 作为研究心境一致性的工具之一。此任务首先在低于意识水平 ( 即在意识闽 限下)呈现情绪和非情绪词,然后再延长时间直到这些单词被认出。在这些 实验中, p o s t m a n 和b r o w n ( 1 9 5 2 ) 发现那些被给予错误反馈信息的被试最终 将会认出与其心境一致的单词。然而,最近几年的研究也发现了不一致的结 果, 一些研究者发现效应仅仅产生于积极的心境 ( c h a l l i s g e r r i g 而如果学习的是负性情绪材料,那 么学习时的 坏心境状态会比 好心境状态更能 促进学习效果。 根据 g i l l i g a n和 b o w e r ( 1 9 8 3 ) 的 观点, 心境一致性建立在以 下事实的 基础上: 情绪性信息往往 和那些与其具有相同性质的情绪结点联系更为紧密。例如,那些包含悲伤事 件和经历信息的结点与代表悲伤情绪的结点联系更强 ( 见图1 ) 。与当前心境 状态一致的需要记忆的材料与相似信息组成的这个联想网络连接在一起。这 将引起对需要记忆材料的广泛和精细的编码。 1 . 3 心境一致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g i l l g a n 和b o w e r ( 1 9 8 3 ) 所提出来的四个假说中,心境一致性假说获得 了最多的实验支持。以下我们分别从情绪信息加工的感/ 知觉、注意、解释/ 判断和回忆/ 再认几个认知方面进行分析。 感/ 知觉 许多对心境一致性感觉或心境一致性知觉的研究都是采用单词再认任 务,尽管此任务最初是用来研究动机和感、知觉的关系的,但研究者也把它 作为研究心境一致性的工具之一。此任务首先在低于意识水平 ( 即在意识闽 限下)呈现情绪和非情绪词,然后再延长时间直到这些单词被认出。在这些 实验中, p o s t m a n 和b r o w n ( 1 9 5 2 ) 发现那些被给予错误反馈信息的被试最终 将会认出与其心境一致的单词。然而,最近几年的研究也发现了不一致的结 果, 一些研究者发现效应仅仅产生于积极的心境 ( c h a l l i s g e r r i g 结果发现被试完 成与威胁意义有关的单词数 目比与中性意义有关的单词数 目要多。 h a l b e r s t a d t , n i e d e n t h a l 负性情绪加工与内外向性成负相关, 而与神经质成正相关。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艾森克认为人格与两个神经系统有关,即皮质网状回路系统和内脏脑皮 层回路系统。皮质网状回路系统是内外向性这一人格特质的神经基础,这一 系统更容易被内外向性的个体激活。因为较低水平的大脑皮层唤醒能产生主 观上的愉快,那么就有可能认为内外向性与积极的情绪成正相关。在艾森克 的理论模型中,内脏脑皮层回路系统是控制情绪反应的。神经质纬度得分高 的人具有高的边缘系统激活性,并且激活闽值较低,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性较 强,因此他们对微弱的刺激会做出典型的过度反应,当遭受压力或紧张时, 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 会表现出沮丧和焦虑,那么就有可能认为神经质与消极的情绪成正相关。总 之, 艾森克认为内外向性与积极的情绪成正相关,而与消极的情绪没有关系, 神经质与消极的情绪成正相关,而与积极的情绪没有关系。并且艾森克进一 步预测: 正性情绪加工只与内外向性有关, 而负性情绪加工只与神经质有关。 2 . 3 特质一致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以下我们分别从情绪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感/ 知觉、 注意、 解释/ 判断和回忆 / 再认几个认知方面进行分析: 感/ 知觉 有关感/ 知觉方面的特质一致性效应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临床性抑郁,但也 有少部分是关于内外向性、神经质和特质焦虑。在这方面的研究方法之一是 s e l f - r a t i n g t a s k , 首先向 被试展现一系列有关正负情绪的 单词, 再要被试对单 词进行等级自我评定。大部分采用此方法的研究都证明了特质一致性效应 ( b r a d l e y m a c l e o d ,t a t a , g r e e n b e r g r e e d m a c l e o d ,t a t a , g r e e n b e r g r e e d r i c h a r d s r i c h a r d s , r e y n o l d p a i n( 痛)和p a n e( 块) 。结果显示特质焦虑与单 词的威胁意义之间的相关达到+ 0 . 6 0 0 回忆/ 再认 与心境一致性效应一样,研究人格特质与情绪刺激的认知加工过程的大 量文献多采用记忆任务。其中一些是采用自由回忆任务来研究临床性抑郁和 神经质与负性单词加工过程的关系, 并且发现了人格特质一致性效应。 例如, 研究者向临床抑郁者和非抑郁者展现一系列情绪词,然后要求他们尽可能多 地 回忆 这些单词 ,结果 发现 抑郁 者特别有可 能 回忆起负性 单词 (b r a d l e y d e n n y m a t h e w s r u i z - c a b a l l e r o c r a i g h e a d , h i c k e y , h u g h e s , w o r c h e l , s t a n t o n , s t a n t o n , k u i p e r r o t h h o l t g r a v e s z u r o f f , c o l u s s y , r o t h p a i n( 痛)和p a n e( 块) 。结果显示特质焦虑与单 词的威胁意义之间的相关达到+ 0 . 6 0 0 回忆/ 再认 与心境一致性效应一样,研究人格特质与情绪刺激的认知加工过程的大 量文献多采用记忆任务。其中一些是采用自由回忆任务来研究临床性抑郁和 神经质与负性单词加工过程的关系, 并且发现了人格特质一致性效应。 例如, 研究者向临床抑郁者和非抑郁者展现一系列情绪词,然后要求他们尽可能多 地 回忆 这些单词 ,结果 发现 抑郁 者特别有可 能 回忆起负性 单词 (b r a d l e y d e n n y m a t h e w s r u i z - c a b a l l e r o c r a i g h e a d , h i c k e y , h u g h e s , w o r c h e l , s t a n t o n , s t a n t o n , k u i p e r r o t h h o l t g r a v e s z u r o f f , c o l u s s y , r o t h 外倾肿经 质、积极/ 消极情感、 压抑/ i t 感、 亚临床抑 郁、特质焦虑 心境状态:积极/ 消极 l 境、悲伤/ 高兴、焦 虑、愤怒 情绪加工:知觉、 注意、解释2 判断、 回忆2 再认、 自 传式 记忆 3 . 调节范式 人格特质; 外倾了 神经质、 积 极/ 消极情感、 压抑 / a感、 亚 临床抑郁、特质焦虑 心境状态:积极2 消极心境、 悲伤/ 高兴、焦虑、愤怒 情绪加工: 知觉、 注意、 解释/ 判断、回忆/ 再认、自 传式记忆 图 ( 3 )研究人格特质和心境状态对情绪加工影响的三种理论范式 传统范式认为人格特质与心境状态各 自独立作用于情绪性加工过程:中 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 介范式认为人格对情绪加工的显著作用是间接的,即人格影响心境状态,而 心境状态又影响情绪加工;调节范式认为心境状态对情绪加工的作用受人格 特质影响或受其调节。在决定情绪加工的过程中,特质与状态之间存在显著 的交互作用,表明它们共同影响情绪加工。 3 . 1 传统范式 目 前大多数有关情绪信息加工的研究要么仅仅关注于心境对情绪信息加 工的影响,要么仅考虑人格特质对情绪加工的影响,很少将两个因素一起加 以考虑。这就使传统范式的研究分成两类: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影响的研究 和人格特质对情绪加工影响的研究。 在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已经从知觉、 注意、 解释/ 判断、 回忆和再认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心境、 人格特质对情绪加工的影响, 但无论是心境一致性研究还是特质一致性研究,在不同的认知任务中,却存 在着不一致性,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 不同的认知任务对心境与情绪加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与记忆领域, 而对注意、感觉、知觉、解释、判断等其他领域的研究却非常的少:对特质 与情绪加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注意、感觉领域,而对记忆、知觉、解释、判 断等其他领域的研究却少。 2 . 方法学的问题那些产生了无效结果的研究可能是因为方法学的问题而导 致了心境或特质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的削弱。其中被试量太小以至阻碍了 心境或特质效应在统计上产生显著性差异,例如,在一些研究中,被试量不 到 3 0个,并且还分成了两到三个小组,分别引导不同的情绪 ( c l a r k e t a l . , 1 9 8 3 ; g e r r i g h i l l 另一种方法是研究者充分利用被试自然产生的心境状态。最常 见的心境诱导方法是根据地v e l t e n ( 1 9 6 8 )提出的程序发展出来的。具体做 法是让被试阅读一组旨在诱导逐渐强烈的兴奋或抑郁情绪的句子。被试通常 会报告他们的心境发生了研究者所期望的改变,但这也可能只是他们揣摩研 究者的意图而做出的反应,与期望的心境状态关系不大。 4 . 情 绪调节许 多研 究者认为情 绪调节 也是一个重要 的原因 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 介范式认为人格对情绪加工的显著作用是间接的,即人格影响心境状态,而 心境状态又影响情绪加工;调节范式认为心境状态对情绪加工的作用受人格 特质影响或受其调节。在决定情绪加工的过程中,特质与状态之间存在显著 的交互作用,表明它们共同影响情绪加工。 3 . 1 传统范式 目 前大多数有关情绪信息加工的研究要么仅仅关注于心境对情绪信息加 工的影响,要么仅考虑人格特质对情绪加工的影响,很少将两个因素一起加 以考虑。这就使传统范式的研究分成两类: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影响的研究 和人格特质对情绪加工影响的研究。 在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已经从知觉、 注意、 解释/ 判断、 回忆和再认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心境、 人格特质对情绪加工的影响, 但无论是心境一致性研究还是特质一致性研究,在不同的认知任务中,却存 在着不一致性,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 不同的认知任务对心境与情绪加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与记忆领域, 而对注意、感觉、知觉、解释、判断等其他领域的研究却非常的少:对特质 与情绪加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注意、感觉领域,而对记忆、知觉、解释、判 断等其他领域的研究却少。 2 . 方法学的问题那些产生了无效结果的研究可能是因为方法学的问题而导 致了心境或特质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的削弱。其中被试量太小以至阻碍了 心境或特质效应在统计上产生显著性差异,例如,在一些研究中,被试量不 到 3 0个,并且还分成了两到三个小组,分别引导不同的情绪 ( c l a r k e t a l . , 1 9 8 3 ; g e r r i g h i l l 另一种方法是研究者充分利用被试自然产生的心境状态。最常 见的心境诱导方法是根据地v e l t e n ( 1 9 6 8 )提出的程序发展出来的。具体做 法是让被试阅读一组旨在诱导逐渐强烈的兴奋或抑郁情绪的句子。被试通常 会报告他们的心境发生了研究者所期望的改变,但这也可能只是他们揣摩研 究者的意图而做出的反应,与期望的心境状态关系不大。 4 . 情 绪调节许 多研 究者认为情 绪调节 也是一个重要 的原因 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 ( b l a n e y , 1 9 8 6 ; i s e n , 1 9 8 5 , 1 9 8 7 ; p a r r o t t s i n g e r s m i t h 在负情绪诱发过 程中,神经质与负情绪纬度之间也存在着高相关。许多特质甚至被定义为体 验一定情绪状态的倾向,因此,r u s t i n g 等人提出了中介范式。 正如以上所讨论的,传统范式的研究在检验特质一致性效应的过程中并 不会同时测量心境,那么就不能把所有的结果都归于稳定的人格特质。尽管 一些研究既包括了人格特质和心境,但多是关注于两者独立地对情绪信息加 工的影响。目前,有关人格对情绪加工的显著作用是否受到心境的影响的实 证研究还没有,但已有理论方面的支持。 首先,中介范式与目 前的情绪一致性理论 ( e m o t i o n - c o n g r u e n c y )是相 一致的。情绪一致性理论认为情绪节点是由心境或与以前情绪经验有关的事 件 ( b e c k , 1 9 7 6 ; b e c k b e c k e t a l . , 1 9 7 9 ) 所激活的, 那么在 研究情绪一致性效应时就必须考虑到心境和稳定的内在气质。因为人格特质 使个体倾向于体验与之相关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调节稳定的气质与情 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 ( b l a n e y , 1 9 8 6 ; i s e n , 1 9 8 5 , 1 9 8 7 ; p a r r o t t s i n g e r s m i t h 在负情绪诱发过 程中,神经质与负情绪纬度之间也存在着高相关。许多特质甚至被定义为体 验一定情绪状态的倾向,因此,r u s t i n g 等人提出了中介范式。 正如以上所讨论的,传统范式的研究在检验特质一致性效应的过程中并 不会同时测量心境,那么就不能把所有的结果都归于稳定的人格特质。尽管 一些研究既包括了人格特质和心境,但多是关注于两者独立地对情绪信息加 工的影响。目前,有关人格对情绪加工的显著作用是否受到心境的影响的实 证研究还没有,但已有理论方面的支持。 首先,中介范式与目 前的情绪一致性理论 ( e m o t i o n - c o n g r u e n c y )是相 一致的。情绪一致性理论认为情绪节点是由心境或与以前情绪经验有关的事 件 ( b e c k , 1 9 7 6 ; b e c k b e c k e t a l . , 1 9 7 9 ) 所激活的, 那么在 研究情绪一致性效应时就必须考虑到心境和稳定的内在气质。因为人格特质 使个体倾向于体验与之相关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调节稳定的气质与情 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 绪刺激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 再次, 一些关于引导性心境的研究也与中介范式的假设是一致的, 例如, 当被试都进行正性情绪引导任务时,外向性得分高的被试比外向性得分低的 被试报告出更强烈的正性体验;当被试都进行负性情绪引导任务时,神经质 得 分高 的被试 比神经质 得 分低 的被 试报告 出更强烈 的正性体验 ( l a r s e n r u s t i n g 而从人格特质一致性效应的角度讲,国内几乎没有研究. 再次,国内所有有关于心境一致性记忆的研究都是在人为诱导的情境状 态下进行和验证的,并没有研究过在自 然情境下的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 响。 最后,心境、人格特质对情绪信息加工有重要的影响,大部分研究是针 对人格特质或者心境状态完成的, 但还没有研究同时考虑着两个因素,因此, 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 绪刺激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 再次, 一些关于引导性心境的研究也与中介范式的假设是一致的, 例如, 当被试都进行正性情绪引导任务时,外向性得分高的被试比外向性得分低的 被试报告出更强烈的正性体验;当被试都进行负性情绪引导任务时,神经质 得 分高 的被试 比神经质 得 分低 的被 试报告 出更强烈 的正性体验 ( l a r s e n r u s t i n g 而从人格特质一致性效应的角度讲,国内几乎没有研究. 再次,国内所有有关于心境一致性记忆的研究都是在人为诱导的情境状 态下进行和验证的,并没有研究过在自 然情境下的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 响。 最后,心境、人格特质对情绪信息加工有重要的影响,大部分研究是针 对人格特质或者心境状态完成的, 但还没有研究同时考虑着两个因素,因此, 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 绪刺激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 再次, 一些关于引导性心境的研究也与中介范式的假设是一致的, 例如, 当被试都进行正性情绪引导任务时,外向性得分高的被试比外向性得分低的 被试报告出更强烈的正性体验;当被试都进行负性情绪引导任务时,神经质 得 分高 的被试 比神经质 得 分低 的被 试报告 出更强烈 的正性体验 ( l a r s e n r u s t i n g 而从人格特质一致性效应的角度讲,国内几乎没有研究. 再次,国内所有有关于心境一致性记忆的研究都是在人为诱导的情境状 态下进行和验证的,并没有研究过在自 然情境下的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 响。 最后,心境、人格特质对情绪信息加工有重要的影响,大部分研究是针 对人格特质或者心境状态完成的, 但还没有研究同时考虑着两个因素,因此, 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 这些研究都不能为中介范式或调节范式提供直接证据但两者间是如何相互作 用而影响情绪信息加工尚无相关研究。 因此,本研究拟以大学生为被试,以情绪信息加工为研究核心,从人格 特质和心境两方面出发,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一些探索,以期为国内这方面的 研究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本文拟研究的问题共有三个方面: 一 是研究人格特质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验证特质一致性效应; 二. 是研究在 自然情境下的心境是否对情绪信息加工是否具有一致性效 应, 并以r u s t i n g 的三个理论范式为基础, 探讨心境、 人格特质两者 间是如何相互作用而影响情绪信息加工的。 三.是研究在人为诱发的情境的心境是否对情绪信息加工是否具有一致 性效应;是以r u s t i n g 的三个理论范式为基础, 探讨心境、 人格特质两 者间是如何相互作用而影响情绪信息加工的。 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 第二部分:实证研究 实验一 t . 研究目的与假设 11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e y s e n c k的人格三纬度结构模式为基础,主要考察不同 操作条 件下人格特质的两个重要纬度一一外倾性和神经质对不同情绪信息加工过程 的影响,验证特质一致性假设。 1 . 2 研究假设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刺激词的类型分为两类:一类为情绪效价词,包括 正性词 ( 如: “ 高兴” )和负性词 ( 如 “ 伤心” ) ,另一类为中性词,即不带任 何情绪和个性色彩的词汇。情绪信息加工任务采用选词任务、词性辨别任务 和回忆任务。本实验研究假设:特质水平将影响被试的情绪信息加工任务, 外倾被试会对正性信息更为敏感,而神经质被试会对负性信息更为敏感,那 么内外向性这个人格特质就会与选词任务、词性辨别任务和回忆任务的正性 词数目 成正相关,而神经质将与选词任务、词性辨别任务和回忆任务的负性 词数目成正相关。并且可以进一步假设,外倾者和内倾者在这三项任务中的 正性词数 目上存在显著差异,高神经质和低神经质在在这三项任务中的负性 词数目 上存在显著差异。 2 实验方法 2 . 1 被试选择 江西某高校抽取 1 1 0名在校大学生,剔除无效数据 5名,最后得到有效 被试共 1 ( 7 5名,平均年龄为 ( 2 0 . 1 7 士1 . 4 2 )岁,其中男生 3 2名;女生 7 3名。 2 . 2 测皿工具及设备 测量工具包括人格问卷和测量情绪信息加工过程的三个实验任务。人格 问 卷就是 e y s e n c k 人格问 卷 ( e y s e n c k p e r s o n a l it y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 简称e p q ) , 测量情绪信息加工过程的三个实验任务最初是由r u s t i n g 女生 7 3名。 2 . 2 测皿工具及设备 测量工具包括人格问卷和测量情绪信息加工过程的三个实验任务。人格 问 卷就是 e y s e n c k 人格问 卷 ( e y s e n c k p e r s o n a l it y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 简称e p q ) , 测量情绪信息加工过程的三个实验任务最初是由r u s t i n g 分数低则表示内向。n分量表测量情绪 的稳定性,又称神经质,它反映的是正常行为,并非病态。p分量表测量精 神质纬度,精神质又称作倔强、讲求实际,并非暗指精神病。p分数高表示 可能是孤独的,缺乏情感投入,好挑衅,喜欢干奇特的事且不顾危险,难以 适应外部的环境。l分量表主要测定被试的掩饰倾向,即真实做答的程度, 也能反映社会性幼稚水平。若被试掩饰性高,则整个量表得分可信度不高。 情绪信息加工任务 选词任务有二十个句子, 指导语为: “ 有二十个句子, 每个句子共有三个 选项,请阅读每个句子,然后根据您的直觉用打钩的方式在三个选项中选择 一个。 请注意选项没有对与错,不要对任何一个句子花太多时间去考虑” 。这 个任务共有二十个意义模糊的句子,每个句子共有三个选项,包含正性 ( 愉 快) 、 中性、 负性( 不愉快) 三种中文四字词, 如“ 小丁见到我总是_的。 a怯声怯气 、b和蔼可亲、c千恩万谢” ,最后统计所选的正性词数目、中 性词数目和负性词数目。 词性辨别任务,词性辨别任务包含正性 ( 愉快) 、中性、负性 ( 不愉快) 三种中文双字词, 共 6 0 个,其中包括正、负效价情绪词各2 0 个;另外还有 2 0 个中性词,这些词主要来源于 现代汉语常用词频率词典( 宇航出版社, 1 9 9 0年版) ,频率范围为5 - 1 0 0次/ 百万之间。本任务所用词全部为双字词, 考虑到词频基本一致等因素后,将这些词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学习组,另一 组作为实验组。被试要求对这6 0 个双字词进行词性辨别,实验开始前,发给 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 每个被试一张答题纸,并要求被试始终注视投影屏幕中心的注视点,屏幕上 出现指导语, “ 这是一个词性辨别实验, 请您判断屏幕中心出现的中文词是属 于正性 ( 积极)情绪词、中性词、还是负性 ( 消极)情绪词,然后在三个选 项中选择一个,并打勾jo ” 并强调实验的目的是反应速度与精确性测试, 再用投影仪逐个呈现每个情绪刺激词,每个词呈现 5秒,间隔 1 秒,再呈现 下一个词。实验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练习,第二部分是正式实验。练习 部分共包括 6 个中文双字词,2 个正性 ( 积极)情绪词、2 个中性词、2 个负 性 ( 消极)情绪词。正式实验共包括 6 0个中文双字词,2 0正性 ( 积极)情 绪词、2 0 个中性词、2 0 负性 ( 消极)情绪词。 自由回忆任务,这个任务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回忆词性辨别任务中见过 的词。 实验设备为一台s o n y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 2 . 3 实验设计 神经质和内外倾被试均采用2( 特质类型)x3( 词性)混合设计,其中特质 类型为组间变量,词性为组内变量。因变量指标为选词任务的数目、词性辨 别的正确数目 和自由回忆成绩。 2 . 4 实验程序 被试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被告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个体在认知任务 中的表现,并简略的介绍实验的基本过程,然后进入实验阶段。实验分为两 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先对被试进行人格特质的测试, 采用 e y s e n c k 人格问 卷( e p q ) 。在完成了e p q之后,实验进入第二个阶段,即情绪信息加工任 务,共包括三个任务,选词任务、词性辨别任务和自由回忆任务。首先,被 试被要求完成选词任务。接着被试进入第二个任务即词性辨别任务,每个词 呈现完毕后,立即让被试进入第三个任务即自由回忆任务,并将答案记录到 一张空白纸上,时间为 5分钟。 2 . 5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用s p s s 1 1 .5 统计包在计算机上进行处 理。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 . 1 被试的情绪信息加工任务及印0 的描述性分析 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 e p q样本的描述性统计见表 1 - 1 ,情绪信息加工任务的描述性统计见表 1 一2 表 1 - 1艾森克人格问卷全样本描述性统计 1 3 . 41 1 1 . 1 6 4 . 9 6 6o n乙q目 亡dj.1 神经质 (c n 分) 内外倾 ( e 分) 精神质 ( p 分) 掩饰性 ( l 分) 1 05 1 05 1 0 5 1 0 5 1 4 1 8 4 . 8 9 1 0. 41 4 . 4 4 2 . 9 2 3 . 3 7 表 1 - 2 情绪信息加工任务的描述性统计 选词任务词性辨别任务回 忆任务 正性词 中性词 负性词 7 . 8 9 7 . 7 5 4 . 6 3 正 性词 中 性词 1 7 . 9 1 1 4 . 7 0 负性词 1 6 . 4 4 正性词中性词负性词 4 . 3 8 s d 3 . 7 7 2 . 5 6 3 . 2 9 3 . 2 2 3 . 0 4 3 . 8 1 1 . 7 1 3 . 4 9 1 . 7 9 4 . 1 2 1 . 8 8 3 . 2 人格特质与情绪信息加工任务的相关分析 目的为了验证是否人格特质与情绪信息加工有关系, 我们将人格特质与情 绪信息加工的三个任务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 1 - 3所示。如果外倾被试特 别对积极的信息敏感,那么内外向性这个人格特质应与正性词的数目成正相 关。相反,神经质这个人格特质应与负性词的数 目成正相关。 表 1 - 3 人格特质与情绪信息加工任务的相关分析 选词 任务词 性辨别任务回 忆任务 正性词中性词负性词正确正性词 正确中性词正确负性词正性词中性词负性词 内外倾0 . 2 9 0 - 0 . 3 1 4 * * 一 0 . 0 8 7 0 . 3 0 7 * * 0 . 0 0 4 0 . 1 1 3 0 . 2 5 0 * 0 . 0 3 2 0 . 0 4 6 神经质 - 0 . 2 3 4 *0 . 1 9 9 * 0 . 1 7 4 0 . 0 0 2 0 . 1 5 3 0 . 2 0 8 * 0 . 0 2 7 0 . 0 7 5 0 . 2 2 7 * 注: p 0 . 0 5 * * p 0 . 0 1 * * * p 0 . 0 0 1下同 从表 1 - 3可以看出内外向性这个人格特质分别与选词任务中的正性词数 目、词性辨别任务中正性词的正确数目和回忆任务中正性词数目呈极其显著 性相关或显著相关。同时,神经质这个人格特质虽然没有与选词任务中负性 词相关,但分别与词性辨别任务中负性词的正确数目和回忆任务中负性词数 人格特质、 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 目呈显著相关。 3 . 3 情绪信息加工任务中神经质被试与内外倾被试的操作成绩 根据我们的测试结果,同时参照陈仲庚教授于 1 9 8 3 年修订的常模标准以 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对该量表的使用情况,本研究 e p q测试的n分 6分和 1 7 分作为神经质纬度的上下界限,e分以原始分8 分和1 7 分作为内外倾的上下 界限。 同时, 只有p 分 8 分且l分 1 7 分,共有9 人;低神经质被试 ( s s ) , n 1 7分,共有 1 5人;内倾被试 ( i s ) , e 0 . 1 0 , 他们在负性词和正性词数目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负性词 t ( 3 4 ) = 2 . 4 8 6 , x0 . 0 5 ; 正性词 t ( 3 4 ) = - 2 . 3 4 1 , p l o . 0 5 。 其次, 从词性辨别任务 的正确数目 来看,2( 特质类型)x3( 词性)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作 为被试内因素的词性有显著的主效应, f ( 2 , 6 8 ) = 5 . 4 3 , x0 . 0 5 , 被试间因素的 特质类型主效应也有显著的主效应,f ( l , 3 4 ) = 8 . 4 3 , x0 . 0 5 , 词性与特质类 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 ( 2 , 6 8 ) = 3 . 9 8 , p o . 1 0;正 性词 t , ( 3 4 ) 二 0 . 最后 6 5 3 , 乃0 . 1 0 0 ,对回忆任务的回忆成绩的方差分析表明,作为被试 内因素的词性 没有显著的主效应, f ( 2 , 6 8 ) = 0 . 7 8 , p o . 1 0 , 被试间因素的特质类型主效应也 没有显著的主效应,f ( l , 3 4 ) = 1 . 5 9 , p o . 1 0 , 词性与特质类型的交互作用显 著, f ( 2 , 6 8 ) = 2 . 9 5 , p o . 0 5 , t 检验还发现, 高、 低神经质被试除了在负性词 上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