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论文)20﹪阳离子度PDA聚合工艺及引发体系的初步研究.pdf_第1页
(应用化学专业论文)20﹪阳离子度PDA聚合工艺及引发体系的初步研究.pdf_第2页
(应用化学专业论文)20﹪阳离子度PDA聚合工艺及引发体系的初步研究.pdf_第3页
(应用化学专业论文)20﹪阳离子度PDA聚合工艺及引发体系的初步研究.pdf_第4页
(应用化学专业论文)20﹪阳离子度PDA聚合工艺及引发体系的初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堡主堡奎 ! ! 兰堕曼王堕! 坠窭鱼三苎墨型望型塑塑塑型型要塞一 摘要 托文对采用活泼单体补加法聚合2 0 阳离子度p d a 过程的几个工艺参数进行了 研究,得到各工艺参数对产物特性粘度和阳离子度的影响的初步认识,并制得质最较 好的p d a ,其特性粘度值为93 4d l g ,阳离子转化率为5 64 8 。同时,对一次加料 法采用过硫酸铵一亚硫酸氢钠、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过硫酸铵引发体系引发2 0 1 5 t 离子度p d a 聚合反应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初步正交优化研究,并得到三种引发体系下 的较佳聚合反应工艺条件和实验结果为:对过硫酸铵亚硫酸钠引发体系,在2 5 3 0 ,引发剂用量为5 4 1 0 ,单体浓度为2 5 条件得到的产物特性粘度值可达 1 】6 5 d l g :对于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体系,在5 5 6 0 ,引发剂用量为63 0 1 0 ,单体浓度3 1 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特性粘度为1 05 6d u g :对过硫酸铵引发体系, 存4 5 ,引发剂用量为40 1 0 一,单体浓度3 5 条件f 得到的产物特性粘度值为 1 015 d l g 。 关键词:甲基二烯丙基氯佗铵,丙烯酰胺,聚合反应,引发体系,工艺参数 特性粘度,阳离了度 堡圭堡奎 ! ! 兰堕曼! 星! 坠窭鱼三苎墨! ! 垄竺丕塑塑生里壅 一 a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t h e s i s ,s e v e r a lp r o c e s sp a r a m e t e r so f p o l y m e r i z i n gp d a o f 2 0 c a t i o n i c i t yi n u s i n gt h e m e t h o do fs u p p l e m e n t i n ga c t i v em o n o m e rw e r ep r e l i m i n a r i l ys t u d i e d s o m e r e c o g n i t i o n a b o u tt h ee f f e c t so fp r o c e s s p a r a m e t e r s o nt h ei n t r i n s i c v i s c o s i t y a n d c o n v e r s i o nr a t i oo fc a t i o n i cm o n o m e ri nt h e p r o d u c t p d aw e r eo b t a i n e d ,a n dt h e i n t r i n s i cv i s c o s i t ya n dc o n v e r s i o nr a t i oo fc a t i o n i cm o n o m e ro fp d a p r e p a r e du n d e rt h e o p t i m u mc o n d i t i o n sr e a c h e d9 3 4d l ga n d5 6 4 8 r e s p e c t i v e l ym e a n w h i l e ,t h ep r o c e s s p a r a m e t e r so f 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 ,i n i t i a t e db y t h r e ek i n d so f i n i t i a t o r sa n d a p p l y i n gt h em e t h o d o fa d d i n gm o n o m e r sa tt h es a m et i m e ,w g r e o p t i m i z e d t h eo p t i m u mc o n d i t i o n so f 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a n de x p e r i m e n tr e s u l t sw e r eo b t a i n e da sf o l l o w i n g :f o rt h ei n i t i a t o ro f ( n h & s :o s n a h s 0 3 ,t h er e a c t i o nt e m p e r a t u r e ,r a t i oo fi n i t i a t o rt om o n o m e r s ,m o n o m e r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a n di n t r i n s i c v i s c o s i t yw e r e2 5 3 0 。c ,5 4 1 0 一,2 5 a n d 1 16 5 d l g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f o rt h ei n i t i a t o ro f2 , 2 - a z o b i s - 2 - b u t y l a m i d i n ed i 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 ,t h e yw e r e 5 5 6 0 。c ,6 3 1 0 1 ,3 1 a n d1 05 6d l gr e s p e c t i v e l y ;f o rt h ei n i t i a t o ro f ( n h 4 ) 2 s 2 0 8 , t h e yw e r e4 5 c ,4 0 1 0 ,3 5 a n d1 01 5d l gr e s p e c t i v e l y k e y w o r d s :d i m e t h y l d i a l l y l a m m o n i u mc h l o r i d e ,a e r y l a m i d e ,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 , i n i t i a t o r , p r o c e s sp a r a m e t e r , i n t r i n s i c v i s c o s i t y , c a t i o n i c i t y 硕士论文2 0 阳离子度p d a 聚合工艺及引发体系的初步研究 l 绪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因此,为了实 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正为全社会所关注,对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 污水的处理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方面。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很多,有生化法、离子交 换法、吸附法、化学氧化法、电融析法、絮凝沉淀法等,其中应用最广、成本最低、 最常使用的处理方法是絮凝沉淀法川。随着絮凝沉淀法的应用,各种絮凝剂不断问世, 在众多的絮凝剂中,高分子絮凝剂以其良好的凝聚效果、脱色能力及操作简单等优点, 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1 1 高分子絮凝剂的分类及发展历史 高分子絮凝剂,也称混凝剂、凝聚剂、聚电解质等,是具有高分子量、能促进胶 体微粒及其它悬浮颗粒凝聚成无定形絮凝状物沉降下来的制剂【2 】。根据高分子絮凝剂 的组成,可将其分为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生物絮凝剂三大类。 1 1 1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3 】 从人类利用明矾等无机低分子絮凝剂处理水以来,很长一段时期无机低分子絮凝 剂在水处理中占主导地位。直到2 d 世纪6 d 年代,新发展起来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才以其絮凝效果好、价格低而逐渐取代了无机低分子絮凝剂。目前日本、俄罗斯、西 欧等国家和地区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生产已达到工业化、规模化、流程控制自动化, 并且产品质量稳定。 我国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开发起步于知世纪6 口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品 种已形成系列化。国内现有专利数十种,部分己被德温特的世界专利索引及美国化学 文摘等收录。但就我国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生产的现状来看,虽然生产厂家众多,但大 多规模不大,工业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的并不多。 1 1 2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具有用量少,絮凝速度快,受共存 盐、p h 值及温度影响小,生成污泥量少,容易处理等优点,对节约用水、强化水质 处理和提高水的回用率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著,因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4 1 。 1 9 5 0 年,美国氰胺公司成功地实现了聚丙烯酰胺( p o l y a c r y l a m i d e ,简写为p a m ) 的工业化生产f 5 1 ,从此,人类开始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合成的历史。目前,国外大的 商品高分子絮凝剂生产公司近1 3 0 家,约生产4 0 0 种不同牌号的商品絮凝剂,其中 8 0 左右是合成高分子絮凝剂,仅2 0 为天然改性絮凝剂。在合成高分子絮凝剂中, 聚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1 6 1 0 】产量最大、品种最多,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和 硕士论文2 0 阳离子度p d a 聚合工艺及引发体系的初生至! 塑 日常生活中”j 。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由于电荷密度较小,分子量较低,易发生生物降解而降低絮凝 剂活性【“l ,因而使用远小于合成高分子絮凝剂。但是,如对天然高分子絮凝剂进行改 性,则可使其具有选择性大、无毒、价廉等显著特点。现已有许多国家相继开始了对 化学改性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6 1 。化学改性絮凝剂,也称半合成絮凝剂, 是高分子絮凝剂的大分支。这类絮凝剂按其原料来源的不同大体分为淀粉衍生物、 纤维素衍生物、改性植物胶、其它多聚糖类及蛋白质类改性絮凝剂等类别【1 4 l 。 就总体而言,我国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尚处于开发阶段,和国 外尚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 ) 系列化水平低,专用品种少,已商品化的仅有 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两大类;2 ) 产量低,未形成经济规模:3 ) 工艺设备和单体生 产落后,整体质量水平不高【3 i 。 l 1 3 生物絮凝剂 8 0 年代后期,研制和开发出的第三类絮凝剂是生物絮凝剂。该絮凝剂是利用生物 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抽提、精制而得的一种高效、价廉的水处理剂。生物絮凝剂同 其它普通絮凝剂相比,具有高效、无毒、易生物降解等独特特点,其主要化学成分是 多糖、蛋白质f j ”。 生物絮凝剂的开发始于7 口年代末。1 9 7 6 年,日本学者在研究酞酸生物降解过程 中发现了具有絮凝作用的微生物培养液。8 0 年代后期,制成了名为n o c 一1 的第一种 生物絮凝剂,它是目前发现的最佳生物絮凝剂,具有很强的絮凝活性,广泛应用于畜 产废水、膨化污泥、瓦厂废水、有机废水的处理。我国南开大学的庄源益f ”j 等在这方 面做了不少研究,开发的n a t 型生物絮凝剂可直接处理黑染料生产废水,脱色率达 6 0 。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絮凝剂极可能取代大部分普通絮凝剂引,成为絮凝剂 的主流类型。 1 2 阳离子型絮凝剂 由于现代工业和现代生活污水中带负电荷有机质含量大大提高,适于使用阳离子 型高分子絮凝剂进行沉降处理,因此近年来阳离子型絮凝剂的发展较快【”l ,其中对阳 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c a t i o n i c p o l y a c r y l a m i d e ,简写为c p a m ) 的研究较多。 1 2 1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c p a m 的制造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n o n i o n i c p o l y a c r y l a m i d e ,简写为n p a m ) 的阳离子改性法和丙烯酰胺单体与其它阳离子单体 的共聚【2 ”2 。n p a m 的阳离子改性法有:1 ) n p a m 与阳离子性密胺树脂或脲醛树脂 2 堡主丝奎 ! ! 堑塑塞王堡! 竺! 窭鱼三苎墨! ! 垄竺墨塑塑生竺壅一 反应:2 ) n p a m 与聚乙烯亚胺反应:3 ) n p a m 与肼反应;4 ) n p a m 的m a n n i c h 反 应:5 ) n p a m 的h o f f m a n n 反应。丙烯酰胺的共聚改性方法较多,常用的有:1 ) 丙 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或其季胺盐共聚;2 ) 丙烯酰胺与二甲基二烯丙基 氯化铵共聚;3 ) 丙烯酰胺与苯乙烯共聚,再与甲醛、二甲胺反应。 在阳离子絮凝剂中,虽然曾有含硫、磷原子的阳离子絮凝剂的报道,但实际上有 应用价值的却几乎全是含氮的高分子【2 5 2 6 i 。表l21列出了部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 胺类高分子絮凝剂的名称及结构。 表121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类高分子絮凝剂的名称及结构 名称结构式 p a m 的h o f f m a n n 反应产物 p a m 的m a n n i e h 反应产物 丙烯酰胺与阳离子单体的 共聚物 - ( - - 1 2 1 - 1 2 - - p 瑟吼一p 蔷 ( 3 0 n h 2n h 2 乇虬一p 浒吗一p 专 0 9 , i - 1 2o o n h o q n ( a t 3 ) 2 h a _ a 嘎一p 静z f 哇 c o n h 20 0 0 c h 2 风c h 3 b a 1 2 2 阳离子絮凝剂p d a p d a 是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 i m e t h v l d i a l l v l a m m o n i u mc h l o r i d e ,简写为 d m d a a c ) 与丙烯酰胺( a c r y l a m i d e ,简写为a m ) 的共聚物。它具有一般季胺盐阳 离子絮凝剂的优点,即正电荷密度高,水溶性好,有絮凝和消毒双重功效,同时还具 有分子量可调,抗剪切性、耐温性和耐酸碱性强等特点,是现代合成水溶性高分子絮 凝剂中很有发展前途的品种之一【”1 。 7 0 年代美国m e x c l e 公司,其子公司c a l g o n 公司和h a l l i b u r t o n 公司首先研制成功 d m d a a c 的均聚物以及d m d a a c 与a m 的共聚物p d a ,并投入工业化生产【2 “, 作为无毒的阳离子型絮凝剂在自来水厂得到实际应用。我国在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 北京化工研究院、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开始着手研制共聚物p d a 。9 0 年代以来,有关 p d a 的合成、应用的文献报道日益增多1 3 0 - 4 5 j 。 目前,合成阳离子絮凝剂p d a 的方法主要有水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 等。因d i v l d a a c 极易溶于水,所以乳液聚合主要采取反相乳液聚合【4 64 7 1 。反相乳 液聚合用非极性溶剂为连续相,借助乳化剂把聚合单体分散于油相中,形成油包水 ( w o ) 的乳液而进行聚合。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存在着操作复杂,溶剂回收需破乳 硕士论文2 0 阳离子度p d a 聚合工艺及引发体系的初! 芝! 堕 等工序,生产效率低,设备利用率低等缺点,但是采用乳液聚合可制得高质量的产物。 而水溶液聚合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操作安全、方便,不必回收溶剂【i ,因 此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得到的p d a 为胶状物或很粘稠的 液体,运输、储存及使用均不方便,对此,可望通过对成品的干燥得以解决。 对于a m d m d a a c 共聚体系,由于两种单体反应活性不同:a m 的竞聚率为6 7 0 , d m d a a c 的竞聚率为o 5 8 ”1 ,a m 进行均聚的能力较大,而d m d a a c 共聚的能力 较大;此外,d m d a a c 属于烯丙基类单体,具有自阻聚作用,这就使得d m d a a c 的聚合速率小于a m 的聚合速率。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d m d a a c 在体系中所占 浓度会逐渐增加,这将使共聚物存在一定系列的长度分布,同时也会导致d m d a a c 的转化率不高。为了提高d m d a a c 的转化率,同时得到结构较为规整,分子量分布 较窄的共聚物,可通过补加活泼单体a m 和控制反应时间的方法来实现【4 ”。目前, 国内对于这方面的具体报道还不多。 根据文献1 5 0 1 报道,以偶氨双脒基二盐酸盐一过硫酸钠复合体系为引发剂,制得阳 离子度( 阳离子单体占总单体物质的量的百分数) 为1 0 的p d a 产物特性粘度 n 】 ( 一般以特性粘度 n 】来表示高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当阳离子度相同时,聚合物的特 性粘度 n 】越大,其分子量越大。特性粘度【n 】的测试方法见附录c ) 可达1 6 d l g 以 上,且阳离子转化率高达9 0 ( 阳离子转化率测试方法见附录d ) 。国内采用精制过 的d m d a a c 晶体为原料,以过硫酸盐一脂肪胺复合体系为引发剂,制得的5 阳离子 度p d a 产物特性粘度 n 】为1 8 d l g 左右,但对其应用结果和阳离子转化率目前还无 报道。本课题组经过几年的研究,以未经精制的工业品d m d a a c 为原料,采用氧化 一还原型引发体系,制得5 、1 0 、3 0 阳离子度p d a 胶体产物。5 阳离子度p d a 产物特性粘度可达1 3 d l g 左右;1 0 阳离子度p d a 产物的特性粘度【n 可达1 0 d l g 以上;3 0 阳离子度p d a 产物的特性粘度【n 】可达8 d l g 左右,且阳离子转化率为 6 0 7 0 1 4 ”。 在我国,非离子和阴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都已具有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但是 从整体上讲仍然是絮凝剂产品品种少、系列化水平低。特别是阳离子型聚合物品种少、 质量差、产量低的生产状况,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2 “。 1 3 本文研究课题的提出和主要任务 当前,环境保护已成为紧迫的社会问题,因而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的处理逐渐 为各国所关注。高分子絮凝剂由于自身结构的特性,絮凝作用显著,其发展和应用已 引起各国重视。在继非离子、阴离子型絮凝产品大量生产之后,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的开发和产业化成为发展的重点。 对于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聚合的引发体系近年来研究较多,其目的在于保持较高 4 硕士论文2 0 阳离子度p d a 聚合工艺及引发体系的初步研究 的聚合速率下,能获得高转化率、高分子量、少支化的产物。除过硫酸钾与亚硫酸氢 钠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外,还有过氧化氢一胺,特丁基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过氧化 钾一三( 氨基甲酰乙基) 胺或巯基乙醇、尿素、硫尿等有机无机物组成的引发体系。 高价金属盐与有机物组成的体系亦不少,如高锰酸钾乳酸,抗坏血酸或羟基乙酸, c e ”一硫醇等。这些体系的特点是反应活性高,适用于常温聚合。对于这些体系的研 究工作多集中在聚合速率方面,对分子量影响方面的报道甚少【9 】。 偶氮化合物一直被认为对产物不发生链转移,不产生支化结构产物,因而受到重 视。为减少单体残留量,也常在反应后期补加这类引发剂。但是由于大多数偶氮化合 物难溶于水,因而对其研究情况报道不多。 本课题组前人已制得了5 、1 0 、2 0 、3 0 阳离子度的p d a 产物,其较高的 特性粘度【n 】分别为1 3 2 6 d l g 、1 1 9 8 d l g 、8 4 4 d l g 、7 9 0 d l g 。对1 0 和3 0 1 非t 离 子度p d a 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对2 0 阳离子度p d a 仅进行了个别摸索实验, 还存在产物特性粘度 n 】比较低,阳离子转化率不高等问题,且所用引发体系仅限于 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对其余引发体系尚无涉及f 4 “】。 针对上述问题,本次研究将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对合成p d a 的聚合反应工艺条 件和引发体系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合成出阳离子单体转化率较高、分子量较大的p d a 产物: ( 1 ) 采用活泼单体补加法,研究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和起始阳离 子度对2 0 阳离子度p d a 性能的影响,以制得阳离子转化率较高的p d a 产物。 ( 2 ) 通过对过硫酸铵一亚硫酸氢钠,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过硫酸铵三种引发体 系应用于合成2 0 阳离子度p d a 的聚合反应的研究,探讨采用这三种引发体系时的 聚合反应工艺条件对p d a 特性粘度 n 的影响,以制得分子量较高的p d a 产物。 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为减少残余单体,提高产物质量,可研究氧化一还原偶氮三 元引发体系在合成p d a 的聚合反应中的应用。 硕士论文2 0 阳离子度p d a 聚合工艺及引发体系的初步研究 2 研究工作的相关理论依据 在进行研究之前,首先对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了解,以便以理论为依据指 导实验的进行。 2 1 自由基共聚理论 根据聚合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聚合反应分可为连锁聚合和逐步聚合。连锁聚合根 据其所需活性中心的不同又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按这一分类 方法,d m d a a c 和a m 的聚合反应属于连锁聚合中的自由基二元共聚,生成具有五 元环或六元环的阳离子聚合物,反应式简写如下i ”1 : 吲2 2 f h严2 吗+ m 2 2 尸 o 主- 1 2 c i - 1 2 一 p z p 于正田厂p 一甲一a - i :玉 恤 土 p d a ( p i o y d m d a a c a m ) 式( 2 11 ) 二元共聚有两种引发,四种增长,三种终止反应,这里以d m d a a c 和a m 的聚 合为例进行介绍。 ( 1 ) 链引发 链引发反应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用引发剂引发时,由两步组成: a 引发剂1 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r , l 2 r 式( 2 1 2 ) 6 鬻舟潍 i o 一-一= 2p 管 堕主笙苎 ! ! 堑堕塑三垦! 旦垒窭鱼三苎垦! ! 垄堕墨堕塑生! 壁l 一 b 初级自由基r 与单体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 嬲 臂 一h 臂 蛔3 r - 一c h - - c - - n h 2 h 2 - - c h - - c - - n h 2 ) l | 一 i i 式f 21 ) + c h 2 r c u 7 o t - - - - o ap 吗卜呼f h 严吗 + 畿一 d 衫吗q 吣 ( 2 ) 链增长 式( 214 ) 链引发阶段形成的单体自由基仍具有活性,能打开第二个单体的双键,形成新的 自由基。新的自由基活性并不衰减,继续和其它单体分子结合成单元更多的链自由基, 从而使链不断增长。二元共聚时共有4 种增长方式,可以是a m 单体自由基与a m 或d m d a a c 单体反应,也可以是d m d a a c 单体自由基与a m 或d m d a a c 单体反 应。以a m 单体自由基与d m d a a c 单体反应为例,反应如式( 2 15 ) 所示。 o j jc h 2 = c h c 2 一g h -一;h , h = c h r - c h 2c h 2 c h = c h 2 肛叫2 - c h - c - n h 2 + 亡魄;。c o n h 2 亡心夕h 2 c h l 7 、c h 3c h l 7 c n 3 r - c h 2 - h c h 2 一c h f h - c h 2 删也粥! 蛔5 ) c h 3 7。c h 3 自由基形成后除了可发生链增长反应外,还可能向引发剂、单体、溶剂及已终止 的大分子进行链转移反应。 ( 3 ) 链终止 自由基活性高,有两个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而终止的倾向。二元共 聚时共有三种终止方式:a m 链自由基和d m d a a c 链自由基作用而终止;a m 链自 由基相互作用而终止;d m d a a c 链自由基相互作用而终止。除此之外,链自由基还 7 硕士论文2 0 f 1 t 离子度p d a 聚台工艺及引发体系的初步研究 可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它原子而发生歧化终止。 在上述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三步基元反应中,链引发速率最小,是控制整个 聚合速率的关键。 特别地,在共聚过程中,链自由基向某些物质转移后,可能形成稳定的自由基不 再引发单体聚合,只能与其它自由基双基终止。结果,反应初期无聚合物生成,出现 了所谓“诱导期”。这现象称为阻聚作用5 2 “。在a m d m d a a c 共聚体系中,阻聚 作用主要来自于烯丙基、氧和一些金属离子( 如铁离子) 【5 “i 。 a 烯丙基的自阻聚作用 烯丙基的自阻聚作用是衰减转移的结果。自由基与烯丙基单体之间的作用,存在 加成和转移两个竞争反应,如式( 2 16 ) 所示。 “巩= c h c h = c h 2c 黠 咚白; f a m o ,这就使得残留单体 组成f w 递减,形成相应共聚物的组成f a m 也在递减,组成变化如图 21 曲线上箭 头所示。结果单体a m 先耗尽,以至产生一定量的d m d a a c 均聚物。因此,共聚物 组成前后往往不一致,存在组成分布问题和平均组成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需陆续 l l d i l 活泼性较大的单体,即活泼单体l i , d i :l 法,以保持体系中单体组成不变,连续l t d n 和分成许多份分段l t d l :l 均可。 对于a d v i d m d a a c 共聚体系,根据图姐所示,若合成2 0 阳离子度p d a , 需保持反应过程中a m 和d m d a a c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6 :5 4 ,则应在聚合反应过 程中补加a m 单体,并使最终加料比为n a m :n d m d a a c = 4 :l ( 物质的量之比) 。 2 3 引发剂及引发机理 为了使聚合反应以适当的速度进行,常在体系中加入少量引发剂来产生活性种, 引发聚合。引发剂分子结构上具有弱键,容易分解成自由基,在一般聚合温度( 4 0 1 0 0 c ) 下要求键的离解能为l o o 1 7 0k j m o l 。离解能过高或过低,将会分解得太慢 或太快。根据这一要求,引发剂主要分为偶氮化合物和过氧化物两类。这里仅介绍在 1 0 l 8 6 4 2 o 0 o 0 0 =j键鼎霉磔球窖簦 硕士论文2 0 阳离子度p d a 聚合工艺及引发体系的初! ! 箩塞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引发剂。 ( 1 ) 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 这是实验室自制的一种水溶性偶氮类引发剂,与一般偶氮类引发剂相比,具有分 解温度低,水溶性好的特点,般在4 5 6 5 c 下使用。其分解反应式如下: h 2 n 誊w 蒜n h 2 z 一”z 躲n c - 一1 , 7 e h l咄抵、h h 2 瓦( 23 一股溶剂的影响。此外,这种引发剂比较稳定,可以纯状态安全贮存。 ( 2 ) 过硫酸铵( n 王4 ) 2 s 2 0 8 【5 3 “1 ( n r h ) 2 s 2 0 8 是无机过氧化类引发剂的代表,能溶与水,多用于乳液聚合和水溶液 o 一一o 一0 一s 一0 2 一_ 20 一j o 。 无单体或其它可氧化的物质存在时,随着介质p h 值的不同,分解方式有所差异。 在碱性、中性和弱酸性介质中还能进一步反应: s 0 f + h 2 0 h s 0 2 + o h 2 0 h _ h 2 0 + 0 - 50 2 总反应式为: s 2 0 ;一+ h 2 0 _ 2 h s 0 4 _ + o 5 0 2 式( 23 3 ) 式( 234 ) 硫酸氢根离子是其中产物之一,能部分电离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如无缓冲剂 存在,过硫酸盐的分解将使介质p h 值降低,从而发生酸催化,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酸催化反应如下: $ 2 0 ;+ i - r h s 2 0 i - - s 0 4 + h s o j - 式( 2 3 6 ) s 0 4 + s o s + o 5 0 2 在强酸溶液中可能还有其它反应,在通常聚合反应,可暂不考虑。 温度和p h 值对过硫酸盐的分解速率常数均有显著影响。引发剂浓度的影响则较 硕士论文2 0 阳离子度p d a 聚合工艺及引发体系的初步研壅 小。由于过硫酸盐是强氧化剂,氧化能力仅次于氟气,因此,聚合体系中若有可氧化 的物质存在都可被过硫酸盐氧化而加速分解,有单体存在,也可加速分解。 过硫酸盐单独使用,一般在5 0 。c 以上,通常是与适当的还原剂构成氧化还原体 系,可在室温或更低的温度下引发聚合。 ( 3 ) ( n h 4 ) 2 s 2 0 8 - n a h s o s i ” 这类引发剂属于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其优点是活化能较低( 4 0 6 0k j t 0 0 1 ) ,可 在较低温度( o - 5 0 。c ) 下引发聚合,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得到较高的转化率和分子量。 这一体系的反应机理是通过电荷转移反应,生成中间产物自由基而引发聚合: s 2 0 8 2 _ + h s o i ,s 0 4 2 - + s 0 4 - + h s 0 3 式( 2 36 ) 这两个自由基如不能迅速扩散出溶剂包围的笼子,则将会发生自由基再结合反应,使 引发效率下降。 硫酸自由基离子和皿硫酸根离子可能发生如下反应: s o l + h s o ;_ s 0 4 2 + h s 0 3 形成的自由基将参加引发反应。 在( n h 4 ) 2 s 2 0 s n a i l s 0 3 氧化一还原体系的基础上 剂: s 2 0 ;一+ f e 2 + i s 0 4 2 + s o , - + f e 3 + 还可用f e “、c u ”、i - 做促进 比较引发剂在某一分解温度下的分解速率常数或半衰期,就可以说明引发剂活性 的大小a 分解速率越大,或半衰期越短,则引发剂活性越高,反之越低。 在聚合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应选择半衰期适当的引发剂以缩短聚合时间。在聚合 温度下,半衰期过长,在一般聚合时间内,引发剂残留分率很大,大部分未分解的引 发剂将残留在聚合体系内,影响聚合物的稳定性。相反半衰期过短,早期即有大量分 解,聚合后期将无足够的引发剂来保持适当的聚合速率。因此在聚合反应中,引发剂 的选择、用量和使用温度甚为重要。 硕士论文2 0 1 j 日离子度p d a 聚合工艺及引发体系的初步研究 3 实验部分 3 1 实验聚合和结果评价方法 3 1 1 实验聚合方法 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两种聚合方法:一次加料法( 引发反应前将所有物料一次 性加入的方法,简称为一次加料法) 和活泼单体补加法( 在反应过程中分段补加活泼 单体a m 的方法,简称为活泼单体补加法) 。根据本课题组已有的研究结果阳5 ”,将 这两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简述如下: ( 1 ) 一次加料法 称取一定量a m 和d m d a a c 单体,使其物质的量之比为4 1 ,再量取一定量的 蒸馏水,使加入的单体达到一定的浓度( 称为单体浓度) ,将所有物料加入带有恒压 漏斗、温度计、搅拌器的四口烧瓶中。大量通氮气除去溶液中溶解的氧气,2 5 m i n 后, 减小进气量,维持装置处于氮气正压状态即可。保持一定温度( 称为反应温度) ,在 搅拌下加入引发剂,到体系发粘后停止搅拌。在反应温度下反应3 h ,而后直接升温 至6 0 6 5 ( 称为保温温度) 继续反应,以进一步提高单体转化率,2 h 后出料。测 定产物的固含量和特性粘度【n 】( 测定方法分别见附录b 、c ) 。 ( 2 ) 活泼单体补加法 称取一定量的阳离子单体d m d a a c 和部分a m 单体,使起始阳离子度( 阳离子 单体占起始总单体的物质的量的百分数) 为一定值,量取部分蒸馏水投料到带有温度 计、搅拌器、恒压漏斗的四口烧杯中。大量通n 2 除氧2 5 m i n 后,减小进气量维持装 置处于氮气正压状态下即可,保持一定温度( 称为反应温度) ,在搅拌下加入引发剂, 观察到反应开始后,在1 2 h 内分段连续滴加余下的a v l 溶液,尽量保持反应过程中 的阳离子度( 阳离子单体占体系中总单体的物质的量的百分数) 和起始阳离子度接近, 并使总投料比为4 :1 ( a m 和d m d a a c 的物质的量之比) 。物料全部加完后停止搅拌, 1 h 后升温到6 0 6 5 。c ( 称为保温温度) 继续反应2 h ,以进一步提高单体转化率。取 出产物后,测定其固含量、特性粘度【n 】和阳离子转化率( 测定方法见附录d ) 。 3 1 2 结果评价方法 对于一定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应用性能与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影响阳离子型 高分子聚合物p d a 的应用性能的主要参数有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布,电荷量及其电 荷分布,分子的伸张度及柔顺性等。其中聚合物分子量的大小直接与使用时的投加量 有关 5 4 o 一般而言,对于高分子聚电解质,特性粘度【n 】可定性地表示分子量大小, 当阳离子度相同时,特性粘度【n 】越大,则其分子量也越大。限于目前检测手段的不 足,样品分子量的测试比较困难,通常采用特性粘度【n 】来表示分子量大小。 硕士论文 2 0 阳离子度p d a 聚合工艺及引发体系的初步研究 阳离子单体d m d a a c 的转化率也是评价p d a 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例如,在 聚合物用量相同的条件下,其分子链上的电荷密度度越大,用作絮凝剂时,絮凝效果 就越好i ”i 。因此,对于活泼单体补加法制得的p d a ,还采用阳离子转化率来进行性 能评价。 3 2 活泼单体补加法的研究 由于a m 和d m d a a c 单体反应活性的不同,造成了这两种单体共聚反应产物链 段分布的不均匀性,特别是阳离子单体d m d a a c 参与聚合反应的程度阳离子转 化率,受到影响。为了提高阳离子单体的转化率,根据共聚反应的相关理论,可采用 活泼单体补加法,即在聚合反应初期提高不活泼单体d n i ) 从c 的含量,在反应过程 中补加活泼单体a m ,具体操作方法见31 l 。 3 2 1 单因素的初步探索研究 为了提高p d a 产物的质量,首先应了解各工艺参数对p d a 产物性能的影响,这 就有必要对主要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为此,在以前的研究基础之上,采用 ( n i - h h s 2 0 s - n a h s o s 引发体系,选取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 ( n h 0 2 s 2 0 8 质量与总单 体质量的比值) 、单体浓度( 单体占反应体系的质量百分数) 、起始阳离子度几个较为 重要的工艺参数作为研究对象,以产物的特性粘度【n 】和阳离子转化率为考核指标, 对聚合反应的工艺参数进行初步的单因素探索研究。 3 2 1 1 反应温度 分别改变聚合反应中的反应温度为3 06 c 、3 5 c 、4 0 。c 、4 5 、5 0 。c ,保持引发剂 用量为29 1 0 一,单体浓度为4 5 ,起始阳离子度为5 0 不变,考察反应温度对产 物p d a 的特性粘度 r l 】和阳离子转化率的影响。所用阳离子单体批号为7 9 。具体 结果见表3211 。 表3 2 11 反应温度对p d a 特性粘度 n 】和阳离子转化率的影响 产物已有部分交联,较难溶于水,故未测阳离子转化率。 3 2 1 2 引发荆用量 改变聚合反应中的引发剂用量为40 x 1 0 一、53 1 0 一、66 1 0 。、79 x 1 0 。、92 1 4 , 堡圭堡茎! ! 兰堕塞王堕! 里垒墨鱼三苎墨! ! 垄堡墨堕塑生里壅 1 0 - 3 ,保持反应温度为3 56 c ,单体浓度为3 5 ,起始阳离子度为6 0 不变,考察引 发剂用量对产物p d a 的特性粘度【n 】和阳离子转化率的影响。所用阳离子单体批号 为p 1 。具体结果见表3 21 2 。 表3 21 2引发剂用量对p d a 特性粘度 n 】和阳离子转化率的影响 3 2 1 3 单体浓度 改变聚合反应中的单体浓度为2 5 、3 0 、3 2 、3 5 ,保持反应温度为3 0 。c , 引发剂用量为63 1 0 一,起始阳离子度为6 0 不变,考察单体浓度对产物p d a 的特 性粘度【n 】和阳离子转化率的影响。所用阳离子单体批号为p 2 。具体结果见表 3213 。 表3 213 单体浓度对p d a 特性粘度 r 1 和阳离子转化率的影响 3 2 1 4 起始阳离子度 改变起始阳离子度为5 0 、5 5 、6 0 、6 5 ,保持反应温度为3 04 c ,引发剂用 量为39 l o d ,单体浓度为4 5 不变,考察起始阳离子度对产物p d a 的特性粘度 r l 】 和阳离子转化率的影响。所用阳离子单体批号为p l 。具体结果见表3 21 4 。 表3 2l ,4 1 起始阳离子度对p d a 特性粘度【n 】和阳离子转化率的影响 硕士论文2 0 阳离子度p d a 聚合工艺及引发体系的初步研究 3 2 2 工艺参数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3 2 2 1 反应温度的影响 根据表3 21 1 的结果,以反应温度为横坐标,产物p d a 的特性粘度 1 l 】和阳离 子转化率为纵坐标,结果见图3 221 。 9 8 毫7 = 6 5 4 2 53 03 54 04 55 0 反应温彪 图3 2 2 1 反应i 品度的影响 翘 3 5 蛑尊+ 特懒 嚣、一晶蒿罱摔 3 2 噩 图3 221 表明,在此反应温度范围内,p d a 的特性粘度 n 】和阳离子转化率随 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特性粘度 q 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链转移反应的影响。链转移反应对平均聚合度影 响的定量关系式如下【5 2 c 1 : 击= 丽2 k , r p + + q 晶+ g 器 式中的) ( r i :代表平均聚合度 k :代表链增长速率 m 、【i 】、 s :分别代表单体、引发剂、溶剂的浓度 c u 、cr 、c s :分别代表向单体、引发剂、溶剂的链转移常数 l ( t 、k p : 分别代表链终止、链增长速率常数 链转移常数是链转移速率常数和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升高温度时,链转移速率 常数和链增长速率常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一般链转移速率常数数值较小,活 化能较大,温度的影响比较显著。结果,两者比值c 也随温度而增加,这就使得平 均聚合度下降,即产物p d a 的特性粘度 n 下降。 4 5 反应时,产物p d a 发生部分交联,5 06 c 则严重交联,这可能和d m d a a c 的聚合方式有关。通常,d m d a a c 通过它的两个烯丙基双键进行聚合,成为线型聚 合物。然而,也有一部分d m d a a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