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我国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研究.pdf_第1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我国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研究.pdf_第2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我国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研究.pdf_第3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我国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研究.pdf_第4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我国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iii 摘 要 摘 要 汽车零部件物流被认为是物流领域里最复杂的行业,在汽车零部件物流所 涉及的三大模块:采购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 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是汽车零部件物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上游供应链物 流,包括: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订单的下放及跟踪、物料清单维护、供应商的管 理、运输管理、货物的接收仓储管理。 我国现行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由于运输不合理,信息交流困难,物流资 源不能有效整合等原因,己经不能满足现代汽车行业市场竞争的需要。解决好 采购物流中的问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使其更好的适应瞬息 万变的市场。 笔者基于国内外采购管理理论,首先分析了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体系,其 次深刻剖析了企业零部件采购物流中的主要难点,并从供应商管理、运输合理 化、货物的库存管理多角度给出合适的建议。最后以神龙公司为对象,对采购 物流管理中的供应商质量管理和库存控制合理化应用研究,并得出了本文的主 要结论。 关键词:零部件采购物流, 供应商管理,库存控制 ix abstract the logistics of automobile part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complicated business, which has three major modules: purchasing, distribution and reverse logistics the purchasing logistics of automobile part is the main part and the upriver supply chain logistics. it includes: the drawing of production plan, the hand-out and tracking of purchasing order, the maintenance of material list, the management of suppliers, transportation, and the storage of goods. because of the hugeness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are hard to be integrated, as well as th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 supplying and demanding sides are very difficult, the current purchasing logistics system in our country can not meet the market demand of modern automobile industry competing. so resolving the problems in purchasing logistics can reduce the cost, uplift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and make it more suitable for the changeable market. the writer begins the thesis with 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management. firstly analyze the system of purchasing logistic in automobile part, then research deeply on the main difficult, trying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in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management of suppliers, the transportation rationalization, and storage management. finally, an empirical study in dpca is carried out to testify feasibility of some suggestion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specifically,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suppliers and storage management. keywords:keywords:the purchasing logistics of automobile part, the management of suppliers the control of storage v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 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 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作品成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 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 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 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作品成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 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特此声明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李惠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李惠 2008 年年 4 月月 29 日日 vi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 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 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 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 服务;学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 文;在以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 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 此规定。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 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 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 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 服务;学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 文;在以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 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 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李惠李惠 2008 年年 4 月月 30 日日 导师签名:导师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12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汽车工业步入快速发展 的轨道,形成了以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奇瑞、天汽、北汽、广汽、南汽、 昌河、哈飞为代表的一批大规模汽车集团和企业。通过多年来与国外优秀汽车企 业合资合作, 国内汽车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 汽车产销量增长迅速。 特别是 2001 年加入 wto 以来,过去的 7 年里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 234,323, 441,507,571,728,830 万辆 1(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信息网,单位: 万辆)。 图 1.1:中国加入后汽车产销量每年一个新百万辆台阶图,平均增长率 25.5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 2007 年汽车市场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7 年我国汽车 市场以 830 万辆产销量维持全球第二大市场的地位,总体增长率达 16.3%,汽车 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 12%左右。预计到 2010 年该数字将攀升到 1000 万辆, 而到 2020 年将达到 2000 万辆,从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销售市场。目前美国 的汽车年销量在 16001700 万辆之间。 2 高速发展的汽车工业必然带来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而言,价格竞争仍然 是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主旋律。国内的整车厂商发展至今,在原材料、人力成本 上已难有大的压缩空间,物流却是一个公认可以优化成本的环节。而零部件物流 成本是我国汽车物流总成本的主要部分。 中国汽车零部件物流成本约占产品成本 的 16%,而欧美汽车零部件物流行业成本约为 8%,日本甚至可以达到 5%。成本 1 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2007 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信息网 http:/www.auto- 产销量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产销量 13 每降低 1%,就可节约至少 110 亿。也就是说每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可节约成 本空间为 880 亿元。(数据来源:2007 年中国物流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汽车零部 件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汽车产业寻求突破的重要手段。 从以汽车制造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来看, 汽车零部件物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可 分为零部件供应商的运输供应物流 (即采购物流) 、 生产过程中的储存搬运物流、 备件的销售物流和工业废弃物回收物流等。 图 1.2 汽车制造销售服务供应链 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是汽车零部件物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上游供应链物流, 包括: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订单的下放及跟踪、物料清单维护、供应商的管理、 运输管理、货物的接收仓储管理。我国现行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运输、配送等 系统由于信息交流困难,物流资源不能有效整合等原因,己经不能满足现代汽车 行业市场竞争的需要 3。 如果不能解决好采购物流中具体环节的问题,那么整车厂势必处于劣势地 位。只有从理论和实证上对采购物流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才能卓有成效地让整 车企业降低采购物流成本,获得竞争优势,使其更好的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从 而更好地支持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和关注点还在于利用需求变异放大原理和牛鞭效应解释并分 析库存不合理的原因, 用神龙公司采购物流案例论证供应商质量管理和库存控制 合理化的可行性。并且研究内容不同于以往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着眼于我国 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的具体环节,包括供应商管理,运输优化和库存合理化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方面,对零部件采购物流研究大体分为三类: 3 陈思云: 汽车零部件物流市场研究j,物流技术,2005,11 14 一类是提出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来提高零部件采购物流的水平, 其中代表性的 有:董超 4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模式探讨一文中提出了以汽车制造业为 核心的供应链结构模型,构建了基于电子商务的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将零 部件采购物流很好地融合到供应链的思想中。徐秋华 5在it 技术在上海通用汽 车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一文中介绍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如何将现代信息 技术应用在在零部件入厂物流上,介绍了未来通用汽车将采取的信息技术方向, 并就企业资源管理(erp)系统在零部件入厂物流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第二类是宏观上以供应链角度,分析汽车工业整个流程中的零部件物流模 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江成城 6等在降低物流成本,创造汽车供应链上双 雇赢一文中建议整合整个汽车行业的供应链,采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等 形式,来改变现有的汽车零部件物流模式;周文军,赵辉 7在汽车行业第三方 物流管理供货模式中提出了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来管理汽车制造厂的供货模 式,并就其操作流程进行了简要的设计。 第三类是从采购供应商管理操作、计划、采购流程、等方面研究,其中代表 性的有:蔡长术8在基于供应链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研究中基于供应链环 境下采购管理的理论分析,系统性的阐述和研讨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特别是供 应商关系管理等,指出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供应商必须走出原来的简单买卖关系, 应从供应商管理上升为供应商关系管理, 采取一般交易方式和长期伙伴合作模式 相结合来发展整车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国外方面, 大量的文献是以丰田公司所采取的零件采购物流模式为主要对象 进行分析,lijima m 9研究了丰田公司在物流管理和运作方面的创新之处,并就 丰田公司在精益化生产下采取的入厂物流模式进行了分析。gonzalez(2002) 10分 析了入厂物流给运输管理系统(tms)带了的巨大市场机会。作者分析了两种入厂 物流运输模式:一是从供应商集货,使车辆由零担运输转为满载运输;二是以满 载的方式将货物从供应商运到中转仓库,然后进行混合装载运输到整车厂。 richardson 11(2003)指出, 通用汽车通过与menlo物流公司合资组建vector公司, 负责通用采购物流的运作,三年间为公司节约的成本超过 1 亿美元。之所以能够 取得如此成功,作者总结出三大关键影响因素:一是网络设计,其中最有效的是 4 董超,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模式探讨,物流技术,2001 年第 6 期 5 徐秋华,it 技术在上海通用汽车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上海汽车,2002 第 12 期 6 江成城,降低物流成本创造汽车供应链上双赢,价值工程,2005 第 4 期 7 周文军,赵辉,第三方物流管理供货模式,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 第 6 期 8 蔡长术,基于供应链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5 9 iijima m, sugawara s. logistics innovation for toyotas world car strate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supply management, 2005(4):478-489. 10 gonzalez a, inbound logistics drive strong demand for transportation system. warehousing management, sept.2002:1-2 11 richardson.h.l, big checkbooks make for big clout.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2003(6):30-34 15 联合选址,从而使主机厂和供应商的合作达到最优;二是混合 jit,用于平衡库 存成本和运输成本;三是事件管理,借助于事件管理软件,把整个入厂物流活动 划分为不同的事件,分别进行跟踪管理。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研究零部件采购物流的影响因素居多,缺乏对 零部件采购物流系统微观的、 可操作性强的研究。 一方面因为以往的研究过程中, 采购物流往往只是作为企业物流的一个部分,而很少单独出现;另一方面也因为 采购物流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未知的问题需要人们去研究探索。 多数研究仅仅针对一般意义上的制造企业的物流相关问题分析, 提出了采用 一些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来提高采购物流水平, 很少从采购物流的具体环节加以 分析。只有少数的几篇文献提出了优化现有的零部件采购物流模式,对第三方物 流模式下如何建立符合我国的零部件采购物流模式和系统缺乏针对性研究, 部分 研究成果停留在抽象的、概念性的分析和国外相关理论的引述,对企业实际的指 导意义甚微。 第二章,采购管理相关理论第二章,采购管理相关理论 2.1 采购管理理论的演变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之前,企业并没有注重对采购过程进行研究,那时普遍 盛行的采购方式依靠经济订货批量(eqo)、设置安全库存、安排订货以保证生产 需求。 20 世纪 60 年代早期,因市场规模的扩大,产品不断丰富,市场竞争加剧, 欧美市场出现频发性通货膨胀,直接导致采购物资的价格经常性变化,企业开始 启用物料需求计划(mrp),解决了相关产品的采购问题。ammer(1969)认为,企业 未来采购组织结构受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和系统管理方法的影响,将会得到 极大改进和创新。这些想法在随后的 70 年代美国的一些制造企业采购活动中开 始实行,并取得不错的成果。然而因 1973 年爆发的全球石油危机,使得这些公 司重新审视他们的采购策略,开始注重采购风险的控制及研究,考虑高通货膨胀 率、稀缺资源的采购、采购提前期等。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凭借 jit 生产管理模式 在产品质量和制造成本上极具市场竞争优势, 引起人们对其经营管理模式理论和 实践的关注。这种准时化采购不但减少库存,而且加快其周转、缩短提前期、提 高采购质量、获得满意交货期等优势。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企业陷入一切经营活动都以销售为主的误区, 16 忽视采购控制,结果是高额资本的市场开拓和宣传却收效甚微。企业不得不审视 自身业务流程,开始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但在采购流程上比较注重内部改造,甚 少考虑外部资源。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因制造技术突破能力的限制,采购所带来的利润在整 个利润增值中所占比例正不断扩大,此时对采购管理及其定义有了质的飞跃:它 包含采购过程和采购决策两方面。除了买卖东西过程和行为外,还有采购数量、 选择供应商、确定合适价格、签订合同、保证正确配送和供需双方合作关系的保 持等。 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至今,随着企业经营范围扩大,市场全球化的加速,竞 争程度日趋残酷,推行全球经营和全球竞争战略势在必行。采购管理成为企业普 遍关心焦点,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如何和供应商结成战略联盟关系,共享由此带 来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合作协调关系?如何提高供应链采购效率, 保证供应链各环 节协调运作?如何消除采购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从而有效规避采购风险? 2.2 采购的基本原则 采购是企业为了达成生产或销售计划,从适当的供应厂商,在确保适当品质 下,于适当的时期,以适当的价格,购入必需数量的物品或劳动所采取的一切活 动。采购的基本原则,即所谓的“5r”原则 12: 1,适当的供应商(right vendor) 所谓“男怕投错行,女怕嫁错郎”,而采购最怕选错供应商。因此,采购管 理的工作原则之一,即是如何慎选合格厂商(qualified vendor),以建立平等互 惠的买卖机会,维持长期合作的交易关系。 2,适当的品质(right quality) 这就是说, 品质是以适合可用为原则。 因为品质太好, 不但购入成本会偏高, 甚至造成使用上浪费,反之,品质太差,将无法达到使用的目的,并增加使用上 的困难与损失。 3,适当的时间(right time) 指采购时间不宜太早或太晚。太早则造成堆积存货,占用仓储面积,占压资 金;太晚则导致缺乏原料而使生产停顿,势必引起重大损失。在“零库存”(just in time)的观念下,适时采购、及时交货是最好的管理原则。 4,适当的价格(right price) 价格应该以公平合理为原则, 避免购入的成本太高或太低。 若采购价格太高, 12 李飞雨: 东风汽车公司原材料物流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1 17 将使买方负担额外的成本, 丧失了产品的竞争能力。 倒过来说, 若采购价格太低, 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卖方将被迫偷工减料;买方无法达到使用目的。 5,适当的数量(right quantity) 采购的数量不宜太多或太少,应避免“过与不及”。因为采购数太多,一旦 产品需求降低,将造成呆料,若产品推陈出新,则将产生过多的废料。反之,若 采购数量太少,或采购品种不配套,保证不了生产需要,将延误买方商机,或因 采购次数必须增加,而增加费用。 第三章第三章 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体系结构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体系结构 汽车零部件物流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及物流 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体系,是沟通零部件供应商、汽车生产商、批发商、零 部件商、物流公司及最终用户的桥梁,更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纽 带。零部件采购物流又称为入厂物流,供应物流。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汽车 零部件采购物流具体环节包括: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订单的下放及跟踪、物料清 单维护、供应商的管理、运输管理、货物的接收仓储管理。 13 3.1 进口零部件采购 目前中国汽车生产零部件采购大都是采用进口零部件采购,即 ckd 的形式。 ckd 是 complete knock-down 的缩写。ckd 采购流程可如图 3.1 所示。 图 3.1 进口零部件采购体系结构 13 丁文霞: 供应链管理下的我国现代汽车物流j,物流技术,2005,12 18 海外供应商将汽车生产所需的零部件和配件运往其整合包装中心, 在整合中 心按批量进行包装。然后依据客户指定的时间,将包装好的零部件装入集装箱发 货至海外港口,通过海运形式直达中国港口。在中国海关报关清关后运往中国总 车厂进行组装。 ckd 的供货方式主要有三种: 1、按批量供货方式。即汽车的组装清单全部掌握在海外制造商手中,他们根据 国内生产商达成的供货批量,将海外的零部件成批运入中国组装厂。目前大部分 企业采取的都是这种形式。按批量供货方式的优点是整车厂没有风险,唯一的技 术风险就是零部件的缺损带来的问题。 2、按单件订货方式。这就要求国内的组装厂能有足够的能力管理组装清单。总 车厂向海外提供的订单是根据生产的需求来订购。 按单件订货方式的优点在于采 购灵活,整车生产厂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生产。 3、混合型。整车生产厂对关键零部件采取批量订购的形式,对消耗件(如螺钉、 螺母)则以单件订购形式,以保持一定的库存,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这是很多 汽车生产企业从批量定货到单件定货的转型阶段。 14 3.2 国内零部件采购 即在我国本土范围内进行汽车零部件采购。其流程如图 3.2 所示。 图 3.2 国产零部件采购物流模式15 在这个体系中,零部件制造企业是供应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汽车制造企 业则是供应链的核心,它是信息的控制中心、是供应链的驱动机构,与零部件和 物流供应商信息共享、相互支持,使供应链上各方共赢。这个环节组织得好可以 大幅度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柔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 供应链的敏捷度,所以它是汽车制造企业增强供应链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 14 宋玉: 中国汽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15 许子阳: 基于 scm 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大连海事大学,2006 19 3.2.1 整车企业分布及零部件需求 目前我国约有 117 家整车制造厂,近 3000 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分别围绕几 大整车厂,每一个大型整车生产企业周围都有由数目庞大的零配件生产企业、供 应企业群所构成的产业群落。国内各大汽车制造企业,特别是一汽大众、二汽东 风和上海大众“三大”汽车集团,各自为政,建立了各自独立的供应商体系。 16 一汽大众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轿车企业,2007 年以 45.83 万辆的销量排名全 国第一,生产大众捷达、宝来、高尔夫三个品牌计 82 种车型和奥迪 a4,a6 二个 级别 62 种车型。主要的零部件供应商是一汽四环。大众物流公司为一汽大众提 供前五个车型、近 3000 种国产化汽车零部件的信息系统、仓储配送、精确供货、 理货、运输管理等物流服务 (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网) 。 二汽东风所在地十堰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城,十堰、襄樊、随州、荆州、武汉 是我国著名的汽车工业走廊。2002 年新东风成立,目标是打造年收入 800 亿元 人民币的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东风汽车公司将所属的 16 家零部件子公司联合 成立了“东风零部件事业部”并正在逐步往汽车零部件控股公司过渡。 上海大众每年零部件采购额达几十亿欧元, 主要是通过从中国本土采购和从 欧洲及南美洲进口 ckd 散件。 目前上海大众零部件的本地供应已经占到了总量的 87%,大约有 360 多家供应商,其中 80%以上集中在江浙一带,而且绝大部分分 布在上海大众方圆 100 公里的周边地区。2003 年 7 月 12 日,上海大众与汽车物 流服务商安吉天地签下了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合同。 这是目前国内第一个汽车零 部件入厂物流一体化合同。根据合同,安吉天地将为上海大众在安亭的三个汽车 装配厂和两个发动机厂提供所有零部件入厂物流服务。 17 3.2.2 国内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2007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产值达到 6700 亿元, 销售产值将达 6500 亿元;而且出口数量增长较迅速,近五年增长了 6.6 倍,20 07 年上半年,国内汽车零部件出口达到了 130.58 亿美元,(数据来源:2008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咨询报告)一些自主品牌产品也开始进入国际采购体 系。具体而言,国内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8: 1,国产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 (1)零部件生产分布状况 从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内分布来看, 主要生产企业集中在上海、 浙江、 湖北、 16 计志英,陆海平: 我国汽车物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调整思路 ,j上海汽车,2006,5 17 徐跃峰: 汽车零部件一体化供应链管理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9 18 李志: 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6 20 江苏、吉林和辽宁。其中上海、江浙一带的零部件企业销售额约占全国零部件销 售额的半壁江山;利润总额排在前三名的是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分别为 27.2 亿元、10.99 亿元和 8.00 亿元。 (2)经济规模和生产集中度 目前我国零部件行业高度分散,百强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整个行业的 50, 同一类产品的生产厂家数量为发达国家的 5-6 倍,而产量只是他们的 1/10,生 产集中度很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真正达到规模经济要求的很少。这主要是体 现在现有 1400 多家零部件商分散在全国各地,产业集中度低,零部件配套体系 各自独立,至今未形成规模经济,事实上零部件工业是最讲规模效益的产业,而 我们的零部件工业恰恰最不具备经济规模(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新网)。 (3)零部件产品研发能力及制造技术水平 我国零部件企业整体开发能力不强,技术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对高新 技术与产品的开发,质量和工艺与海外有相当差距。当年上海大众引进生产桑塔 纳,符合标准的零部件几乎为零,桑塔纳国产化搞了 3 年才达到 2.7%,也只有 轮胎、收音机和蓄电池三个部件。 我国汽车关键零部件多是引进整车技术的配套技术,虽然引进了发动机、变 速箱等主要零部件的生产线,但大部分只停留在模仿阶段。企业习惯引进国外成 熟产品技术,不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设计开发。此外,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装备和 工艺落后,制造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4)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过去在高关税和强制性国产化的保护条件下,零部件企业尚能够维持生存。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平均关税将从目前的 25%左右降至 10%,到 2003 年零部件取消所有配额,2005 年以后,进口许可证取消,到 2006 年 7 月 1 日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将下降到 10%,汽车产品包括零部件配额将逐步增加直至 放开,鼓励国产化的级差关税政策将取消,汽车零部件国产化含量将由现在的 80%降到 4o%-50%,整车厂转向“全球采购”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将来无论是在 资本市场、 商品市场、 还是在国产化率、 国际标准方面都呈现出全面放开的局面, 将会有更多外资进入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数据来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法律文件)。 2,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华投资发展状况 据统计,目前外商在我国投资的零部件企业已近 500 家,国际著名的汽车零 部件企业,几乎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 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2000 年财富 500 强排名第 57 位的德尔福汽 车系统公司迄今已设立了 13 家独资和合资企业、1 个技术中心和一家培训中心, 21 总投资达 4 亿多美元。在中国的业务总销售额近 5 亿美元。 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博世公司, 已经在国内建立覆盖全国的规模化 零部件分销网,在中国已拥有 153 家售后维修服务站。 2000 年 6 月 28 日与福特汽车公司分离出来的美国伟世通(visteon)公司 已在中国成立了 5 家合资企业,专门生产汽车零部件。2001 年度在中国最大的 500 家外商投资企业(以销售收入计)中排名 264 位。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排 名第 367 位,位列德尔福、伟世通、博世之后。 世界轮胎三强早已预见性地进驻中国市场,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现总 投资额为20809.6万美元,最近又宣布了一个1.2亿美元的最新增资计划,用以扩 大大连合资轮胎工厂的规模。其大连工厂将在今后 5 年内,轮胎年产量将由 190 万条增加至 530 万条,而其轮胎零售网点也从目前的 1600 家增长到 2100 家。 其竞争对手法国米其林集团和日本的普林斯通也不甘落后。 最近法国米其林 和中国最大的轮胎企业上海轮胎橡胶集团公司共同投资的 “上海米其林回力轮胎 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中米其林在股份公司中控股 7o%,并将自己的中国 总部提升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其在沈阳的 4 家合资企业于 2001 年 1 月 1 日合 并为一。 日本的普利司通公司同沈阳橡胶三厂合作生产船舶用品开始, 目前已经正式 生产其品牌轮胎。2000 年,普利司通公司从韩国锦湖手下收购了天津锦湖轮胎 有限公司 94.5%的股份,并将其更名为普林斯通(天津)轮胎有限公司。这家年 产量达 350 万条轮胎的合资企业,从 2002 年底开始将全面生产普林斯通品牌的 轮胎。典型的零部件投资公司美国亚星科公司,近年来已经在华投资了 17 个汽 车零部件项目(数据来源:中国金属加工在线)。 第四章第四章 我国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的主要难点我国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的主要难点 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面对的主要矛盾是确定需求与保障供给。在实践中,这 些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4.1 柔性连接 如今,在大规模订制生产模式中,汽车制造厂以客户订单为依据来安排订制 产品的生产,生产与需求在理论上应该同步,这样既保证生产时有充足供货,又 不会产生库存而占用资金和仓库。通过对市场需求订单的预测,适时做好生产的 资源准备,以采购供应物流的及时供货保证产品的准时交付。而实践中,市场需 22 求瞬息万变,而工业化准备必须一定的时间。正是这个时间差,给汽车制造业的 零部件供应物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由于整车厂向供货商发出送货请求后, 由供应商而不是整车厂向物流公司下 达指令,整车厂更改需求信息也只是提供给供应商,而并不提供给物流公司。在 这种模式下,物流公司看不到整车厂的计划,不能提前准备物流计划,且由于时 间约束,物流对已经形成的物流计划不能根据主机厂实时要求作及时变更。 4.2 信息化管理 汽车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均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装备了信息化设施,实现 了一定水平的信息化管理。然而,各类管理软件相对简单,大部分只是企业内部 局部管理软件,软件之间呈孤岛形态,很少有企业建立了整个供应链的综合信息 管理系统一一全面解决方案。现代物流以信息化管理为标志。然而,企业对物流 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处在初级阶段;由于管理软件供应商与用户之间沟通不畅,it 技术人员通常缺乏管理经验,对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复杂性认识力不够,开发出 来的软件产品很难满足企业的需要。实现信息化管理是优化采购物流的关键点。 4.3 质量保证体系 汽车由成千上万的零部件组成,汽车整车质量必须由零部件的质量、物流运 输的质量、保管配送的质量和装配的质量来保证。没有上游供应商和采购物流环 节的质量保证,整车厂的产品质量就是空中楼阁。工业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决定了 质量保证体系的构筑和良胜运行,是精益生产的基础保障。但是,良性运行所涉 及的因素众多,而协调平衡的难度制约了质量保证目标的实现。 4.4 运输成本和效率 实际的运输操作中,由于不合理运输而导致的成本高,效率低,是非常普遍 的现象。不合理运输是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达到的运输水平而未达到,从而造成了 运力浪费、运输时间增加、运费超支等问题的运输形式。目前我国主要存在的不 合理运输形式有 19: 1,空车无货载行驶,这是不合理运输的最严重形式。造成空驶不合理主要有以 下几个原因: (1)能利用社会化的运输体系而不利用,却依靠自备车送货提货,这往往 19 周正嵩: 上汽大众零部件物流运输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硕士学位论文,江苏大学,2005 23 出现单程重车,单程空驶的不合理运输。 (2)由于工作失误或计划不周,造成货源不实,车辆空去空回,形成双程 空驶。 (3)由于车辆过分专用,无法搭运回程货,只能单程实车,单程回空周转。 2,对流运输,亦称“相向运输”、“交错运输”,指同一种货物,或彼此间可 以互相代用而又不影响管理、技术及效益的货物,在同一线路上或平行线路 上作相对方向的运送,而与对方运程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重迭交错的运输。 3,迂回运输,是一种舍近取远的运输。可以选取短距离进行运输而不办,却选 择路程较长路线进行运输的一种不合理形式。 4,重复运输,包括本来可以直接将货物运到目的地,但是在未达目的地之外的 其他场所将货卸下,再重复装运送达目的地的运输,及同品种货物在同一地 点运进和运出的情形。重复运输的最大毛病是增加了非必要的中间环节,延 缓了流通速度,增加了费用,增大了货损。 5,过远运输,指调运物资舍近求远,近处有资源不调而从远处调运,拉长了货 物运距的浪费现象运输。过远运输占用运力时间长,运输工具周转慢,占压 资金时间长,远距离自然条件相差大。还容易出现货损,增加了费用支出。 6,运力选择不当,未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优势而不正确地选择运输工具造成的不 合理现象。 7,托运方式选择不当。对于货主而言,在可以选择最好的托运方式而未选择, 造成运力浪费及费用支出加大的一种不合理运输。例如,应选择整车却采取 零担托运,应当直达而选择了中转运输,应当中转运输而选择了直达运输等 都属于这一类型的不合理运输。 4.5 库存合理性 实践中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订货提前期、货物的运输状况、原料的质量、生 产过程的时间、 运输时间、 需求的变化引起供应商库存积压、 采购物料价格升高、 导致汽车制造商零部件采购成本增加。 20 库存成因分为两种:一种是合理生产运作造成的:另一种是由于供应链上的 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第一种库存是合理的,可以有效缓解供需矛盾,尽可能均 匀地保持生产;第二种库存是不合理的,常常掩盖生产经营过程中不确定的需求 与预测, 不可靠的供应商, 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问题以及生产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20 邸成: 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与库存优化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5 24 4.5.1 需求变异放大原理与库存波动 “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是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 hau l.lee 教授 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描述。其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的各 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 需求 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最源头的供 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 差。由于这种需求放大的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比下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 平,导致了库存的不合理。它说明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看到的 是非实际的”。 4.5.2“牛鞭效应”与库存波动 1995 年,宝洁公司(p&g)管理人员在考察婴儿一次性纸尿裤的订单分布规 律时,发现一定地区的婴儿对该产品的消费比较稳定,零售商那里销售量的波动 也不大,但厂家从经销商那里得到的订货量却出现了大幅度波动。同一时期厂家 向原材料供应商的定货量波动幅度更大。 这一现象与我们在挥动鞭子时手腕稍稍 用力,鞭梢就会出现的大幅度摆动的现象相类似。于是,人们就将这种现象称为 “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处于其他行业的 hp、ibm 等企业也作过类 似的调查,同样印证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21“牛鞭效应”的存在给企业造成严重 的后果:由于要保持比实际需求大的多的库存,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库存成 本上升、利润下降、产品积压、占用资金,从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它也 导致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十分低下。 “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一下几个方面: 1,需求预测的修订 传统的供应链中, 各节点企业总是以其直接下游的需求信息作为自己需求预 测的依据。比如,当企业销售了 100 个产品时,他可能乐观地估计未来,也为了 保证不断货,他会增加订货,达到 120 个,同样地,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批发商 和分销商也可以做出比以往更多的库存的决策,传到制造商时,订单可能就是 200 个,甚至更多。“牛鞭效应”也就产生了。 2,订单批量决策 在供应链中,每个企业都会向上游订货,一般情况下,销售商并不会来一个 订单就向上级供应商订货一次,而是在考虑库存和运输费用的基础上,在一个周 期或者汇总一定数量后再向供应商订货;为了减少订货频率,降低成本和规避断 21 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的产生和消除方法 ,南开物流网 25 货风险,销售商往往会按照最佳经济规模加量订货。同时频繁的订货也会增加供 应商的工作量和成本,供应商也往往要求销售商在一定数量或一定周期订货,此 时销售商为了尽早得到货物或全额得到货物,或者为备不时之需,往往会人为提 高订货量,这样,由于订货策略导致了“牛鞭效应” 3,供应链的结构 一般的说,供应链越长,处于同一节的企业越多,供应商离消费者越远,对 需求的预测越不准。同时经过各环节的传递及各企业安全库存的多层增加,需求 信息的扭曲程度越大,“牛鞭效应”越明显。 4,短缺博弈 当市场上某些产品的需求增大时,使零售商和分销商会怀疑这些商品将短 缺,这引发了他们扩大订货量。但当需求降温或短缺结束后,大的订货量又突然 消失,造成了需求预测和判断的失误,导致“牛鞭效应 22”。 5,提前期 需求的变动随提前期的增长而增大,且提前期越长,对企业的定购点和安全 库存的影响越大,需求变动引起的订货量就越大,企业由于对交货的准确时间心 中无数,往往希望对交货日期留有一定的余地,因而持有较长的提前期,因此逐 级的提前期拉长也造成了“牛鞭效应”。 6,库存失衡 传统的营销一般是由供应商将商品送交销售商,其库存责任仍然归供应商, 待销售完成后再进行结算,但商品却由分销商掌握和调度。这就导致了销售商普 遍倾向于加大订货量掌握库存控制权,因而加剧了订货需求加大,导致了“牛鞭 效应”。 通过以上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牛鞭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供应 链中上、下游企业间缺乏沟通和信任机制,而每一个企业又都是理性人,有各自 的利益,由此造成需求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扭曲。采用传统的库存管理 模式不可能解决诸如需求放大现象这样的库存问题。 因此探讨新的库存管理新模 式才能很好的解决库存不合理问题。 22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及其缓解对策 ,环球物流网。 26 第五章第五章 我国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的对策建议我国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的对策建议 5.1 供应商管理 企业物资的采购过程必然涉及到供应商,常见的供应商风险如下 23: 1,供应商的道德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当供应商按自身利益行动时,有时会 给企业带来损失。如供应商采用低劣的原材料以获得成本降低的好处。供应 商不愿意加班而采取延迟交货。在供不应求时供应商故意隐藏其技术和质量 水平,不愿意为改进质量做出努力。 2,供应商的技术风险。供应商有可能无法适应产品的升级与技术的换代而导致 供应中断。 3,it 技术的缺陷风险。电子商务中如网络传输速度,服务器的稳定性和运行速 度,软件设计中的缺陷、病毒等,信息传递延迟会增加供应链的风险。中国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 it 支出一般较低, 多数企业每年的投资少于 10 万美元, 只有少数使用了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 因此,对供应商实行有效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供应商管理,就是对供 应商的了解、选择、开发、使用和控制等综合管理工作的总称。其目的就是要建 立起一个长期稳定可靠的供应商队伍,为企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物资供应。 5.1.1 供应商选择 目前由于我国零部件供应商普遍规模小,相对分散,导致了供应商的稳定。 当物资短缺时,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供应商;当物资供过于求时,许多供应商蜂 拥而至,争相推销自己的产品。但公司缺少的是稳定的、与公司长期保持密切合 作关系的供应商。对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 核: 1,价格、质量、交货期 24 零部件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价格、交货期直接关系到汽车生产企业生产销售 目标的实现。在对众多要素进行衡量时,应更注重考察供应商在产品生产过程中 对产品整体的控制,强调供应商长期稳定连续提供合格品的能力。 2,技术开发及合作 由于顾客需求日益多样化,单个车型的寿命周期也越来越短,整车生产企业 23 蔡长术: 基于供应链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5 24 王国文,赵海然,佟文立: 供应链管理-采购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