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技术规范 .ppt_第1页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 .ppt_第2页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 .ppt_第3页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 .ppt_第4页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概说,1,儿童保健技术规范制定思路,按照工作规范所要求的儿童保健工作内容,制订具体的技术规范。主要针对岁儿童;根据服务内容的不同,服务对象的年龄可不限于此。应具有可操作性,非教科书形式。有明确来源和科学依据,暂不写入尚有争议的技术或描述。,2,技术规范制定原则,城乡均等化考虑地区和机构发展的不平衡立足基本保健服务预留发展空间“成熟一个颁布一个”,3,已颁布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已征求意见儿童眼及视力健技术规范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儿童口腔保健技术规范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进展,4,新生儿访视技术等四个技术规范2012年4月颁布,5,技术规范的统一体例,目的服务对象(管理对象)内容与方法(管理内容)工作要求考核指标,6,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要点,及时发现新生儿异常,进行相应的处理减少新生儿家中死亡和危重症发生率融入了对高危儿的特殊管理内容促进纯母乳喂养与其他新生儿卫生服务的衔接(预防接种、新筛),7,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访视次数正常足月儿: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一致高危儿:首次访视,得到高危儿出院报告后3日内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进行随访,8,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访视内容问诊:孕期及出生情况、喂养、大小便、睡眠等情况测量:体重、体温体格检查指导:母乳喂养、护理、预防疾病和伤害等,9,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立即转诊体温37.5或35.5。反应差伴面色发灰、吸吮无力。呼吸频率60次/分,呼吸困难,呼吸暂停伴紫绀。心率160次/分,有明显的心律不齐。皮肤严重黄染,苍白,紫绀,有出血点和瘀斑,硬肿,脓疱达到5个。惊厥,囟门张力高。四肢无自主运动,肢体活动不对称;肌张力消失或无法引出原始反射。眼窝或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尿少等脱水征象。眼睑高度肿胀,结膜重度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耳部有脓性分泌物。腹胀明显伴呕吐。脐部脓性分泌物多,有肉芽或粘膜样物,脐轮周围皮肤发红和肿胀。,10,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建议转诊喂养困难。皮肤明显黄染、皮疹,指趾甲周红肿。单眼或双眼溢泪,黏性分泌物增多或红肿。颈部有包块。心脏杂音。肝脾肿大。首次发现五官、胸廓、脊柱、四肢畸形并未到医院就诊者。,11,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工作要求经过专业培训,携带访视包,出示证件访视包:体温计、新生儿杠杆式体重秤/电子体重秤、听诊器、手电筒、消毒压舌板、75%酒精、消毒棉签,新生儿访视卡、笔等。新生儿杠杆式体重秤/电子体重秤最大载重为10kg,最小分度值为50g,12,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要点,强调健康检查的连续性,重视生长发育水平及速率的监测;检查时间的灵活性,与预防接种的合理结合;各级机构均应开展心理行为发育监测、听力筛查、视力筛查;评价标准依据2006年WHO儿童生长标准。,13,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儿童。健康检查时间婴儿:3、6、8、12月龄1-3岁:1岁半、2岁、2岁半、3岁4-6岁:每年1次,14,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健康检查时间结合预防接种时间或本地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在预防接种前进行,就诊环境布置应便于儿童先体检、后预防接种每次健康检查时间不应少于510分钟,15,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健康检查内容问诊:饮食、生长发育、患病等体格测量与评价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16,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血红蛋白:69月龄1次,16岁每年1次听力筛查:高危因素儿童便携式听觉评估仪及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在6、12、24和36月龄各进行1次听力筛查视力筛查:4岁开始每年1次,国际标准视力表或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17,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体格生长评价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头围/年龄、体重/身长(身高)和体质指数(BMI)/年龄数据表法、曲线图法,等级划分法,18,19,20,21,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心理行为发育评价,22,纯母乳喂养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无需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早开奶:产后1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掌握正确的喂哺技巧:姿势、次数处理常见问题:识别摄入不足、母乳性黄疸等,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23,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食物转换建议开始引入为6月龄,不早于4月龄第一阶段食物:谷类食物、根茎类蔬菜、水果第二阶段食物:7月龄,肉类、蛋类、鱼类、豆制品注重进食技能的训练,24,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食物转换,25,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出生2000g: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喂养出生2000g:无高危因素者,首选纯母乳喂养食物转换:不早于校正月龄4月龄不迟于校正月龄6月龄,26,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管理对象健康检查筛查出的患营养性疾病的儿童管理内容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超重/肥胖,27,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喂养指导:能量摄入逐渐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85%以上,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摄入达到RNI的80%以上。管理: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诊。,28,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评估及分度:血红蛋白(Hb)或血常规、铁代谢(有条件)铁剂治疗+其他治疗每日元素铁12mg/kg,餐间服用,分23次口服,每日总剂量不超过30mgHb值正常后继续补充铁剂2个月,29,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VitD治疗口服:800IU/d连服34个月或20004000IU/d连服1个月,之后改为400IU/d大剂量突击疗法:一次性肌注VitD1530万IU13个月后口服VitD400IU/d维持大剂量治疗应监测血生化指标预防:婴儿生后数天补充VitD400IU/d,30,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超重/肥胖评价标准超重:体重/身长(身高)M1SD,或BMI/年龄M1SD肥胖:体重/身长(身高)M2SD,或BMI/年龄M2SD指导要点控制体重增长速度,无需采取减重措施不使用药物等影响儿童健康的减重措施避免过度进食,纠正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31,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管理要求登记管理以上四类营养性疾病儿童专案管理中重度营养不良中重度缺铁性贫血活动期佝偻病,32,营养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