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一车芷日期: 阳f 口参j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l 整 日 期:望鲤:盘! l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电话: 邮编: 囊 g - 2 摘要 百家讲坛作为一档学术性强的讲坛类节目在电视荧屏上的迅速走红得到了社会 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娱乐节目和综合节目的竞争中,讲坛类节目能够取得如此高 的收视率是通过自身不断的改进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达到的。百家讲坛通过电视媒 体来传播传统文学,使得受众在观看电视之余学习到了更多的文化知识,并且掀起了受 众对传统文化的追求。讲坛类节目在受众的关注下不停发展,也获得了不同的社会评论。 本文就是通过对百家讲坛近十年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传播价值分析,同时针对目 前出现的冷现象进行问题及其原因的探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电视讲坛类节目, 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可借鉴并加以改进的对策及方法,力求在理念上提出引导性意见和 建议的同时,能够为百家讲坛为代表的电视讲坛类节目开拓良性发展空间,从而为 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平台,实现文化传播的深层次意义,完成我国电视讲坛 类节目的传播使命。 关键词:传播构架;百家讲坛;受众群体;文化特征 a b s t r a c t ”l e c t u r er o o m a saf o r u mf o rs t r o n ga c a d e m i cp r o f i l et y p e so fp r o g r a m so nt v s c r e e n s o nt h ep o p u l a r i t yt h a th a sb e e nw i d e s p r e a dc o n c e m e di n t h e c o m m u n i t y a m o n gt h e c o m p e t i t i o no fm a n y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s h o w s ,t h er e a s o nt h a tp r o g r a mo f f o r u mt y p ec a l la c h i e v e s u c hh i g hr a t i n g si sb e c a u s ei t sc o n t i n u o u si m p r o v e m e n tt h r o u g ht h e i ro w nc o n t i n u o u s i n n o v a t i o n ”l e c t u r er o o m ”t h r o u g ht h et e l e v i s i o nm e d i ac o v e r a g eo ft r a d i t i o n a ll i t e r a t u r e , n o to n l ya l l o w sa u d i e n c et ow a t c ht vb u ta l s ot ol e a r nm o r ec u l t u r a lk n o w l e d g e i na d d i t i o n , i ts t i r r e du pt h ea u d i e n c ef o r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p u r s u i t s u n d e rt h ea u d i e n c e si n t e r e s t ,p r o g r a m so ff o r u mt y p e st h r o u g ho n - s t o pd e v e l o p m e n t h a s a l s oa c h i e v e dd i f f e r e n ts o c i a lc o m m e n t t h i si st h r o u g ht h ef o u rp a r t so ft h ec o n t e n ta n d f e a t u r e so f ”l e c t u r ei 己o o m ”a sw e l la s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a n a l y s i s b yt a l k i n ga b o u t t h ef o r u mt y p eo fp r o g r a m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c h a n g e sc o n s t a n t l ys u mu pe x p e n e n c ea n d l e s s o n so nt h er o a di nt h ef u t u r ew i l le n a b l ea b e t t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p l a t f o r mt y p eo fp r o g r a m k e y w o r d s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 ;l e c t u r er o o m ;a u d i e n c eg r o u p ;c u l t u r a l f e a t u r e s l l llilillliilliiliiiililiiilililililiiliilllililililil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 i 目 录i i i 弓l言1 一、我国电视讲坛类节目的传播特性解析2 ( 一) 百家讲坛的学术“媒介化”2 ( 二) 百家讲坛的学者“明星化”3 ( 三) 百家讲坛的传播“链条化”4 二、我国电视讲坛类节目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6 ( 一) 百家讲坛的选题:本质冲突导致创新后劲不足。6 ( 二) 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受众需求加大新星挖掘难度。9 ( 三) 百家讲坛的传播:媒介环境造成电视产品生存艰难1 2 三、我国电视讲坛类节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对策1 7 ( 一) 关于题材的发展原则及对策1 7 ( 二) 关于主讲人的发展原则及对策。1 9 ( 三) 关于节目传播的发展原则及对策一2 1 结 论。2 5 参考文献。2 7 后记2 9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3 0 _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随着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人类在物质文化充足的情况下更加重视对 精神文化的追求。当今的传播媒介正在运用各种节目方式吸引受众的眼球,从多彩的娱 乐节目到正统的综合节目都深深吸引着受众,给他们的精神文化带来很大的满足。 当讲坛类节目登上电视荧屏的舞台时,在丰富电视节目类型的同时,也满足了受众 对传统文化的追求。怎样把这种以传播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讲堂类的传播形式的节 目做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百家讲坛可谓是当前我国电视讲坛类节目中比较成功的。应该说,该节目是承 受了观众的很大期待的,可是由于最初所讲的内容过于专业深奥,不易被受众所接受, 而且主讲人在讲述的过程中运用了许多专业术语,虽然体现出其深入的学术造诣,但对 于观众而言是无法顺利接受的。所以节目初期收视率一度降低,几乎接近于零点。 面对这种困境,制作人通过不断改版,即时转变节目的类型,即从题材的选择,以 及主讲人的选择上都更趋向于大众的品位,通过循序渐进地摸索和创新,使得百家讲 坛日渐走向一个平稳的状态,直到今天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甚至于建立起电视节目 的品牌传播产业链。 可以说,百家讲坛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我们不仅要仔 细分析讲坛类节目的现状,通过与多种节目进行对比找到一个更好的传播模式来传播传 统文化,使得讲坛类节目走上平稳发展的道路;还要认真探究目前我国电视讲坛类节目 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汲取百家讲坛节目中的可借鉴经验的同时,发现传 统文化在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仍然会产生的矛盾;从而,深刻思考如何进一步拓展我国 电视讲坛类节目的生存空间,使得它在传统文化和现代传播形式中寻求与之相契合的良 盐 柬。 讲坛类节目在电视节目中传播传统文化,是一种对大众的文化传播。通过对这一节 目形式的探讨,不仅会在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媒介方面,引发现代学者对知识传播的技术 应用领域方面的深入研究,这也是对传播学领域提出了符合现代传播需求的新课题。同 时,对于我国讲坛类电视节目的研究,将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可持续 性传播,而这对于有着悠久文化古国之称的中国而言,其研究价值和意义更为深远。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我国电视讲坛类节目的传播特性解析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 c c t v 一1 0 ) 2 0 0 1 年7 月9 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 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题范围包括大学通选课、选修课精华;名 校有影响的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社会各界学者、名流的精彩演讲。选择观众最感兴趣、 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 动。 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 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其演播风格与学术性的理论研究相比较为平易,同时 亦追求内容的学理性与权威性,力求雅俗共赏。据了解,该栏目自2 0 0 1 年7 月9 日开 播以来,截至2 0 0 6 年1 0 月,已播出1 0 0 0 余期,许多学术界著名人士由幕后推出,以 通俗易懂的形式将许多晦涩知识传播于民众之中,个别议题亦受到大众质疑。尽管如此, 该栏目的收视率仍然呈逐年提高的态势,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然成为中国中央电 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的一款品牌栏目。 应该说,百家讲坛电视节目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形 成了自己的个性发展空间,并呈现出其特有的传播价值和生存意义。 ( 一) 百家讲坛的学术“媒介化” “电视不像课堂,如果不能吸引观众的眼睛和耳朵,观众手里的遥控器会毫不客气 地把你换掉。 百家讲坛的编导魏学来深知观众是自己的上帝。从2 0 0 1 年成立之初 的收视率几近为零,到现今央视科教频道有v i 皆碑的品牌栏目,百家讲坛走过了一 个优秀电视栏目所必须经历的生长、挣扎、成熟、壮大的阶段,它的发展道路和生存策 略,不仅为其它精品栏目提供了可参照的路径,也是对电视“泛娱乐化”倾向的有力驳 斥。 2 0 0 1 年7 月9 日,百家讲坛与科教频道c c t v - i o 同时诞生了,制作者创办这个 栏目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办一所“开放的大学 ,来弥补许多观众未能接受完整学校教 育的遗憾。节目的出发点很好,但观众却并不买账,开播了两年多,这档节目仍然是“养 在深闺无人识”。 2 0 0 3 年开始,央视引入代表市场竞争机制的“末位淘汰法”,紧接着是2 0 0 4 年9 月,存在了8 年之久的读书时间在历次改版后终难逃脱谢幕的命运,这一事件对开 播以来缓步发展的百家讲坛栏目组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在迎面而来的市场收视率和 生存压力下,百家讲坛开始认真研究观众和市场的需求,进行了系列有针对性的 改革。 首先是观点加细节的讲述方式。在百家讲坛开始改革之后,制作者开始有意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识的培养专家“讲故事”的能力,这也是一个痛苦的由“研究文本 转向“电视话语” 的过程。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在课堂上是主讲聊斋多年的知名学者,来到百家 讲坛之后,制片人却对其既有语言模式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在“惊世骇俗说细候 这 档节目中,马教授采取先讲故事后分析的讲述方式,制片人却要求她在故事中糅入分析, 不断穿插人物命运的悬念牌,直到演讲的最关键时刻才翻出底牌。类似的改造事例还有 很多,在不断的摸索和磨合中,制作者逐渐找到符合电视传播规律和受众心理的表达方 式,并创新地将戏剧、文学、电影、评书等众多艺术门类的结构形式借鉴到演讲中来, 极大地丰富了既有的演讲风格和技巧,使得演讲成为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其次是时尚、轻松而贴近当下的口语化表达。改版后的百家讲坛最大的亮点就 在于语言上的突破,从“百家 走近“百姓”,用平民化的语言化解艰涩难懂的学术观 点,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个人魅力也使一批学者从狭小的学术圈跃入公众的视野,成为公 众耳熟能详的“学术演讲明星 。时尚语言的运用也很好赢得了许多在校学生的心理认 同,逐渐培养起一批更年轻更有潜力的受众群体。 第三是节目选题的时效性融合。比如,2 0 0 2 年的百家讲坛,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开设了很多与时事相关的专题。百家讲坛从2 0 0 2 年1 月4 日起开播了与w t o 相关 的系列专题讲座。包括:w t o 与中国教育系列、w t o 与西部企业发展系列以及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金融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与知识产权保护、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看m p a 引入、新一代汽车与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中国汽车产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政府管理的挑战与对 策等相关专题。3 月4 日至3 月1 2 日,即妇女节前后,推出了女学者谈女性话题系 列,4 月2 2 日起又开播了系列地球日特别节目。与社会热门话题相对应,顺应了时 事的发展,更加贴近百姓生活,使得百家讲坛的时效性特征日渐凸显。 ( 二) 百家讲坛的学者“明星化” 谁也不曾想到,三四年前甚至创下零收视率的百家讲坛当下会如此火爆,百 家讲坛创造了中国电视界的一个奇迹,在央视国际网站上的3 0 0 多个栏目中,百家 讲坛点击率排在第二,仅次于同一首歌。1 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这样解释栏目的成功:“百家讲坛本着学者使电视 深刻、电视使学者有为的宗旨,以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为内容定位,让那些无法在大学课 堂听课的观众得到知识的享受。”2 0 0 6 年,凭借易中天品三国( 上) 一书首印5 5 万 册这个天文数字,仅在2 0 0 6 年8 月5 日,上海书展开幕第一天,其签名售书就突破5 0 0 0 册达到令人咋舌的6 3 4 9 册。 这个在大众娱乐时代看似根本无法实现的神话却真真切切地在厦门大学的易中天 教授的身上上演了。约5 5 0 万版税,让清贫了半辈子的他从此加入有钱人的行列。据一 些媒体公布的“中国作家富豪榜”,易中天以8 0 0 万位居第七。2 1 以上数据资料来源:和讯传媒。 2 百家讲坛创造财富的秘密,我写传媒网,2 0 0 6 1 2 1 0 发布。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于百家讲坛所“制造 出的“学者演讲明星 , 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 认为,这个栏日现在之所以能够成为品牌栏目,关键是在于这些“核心竞争力”。正是 因为有了这些学者,百家讲坛才能在普通大众中不断掀起热潮。 万卫介绍说,刘心武所讲的“红学 ,在学术界和读者中引起了巨大争议,一些观 点被许多红学家看作是“奇谈怪论”遭到非议,而对于节目本身来说,正是这些争议让 观众给予百家讲坛更多的关注,栏目本身也因此提高了知名度和收视率。而易中天 所讲的“汉代风云人物 和“品三国,更是掀起了大众的收视热潮。 把教授们的小课堂变成大讲坛,把高端的学术研究变成大众普及的文化产品,让专 家学者为百姓服务,做专家学者与普通百姓之间的桥梁,是这个栏目的成功秘诀。在这 种制作理念下,严肃的教授们都经过了“痛苦 的改变过程。 在谈到这种“改变”时,易中天深有体会:“我虽然是大学教授,但我觉得电视节 目的表述手段和日常授课的手段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人以为上讲坛就是把平 时上课的东西拿过来再讲一遍而已,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一个上讲坛的老师都有一 个转换的过程,几乎无一例外。 一位学者演讲明星本身就是栏目品牌的代言人,讲“正说清朝十二帝”的阎崇年几 乎成了正说清史的大众“权威”,而作家刘心武则被视为“草根红学”的代言人,“品三 国”的易中天更是在大众中掀起三国热。学者演讲明星的系列,不仅成就了百家讲坛 稳定的收视率,更成为这档节目文化品牌的鲜明标签。 观众对栏目的忠诚度也在学者“明星化 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作家刘心武说:“百 家讲坛是在百家与百姓之间寻找到了衔接点,一旦找到,便认真焊接,使这档节目有 了让偶然点到的观众滞留的吸引力,并逐渐培养了一批回头客,使他们从偶然邂逅, 变成了长期相伴的热心观众。”正是有许多观众冲着某个主讲人独特的魅力而选择收看 节目,使得这个主讲人逐渐发展成为个性非常鲜明的文化产品。 ( 三) 百家讲坛的传播“链条化 品牌是产品品质和市场号召力的保证,而单独的产品内容若想发挥品牌力量,需要 有足够精力投入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市场开拓和维系,以及产品生命力延续等一系列围 绕产品的“链条式”发展过程中。 电视节目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存在着生产者、购买者以及消费者,电视节目 想有优异的收视率表现必须在观众中成为“畅销品 ,从品牌经营的角度来讲必须塑造 自己的核心价值,加强在节目包装和宣传推广的力度。第三版的百家讲坛在节目的 策划推广也作出了努力和尝试。首先在节目中恢复了下集预告片,增加了片尾片花,利 用滚动字母介绍片节目内容,重点突出各集节目的看点,通过这些措施扩大了节目的知 名度,力图激发观众收看兴趣、培养他们和节目的约会意识。 在主讲人的选择上,遵循了名家、名人、名流的原则,甚至百家讲坛以自己的 节目为阵地有意地向观众重点推介某些主讲人,这些主讲人在节目中频频曝光,成为所 谓的“明星学者”。百家讲坛和主讲人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展示了研究成果和个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魅力,学术成果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市场价值,栏目也由此获得更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节目主题的选择上百家讲坛一改以往过多关注自然科学,避免闭门造车与时事脱 节,而是紧紧抓住当下社会、传媒、观众中的热点和疑点,善于借力发力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例如雍正王朝、康熙微服私访、铁齿铜牙纪晓岚清宫戏在各大电视台 热播时,趁势推出了“清十二帝疑案 系列,节目收视率就立刻提了上去。 百家讲坛综合利用电视制作手段,着力在增强节目的“易读性 上下功夫。百 家讲坛不是远程教育式的函授讲座,既然依托于现代电视媒体传播知识,也必须体现 电视传播的特点。在节目的后期合成制作中,制作人员大量剪入了与演讲内容有关的影 视片断,按照演讲的结构在各章节利用画外音和画面不断设置悬念和疑问,引入图表、 数字、图片、f l a s h 、三维动画等表现手段突出重点,这些都很好地使节目更具表现力, 使观众的接受和理解也更容易。如果把学者名家的影响力看成是品牌的话,那么百家 讲坛的品牌创立无疑得益于他们,而百家讲坛这个文化品牌在大众的影响力提升 之后又反过来扩大了名家们的知名度。在百家讲坛上亮过相的学者名家出版的相关 图书都一跃登上畅销书的排行榜。 阎崇年老先生很有感触地说,他研究了一辈子清史,出版了二十多本学术专著和几 百篇学术论文,但他的知名度仅仅是在学术界,出的书也从没有卖火过,但百家讲坛 让他火了,正说清朝十二帝一书就发行了几十万册之多,这样的印数他以前是想都 不敢想的。 而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在与红学家们的论战中狂销六十多万册,易中天目前的身 价更是一路飚升。全方位开发电视节目是保证节目收视率和满意度的一项重要手段,出 光盘、出书等既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提高栏目的知名度,“保护品牌,多方 共赢”的口号已经被百家讲坛明确提出。 可见,在不断的创新和变革中,百家讲坛通过在节目内容方面将学术理论进行 “媒介化”融合,还通过对主讲的专家学者的明星塑造,迅速带动了一个文化产业链的 形成。以该栏目推出的系列专题讲座为基础,相关的书籍和音像制品在市场上也迅速流 行并热销起来。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刘心武的“说红楼”系列和易中天的“品三国” 系列,他们演播节目的相关衍生品迅速成为了文化市场上的畅销货,而他们本人也在电 视传媒的巨大影响力下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如此颇具规模的传媒品牌链条,对于曾 经徘徊在生死线上的百家讲坛栏目来说,无论怎样,这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 将学术品位和形式大众化的矛盾化解掉之后,百家讲坛以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融 学术性、知识性与观赏性为一炉的特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我国电视讲坛类节目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阎崇年挨打,于丹受威胁,收视率在过去的两个月已经被挤出央视科教频道的前 十名,多事的百家讲坛,如今也显出了一股颓势,有人甚至认为这个曾经风光火爆的栏 目已经进入死亡倒计时。”这是发表在2 0 0 8 年1 1 月2 l 目南都周刊中的一篇报道的 引言。而该报道的标题赫然提出“百家讲坛:死亡倒计时,现在开始。 南都周刊记者张守刚通过采访易中天等多方说法,从学术选秀、学者包装、利润产 生等环节揭示该栏目这些年的娱乐化和庸俗化,记者张守刚提出了自己对百家讲坛 现状的看法,“这个时代,所谓娱乐至死,或是娱乐到死;或是因为娱乐,所以死了。” 这样的评论对于曾经创造中国央视节目的收视界奇迹的百家讲坛而言,似乎有 些偏颇。然而,从实际的收视率调查结果来看,客观的调查数据让人们不得不面对百 家讲坛当前呈现的不容乐观的收视状态。在研究百家讲坛当前的节目内容和发展 过程中,不难发现,其呈现出来的问题与百家讲坛的传播特性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 一) 百家讲坛的选题:本质冲突导致创新后劲不足 1 问题表述:选题面临创新困境 早期百家讲坛走的是精英路线,比如霍金、杨振宁、李政道等,还有童庆炳、 叶嘉莹、莫砺锋等名家都相继到节目做客。对它的前期节目,李浩是肯定的,但对后期 也就是“变脸”之后的节目他主要持批判态度。“有个很耐人寻味现象,在我们圈内公 认的优秀学者,比如叶嘉莹,学问好口才都好,于丹见了她也毕恭毕敬的,口称学生, 但在百家讲坛就火不起来。再比如傅佩荣,在台湾大学主攻哲学的,他有西学背景, 也有旧学根底。他讲课我听过,有学理有问题意识,无一句无出处,人又儒雅,口才也 极佳。但可惜的是,按他自己的说法,于丹把我挤出了百家讲坛。 李浩说:“这说明什么? 说明百家讲坛不认专家,不注重专业。 他表示,“变脸 后的节目无学者。改革与变脸后,担纲主讲的并非这一领域的知 名学者,甚至干脆不是做这方面研究的,没有写过相关论文,没有先行研究,所以对这 一领域的现状知之甚少。“无知者无畏,心中没有游戏规则,更没有学术戒律。” 如果说学者对于百家讲坛的质疑有一定主观色彩,那么随后的收视率调查结果, 便是较为客观地证明了受众对于节目内容的接受态度。据称,2 0 0 8 年初百家讲坛虽 然仍可保持央视十套收视前三名,原来的头把交椅可能难保。而当年纪连海讲历史上 的和时创下的0 6 9 的收视率纪录,再没有出现过。 到了5 月,关于收视率的风波又起。有媒体爆出,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纪连海 称,从去年1 0 月份起,除了他讲的李莲英系列之外,“收视率再也没有超过o 1 ,还 不到高峰时的七分之。随后,纪连海又出面否认自己说过类似的话。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随后,南都周刊记者赵守刚在对收视情况的调查中得到的数据更为惊人。一位不愿 具名的央视科教道( 即央视十套) 的节目编导告诉记者,2 0 0 8 年百家讲坛的成绩确实 变化很大,跌幅之大令人吃惊。“现在科教频道的2 4 档节目中,百家讲坛在9 、1 0 月份的收视排名已经跌倒了十名开外,最低的时候已经是第1 8 位,已经处于中下游水 平。 这位编导评价说:“跟之前的稳居第一的日子不可同日而语了,这有其他节目发力 的原因,但主要还是自己出了问题。 2 原因分析:学术性和娱乐性的本质冲突 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百家讲坛,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精英文化与大 众文化的交替传播过程,而近年来的节目内容在娱乐性和学术性之间的尺度越发难以控 制,从而导致传播冲突不可避免。在2 0 0 7 年,网络上出现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 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l0 名来自中山大学、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 博士生,在帖子里用词“激越”,称于丹“用心灵鸡汤般的语言来猥亵孔子”,要求 “百家讲坛应立即让于丹下课,并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甚至有的人提出过质疑: “百家讲坛不是在传播和弘扬经典,而是在歪曲经典。 这些反对的声音反映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百家讲坛作为一个以学术工作者为 表演主体的电视节目,它的宗旨是在弘扬和解读经典,但是它的出现又不时冲击着经典。 这其中就隐约能看出其中的大众文化的一个特点,那就是要让经典更为通俗化,更为平 民化。 虽然“讲坛 红火时社会上各色人等都能扛着磕睡守着电视听“真言 ,但就像节 目录制现场所反映的那样,学生、教师一直是听众中的主力军,特别是青年学子,在讲 坛伊始之际他们就安安静静地坐在讲坛下认真地倾听,甚至每每受到拙劣讲座的打击, 也没有失去求知、求识的热情。 记得前两年,霍金到浙江大学讲演,会场里挤得水泄不通,可能比尔盖茨来了也 不过如此。这虽不乏好奇因素使然,但会场中大部分学生的眼神里,却闪着对一个思考 宇宙起源的科学家真真切切的敬意! 这种把理论物理学家当成英雄崇拜的激情,这种对 所谓不切实际的问题的关心,恰恰也是百家讲坛下面洗耳倾听的诸多青年学子的特 性。可以说,正是这种青年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索,造就了百家讲坛 的红火局面。 当一个学者面对着这样的听众时,他( 她) 自当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而这个讲坛 的设计者们,更应当具有这种责任感! 教育不是娱乐,不是休闲,尽管教育者也要考虑 施教的艺术,却不须讨好、迎合受教育者。作为老师要告诉学生他们应当知道却还没有 知道的东西,否则,虽博得满堂喝彩,但对提升学生并无太大帮助。因此在“百家讲坛 红火之际,它所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忘记了它本是一个学术讲坛,而非娱乐舞台。 以几场“明星级讲座为例,刘心武读红楼,如同福尔摩斯探案集,把红楼梦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读成十足的悬疑小说,这充分满足了听众的猎奇心理。易中天讲三国,大讲权谋诡道, 不但兵以诈立,做人、处事也尚机巧、斗聪明,自是让千年专制熏陶下谙于此道的人们 好好过了把瘾。于丹有板有眼的谈论语,谈庄子,把哲理和当下流行的“人生智 慧 联在一起,无怪乎有学者夸她这样讲有利于安定团结、社会和谐。 然而红楼梦除了“奇”之外,更重要的是“美和悲 ;三国中除了尔虞 我诈、明哲保身,还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苍凉感;至于哲理、 智慧,最好还是和小智、小慧分分开,只有小聪明才能让人过得舒服,若是聪明到身携 六国相印,就可能有一天被五马分尸,而那些真正有智慧的,如儒、墨、道的大圣贤们, 智慧带给他们的并不是“人生幸福 、“超脱潇洒”,反倒是无尽的苦痛! 这些先哲除了 身后留下不朽之名外,身前大多亲历理想之失败、生活之困苦! 可以看出,这几场讲座听者听得开心,主要不是讲者道出惊世之言、骇俗之语,而 是他们实际上有意、无意间顺着听者心意去说,可小智小慧、机谋权诈、索隐行怪虽能 引人心神,尤其是几千年专制文化浸透的心神,但于移风易俗、强健青年心智却颇少助 益。因而,如果“百家讲坛”的设计、主办者以此为成功经验,沿着当下这学术造星的 架式干下去,这个坛很快就会变成民间“开心茶馆之类的节目,于是难免“开心茶馆 真开心,大家一道寻开心 了。 在娱乐至死中,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提到了娱乐遵循的三原则:第一,你不 能有前提条件,观众在观看你的节目时,不需要具备其他知识;第二,你不能给观众出 难题,动脑筋的事儿别涉及;第三你应该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阐述,争论、假设、讨论、 说理、辩驳或其他传统演说方法。 这三条,条条都像针对百家讲坛而言,似乎在提醒观众:这是一个娱乐节目。 在这种原则下,很多主讲人即使自己想做一些有价值的发挥,却被编导以“太专业 的理由砍掉。近期主讲“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奇 系列的浙江大学副教授段怀清说,在 讲到梁祝时候,他本来想要指出,祝英台扮男装读书,是因为读书权作为古代女子 人权的一部分,被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体制性文化压制了。“就连这样的话,在节目里面 也算太专业。 比如,纪连海在上海纪实频道文化中国节目中谈到大禹治水时,发表新解:大 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另有隐情,因为“大禹生命中还有另外一个女人”。此论出, 一片哗然。这种庸俗化娱乐化的解释,即使在被视为“最学术的主讲人”王立群身上, 也屡见不鲜。比如,王立群新解“风求凰”,称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追求是“有预谋的 劫财又劫色”。再比如,他称“可以负责任地说,汉朝的很多皇帝,包括刘邦都是双性 恋。 这种庸俗化的视角,无疑是为了投合观众的猎奇心态。 不过,王立群并不承认自己有娱乐化的现象。他对本刊记者表示,自己的要求是要 有学术底蕴,又有通俗表达。“就我讲来说,不存在娱乐化的现象。我管住我讲的东西 是学术的,老百姓也能听得懂。不过别人怎么讲,我管不了。 别人怎么讲? 北邙山樵评点阎崇年、易中天、于丹三大主讲人说:“阎崇年虽然饱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读史书,却居然是在历数清代宫闱的帝王轶事和花边新闻:易中天号称是在“水煮三国 演绎名著,其精神内核却是展示中国人最应该去批判的官场哲学和阴谋论;至于于丹, 她讲的内容根本就和孔子庄子无关,她是以复活经典的名义,传授犬儒主义哲学,对大 众进行心理按摩。 对此,很多主讲人都表示了不满,与栏目组的矛盾也公开化。武汉地区上央视百 家讲坛第一人、“武大名嘴”赵林教授,就曾公开发飙:“央视百家讲坛如果还是 这种讲故事的形式,我肯定再不上了。 周国平在谈到百家讲坛时指出,作为强势媒体,它排挤了传统载体,他担心: “由于它的大众传播性,会带来人们阅读思考的缺失。 南京大学中文系傅元峰博士的指责则更为直接,更为尖锐。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 他认为:“大家的矛头都指向了通过央视百家讲坛成名的学术名人们,实际上真正的罪 魁祸首是百家讲坛。只要百家讲坛存在,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易中天和于丹被制造出 来。” ( 二) 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受众需求加大新星挖掘难度 1 问题表述:学术明星出现新老“断层 作为一档学术品位和文化品位兼具的电视栏目,思想与叙述并重是百家讲坛着 力打造的特色,登上百家讲坛的演讲者不但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学术功底, 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机前的观众毕竟不是大学讲堂里的学生,他们 的文化素养是参差不齐的,这就要求演讲者必须具备将学术知识和文化背景转换成通俗 语言讲述出来的能力。 因此,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对演讲人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要有丰厚的学 术根基;第二,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观众成功沟通的亲和力;第三,讲的内容 必须得让有中学文化水平的人感兴趣,并特别强调有中学教学经历的人优先。之所以这 样,是因为迄今为止,无论是阎崇年、纪连海,还是刘心武、易中天,凡是在百家讲 坛受欢迎的专家学者,几乎都有过做中学老师的经历。他们同大学或研究院所里的专 家学者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善于以感性具象的语言把自己所要传达的内容以亲切温 和而又生动活泼的方式表述出来,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情感性和学理性的到位融合与 贯通。在面对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收视对象时,这些能够很好地掌控和驾驭语言技巧的 具有中学教师经历的专家学者就显然具有了他人难以比拟的特长和优势。演讲者们在叙 述语言上,摒弃了大学课堂上一板- - v p 、讲究逻辑、严谨规范的讲课话语系统,而 是采用了一个比较平民化的视角,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拟,从纷繁杂乱的历史资料 和教科书里提炼精华,抓取要点,深入浅出,把学问当评书讲,把历史当故事说,由此 大大提高了栏目观众的收视兴趣。 在文化性、学术性和大众性、娱乐性之间,百家讲坛的讲述方式与叙述语言寻 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在保持应有的学术性和文化性特色的同时,百家讲坛大 量吸收借鉴了中国传统曲艺评书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作为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一种艺术形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评书表演有着自己相对独立和完善的表现形式与艺术手法,评说结合、夹叙夹议的 表达方式和以戏剧化结构、悬念性故事为贯穿的表演技巧让它在中国民众中拥有了长久 的艺术魅力。借鉴了评书中“扣子”的组织和链接方式,百家讲坛将讲述中的“悬 念”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融入到了知识的传授和讲述中来,使电视观众始终都处在一种探 索和追问的情势与心态之中。正如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所说,“对于电视来说,悬疑 永远都是最基础的卖点 。这成为百家讲坛栏目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眼球的一个 重要诀窍和途径所在。 对于习惯了以严肃思考和缜密论证为话语特点的专家学者们来说,在这个“讲坛” 上,无论是观众还是编导都要求他们必须改变自己已经习惯了的话语表达体系,进行一 次将学术成果“戏剧化”的转换过程。以戏剧化的结构讲述历史,以悬疑式的方法叙述 故事,百家讲坛讲出了别一番风味和情趣。在一系列专题节目中,诸如雍正的死因 之谜、秦可卿的身份之谜,朱允蚊的下落之谜等均成为了带动整个讲述过程的动力和亮 点。在环环相扣的情节安排和恰到好处的音乐、影视资料引用中,听讲者和电视机前观 众们的情绪和兴趣被高高吊起。百家讲坛栏目借助传统评书的技巧、以引起观众、 听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心理基点,在电视传播的平台上建构起了自己独特的话语模式 和讲述空间。在这个模式和空间中,严肃高深的学术文化、通俗有趣的故事传说、好奇 渴盼的观众心理三者之间寻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和契合点。另外,作为现代传播媒介的 电视,其独具优势的综合视听优势也为情趣盎然的讲解增加了迷人的魅力。相关人物肖 像、影视剧片断、背景音乐等恰到好处的插入和使用,都使观众在听讲中获得了更为直 观的印象和更为丰富的享受。视听结合、形神兼备将学术栏目电视化,百家讲坛成 功而出色地完成了这一过程转换。 2 0 0 5 年百家讲坛推出刘心武与纪连海,2 0 0 6 年易中天和于丹更是异常火爆, 到了2 0 0 7 年,栏目大力推荐王立群、蒙曼等,声势明显弱了很多。到了2 0 0 8 年,后继 无人的栏目只能让刘心武、易中天等老面孔轮番上阵,重新出山。 即使老面孔,也不一定靠得住。易中天向记者透露,自己现在最大的想法,是想退 出百家讲坛。“我不讲了,我要休息,太累了。”6 1 岁的易中天已经过了退休年龄, 但录制百家讲坛已经成为“任务 。“我现在已经快退休的人了,我凭什么要这么累? 已经够了,我想过一点没有计划的生活。 在2 0 0 8 年初,百家讲坛制作人万卫就曾表示:“如果再找不到有特色的主讲人, 栏目前景就不容乐观了。 但直到年底,百家讲坛派往全国各地海选的各个小组也没 有发现让他们兴奋的主讲人。 与此同时,之前百家讲坛系列图书市场上“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状态,也堕入 低谷。在北京著名的第三极书局,本月初的销售排行榜上,前十位已经难觅百家讲坛系 列图书的踪影,成绩最好的是阎崇年的康熙大帝,排在第1 9 位,其他的书店情况也 类似。新晋主讲人推出的蒙曼说唐、马未都说家具等系列图书,销售成绩并没给 人惊喜。 1 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原因分析:受众对节目需求的提升 从汉代人物到品三国,再到此次的“诸子百家”,易中天沿着一条上溯的路线品读 中国历史。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录播诸子百家之“儒墨之争”时,表示这是最难被接 受的段落,但绕不过去,还是要讲。“我有一个说法,就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 变成执政党,但是实际上是儒法共制,所以外儒内法,阳儒阴法,都是执政党,道家变 成在野党,墨家变成地下党。墨家那套东西确实不好玩,是过苦日子的,所以最近播儒 墨之争,收视方面还是比较难的。他认为,“诸子百家 选题的思想含量、文化含量、 学术含量都超过“品三国”,但观众是否喜欢他,他心里没谱。因为诸子百家对于观众 来说是陌生的,而且不那么有趣,甚至有一点沉重,靠它来拉动收视率是不可能的。 可见,受众对于节目题材尤其是主讲人的需求,是百家讲坛发展过程中不容忽 视的重要原则。 正如易中天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传达的观点:百家讲坛是干什么的? 是传播 知识,传播思想,传播文化的。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你传播的既然是知识、思想、文化, 那么,你的主讲人当然必须有知识,有思想,有文化,而且越是有知识、有思想、有文 化,就越好。至于传播,那是电视台的事。电视台就是干这个的。何况是中央电视台, 还能不懂传播? 懂传播会传播的中央电视台,和那些有知识、有思想、有文化的主讲人 一起来做这事,还不是“黄金搭档 ? 易中天谈道,早期的百家讲坛就是这么想的,因此所请多为大腕、大师、泰斗 级的人物。结果怎么样呢? 不幸得很,收视率极低,栏目也面临末位淘汰。有人说,你 们不能这么势利,不能只看收视率,你们要有使命感! 这话只能让人苦笑。是的,百 家讲坛是要有使命感,也不能片面追求收视率。但是,起码也得保底才行吧? 再说那 收视率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它至少能够告诉大家,我们要传播的东西传到了没有。 如果没有传到,岂非无效劳动? 这就好比医生治病,药是最好的,可惜病人吃不进去, 或者输不到血液里,也就白搭。又好比运送货物,货再好,送不到,也等于零。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在“传播某某这个词组中,“传播 二字,未必比它后 面的那个“某某”次要! 准确的说是这样:进行决策时,“传播什么”比“怎样传播” 重要。这时要有使命感。具体操作时,“怎样传播”比“传播什么”重要。这时要有现 实感。这和“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一个道理。 因此,易中天提出,必须研究传播规律,打通传播渠道。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环节, 就是传播方式和传播平台。不同的方式和平台,对传播者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通 过电视传播和通过图书传播,就两样。我曾经发现百家讲坛的某些主讲人,学问很 好,文笔也好。写出来的讲稿,编导看了也满意。然而那节目,弄不好就创了收视率的 “新低”。为什么呢? 就因为有学问不等于会写作,会写作不等于会上课,会上课不等 于会做电视。这里面差别大了。” 电视传播的规律是什么? 第一,电视是给人看的,同时也听,其接收方式是视听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综合。这是它与图书的不同。第二,电视观众是松散的、游移的、有一搭没一搭随时都 可能转换频道的。这是它与电影的不同。第三,电视观众在观看节目时,没有任何责任、 义务,也没有任何人能强迫他们收看。这是它与上课的不同。明白了这三条,我们就不 难理解,“抓住观众这四个字对于电视来说,是何等重要。同时,我们也不难理解,百 家讲坛对主讲人为什么会有特殊的要求。因为在这档节目中,只有他一个人出现在屏 幕上。他如果抓不住观众,请问谁抓得住? 如果抓不住,岂不就得下课? 这样一来,百家讲坛在选择主讲人时,就不能只考虑学问多少、名气大小、水 平高低、权威与否。不是“不考虑 ,是不能“只考虑 ,甚至不能“首先考虑 。首先 要考虑的,还是他有没有“观众缘”。有“观众缘”,其他方面达标合格,本人也愿意, 他就有可能走上讲坛,甚至成为“坛主”。没有“观众缘”,学问再好,水平再高,名气 再大,也可能与讲坛失之交臂,因为不管你对百家讲坛如何定位,“学术 的,“泛 学术 的,“有一定学术含量 的,它都首先是一档电视节目。是电视节目,就得让观 众喜欢。不但要喜欢你的内容,还得喜欢你这个人。为什么呢? 因为电视与图书不同。 书是读的,电视是看的。读书的人看不见作者,也没有必要看。看百家讲坛的却看 得见主讲人,而且非看不可。即便看不见,也听得见。 总而言之,百家讲坛的主讲人是活生生地出现在他们面前,给他们以有声有色 的感受。所以,观众的接受状态和表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整个电视节目的发展走向。 ( 三) 百家讲坛的传播:媒介环境造成电视产品生存艰难 1 问题表述:大众传播环境下的电视产品艰难融合 百家讲坛节目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文化传播形式,它还是无法摆脱现在大众媒 体对高收视率的要求的,因为收视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了传媒的社会影响力,自然也就 影响到了整个媒体的商业盈利能力了。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一直很“火 ,它带来了巨 额广告费的同时,也塑造出了一些“明星”。我们知道在娱乐圈当中存在着非常多的歌 星、影星。他们都是各个娱乐企业进行商业活动的推动者,企业包装和塑造了一个个让 大众喜爱甚至是崇拜的明星,然后利用明星的知名度和舆论影响力将带有娱乐性功能的 商品推销出去。这样的娱乐文化正是一种“文化工业 的形式。而百家讲坛节目开 播的几年来,经常可以看到全国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考试题及答案
- 甘肃素描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陪诊医师考试题及答案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 有机肥料施用技术手册
- 餐饮企业2025年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报告
- 餐饮企业2025供应链智能化升级方案报告
- 社区团购平台2025年运营管理与用户留存策略实战案例分析报告
- 电商中秋活动方案
- 端午建材活动策划方案
- 宠物经济下的宠物食品包装创新研究报告:2025年市场潜力分析
- 临床基于MDT平台下的“5A”护理模式在改善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中应用
- 蜂蛰伤的治疗指南讲课件
- 某公司项目启动会(38张)课件
-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
- DB13(J)∕T 269-2018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建设技术标准
- 德国凯尔锚固技术公司石陶幕墙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 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协议书
- 临床营养支持小组工作方案
- GB∕T 16754-2021 机械安全 急停功能 设计原则
- 中学汉字听写大赛七年级组听写词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