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缝自动跟踪系统-焊接小车设计
36页 13000字数+说明书+任务书+5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PLC图.dwg
任务书.doc
减速器装配图.dwg
夹具装配图.dwg
焊缝自动跟踪系统-焊接小车设计论文.doc
直流调速.dwg
装配图.dwg





目 录
摘要1
Abstract2
概述3
第1章 机械传动装置总体设计4
1.1 拟订传动方案4
1.2 丝杠螺母的选择4
1.3 电动机选择6
第2章 机械减速器设计9
2.2 轴的设计11
2.3 键的选择与校核14
2.5 箱体结构尺寸选择16
第3章 焊接专用夹具的设计18
第4章 直流调速系统设计19
4.1 直流电动机调速原理19
4.2 直流调速系统结构框图设计20
4.3直流调速系统各组成电路设计20
4.4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原理电路图24
第5章 PLC程序设计设计27
5.1 电气控制系统概述27
5.2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27
第6章 设计小结33
第7章 参考资料34
摘要
在设计中焊接机是最为典型且应用最广泛的机动式焊接机械装备,他主要包括电气控制部分和机械部分,本设计重点介绍了自动焊机的机械部分和自动控制。机械部分是驱动焊体的移动部分,包括电动机,联轴器,轴承和减速器等。自动控制部分主要是PLC自动控制。
Abstract
The seam welding ,design is the most modern and versatice machine motive welding mechanical untis .It is composed of electronic cotroling and mechaniacal units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of its mechanism and the automatic controlling . the structure of its mechanism is which the welding piece was drivened in cluding motor copling piece was drivened . bearing rotation ----wheel .degradation ---conveyor and so on . the automatic controlling main is PLC automatic controlling
概述
自动控制气体保护焊接是一种高效焊接方法,由于它具有气体保护,所以用它能进行高质量焊接,又由于采用了PLC自动控制,因而焊缝均匀。该方法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1969年美国 DEC公司研制出第一台 PLC用于GM公司生产线上并获得成功。进入 20 世纪 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PLC的发展。目前PLC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矿产、机械、轻工等领域!为工业自动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加速了机电一体化的实现。在自动控制焊机中选择PLC作为控制核心的原因有:a、可靠性高b、控制功能强c、编程方便d、适用于恶劣的工业环境!抗干扰能力强e、具有各种接口!与外部设备连接非常方便f、维修方便等。正因为如此,用PLC控制的气体保护自动焊机在我国被广泛的应用。 传动方案分析:该设备用于管类零件的直缝焊接,焊接的速度比较低,焊接的质量取决与焊接的速度快慢与稳定性。减速器采用单级圆柱直齿圆柱齿轮,大齿轮输出轴作为减速器的低速轴,可以使输出轴的转速稳定。整个系统传动不太大,电机须频繁启动,对系统的调速性能要求高,为了实现较好的无级调速,选择直流电动机,利用直流电路调速系统实现无级调速。减速器采用单级圆柱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可以得到一定的传动比,利用二者联合调速可以得到较好的调速性能。电阻R3上分别取得电压负反馈电压Ufu和电流正反馈电压Ufi,它们在放大器输入端与给定电压比较后,取得差值电压Ud=Ui=Ug-Ufu+Ufi
作为晶体管T1的输入电压。放大器是晶体管T1和T2组成的直接耦合直流放大电路,在这里T2相当一个可变电阻,利用电容器充电快慢来衡量单结晶体管输出脉冲的时刻,从而改变晶闸管导通角的大小。
三、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
工作时,首先根据负载所要求的转速,调节电位器Rp2,来调节触发电路触发脉冲到来的时刻,使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满足电动机转速的要求。根据直流电动机调速原理n=(U-IaRa)/KeФ。当电动机负载增大时,电动机转矩增大,因为电动机的转矩与电枢电流成正比,所以电枢电流也增大;由于整流电源内部压降增大,使电动机端电压U降低,根据电机调速原理,转速n也下降,然后通过电压负反馈和电流正反馈回路Us—Ufu—Ufi—Ui反馈后,因Ufu减小,Ufi增大,在放大器输入端与给定电压比较后,得差值电压Ui=Us-Ufu+Ufi,使差值电压Ui增高,并作为晶体管T1的输入电压,Ui经T1放大后加到T2,因Ui增大,使T1集电极电流Ic1也增大,从而使T1的集电极电位Vc1,即T2的基极电位Vb2降低,使T2导通,T2的集电极电流Ic2增大。因T2两端电压是不变的,由整流器4×2CP6C供给。这样相当于晶体管T2的电阻变小,从而使电容器C3的充电加快,充电时间常数等于(R7+R)C。使单结晶体管加快导通,输出脉冲前移,输出脉冲直接从R8上引出,加在晶闸管的控制极,晶闸管导通,从而使晶闸管的导通角增大。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也就增大,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电动机电枢两端电压的下降,转速的下降,使转速得以自动调节。但此时转速已经较先前较小了,达到平滑调节电机转速的目的。5.1 电气控制系统概述
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许多自动控制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均需要配备电气控制装置.电气控制装置的输入输出信号可分为两类:一类为, 开关量或数字信号,输入信号有按钮、开关、时间继电器、压力继电器、温度继电器、过电流过电压继电器;输出信号有接触器、继电器、电磁阀.另一类其输入信号是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信号,输出信号是输出电动机、电动阀、距离、速度等控制信号.
以往的电气控制装置主要采用继电器、接触器、或电子元器件来实现,由连接导线将这些元器件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组合在一起,以完成一定的控制功能,称为接线程序控制.接线程序控制的电气装置体积大,生产周期长,费工费时,接线复杂,故障率高,可靠性差,需要经常地、定时地进行检修维护.控制功能略加变动,就需重新进行硬件组合、增减元器件、改变接线.由于生产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动控制装置提出了更通用、更灵活、更可靠的要求.现在的工业控制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即PLC以广泛取代接线程序控制系统.PLC是利用计算机作为核心设备,用存储的程序控制代替的原来的接线程序控制,并且有较大的存储能力和功能很强的输入输出接口.这种系统不仅具有逻辑运算、定时、记数等功能,而且还能进行中断控制、智能控制、过程控制、远程控制等.通过网络可以与上位机通信,配备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彩色图像系统的操纵台,可以管理、控制生产线、生产流程、生产车间或整个工厂,实现自动化工厂的全面要求。
5.2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记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与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PLC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可靠性高
PLC采用微电子技术,大量开关动作由无触点的半导体电路来完成,平均无故障时间很长. 其完善的自诊断功能,能及时诊断出PLC系统的软件、硬件故障,并能保护故障现场,保证了PLC控制系统的工作安全性.利用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来实现控制,又进一步加强了PLC的可靠性
二、环境适应性强
PLC可应用于十分恶劣的工业现场,具有很强的抗空间电磁干扰能力,抗峰值高达1000伏、脉宽10μs的矩形波,电磁干扰,具有良好的抗振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一般在环境温度-20~65°C情况下可正常工作.
三、灵活通用
首先PLC产品系列化,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其次,PLC利用应用程序实现控制,在程序编制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实现不同的控制任务时,PLC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四、使用方便、维护简单
PLC控制模块具有即插即卸功能,连接容易;PLC提供标准通讯接口,可以方便构成PLC-PLC网络或计算机-PLC网络;PLC应用程序的编制和调试非常方便;PLC具有监控和诊断功能,可以迅速查找到故障点,对大多数故障都可以及时予以排除.
5.3 自动直缝焊接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一、控制系统方案概述
设备控制要求:本设备用于焊接直缝,焊接时工件固定不动,送丝机构、焊接电源两者需同步启动、停止,且保护气体要先于送丝机构、焊接电源.且操作方式能实现手动、自动切换.焊接过程中,输送二氧化碳气体保护气,有设备的气路系统供应.
控制方案:焊接设备控制系统原理图,如图(11)第7章
参考资料
1《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简明手册》 范云涨 陈兆年主编 1993年8月
2《机床设计手册2零件设计》 机床设计手册编写组编 1980年8月
3《交直流调速系统》 史国生主编 2001年4月
4《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张培金 蔺联芳主编 1988年11月
5《实用机床设计手册》 李洪主编 1999年1月
6《数控技术》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编 2001年6月
7《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王昆 何小柏 汪信远主编 1995年9月
8《实用机械设计》 刘明保 李宏德 王志伟主编 2003年3月
9《机械原理》 马永林主编 1991年7月
10《工厂电器控制技术》 张运波主编 2000年10月
11《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孙平主编 200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