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5 5卷 第 5期 2 0 1 3年 1 0月 汽轮机技术 TURBI NE TECHNOLOGY V0 1 5 5 No 5 0ct 2 0 1 3 一 种基于风能储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王 凯 , 张 远 , 孙燕平 , 杨 科 ( 1华北 电力科 学研 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 0 0 0 4 5 ; 2中国科 学院工程热物理研 究所, 北京 1 0 0 1 9 0 ; 3中国科 学院研究生院 , 北京 1 0 0 0 4 9; 4中国科学院风能利 用重点 实验室, 北京 1 0 0 1 9 0 ) 摘要: 为了验证和分析风电与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 A d v a n ce d A d ia b a t ic C o m p r e s s e d A ir E n e r g y S t o r a g e , 简称 A A C A E S ) 集成系统用于分布式供能的能量输出特性 , 建立了以风能储能技术为基础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模型, 从热力 学角度推导了与能量输出相关的参数表达式, 得到了分布式能源系统冷热电输出特性与储热器中热量利用的关联 性 , 并以某写字楼为例 , 分析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势。结果表明: 随系统供热量的增加, 系统供电量减少 , 制冷量 增加, 且能量输出总量增加; 在满足冷量和热量需求的前提下 , 相比供电模型 , 分布式供能模型有更多的供电量, 而 在能量输出相同的条件下 , 分布式能源系统模型更节能。 关键词: 分布式供能; 风能储能; A AC A E S系统 ; 能量利用 分类号: T K O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1 - 5 8 8 4 ( 2 0 1 3 ) 0 5 - 0 3 3 5 - 0 4 A D is t r ib u t e d En e r g y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Win d E n e r gy S t o r a g e WANG Ka i , Z HANG Yu a n , S UN Ya n p in g , YANG K e ( 1 N o a h C h i n a E l e ct r ic P o w e r R e s e a r ch I n s t i t u t e C o , L t d , B e i j in g 1 0 0 0 4 5 , C h i n a ; 2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n g in e e r in g T h e r m o p h y s i e s , C h i n e s e A ca d e m y o f S ci e n ce s , B e i j in g 1 0 0 1 9 0 , C h i n a ; 3 U n i v e r s it y o f C h i n e s e A ca d e m y o f S cie n c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4 9 , C h i n a ; 4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Wi n d E n e r g y U t il iz a t io n o f t h e C h i n e s e A ca d e m y o f S cie n c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1 9 0 , C h in a ) Ab s t r a ct : I n o r d e r t o v e ri f y a n d s t u d y t h e o u t p u t ch a r a ct e ri s t i cs o f d is t ri b u t e d e n e r g y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o f w i n d p o w e r g e n e r a t i o n a n d A d v a n ce d A d i a b a t i c C o mp r e s s e d A i r E n e r g y S t o r a g e( A A C A E S ) , a d is t rib u t e d e n e r gy s y s t e m w it h wi n d e n e r g y s t o r a g e t e ch n o l o gy wa s e s t a b l is h e d a n d p a r a me t ri c e x p r e s s io n s a b o u t e n e r gy w e r e d edu ce d t h e r mo d y n a mi ca l ly T h e r e la t io n s h ip b e t we e n t h e o u t p u t ch a r a ct e ri s t ics o f d is t ri b u t e d e n e r gy s y s t e m a n d h e a t e n e r gy u t iliz a t io n wa s d e t e r min e d, a n d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d is t ri b u t e d e n e r gy s y s t e m w e r e an a ly z e d wit h an e x a mp le o f o n e o f f ice b u ild in g Re s u lt s s h o w t h a t p o w e r is d e cr e a s in g wit h h e a t in g in cr e a s in g , me a n w h ile co o lin g a n d t h e t o t al e n e r g y o u t p u t are in cr e a s in g ;co mp a r e d wit h t h e mo d e l o f p o we r , t h e t o t a l e n e r gy o u t p u t o f d is t r ib u t e d e n e r gy mo d e l are mo r e o n t h e p r e mis e o f e n s u ri n g t h e d e ma n d o f co o l in g a n d h e a t , a n d d i s t ri b u t e d e n e r gy mo d e l i s mo r e e n e r g y e ff i cie n t wh e n t h e t o t al e n e r gy o u t p u t a r e t h e s a me Ke y wo r d s : d is t r ib u t e d e n e r g y; win d e n e r gy s t o r a g e ; AA- CAES s y s t e m ; e n e r g y u t iliz a t io n 符号说明 E 为电动机耗电量, J ; E 为发 电机发 电量 , J ; 为压气机耗功量 , J ; 为透平 机出功量 , J ; 可 为系统的电效率; 口 为系统储热量 , J ; Q 为系统供热量 , J ; Q 为系统供冷量, J ; 为系统供热量比例 ; 0 前言 为电动机效率; 叼 为发电机效率; 田 为压气机的等熵效率; 叼 为透平机的等熵效率; 为系统的热效率; 为温度 , K; P压力 , P a ; s为换热器能效; y为空气用热量比例; 随着风能资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对 m 为空气质量, k g ; m 为水的质量, k g ; c 为空气定压比热, J ( k g K) ; C 为水的 比热 , J ( k g K) ; 为系统的冷效率; 7 r 为压气机压比; 为透平机膨胀比; 为空气的比热容比。 风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为了避免风能转化为电能时所 带来的电力不稳定性问题 , 风电技术与储能系统的结合应用 是目前比较可靠的一种解决方案 。以先进绝热压缩空气 储能 ( A d v a n ce d A d i a b a t i c C o mp r e s s e d A ir E n e r gy S t o r a g e , 简 称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2 0 基金项 目: 本课题受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 2 0 1 lB AA 0 7 B 0 4 ) 及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5 1 1 7 6 1 9 1 ) 资助 。 作者简介 : 王凯 ( 1 9 8 1 - ) 男 , 黑龙江大庆人 , 博士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发 电设备节能优化及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工作。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 3 6 汽轮机技术 第 5 5卷 A A C A E S ) 系统为例, 该系统可以将富余风能得到的电力转 化为热能和空气的内能进行存储, 在需要时再转化为电力对 外输出 J 。因此, 通过将风电系统与储能系统结合使用, 可 以有效解决风力发电的不稳定带来的电力供应与用户需求 不平衡性 问题 。 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开展了风能与 A A C A E S系统结合应 用的研究工作, 其工作重点为集成系统电力输出的优化分 析 j 。但在实际情况中, 在风能资源丰富的某些地区, 有 时会出现用户对于电力的需求较少而对冷量和热量的需求 较多的情况 , 此时将 A A C A E S系统存储的能量 以电能形式 对外输出并不能有效地解决用户对于冷热电的需求问题 , 并 且将电能转化为冷量和热量会造成能量品位的降低, 造成能 量的浪费。因此, 风电与 A A - C A E S集成系统用于分布式供 能的研究十分重要, 而 目前针对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却很少。 本 文在 1 5 MW A A C A E S系统设计方法 川 的基 础上 , 建 立了一种基于风能储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并从热力学角度 对系统的供能特性和规律进行分析。这对于弥补风能与储 能集成系统的供能缺陷, 解决系统供能和用户端用能的能量 平衡问题, 实现风能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系统描述 图1中为以风电和 A A C A E S集成系统为基础的分布式 能源系统。为实现分布式供能, 集成系统利用储热器存储压 缩空气的过程热, 并根据需求进行热量分配, 一部分供给热 用户实现直接供热, 一部分返还给压缩空气增加出功, 而经 膨胀后的空气温度较低 , 可用于制冷。本文的假设条件如 下 : ( 1 ) 空气为理想气体, 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冷却介质 为水; 空气与水的比热为定值。 ( 2 ) 不考虑管道、 储气室及换热器中的压力损失, 忽略换 热器、 储热器换热时的热量损失。 ( 3 ) 一次循环包 括一次储 能过程 和一次做 功过 程 , 假 设 每次循环均完全利用储热器中的热量 , 并假定供热占总热量 的比例为 x( o 1 ) , 压缩空气用热量所 占比例为 Y ( o Y 1 ) , 则有 +Y=1 ; 储气室采用等温模型, 仅考虑进出口气 体温度, 并认为储气室出口气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相等。 ( 4 ) 风电机供给给 A A C A E S系统的电能可以被完全利 用。 图 1 基于风能储能 的冷热 电联产系统示意图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 将图 1所示系统分解为电动机、 压 气机、 换热器 1 、 储热器、 热用户、 储气室、 换热器 2 、 透平机、 冷用户、 发电机 1 0个部件, 对系统基本参数进行推导。 ( 1 ) 电动机 假设电动机将电转化为功 的效率为 , 则当压气机耗 功为 时, 需要的电量 E 为: E : ( 1 ) m ( 2 ) 压气机 根据压气机的耗功公式, 当空气质量为 m 。 、 等熵效率为 时, 压气机的耗功量 为: : ( 2) 压气机出口空气温度为 j 二L : + 1 1 ( 3 ) -r c 式中, 7 r 为压比, 为比热容比, 1 7 为空气 的定压比热, r, 为 压气机的进气温度, 且等于环境温度 。 ( 3 ) 换热器 1 与换热器 1 相关 的参数为能效与温度。根据换热器能 效 s 的定义 , 可以得到 ( 4) 式中, m 为水的质量 , c 为水的比热。本文中假设 m C p= m C , 则根据式( 4 ) 可以得到空气的出口温度 与水的出口 温度 。 ( 4 ) 储热器 经过换热器 1的热量交换, 热量存储于储热器中, 储热 量 为 : Q =m c ( 一r o ) ( 5 ) ( 5 ) 热用户 定义系统的供热量为热用户的用热量, 则供热量可由比 例 确定: Q = Q 一 =X m c ( 一7 0 ) ( 6 ) ( 6 ) 储气室 根据假设条件, 储气室的出口气体温度为 r 4= 7 o ( 7) ( 7 ) 换热器 2 储热器返还给空气的热量为 y Q 。根据换热器 2的能 效 : 定义, 换热器 2处空气的出口温度: 一 s 2 Y ( T w一7 4 )+r 4 ( 8 ) ( 8 ) 透平机 透平机的输出功 为: l一 =m。 c ( 17 ) 叼 ( 9 ) 出口气体温度为 : = 1一叼 ( 17 r ) 】 ( 1 0 ) ( 9 ) 发 电机 发 电机将输 出功转化为 电力对外输 出 , 假 设发 电机 的电 力转换效率为 叼 , 则系统的供电量为: E = 仉 ( 1 1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5 期 王凯等: 一种基于风能储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3 3 7 ( 1 O ) 冷用户 出口温度 等于环境温度, 则系统供冷量为: q =m C p ( 一7 6 ) ( 1 2 ) 此外, 考虑到系统的制冷能力与储热器中的热量分配有 关, 故首先确定系统可同时输 出冷热电的 和 y的变化范 围 。 根据 =r o , 当透平机出口温度 :r o 时, 系统恰好没 有制冷量。故假设 透平机 的出 口温度 =r o , 根据式 ( 1 0 ) , 可以得到温度 : 7 1 = ( 1 3 ) 1一叼 ( 1一仃 _ ) 假设系统的最小供热量为 Q , 则返还给空气的最 大热量为 y m 口 。根据热量守恒得到: y m : ( 1 4 ) “ s 2 Q 可确定。由此便得到集成系统用于分布式供能时对外输出 冷热电的 和 y的变化范围。 目前已有不少评价方法用于评价多功能能源系统的能 量输出特性 。为了确定该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冷热电输 出能力 , 本文将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角度对系统能量输出特 性进行分析。 2 能量输出特性分析 参照文献 中参数的取值 , 参数值如表 1 所示。 根据表 I中的参数 , 利用式( 1 3 ) 和式( 1 4 ) , 得到 r m = 1 4 7 5 , X :一 0 4 7 5, 即当储热器返还给空气的热量为其存 储热量的1 4 7 5 倍时, 透平出口气体温度恰好等于环境温度, 系统无制冷量。但由于 同时需要满足: 0 1 , 故系统可 供冷时的 的变化范围为 : 0 1 , 且 +Y=1 。 当参数确定 , 便可得 的值, 而根据 X+Y=1 , X 也 表 1 系统主要参数及取 值 在上述约束条件下, 根据参数公式可以得到随 变化, 冷热电输出的变化趋势, 如图2所示。 萎 蛊 受 图 2 随 的变化 , 冷热 电的变化 由于系统的耗电量与 无关 , 故以系统耗 电量为基准, 可定义系统供电量与耗电量的比值为电效率 田 , 同理定义 系统的热效率 , 7 和冷效率 。由图2可见, 当 由 0变化 至 1 时 , 叩 由5 2 3 降至3 9 1 , 7 H由 0升至6 3 0 , 吼 由 1 4 0 升至4 3 5 。这是由于随着热用户用热量的增加 , 透 平机的出功由于进 口气体温度降低而减少 , 故供电量减少, 同时由于透平出口气体温度下降, 系统的供冷量增加, 且当 X: 0时系统已经有一定的制冷能力。从能量输 出总量上 看 , x越大, 系统的能量输出总量越多。 图3所示为 变化时冷热电的输出值 占系统输出能量 丑 蛊 钼 镰 趱 上 綦 佥 热用户 的用热量所 占比例 图 3 随 的变化 , 冷热 电比例 的变化 总量的比重的变化情况。在 X= 0时, 系统的供热量为0 , 供 电量占能量输出总量的7 8 9 , 供冷量为2 1 1 。随着 的 增大, 供电量所 占比例逐渐减小, 供热和供冷量所 占比例增 加。当 X=1时, 供电量所 占比例降至2 6 8 , 供热量升至 4 3 3 , 供冷量升至2 9 9 。可见系统在 较低时以供电为 主, 而随着 的增大 , 系统以供热为主; 系统的供冷量所 占比 例的变化随 x的变化不大。 3 模型比较 目前, 针对风电与 A A C A E S集成系统 的研究工作多以 系统出功、 发电量最大为衡量标准, 本文称之为集成系统的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 3 8 汽轮机技术 第 5 5卷 “ 供电模型” 。对于供电模型, 为保证发电量最大, 需尽可能 多地返还储热器中的热量以提高透平的进气温度, 故供电模 型对应于图 2中X= 0的状态点, 同时, 由于不考虑透平做功 之后的空气状态, 供电模型的输出仅有发电量。下面将分别 从折合发电量和相对节能率的角度比较两种模型的区别。 3 1 折合发 电量 以某标准型写字楼为例 , 一天内的电量需求以 l O O J为 基础, 得到其 在冬季 某天内 2 4 h冷热 电需求量 的变化情 况 , 如图4所示。其中, 以电量需求为 l O O J 为基准, 热量 需求为7 9 8 J , 冷量需求为8 9 J o 由l 榷 唧 佥 图 4 随时间的变化 , 某写字楼 内冷热电需求的变化 假设 X: 0时系统的供 电量为 l O O J , 即供电模型的电力 输出与写字楼的电力需求相等, 则此时供电模型不能满足冷 量和热量需求; 当以满足写字楼需要的冷量和热量为首要 目 标时, 供电模型需要借助其它方式满足冷量和热量的供应。 而对于分布式供能模型, 可以在满足写字楼需要的冷量和热 量的基础上, 利用电厂发电补充电力供应和需求的差值。 考虑到冷热电的品位不同, 将写字楼的冷热电需求量分 别转化为燃料量。参考文献 , 常规子系统的能量转化效 率如下: 假设电量从电网获得 , 且电厂的发电效率为3 4 7 ; 热量可由热水锅炉提供 , 且热效率为9 0 ; 冷量由电压缩制 冷获得, 且 C O P=2 5 。则在满足冷量和热量需求的前提下, 供电模型的折合发电量为 , : 一 导 一 Q ( 1 5 ) 计算得到供电模型的折合发电量为电力需求量 的6 5 7 。 而对于分布式供能模型 , 当其能量消耗与供电模型相同时, 根据图2可以确定, 当X=6 7 时分布式供能模型的供热量 可满足写字楼的热量需求; 此时分布式供能模型的供冷量为 冷量需求的7 2 倍 , 供电量为电力需求的8 3 1 。 因此, 当两模型的能量消耗相同时, 在满足写字楼冷量 和热量需求的前提下, 供电模型的折合发电量为写字楼电力 需求量的6 5 7 , 而分布式供能模型的供电量比供 电模型高 1 7 4 , 同时供冷量为冷量需求的7 2 倍。 3 2 相对节 能率 在上述常规子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的基础上, 当假设两 模型的能量输出对应的燃料值相同时, 可比较两模型的燃料 消耗, 定义相对节能率: 伽 :毕 ( 1 6 ) 其中 为供电模型需要的燃料 。 。 为冷热电联供模型消耗 的燃料。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 可见 , 随 的增大 , 相对节能率由1 0 升至3 5 , 铸 4m : 霞 热用户 的用热量所 占比例 图 5随 的变化 , 相对节能率 的变化 即当满足用户端的冷热电需求时, 相比供 电模型, 分布式供 能模型需要的燃料更少, 且最大节能率为3 5 。 综上, 相比供电模型, 从能量输出角度来看, 当消耗同样 的能量时, 分布式供能模型输出的能量更多且更有针对性 ; 而从能量消耗角度, 分布式供能模型节能效果更明显。 4 结论 ( 1 ) 提出了一种基于风能储能技术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模 型, 从热力学角度对系统 的供能特性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系 统输出冷热电的变化规律。 ( 2 ) 通过对分布式能源系统储热器中的热量利用进行控 制, 得到了系统输出冷热电的比重与储热器中热量利用的关 联性 。 ( 3 ) 以某写字楼为例 , 比较 了供电模型与分布式供能模 型平衡负荷的差别, 并以折合发电量和相对节能率进行衡 量。结果显示, 以满足冷和热需求为前提, 分布式能源系统 的效益更好 , 更节能。 参 考 文 献 1 C H E N H, C O N G T N, YA N G W, e t a 1 P r o g r e s s i n E l e c t r ic a l E n e r g Y S t o r a g e S y s t e m: A C rit i c a l R e v i e w J P r o gre s s i n Na t u r al S c i e n e e , 2 0 0 9, 1 9 ( 3 ) : 2 9 13 1 2 2 S U C C A R S , WI L L I AM S R HC o mp r e s s e d A i r E n e r g y S t o r a g e : T h e o r y , R e s o u r c e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香港高中政治题目及答案
- 葡萄酒培训知识大全课件
- 小镇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合同
- 2025年重庆市高考生物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2025年重庆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长期供应合作协议合同
- 萧红简介资料课件
- 2025合同续签补充协议
- 2025年4月公共营养师复习题(含答案)
- 营销礼仪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护理服务规范整改措施(共15篇)
-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 张琳主编 PPT
- 建筑施工过程中成品保护施工方案
- 法律职业伦理(第二版)完整版教学课件全书电子讲义(最新)
-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
- 整理版第三届宁波国际海报双年展2004获奖作品选
- 关键过程(工序)和特殊过程(工序)管理办法
- 整套VI品牌形象设计项目报价(费用明细)
- 武术校本课程武术基本功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讲座
- 三高健康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