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高诱音注材料测查与分析.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高诱音注材料测查与分析.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高诱音注材料测查与分析.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高诱音注材料测查与分析.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高诱音注材料测查与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论文通过对保存在吕氏春秋、淮南子两部书中的高诱音注材料的测 查与分析,力求挖掘出高诱音注所用的术语,整理出音注体式,揭示出术语的 作用,进而对高诱音注材料在训诂学方面的价值作出正确的评价。论文主要分 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沦;第二部分为高诱音注材料测查及注音体式分析;第 三部分是高诱音注术语分析;第四部分论述高诱音注材料在训诂学方面的价 值。在绪论部分,主要说明此篇论文的写作动机、目的和意义,说明研究方法 和操作程序。在第二部分将用大量篇幅,把见于吕氏春秋中的8 3 例高 诱音注材料按术语及注音体式进行分类注音体式不见于吕氏春秋注者, 以淮南子音注材料为补充,力求反映高诱音注体式的全貌。试目前对高诱 音注材料的整理。隋况来看,高诱注音体式有以下几种:l 、“a 读如b ”式、2 、 “a 读日b ”式、3 、“a 读b ”式、4 、“a 音b ”式、5 、其他诸式等。布:第 三部分,重点分析高诱所用主要注音术语的功能、作用及异同。这些主要术语 有“读”、“读如”、“读日”、“音”等。经初步研究发现,前三个术语都具有标 音、明通假、改读三种作用,“音”字由于用例较少( 儿1 1 例) ,只具有标音 和明通假两种作用。在第四部分,重点论述高诱音注材料的价值。通过分析吕 氏春秋、淮南子高诱音注中“读如”、“读日”出现的频次及作用,可以纠 正段玉裁等人“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读为、读日者,易其字也”的误说。 2 、高诱使用“读”、“读如”、“读日”三个术语的音注材料都具有改读这一作 用。例如,吕氏春秋至忠“非怒王”,高注:“怒,读如强弩之弩。”吕氏 春秋审为“重伤”,高注:“重,读复重之重。”吕氏春秋圄道“一有所 居则八虚”,高注:“居,读日居处之居。居犹壅闭也。”从以上音注材料可以 看出,高注改读之字,多为常见字,若无异读,则无须出注:高注改读,有标 注特殊读音兼释义者,也有只标注特殊读音,被注字与注音字意义无关者;改 读之外,有释义者,也有不释义者。这些,都可以用束证明东汉确实存在“。 字两读”甚至多读的情况,俞樾“古无一字两读”1 1 1 、洪诚“改读只取释义, 不表示字有两音”p l 等误说可以得到纠f 。3 、高诱吕氏春秋、淮南子 注中保存着大量使用“读”和“音”两个术语的注音材料,两个术语都有用于 标音的作用。例如,吕氏春秋孟春纪“掩髂埋戳”,高注:“骨此,读水渍物 之渍。”吕氏春秋贵生“其土苴”,高注:“苴音舴。”淮南子傲真训“不 以物相弊掇”,高注:“噼搬,犹杂糅。弊,音跋涉之跋。搬,读楚人言杀。” 这些材料可以证明直音法的起源年代问题,可以证明直音法不仅有“a 音b ” 式应当还有“a 读b ”式。、 关键诃:高诱吕氏春秋淮南子音注 r :埘 。 a s s l r a c t 州如如憎吐g 洳a n di m l y a i b t om 。鼬妇g a o y o u 1 1 1 l b o m l 置i c , n o 妇t i o mt h a th a db 湖坩蝻。d 抽母咖a n d a i a , l f l 啪t 1 a n n a l 留o fl v b u w e fa n d i i u a i n a n z i ,曲缸曲曙s i | m i v c et o 硒dm o 悖姗8 o f g n o 啊o l a sp i 柏腻n 嘲蠢i d n 毛柚d 暑醴ac c 舶嘣、,a k 锄h i sm 越苴i a ki nm e a 酬佃& 坤“妇6 舳o f a l g i e r s 缸锄kt s i s t l 船i si sm a i n l y 曲,i d 。di n t o 姗p 地f i r s t ,t o b e 位i m r o d o c t i o n s c 蝴哇t ok t l a c 讪c s t i s a t i o mo fi h c 枷珊鼬f o r5 i sp i 如腻n o t a l i o l wa n d 也e 柚蛐幻i l l f o r m 8 t h i r d ,t o b 。t h e m l y s i s t o i 饵馏擒1 2 0 m - t l a ,t ob e t h c 镧p o l l j l i o n t o i l s 洳如m e c a 血i e n l 如耙邛怫l 炯i 西m e , l a i r 蛐ht l l o 如如嘶h i | 涵is p e , a l 【岫m 咖刹 b i 掣迸j c 孤o f d l i s _ h o s i j , s l l o w1 1 1 0 坞越咄m e l h 0 幽锄d 由oo l , c n t m 弹碟暂曲嘴垴 曲。0 n dp a r ti 窜垤i tw i d oc , o v o r a g e 血越d 加画6 。d 地m a t c l i 山粒伽“向喀幻t l a o l b l l u i i i ia n dt s of o r m so fp i l o d 醯m e , a b o u t 8 3 曰磕咄i n 题,哪a n d a u m m n a n n a jo f l 廿b u w ll f l h c 目r ei s1 1 1 0e , 印l m a i r , nt oi t bf a e 加i t il ,b e 曲曙n 嫡船i l ha s 霸弭山删钿丑倒岫咖r nd o 町b 。摹tr i or c t k 站t 也oc , c i o l 幽t cp i 她o f m c f 岫 o f g a d y 酣s p h o i e i c l i c , 删出衄s o 缸1 8 , i t s 姗蚓幽h 耐s 讲t c d o a t ,螗搴m 吣k i n d s 越b i b f o m l b 。0 0 0 ,”a 叠耐敞e b ”t w o , “a i s a d 勰b ”胝,“a 趣 b ”f o u r ,a s l m n m 出l i o n i s b 8 珥伽舶c i 蕊f i v 0 ,黼嘶k 柚i 柚d 蝴o n h 由ct h i r d 妒峨i 岫m c 如帖t i 0 乌锄瞻嘶舶d 骞i l 面呐o f t l 嘛m a i m 佃su e o d 姆g - a o y o u , 飘i c h 孙坩,a dh l t o 气竹f da r ,孤d 蚰啪咖脯* ,咖e , a t t y f i n d ss l l o w 血越a l lt h 。触衄l e a - m sh 坩岫如n 嘶嘶:t o m a f l t ,w i f l lp 目础 8 y m s o l s ,t ob e 枷脚c h 孤8 。捌h t y o fa l i 脯辩曲托啪锄,釉dt o c h 柚辨 l m n 砒i a t i o m b u t 帆m 哦删讲i l y h 勰m 。f i r s tt w of i l 越伽i s b e , e , a u i th 勰b 铷 r , k l o ml l s 。d h 恤f o a r l h p a r ti 岫l h c v 妇o f b i g m a m r i 出b y 锄驷吣t l a e 矗懿p q 鲫df q 球墒珀o fc , n o s r e a d 敬e r e a d 鸽“印弘啦i ns p r t n ga n d 月球缸辨拜a n n a l s 谚工舟8 慨l 柚d 量h “吐以潮i z l,w e啪c o 日蝴【i 瑚1 i i i 备 蛐,l h a t h ol l a o u 曲t 硎“a b d 伽鹅“嗽j u s t i y 岬哪妇如s 婚d n d ,也e 姗壕t h a t c _ l r a oi 瑚。da l ll l n dm e 如哪虹。雌t o c h a n g ew 赫p l 切棚雕;i a 抵 f 啦口【触叩岫,蛔毋咖a n d a u o n n m a n n a l 字矿厶1 6 l f 嘲瞳z h t z h o n g , g 舯枷孤i 【e d 血e 弘q 哪畸k i l i o fe s ew o r d “柚g r y w i t ht h ew c s x l o m s s b o w ;i ns 触聪阮fg a o n 珊r k e d “h 。钔a ,w i t h r e p e a t ;i ny u a nd a om a r k e d “s t a y ”w i t h “r e s i d e a c e ”f r o m t h e a em a t e r i a l s0 1 1p h o a e l i 。n o 妇l i o n $ w e 啪k t l o wt h ew o r d st h a tg a o d m g e d 矗8 l a x a n m c i a t i o n sm a n y a g on c a m a iv c c 3 f d j s o m eo ft h e mw e r em a r k e dw i t h 唾蒯 p r o n t m c i a f i o ma a de x p l a n a t i o n s s c a n c 佣l l yh a ds p e o i a ll g o n e a o i a t i o n s 傩锄时h a d e x p l m a t i o n s a l lo f t h e s e 啪w o v e i th a d 册e 蒯t h a t4w o r dm 谢h a v et w o 盯 e 啪n t o t 潜k i n d so fp m m m c i a t i o n si ae a s th a r td y n m t y s ow ec , a nc , o t g e o tt h e m i s t a k e so fy vy u ew h o m 翻蛳o l g w o r dh a do n l y 曲ok i n do fp f o e m o h t i o n , a n d t h em 姻咄船o f h o n gc l g a t gw h ot h o u g h tt h ec h a n g e dw o t m a o i a t i o m 堪l 姆h a d e x p l a i n i n gf u a o t t 咀n o ts h o w i n gt h a t 眦d 。喇h a v en 棚w o e m o i a t i o m 嘲 g a ou s e dt o t so ft h et w ot e n ma 8 “瑚i d ,a n d 御删嘴”i n 印嘲ga n d 血如饼矗 a n n a 曾l v 口阳ja n d h u a m a n 矗b o t ho f t h e s et w o 馏m sh a v e 目i 罅r u c t i o nt om k k w a r d sw i t hp h e a 蕊os y m b o l , f o re n a m p kg a om a r k e dt h ew l m u a o i a t i mo f “m e a t b 伽矿w 矗ht h ew o l d “曲扩,m a r k e d “d m 硝“w i m a l t e d 缸由”a l li naw 硝d t h e s e m a t e r i a l jc 柚s o l v et h ep m b l e mo ft h ee r d a p e r i o do f t h em e d a do f i n d i c a t i n gt h e p r m u i a t i e no fac h i n o s oc h m a g t e gb yc j 血喀a n o t h e rd 嗣曙西口w i t h1 h e 瑚l e p m a e a 6 a f i 鸭w o v e d a e r em - on o t 删峥t h ek i n do f “a 弘咖b * ,a n d 幽。峨 k i n dd i r e a db k 呵w o g d s :g a o y o u 印均笤a n d a u t a m n a a n a ao f l v b u 删 - u a b u m z 翻蛐蚰妇l t o t a f i o d 8 r jl f;it-itl v ii十、ti?_fv_“;fi,、。)tii1zv;:,i i r _ ,j!,h。_|l_f_y;。h j _3; ,ipti,ji,;,f,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诱音注材料测查与分析 一、绪论 ( 一) 题旨 本论文是高诱研究的一个子课题。论文通过对保存在吕氏春秋、淮南 子两部书中的高诱音注材料的测查与分析,力求挖掘出高诱音注所用的术语, 整理出音注体式,揭示出术语的作用,进而对高诱音注材料在训诂学方面的价 值作出正确的评价。 ( 二)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东汉是训诂学史上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注释书多达百余种,训诂 范围涉及经、史、子、集四部。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注释书大部分早已亡佚, 完整或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的主要有郑玄、王逸、赵岐、何休、高诱等人的一 些著作。高诱,东汉涿郡( 今河北涿州) 人,生卒年不详。( 后汉书没有为 高诱立传,我们对高诱生平的了解主要是根据他本人为吕氏春秋、淮南 子两部书所作的序言。从这两篇序中可以得知,高诱曾从其同乡、汉末大儒 卢植受学。卢植是经学大师马融的弟子,与著名训诂家郑玄出自同一师门。古 人治学重视家法师承,高诱之学,可谓渊源有自。高诱一生除了注过吕氏春 秋、 淮南子外还注过( 战国策( 自北宋即已有散佚) ,另撰有孟子章 旬、孝经解( 后两书早已亡侠) 1 3 】。从高诱在训诂实践方面所取得舶成就 来看,应该说,他是仅次于郑玄的又一位训诂大师。由于传统训诘学的研究存 在重经注和说文的倾向,对于郑玄和许慎的研究已发展为“郑学”、“许学” ( 或称说文学) ,而对于东汉其他训诂家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对于高诱的 研究则尤为薄弱。在已出版的训诂学史著作中,如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李 建国汉语训诂学史、赵振铎训诂学史略,几乎都不提高诱。近5 0 年来, 有关高诱研究的论文仅有数篇,其中高诱在训诂学上的贡献较有价值,高 诱注 的急气言、缓气言对高诱部分音注材料进行了研究 和探讨。另外,今人整理高诱作注的三种书,对高诱的训诘实践也随文作过一 1 i 高诱音注材科测查与分析 些零散的研究,但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具体到对高诱音注材料全面研究这一 问题,我们还未见到过类似的研究成果。所有这些,与高诱在训诂实践中取得 的成就极不相侔。 ( 三) 研究方法和操作程序 本文所用的材料相对封闭,只限于高诱 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中 的音注部分 4 1 。论文的研究方法是:首先对以上两种书所涉及到的高诱音注材 料进行封闭性、穷尽性的测查,然后把测查到的材料逐条进行定性的分析,在 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类,做出量化的统计,最后总结出高诱音注材料的特 点及其价值。对于材料的分析与处理以见于吕氏春秋注者为主,以见于 淮南子注者为辅。这是因为:一、今日所见高诱淮南子注已非高注完 书缪称、齐俗、道应、诠言、兵略、人间、泰族、要略 八篇,因序目均无“因以题篇”四字,陶方琦、刘文典均认为篇中注释当是许 慎注而非高诱注嘲。二、从淮南子高氏音注材料来看,高氏音注用语喜用 方言俗语或当时谚语,今多不传;加之传抄失误,注语多“不可晓”( 校释 第8 6 8 页李哲明语) ,其意“不能辄定”( 校释第8 9 2 页吴承仕语) 。三、淮 南子高氏音注现存2 8 6 条,所用术语与吕氏春秋不尽相同,而且喜用“读” 字。使用“读”字术语的音注材料,在淮南子注中共有2 3 0 例,占该书全 部音注材料的8 0 强。如果把淮南予音注与吕氏春秋音注材料放在 一起进行分析研究,难以对全部材料做出定性、定量的分析,势必会影响研究 结果的科学性,掩盖高诱音注的特点。具体操作程序为:第一步,将两书中高 诱音注材料全部提撷出来按注音术语,注音体式进行分类;第二步,就高诱 注音术语的功能、作用进行分析,找出异同、归纳特点;第三步通过以上工 作,正本清源,阐明观点,咀高诱音注材料的事实为根据,廓清传统训诘学或 训诂实践著作中存在的一些误说、分歧和片面性,正确认识高诱音注材料的价 值。 ( 四) 研究价值 高诱音注材料的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第一,保存于吕氏春秋、淮南 子中的音注材料是相当丰富、相当宝贵的,通过对这批材料进行挖掘、整理 和研究,可以使人们对高诱音注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清晰的了解,有助于澄清传 2 j - i f 北人学史学磁i :学位论文 统训诂学及训诂学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纠正训诂学史上存在的种种 误说,解决训诂术语理解上存在的分歧,发现和指出训诂学研究中存在的某些 片面性,丰富训诂学的内容。第二,通过研究高诱音注材料,有助于吕氏春 秋、淮南予原文的准确解读。第三,可以为汉代音韵学的研究提供可靠的 材料,有助于断代音韵与语音史的研究 6 1 。第四高诱是河北人,通过高诱研 究,确立高诱在训诂学史上的地位,对于弘扬燕赵文化,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 义。 高诱音注测查及注音体式 高诱音注材料较为丰富,见于吕氏春秋注者8 3 例,见于淮南子 注者2 8 6 例,注音体式灵活多样。下面主要就吕氏春秋音注材料做一具体 分析:为体现高诱音注体式全貌,吕氏春秋音注所不具备者,以淮南子 注补充之。 ( 一) “a 读如b ”式 吕氏春秋音注材料属于此式者凡2 9 例,约占该书全部音注材料的3 5 。 1 、音律“修法饬刑”注:“饬,读如敕。饬正刑法,所以行法也。” 2 、制乐“饬其辞令”泣:“饬,读如敕。饬正其辞令也。” 3 、孟秋纪“修宫室,埘墙垣,补城郭”注:“埘,读如符。埘犹培也。” 4 、慎大“亲鄣如夏”注:“郭,读如衣。今兖州人谓殷氏皆日衣。言桀 民亲殷如夏氏也。” 5 、审时“尉动虫句蛆而多疾”注:“| j 付读如痛。”洪亮吉汉魏音 依旧本改“痛”为“疴”。梁玉绳谓当是痛”字之误。 或言“a ,读如之b ”: 6 、孟春纪“蛰虫始振”注:“蛰,读如诗文王之什蛰伏之虫 乘阳,始振动苏生也。”( 省“之什”。淮南子原道“昆虫蛰藏”注:“蛰, 读什伍之什。”) 7 、重己“其为饮食酏醴也”注:“酏读如诗她她硕言之她。” 3 高诱音往材料测盎j j 分析 ( 见小雅巧言。毛传:“蛇蛇浅意也。”) 8 、季春纪“乃合景牛腾马游牝于牧”注:“囊读如诗葛景之爨。 景牛,父牛也。”( 淮南子时则泣:“读葛墓之蔫。”) 9 、尽数“集于圣人与为复明”注:“复,大也,远也。复,读如诗 云于嗟曼兮。”( 省“之复”) l o 、诬徒“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从师浅而欲学之深也”注:“苦,读 如盛会之盛。苦,不精至也。”( 淮南子时则“工事苦慢”注:“苦读 盛”主术注同) l l 、用众“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注:“跖, 读如捃摭之摭。”( 淮南子原道“兽跹实而走”注:“踱,足也。实, 地也。踱读捃摭之摭。”跛、跖字同) 1 2 、大乐“浑浑沌沌”注:“浑,读如衮冕之衮。” 1 3 、适音“不充则不詹”注:“詹,足也。詹,读如! 澹然无为之澹。” 1 4 、季夏纪“腐草化为蚜”注:“蚜,读如蹊径之蹊”。( 淮南子时 则注:“妍,读奚径之径也。”说林注:“蚜,读蹊径之蹊。”) 1 5 、音律“蛰虫入穴”注:“蛰,读如诗文王之什。”( 省“之什”) t 6 、季秋纪“皆瑾其户”注:“瑾,读如斤斧之斤也。” 1 7 、至忠“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注:“怒,读如。强弩之弩。” 1 8 、忠廉“弘演”注:“演读如胤子之胤。” 1 9 、季冬纪“命渔师始渔”注:“渔读如论语之语。”( 又见时 则注用“读”字。) 2 0 、本味“术荡之擘”注:“孥,读如椿梳之梳。” 2 l 、下贤“就就乎,其不肯自是”注:“就就,读如出与之与。”( 下 “与”字当作“由”) 2 2 、下贤“鹄乎其羞用智虑也”注“鹄,读如浩浩吴天之浩。大也。” 2 3 、离俗“要褒”注:“裹字,读如眭日挠之挠也。” 2 4 、恃君“焚人”注:“焚读如匍匍之匍。” 2 5 、观表“古之善相马者许鄙相日聍注:“脆,后窍也。朊字读如 穷穹之穹。” - - 河北大学文学碗士学位论文 2 6 、赞能“祓以燧火注:燧,读如权衡。”( 省“之权”7 1 ) 2 7 、上农“多诈则巧法令”注:“巧,读如巧智之巧。” 2 8 、辩土“农夫知其田之易也”注:“易治也。易,读如易纲之 易也。”( 梁仲子谓“纲”当作“畴”,孟子尽心:“易其田畴。”) 2 9 、审时“不喂而香”注:“嗫,读如蝎厌之锅。” 淮南子音注材料属于此式者凡7 例,占该书全部音注材料的2 强。 ( 二) “ 读日b ”式 吕氏春秋音注材料属于此式者凡2 l 例,占该书全部音注材料的2 5 强。 3 0 、本生“夫水之性清,土者扫之,故不得清”注:“扫读日骨。骨, 浊也。” 3 l 重己“尾绝力勤”注:“勤,读日单。单,尽也。” 3 2 、重己“农不焊热”注:“焊,读日直。直,厚也。” 3 3 、重己“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中大鞔则气不达”注:“鞔, 读日懑。不胜食气为懑病也。” 3 4 、贵公“同醉而饰服”注:“饰,读日敕。” 3 5 、去私“忍所私以行大义”注:“忍,读日仁。” 3 6 、季春纪“具横曲襄筐”注:“横,读日朕。横,特也。” 3 7 、尊师“l 临饮食必蠲絮”注:“蠲读日圭也。” 3 8 、 振乱“所以蕲有道行不义者”注:“蕲读日祈。” 3 9 、节丧“葬浅则狐狸拍之,深则及于水泉”注:“拍,读日掘。” 4 0 、季冬纪“天子乃与卿大夫饬国典”注:“饬,读日勃。勃正国法” 4 1 、本昧“有优氏”注:“优,读日葶。” 4 2 、不屈“门中有歙陷”注:“歙( 原作散,据王绍兰说改) ,读日 胁。”( 淮南子精神“玎闭张歙”注:“歙,读胁也。”又本经“开阈张 歙”注:“歙,读日胁。”) 4 3 、举难“难为非则行饰”注:“饰,读日敕。敕,正也。” 或作“a ,读日之b ”: 4 4 、去私“墨者有钜子腹辞”注:懈读日车宅之苞。”( 御览 s 融 高诱啬件村料测盘与分析 引作辞,读大车哼哼之哼。”) 4 5 、圜道“人之窍九,一有所居则八虚”注:“居,读日居处之居。” 4 6 、古乐“民气郁阏而不达”注:“阏,读日遏止之遏。” 4 7 、简选“长铫利兵”注:“铫,读日苇苕之苕。” 4 8 、季秋纪“民多鼽窒”注:“鼽,读日仇怨之仇。”( 淮南子时 则“民多鼽窒”注:“鼽窒,鼻不通利也。鼽,读仇怨之仇。”) 4 9 、孟冬纪“固封玺”注:“玺,读日移徙之徙玺,印封也。” 5 0 、本昧“爝以攫火”注:“耀,读日权衡之权。” 淮南子音注材料属于此式者儿1 9 例,占该书全部音注材料的7 弱。 ( 三) 、“a 读b ”式 吕氏春秋音注材料属于此式者凡1 3 例,占该书全部音注材料的1 6 弱。 5 l 、孟春纪“田事既饬”注:“饬,读勒,勐督f f j 事。” 或言“a 读x 之b ”: 5 2 、孟春纪“掩骼埋髓”注:“髓读水渍物之渍。白骨日骼,有 肉日髓。” 5 3 、本生“下为匹夫而不恬”注: 5 4 、情欲“踽然不固”注:“蹯, 踽。” “恬,读忧闷之闷。义亦然也。” 读( 原作“谓”,掘毕沅说改) 乘踽之 5 5 、功名“以茹鱼去蝇”注:“茹读茹船漏之茹字。茹臭也。” 5 6 、先己“ 诗日执辔如组”注:“组,读组织之组。夫组织 之匠,成文于手,犹良御执辔于手而调马口,以致万里也。” 5 7 、仲冬纪“湛龉必洁”注:“湛。读涪釜之清。” 5 8 、同上:“嬉,读炽火之炽也。”( 淮南子时则注:“湛,读审 釜之审。嬉炊炽火之炽也。”) 5 9 、知接“无由接而言见,谎”注:“谎读诬妄之诬。倦( 意) 不详审也。” 6 0 、审分“无去车”注:“去,犹释也。去,读去就之去。” 6 l 、应言“蠕焉美”注:“蠕,读龋齿之龋。龋,鼎好貌。” 6 - 4 北 学文学颂i j 学位论文 6 2 、审为“则不知所为矣”注:“为,读( 原作谓,据毕沅说改) 相 为之为。” 6 3 、审为“不能自胜而强不纵者,此之谓重伤。重伤之人无寿数矣”注: “重,读复重之重。” 淮南子音注材料属于此式者凡2 3 0 例,占该书全部音注材料的8 0 强。 ( 四) “a 音b ”式 吕氏春秋音注材料属于此式者儿9 例占该书全部音注材料的1 0 强。 6 4 、贵生“其土苴,以治天下”注:“苴音蠹乍。” 6 5 、论威“窗乎冥冥”注:“官,音窈。” 6 6 、论威“死殆之地”注:“孵音刚,谓绝气之闷。” 6 7 、当务“故死而操金椎以葬,日下见六王、五伯,将款其头矣一 注:“毂,音龀击也。” 6 8 、介立“负釜盖鲞”注:嘻,音登。” 6 9 、召类“使史默往嗔之”注:“赜视也。音贵。”( 御览4 0 2 卷引, 今作:“睹,视也。”) 7 0 、求人“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注:“啁,音超。” 或作“a ,音x 之b ”: 7 l 、明理“有鬼投其陴”注:“陴,脚也。音杨子爱骨f 一毛之你” 7 2 、离俗“乃负石而沉于募水”注:“募,水名也。音千伯之伯。” 淮南子音注材料中有2 例。 ( 五) 其他诸式 “a 读若b ”式,吕氏春秋音注材料仅有l 例: 7 3 、季夏纪“令渔师伐蚊取鼍”注:渔,读若相语之语。( 淮 南子时则注:“渔,读相语之语也。”) 淮南子音注材料中有5 例。 “ ,读为b ”式,吕氏春秋音注材料仅有l 例: 7 4 、明理“有晕珥”注:“晕,读为君国子民之君。” 淮南子音注材料中有2 例。 “a ,读近b ”式,吕氏春秋音注材料中有3 例: i 一 峨,。卜i ; 高诱音沣村抖测盎1 - 2 , 分析 7 5 、仲夏纪“百瞎时起”注:“礁读近始。”淮南子本经注:“鏖 读近殆,缓气言之。”) 7 6 、大乐“浑浑沌沌”注:“沌读近屯。” 7 7 、慎行“崔杼之子相与私哄”注:“哄,读近鸿。缓气言之。” 淮南子音注材料中有7 例。 “a ,音日b ”式,吕氏春秋音注材料中仅一见: 7 8 、音初“王及蔡公耘于汉中”注:“括,坠。音日颠陨之陨。” 淮南子音注材料中无此式。 “a 读x 同”式吕氏春秋音注材料中仅有l 例: 7 9 、季春纪“国人傩,九门磔禳,以毕春气”注:“傩( 毕沅谓傩 疑本作难) ,读论语乡人摊同。” 淮南子音注材料中出现7 例。 譬况为之吕氏春秋音注材料中有1 例: 8 0 、序意“岁在活滩”注:谨。滩,蒋人短舌不能言为濡滩也。” 淮南子音注材料中未见单独使用此式者。 “音相近”式,吕氏春秋音注材料中有l 例,淮南子注未见: 8 l 、任地“又无螟蜮”注:“蜮,或作睦一究州谓蜮为腠音相近也。” ( 惠栋谓蜮当作蟥) “a 与b 音同”式,吕氏春秋音注材料中有l 例,淮南子注中未见: 8 2 、过理“宋王筑为蘖帝”注:“蘖,当作槲;蘖帐音同。” “a 听譬。之b ”式,吕氏春秋音注材料中有l 例,淮南子 注中未见: 8 3 、适音“太小则志嫌,以嫌听小”注:“嫌,听譬自嫌之嫌。” “ 读似b ”式,淮南子音注材料中有4 例,吕氏春秋注中未见: 8 4 、本经“是以松柏菌露夏槁( 夏字上一有。宛而二字) ”注:“菌, 读似纶。” 8 5 、说山“去之五千里,不见埒墚注:镩读似望作江湖闽人 言能得之也。” 8 6 、说林“虽欲谨亡马。不发户辚”注:“辚,户限也,楚人谓之辚。 8 河北大学文学瑚i :学位论文 辚,读似鹰急气言乃得之也。” 8 7 、修务“胡人有知利者,而人谓之驻”注:强,读似质缓气占之 者在舌头乃得。” “a 读象b l ,式,淮南子音注材料中有l 例,吕氏春秋注中未见: 8 8 、说林“以瓦钍者全”注:“钍,读象金之铜柱馀之柱。” “a 一读b ,式,淮南子音注材料中有l 例,吕氏春秋注中未见: 8 9 、地形“缓湿生容a ”注:“媛,一读嚷。” 高诱音注术语颇不一致:见于吕氏春秋音注材料,有言“读如”者, 儿2 9 例;有言“读日”者,儿2 l 例:有言“读”者,凡1 2 例;有言“音” 者,凡9 例。另有言“读若”者l 例,言“读为”者l 例言“读近”者3 例, 言“音日”者1 例,言“读同”者1 例,言“音相近”者1 例,言“音同” 者l 例,言“听譬”者l 例( 俞樾谓“听譬”当作“读如”) ,譬况明音l 例。 其中“读若”表示改读,“读为”、“读近”、“音相近”、“音同”、譬况表示标音, “读同”、“音日”表示指明通假,“听譬”传抄容或有误,但“读如”与 “听譬”声韵及形体俱远,无由致误,姑且不论。淮南子音注中另有言“读 似”者4 例,言“读象”、“一读”者各1 例。其中“读似”、“读象”皆用于标 音,“一读”用于明通假。下面就高诱吕氏春秋音注使用频率较高的4 个 术语“读如”、“读日”、“读”、“音”逐一分析如下: ( 一) 、“读如” “读如”是汉人音注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一个术语。高诱音注中使用这个术 语,主要目的有三: l 、标音 被注字为冷僻字高诱恐读者不明其音,于是采一与被注字音同且为读者 熟知的字为之作注使用“读如”这一术语来表述,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标明读 音,故被注字与注音字只有语音方面的联系,而不具备意义上的联系。例如: ( 1 ) 孟秋记“埘墙垣”高注:“埘读如符。埘犹培也。”说文土部: 口 高诱音注材料铡查与分析 “埘益也。”吕氏春秋孟冬纪“坩城郭”高注:“埘,益也。令高固也。” “埘墙垣”之“埘”与“埘城郭”之“埘”义同,高诱训“埘”为培,培亦益 也,皆谓加高加厚。“符”没有“培”、“益”之义,高注中“坩,读如符”,“读 如”仅表示“埘”与“符”读音相同,故“埘犹培也”仍依原字释义。 ( 2 ) 孟春纪“蛰虫始振”注:“蛰,读如 诗文王之什蛰伏之 虫乘阳,始振动苏生也。”“蛰”字但与“什”音同,不取篇什之义。 ( 3 ) 用众“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高注:“跖, 读如捃摭之摭。”“跖”训“鸡足踵( 高注) ”,与“摭”音同而义无关联。 2 、明通假 被注字与注音字之间不仅存在语音上的联系,而且还存在通用或假借的关 系。高注中使用“读如”重在指明通假。例如: ( 1 ) 下贤“鹄乎其羞用智虑也”注:“鹄,读如浩浩吴天之浩。大 也。”“鹄”本鸟名不训大,文中表示“大”义,乃是“浩”之借字,高注“鹄, 读如浩”,不仅表示“鹄”、“浩”同音,更重要的是说明“鹄”是“浩”的借 字。 ( 2 ) 音律“修法饬刑”注:“饬,读如敕。饬正刑法,所以行法也。” 饬、敕古书多通用。说文力部:“饬,致坚也。读若敕。”朱骏声说文通 训定声:“假借为敕诗六月戎车既饬传:正也。”高诱使用“读如”, 意在指明饬、救通用,故训饬为饬正。 ( 3 ) 诬徒“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从师浅而欲学之深也”注“苦,读 如盛会之盛。苦,不精至也。苦”字习见其音无须出注,而高诱谓“读如 盛”者,即谓“苦”为“益”之借字也。说文盐部:“盛,河东盐池也。” 段玉裁注:“然则盐池古者谓之盛,亦日盛田。周札因以为盐不涑治之称。 又引申之,诗以为不坚固之称。周礼苦良,苦读为盛,谓物之不 佳者也。”“盟”有“不坚固”、“不佳”之义,“苦”与“盛”通,故高诱训为 “不精至也”。 3 、改读 一字有数义数音,义不同者,或音读不同。吕氏春秋中出现特殊用法 的词,高诱或以“读如”表明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读音。例如: 1 0 河北人学文学顿i :学位论文 ( 1 ) 至忠“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注:“怒,读如强弩之弩。”文 中“怒”字用为使动动词,属特殊用法,与“愤怒”之“怒”用法不同,读音 也有区别,故高氏以“读如”标注其音。如果文中“怒”字与普通用法的“怒” 字音读无别,则无须出注。“怒”、“弩”仅存在语音上的联系词义迎不相同。 ( 2 ) 大乐“浑浑沌沌”注:“浑,读如衮冕之衮。”“浑沌”之“浑” 与“浑浊”之“浑”意义不同,读音也有区别。高诱为表明文中“浑”字与普 通用法的“浑”字读音方面的区别,故言“读如衮”,“浑”、“衮”读音相同, 意义无关。 ( 3 ) 上农“多诈则巧法令”注:“巧,读如巧智之巧。巧”字有 形容词用法,有动词用法用法不同,语音也有差异。文中“巧”字与“巧智” 之“巧”均为动词用法,意为玩弄、耍,高注“巧,读如巧智之巧”,即 谓文中“巧”字与“巧智”之“巧”用法相同,读音也相同而与形容词用法 的“巧”字音不同。 ( 二) “读日” 高诱音注使用“读日”,“读日”与“读如”意义无别,其目的也有标音、 明通假和改读三种。举例如下: l 、标音 ( 1 ) 不屈“门中有歙陷”注:“歙,读日胁。”( “歙”原作“歙”,依王 绍兰、许维通j 兑改。淮南子时则篇注:“歙读胁也。”又本经篇注: “歙,读日胁。”是其证。) “歙”训缩,与“陷”义近,“歙陷”连用,义为陷 坑。高氏谓“歙,读日胁”,意在表明二字音同而意义则无联系。 ( 2 ) 简选“长铫利兵”注:“铫,读日苇苕之苕。长铫”指长矛 ( 见高注) ,“铫”字冷僻,故高氏为之作音,日“读日苕”,“苕”字义为苇穗, 与矛义无涉,注中只取其音。 ( 3 ) 孟冬纪“固封玺”注:“玺,读日移徙之徙玺,印封也。” 印玺之“玺”与移徙之“徙”音同而义不同高诱使用“读日”,意在标注“玺” 字读音。 2 、明通假 ( 1 ) 重己“尾绝力勤”注:“勤,读日单。单,尽也。”“勤”训尽,乃 罐| | j ! ; 高诱音体材料测古i 分析 “殚”之俗字,古书多借“单”为“殚”,故高诱训“单”为尽。注中使用“读 日”意谓“勤”、“单”二字音同义通。 ( 2 ) 重己“中太鞔则气不达”注:“鞔读日懑。不胜食气为懑病也。” 说文“鞔”训“履空”,即鞋帮。文中“鞔”则取憋懑之义。高注中使用“读 日”,不仅在于明音,更重要的是指明“鞔”为“懑”之借字。 ( 3 ) 古乐“民气郁阏而不达”注:“阏读日遏止之遏。”说文: “阏,遮捌也。”段玉裁注:“古书壅遏字多作拥阏。”“阏”、“遏”音同义通, 古乐中“阕”字办与“遏”通用。高注中使用“读日”,不仅表明“阏” 与“遏”音同而且还表明文中“阏”字即取遏止之义。 3 、改读 ( 1 ) 圜道“人之窍九,一有所居则八虚”注:“居,读曰居处之居。 居犹壅闭也。居”有名、动两用,文中“居”字用为动词,训壅闭。此种用 法的“居”字与名词“居”读音不同而与“居处”的“居”音同,故高诱以 “读日”表示之。 ( 2 ) 去私“忍所私蛆行大义”注:“忍读日仁。行之忍也。忍”有 忍心之义,办有残贼之义,两种用法的“忍”字读音有别。文中“忍”字训残 贼,高诱认为这种用法的“忍”字当读“仁”,以示与普通用法的“忍”字读 音有别。“仁”字只用来标音,与意义无涉。 ( 三) “读” 高诱注淮南子多用“读”字;吕氏春秋注中办使用之。使用“读” 字与“读如”、“读日”目的无别。 1 、标音 ( 1 ) 孟春纪“掩骼埋髅”注:“髓,读水渍物之渍。白骨日骼,有肉日 髓。”注中使用“读”字,仅表明“髓”与“渍”音同,而不取“水渍物”之 义。 ( 2 ) 仲冬纪“湛锫必洁”注:“湛,读溘釜之涪。瞎,读炽火 之炽也。”文中“湛”训渍,“蟪”训炊( 见高注) ,注中读“湛”为“涪”,读 “储”为“炽”但为标明读音,不取“渣釜”、“炽火”之义也。 2 、明通假 1 2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本生“下为匹夫而不憎”注:“悟,读忧闷之闷。义亦然也。” 注中使用“读”字,表明“悟”字读音与“闷”相同,其义亦取忧闷之义,故 云“义亦然”。 ( 2 ) 应言“蛹焉美”注:“蛹,读龋齿之龋。龋,鼎好貌。”注中 使用“读”字,不仅在于标音,而且在于明通假。高诱以为文中“蝠”字通“龋”, “龋”i j i i “鼎好貌”,文中“蠕”字借用其义。 3 、改读 ( 1 ) 审为“则不知所为矣”注:“为读相为之为。为”字有数 义,亦有数音,注中使用“读”字,意在说明文中“为”字与“相为”之“为” 用法相同,读音相同。 ( 2 ) 审为“不能自胜而强不纵者此之谓重伤。重伤之人无寿数矣” 注:“重,读复重之重。重”有数义数音,注中使用“读”字,意在说 明文中“重”字与“复重”之“重”音义相同,与“轻重”之“重”音不同也。 ( 四) “音” 吕氏春秋注中使用“音”字凡9 侧,其目的在于标音与明通假。 1 、标音 ( 1 ) 召类“使史默往喷之”注:“赜,视也。音贵。”注中使用“音” 字,目的在于说明“喷”与“贵”读音相同,而与“贵”字的意义并没有联系。 ( 2 ) 介立“负釜盏誊”注:“蓥,音登。”文中“簦”字即“整”字, 隶变从种与从竹无别。“簦”指斗笠。注中使用“音”字,目的在于说明“簦” 读“登”而不取其义。 2 、明通假 ( 1 ) 当务“放死而操金椎以葬,日下见六王、五伯,将毂其头矣”注: 敦,音告殳,击也。”文中审r 字表示敲击之义,而“毂自身无此义高 诱以为“歉与“敲”音同,故可通用。注中使用“音”字,意在说明“瓣 字表示敲击义,是“敲”之借字。帔即“敲”之俗字。 ( 2 ) 论威“死婚之地”注:“孵音闷。谓绝气之闷。”注中使用“音” 字,目的在于说明“婚、“闷”二字音同义通。 - 1 3 _ _ _ _ - - - _ _ _ - _ - - - _ l - _ - - - - - _ - _ - _ _ - _ _ - _ _ _ _ - _ _ _ _ - _ _ 。一 “: 隧弘, 、 :j l , 高诱音注材料铡查与分析 高诱音注材料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利用它有助于原书的解读,此不须赘言: 有助于断代音韵与语音史的研究,清人洪亮吉的汉魏音即多取高诱音注材 料:有助于澄清训诂学中一些重大问题。限于篇幅,下面仅就高氏音注在训诂 一 学方面的价值做些探讨。 ( - - ) “读如”、“读若”与“读为”、“读日”的作用有无区别 段玉裁谓“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读为、读日者易其字也”( 见 周礼汉读考序及说文解字注) 。郭在贻训诘学云:“拟音的术语: 读如、读若:改字的术语:读为、读日。”王力古代汉语:“读为、读曰, 这两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 读为、读日和读若、读如的分别就在于:前者必然是用本字破假借字,后者则 一般用于注音,但有时也是用本字破假借字。”此主有别者。洪诚训诂学 云:“校读文字,有正误、拟音见义、易字说义三种作用,咀解决文字在使用 和传写中发生的一字多音、一音多义、文字假借、文字错误等种种问题。但是, 使用的术语。除了当为专表示改错字以外,其余的只是大体有些区分,并 无严格的界限。因为这些术语不是产生于一时,不是规定于某一训诂家,也没 有约定的成例。改字拟音,既可以用读如,也可以用读为:不改字表义, 读如、读为也可以通用;改字表义,大多数用读为、读日,也可 用读如。”此主无严格界限者。 吕氏春秋高氏音注中使用“读如”这个术语凡2 9 例,审时注“驸, 读如痛”有误除外,余2 8 例。其中用于拟音者1 4 例占5 0 ;用于指明通 。 假( 易字) 者6 例,占2 1 强;用于改读者8 例,占2 9 弱。使用“读日” 凡2 i 例,其中用于标音者8 例,占3 8 强:用于明通假者1 i 例,占5 2 强: 用于改读者2 例,约占1 0 。通过对高诱音注使用“读如”、“读日”情况的 具体分析,可知“读如”既可用于拟音,也可用于指明通假和改读:“读日” 既可用于指明通假,也可用于拟音和改读。淮南子音注使用“读如”主要 用于标音n d ;使用“读日”,则兼有改读、标音、明通假三种情况。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