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生药的化学成分ppt课件_第1页
生药学生药的化学成分ppt课件_第2页
生药学生药的化学成分ppt课件_第3页
生药学生药的化学成分ppt课件_第4页
生药学生药的化学成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药学Pharmacognosy,1,36课时/2学分,1-9周授课前期基础: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课程简介,2,掌握生药的来源、生产及加工,化学成分,真伪鉴别,品质评价,药效与临床用途。掌握天然产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基础理论、基本操作技能,为能从事天然产物开发利用,药物制剂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教与学?,3,总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第三章生药的采收、加工、炮制第四章生药的鉴定与质量评价第五章生药的资源、开发利用,4,各论,第六章植物类生药第七章动物类生药第八章矿物类生药及其它,5,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关于生药学第二节生药学的起源与发展第三节生药的分类与记载,6,第一节关于生药学,生药的定义生药学的研究对象,7,什么是药?,药物: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人工合成化学品;生物制品;天然药物。,生药的定义,8,什么是生药?,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未加工(新鲜品)或经过简单加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材称为生药。例如,益母草、人参;没药;蜈蚣、鹿茸、蟾酥;石膏,生药的定义,9,【英文名】MotherwortHerb【来源】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heterophyllusSweet的地上部分。【性味】性微寒,味苦、辛。【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等。,益母草HerbaLeonuri,10,【英文名】Ginseng【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根。【功效】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萎、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人参RadixGinseng,11,【英文名】Myrrh【来源】橄榄科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myrrhaEngl.或爱伦堡没药树的胶树脂。【功效】散血去瘀,消肿定【性味】苦,辛,平。【主治】治跌打损伤、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没药Myrrha,12,【英文名】Scolopendra【来源】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subspinipesmutilausL.Koch的全体。【性味】辛、温。有毒。【功用】祛风,镇痉,解毒。【主治】惊痫抽搐、痉挛、破伤风、肿毒瘰症,蛇咬伤等症。,蜈蚣Scolopendra,13,【英文名】PiloseAntler【来源】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laphusL.的雄鹿头上末骨化的幼角。【性味】甘、咸,温。【功效】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鹿茸CornuCerviPantotrichum,14,【英文名】ToadVenon【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物经加工干燥而成。【性味】辛,温。有毒。【功效】开窍醒神,止痛,解毒。用于痧胀腹痛,吐泻,神昏;恶疮,咽喉痛及牙痛。近年用于治疗癌肿,如肝癌、肠癌、白血病、皮肤癌等。,蟾酥VenenumBufonis,15,石膏GypsumFibrosum,【来源】硫酸钙(CaSO42H2O)【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用于壮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牙痛、疮疡不敛。,16,与中药、中草药的区别?,中药(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中药包含中药材(Chinesemedicinalmaterial)和中成药(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成方制剂)两类,其中中药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中药中的中药材部分属于生药的范畴。,生药的定义,17,与中药、中草药的区别?,草药(HerbalMedicine)是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例:垂盆草、穿心莲一般将中药(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和草药统称为“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生药的定义,18,垂盆草,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sarmentosumBunge的全草。原植物:多年生肉质草本。生于山坡岩石、屋顶瓦缘,或栽培。分布于全国各地。采制:夏秋采集,除去杂质,切段晒干,生用或鲜用。性味功用:甘、淡、微酸,凉。利湿退黄:治湿热黄疸。清热解毒:治痈疮疔疥、毒蛇咬伤、烧烫伤、咽喉肿痛。用法用量:1530g,水煎服。鲜品加倍,外用适量。,19,选方:急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垂盆草、金钱草各15g,水煎服。痈疮、毒蛇咬伤、烧烫伤:鲜垂盆草60g,捣烂取汁服,药渣外敷患处。咽喉肿痛:垂盆草、板蓝根各15g,水煎服;或鲜垂盆草60g,捣汁,加食盐少许,含漱慢咽。,垂盆草,20,【药品名】垂盆草冲剂【功能主治】清利湿热,有效降低谷丙转氨酶,用于各类急慢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等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对肝炎患者的口苦、恶心、腹胀、肝区痛、腰酸乏力、体倦、尿黄等湿热症状效果更佳。【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2-3次,或遵医嘱。【毒副作用】本品为纯中药制剂,在临床验证中未发现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包装规格】10g12袋/盒【有效期】三年【批准文号】ZZ-3168-浙卫药准字(1996)第034403号生产单位: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康润制药有限公司,垂盆草,21,别名:一见喜、斩蛇剑、苦草、榄核莲。来源: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paniculata(Burm.f.)Nees的地上部分。资源:生于湿热的平原、丘陵地区。主产广东、福建。现长江南北各地均引种栽培。采制:初秋茎叶茂盛时采割,晒干。性味:性寒,味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穿心莲,22,化学成分:含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新穿心莲内酯(neoandrographolide)、14-去氧穿心莲内酯、穿心莲内酯甙(andrographoside)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等。药品名:穿心莲胶囊;主要成份:穿心莲叶。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用于风热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肠炎,痢疾,尿路感染,痈疖疮疡等症。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规格:每粒装0.3g。批准文号:津卫药准字(1994)第000832号。,穿心莲,23,Pharmacognosy?,DerivedfromtheGreek:Pharmkon=“Drug”or“Medicine”Gnosis=“Knowledge”“Pharmaco-Gnosy”=“Knowledgeofdrugs”BYDEFINITION,PHARMACOGNOSYISANINTERDISCIPLINARYSCIENCE,生药学的研究对象,24,Pharmacognosy?,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一门学科。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中医学、临床医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理论与技术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医疗用途、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科学。,生药学的研究对象,25,我国药物知识的起源和本草沿革生药学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生药学的起源与发展,26,我国药物知识的起源和本草沿革,“药食同源”我国古代著名本草,27,“药食同源”古人在寻找可作为食物的东西时发现了有些作用明显的、可以用来防病和治病,所以同食物一样传承下来,因此普遍认为药物是和食物一起产生的,许多药物也是食物。如一些传统的食物,大枣、莲子、山楂等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我国药物知识的起源和本草沿革,28,我国古代著名本草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我国药物知识的起源和本草沿革,29,最早的本草,著于汉代(公元前206-220);著者不详,原著早已失传,现在所见均为明清人的辑本;全书3卷,记载动、植、矿物三类药物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延年益寿,无毒,可久服,如人参、麦冬;中品:防病补虚,无毒或有毒,如黄芪、五味子;下品:治病,多有毒性,不可久服,如乌头、大戟。,神农本草经,30,本草经集注,梁代陶弘景著(公元452-536年);第一本有确切年代和作者的本草;以神农本草经为据,增汉魏以后名医所用药365种,共记载750种。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补充,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加工方法等;原著失传,现仅敦煌石窟有序录和正文四条的残卷,为现存可靠的最早的本草。,31,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新本草等;作者为苏敬等(共22人),因为是当时朝廷指派修订和颁行(公元659年),是我国最早的药典。也是世界最早的药典,较欧美各国认为最早的纽伦堡(Nurnberg)药典(1542)要早883年。载药844种,首先出现附图,是本草中图文对照的先例。现在共残存11卷半。,32,经史证类本草,北宋唐慎微编写,简称证类本草;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其以前的其它书籍均已缺失或由后人从后来箸作中整理所得。载药1744种。此后由政府又派人修订了3次,加上了“大观”、“政和”、“绍兴”的年号,作为官书发行,是现存最早的原著完整的本草。,33,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整理和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人民的药物知识,并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本草纲目共有52卷,收载药物1892种,方11096条。是我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达尔文将它称作“中国的百科全书”。世界上已有拉丁、英、法、德、日、俄等多种文字的翻译本。,34,LiShih-Chen,1518-1593A.D.ChinasgreatestnaturalistHewroteBencaoGangMu,firstextensivebookonherbalmedicine,35,生药学起源和发展,生药学的起源生药学的发展我国生药学的特点,36,生药学的起源,1815年德国药物学家Seydler发表了题为“AnalectaPharmakognostica”的论文,于是世界上首次出现了“Pharmakognostica”一词,意为药物的知识,当时所谓药物是指生药而言。,37,1825年,德国学者Martius在大学课程中设立了“Pharmakognosie”的科目,从此自然科学领域中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1832年Martius出版了“GrundrissderPharmakognosiedesPflanzenreiches”植物界的生药学基础一书。Martius认为:生药学是商品学的一部分,是研究从自然界所得到的药物的基原和品质,试验其纯度,检验其混杂物或伪品的学问。,生药学的起源,38,1880年日本大井玄洞将Pharmakognosie译成“生药学()”。赵橘黄1905年由日本带回此词,并与徐泊剑合编现代本草生药学(上册,1933年出版),称生药学为“系应用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知识,以解决药材之适当问题为原则,复记载药化学及药理学的研究,参证而应用之也”。从此,我国自然科学领域设立了生药学这一新的学科。,生药学的起源,39,叶三多1937年编写了现代本草生药学(下册),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生药学现代著作。60年代后生药学教材陆续出版。李承祜著生药学(1952年);徐国钧、赵守训著生药学(1958年);楼之岑著生药学(1965年)。,生药学的起源,40,生药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和商业息息相关。生药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3个时期,即传统的本草学(或药物学)时期,近代的商品生药学时期和现代的生药学新时期。,生药学的发展,41,传统的本草学(药物学)时期古代到19世纪中叶对药物(生药)的认识主要靠感官和经验;本草记载的内容都以疗效为主,兼及生药的名称、产地、形态和感官鉴别的特征等。地域的不同和经验的差异,使对药物的认识很难一致;另外限于科学未兴,对药物的认识粗浅,但从临床药理学的角度积累了的经验。,生药学的发展,42,近代的商品生药学时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生药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当时由于国际交通和贸易的发展,生药购销区域随之扩大,种类和数量增多,生药便成为国际贸易的特殊商品。当时生药学的主要是研究商品生药的来源、鉴定商品生药真伪优劣。,生药学的发展,43,近代的商品生药学时期随着生物学和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商品生药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得到充实。首先以显微镜伪手段的显微鉴定方法开始应用于生药鉴定。与此同时,化学定性和定量方法也被应用于生药鉴定工作中。此后,生药学研究沿着形态学(宏观、微观)和化学两个方向发展。,生药学的发展,44,近代的商品生药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药物作用强度(生药效价)的生物测定法的发展,推进了生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为生药品质评价提供了有利的手段。包括分光光度法、层析(柱、纸)等。,生药学的发展,45,现代的生药学新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晚近1.随着分离技术的进步,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免疫电泳、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DNA指纹鉴定等技术应用于生药鉴定、生药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确定以及生药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推进了生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进程。,生药学的发展,46,现代的生药学新时期2.随着植物的化学成分类型和数目的大量积累,对化学成分与植物亲缘关系进行探讨形成了植物化学分类学(PlantChemotaxonomy)这一新的分支学科,不仅具有分类学上的意义,而且将促进新的生药资源的寻找。,生药学的发展,47,现代的生药学新时期3.近年对海洋生物产生成分的化学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藻类、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苔鲜动物、棘皮动物等中,发现了有生物活性的新物质,促进了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由此,又产生了海洋生药学(MarinePharmacognosy)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生药学的发展,48,现代的生药学新时期4.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兴起,植物学、动物学的基础研究进一步深化,揭示了生物类群的生态、形态、生理、化学和遗传等方面的特殊性,为生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深入的空间。,生药学的发展,49,21世纪生药学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是:(1)道地药材的研究,以及建立高质量、规范化、科学管理的药材生产基地,同时相应地制定国际规范的生药标准;(2)现代化的生药制剂和复方制剂的标准化研究;(3)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及开发海洋资源;(4)生物工程技术在生药学的应用。,生药学的发展,50,欧美的生药不包括矿物药;主要研究内容是天然产物化学、组织细胞培养等;中国、日本、韩国的生药学体系相近;主要研究内容还包括质量评价与鉴定;目前的核心问题:质量控制、资源的保护利用,我国生药学的特点,51,生药学的任务,促进中医药现代化1.研究开发现代中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制定中药的标准、规范;3.开展中药应用基础研究,阐明中药疗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4.现代技术在中药研制过程中的应用。,生药学的任务,52,第三节生药学的分类与记载,生药的分类方法生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53,生药的分类方法,按药用部位分类法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按药理作用和自然功效分类法其它,54,生药的分类方法,按药用部位分类法分为植物生药、动物生药和矿物生药。植物生药再依药用部位的异同分为根、根茎、茎木、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本法从商品学的角度比较便利。,55,根类生药,党参,三七,当归,黄芪,56,根茎类生药,黄连,大黄,川芎,白术,57,皮类生药,黄柏,桂皮,58,果实、种子类生药,枳实,酸枣仁,59,全草类生药,麻黄,石斛,60,生药的分类方法,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根据生药所含有效成分或含有成分的类别进行分类。如,生物碱类生药、含苷类生药、含挥发油类生药等。本法与天然药物化学密切相关有利于研究生药有效成分与功效的关系,但是对有效成分不明,含有成分不详的生药难以进行分类。,61,生物碱类生药,含有机胺类:麻黄、益母草;异喹啉类:黄连、防己;莨菪烷类:颠茄、洋金花;萜类:川乌、附子,62,含苷类生药,蒽苷类及醌类:大黄、丹参、芦荟;黄酮类及其苷类:黄芩、红花、雪莲、淫羊藿;皂苷类:人参、甘草、三七;香豆素及其苷类:菊花、白芷、防风、茵陈、青蒿;氰苷、硫苷、酚苷等:天麻、板蓝根、枸杞子,63,生药的分类方法,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根据原植(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亲缘关系进行分类。优点在于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和功效方面常有相似之处,便于学习和研究这些共同点,以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从同科属中寻找类似成分,扩大药物资源。,64,自然系统分类,双子叶植物马兜铃科:细辛、关木通、广防己五加科:人参、三七毛茛科:川乌、黄连、赤芍、升麻伞形科:川芎、当归、柴胡、防风、小茴香、蛇床子单子叶植物姜科:姜、莪术、砂仁、白豆蔻、大蒜、芦荟兰科:天麻、石斛,65,生药的分类方法,按药理作用和自然功效分类法根据功能和药理作用进行分类。解表药、清热药、等。本法从生药的应用角度比较方便,但是有些生药有多种功能和药理作用,就不好归属。,66,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按照用药的目的和药物的毒性强弱分成上、中、下三品。明代李时珍编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鳞、介、禽、兽、人等16部,又把各部的药物按照其生态及性质分为60类,例如: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生药的分类方法,67,生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生药的记载大纲1.名称:中文名、汉语拼音名、拉丁文名、英文名、日文名、异名等。2.来源(基原):基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拉丁学名和药用部分。3.形态特征:原植(动)物的形态描述、分布。4.采制和炮制:采收、产地加工、炮制要点。5.产地:主产区、生产与流通情况。,68,生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生药的记载大纲6.性状:外形、大小、色泽、质地、断面特征和气、味等。7.显微特征:横切面的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8.化学成分:含有成分、有效成分及含量。9.理化鉴别:物理或化学方法定性或定量分析。10.药理作用:生药及有效成分的药理实验结果。11.功效:功能、主治、用法、剂量等。12.附注:生药的混同品、混杂品等。,69,生药的记载大纲,例:人参RadixGinseng(英)Ginseng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根。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单一。掌状复叶轮生茎端,一年生为l片三出复叶。二年生有1片五出复叶,以后每年递增1片。4-6年生有3-5片五出复叶。伞形花序顶生,花小,淡黄绿色。果扁球形,熟时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生于深山阴湿林下。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多栽培。,70,采制栽种56年后,秋季采挖(园参),洗净晒干,称生晒参;鲜根以针扎孔,用糖水浸后晒千,称糖参;鲜根蒸透后烘干或晒干,称红参。野生人参根经晒干称生晒山参。性状生晒参主根圆锥形或纺锤形,长6-9cm,直径1-2cm,上端有根茎(芦头),具碗状茎痕(芦碗)46个,下部分出24支根,长8-12cm。表面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细横纹,主根横纹细密断续成环,支根有横长皮孔。微具特异香气,味微甜、苦。,生药的记载大纲,71,化学成分根含多种人参皂苷(ginsenoside),如,人参皂苷Ra1、Ra2、Rb2、Rb3、Rc、Rd、Re、Rf、Rgl、Rg2、Rh1、Ro。性味性温,味甘、微苦。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生药的记载大纲,72,生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生药的拉丁名国际上通用的生药的名称。分为两部分:药用部位+生药名1.药用部位的名称:用第一格表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