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声母ppt课件_第1页
上古声母ppt课件_第2页
上古声母ppt课件_第3页
上古声母ppt课件_第4页
上古声母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三十六字母(代表晚唐和宋代声母),唇音帮p滂p並b明m非f敷f奉v微舌音端t透t定d泥n知彻澄娘齿音精ts清ts从dz心s邪z照t穿t床d审禅牙音见k溪k群g疑喉音影喻j晓x匣半舌来l半齿日,1,反切系联法和“四十一声类”,陈澧(1810-1882),字兰甫,广东番禺人,号东塾,清代著名学者。著切韵考。“隋以前之音异于唐季以后”凡是反切上字同用、互用、递用的,它们必属同一类,这是正例。凡是不能直接联系,但从另外的字上面能够得到相同的表现的,也属于同一类,这是变例。(参看补充材料第1页),2,反切上字系联举例:,多得何得德多则丁当经都当孤当都郎冬都宗七字声同一类“涷德红切,又都贡切”“涷,多贡切”都贡=多贡都=多方府良卑府移并府盈封府容分府文府甫方矩鄙方美必卑吉彼甫委兵甫明笔鄙密陂彼为畀必至十四字声同一类,3,四十一声类结论(参看补充材料),唇音一二四等:博普蒲莫三等:方芳符武舌音一四等:都他徒奴二三等:陟丑直女牙音:古苦渠五齿头音:作仓昨苏徐正齿音照系二等:侧初士所照系三等:之昌式食时喉音:乌呼胡于以半舌:卢半齿:而,4,“声类”是反切上字的分类,四十一声类和三十六字母代表不同的时代。自陈澧发明反切系联法得出切韵的声类,我们对于早于三十六字母时代的汉语声母有更多的了解。在陈澧看来,“声类”和“字母”一样,指的就是声母。但由于“声类”是归纳反切上字得来的,反切上字是区别i介音的,而现代语音学上讲的“声母”是不区别i介音的,所以在后人看来,“声类”还不能完全地看作是“声母”。,5,切韵36声母(参看补充材料),帮p滂p並b明m端t透t定d泥n知彻澄娘精ts清ts从dz心s邪z章t昌t船d书常庄初崇d生见k溪k群g疑影以j晓x匣(匣+于)来l日r,6,36声母和三十六字母的差异(参看材料),用现代语音学的音位理论从四十一声类中归纳出切韵的声母,就可以与代表唐宋时期声母的三十六字母相比较:1、轻唇音非组在切韵中合于帮组;2、照穿床审切韵分为居二等的庄初崇生和居三等的章昌船书;3、喻母切韵分为居三等的于母和居四等的以(喻)母。,7,上古声母的重要发明,1、钱大昕:“古无轻唇音”2、钱大昕:“古无舌上音3、章太炎:“古音娘日二纽归泥”4、黄侃:“照二归精”、“照三归端”5、曾运乾:“喻三归匣”、“喻四归定”,8,钱大昕(1727-1804)字晓徵,江苏嘉定人。学术札记十驾斋养新录(卷五)、潜研堂文集(第十五卷),1、古无轻唇音上古没有轻唇音,只有重唇音。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轻唇)在上古分别读帮滂並明(重唇)。,9,非母读如帮母,同源词:古读封如邦。论语:“且在邦域之中矣”,释文邦或作封。“而谋动干戈于邦内”,释文:郑本作“封内”。释名:封,邦也。有功于是故封之也。假借:古读方如谤。论语:“子贡方人”,郑康成本作“谤人”。封、府容切,轻唇;邦,博江切,重唇。方,府良切;谤,补旷切。,10,敷母读如滂母,同源词:古文“妃”与“配”同。诗“天命厥配”,释文:本亦作“妃”。易“遇其配主”,郑本作“妃”。妃,方非切,轻唇,配,滂佩切,重唇。,11,奉母读如並母,异文:诗“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檀弓引诗作“扶服”,家语引作“扶伏”。又,“诞实匍匐”,释文:“本亦作扶服”匍,薄胡切,重唇;扶,甫无切,轻唇。,12,微母读如明母,古读“文”如“门”。水经注汉水篇:文水即门水也。今吴人呼蚊如门。古音“晚”重唇,今吴音犹然。说文:晚,莫也。诗毛传:莫,晚也。莫、晚声相近。,13,2、古无舌上音,上古没有舌上音。只有舌头音。三十六字母的“知彻澄”,在上古分别读“端透定”。“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14,端知不分,古读“猪”为“都”。檀弓“洿其宫而猪焉”,注:猪,都也。南方谓“都”为“猪”。书禹贡“大野既猪”,史记作“既都”。猪,陟鱼切,知母;都,当孤切,端母。,15,透彻不分,古读抽如搯。诗“左旋右抽”。释文云:抽,敕由反,说文作搯,他牢反。,16,定澄不分,古读“陈”如“田”。说文:“田,陈也”,齐陈氏后称田氏。陆德明云:“陈完奔齐,以国为氏”,而史记谓之田氏,是古“田”“陈”声同。假借:古音“直”如“特”。诗“实维我特”,释文:韩诗作“直”,云相当值也。,17,钱大昕关于上古声母的这两个论断,证据充分,是为定论。文献考据的论证方法,对后人影响巨大。经他论证,三十六字母中的以下声母存在古今演变的关系。帮滂並明帮滂並明非敷奉微(轻唇)端透定端透定知彻澄(舌上),18,章炳麟(1869-1936),号太炎,浙江余杭人。国故论衡上卷小学十篇,3、娘日二纽归泥上古没有娘、日两个声母。三十六字母中的娘和日,上古都读为泥母。“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支别,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19,娘母归泥母,今音泥、屔为泥纽,尼、昵在娘纽。仲尼,三苍作仲屔,夏堪碑作仲泥。足明尼声之字古音皆如屔、泥,有泥纽,无娘纽也。,20,日母归泥母,涅从日声,广雅释诂:“涅,泥也。”“涅而不缁”亦为“泥而不滓”,是日泥同音也。涅,奴结切,泥母。日,人质切,日母。,21,把章太炎和钱大昕的论证结合起来,便能得到:帮滂並明帮滂並明非敷奉微(轻唇)端透定端透定知彻澄(舌上)泥娘日,22,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音略,4、照二归精,照三归端上古没有照二组(庄组)。切韵的照二组庄、初、崇、生,上古分别归精、清、从、心。上古没有照三组(章组)。切韵的照三组章、昌、船、书、常,上古分别归入端透定。,23,照二归精,在陈澧之前,没有人知道照二(庄组)和照三(章组)是不同的。黄侃在这个基础上,认为庄组与上古精组关系密切。并在“十九纽”中,把这两组声母合并在一起。庄-精初-清崇-从生-心菹-租创-仓豺-才瘦-叟捉-足刍-趋在-茬生-性诈-作襯-親乍-祚霜-相,24,照三归端,旃(诸延切,章)古当读如单(都寒切,端)阐(昌善切,昌)古当读如啴(他干切,透)蛇(食遮切,船)古亦读如沱(徒何切,定)羴(式连切,书)古当读如啴(他干切,透)垂(是为切,常)古音当读惰平声(定),25,实际上,在黄侃之前,钱大昕也说过:“古人多舌音,后代多变为齿音,不独知彻澄三母为然也”。他的意思是说,中古三十六字母的正齿音“照穿床审禅”也多是由上古的舌头音“端透定”变来的,不仅仅是“知彻澄”有舌头音的来源。当时钱不昕并不知道照组存在“庄组”和“章组”的区别。所以笼统地说照组归端,是不妥的。黄侃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照三归端”。,26,曾运乾(1884-1945),字星笠,湖南益阳人。喻母古读考(1928),5、喻三归匣,喻四归定陈澧证明喻母在切韵中可分两类。曾运乾的意思是:上古没有于母(喻三)和以母(喻四),切韵的于母和以母,上古分别归入匣母和定母。,27,喻三归匣,古读营(于倾切)如环。韩非子“自营为私”,说文引作“自环”。按:环,户关切,匣母。古读营如还。诗齐风“子之还兮”,汉书地理志引作“营”。师古注:“齐诗作营,毛诗作还。”按:还亦户关切。,28,喻四归定,古读逸(夷质切)如迭。书洛诰史迭,逸周书去殷篇作史逸。按:迭,徒结切,定母。古读夷(以脂切)如弟。易涣:“匪夷所思。”释文:“夷荀本作弟。”,29,到曾运乾为止,我们可以得出:帮滂並明帮滂並明非敷奉微(轻唇)端透定端透定知彻澄(舌上)章昌船书常(照三)定以(喻四)泥娘日精清从心精清从心庄初崇生(照二)匣匣于(喻三),30,上古声母系统(参看古声表),喉影舌根见溪群疑晓匣舌尖中端透定泥来舌面前照穿神日喻审禅舌叶庄初崇生俟舌尖前精清从心邪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