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硐兽琢 洳gi f - “月,乎日 摘要 摘要 王船山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与黄宗羲、顾炎武被后世并称为 明清之际三大儒,其学术思想和著作早就为国内、国际学者所关注,尤其是他的 历史哲学思想,具有深远的意义。 历史哲学的概念众说纷纭,通常被认为是理智探究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历史 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同属于历史哲学的内涵。两者相互需要、相互结合。 船山生,颠沛流离,其苦难而壮丽的生命历程是他历史哲学思想之践行基 础和源泉。王船山的历史哲学思想有两个重要的理论前提:一是人是历史的主体, 二是人是文化的主体。这两条原则,具有为历史进化论奠定理论基础的意义。他 的“一治乱一合一离”阐明了历史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而是一个复杂的人类 社会的运动;“华夏夷狄文野之辩”指明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向是由野蛮而日趋 文明,但退化与进化,如影随形;“理势合一”理论说明事物的发展有其客观必 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假手论”意识到社会规律非自发作用,而须通过 人的活动方能表现。 船山这些思想、主张和活动,基本上顺应了历史潮流,对社会发展起了一定 的积极作用。但船山所处的历史环境制约着他的思想,使其不能超越他所处的时 代和阶级的局限,因而也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关键词:王船山历史哲学历史进化论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w a n gc h u a n s h a n ,a l s oc a l l e dw a n g f u z h iw a saf a m o u sp h i l o s o p h e ra n dt h i n k e r d u r i n g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y h e ,t o g e t h e rw i t hh u a n gz o n g x ia n dg uy a n w u a r e r e s p e c t e da s “t h et h r e eg r e a tc o n f u c i a ns c h o l a r s ”b y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 s h i st h o u g h t a n db o o k sh a v eb e e nh i g h l yr e g a r d e db ys c h o l a r sb o t hi na n do u t s i d ec h i n a e s p e c i a l l yh i sh i s t o r yp h i l o s o p h yt h o u g h th a sf a r - r e a c h i n g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h eo p i n i o n so fh i s t o r yp h i l o s o p h ya r ev a r i e d ,c o m m o n l yi ti sc o n s i d e r e da sa s p e c i a ld o m a i ni nt h er e a s o ni n q u i s i t i o n b o t ht h eh i s t o r yo n t o l o g ya n de p i s t e m o l o g y a r ew i t h i nt h ec o n c e p t u a ls c h e m eo fh i s t o r yp h i l o s o p h yc o n n o t a t i o n t h e ya r e i n t e r d e p e n d i n ga n du n i t i n g f o rm o s to fh i sl i f e t i m e ,w a n gc h u a n s h a nd r i f t e df r o mp l a c et op l a c e ,h o m e l e s s a n dm i s e r a b l e h i sm i s e r a b l eb u tg l o r i o u s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w a st h ef o u n d a t i o na n d s o u r c eo fh i sh i s t o r yp h i l o s o p h yt h o u g h t t h e r ew e r et w oi m p o r t a n tt h e o r yp r e m i s e s a b o u th i st h o u g h t o n ew a st h a th u m a nb e i n g sw e r et h em a i nb o d yo fh i s t o r y , t h e o t h e rw a st h a th u m a nb e i n g sw e r et h em a i nb o d yo fc u l t u r e t h e s et w op r i n c i p l e s e s t a b l i s h e dar a t i o n a l ef o rh i s t o r ye v o l u t i o n i s m “g o v e r n a n c ea n dc h a o si nf o l l o w i n g ac i r c l e ,u n i t ya n dl e a v ei nf o l l o w i n gac i r c l e e x p o u n d st h a tt h eh i s t o r yw a sn o tt h e s i m p l er e c u r r e n c e ,b u tac o m p l i c a t e dh u m a ns o c i e t y sm o v e m e n t “c h i n ay ia n dd i a r t i c l ew i l dd e b a t e i n d i c a t e st h a tt h eg e n e r a lt r e n do f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d e v e l o p m e n ti s g e t t i n gc i v i l i z e dg r a d u a l l yf r o mb a r b a r i s m ,b u td e g e n e r a t i o na n de v o l u t i o nc l o s e l y a s s o c i a t e d ;t h et h e o r y “m a n a g e st h ep o t e n t i a lt ou n i t e ”,e x p l a i n st h a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o b j e c th a sw h o s eo b j e c t i v ec e r t a i n t y , d o e sn o tt a k ei n d i v i d u a l sw i l la st h es h i f t ; “c o m m i s s i o n st h e o r y r e a l i z e dt h a tt h es o c i a lr u l e sa r en o ts p o n t a n e o u sb u tm u s t s h o wo u tb yp e o p l e sa c t i v i t i e s t h e s et h o u g h t s ,p r o p o s i t i o na n da c t i v i t i e so fc h u a n s h a na r eb a s i c a l l yc o m p l i e d w i t ht h eh i s t o r i c a lt i d a lc u r r e n t ,a n dh a v ep l a y e dap o s i t i v er o l et o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b u th ed i d n ta v o i dt h er e s t r i c t i o na n dl i m i t a t i o no fh i s t o r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o f h i s t i m e t h e r e f o r e ,h i st h o u g h ta l s oh a ds o m ed e f e c t sa n di n s u f f i c i e n c y k e yw o r d s :w a n gc h u a n s h a n h i s t o r c i a lp h i l o s o p h yt h e o r yo fh i s t o r i c a l e v o l u t i o n i i 目录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船山生平及学术渊源3 第一节生平3 第二节理论渊源5 1 2 1 家庭的影响5 1 2 2 其他方面的影响7 第二章历史哲学9 第一节历史哲学的定义9 第二节历史本体论同历史认识论的区别1 0 第三章中国传统史学及王船山历史哲学的研究现状1 3 第一节中国的史学研究1 3 3 1 1 史1 3 3 1 2 中国史学1 3 3 1 3 史评史论1 5 第二节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现状”1 6 第四章王船山的历史进化论思想1 9 第一节人是世界的主体1 9 第二节王船山的历史进化论2 0 4 2 1 历史进化论思想2 0 4 2 2 在曲折中前进于夫之的“一治一乱一离一合”2 4 4 2 3 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王船山的“华夏夷狄文野之辩”2 5 4 2 4 事物的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王船山的“理势合一”2 6 4 2 5 发展的过程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于船山的“假手论”2 8 i i i 目录 第五章王船山历史哲学的理论意义和历史局限性3 2 第一节理论意义3 2 第二节历史局限性一3 3 5 2 1 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3 3 5 2 2 唯心主义3 3 参考文献3 5 致谢3 8 个人简历3 9 i v 引言 引言 王夫之与黄宗羲、顾炎武被后世并称为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王夫之也历 来为许多学者以极其敬仰的心情予以赞颂。他虽然大半生伏处徭洞僻乡荒野, 变姓易名,鲜为世人所知,然就在逝世前一年,还是被清初学者刘献廷访知, 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其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发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气, 圣贤学脉,仅此一线。”而后,首著船山著述目录的邓显鹤和倡建“船山 书院”的湖南督学朱迫然等对之都十分钦幕,特别是戊戌变法中的激进派谭嗣 同,更对之推崇备至,其进步改革思想显然受到王夫之理论的影响。曾主持“船 山书院”的清末学者王阎运在所撰王夫之墓联中,称之为“南国儒林第一人”。 作为把中国古代哲学推向高峰的大儒,从刘献廷到王阎运等的评价,王夫之实 当之无愧。清代曾国藩兄弟更是十分推崇王夫之,其船山遗书就是曾国荃 在金陵刻印的。 从船山的大部分著作写定算起,船山之学湮没近两百年不彰,直至1 9 世纪 下半叶才逐渐为人所知。船山研究学术化以前,曾国藩兄弟、彭玉麟、郭嵩焘 等从理学的角度,谭嗣同、章太炎、章士钊等从民族主义的角度,梁启超、皮 锡瑞等从学术史的角度,分别对船山历史哲学思想有所论及,开启了船山历史 哲学思想研究的先河。自1 9 3 5 年出版了第一部对船山历史哲学进行系统研究的 著作船山哲学之后,船山哲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有许多前辈学者在这方 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大陆有:嵇文甫、侯外庐、贺麟、 萧楚父、陆复初等,香港台湾地区有:唐君毅、黄继持、罗光、曾昭旭、林安 梧等。 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吸取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试图以上述作者 所理解的历史哲学为基点,对船山之历史哲学作一个尝试性的探讨。文章认为 船山历史哲学是一深刻完整的体系,有其践行基础和思想来源,有着丰富的内 涵。不但如此,船山历史哲学自有其一贯的系统理论,始终贯穿着其对民族文 化的捍扬精神。船山历史哲学对后世之影响是巨大的。当然,不可避免,它也 有其历史局限性。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中华书局,1 9 9 7 年1 2 月。 1 引言 这只是个人学习的一个总结,笔者深感其学理上的不成熟和行文的不完满。 疏漏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学者指正。不胜感激。 2 第一章船山生平及学术渊源 第一章船山生平及学术渊源 第一节生平 王夫之( 1 6 1 9 1 6 9 2 ) 湖南衡阳人,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瓠道人,是明 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三大儒。晚年居衡 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明永乐初,先祖官衡州卫,进同知,举家迁往衡州,遂为衡州衡阳人。世 代因军功而显达,至高祖王宁始弃武从文,曾祖王雍更以诗文闻名。到了他这 一代,其家早己是书香门第。船山十四岁中秀才,二十四岁时与兄介之同中湖 广乡试举人。崇祯十六年八月庚辰( 1 6 4 3 年9 月) ,张献忠攻下衡州,听闻船山兄 弟之才学,决定重用他们,兄弟俩闻讯连夜逃藏于南岳双髻峰。张之部下“执 其父以为质,夫之自引刀遍刺肢体,舁往易父。”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七日( 1 6 4 4 年3 月1 8 日) ,起义军进占北京外城,十八日晨,皇城不守,崇祯皇帝登煤山( 今 景山) 自缢。李自成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皇城。五月初二,吴三桂带领清军占领 北京城。避乱南岳的船山闻变,即作悲愤诗一百韵,吟罢,失声痛哭,悲 痛欲绝。同月,明凤阳总督马士英立明福王朱由崧于金陵,仍称崇祯十七年, 且以明年为弘光元年。此年是清顺治元年,即1 6 4 4 年。顺治二年五月,清兵下 金陵,至芜湖,明总兵田雄劫持福王,投降清廷。船山闻变,又作悲愤诗 一百韵。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奉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称隆武元年。顺治三年, 清兵下汀州,执唐王,隆武灭,船山再作悲愤诗一百韵。当时他在双髻峰 的黑沙潭修了一个“续梦庵”,取名“续梦,表明自己复明之梦不断。传说 当年船山只住楼上,下楼必着木屐,晴天出门也打雨伞,表示头不项清朝天, 脚不踏清朝地。于此可见,目睹社稷危难的青年船山抗清愿望之强烈,民族情 怀之深厚,这亦是船山之“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异类间之”思想之践行 来源。 顺治三年十月( 1 6 4 7 年1 1 月) ,明总制两广兵部尚书丁魁楚、佥都御史广西 巡抚瞿式耜等奉桂王朱由榔监国于广东肇庆府( 今广东高要县) 、并于十一月十 八日立于肇庆,改明年为永历元年。1 6 4 8 年,经过与清兵一番激战,永历小朝 。王夫之黄书原极,船山全书,第十二册,岳麓书社,1 9 8 8 年 呸夫之黄书原极,船山全书,第十二册,岳麓书社,1 9 8 8 年 3 第一章船山生平及学术渊源 廷赢来了最强盛的局势。船山倍受鼓舞。当何腾蛟领兵由永州向衡州进攻时, 船山便与管嗣裘、夏汝弼、南岳僧性翰谋划衡山起义。然未能举兵便遭清廷鹰 犬湘潭人尹长民的袭击,船山幸免于难,受株连而死的达数十人。后投奔永历 小朝廷。一方面是为免遭清朝的缉捕,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在抗清最前沿的阵地 为抗清的民族大业出力。几番曲折,顺治七年二月( 1 6 5 0 年) 船山受瞿式耜之邀, 赴广西梧州拜南明政权行人司行人。时永历朝廷内部党派斗争激烈,宦官王化 澄掌权,此人热衷权柄,玩弄权术,置抗清大业于不顾。以他为代表的执权派 吴党对正直抗清、锐意兴复的楚党大兴党狱,楚党人金堡、袁彭年、丁时魁、 刘湘客、蒙正发等惨遭酷刑。船山谒见严起恒:“诸君弃坟墓,捐妻子,从王于 刀剑之下,而党人假不测威而杀之,则君臣义绝而三纲,虽欲效南宋之亡,明 白慷慨,谁与共之? 劝公匍匐求贷”。严闻此,很受感动,便向永历帝泣奏。 由于船山力诤,争得瞿式耜、忠贞营主帅高必正、总兵焦琏等人的支持,金堡 等人免于一死。王化澄遂以文字狱陷害船山,幸得高必正一救。从此,船山离 开了他曾寄以很大希望的永历朝廷。 此后,战局发生很大变化。湖广、广西又被清军占领,船山四处流亡避居, 食无定餐,居无定所。初在祁阳、邵阳之间,后在邵阳耶姜山侧的罗从义家教 其子读书,这一呆便是三年。从顺治十一年( 永历八年,公元1 6 5 4 年) 开始,为 避清廷侦缉,船山离开耶姜山,流亡湘南。或在浯,或在郴,或在未,或在晋 宁,或在涟邵,改姓换名,变换衣冠,寄居荒岩破庙;伏处僻壤儒洞,生计之 艰辛可想而知。然所到之处,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船山一方面授徒讲学,说 易讲春秋,弘扬春秋大义,阐述夷夏之辨,一方面捡拾破纸烂帛著书 立说。顺治十四年( 1 6 5 7 年) ,船山携妻儿回到久别的家乡衡阳,先在续梦庵故 居,后迁石船山之“败叶庐”、“观生居”,治学研史。康熙元年( 1 6 6 2 年) , 南明永历王在缅甸被执,南明灭亡。船山又作续悲愤诗一百韵。船山复明 的希望事实上是彻底的覆灭了。康熙十三年( 1 6 7 4 年) 正月,吴三桂谋反清朝, 兴兵发檄至衡州,船山曾心动过,一度出游湖南各地,似有联络之意。但吴在 攻占湖南后,不思北进,大有与清廷隔江而治的意图。船山预感此非吴三桂恢 复亡明的义举,才不再寄望于吴。船山其实早有复明之事不可为之感,他曾以 “人各有心 ,婉言谢绝方以智共图复明之邀。康熙十七年( 1 6 7 8 年) ,吴三桂 。潘宗洛船山先生传,岳麓书社,1 9 8 2 年 4 第一章船山生平及学术渊源 派人请船山为之写劝进表。船山拒,言我是亡国之臣,所欠一死,你们何必用 我这个不祥之人呢? 吴三桂叛乱被平定后,清地方官送米帛给船山,船山留其 米而反其帛。康熙三十一年( 1 6 9 2 年) ,船山7 4 岁。正月初一,衣冠祭祖,初二, 近午时,绝代思想家船山溘然长逝。船山自从觉察复明之事不可为后,甚少离 开家居,一直潜心学术,夜以继日,奋笔疾书,希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整理和 重新审视,完成自己作为华夏子民的历史责任,直至病逝。他著述宏丰,历史 哲学方面著作有读通鉴论、宋论、永历实录、莲峰志、黄 书、噩梦等,其它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周易外传、 尚书引义、老子衍、 庄子通、庄子解、思问录内外篇、 俟解、 识小录、搔首问、 龙源夜话、愚鼓词、船山经 义、唐诗评选、宋诗评选、明诗评选等等。今岳麓书社整理出 版的船山全集共1 0 3 8 万字,尚有许多遗文流落未得。 船山一生关心社稷命运,关怀民间疾苦,坚持民族大义,有强烈的历史责 任感和深挚的民族情怀。年少时便喜从人间问四方事,至于江山险要、士马食 货、典制沿革,都极意研究;青年时,亲睹社稷苦难、旗人暴虐,遂投身现实 的社会斗争,期望能于反清兴复之大业中有所作为,未能如愿。晚年遁迹荒山, 发奋著述,虽艰难困苦,仍卓然自立,临逝时,他以时遗臣自称,自题碑铭:“抱 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他终生不雉发,不 做清廷官,亦有“退帛受粟”之感人事。船山苦难而壮丽的生命历程本身是一 幅高扬民族气节的生动画卷,也是船山历史哲学思想之践行基础和来源。 1 2 1 家庭的影响 第二节理论渊源 孟子说读其书不可不知其人,了解王夫之的家世、身世,是深刻理解他思 想的前提。家庭的教育和熏陶,对一个人的成长往往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 1 5 6 9 1 6 4 7 ) ,字逸生、修侯,学者称武夷先生。是 一位严求节义而又饱学之士,对王夫之影响较大。从几件典型事例可以看到王 朝聘一生学行:第一、抗拒索贿为官。王朝聘一生命乖时舛,机运骞剥,科举 5 第一章船山生平及学术渊源 场上曾七次受挫。他于明天启元年( 1 6 2 1 ) ,时年五十三岁应试,本为主考官缪 吕期赏拔,但王朝聘在对策中触犯了副考官朱童蒙的私讳而被置于副贡,无资 格参加会试。游学十年间,正当宦官当道,“官以贿定”,“选郎承意旨索赔”, 而“素矜风轨”,向来严于持已,讲究行迹清正,一向“身无嫂度,而坦易和粹” 的王朝聘被告知索贿后,勃然大怒说:“是尚可吏也乎! 吾以求一命为先人故倪 折至此。若出赇吏胯下,以重辱先人,是必不可。”圆,一生莳药灌畦,教授乡 里保持处士终老。第二、至死坚守民族气节。王朝聘为人行事十分讲求节操, 小至日常居家,待人接物,大至人格尊严和民族气节,持守谨严,不计死生。 一生不曾做有悖人格的事情:不攀附权贵;不怕传染,冒死照顾病重的授业恩 师;临终遗言嘱咐王夫之两兄弟,一不当清朝顺民,二死后遗体不能沾染“腥 膻”( 即蔑视满族) 。第三、“以真知实践为学” 。王夫之之父王朝聘在王守仁 心学风靡之时,“以真知实践为学”。早年从学于终身不仕的乡大儒伍学父。在 罗正钧的船山师友记记载伍学父为“船山之学,所由本也”,认为是王夫之 学术渊源之一。伍学父之学不但尽为王朝聘所继承,而且后来也为王夫之从其 父处所吸取。 在阐述王夫之父亲王朝聘之后,不能遗漏的是王夫之的母亲谭太夫人。她 在丈夫十年游学燕赵,久离家乡之时,操持家务,娶子妇,构堂室,教育王夫 之兄弟读书和安排全家生活等。在丈夫去世后,于清顺治六年( 1 6 4 9 ) 王夫之与 夏汝弼、管嗣裘、僧性翰组织反清武装起义失败后,她深明民族大义,鼓励王 夫之再赴广东肇庆,投靠南明永历政权继续抗清。 对王夫之成长有重大影响的另一位是其叔父王廷聘( 1 5 7 6 - 1 6 4 7 ) 。王廷聘视 功名为粪土,曾说:“幸受三乐,复何有于浮云哉。”锄。“筑室坝外,号曳涂居”。 并在其居旁“构一亭,题日濠上,浚小池” 表现王廷聘躲避嚣闹市,不愿为官 之志。王廷聘恬淡荣利精神境界对王夫之的影响也颇甚,早在王夫之少年时, 就谆谆教导他“远利蹈义,惩傲舱谦,抚慰叮咛,至于泣下。 对于这一点, 王夫之直到自己“发敝齿凋”之年,仍“未尝不刻骨酸心 。 湖南通志人物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0 年1 2 月 圆王夫之姜斋文集卷十,家世节录,岳麓书社,1 9 9 5 年 o 陈来儒学正统的重建王船山思想的特质与定位,中国文化研究,2 0 0 4 年 锄王夫之牧石先生暨吴太恭人合附墓表,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岳麓书社,1 9 8 8 年 王夫之牧石先生暨吴太恭人合附慕表,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岳麓书社,1 9 8 8 年 王夫之牧石先生暨吴太恭人合附墓表,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岳麓书社,1 9 8 8 年 o 王夫之牧石先生暨吴太恭人合附墓表,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岳麓书社,l9 8 8 年 6 第一章船山生平及学术渊源 其兄王介之( 1 6 0 6 - 1 6 8 5 ) 长王夫之1 2 岁,王夫之四岁发蒙,即从其伯兄 受读。王介之生性耿介刚厉,崇帧十二年( 1 6 3 9 ) 乡试中副榜,次年入国子监, 因厌恶“同舍皆气矜竞猎”,羞同“与奔骛者为伍”,不久“拂衣不请而归”;面 对要求他为鱼肉百姓的郡守的生日写祝寿文的乡绅们怒目大吼:倘“不能恶恶 如巷伯,而更赋揩衣乎? ”根本不把贪官之酷放在眼里。这与后来王 夫之拒绝为吴三桂叛篡撰写劝进表,表现的骨气一气相通。 总之,王夫之生长在一个以儒学传业的家庭,既十分重视为人品得和民族 大节,又博究群书。父叔的经学、史学和文学的熏陶,兄弟相互砥砺,为他而 后在哲学及其他学术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奠立了坚实的基础,使他成为我国历 史上道德和文章、气节和学问同辉的一颗灿烂的巨星。 1 2 2 其他方面的影响 讲到船山的学术渊源首先想到张衡渠,船山在自撰的墓志上说:“希张衡渠 之正学而力不能企”,横渠之学时入以为“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 礼为的,以孔孟为法”,固他一生清贫,据说逝时“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 奉其丧还”。虽如此,仍不泯其以学济天下的豪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船山与横渠一样,都属于道学家,只是 非正统的道学家,船山一切从气上讲,不离气而言理,是和横渠的唯气论一脉 相通的。 在宋明理学的思想中,船山也受到东林学派的影响,“他极推尊泾阳,称东 林卫道之功,他对高景逸和东林其他许多人物都有称赏。当早年时候,船山曾 受知于高汇旃( 景逸的儿子) 可知船山不仅在学风上砥砺节行,反对王学, 和东林派气味很近,而且实在有渊源的关系。东林书院采用朱熹底白鹿洞书院 的学规,明白的表示出由王返朱的倾向,船山也是在这种由王返朱的空气中出 现的。但是实际上东林派所走的学术道路并不类于朱子,而倒类乎王学右 派。船山的父亲曾从学于邹东廓的后人邹德溥,本来和王学右派有关系。 船山虽强烈反对王学,但是他批评朱学的地方,我们总发现出他还是受王学的 王夫之姜斋文集,岳麓书社,1 9 9 5 年 赵吉惠,刘学智张载关学与南冥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4 年9 月 冯从吾关学编卷二,中华书局,1 9 8 7 年9 月 国王夫之近思录拾遗,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 7 第一章船山生平及学术渊源 影响不少”。邹东廓为王门首科,是尊王的,这与船山是根本不同的;船山对 朱子的反思与王学对朱子的批评有相通之处,这也很自然,但不等于说船山正 面接受了王学的思想。在这一点上,最多只能说,王学对朱子的批评在相当程 度上解构了朱子的权威,使得儒者在明代中后期的气氛下对于朱子的批评变得 容易。所以,我们说船山的思想受东林的由王返朱学术倾向的影响,以及从王 学中( 特别是江右邹东廓、王时槐等) 也吸取了若干思想观念。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不能不考虑。那就是湖湘学派的影响。对湖湘学派创 始人胡安国、胡宏父子的诸多思想,船山甚为赞赏,这集中表现在他在人性论 上对胡五峰心性关系说和天理人欲观的承继和发展。对胡安国的春秋传,他 说,“尝读胡氏春秋传而有憾焉。是书也,著攘夷尊周之大义,入告高宗, 出传天下,以正人心,而雪靖康之耻,起建炎之衰,诚当时之龟鉴矣。”圆对受 到朱子非难而被视为非正宗理学的胡宏之“天理人欲同行异情”的观念,船山 则评价颇高,以为契合颜孟正学,“五峰日,天理人欲同行异情,韪哉。能合 颜孟之学,而一原者,其斯言也” ,并加以发展,提出新的“理欲统一”说。 船山在如此多的方面与湖湘学派有惊人的默契,表明其深受湖湘学派影响无疑。 因此,在学术渊源上,船山以横渠为宗,直接受家学影响,并受东林学派 和湖湘学派的涵养和熏陶,他将各家之所长发扬光大,以独特方式提升到哲学 的高度,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历史哲学。 稽文甫王船山学术论丛,三联书店,1 9 8 7 年1 0 月,第3 9 页 。王夫之宋论卷六,船山全书,第十一册,岳麓书社,1 9 8 8 年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上,中华书局,1 9 7 5 年 8 第二章历史哲学 第二章历史哲学 第一节历史哲学的定义 英文版哲学百科全书是这样解释“历史哲学( p h i l o s o p h yo fh i s t o r y ) ” 的:“历史哲学通常指哲学研究的两个相互关联的分支。其一是对历史学进行哲 学分析,即对历史学家的工作进行逻辑的、概念的和认识论的探究;其二是指 这样的试图:在历史事件的整个过程中或历史进程的一般性质中去发现某种超 出通常的历史学工作理解之外的含义或意义。在当代文献中,这两个分支通常 被称为批判的历史哲学和思辩的历史哲学,也有作分析的和综 合的或形式的和实质的之区分。两者的区别类似于科学哲学和自然 哲学的划分。”叫 在古希腊,“历史”最初的含义是“询问”或“调查”,后来延伸为“作 为询问结果而获得的知识”罾。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 公元前4 8 4 - 4 2 5 年) 在 撰写关于希波战争的著作时,作了大量的调查和询问,并以此当作书名,称之 为历史或希罗多德的历史。到公元前2 世纪,这个词的含义有了进一步 的演变,不再泛指一切询问及其报告,而是专指希罗多德式的叙述即对历史事 件的记载。波利比阿( 公元前2 0 1 - 1 2 0 年) 的著作亦名之为历史。这时该词不 仅指对事件的记载,而且也指事件本身。后一个含义到相当近代的时期才正式 确定下来。 现代西文中“历史”一词包含了这样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类的过去,人类的 一切活动、创造以及所经历的事件;二是指历史学,即人们对自己的过去的记 述和认识。也可以把这两层意思表述为“客观历史 和“主观历史”。 由于历史一词本身具有双重含义,历史哲学即关于历史的哲学也 就被分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关于历史过程本身的哲学( 历史本体论) 和关 于历史学的哲学( 历史认识论) 。前一意义上的历史哲学公认是1 8 世纪意大利 t h ee n c y c l o p e d i ao f p h i l o s o p h y ,p a u le d w a r d s ,e d i t o ri nc h i e f , m a c m i l l a np u b l i s h i n gc o ,i n c & t h ef r e ep r e s s ,n e wy o r k ,c o l l i e rm a c m i l l a np u b l i s h e r si nl o n d o n ,r e p r i n te d i t i o n19 7 2 ,v o l u m e s i x ,p 2 4 7 这个分类法来源于沃尔什的历史哲学导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9 9 1 年) ,参 见该书第一章 。庄国雄历史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定位,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3 年9 月 9 第二章历史哲学 学者维科的新科学创立的,“历史哲学”一词也是当时的启蒙学者伏尔泰 提出的;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早期的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的上帝之 城。后一意义的历史哲学则晚至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才开始形成。“历史的 哲学”把客观存在的历史当作一个整体,试图概括和发现它的本质、意义和发 展方向、模式、节奏、规律等等。这是一种宏观的历史理论,历史领域中的世 界观。 历史哲学通常被认为是理智探究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历史哲学同科学哲学、 认识论( 知识理论) 和伦理学( 道德哲学、价值哲学) 中的问题密切相关。这种重 合与关联性绝不是偶然的,因为哲学是一门学科。哲学是由一种特殊形式的好 奇心推动的,这种活动可以围绕形形色色的主题展开:道德、艺术、宗教、科 学、历史,等等。然而,从根本上说,它们依然是同一种活动。各门哲学分支 之间的划分是同题材内部的划分,分支的出现,并不是哲学本身所固有的。 科学、道德、宗教,尽管千差万别,但这些领域的哲学家们却从事极为相近的 劳动。因此,历史哲学不能离开其他哲学分支孤立地发展。不论是历史哲学, 还是科学哲学,都要讨论包含在规律性中的客观性。 历史哲学需解决的问题:在历史思想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哲学历史观 产生以后比较自觉地、集中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例如,历史过程的统一 性、整体性;历史的意义和目的;历史的方向和动力;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 历史分期和节奏;历史过程中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等 等。 历史哲学的研究范畴:历史的哲学( 历史本体论) 对历史进行的是“思想 的考察 ,提供的是“哲学的历史”。黑格尔认为,观察历史的方法大概可以分 为三种:原始的历史,反省的历史,哲学的历史。历史哲学便是第三种,“我们 所能订立的最普通的定义是,历史哲学只不过是历史的思想的考察罢了”。圆 第二节历史本体论同历史认识论的区别 历史本体论( 历史的哲学) 与历史认识论( 历史学的哲学) 同属于历史哲 学的内涵。历史认识论不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而是以历史学家和客观历史 。r f a t k i n s o n ,k n o w l e d g ea n de x p l a n a t i o ni nh i s t o r y ,l o n d o n ,1 9 7 8 ,p 5 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杜,1 9 9 9 1 0 第二章历史哲学 之间的主客体关系为认识对象。它主要采取分析的方法对认识历史的过程和结 论进行考察,不提供关于客观历史的知识或观点。作为一种认识论,它当然也 属于哲学的组成部分,所以称之为“历史学的哲学 。但它同史学的关系更为 密切,因此可以看作“元历史学”,一如“元数学”、“元逻辑学”、“元科 学”,历史认识论也是门哲学与史学的交叉学科。 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虽然在研究对象、学科定位以及其他特点方面存 在种种区别,但是都属于历史哲学,相互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正 如客观历史与主观历史的关系一样,两者是相互补充的。 、 从历史本体论这一方面来看,以往的各种思辨历史哲学理论存在诸多缺陷, 因而遭到批判历史哲学的指责。它的思辨性、独断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重 视历史认识论的问题。它们用固有的哲学观念去剪裁历史材料,而不是从历史 材料中去发现真实的联系;不了解历史认识的特殊性质,没有自觉到历史意识 本身的历史性、相对性。 其实,任何一种历史意识,包括历史理论或历史哲学,都只能是历史的产 物,是历史的主体在自身发展的某一阶段上的自我意识。因此,历史理论本身 也是历史的、具有历史性。每一种历史理论面对的总是人类已逝的过去,一个 有限的历史片段从而,历史理论能够说出的历史统一性、历史的方向、意义、 规律等等,都只能是对这种片段的概括,都只能是近似的、相对的。同时,每 一时代的历史理论都是从该时代的现实出发来谈论历史的。时代精神、历史哲 学家个人的价值观念等等势必影响到对历史过程的认识与探讨,从而做出某种 区别于其他各种历史理论的判断。 任何一种认识论总是从属于一定的本体论的。历史认识论也不例外。它所 使用的概念、观点、方法等等都是和一定的历史本体论相联系的。在科学哲学 中有一种说法:“理论先于观察”,在历史认识中同样如此。恩格斯说得好, 没有理论思维,连两件简单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历史哲学作 为一种哲学而不同于科学;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其任务不仅仅在于“复制 历史或梳理对于历史的认识,更在于是一种终极关怀。它要在历史中为人们寻 找精神家园,寻找人自身存在的意义。这是一个价值问题,不能用认识论的“真 理 概念来解说。因此,历史认识论必须注入历史本体论的人文精神,这样一 种主体性是不能清洗或“解构”的。历史本体论也是历史认识论的必要补充。 总起来说,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相互需要、相互结合,并且后者是从 第二章历史哲学 属于前者的。在这个前提下,就不再需要“历史的哲学”和“历史学的哲学” 两个名称,就可以统一称之为“历史哲学”。或者说, “历史哲学 包括“历 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这样两个各有侧重而又不可分割的方面。从历史 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经过了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前后相继、各执片面从 而造成学科本身的歧义之后,应该达到否定之否定的阶段,达到扬弃两者各自 的片面性而复归一统的时候了。 1 2 第三章中国传统史学及王船山历史哲学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中国传统史学及王船山历史哲学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中国的史学研究 史最早是官名,是广泛意义的官名,许多文武官都称史。后来成为专门掌 管历史的人的专用名。专门掌管历史的史官在甲骨文中就有。史不是指书,而 是指人,如良史是称好的史官。进而把历史记载称为史,如“史之阙文”、“其 文则史”。直到东汉以前,史都是称人和事的,而不是史书的名称。 最早史书的名称是书。诗、书、 礼、 乐中的书 就是记载历史的书。这种称法被沿袭,如太史公书、汉书、宋书、 唐书,直到北宋前,绝大多数史书都称书。此外,史书还有称纪、春秋、 志的。史书称史是从东汉末年刘若小史开始的。后来还有梁武帝编通史、 许享写梁史、唐李延寿写南北史。但这时官修的著作还称书。自北宋 时修五代史称史,后来史书才普遍称史。 中国古代没有“历史”这个双音节的词,历和史不相连,到清朝万斯同写 历代史表而不是称“历史年表”。古书中偶尔有历与史相连的,如“历史 不与云非”意思是历代的史书,而不是专门的名词。 清末设学堂,出现历史课,“历史”之词可能是从日本来的。 历史有两个意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二是指人们编写的历史。 这两种意义难以一致。前者是客观的,后一意义很可能是不完全和错误的,不 仅史实可能错,解释也可能错。 3 1 2 中国史学 史学起源于有了文字以后。有了文字就有了记载,有了记载才有了史书的 编写,编史书才产生了史学。从知道记载到知道如何记载,有一个过程。有人 认为传说也是史学,但传说也是有了文字记载才有的。 中国历史具有非常丰富的史学传统,早在还没有文字记载的夏代之前,就 有相关的史料记载。由于当时只能依据口述史料,而这些口述史料现在只能从 1 3 第三章中国传统史学及王船山历史哲学的研究现状 后世的一些文献中看到,这些文献大致成于商代之后到汉代,主要有:尚书、 礼记、左传、国语、史记、韩非子、庄子、管子、 商君书、淮南子、列子、 吕氏春秋、白虎通等。值得注 意的是,这些口述史料往往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来表现,而且在传承过程中又难 免带有文明时代人们的加工痕迹。尽管如此,但仍能看出反映远古历史意识的 某些情况。夏代的历史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因此主要也是靠商周以后至秦汉时 期的一些文献记载来加以考察。 甲骨文的出现,对于史学的研究意义重大。它记载着殷商时代的各种情况, 如职官制度、阶级压迫与斗争、军事征伐、宗教观念、思想风俗、农业、畜牧 业、手工业、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天文历法、医学科技等等内容。甲骨文史 料还可以补充、纠正现存文献史料的不足和错误,或印证文献史料记载的可靠 性。甲骨文史料与文字史料结合,成为我们研究殷商历史必不可少的第一手资 料。 此后的金石史料,是以金石为载体的文字史料。西周是金文史料保存最为 集中的时期,金文的内容多是西周贵族祭奠、征伐、赏赐、盟誓、契约等情况 的记录。从中可以了解西周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思想等多方面的史实。 著名的青铜器铭文有:利簋铭( 3 2 字) 、何尊铭( 1 2 2 字) 、大盂鼎 铭( 2 9 1 字) 、留鼎铭( 4 0 9 字) 、史墙盘铭( 2 8 4 字) 、散氏盘铭( 3 5 7 字) 、 虢季子白盘铭( 1 l1 字) 、毛公鼎铭( 4 9 7 字) 等( 以上均为西周青铜器铭文) , 秦公簋铭( 1 2 3 字) 、齐侯女壶铭( 1 4 3 字) 、楚王子午鼎铭( 8 4 字) 、 蔡侯尊铭( 9 5 宇) 等( 以上为春秋时期青铜器铭文) 。石刻文字晚于金文,现 存最早的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鼓文,内容记述的是秦国国君游猎时的盛况,因 此石鼓文又称“猎田”。 我国第一部历史档案文件汇编尚书在东周春秋时期最终编写成的。此 外还有以记载卜筮文辞、占卜吉凶为主要内容的周易,以崭新的编年史面 貌出现的春秋,专述周代礼仪的仪礼等等。 这些历史文献有些还说不上是完备意义上的史书,但的确保存了当时一个 时期重要的史实。此外,还有创作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并非历史典籍的诗歌总 集诗经,它是文学作品,但也记录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情况的 内容,因面也成为研究西周春秋历史的极为重要的史料。 到了战国时期,史料记载逐渐丰富起来,有编年体的秦记、左传, 1 4 第三章中国传统史学及王船山历史哲学的研究现状 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作为资料汇编性的著述逸周书、世本, 历史地理著述山海经,自然科学著作黄帝内经,还有墨子、晏 子春秋、庄子、 孟子、苟子、韩非子、管子、吕氏 春秋、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等诸子的著述,其中多数著作为后人所 熟知。 此后中国历史学发展同趋蓬勃,国家建立相应的官职,有专门的人从事史 料的记载和整理工作,为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制度上的保证。随后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工艺改进与2026-2032年技术升级报告
- Unit 1 What's he like Part C Story time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制试题及答案
-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监控与反馈机制研究
- 咨询灭四害方案
- 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 连锁加盟咨询指导方案范文
- 沼气工程与新能源产业链融合:2025年绿色能源创新发展报告
- 组装式钢平台施工方案
- 1.1《家乡文化知多少·家乡文化知多少》教学设计 辽海版《综合实践活动》九年级下册
- 药品行业国际贸易进出口流程标准
- 翼状胬肉的诊断与治疗
- 社交电商营销
- 铝电解工(铝电解操作工)职业技能考试题(附答案)
- 2024微信小程序技术支持与维护服务合同3篇
- 河北美术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 高中化学-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编制方案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共55张课件】
- 双碱法脱硫操作专项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