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及应对效能感问卷的编制及现状调查.pdf_第1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及应对效能感问卷的编制及现状调查.pdf_第2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及应对效能感问卷的编制及现状调查.pdf_第3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及应对效能感问卷的编制及现状调查.pdf_第4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及应对效能感问卷的编制及现状调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及应对效能感问卷的 编制及现状调查 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韩菁菁 指导教师张进辅教授 摘要 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将会在大学中做出人生中的第一次职业选择,这种经历会对 大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大学生们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常常会面 临来自自身内部和社会环境中的种种障碍。他们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些障碍以及是否有足够的 信心去应对这些困难必然会深刻影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因此,这个问题受到了公众媒体的 关注,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但以前的研究者人多停留于对大学生职业选择过程中客观障 碍的罗列或从德育角度看待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而大学生对这些障碍和困难的主观评 价和应对信心则很少触及。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主观择业障碍提出了操作性定义:在大 学生获取第一份职业的时期凸显出来的,且大学生将其评价为阻挠自身职业选择目标实现的 负性事件或状况。这些事件或状况既包括来自于个体内部的因素也包括来自外部环境中的因 素。应对效能感的操作性定义:在面临择业障碍时,大学生对自身成功控制这些负性事件, 顺利实现职业选择目标的能力的主观评价。 根据操作性定义,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大学生访谈以及与专家探讨编制了大学生主观 择业障碍及应对效能感初步问卷。用该问卷调查了7 5 8 名一至四年级的大学生。对调查结果 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构建问卷维度,形成止式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检验表 明,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及应对效能感闷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在本研究条件f ,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1 、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包括六个维度:学校因素、就业市场形势、家人期待、职业熟 悉度、个人素质、号业背景。 2 、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应对效能感包括五个维度:学校因素应对、就业市场形势应对、 家人期待应对、职业熟悉度应对、个人综合素质应对。 3 、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以用作大学生自我测评的工具。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应对效能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以用作大学生自我 测评的工具。 5 、从总体上看,我国大学生普遍感知到就业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并且这些障碍会对 他们的职业选择造成影响。 6 、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长的趋势,一年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最 低,三年级达到最高点,到四年级时又有所下降。一年级女生比男生感知到更强的择业障碍, 但到了四年级,男生的择业障碍反而强于女生。 7 、从总体上看,我国大学生应对择业障碍的信心还是比较充足。 8 、从年级上看,大学生应对择业障碍的信心有随年级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一年级学生 的应对效能感最高,此后逐渐下降。在大学生刚进校,即一、二年级时,理科生应对择业障 碍的信心高于文科生。 9 、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与应对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应对效能感问卷调查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 x p l o r i n g 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 , w ec o n s 乜m c t e dt l l ed i m 髓s i o n s锄df 1 0 姗e dt l l e q u e s t i o i l i l a i r e t l l es t a t i s t i c a l 锄a l y s i s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 dt h a tt h eq u e s t i 咖a i r ew 勰 r e l i a b l ea n dv a l i d o nt l l ec o n d i t i o no fo u ri n v e 幽g a t i o n ,w eg c tt l l ef o l l 0 、以n gc 伽c l u s i o n s : 1 t h eu n d e f 舀溅a t e s p e r c e i v e db a r r i e r s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h a ds i xd i m e i l s i o n s ,i e u n i v e r s i t yf 砬t o r s ,j0 _ bm a r k e ts i t i l a t i o n ,f a m i l ye x p c c t a l i o n ,m 勾0 rb a c k g r o u n d ,c a r e e f i l i 撕哆觚di n d i v i d 唿lq u a l 咄 2 t h ec o p i n ge 伍c a c y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h a d5d i m e n s i o n s ,i e u i l i v e r s i t yf a c t o r sc 叩i n 易 j o bm a d 【e ts i t u a t i o nc o p i n g ,f 抽i l ye x p e c t a t i o nc o p i n g ,c a r e e rf 拥i l i 撕t yc o p i n g 柚d i n d i v i d u a l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q ua _ i i t yc o p i n g 3 t 1 1 eu n ( 1 够莎a d u a t e s p e r c e i v e db 枷e r sq u e s t i n a i r eh a ds i g l l i f i c a n tr e l ia _ b i l i t y 孤dv a l i d i 咄锄dc o u l db eu s e do f at 0 0 1o f s u r v e y 4 t h e1 1 l l d 哪弘d u a t e s c o p i n ge 伍c a c yq u e s t i o n n a 如h a ds i 嘶五c a n tr e l i a b i l i t y 锄d v a l i d i 以锄dc o u l db eu s e do f a t o o lo f s u r v e y 5 g e i l e r a l l y ,t l l eu n d 昭a d u a t e sh a v ei n d e e dp e r c c i v e dv a r i o 略b 蕊懿a n d 憾c h 、玩ni i l n u e n c et l l e i rc a r e e rc h o i c e 6 t h e 丘e s l l r n e np e r c e i v e d l el e a s tc a r e e rb a r r i e r sb u tt l l ej u l l i o rs t l l d e n t sp e r c e i v e d t 1 1 em o tc a r e e rb 捌e r s t h ef i r s t y e a rf 锄a l e sp e r c e i v e dm o r ec a r e e rb 枷e r st l l 雒t l l e m a l e s ,h o w e v e r ,m es i t i l a t i o nr e v e r s e d 锄o n gt h es e i l i o ru n d e r 铲a d u a t e s 7 g e n e r a l l y ,n l e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h a v ee i l o u 曲c f i d 胁c et 0c o p ew i 也c a r c e r b a 砸e r s 8 t h ef r e s i l m e nh a v em e 殍e a t e s tc o n 丘d e n c ei nc o p i n gw i mc a r e e rb 枷e r s i 枷n g 廿l e 丘r s t 似oy e a r s ,s c i 铋c es t l l d e i l t sh a v e 乒e a t e rc o n f i d e l l c et l l a n 矧u mo n e s 9 1 1 1 er e l a t i o nb 咖y e e nu i l d e 学a d u a t e s p e r c e i v e dc a r c e rb 枷e r s柚dc o p i n g e 伍c a c yi ss i g n i f i c a n tr l e g a t i v ec o r r e l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u 1 1 d e r f 缸i u a t e s ,p 唧e i v e dc a r e e rb a 而e r s ,c 0 惭n ge 伍c 犹y ,q u e s _ t i o n n a i r c i i 】【v e s t i g a t i o 峨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太堂生圭理捶些瞳堡拯廑过夔能壁闷鲞丝缉趔 厘理鉴逦查 一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 标注。 学位论文作者: 韩蔫荟 签字日期:,腓丫月3 p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韩苇蔼 导师签名: 锼捌 签字日期:励年¥月弓d 日 签字日期:矗访年丫月;d 日 l 问题提出 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及应对效能感问卷的 编制及现状调查 l 、问题提出 几乎每个成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需要作出职业选择。而大学正是一个从学生向t 作角 色跨越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人学生的主要任务即是为即将进入职业生涯而接收专业训练,培 养职业能力:对自身的个性、能力、兴趣和价值观做出正确评价,形成初步的职业意向;对周 围的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对多变的环境障碍有清醒地认识,并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随着社 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有更多的自由去选择工作。然而,大学校园的青年学子们常常因不了 解自己的个性、能力、兴趣、价值所在,或无法兼顾自我需要与社会的需求而产生彷徨、迷失、 焦虑等不适应情形,甚至受到自我怀疑的困扰。另一方面,当大学生们形成了自己的职业兴趣、 明确了职业意向时,又会发现自己面临着许多变化着的障碍。面对障碍,有的大学生选择直面 问题、克服阻碍,最终选择了符合自己兴趣的理想职业;有的大学生选择作出某种程度的妥协, 牺牲某些方面做出无奈的选择。 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将会在大学中做出人生中的第一次职业选择,这种选择的经历 会对大学生日后进入工作世界的生涯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学生们应当将这一次的经 历当作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次重要实践。其目标不应仅仅局限于依据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 选择合适职业的目的,而更应培养自己面对瞬息万变的职业障碍时的应对能力。有研究显示, 如果个体不能对阻碍其生涯发展的各种障碍因素有所察觉并克服的话,将是个人的潜能无法充 分发挥,进而造成生涯发展上的限制。因此,大学时期的职业选择并不是仅仅为个人选择一个 现有的职业或者为个假设的职业做准备,而是要培养择业者正确看待职业障碍与应对问题的 能力。 而作为学校,不仅肩负着对大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培养的重任,而且更应担当起生涯 辅导与教育的责任。那么在生涯辅导的过程中,如何指导人学生作出令臼己满意的职业生涯决 策呢? 学校只有对大学生职业选择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所了解,分析大学生在求学阶段或未来 毕业后就业可能遇到的阻碍其生涯顺利发展的各种障碍因素,进一步分析个因素间相互作用的 机制,从而确定其在目前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善或加强的,进而为大学生提 供有效的、合适的职业生涯辅导策略。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以往研究的文献回顾 2 1 主观职业障碍 2 1 1 主观职业障碍的概念 c a r c e rb a m e r s 最早由c r i t e s 于1 9 6 9 年提出,他将所有阻挠职业目标达成的因素统称为职业 障碍l l 】os w 锄s 又于1 9 9 1 年提出p e r c e i v e dc a r e e rb a r r i e 璐,即主观职业障碍【2 1 0 是指个体感受到 的现在存在的或是将会遇到的与职业有关的障碍,这种感受并不一定建立在确实信息的基础之 上。即使这些障碍并不完全具有事实基础,它们仍然会对个体的职业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3 】 ( a l b e r t ,1 9 9 9 ) 。台湾学者对c 碳册b a r r i e 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将其译作“生涯阻碍”或 “生涯发展阻隔”,并将其定义为个人在生涯发展当中或是在生涯发展到达某个阶段时,个体自 己觉得尚缺乏某些正向发展或处在一种发展阻力状态中,只是个人形成较低的生涯成熟度,或 者较缺乏自主定向的发展状态1 4 】( 袁志晃,2 0 0 2 ) 。国内也有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 了如下定义:职业阻碍,自己不适合做某职业的因素p l ( 陆桂芹,2 0 0 4 ) ;职业阻隔,个人目前 与理想职业状态的差距【6 】( 赵颂平,张荣巷,2 0 0 4 ) 。而关于职业障碍最权威的定义是存在于个 体内部或外部环境中的,对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带来阻碍的事件或状况( s w 趾s ,w | o i 墩e 1 9 9 7 ) 1 7 j ,并且沿用至今。 2 1 2 主观职业障碍的相关理论 a s 吐提出的机遇结构理论是最早用于解释职业障碍的理论【s 】。他指出机遇结构,包括诸如 工作的性别分类、歧视、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等会对职业选择和工作表现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 而职业障碍被认为是机遇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职业选择过程和职业适应产生阻碍。 舢b e r t 和i 朋z z o 提出w b i e r 的成败归因理论适合于解释主观职业障碍在职业发展中所起的 作用。w 咖盯的成败归因理论被认为是最完整的归因理论f 9 】( g l 蛐1 9 9 1 ) 。他认为,个体持 有的关于他们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认知对他们的感受、期待与行为有重要影响【l o 】( 1 9 7 9 ,1 9 8 5 , 1 9 8 6 ) 。w 如e r 的理论综合了1 月因前提,原因的维度,以及各类归因方式的感受和认知后果。 根据w e i i l e r 的归因理论,人们都会对他们生活重要的或异常的事件进行分析解释,这种对原因 的解释会直接影响到个体接下来的情感和认知,同时还会对个体将来的动机和行为产生重要影 响1 1 3 j ( p e 睇h e c h t c r ,m 锄e c & w b 训) e l 岛1 9 9 3 ) 。w b 硫r 提出了归因的三个基本维度,即内外源、 稳定性和控制性。据此w e i i l e r 创立了归因的三因素模式,用这三维度可构成8 种不同原因成分 的分类组合。从这里可以找出归因于行为和情感相互作用的规律。根据w b i n e r 的理论假设,如 果个体将职业障碍归为外源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因素引起的,那么他们会认为职业障碍是威 胁性的和不可逾越的。而将职业障碍归为内部的、可控的、不稳定因素的个体则可能认为职业 2 2 、以往研究的文献回顾 障碍是可以克服的,不具有威胁性的。换句话说,个体对职业障碍的归因将直接影响剑他们面 对障碍时的态度以及应对行动。因此,认为职业障碍是内源、可控的个体的将比认为障碍来自 外源且不可控的个体具有更强的自我应对效能,也会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策略来克服职业障 碍,以取得职业的成功。 k m t 提出的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s c c t ) 是建立在b a n d i 岫的社会认知理论基础上的,其主要 假设是揭示职业和学业兴趣的形成、职业选择过程和职业表现的模式【l4 】( c h a m 锄d ,1 9 9 6 ) 。该 理论着重强调个体机能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并试图揭示个体内外部因素是如何提高或限 制这种个体机能的作用的。与b a n d l 啪的理论一致,s c c t 也认识到个体、个体的行为以及个 体所处的环境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b 弛d u r a 将这种交互作用称作“三元交互”,在这种互动关 系中个体变量与背景因素以及外显的行为止如连锁机制,一环扣一环,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其 中背景因素( 如,职业障碍) 主要作用于与职业相关的各种经历与经验,这些经历与经验直接 导致了职业兴趣与选择的发展【1 5 】( 【肋t ,1 9 9 4 ,1 9 9 6 ) 。s c c t 假设背景因素构成个体自觉的机遇 结构,在这个框架内,职业规划逐步形成并付诸行动。即使个体对某种职业具有高度的职业效 能感,良好的结果预期,浓厚的职业兴趣以及与之相应的职业意向,一旦其感知到不可逾越的 职业障碍,他仍可能避免选择该职业【1 6 】( b r o w n & k n t ,1 9 9 6 ) 。在近期对s c c t 的讨论中,b r o w n 和l e n t 认为,主观职业障碍对职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阻碍职业兴趣向职业选择,职业选择 付诸行动的转变过程。“即使个体在某职业方向上已形成了成熟的兴趣,一旦他们认识到在该职 业进入与发展中会充满障碍,个体也不会选择该职业作为奋斗目标”【1 6 】( b r 0 m & k n t ,1 9 9 6 ) 。 2 1 3 主观职业障碍的性质 根据主观职业障碍的定义以及前人研究,我们总结出主观职业障碍具有以下三个性质t 来源主客观性 根据s c c t 理论,职业发展同时被来自主观的以及客观的因素所影响,而主观职业障碍的来 源也包括了来自个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因素。来源的客观性因素包括教育经历的质量、寻求某 种职业培训所需要的经济支持等等。无论个体是否充分的认识到他们,这些客观性因素都会给 个人的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则要看个体对他的 评价以及回应的方式。因此,这些客观障碍对个体的影响是利还是弊,主要基于个体对其作出 的应对评价。依据s w 锄s o n 的定义,职业障碍的主要来源分为阻碍职业发展的个体内部因素与 外部环境因素。大多数研究者也都接受这种二分法。但也有研究者在实践中发现有时要将职业 障碍截然的分为内外两类很困难。被试罗列的很多障碍因素既可归于个体因素也可归于环境因 素,于是提出将内外两部分的职业障碍归入一个总类。但k n t 等人认为这样的做法无疑会混淆 内外障碍作用与职业发展过程的不同途径。他们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了分清职业障碍内、外 因素的好处:( 1 ) 区分职业障碍个因素作用与职业发展过程的不同途径( 2 ) 辨明职业障碍的内 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通过何种途径进行相互转化的;( 3 ) 针对职业障碍的不同类型,提出相应的 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咨询与辅导策略,从而降低或消除职业障碍的阻挠作用【1 刀( 【肋t ,b r o w n & h a c k e t t ,2 0 0 0 ) 。 阶段性 职业障碍的研究常常回避一个细微但很关键的问题:对于什么的职业障碍? 很明显的,障 碍会阻碍职业过程的任何一个方面。但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我们都要区分职业 发展过程中的特定阶段,例如,职业选择期,职业探索期或者是职业进展中等等。尽管某些障 碍或许会普遍的存在于职业发展的任何阶段,但大多数的障碍都是存在于个体所面临的特定的 职业发展阶段或是他们参与的特定的选择行为。例如,当一个高中毕业生要选择历史系作为其 大学时期的专业时,遭到了父母的激烈反对并声称如果不重新选择会切断他的经济来源,这个 学生在这一阶段所面临的来自社会和家庭的障碍并不是普遍存在于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的, 这些障碍是与特定的发展阶段( 专业选择) 相联系的。而大学生所要面临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最 关键的阶段就是职业选择。 时间连续性 在认识到职业障碍是具有阶段性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知道在每一特定阶段障碍又具有时间 上的连续性。每一个个体的发展都具有连续性,因此在每一个职业发展的阶段,个体都会面临 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所带来的障碍。在s c c t 理论中,k n t 根据这些障碍对特定职业发展阶段 的不同影响将其分为两类:a ) 较疏远的,背景因素。这些因素塑造了个体的职业兴趣以及自身 认知,如文化以及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参加某种职业相关活动的经济基础等;b ) 较近的,与 职业发展阶段直接联系的因素,如个体的职业信息,实践经验等【1 7 1 。 2 1 4 主观职业障碍的实证研究 早期的学者认为职业障碍主要是存在于女性和有色人种个体的职业发展中,研究者们普遍 发现:女性比男性感知到更多的内在和外在的职业障碍。s w a i l s o n 和t 0 k a r 在多次研究中均发 现尽管男、女大学生所感知到的职业障碍的种类差不多,但他们感知到这些障碍的阻碍程度是 不同的1 2 儿1 8 l 。例如,女性认为家庭和t 作的不平衡是她们职业成功的最大障碍,特别是对孩子 的抚养,她们比男性更经常地牺牲工作时间来照顾孩子。同样的结果在美国高中生中也得到证 实。m c w h i n e r 调查了1 0 0 0 名高中生的学业和职业障碍,发现在学业上这些年轻女性比男性们 感知到了更多的障碍。并且她们认为性别歧视是学业和职业环境中最大的阻碍因烈1 9 l 。 m c w l l i r t e r 在对1 1 3 9 名墨西哥裔美国人和欧裔美国人的调查中发现,在对未来的工作中, 女性比男性预感到较多的性别歧视,而对种族歧视的预感则比男性较低【2 0 1 。已经拥有一份好工 作被认为是阻碍个体继续学业的因素。女性比男性更多地谈到,没有继续学业的原因大多是不 感兴趣或认为对未来没有帮助。在种族差异上显示,墨西哥裔美国人在性别和种族上都比欧裔 美国人感知到更多的障碍,并且对于职业障碍的应对他们也更缺乏自信心。而在学业障碍上, 墨西哥裔美国人感知到更多的障碍,如家庭问题,父母的反对,自身能力欠缺等。 台湾学者针对本土大学生所作的研究也发现,在职业发展中女性比男性感知到更多地职业 4 彝峒 事业的平衡方面,女性提及了男性并朱提及的配偶家庭成员的支持因素:整体而言,男 职业障碍的知觉主要来自于背景,环境因素,女生则主要以社会人际方面的考虑较多女 注意来自于人际方面的阻 随着有关主观职业障碍理论的发展,研究者们将目光转向了职业障碍与职业发展过程 环节的关系研究。luzzo研究了过去经历的职业障碍和预计未来的职业障碍与职业决策三 子的关系【2,他发现:过去经历的职业障碍职业决策态度、职业决策知识以及职业决策自 能感三因子都无显著的相关:预计的职业障碍与职业决策知识无相关,而预计的职业障碍 业决策态度、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相关,换句话说,预计的职业障碍导致了个 低的自我效能感,较少的主观职业障碍与更成熟的职业决策态度和更高水平的职业决策自 能感相联 有些学者针对个人生涯定向状态与职业障碍之间作了相关研究。c 锄忙y 和b a r a l 【的研 出造成个人生涯未定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 1 ) 对决策缺少应有的概念及信心;( 2 ) 知觉 的阻隔因素;( 3 ) 选择冲突的存在;( 4 ) 个人冲突的存在。台湾也有多位学者对相关问题 研究,指出:在台湾有高达五六成以上的大学生是出于包括“探索性为定”、“焦虑性未定 “迷失方向”在内的生涯决策未定境况中。经深入调查发现,在大学生生涯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意志薄弱”、“犹豫行动”、“咨询探索”、“特质表现”、“方向选择”、“科系选择”、 习状况”、“学习困扰”等障碍。此外,台湾学者袁志晃还指出,生涯已定向与未定向大学 别遭逢不同的职业障碍因素,或者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影响现象。而且不论是传统或非传统 领域的学生中,未定向学生所存在的职业障碍因素多比已定向者明显【4 2 2 l 肌t 和b r 0 、孙等人则对大学生职业选择过程中的职业障碍进行了研究。大多数大学生 了他们在职业选择过程中遭遇了阻碍因素。其中经济问题是他们列举的主要障碍,其次还 自身能力,社会及家庭的负面影响,不成功的工作经历等都是阻碍大学生选择自己理想职 阻碍因素【2 引。而在台湾学者田秀兰对大学生生涯阻碍因素与职业选择适配性的关系研究 现,生涯阻碍对女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适配性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力,丽对男生的则没发现明 预测效力【2 4 过去,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当个体感知到他们所面临的职业障碍时,他们通常会采取妥 应对方式降低自己的职业目标,如转而选择职业威望较低的职业或不大满意的职业。这种 障碍的反复妥协会使个体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产生焦虑,逐渐缺乏自信。基于这种假设,主 业障碍被认为是损害个体自我效能和让职业规划复杂化的因素。但最近的研究结果对这种 提出了质 l u z z 0 发现,尽管女大学生比同校男生感知到了更多的障碍,但女性却显示了更高的 成熟度【2 5 1 。在其他的一些调查中,研究者也发现尽管女性比男性感知到更多的性别歧视和 方面的问题,但女性对职业规划显示出更成熟的态度,具有更多的职业规划知识和策 远灾耙倒婊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于归因方式与职业障碍关系的研究也一致显示将职业障碍归因为内源的和可控性的个体 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明显占优。在对大学生归因方式与职业障碍关系的一系列调查中显示,在职 业选择中表现出内控性的学生更容易做出符合自身职业预期的选择【2 q ( 蛔& w 矾1 9 9 5 ) , 表现出了更高的职业成熟度【2 刀( b 锄卸d e l l i ,1 9 8 3 ;w u 1 9 9 1 ) ,进行了更多的职业探索行动伫8 l ( t r i c e ,1 9 8 9 ) ,具有更强地职业决策能力【2 9 1 ( f u q u a ,1 9 8 8 ) 。正如t a l y l o r 总结到,将职业障碍 归因为内源的并在自己掌控下的个体在将来的职业发展中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行动,在职业决策 和职业选择中更具有个人的自主性。 研究者还对职业障碍和应对效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m 册1 i r 衙选取了墨西哥裔美国 高中女生为被试,验证职业社会认知理论关于职业预期的模型【3 0 】。结果显示应对效能在主观职 业障碍和职业发展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调节的作用。而应对效能与职业障碍之间也具有相关性。 这些发现表明职业障碍最职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并不总是阻碍性的。i u z z 0 认为,职业障碍 也有积极意义,它能唤起个体的主意已采取有效的积极行动【2 。如果个体能清楚地评估它,就 能使个体避免使用回避问题的防御机制,而是采取一问题为焦点的积极行动。 2 2 应对效能 随着心理学家b a n d u m 社会认知理论的推广,自我效能的概念已经深入到多个研究领域。 有研究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对具有威胁性和障碍性生活事件和经历的应对,并有人将这一面 对应激情境的自我效能定义为应对效能。因此,应对效能是自我效能的一个特例。我们有必要 首先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2 2 1 自我效能概述 2 2 1 1 自我效能概念 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b 柚d 吼于1 9 9 7 年在社会认知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 指个体对自身具有成功完成某一特定领域的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主观评价【3 。从自我效能感的 定义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觉有以f 两个特点:( 1 ) 自我效能感是与某种特定任务或行为相联 系的,不是一个在个体行为中普遍存在的共同品质;( 2 ) 自我效能感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个体 对自己拥有完成某种特定行为的能力的信念,属于个体认知因素。 2 2 1 2 自我效能的层次 b a n d u m 将自我效能区分为三种层次( 3 1 l :具体任务自我效能,指的是对具体任务中的行为 的自我效能,这是最为广泛,研究得最多的一种;领域效能,是一种更为一般的自我效能,指 的是对可界定的整个任务领域内的行为的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指的是对应付生活中多种 领域中的问题的信念。 2 2 1 3 自我效能的作用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在面对某一特定任务是不仅需要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而且需要 6 2 、以往研究的文献回顾 释。应对效能在对躯体心理问题的作用上,是比生活事件、一般效能更重要的因素p 叭。因此, 应对效能比一般效能更重要,更值得我们重视。 刘卫春对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应对效能对初二学 生采用何种应对方式有一定影响,应对方式和应对效能是调节学生感受到的压力与心理适应之 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应对效能有利于减轻压力导致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删。 杨颖对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及其与应对效能和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应对 效能对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具有直接预测作用。即在面对心理困扰时,应对效能越高, 应对困难时越自信,对应激情景的认识越充分的个体对心里求助态度越积极,也更加信任专业 心理帮助j 。 m c w b i r t e r 与l u z z 0 调查了美国大学生在主观职业障碍和应对效能感上的种族、性别差异, 结果发现在应对效能感上男、女并无显著差异,而少数民族学生的应对效能感比欧裔学生的显 著较低。同时,m c w h i r t e r 发现主观职业障碍与应对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 9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研究目的与假设 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发展中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是一个由学业向职业转换的关键期。在 这一阶段,大学生们将作出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职业选择。在选择的实践过程中,他们会面l 临 纷繁复杂的障碍限制着自身的职业追求。面对障碍,他们可能迷茫、无措,急需学校和社会对 其进行职业发展的辅导。这就需要对他们的职业障碍进行详细地了解,以便我们的学校和社会 职业辅导机构从中得到启示,更有效地指导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3 1 主观择业障碍的操作性定义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大学生职业选择这一阶段所要面临的主观障碍,这些障碍距离择业时期 较近。被试被要求衡量对第一份职业的获取时所面临障碍的程度。结合主观职业障碍的定义及 其性质,本研究提出了如下操作性定义:在大学生获取第一份职业的时期凸显出来的,且大学 生将其评价为阻挠自身职业选择目标实现的负性事件或状况。这些事件或状况既包括来自于个 体内部的因素也包括来自外部环境中的因素。 3 2 主观择业障碍应对效能感的操作性定义 结合应对效能感的定义,本研究提出了主观择业障碍应对效能感的操作性定义:在面临择 业障碍时,大学生对自身成功控制这些负性事件,顺利实现职业选择目标的能力的主观评价。 3 3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希望揭示我国大学生的主观择业障碍的独特表现。从已有资料来看, 国外对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特点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国内对于职业障碍的直接研究还很缺乏。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职业指导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现实状况使得许多研究结论不适用 于我国,我国大学生的职业障碍可能会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 本研究的第二个目的是希望发现大学生应对效能感的独特表现。资料显示,以前对应对效 能感的实证研究非常少见,且大都是将其应用于成瘾行为或重大生活事件。面对职业领域内相 关障碍的应对效能研究较少。本文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揭开应对效能在大学生面 x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前期调查 4 1 主观择业障碍开放式问卷调查 4 1 1 对象 西南大学不同专业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4 8 份 4 1 2 统计分析 ( 1 ) 对问卷进行编号,问卷结果全部录入计算机。 ( 2 统计者本人对问卷结果进行分类。 ( 3 ) 另一位为参加本次研究的研究生对问卷结果进行分类。 ( 4 ) 根据两次分类结果,建立主观择业障碍问卷初步维度。 4 i 1 3 调查结果 在职业选择时可能遇到的障碍 ( 1 ) 专业和专业技能的影响:所学专业不热门;专业对口的工作很少;专业知识不扎实; 知识面狭窄;专业理论知识难以应用到实践; ( 2 ) 对职业世界的认识不足: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类型了解不足;不了解将要从事职业的 性质;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不了解将要从事职业对自身的要求;不知道如何获得就业信息; ( 3 ) 个人条件:相貌气质不佳,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不擅长于人打交道;应变 能力不强;对自己不自信;身体健康状况;不是党员;没有获奖证书 ( 4 ) 重要他人的影响:如,要考虑父母对自己的工作期望;要考虑恋人将来的工作地点; 要考虑其他重要他人的希望;重要他人反对自己进入理想职业 ( 5 ) 就业竞争:理想职业的竞争性太强;竞争者的实力太强:用人单位需求量减少;用 人单位要求太高;拉关系走后面的社会不正之风;在自己偏好的单位缺少关系;用人单位不一 视同仁。 ( 6 ) 学校的职业指导条件:学校对毕业生就业不够重视;职业信息获取不通畅;缺乏专 业的职业辅导人员;职业辅导不实际; 4 1 4 结果分析 借鉴国外关于主观职业障碍的分类和开放式调查的结果,初步提出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主观 障碍的维度:择业时的职业障碍主要分为个体内外两个维度,共6 个因子。内在因素包括:专 业背景、职业熟悉度、个人素质三个因子。外在因素包括:家人期待、就业市场形势、职业指 1 2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前期调查 导三个因子。 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文献综述,编制了3 8 个项目,构成初试问卷。预计正式问卷的项目 在3 0 条左右。问卷采用l i k e n5 点量表记分,根据被试感知到题项对其求职的影响程度,“完 全符合”记5 分,“基本符合”记4 分,“不确定”记3 分,“基本不符合”记2 分,“完全 不符合”记1 分。被试得分越高,表示该条目对他的影响越重。 圉国 圉 团 图1主观择业障碍初步构建模型 4 2 主观择业障碍应对效能感问卷 研究者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主观职业障碍的测量工具往往会涵盖两个不同的概 念:职业障碍以及应对效能感。在测评时,被试往往被要求评价在某一特定职业发甓阶段,他 们所面临的障碍会对其选择行为带来多大的阻碍程度。但是通常,被试的评价都会受到他们应 对效能感的影响。人们很难做到精确、纯粹的评价他们环境中的障碍,这种评价必然会受到自 身经历过的障碍、间接的学习经验以及他们对能够成功应对障碍的信心的作用。当一个人意识 到他能够克服环境中的某一因素时,他将之界定为障碍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而要将障碍与应对 效能分离的办法即是在设计职业障碍问卷的同时编制相应的应对效能测试,分别对这两个概念 进行测试。从对职业选择障碍的结果分析中,析出应对效能的作用会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主 观障碍对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 同时从应对效能感的定义可知,应对效能感不同于一般自我效能,它是指个体处于戍激情 境下的特殊效能,离开了应急情景,应对效能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本文的应对效能问卷主要 1 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针对大学生在面对择业障碍时的应对效能,因此该部份问卷与主观择业障碍问卷题项一一对应。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应对效能感问卷的维度将和主观障碍问卷的维度相对应。问卷采用 l i k e r t5 点量表记分,被调查者将被要求回答自己在面对各项具体职业障碍时,对自己应对能力 的信心程度。“完全有信心”记5 分,“基本有信心”记4 分,“不确定”记3 分,“基本无 信心”记2 分,“完全无信心”记1 分。被试得分越高,表示被试的自信心越高。 图1主观择业障碍应对效能感初步构建模型 1 4 5 、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及主观择业障碍应对效能感维度的初步构建 5 、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及主观择业障碍应对效能感维度的 初步构建 5 1 目的 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构建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的维度,并构建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阀 卷以及相对应的应对效能感问卷。 5 2 方法 5 2 1 被试 在全国五所大学的各个年级选取定数量的学生。总共发出问卷1 0 0 0 份,回收8 5 2 份,回 收率8 5 2 ,剔除无效闯卷9 4 份,剩余有效闯卷7 5 8 份。整理数据后,用泌随机抽取程序随 机分成两半。用其中的一、# 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半做验证性因素分析。用作探索性因素分 析的被试构成见下表。 表1 探索性因素分析的被试构成 5 2 2 研究材料 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闯卷。闯卷共包含3 8 个项目,所有题项随机编排,采用敞e n 5 点量表计分,要求被试根据自身情况判断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的程度,1 = 完全不 符合,2 = 基本不符合,3 = 不确定,4 :基本符合,5 = 完全符合。被试得分越高,表示被试认为该 条目对他的职业选择活动造成的困难程度越高。 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问卷应对效能感问卷。问卷共包含3 8 个项目,所有题项随机编排, 采用l i k e r t 5 点量表计分,要求被试根据自身情况判断自身克服职业选择过程中的困难的信心程 度,l = 完全无信心,2 = 基本无信心,3 = 不确定,4 = 基本有信心,5 = 完全有信心。被试得分越高, 表示被试认为自身克服职业选择过程中的困难的信心越足。 5 2 3 程序 ( 1 ) 用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问卷以及 大学生土观择业障碍问卷应对效能感问卷 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主试为有心理测试经验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测试时间为2 0 0 7 年1 0 月 1 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1 月。 ( 2 ) 对初测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量表的结构,并次建构大学生主观择业障 碍以及应对效能感的维度结构。 5 2 4 统计工具 用s p 豁1 3 0f o rw 访d o w s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5 3 结果与分析 5 3 1 主观择业障碍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5 3 1 1 因素分析的适宜性 要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首先要进行采样充足度的k a i s 昏m a y 昏o l k i l l ( o ) 测度和b a n l e 饨 球型检验。计算结果显示订o 检验值为o 8 1 6 ,表明该样本大小适宜于因素分析;b 砌e 牡球型 检验的卡方值为3 7 2 8 1 6 9 ,显著性为o 0 0 0 ,表明变量间有共享因素的可能性,做因素分析是合 适的。 5 3 1 2 因素分析的确定 因素分析目的即在找出量表潜在的结构,减少项目的数目,使之变为一组较少而彼此相关 较大的变量。对主观择业障碍问卷的3 8 个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题项的符合值和共同 度来确定最后要保留的题项,以此确定正式问卷。根据因素分析的理论以及编制问卷的经验, 本研究参考以下标准对项目进行评价和筛选h 引:( 1 ) 剔除表述不明确,可能产生歧异,以及被 试认为重复的项目。( 2 ) 因素负荷小于0 3 。( 3 ) 题项的共同度小于o 2 。( 4 ) 题项最大的两个 因素负荷之差小于0 1 5 。( 5 ) 题项与问卷的相关太低。因素分析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i p l e f - a c t o ra l l a l y s i s ) 抽取公因素,求得初始负荷矩阵,转轴采用了最大变异法( v 撕m a ) 【) 。其中因素的 数目采用以下标准来确定: x 5 、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及主观择业障碍应对效能感维度的初步构建 表2 大学生主观择业障碍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旋转后) 结果 题号因子负荷 共同度 l2 3 456 3 6。6 9 55 3 1 3 86 8 15 1 6 3 36 7 45 4 6 l o6 5 75 7 1 2 9 “14 8 4 1 66 0 93 4 65 6 6 65 9 14 6 3 2 35 9 04 6 1 87 2 45 6 1 1 2 6 8 45 4 3 3 l6 6 15 8 9 2 55 8 04 9 2 2 5 5 34 7 1 3 7 6 8 6 7 7 1 37 5 96 2 4 1 96 4 85 7 8 58 4 87 6 0 1 58 3 17 6 2 2 0 7 5 36 5 7 2 85 1 44 5 2 46 9 35 3 2 3 75 7 55 6 7 2 75 7 15 8 5 2 64 6 55 5 4 3 07 4 86 0 1 1 77 2 25 7 5 2 15 4 04 7 8 1 83 4 7 4 8 13 9 7 特征值 5 8 8 33 6 7 02 0 2 21 5 7 71 2 9 41 1 4 9 贡献率1 3 1 7 41 3 1 0 77 11 96 9 9 06 7 3 46 5 5 55 5 6 9 4 1 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注:为了方便阅读,负荷之小于o 3 的未显示 , n i 口 4 1 n 一4 * 月蛐”h c 脯t - r k m 偿,8 16 b 绷l 嘣球型检验的卡方值为3 7 2 8 1 田 d 冬7 0 3 ,s i g = 咖 图2 项目删除前因素分析的碎石图 k m 0 = 8 2 7 ;b 矾l 酿球型检验的卡方值为2 8 3 5 3 6 l d 卢3 7 酗i 萨0 0 0 。 图3 项目删除后因素分析的碎石图 5 3 1 3 因素的命名 因素的命名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参照理论模型的构想命名,看该因素的题项主要是来自理 论构想中哪些相应的维度,哪些维度贡献的题项多就以哪些构想维度命名;二是参照因素题项 的负荷值命名,一般根据负荷之比较高的题项所隐含的意义来命名。 主观择业障碍问卷经过因素分析之后,共析出六个因素。其中因素1 包含8 个题项,这些 题项主要涉及到个体感知到学校在课程、专业安排以及就业指导服务上对自身职业选择所带来 的困难,所以命名为“学校因素”:因素2 包含5 个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