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人教版必修.ppt_第1页
高中政治《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人教版必修.ppt_第2页
高中政治《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人教版必修.ppt_第3页
高中政治《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人教版必修.ppt_第4页
高中政治《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人教版必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五课复习:,1、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固有属性?2、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上反对哪两种错误观点?3、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上反对哪两种错误观点?4、什么是规律?有何特征?方法论要求?5、什么是意识?意识有什么作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什么是实践?2、实践有哪三个特征?3、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预习:,修建青藏铁路,(一)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注意:,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是物质性活动;,实践不是纯主观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属于实践),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属于实践,但不能说实践是物质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判断以下各项是否属于实践活动?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讲课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学生教室里听课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小行星撞击地球,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知识拓展:P43专家点评,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最基本的形式),场馆建设者,1、实践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有社会性历史性,(二)实践的基本特征:,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客观,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自然界、人类社会),(工具、设备),1、实践有客观物质性:,原因:,A、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人),2、实践有主观能动性:,(为什么?),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聚焦“青藏铁路”,50年代探测考察,90年代群策群力共同规划,2000后国富民强施工机械化,社会性:,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3、实践有社会性历史性:,练一练:1、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A.历史性B.社会性C.物质性D.能动性,A,2、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D,3、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4、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印度马哈拉施特拉实行对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判5年监禁,并处10万卢比的罚款,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这充分说明:()A、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主观能动性活动D、客观是主观研究的对象与结果,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可见,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思考:课本第44页问题,认识的来源和途径的区别:,知识点拨:,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实践,认识的途径,亲身实践(直接经验),书本学习(间接经验),思考:,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才继续深化发展认识。,可以获取间接经验,可以获取直接经验,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回忆:,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观能动性,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看P44下面的探究活动,思考: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C、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英国十岁聪明女孩,凭地理知识救百人,这个小姑娘名叫蒂莉史密斯,只有10岁。聪明伶俐的蒂莉对世界地理有着特殊的爱好,圣诞节的两个星期前还在学校专门研究了“巨浪”,堪称一个小专家。在几十米高的海啸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穿着泳装的蒂莉发现在大海的远处突然涌现出了一波白色的巨浪,将蓝天和大海明显地隔成了两半。观察力敏锐的蒂莉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掌握的地理知识,意识到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惊涛骇浪,很有可能在顷刻之间把整个海滩给吞没。于是,焦急万分的蒂莉就让她的爸爸妈妈动员沙滩上的游客们赶快撤离这个危险的地方。当疯狂逃命的游客们刚刚抵达安全的地方时,海啸的白色巨浪已经排山倒海般奔涌而至,转眼间就把原先热闹非凡的海滩吞没,让站在高地观看的人们吓出了一身冷汗。,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阅读P46陶行知的故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示为:行知行或实践认识实践,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小结,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判断:1、实践决定于认识。2、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6、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百闻不如一见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ABCD,D,练一练:,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3、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5、“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认识是实践的惟一来源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B,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