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市与长春市经济发展比较研究.pdf_第1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市与长春市经济发展比较研究.pdf_第2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市与长春市经济发展比较研究.pdf_第3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市与长春市经济发展比较研究.pdf_第4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市与长春市经济发展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吉林市与长春市相邻,有相似的区位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两市经济都有较快的发 展。在上世纪8 0 年代,吉林市与长春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差上下,但到了上世纪9 0 年 代后期,吉林市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长春市。是什么原因使吉长两市经济发展差距拉 开的如此之大? 本文试图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收入水平、要素比例等几个方面的指 标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两市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对加 快吉林市经济发展步伐和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论文 首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阐述,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 析了近五到十五年来吉林市和长春市在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生产要素 结构等方面的差距,并从经济、人口、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方面,对吉长两市经济发 展差距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综合、系统的探讨。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吉林市经济发展滞 后并不是某一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吉林市经济发展的 相对落后。因此,针对制约吉林市经济发展的因素,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一是 要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吉林市经济快速发展;二是要构建有利于吸引外资的外部环境, 吸引外商投资;三是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促进产品出口和技术进步; 四是要做好普及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五是要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扩大科技人员队伍: 六是要规划发展前景,争取政府政策支持。 关键词:吉林市经济;长春市经济;比较研究;经济差距:区域经济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g i o n a lc o n d i t i o n so fj i l i nc i t ya n dc h a n g c h u nc i t ya r es i m i l a r , b e c a u s ej i l i nc i t y i sa b u to nc h a n g c h u nc i t y ,t h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w oc i t i e sa r ev e r yq u i c ks i n c e c h i n e s er e f o r ma n do p e n i n g ,1 1 1 ee c o n o m yo f j i l i nc i t yw a sa l m o s tt h es a m ew i t hc h a n g c h u n c i qi nt h e8 0 s h o w e v e r , t h ed e v e l o p i n gs i t u a t i o n so fj i l i nc i t yw a sf a rb e h i n dc h a n g c h u n c i t ys i n c et h e9 0 s w h a ti st h er e a o n si nd e e d ? 1 k sa r t i c l et r i e dt oa n a l y z et h e s er e a s o n s b a s e do nt h ee c o n o m i cg r o s s e c o n o m i c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1 e v e lo fi n c o m ea n df a c t o rp r o p o r t i o n c o n t r a s t i v e l y , i no r d e rt of i n do u tt h er e a s o n so ft h ed i f i e f e n c e so ft h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t w oc i t i e sa n dp r o v i d en e c e s s a r ya c a d e m i cg i s t so ft h ew h o l e1 e v e lo ft h e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i nj i l i np r o v i n c e f i r s t ,t h i sa r t i c l ee x p a t i a t e ds o m eb a s i cc o n c e p t sa n dr e l a t e d t h e o r i e s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yb r i e f l y t h e n 。t h i sa r t i c l es t u d i e d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o ft h ee c o n o m i cg r o s s 。r e s i d e n t s i n c o m el e v e l e c o n o m i c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o ft h ee l e m e n t so fp r o d u c t i o ni nr e c e n tf i v et of i f t e e ny e a r sb ya c t u a la n a l y s i s a n de x p l o r e dt h er e a s o n so ft h ef o m u l a t i o no f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o nt h ee c o n o m i cf a c t o r s ,s o c i a l a n dc u l t u r a l f a c t o r s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f a c t o r sa n dg o v e r n m e n tp o l i c i e s s y n t h e t i c a l l ya n d s y s t e m a t i c l y t h ea u t h o rt h i n k st h a tt h er e a s o n so f b eb e h i n d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i nj i l i n p r o v i n c ea r en o tt h er e s u l to ft h eo n l yo n ef a c t o r t h er e a s o n so f1 e s sd e v e l o p i n go fe c o n o m y i nj i l i na r et h er e s u l to fa l lk i n d so ff a c t o r s h e n c e ,t h ea u t h o rb t o u g h tf o r w a r ds o m ea d o p t a b l e a n dr e l e v a n ts t r a t e g i e sa n dp o l i c i e s k e y w o r d :e c o n o m yo fj i l i nc i t y ;e c o n o m yo fc h a n g c h u n ;c o n s t r a s t i v es t u d y ;e c o n o m i c d i f f e r e n c e ;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y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翟玉竖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 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猩垂竖 指导教师签名:佟太堑 日 期:垫q 2 生旦1 8 旦日期:2 q q ! 生旦l 旦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韭堡太堂经渣笪垄堂瞳 电话: 邮编: 0 4 3 2 - 一4 6 0 8 2 0 2 1 3 2 0 1 3 引言 自2 0 0 0 年以来,吉林省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吉林省的省会 长春市以其特有的速度快速发展。但是,在吉林省内,除了长春市经济快速发展外,大 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直接影响吉林省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的提高。尤其是具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吉林省内第二强城市吉林市经济的落后,对吉林 省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产生更大的影响。吉林市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表现如此缓慢,甚至 其发展速度不及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水平。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众多的人的疑惑,对此, 并提出了种种推测,这些推测只是从直觉上给出的一些猜想,并没有进行过系统、全面、 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 分析和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力求找出影响吉林市经济发展 的因素所在,并给出促进吉林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这对于增强吉长两市的辐射功能, 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国家一直把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作为解决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 题,并给出了一定的政策,但是如果不对吉林省内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没有把有限 的资金投放在解决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上,就很可能在一省内造成更大的经济发 展不平衡的现象,从而会出现国家越是投资给政策,经济发展水平越是不平衡的现象, 这与协调发展的目标是相悖的。对吉长两市经济发展差距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使国 家投放的有限资金真正用于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上,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巨大的 作用。 本文除弓 言外,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其中包含经济 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经济基地理论;第二部 分,对吉林市与长春市经济发展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吉林市与长春市在经济发 展中存在的差距;第三部分,对吉林市与长春市在经济发展中存在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 认为影响吉林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因素、技术进步 因素、政府政策因素;第四部分,提出促进吉林市经济发展的对策,认为要想使吉林市 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应当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要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吉林市经济快速 发展;二是要构建有利于吸引外资的外部环境,吸引外商投资;三是要实施“走出去, 引进来”的发展战略,促进产品出口和技术进步;四是要做好普及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五是要培养和引进人才,扩大科技人员队伍;六是要规划发展前景,争取政策支持。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吉长两市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找出吉林市与长春市经 济发展的差距所在,并对吉林市与长春市经济发展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缩小 吉林市与长春市经济发展差距应采取的对策。 第一章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 一、经济增长理论 关于经济增长理论很多,较著名的有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新经济增长理论。这些理论所作的抽象的定量分析,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区域经济增长的 动因及其作用机制。 ( 一)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分别在1 9 3 9 年发表了论动态理论和 1 9 4 6 年发表了资本扩张、增长率和就业的文章。他们的增长理论都是建立在凯恩斯 的就业理论和国民收入决定论的基础上,而且得出的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条件也极为 相似,因此人们将他们的理论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模型的一般公式为: g = s c ( i - i ) 式中,g 表示经济增长率,s 表示储蓄率,c 表示资本产出比,即每单位产出所需资 本量。 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不仅要维护本期生产需求,还要考虑下期生产能力扩大后 的有效需求增加量,因此投资必须不断扩大才能增加有效需求,保证充分就业。投资必 须年复一年地不断扩大。可见,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从这点说,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实际上己从动态出发,将注意力焦点放在了资本形成的供 给上,击中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要害资本匮乏和资本形成能力不足。 哈罗德多马模型存在的问题有三:其一是模型所包含的只是在充分就、监上实现 均衡稳定增长的一种可能性,他给出的均衡增长路径十分狭窄。其二是稳定性不够,一 旦实际增长率偏离有保证的增长率,非但经济本身没有一种力量能使这种偏离得以纠 正,而且会产生一种累积效应,使之偏离得越来越远。其三是经济增长率由人口增长率 这个外生变量决定,假如人口不增长或负增长,就没有增长的可能。 ( 二)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1 9 5 6 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发表了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一文, 指出哈罗德模型关键的问题在于“生产是在不变的要素比例的前提下发生的”的假定, 因为这一假定隐含着资本与劳动是不可替代的。索洛在放松这一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 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型,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1 9 5 7 年,索洛在经济学与统计 学评论上发表了“技术变化与总量生产函数”一文,第一次将技术进步因素纳入增长 模型,并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作了定量测算,引起了人们对技术进步问题 的关注。以下是索洛在1 9 5 6 年和1 9 5 7 年给出的不含技术进步和带有技术进步的模型。 1 不含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 索洛放松固定资本产出比的假定,接受了哈罗德模型的他得出了新古典经济增 2 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k = s f ( k ) 一n ( k ) ( 卜2 ) 其中:s 是储蓄率,n 是劳动力增长率,k 是资本劳动比。 由于索洛使用了以k 为变量的线性生产函数,从而他的均衡增长条件总可以通过调 整k 的值而满足,因此索洛给出的均衡增长路径是稳定的。 索洛成功地解决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的稳定性问题,但是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 仍然只是外生给定的人口增长率,并且长期增长率完全独立于储蓄率等经济变量,这个 结构显然与经济增长的实际经济不符。 2 带有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 索洛在生产函数中加入了技术进步因素。这里所说的技术进步就是指产出增长中不 被生产要素的增加所解释的部分,索洛使用“技术变化一词作为生产函数任意一种形式 移动的缩语”,这样,将经济的加减速度、劳动力教育质量的改进,各种各样的移动生 产函数的因素都归入到“技术变化”之中。索洛的技术进步模型为: 里;二兰_ + 生 ( 1 3 ) q ak 式中,q 为人均产出,a 为技术进步因子,w k 为资本的产出弹性,k 为人均资本存 量。 由此可见,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和资本集约程度的增长。 索洛等人虽然发展了带有技术进步的模型,但是却没有对技术进步作出满意的解 释,不知道产生技术进步的原因是什么。因此,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被 看作是给定的外生因素。实际上,如果将技术进步作为一种要素引入增长模型,则生产 函数就会表现出收益递增的特点。而新古典主义的边际分析等理论都是在收益不变这一 假设下进行的,无法处理收益递增模型。 ( 三) 新经济增长理论 1 9 8 6 年,美国伯克利( b e r k e l e y ) 、加州大学的保罗罗默发表了“收益递增与长期 增长”一文,针对索洛模型的局限性探讨了技术进步的内生化问题。罗默的文章再次在 西方经济学界掀起了关于增长问题的广泛讨论。这些以研究内生技术进步为主要特征的 增长理论被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本文主要介绍人力资本模型。 罗默指出,知识具有“使用的非排他性和产权的排他性”。因此,一种知识可以从 两方面对生产活动起作用,一是导致新设计和新产品的生产,二是增加了知识存量,提 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为将知识的这种特性纳入其模型中,罗默将知识分为以人力资本 为载体的部分h 和不以人力资本为载体的技术部分a 。 罗默将经济分为三个部门:r & d 部门,中间产品生产部门和最终产品生产部门,得 出的经济均衡增长率方程为: 9 5 ;2 ;2 ;2 丢2 5 t 五4 2 1 二i 云三矗( 1 - 4 ) 其中,g 表示经济增长率,c 表示消费,y 表示总产出,k 表示资本,a 表示资本的 种类数,h a 是从事r & d 的总人力资本,s 表示效用的折现系数,a 、0 分别表示资本和 劳动力的产出弹性指数,y 表示利息率,h 表示人口中总人力资本。从这个增长率的表 达式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率与人力资本存量成正比,与r & d 部门的生产成本成正比, 与时间折现率成反比,而与人口规模无关。 罗默( 1 9 9 0 ) 模型研究了技术进步,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很好地解释了各国经济增长 的差异,并认为,人力资本水平越高,总人力资本越丰富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越高。 而在一些落后国家,由于人力资本总水平太低,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本投入r & d 活动,这 些国家被锁在“低收入陷井”里,甚至根本不发生经济增长。 然而,罗默模型却对发达国家自7 0 年代以来增长速度并没有因人力资本的不断积 累而越来越高,而是放慢的现象无法合理解释。此外,人力资本的测算和加总十分困难, 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实证分析和政策研究中的应用。 二、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关于经济均衡发展理论也较多,较著名的有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 森的低水平陷阱论、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 一) 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 该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努力使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以取得 长期的持续增长。不发达经济中,人均收入提高或下降的刺激力量并存,如果经济发展 的努力达不到一定水平,提高人均收入的刺激小于临界规模,那就不能克服发展障碍, 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为使一国经济取得长期持续增长,就必须在一定时期受到大于临 界最小规模的增长刺激。 ( 二) 纳尔森的低水平陷阱论 以马尔萨斯理论为基础,说明发展中国家存在低水平人均收入反复轮回的现象。不 发达经济的痼疾表现为人均实际收入处于仅够糊口或接近于维持生命的低水平均衡状 态:很低的居民收入使储蓄和投资受到极大局限;如果以增大国民收入来提高储蓄和投 资,又通常导致人口增长,从而又将人均收入推回到低水平均衡状态中,这是不发达经 济难以逾越的一个陷阱。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走出陷阱,就必须使人均收入增 长率超过人口增长率。 ( 三)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资本缺乏是阻碍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由投资诱力不足和储蓄 能力太弱造成的,而这两个问题的产生又是由于资本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存在恶性循环 造成的,但贫困恶性循环并非一成不变,平衡增长可以摆脱恶性循环,是扩大市场容量 和造成投资诱力的一种必须的方法。 ( 四) 罗森斯坦一罗丹的大推进论 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各产业,从而冲破其发展 的瓶颈。此论在发展中国家较有市场,原因在于它的三个“不可分性”的理论基础,即 社会分摊资本的不可分性、需求的不可分性、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以及外部经济效果具 4 有更能说服人的证据。 三、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关于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较著名的有艾尔伯特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论、佩鲁的增 长极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一外围论。 ( 一) 艾尔伯特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进步并不同时出现在每一处,经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将使经济增长 围绕最初的出发点集中,增长极的出现必然意味着增长在区域问的不平等是经济增长不 可避免的伴生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他提出了与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相对应的“极 化效应”和“涓滴效应”。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极化效应占主导地位,因此区域差 异会逐渐扩大,但从长期看,涓滴效应将缩小区域差异。 ( 二)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首次提出的增长极概念的出发点是抽象的经济空间,是以部门分 工所决定的产业联系为主要内容,所关心的是各种经济单元之间的联系。他认为增长并 非同时出现在各部门,而是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部门,然后通过不同渠道 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终极影响。显然,他主要强调规模大、创新能力高、 增长快速、居支配地位的且能促进其他部门发展的推进型单元即主导产业部门,着重强 调产业间的关联推动效应。 ( 三) 弗里德曼的中心一外围论 弗里德曼是在考虑区际不平衡较长期的演变趋势基础上,将经济系统空间结构划分 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二元空间结构。他认为,中心区发展条 件较优越,经济效益较高,处于支配地位,而外围区发展条件较差,经济效益较低,处 于被支配地位。因此,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各生产要素从外围区向中心区的转移。在经 济发展初始阶段,二元结构十分明显,最初表现为一种单核结构,随着经济进入起飞阶 段,单核结构逐渐为多核结构替代,当经济进入持续增长阶段,随着政府政策干预,中 心和外围界限会逐渐消失,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一体化,各区域优势充分发挥,经济 获得全面发展。 四、经济基地理论 经济基地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其基础产业增长的一个函数;这些产业 都是出口产业,它们被吸引到某一区域的主要原因不是利用该区域的市场,而是因为该 区域能够为产品出口到其它地区提供一个有利的基地,从而为出口产业提供种比较优 势。任何一个地区,出口的初始增加会导致总收入与就业水平十分显著的增加或提高, 所以,有些经济学家将出口称作增长的发动机。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思认为, 经济发展的时机和速度取决于出口部门的成功、出口产业的特征及出口产业实现收入的 支出结构。他还认为,只有一种出1 3 商品的地区或国家最终总是无法实现持续扩张,区 域经济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三个因素:区域的自然秉赋、出口产业的特征、 5 技术和转移成本的变化。在区域发展分析中,一般还是采用出口部门与非出口部门的两 分法,从而探讨不同部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成功的区域经济增长是因为出口产业 的初始扩张导致了出口基地的扩大及区域内部市场规模的扩大,而收支结构的状况又决 定了非出口部门需求的增长,进而导致非出口产业形态的不断变化。 6 第二章吉林市与长春市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吉林市与长春市经济发展测度指标的选择 进行区域经济比较,主要比较经济差异,经济差异在数量上表现为差距。所以必须 选择相应的测度指标,作为衡量各区域之间差异的标准。在有关区域的比较研究中,研 究者所使用的测度指标不尽相同,就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大多选用国民生产总值 ( g n p ) 、国内生产总值( g d p ) 、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 n i p c ) 、实际生活质量指数( p q l i ) 、 人类发展指数( h d i ) 作为测度经济差异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社会 总值和国民收入等单一指标简单、代表性强,在统计资料的获取方面比较容易,易于进 行区域间的比较。其中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代表性更强。因为社会总产值和 国民收入仅反映了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成果,而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包含了非 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成果。实际生活质量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等指标没有直接地反映区 域经济发展差异,而是侧重于衡量经济发展给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所起的作用。因而, 他们较少用于直接测量区域经济差异。要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比较,需借鉴 各种指标的长处,将其综合起来使用。 通过对上述指标特点的分析,根据本研究的需要,本文拟采用国内生产总值( g d p )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 d p p c ) 、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经济结构、生产要素作为吉长两 市经济发展的测度指标。 二、吉林市与长春市经济发展测度指标的比较 为了测算吉林市与长春市之间的经济差距,本文所需的统计数据是从吉长两市2 0 0 6 年的统计年鉴中获取。由于吉林市与长春市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经济发展差距逐渐 拉开距离,到了2 0 0 0 年之后,长春市在经济增长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吉林市虽 然也在发展,但是,发展的速度过于缓慢。因此,对于吉长两市经济发展的比较主要是 从1 9 9 l 2 0 0 5 年间有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为了研究方便,所使用的历年的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及其人均指标均用吉长两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原始资料计算得出,并将所 得数据制成了相应的表格,作为比较的依据。 ( 一) 经济总量比较 1 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是度量 该地区经济总量增长的速度指标,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 平。为了直观地反映吉长两市经济总量的差距,本文采用下述两个指标。 。徐永良嘉兴市与绍兴市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嘉兴学院学报,2 0 0 1 ( 1 ) :1 7 进行比较: d i = ( g d p 长春市一g d p 吉林) g d p 吉林市 ( 2 - 1 ) 用来描述第i 年以长春市为参照系的吉长两市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差距,d i 值越大 说明其差距越大。 d i = ( 人均g d p 长春市一人均g d p 吉林市) 人均g d p 吉林市( 2 2 ) d i 用来描述第i 年以长春市为参照系的吉长两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差距,d i 值越大,说明其差距越大。具体数据比较如下( 见表2 - 1 、2 - 2 ) 。 表争l 吉长两市1 9 9 1 - - 2 0 0 5 年g d p 比较表 项目 g d p ( 亿元) d i 值 年劳 吉林长春 1 9 9 19 5 51 2 9 0 0 3 5 1 9 9 21 0 8 31 7 3 oo 6 0 1 9 9 31 3 762 3 8 50 7 3 1 9 9 41 了8 ,83 0 5 707 1 1 9 9 52 2 4 13 6 550 6 3 1 9 9 62 5 8 14 3 4 906 9 】9 9 72 6 7 74 9 1 20 8 3 1 9 9 83 0 2 65 6 9 60 8 8 1 9 9 93 1 6 3 6 8 3 71 1 6 2 0 0 03 5 2 78 0 3 2 l ,2 8 2 0 0 13 8 3 79 2 8 91 4 2 2 0 0 24 2 6 61 0 6 0 81 4 7 2 0 0 34 8 5 61 2 2 6 71 5 3 2 0 0 45 6 4 71 4 1 5 61 5 i 2 0 0 5 6 2 9 71 4 1 5 61 3 4 表2 屯吉长两市1 9 9 1 - - 2 0 0 5 年人均g d p 比较表 、 项目 人均g d p ( 元) d i 值 鳓 吉林长春 1 9 9 12 2 9 2 2 0 0 3o 1 3 1 9 9 22 5 8 52 6 7 80 0 4 1 9 9 33 2 6 83 6 3 6o 1 1 1 9 9 44 2 2 54 6 1 80 0 9 1 9 9 5 5 2 5 65 4 5 50 0 4 1 9 9 66 0 2 06 4 7 2o 0 8 1 9 9 7 6 2 2 97 2 2 40 1 6 1 9 9 87 0 2 78 3 1 1o 】8 1 9 9 97 3 2 59 9 2 2 0 3 5 2 0 0 08 1 3 1 1 1 5 5 00 4 2 2 0 0 l8 8 3 11 3 2 1 9 0 5 0 2 0 0 29 8 2 41 4 9 5 9o 5 2 2 0 0 31 1 1 8 0 1 7 1 4 8o 5 3 2 0 0 41 3 0 3 2 1 9 6 2 9o 5 1 2 0 0 51 4 4 9 8 2 0 7 2 80 。4 3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1 ) 从1 9 9 1 2 0 0 5 年的1 5 年间,总体上看吉林市与长春市的g d p 、人均g d p 差距 在扩大,在2 0 0 0 年以后,差距明显拉开。d i 值1 9 9 1 年为o 。3 5 ,2 0 0 5 年扩大为1 3 4 , d i 值1 9 9 1 年为0 1 3 ,2 0 0 5 年扩大为o 4 3 。分析表明,吉林市在过去1 5 年里与长春市g d p 、 人均g d p 的差距不仅绝对值在扩大,相对值也在扩大。 ( 2 ) 1 9 9 1 1 9 9 6 年期间,无论是d i 值和d i 不是很大。总体来看,吉林市与长春 市的经济差距保持较为平稳的状态。在1 9 9 3 年和1 9 9 5 年的d i 值仅为0 0 4 。 ( 3 ) 1 9 9 7 1 9 9 8 年问,吉长两市的g d p 、人均g d p 开始拉大。到了1 9 9 9 年,d i 值 为0 3 5 ,超出了1 9 9 8 年的一倍。 ( 4 ) 2 0 0 0 年以后,吉林市与长春市的差距迅速扩大。尤其到了2 0 0 3 年,d i 值为 0 5 3 。虽然吉林市的人均g d p 也在逐年增长,但是增长较为缓慢。d i 值在2 0 0 3 年达到 了1 5 3 ,此时,吉林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长春市。 2 财政收入比较 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国家税收政策有关,分析和比较财政收入情况, 对于分析政府的调控能力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情况是十分有用的。下面是1 9 9 1 年以来 吉长两市财政收入比较( 见表2 3 ) 。 表2 - 3 重要年份吉长两市财政收入比较表 潜 财政收入( 亿元) 人均财政收入( 人元)财政收入占g d p 比重( ) 年份 吉林长春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1 9 9 11 5 2 1 5 13 6 52 3 31 5 91 1 7 1 9 9 52 5 93 6 56 0 9 5 3 91 1 61 0 0 1 9 9 83 4 36 7 48 0 39 8 11 1 39 9 2 0 0 03 3 6 7 6 47 7 81 0 8 69 59 5 2 0 0 34 8 51 3 4 81 1 2 3 1 8 7 8 1 0 0 1 1 0 2 0 0 56 7 01 8 4 81 5 6 12 5 2 61 0 6 1 2 2 2 从表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1 ) 吉林市与长春市在财政收入上的差距比人均g d p 的差距更大。自2 0 0 0 年以来, 长春市财政收入己明显高于吉林市,而且距离在成倍的增大。在1 9 9 8 年,长春市的财 政收入是吉林市的一倍,而到了2 0 0 3 年,长春市的财政收入已经是吉林市的3 倍了。 吉林市财政收入低,使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弱,直接影响了吉林市经济的发展。 ( 2 ) 吉林市人均财政收入水平与长春市差距也很大,因而影响了吉林市居民对公 共物品的拥有量。 ( 3 ) 导致吉林市与长春市在财政收入上的差距比人均g d p 的差距更大的直接原因 是吉林市税收占g d p 的比重低。 ( 二) 居民收入水平比较 经济发展对于地方百姓的直接意义是体现在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随 着人均g d p 的增长,吉长两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见从表 2 - 4 ) 。 从表2 - 4 数据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 1 )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农民与长春市农民的收入差距在扩大。在1 9 9 1 年两市的 农民收入相当,从1 9 9 8 年开始,差距在不断的扩大,到了2 0 0 5 吉林市农民年均收入为 长春市农民的8 3 。 ( 2 ) 吉林市城乡收入差距比长春市大,2 0 0 5 年吉林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l :2 7 而长春市为l :2 4 。通过这两个比值的对比,说明长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平衡,整个地区 的农民都能从工业化增长中受益,城乡一体化进程快,而吉林地区经济发展表现出不平 衡。解决吉林地区城乡差距问题的根本是加快吉林地区农村工业化的迸程。 表2 - 4 重要年份吉长两市居民收入水平比较表 项目 农村人均收入( 元)城市居民人均收入( 元) 城乡人均收入比值 鳓 吉林长春吉林长春吉林长春 1 9 9 16 6 66 6 31 6 1 21 4 1 5l :2 41 :2 1 1 9 9 51 4 6 l1 8 4 13 3 9 3 3 4 5 6l :2 31 :1 9 1 9 9 81 9 9 62 5 2 04 7 3 24 7 5 11 :2 4l :1 9 2 0 0 02 0 6 62 5 6 85 3 6 55 5 6 81 :2 5 9l :2 2 2 0 0 32 7 0 03 4 1 17 7 0 07 9 0 5 1 :2 91 :2 3 2 0 0 53 4 4 94 1 8 09 2 3 01 0 0 6 5 1 :2 7l :2 4 ( 三) 经济结构比较 1 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经济结构向以高效益为特征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方向演进,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而且是经济发展的条件。下面就吉长两市1 9 9 9 年以来重要年份三次产业的比重进行比 较( 见表2 5 ) 。 表2 - 5 重要年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比较表( ) i 、 兰 吉林 长春 1 9 9 l1 5 :5 9 :2 6 2 4 :3 9 :3 6 1 9 9 51 5 :5 2 :3 3 2 0 :4 0 :3 5 1 9 9 82 0 :3 7 :4 31 9 :4 3 :3 l 2 0 0 01 7 :4 0 :4 3 1 4 :4 4 :4 2 2 0 0 31 6 :4 2 :4 2 l l :4 7 :4 2 2 0 0 51 6 :4 5 :3 9 l l :4 7 :4 2 通过对表2 5 分析可以得出下述结论: ( 1 ) 1 9 9 1 1 9 9 5 年以前,吉林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优于长春市,到了1 9 9 8 年以后, 长春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且从1 9 9 8 年以后,始终保持较好的结构比例, 而吉林市到了2 0 0 0 年以后,产业结构发生了不良的比例。通过前面的相关数据比较, 恰在2 0 0 0 以后,吉林市的经济状况与长春市拉开了距离,这也说明产业结构影响了吉 林市的经济发展。 ( 2 ) 1 9 9 1 年以后,吉林市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没有多大的变化,而长春 市第一产业的比值呈下降趋势。 总体来看,吉林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与长春市有一定的差距,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过 大。 2 工业结构比较 工业结构转换还表现在对高科技的利用上。下面对2 0 0 5 年吉林市和长春市高新技 术增加值、比重进行比较( 见表2 6 ) 。 表2 - 62 0 0 5 年吉长两市高新技术增加值、比重比较表 区域吉林长春 增加值( 亿万元) 4 58 1 3 0 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o 74 8 5 2 0 0 5 年吉林市高新技术增加值仅为长春市的0 6 ,长春市工业结构的高新技术化 趋势已十分明显,而吉林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滞后。由索络米德模型得知,经 济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和资本集约程度的增长。因此,吉林市的经济要取得较快的 增长,必须要有高新技术的支持。 ( 四) 生产要素比较 4 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比例结构决定了比较优势的形成。本文采用表2 。7 中的各种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见表2 7 ) 。 表2 72 0 0 5 年吉长两市要素存量及比例比较表 劳动力 人均固定资固定资产净值实际利 区域产投资 人均存款 存款余额 ( 万元)( 元)( 亿元) 总值人均 用外资 ( 元人) ( 亿元)( 万元人) ( 亿美元) 吉林 1 5 6 8 71 0 5 9 61 2 0 6 33 3 4 44 5 52 0 60 2 长春3 5 3 98 8 9 0 73 2 7 7 91 8 9 3 56 5 08 8 91 1 7 注:固定资产净值是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人均固定资产净值是指周定资产净值从业 人员数。 从表2 7 可以看出: ( 1 ) 反映资本形成能力的城乡居民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指标上的差距。 吉林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为长春市的7 0 ,人均劳动力拥有资产 指标是长春市的2 3 。 ( 2 ) 另一个反映资本形成能力的利用外资的数量指标,吉林市的差距更大。2 0 0 5 年吉林市实际利用外资为2 2 亿美元,是长春市的2 4 ( 长春市实际利用外资额9 0 亿美 元) 。大量吸引外资,不仅弥补了资本的不足,而且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设备,提升了本地 的产业结构。 ( 3 ) 吉林市与长春市在生产要素上的差距不仅在物质资本上,还在于人力资本的缺 乏。从吉林市与长春市的2 0 0 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获悉,吉林市的科学技术人员仅为长 春市的3 3 。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将直接影响吉林市的技术创新能力。 第三章吉林市与长春市经济发展差距原因分析 从上一章分析可以看出,吉林市经济的发展与长春市相比在各项经济发展指标上存 在很大的差距,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经济、人口、科学技术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的 景晌。 一、经济因素的影响 ( 一) 经济增长的影响 区域经济增长是导致经济差异变化的最直接的、决定性的因素。其他因素基本上都 是通过影响区域的经济增长而对区域经济差异变化产生作用。这里主要对吉长两市1 9 9 9 2 0 0 5 年期间各年段g d p 和人均g d p 增长速度进行对比,讨论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 差异变化的关系( 见表3 1 、3 2 ) 。 表3 - 1 吉长两市1 9 9 9 - - - 2 0 0 5 年期间各年段g d p 年平均增长速度( ) 年份 区域 1 9 9 1 1 9 9 5 1 9 9 6 一1 9 9 92 0 0 嗍0 0 5 1 9 9 1 - 2 0 0 5 吉林2 3 99 11 2 21 4 ,7 长春 2 9 91 9 2 51 4 1 52 0 6 表3 2 吉长两市1 9 9 9 - - 2 0 0 5 年期间各年段人均g d p 年平均增长速度( ) 争劳 1 9 9 1 1 9 9 51 9 9 6 一1 9 9 92 0 0 嗍0 0 51 9 9 1 2 0 0 5 区域 吉林2 3 28 81 2 11 4 3 长春2 8 71 6 21 2 61 9 6 根据表3 - 1 和表3 2 ,对几个时期吉长两市g d p 年平均增长速度和人均g d p 年平均 增长速度进行分析: 在1 9 9 1 1 9 9 5 年期间,吉长两市的g d p 和人均g d p 增长速度都呈较快的增长速度, 此时,吉林市g d p 比长春是相差6 0 个百分点,人均g d p 年平均增长速度与长春市相差 5 5 个百分点。 在1 9 9 6 - - 1 9 9 9 年期间,吉长两市的g d p 和人均g d p 增长速度都呈下降的趋势,这 与当时国际与国内大环境密切相关的,因为当时全国正处于经济不景气时期,此时,吉 林市g d p 和人均g d p 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与长春市相差1 0 1 5 和7 4 个百分点。 在2 0 0 0 - - - 2 0 0 5 年期间,吉林市的g d p 和人均g d p 增长速度都呈上升趋势,而长春仍 呈下降趋势。此时,吉林市的g d p 和人均g d p 的增长速与长春市分别相差2 和0 5 个百 分点。 6 在2 0 0 0 - - - 2 0 0 3 年期间,长春市经济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吉林市,但是到了2 0 0 4 年和 2 0 0 5 年,长春市经济发展出现了近1 5 年来最慢的速度,就是这两年,吉林市的经济增 长速度在1 5 年里第一次超过了长春市,这不能说明吉林市经济发展快了,而是长春市 的经济发展速度变慢,使吉林市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长春市。 从1 9 9 t - - 2 0 0 5 年期问总体来看,吉林市g d p 和人均g d p 相对年平均增长速度过于 缓慢。在些期间,吉林市g d p 和人均g d p 与长春市分别相差5 9 和5 3 个百分点。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吉长两市经济差异的形成直接取决于吉长两市的经济增长的变 化。 ( 二) 经济结构的影响 1 产业结构对经济差异的影响 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下面根 据表2 5 对吉长两市的产业结构按在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进行比较。 由表可以看出:吉林市到了1 9 9 8 年以后,第一产业比重在增大,而第三产比重在 减少。这说明吉林市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份额增大,是g d p 增长的一个重要 因素。因此,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从 前面分析看出,吉林市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长春却呈上升趋势。这也是吉长两市 经发展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 2 农业结构对经济差异的影响 通过表3 3 对农业结构的分析看出:吉林市农业产值中,种植业所占比重过大,农 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因此无法实现效益农业。 表3 32 0 0 5 年吉长两市农业结构比重 区域农业( 种植业增加值)林业牧业渔业 吉林4 8 4 3 1 9 ( 与2 0 0 4 年相比) 2 8 4 5 22 9 长春4 7 8 1 6 ( 与2 0 0 4 年相比) 0 75 0 3 60 5 从表3 4 来看吉林市农业,吉林市的传统农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但仍保持了4 8 的比重,其中,粮食作物9 0 。可见,吉林市一直是吉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