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及其当代启示.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及其当代启示.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及其当代启示.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中文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是对人 类传统的社会公平观的革命性变革,是人类公平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飞跃。本 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马列作家论著入手,认真研究、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公 平观的逻辑脉络和主要内容,揭示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对于我们推进社会公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启示。文章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我国理论界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研究状况进行历史回顾, 对其他人的研究工作及成果进行综合评述,然后引出自己的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简要论述了人类公平理论的发展历程,从历史视角考察了马克思恩 格斯公平观的理论渊源。 第三部分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改变传统公平观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内 容,实现了公平理论革命性创新。 第四部分总结和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探讨和 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主要内容。全面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思想中关于 公平的实质、公平的标准、公平的特点、公平的要求等基本观点。 第五部分探讨如何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公平理论指导我们解决当前社会公平 问题,揭示出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重要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公平,公平观,当代启示 中文文摘 中文文摘 公平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理论热点问题。在我国,由于对马克思恩格斯的 公平观没有系统、准确的领会和掌握,长期以来人们对公平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 在实践上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时代呼唤科学的公平观来统大家的思想,指导我 们的实践,增强我们的信心。因此,认真重温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对于我 们推进社会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是文献综述:纵观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 公平观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这两个层次上:第一层次主要是对马克思恩格 斯关于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思想研究。第二层次是对马克思思格斯公平观的系统 研究。接着探讨了当前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 了本文的主要创新点: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阐述了公平是一个社会历史性的存 在,提出了社会化的人是社会公平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并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确定为追求社会公平的主题和目的。因而,本文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时, 将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思想结合起来。本文以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从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原著入手,深 入研究、挖掘和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思想的理论脉络和主要内容,并试图将马 克思主义公平思想和人的发展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为一个整合的理论架构。 本文第一章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思格斯公平观的 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公平思 想的结果。古代希腊思想家的公平正义思想、近代启蒙思想家的公平理论、空想 社会主义者的公平理论成果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构建无产阶级的公平观具有十 分宝贵的启迪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本文第二章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理论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是 在批判继承前人公平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对传统社会公平理论的扬弃。 它的建立是人类公平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飞跃。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实 现了公平理论研究方法的革命性创新。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对公 平的内涵进行重新理解和根本改造,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确定为追求社会公平的 主题和目的。 本文第三章着重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丰富内涵。包括:公平的内在 规定、公平的本质特征、公平的衡量标准、公平的历史走向以及无产阶级的公平 v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平要求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是一个社会历史性的存在,公平的性质和内容是由 一定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条件即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公平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 在其保守方面或革命方面的观念化、神圣化的表现:公平观念也是法权观念或道 德观念最抽象化的表现。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公平是个历史范畴,具有历史性,而不是一个永恒 的范畴;社会公平总是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公平必然具 有阶级性;社会公平是一个相对的范畴,具有相对性,公平的观念总是因时、因 地、因人而异,绝不存在什么永恒的公平。 关于公平的标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不存在一个恒定不变的公平标尺,没 有一个可以简单套用的抽象公平标尺,公平与否的根本判断标准在于是否符合社 会发展的规律,是否代表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 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实现公平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并且艰难曲折的过程,每一次 否定不公,公平在一定程度上就前进一次,未来社会公平必然经历一个从相对公 平到绝对公平的渐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的公平观进行了深刻剖析。他们认为资产阶级把等 价交换原则视为公平原则,这是用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资产阶级 公平观的实质上只是商品交换的公平,是一种维护少数人利益的公平。在资本主 义制度下,平等和自由只能是少数人的平等和自由。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成熟程度把共产主义 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在社会主 义社会,由于生产力还有待发展,因此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按 要素分配相比,按劳分配肯定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确立了劳动为消费 品分配的统一尺度,否定了私有制和阶级剥削的分配观。这就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消除了千百年来存在的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劳动的剥削现象,实现了劳动 平等和分配平等,4 因而无疑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公平制度的一次深刻的革命。 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同时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按劳分配并不是最理想 的公平分配模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种公平分配的权利仍然 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权利,还带有资本主义公平分配观的烙印。按劳分配的公平 原则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等价交换就其交换功能上具有同一性,即等量劳动换 v i 中文文摘 取等量报酬。其次,这个平等只是做到了原则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最后,这 个公平也是相对的,只能是无产阶级之间的公平,因为阶级之间的利益是冲突的, 有无产阶级的公平就没有资产阶级的公平。 关于无产阶级如何实现真f 、彻底的公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社会 公平和正义的基本条件,就是整个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生产力,消灭 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体力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把无产阶级的公平要求理 解为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 平观的根本之点。 本文第四章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对于推进我国社会公平和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的成就,社 会财富迅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提高。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一个发展 机遇期和矛盾突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矛盾和问题 十分复杂、更突出。 首先是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虽然说社会公平问题不等于贫富差 距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只是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是严重的贫富不均必然 是社会有失公平的一种体现。我国当前现实情况是:我们在3 0 年的时间里已经 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贫富差距引起社会不安的国家,这种变 化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惕。 其次是“金字塔 式的社会层级结构,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人数极为庞大。这 就使得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问题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更加严重:各方面的社会关系 难以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共享社会发展成 果的基本宗旨难以实现。显然,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甚至问题越积越多、矛盾 越来越深,势必形成对社会良性发展的严重阻碍。 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平观的思想, 不断完善相关具体制度,为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这也是 当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工作着力点。第一,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思想弘扬社 会和谐。第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 径。第三,要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内在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第四,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最后,要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不断健全 和完善保障社会公平的具体社会制度和措施。其中包括: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v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理念,促进政治公平和司法公正;建立公平的教育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 立公平合理的税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营造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的人文环境。 本文的最后部分是结论。 摘要 m a r xa n de n g e l s v i e w so fe q u i t yi sa ni m p o r t a n tc o m p o n e n to fm a r x i s m t h e o r y , i t s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i st ot h eh u m a n s o c i e t yo l df a i rv i e w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i si n ah u m a nf a i rt h i n k i n gh i s t o r yg r e a tl e a p t h ep r e s e n tp a p e ri n t e n d st os t a r tf r o m r e a d i n gi n t e n s i v e l yi n t ot h eo r i g i n a lw o r k so fm a r xa n de n g e l sa n dt h e nb ya n a l y z i n g d e e p l ya n dc a r e f u l l yt h eb a s i cs t r u c t u r ea n dm a i nc o n t e n to fm a r xa n de n g e l s e q u i t y t h e o r y , r e v e a l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a p p i c a t i o na n dv a l u e s o ft h i s t h e o r y t o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s o c i a l i s m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t h ea r t i c l ei sd i v i d e df i v ep a r t s : t h ef i r s tp a r tf a i rc a r r i e so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r e v i e wt oo u rc o u n t r yt h e o r i s t sa b o u t m a r xa n de n g e l s v i e w so fe q u i t y , c a r r i e so nt h es y n t h e s i st oo t h e rp e r s o n sr e s e a r c h w o r ka n d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t oc o m m e n t ,t h e nd r a w so u to w n t o p i cr e s e a r c hc o n t e n t 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n s p e c t st h eo r i g i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r xa n de n g e l s t h e o r yo f e q u i t yf r o mt h eh i s t o r i c a la n g l e ,e l a b o r a t e st h eh u m a nf a i rt h e o r yd e v e l o p m e n t p r o c e s sb r i e f l y , a n a l y z e sh i s t o r i c a li n e v i t a b i l i t yo ft h eb i r t ho ft h et h e o r y t h et h i r dp a r tp r e s e n t st h eo fv i e w so fe q u i t yo fm a r x i s mi sa nu p p e rg r e a t r e v o l u t i o no fs o c i a le q u i t yt h o u g h ta n dh i s t o r yt r a n s f o r m sf o rh u m a nb e i n g ,b e c a u s ei t h a sc h a n g e ds o c i a le q u i t yt h e o r yt h ef a i rv i e wt h e o r ys t a r t i n gp o i n t ,t h ef o o t h o l d ,t h e r e s e a r c ht e c h n i q u e t h ef o u r t hp a r tc o m b st h e o r ys y s t e mo fm a r xa n d e n g e l s f a i rv i e w sa n dt h el o g i c a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o fm a r xa n de n g e l s t h e o r yo fe q u i t y , d i s c u s s e sa n ds u m m a r i z e sm a r x e n g e l st h ef a i rv i e wp r i m a r yc o v e r a g e ,a n de l a b o r a t e sm a r xa n de n g e l s t h e o r yo f e q u i t y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a b o u tt h ef a ke s s e n c e ,f a i rs t a n d a r d ,t h ef a i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b a s i cc o n c e p t t h ef i f t hp a r tf a i rt h e o r yi n s t r u c t su su s i n gm a r xa n de n g e l s v i e w so fe q u i t yt o s o l v et h ec u r r e n ts o c i a lj u s t i c ep r o b l e m ,p r o m u l g a t e sm a r xa n de n g e l s f a i rv i e w r e g a r d i n gh a v et h ei m p o r t a n te 曲班t e n m e n tf u n c t i o nt or e a l i z et h es o c i a lj u s t i c ea n d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s o c i a l i s m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k e yw o r d :m a r x ,e n g e l s ,e q u i t y ,v i e w so fe q u i t y ,c o n t e m p o r a r y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1 1 1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 姓名)宣蹇学号窒q q 鱼q q 墨鱼专业里壶星主墓蜇堂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及其当代启示)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 所知,除论文中已特别标明引用和致谢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做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由 此产生的一切法律结果均由本人承担。 本人完全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福建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学位论文( 含纸质版和电子版) ,并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福建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并 按国家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或机构( 如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 信息研究所等) 送交学位论文( 含纸质版和电子版) 。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亦遵守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官元 签字日期:2 研年妇声日 指剥嗽:纭够 签字日期:力唧年厂夥d 日 绪论 绪论 追求公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社会公平问题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历来 是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许多社会科学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理 论热点问题。在我国,由于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没有系统、准确地领会和掌握, 长期以来人们对公平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在实践上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时代呼 唤科学的公平观来统一大家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增强我们的信心。因此认 真重温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来统一大家的思想 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节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纵观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研究 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这两个层次上: 第一层次主要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思想研究。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就成为马克思思格斯公平观 研究的中心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初,为了打破平均主义,我国理论界围绕着“公 平 与“效率这两个范畴对马克思主义公平分配思想展开了的探研。学者们运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探讨和总结了马克思恩 格斯公平分配观的核心思想,有了这样的认识:公平分配不是一种平均主义、不 是事实上的完全平等;公平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存在在永恒、绝对的公平分配; 不能脱离现存经济关系而在观念中去寻找抽象的公平分配等等。例如,陈勇教授 认为,公平是现实社会关系的观念表现;是人们对社会分配形式所作的一种道德 评价;是调节人们之间财富分配等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孙蚌珠教授认为公 平作为价值判断是对现实分配关系与利益关系的一种评价;公平的实现程度不能 超越生产关系的特点,也不能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刘斌教授认为马克思恩格 斯公平分配观核心内容大致包括三方面:第一,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看,不存在 永恒、绝对的公平分配。公平分配是一个受现实生产力条件约束的历史性、暂时 性范畴;第二,未来社会公平分配质的规定性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三,马 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公平分配实现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第二层次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系统研究。从2 0 世纪9 0 年代开始,国 内学术界在社会公平问题的研讨热潮中更为深入、全面地展开了对马克思恩格斯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平观的研究,尤其注重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公平观的系统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公平问题的日益关注,国内 理论界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公平观的系统研究也日益增多。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公 平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掌握和总结,概括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基本要点, 涌现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例如,我国学者段忠桥教授在哲学研究2 0 0 0 年第8 期上发表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平观一文,从公平的产生和实质、公 平的基本特性、公平的衡量尺度以及公平的实现等十个方面细致全面地概括了马 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的主要内容。李君如教授在他的学术专著( ( 当代中国政治 走向) ) 一书中也概括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丰富内容:1 ,任何社会的公平 都不是抽象的、绝对的,而是现实的、具体的,必须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公平 观划清界限。2 ,要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不能依赖于诉诸道德和法的做法。公 平的实现程度不能超越生产关系的特点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们必须根据社会 生产发展提供的条件来确定分配的水平及其公平程度。3 ,无产阶级在革命时期 追求的公平,就是要消灭阶级。4 ,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就是要实行以“劳 动”为同一尺度的社会公平,而不可能做到分配结果事实上的平等。5 ,在共产主 义社会第一阶段,劳动产品不可能不折不扣地按照平等的权利在社会全体成员中 分配,还必须在分配前作必要的手口除”,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和保险基 金,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提供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以实现社会公平。赵振华教 授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公平是历史的、 相对的,公平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对公平有不同的 认识。2 ,公平的内容应该包括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收入等方面。3 ,平 等不仅要求在法律层面平等,而且要求事实平等。4 ,资本主义社会和以前的剥 削社会一样是不平等的。5 ,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形式上平等和内容上不 平等不可避免。6 ,要实现真正的平等,必须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制度。 这一系列研究成果,比较系统、完整地概括和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 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研究视野。 第二节当前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理论界从多方面深入探讨了马克思和恩 格斯的公平观,为我们进一步系统、深刻、完整地掌握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打下 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当前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研究还存在这样一 2 绪论 些问题: 首先,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平理论中的公平层次性问题研究相对薄弱。公 平可以从经济、政治、伦理、文化等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进行研究,但是理论界 关注的焦点常常在于公平分配思想的研究,而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平理论中的社会 保障机制和教育公平等方面研究相对不足。另外,针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新 变化的影响,我们的社会主义公平观如何进行应对和调节等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深 入探析。 其次,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解读存在断章取义现象。比如马克思曾说过: “他们宣布,这个国际协会以及加入协会的一切团体和个人,承认真理、正义和 道德是他们彼此间和对一切人的关系的基础,而不分肤色、信仰和民族。”有研 究者就据此片面地得出“马克思将正义视为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 的结论。 这就是没有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及其思想观点进行全面的、历史的解读,不顾 其著作的具体语境、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因素而贸然得出结论。 最后,在当前的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应用研究方面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存在着企图一劳永逸地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思想倾向。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 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在社会公平方面不断出现新形势和新问题。实践永无止 境,理论也应不断创新。然而有的研究者对新时期社会公平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和 新矛盾没有进行客观的历史的评价和分析,企图用一成不变的理论一劳永逸地解 决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问题。因此难以准确地从马克思恩格斯公平理论出 发,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具体方法以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即使在当前贫富差距 不断扩大、社会公平问题十分突出的时期,国内学术界仍有部分学者持有类似“效 率优先,保障公平 的主张。 第三节本文的创新点 1 数据上的创新 我们研究社会公平观念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理论来 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在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现实指导意义进行评 价和分析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用丰富、翔实的数据来说明问题,增 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 理论上的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1 6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6 5 年版,第1 5 页 3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阐述了公平是一个社会历史性的存在,提出了社会化 的、现实的人是社会公平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并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确定为追 求社会公平的主题和目的。因而,本文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时,将马克思 恩格斯的公平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思想结合起来。本文以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从研读马列经典作家的原著出发,力图系统、 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主要内涵和逻辑结构,并尝试将 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和人的发展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为一个整合的理论架构。 4 第一章马克思思格斯公平观的理论渊源 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批判地继承和 改造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公平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公平问题是一个 古老而常新的课题,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为之不懈探索,留下了光辉的思想足迹。 虽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这些思想家们的公平思想体系不可能为我们实现社 会公平理想指明真正的出路。但是,这些优秀的公平思想成果为马克思恩格斯公 平观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料和有益的借鉴,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第一节古代希腊思想家的公平正义思想 古代希腊人从道德伦理角度出发相当仔细地讨论了公平正义的内容,力图用 正义来解释整个世界。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首先提出了公平和正义的问题。柏拉图认为,美德就 是和谐,而和谐的首要条件、首要因素就是正义。正义是最大的“善”,是诸美 德的统领,它是存在于国家政治和个人行为中最一般的理念,是社会生活中的支 配力量。柏拉图还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探讨公平问题。在他看来,只有让每个人 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全社会依据分工协作的原理组织起来,才能产生最高的效 率,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公平的社会,社会成员才能得到最大的幸福。柏拉图说: “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 事而不兼任别人的事。 “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做自己的事。” 因此,充分发 挥每一个人的能力,使每个人各得其分并且各守其分,是社会组织的最高原则, 也是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最大利益的总的原则。 亚里士多德接受了柏拉图公平正义理论的核心思想。亚里士多德公正理论的 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庸”。他认为各种德行都可以囊括于公正范畴之中,公正 就是行为的中庸,是按照自己的所值取得相应的份额,这就是所谓的“正义就是 比例”。中庸,就是从平等的意义上考虑公正,调节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观念,使 人们的行为保持和谐、不偏不倚的状态。亚里士多德相信社会整体利益是公平正 义的中心内容,“政治学上的善就是正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固另外,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7 年版,第1 5 4 页 留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7 年版,第1 5 4 页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7 年版,第1 5 5 页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3 年版,第1 3 6 页 5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亚里士多德还把公平的表现形式分为相对公平和绝对公平。他认为:相对公平是 法律意义上的公平,它是人们相互约定的一种结果。它是随着时代而变迁的,会 因时因地而发生改变。绝对的公平是一种最高价值,也可称为“自然的公正”。 它是以“善的理念”为根据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人们必须绝对遵守的一种普 遍的、永恒的理性原则。因此,尽管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形态和思想意识都随 着时代的改变而变化,但是公平作为“至善”则永恒如一。 希腊公正思想首先关注的是社会整体的利益、城邦的利益。无论是柏拉图还 是亚里士多德,都把论述的重点放在促进社会总体利益上。他们认为公正是一个 标准,用来衡量社会是否合理、个人行为是否恰当;同时,公正本身又要通过社 会利益来论证和解释。这些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后代的思想家,成为马克思恩格斯 公平观最早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近代启蒙思想家的公平理论 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近代启蒙思想家格劳秀斯、霍布斯、伏尔泰、卢梭等 人也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而且富有创造性探讨和研究。 在启蒙运动时期,以自然法为基础,把人还原到自然状态来探讨公平问题, 是这一时期许多思想家采取的的方法。他们的代表人物是霍布斯、洛克和胡果 格劳秀斯。通过分析人的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自然法要旨就是人人都是平等的; 自然法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普遍准则,遵守自然法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本 途径。他还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人可以在其力量和智慧允许的范围内 不受阻碍地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但他同时看到,人们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有必 要放弃自己的一部分权利,应该满足于和他人平等地享受自由的果实。洛克认为, 自然状态是一个人人自由平等的状态,在自然状态中人们可以平等地享有生命、 自由和私有财产等权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自己的行动。格劳秀斯 认为,自然法为人类规定的自然权利,如自由、平等这些天赋权利,是符合人类 共有的理性的,因而也就是公平的、正义的,是人们必须普遍遵守的法则。 到了1 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逐步取得胜利,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开始从新的 角度对公平的问题展开论述。他们开始从人的本质观的角度出发探讨社会公平问 题,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等。他们将公平理解为一种政治上的民主主权和社 会契约,这种公平思想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民主”、“自由”和“人权”思想的 反映。伏尔泰认为公正是自然法的基本要求,实现自然法的要求就是实现了公正。 第一章马克思思格斯公平观的理论渊源 关于平等,伏尔泰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平等的真谛就在于一个人不论财产 和社会地位如何在自然法面前都是平等的。卢梭理论核心是社会不平等的起源以 及契约在国家起源上的作用。他认为,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因为这种社 会制度和法律把人们分成为穷人和富人。在国家公共权力的统治下,富人成了强 者和统治者,穷人则成了弱者和被统治者,因而破坏了自然状态中的平等和自由。 卢梭把专制和暴政的出现看做是人类社会不平等的顶点。到这个时候,继之而来 的社会革命将使旧的制度瓦解,从而重新回到平等的自由状态。关于正义的理解, 卢梭认为正义就是由于热爱秩序而遵守秩序的行为。正义并不是绝对的、事实上 的平等,而是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因为民主共和国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反映,所 以遵守法律也就实现了平等。 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公平理论尽管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但它 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类的进步。他们的公平理论对于马克思和恩格 斯构建无产阶级的公平观具有十分宝贵的启迪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第三节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公平理论成果 在1 9 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继承了启蒙运动以来的社会公平思想,对 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的平等发展提出了许多天才性的思想。 早、中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如莫尔、康帕内拉,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曾天才地 提出过按需分配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在他们眼里,理想的社会分配形式是社 会成员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进行共同劳动,社会成员根据需要和可能共同 享用劳动成果。但是,由于时代所限,他们勾勒的公平分配制度具有明显的平均 主义和禁欲主义色彩。 晚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及其门徒对未来社会制度特 别是公平分配制度进行了新的探讨。他们反对平均主义,他们的公平分配思想都 不同程度地包含了按劳分配的思想萌芽。他们认为,实行普遍劳动的原则是未来 社会实现平等的一个重要表现;劳动权是“最主要的天赋人权”,这种权利只有 在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圣西门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实业制度”。他指出,实业 制度实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整个社会的生产,在这种制度下人人都要劳动,每一个 人的收入应当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傅立叶的理想社会制度是和谐制度,是 指以自愿原则参加的生产和消费的协作制度。在消费品的分配上,协作制度绝不 主张平均主义。他提出了“按比例分配”的原则,即按劳动、才能和资本这三种 7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产资料”的比例进行分配。欧文提出,公社是未来社会的基层组织,是独立 的生产和消费单位。公社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每一个社员可以到公社仓库中领 取自己所需的物品。同时,欧文还明确提出了“各尽所能”的思想。他认为公社 将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家庭,各个成员各尽所能。 同时,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过程中也看到了由于私有制的 存在而导致的人的财富上不平等,进而导致了人的发展的问题,从而要求人在发 展上的公平。欧文认为,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并不大,后天的发展才是决定人们 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卡贝也认为人的权利应当是平等的。因为人的理性会引导 我们去建立理想的社会,去建立教育的公平,去建立劳动和财富的公平,去建立 法律和政治的公平。德萨米承认人的天生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差别或不平等,如 体力或智力上的不平等,但天生的不平等不应该带来权利的不公平,社会的任务 就在于消灭这种因为天生的不平等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对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公平和人的平等发展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它 们称为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尽管没有摆脱历史的局限 性和空想的性质,但正如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一样,他们 的公平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直接理论来源。 8 第二章马克思思格斯公平观的理论创新 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是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人类历史上一切 优秀的公平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传统社会公平理论的扬弃,是人类公 平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飞跃。 第一节思想方法的创新 马克思和思格斯并不是从抽象的公平概念原则出发谈论公平问题,而是认 为公平是一个社会历史性的存在,这样就把社会公平观建立在了唯物史观的坚实 基础上。资产阶级思想家往往利用公平的概念和原则进行社会批判,抨击封建制 度。他们用公平概念进行社会批判的做法,实际上是掩盖了资产阶级公平观念的 阶级性和狭隘性,把代表资产阶级少数人的公平原则强加给每个人,使之普遍化、 永恒化。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辩证法和阶级分析法,对从抽象的公平原则出发 传统哲学公平观念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还原了资产阶级公平观念的虚伪性、欺 骗性、阶级性和残缺不全的真实面目,从而宣告了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唯心 主义公平观的破产。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不是一种抽象的原则和观念,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 社会现实经济关系的反映。公平观念不是天赋的,是现实社会经济关系在人们思 想观念上的表现。社会公平问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结果,实现真正、彻底社会公平的最终动因也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因此, 任何一种公平的本质和内涵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不同的社会历史 条件造就不同的公平观。我们研究社会公平问题必须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 状况相联系,必须以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为指导,才能正确认识 公平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经济现实情况出发,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去探求公平 的根源、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在公平问题上摆脱了孤立、静止、抽象的 思维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确立是对传统社会公平问题研究方法的一次彻 底超越和伟大变革。 第二节思想内容的创新 2 2 1 运用唯物史观对公平观的内涵进行重新理解和根本改造 9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前,启蒙思想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曾经大量使用公平 和人性的概念进行社会批判。在他们眼里,“公平”是一个标尺,它可以衡量一 切社会现象;“人性”则一直是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一面大旗。马克思 恩格斯认为,从抽象的概念和理性原则出发进行社会批判,显得十分苍白无力, 无助于说明复杂的社会历史问题。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正义、人道、 自由等等可以一千次地提出这种或那种要求,但是,如果某种事情无法实现, 那它实际上就不会发生,因此,无论如何它只能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 这些字眼固然好听,但在历史和政治问题上却什么也证明不了。 和传统社会公平理论从抽象的人性出发、脱离现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来谈论 公平不同,马克思恩格斯是从社会化的人出发来研究公平问题的社会历史性。马 克思在费尔巴哈论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 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这篇经典著作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研究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生产,得出了“人是什 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的结论。这表明,人的社会关系是 人们在实践中发生的关系,人的历史是一部实践的历史。人和动物虽然同来源于 自然界,但是人依靠自己的物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关系,从而使自己 有了区别于动物的社会本质。这是立场的根本改变,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彻底抛 弃了与世隔绝的“抽象的人 而转向“现实的人”。是以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下活 动着、发展的现实的人为前提,还是以想象中的具有永恒不变的人性的、抽象的 “入”为前提,这是唯物史观的公平思想和唯心史观的公平思想的根本的分水岭。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 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 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公平观念也是一种社会意识,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因此,马 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任何一种公平观念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 产物。人们用衡量和评价现存的社会生产关系和国家、集团和人们现实行为的公 平观念,事实上都是从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经济结构中产生出来的。马克 思和恩格斯把社会化的人作为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出发点,并揭示出了公平观念伴 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客观历史规律,在人类社会公平思想史上 第一次科学地概括了公平的概念和本质,第一次把社会公平观理论建立在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推动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平实践活动的 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6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6 5 年版,第3 2 5 页 圆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6 5 年版,第5 页 1 0 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理论创新 发展。 2 2 2 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确定为追求社会公平的主题和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 入手研究公平问题,并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 为追求社会公平的目的和主题,这是人类社会公平理论上的一个伟大的革命性创 新。 在马克思眼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未来新社会崇高的公平理想和本质 特征,“代替那存在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生产力 的每一次飞跃性发展,社会形态的每一次推陈出新,都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这个人类公平理想的重要步骤和阶段。只有彻底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和剥削, 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这个理 想的新社会里,以高度发达的的生产力为基础,人们有了自由发展自己的能力和 潜力的充分时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了目的本身;人们将在自由自觉的劳动中, 在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丰富个性的能力全面的 人。正如江泽民同志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 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公平的最 终目标和归宿。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确定为追求社会公平的 主题和目的,这对于指导我们通过革命性和创造性的实践去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和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2 9 4 页 江泽民:( (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2 版,第4 1 页 。 1 1 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主要内容 在马克思、恩格斯论著中,有着丰富的关于公平的思想。马克思和思格斯在 指导工人进行阶级斗争、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深刻地阐述了社会公平的 基本理论,形成了内容极为丰富的公平思想。 第一节公平的内在规定 3 1 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的性质和内容是由一定社会的物 质生活条件即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公平是一个社会历史性的存在。公平作为一种观 念形态,它体现的是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们对现实社会经济关系一种价值 判断和价值评价。我们将现存经济关系同我们的需要和利益联系起来、考虑到人 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时候,我们必然会对这种经济关系做出价值判断,于是就 产生了公平问题。由于经济地位不同,不同社会利益集团对公平的感觉和标准也 必然不同。恩格斯指出:“按照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规律,产品的绝大部分不是属 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工人。如果我们说:这是不公平的,不应该这样,那末这句话 同经济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应当应用道德学 或法学,也不应当诉诸任何人道,正义甚至慈悲之类的温情。在道德上是公平的 甚至在法律上是公平的,而从社会上来看很可能是很不公平的。”事实上,不同 的社会集团和阶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处地位不一样,所得到的利益也不同。因 此,不同的利益集团对现存的经济关系会有不同的公平评价。人们总是站在各自 的立场上,用自己的尺度来衡量现实社会关系。没有适合所有社会团体和成员的 公平观念,能被_ 切人认可的普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恩格斯说过“公平不是先验的、决定经济关系的东西,恰恰相反,它是由 经济关系决定的。” 公平观念是一种社会意识、一种意识形态,决定它的东西只 能是现实的经济基础。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物质生产活动是一切人类社会存在与 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一切社会和历史现象的 真正依据都可在物质关系领域得到呈现,社会现象不论多么复杂、离开经济结构 有多远,背后都有深刻经济根源。因此,公平的性质和内容取决于社会物质生活 。马克思恩格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