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不良现状及成因分析.pdf_第1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不良现状及成因分析.pdf_第2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不良现状及成因分析.pdf_第3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不良现状及成因分析.pdf_第4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不良现状及成因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摘要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为金融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面 对世界各国金融危机的相继爆发,银行业要在新世纪中获得稳定发展,必须把风 险管理尤其是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和不良资产的防范与处置提到重要的议事日 程上。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金融监管当局 也在采取种种办法降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如何改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不良现状,降低风险资 产率、防范新的不良资产形成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粗线分析了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面临的种种不容乐观的现状,并运用博弈论的基本概 念和方法,对此现状的成因作了一番理论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分析得出 的结论,初步探讨了一些改善现状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不良资产博弈 【中图分类号 :f 8 3 0 5 a r t i c l es u m m a r y :e c o n o m i c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a n df i n a n c i a l1i b e r a li z a t i o n h a v eo f f e r e dt h eo p p o r t u n i t yf o rf i n a n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b u tc h a l l e n g e d , i nt h ef a c eo ft h eb r e a k i n go u ti ns u c c e s s i o no ff i n a n c i a lc r i s i so f c o u n t r i e sa l lo v e rt h ew o r l d ,t h eb a n k i n gs h o u l dw i ns t e a d y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t h en e w c e n t u r y ,m u s t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 ,e s p e c i a ll y b e t w e e nr i s k m a n a g e m e n ta n ds t r i c kp r e c a u t i o na n di s i tr e f e rt oi m p o r t a n ta g e n d at o h a n d l eo fn o n p e r f o r m i n ga s s e t s ,c r e d i to fa s s e t s t h eb a dc r e d i t o r s r i g h t so ft h ec h i n e s es t a t e r u nc o m m e r c i n lb a n kh a v eb e e nr e c e i r i n gt h e h i g hc o n c e r nb o t h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a l lt h et i m e f i n a n c i a ls u p e r v i s i o n a u t h o r i t i e sa d o p ta l ls o r t so fm e t h o dr e d u c en o n p e r f o r m i n ga s s e t s , c h in e s eo fs t a t e r u n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t o o a tp r e s e n t ,t h er e f o r mo f s t a t e r u n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o fo u rc o u n t r yi se n t e r i n gk e ys t a g e h o wt o i m p r o v et h eb a d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l e n d i n gm a r k e to fs t a t e - r u n 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r e d u c er i s ka s s e t sr a t e ,t a k ep r e c a u t i o n sa g a i n s tn e w n o n p e r f o r m i n ga s s e t si tf o r m st ob et ow a v ev e r yu r g e n tp r o b l e mi nf r o n t o fu s t h i st e x tt h i c k1 i n ea n a l y s eo fo u rc o u n t r ys t a t e r u nc o m m e r e i a l b a n ka l ls o r t so f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 so fa l l o w i n go fn oo p t i m i s tt h a t 1 e n d i n gm a r k e tf a c e ,u s et h eb a s i cc o n c e p t i o na n dm e t h o do ft h eg a m e t h e o r y ,h a sd o n es o m et h e o r ya n a l y s i st ot h eo r i g i nc a u s eo ff o r m a t i o n o ft h i s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 t h e no nt h i s b a s i s ,t oa n a l y s i n g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d r a w n ,h a v ep r o b e di n t ot h em e t h o da n ds u g g e s t io no fs o m e i m p r o v e m e n t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 st e n t a t i r e l y t h ek e y w o r d :s t a t e r u n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l e n d i n gm a r k e t n o n p e r f o r m in ga s s e t s p l a yc h e s s c h i n a sp i c t u r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n u m b e r :f 8 3 0 5 2 前言 授信活动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即使是在实行“混业经营”的西方发 达国家,商业银行虽然可以投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但授信业务在整个资产 中所占的比重也不会低于5 0 ,而且授信业务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竞争 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实行“分业经营”的我国,信贷资产更占银行资产的7 0 以 上,有些基层银行收益性资产几乎全部是信贷资产。因此商业银行的的信贷市场 的正常健康运营,信贷资产的安全风险管理将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果,事 关银行业的生死,也事若国家经济的命脉。 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同时,伴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发展 和变化,一方面为金融发展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则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 的波动性,使金融机构面临日趋严重的风险。墨西哥和巴西债务危机、巴林银行 倒闭等金融危机的相继发生,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不仅对一国乃至全球 金融及经济的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更对银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显然, 银行业要在新世纪中获得稳定发展,必须把信贷市场的稳健经营,信贷资产的风 险管理,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现有的种种不良现状而导致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 问题一直是困扰各国银行业的一个金融难题,国外不少银行因此陷入窘境甚至破 产。而对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不良资产问题尤为严重。据统计,1 9 9 8 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种贷款总计6 1 2 9 4 8 8 亿元人民币,不良资产约为2 1 0 0 0 亿元人民币。在1 9 9 9 年剥离了1 4 万亿元政策性不良贷款后,截至2 0 0 3 年末,我 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按“一逾两呆”的口径为1 5 9 万亿元,不 良贷款率为1 6 8 6 ;按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余额为1 9 2 万亿元,不良贷款率 为2 0 3 6 ( 金融时报,2 0 0 4 年2 月2 8 日)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状况跟 1 9 9 9 年前相比没有明显改善,这跟国际水平相比有相当差距,离国内银行上市的 要求也有距离。因为目前世界排位前i 0 0 名银行的不良资产率约为2 至3 ,而国 内上市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水平也在6 以下。事实上,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 数量还要大大高于上述官方公布的数字,资产质量被高估,且不良资产仍不断恶 化。而且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的不断深入,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不断浮出令人触 目惊心的金融案件,更是凸显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不健康运营,信贷资产 风险管理的薄弱。 在银行改革进入攻坚的时候,以上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研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运营方式,信贷风险管理的缺陷,以及造成我国国 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不良率高居不下的深刻原因,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 义。博弈论的发展,特别是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论的发展,为银行微观经济理论提 供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框架。本文在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现状的基 础上,运用博弈论的概念和方法对不良现状的成因作一个理论分析,并提出一些 建议。 本文内容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部分是国内外研究述评,第二部分分析了我 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现状,第三部分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博弈, 第四部分提出了结论和建议,最后部分是结语。 2 第一章导 论 一、国内外研究述评 目前,我国金融改革或银行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其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是银 行的资产组合中拥有大量的不良贷款,它不只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不力的结 果,反过来,它还进步影响下阶段我国银行体系信贷风险管理的效果。不良贷 款过高,会影响银行体系的正常运作,而且处于困难中的银行必然会出现一些非 市场化运作机制,从而导致社会资源分配的无效率和扭曲,约束宏观经济政策的 实施( 李洪江,2 0 0 2 ) 。因此,目前,国内对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信贷资产风险等 问题研究较多。国内学者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现状的研究较为详细,多 数数据都显示现状非常严重,不容乐观。对官方公布的数据持谨慎态度,因为可 能资产质量被高估,实际上的状态可能更严重。 在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高居不下成因分析研究中,国内学者普 遍认为有制度性和技术性的原因,而制度性的原因是主要的。李扬( 1 9 9 9 ) 认为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风险控制技术方面的原 因,如我国资本市场和利率受到管制,商业银行不能通过资产组合理论和金融衍 生工具来规避风险;也有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原因,如多年来不注重贷款过程中 的内控机制建设。然而,更重要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 环境即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缺陷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即使有更 多的组合工具和完美的内控机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控 制。这也就是我国从2 0 世纪9 0 年代中期开始注重商业银行贷款制度建设,人民银 行强化外部监管和剥离不良资产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仍然很高的最根本性原 因。其它学者也持相似观点。黄家栋( 2 0 0 4 ) 认为,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决策 权和经营权未能实现真正的分离,是造成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的 根本性原因。 在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控制的研究上,国内众多学 者提出很多分析、建议、对策,较统一的是从下面几方面着手。一是深化银行产 权制度改革,实现科学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测量和技 术管理,三是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四是加强国有商业 银行信贷风险外部监管与市场的约束。学者李扬( 1 9 9 9 ) 对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信 贷风险的内部控制对防范信贷市场风险的重要性作了详细阐述。认为频繁发生的 银行危机,虽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内控机制不严,管理制度不到位是一个不 可忽视的重要的因素。学者顾远( 2 0 0 4 ) 认为,应在全社会建立信用监督机制来 约束企业行为以此来降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他认为信用监督机制不健全 的社会环境中,企业不讲信用可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讲信用的企业却因讲信用遭 受利息损失。商业银行要加强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从而更好地测定信贷资产 的风险等级。学者谢平、陆磊( 2 0 0 3 ) 认为,在国家改革进程中,金融机构的腐 败是广义的,金融机构的腐败也是造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的重大原因。它的 腐败体现为利用资金配置权进行的两类寻租行为。第一类寻租收入是银行可以通 过对企业配置信贷资金而获得,体现为直接从信贷额度中扣除部分金额作为好处 费,实际上是企业申请贷款的一次性花费。第二类寻租收入是信贷配置上的定价 权收入,体现为金融机构在账外向借款人额外征收高利息,这实际是企业在获得 贷款后为了维持长期信贷交易关系而支付的持续性成本。因而要严格支付纪律, 加强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加强金融监管来遏制金融腐败,但会造成社会融资 供给的不足。 在对商业银行风险资产成因研究方法上,国内学者途径不一。有的是用描述 性的,用体制和规则来分析,有的学者则运用模型、量化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假 设,抽象、构模、论证、推导来分析研究。学者何在中( 2 0 0 4 ) 用完全信息动态 博弈1 过程的模型来分析银行与企业合作的信贷市场的要素构成,并由此来推论出 在不完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银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对策和建议。学者顾远( 2 0 0 4 ) 分别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博弈论等理论观点来阐述建立社会信用 评估对降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的必要性。杨晔( 2 0 0 4 ) 通过博弈论的支付矩 阵、动态博弈树来演绎、推导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贷博弈,从而得出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的成因。 运用博弈论的理论框架来分析银行微观经济理论也是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 的一个热点。学者平新乔( 2 0 0 3 ) 认为,博弈论,特别是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论的 发展,能特别对应银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搏弈论的发展,奠定了微观金融理论 发展的一个理论前提。他认为银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不断谈判,不断 反悔的动态博弈过程,这样的关系,靠传统的,一致交易过程的经济分析来讨论 是不够的,而要靠博弈论思想。在讨论市场时,把市场单位看作原子,整个市场 作为一个大场,每一个原子不能单独决定整个市场的行为,而是相立影响。学者 周惠中( 1 9 9 7 ) 在论述博弈论和策略行为的论著中,也提到博弈论的应用对银行, 金融微观理论有相适应性。学者杨晔( 2 0 0 4 ) 就运用搏弈论的概念和方法,对国 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成因作了系统的理论分析,认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贷博 弈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把博弈论的观点充分运用到了银行微观理论 中。学者陈国华( 2 0 0 3 ) 在研究银行信用的问题中,运用了博弈论中重复博弈的 概念和模型,认为通过重复博奔对银行信贷市场的信用建设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 规范博弈双方行为就能降低交易成本,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使其“自私自利”的行 2 为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学者顾远( 2 0 0 4 ) 在分析银行信贷市场中,企业失 信的重要原因时,运用了博弈论的观点。博奔论作为一个理论框架,为学者研究 银行微观理论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在对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研究上,国内众多学者都有精采的论述。学者 周惠中( 1 9 9 7 ) 对博弈论的概念,矩阵,模型等都作了详细深入的研究。最早把 博弈论引入经济学的是冯诺依曼。和莫根施特恩1 。近2 0 年,博弈论在经济方面的 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对寡头竞争,代理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 贡献。1 9 9 4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献给了3 位经济学领域里的博弈论专家,表明了博 弈论在经济理论上的重要地位。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就是,在经济、政治、战争等 社会活动中,一方的利益一利润的高低,竞选的输赢,战争的胜败,不仅取决于 自己的行动或决策,还取决于其它各方的行动和决策。这种多人决策过程称为博 弈。在完全信息博弈里,博弈的参与者掌握该博弈的全部信息,比如象棋、围棋。 在不完全信息博弈里,参与者并不完全清楚有关博弈的一些信息,而商业银行信 贷市场上的各方,正对应博弈的这种不完全信息状况。 在对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上的经济主体企业、银行、政府等的经济行为,国 内学者也运用各种经济学的方法来予以研究分析。学者宋照来( 2 0 0 2 ) 认为,占 有信息的入在交易中获得优势,这实际是一种信息租金,就如同地租和资金的利 息一样,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每一个交易环节相互联系的纽带。每一个 行业都有特殊信息的拥有汇总,因此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上的各个经济实体在发生 信贷行为时,都会利用自己所占有的信息优势而采取对自己最为有利的策略,这 些策略性的采取并不一定能使社会资源最佳配置,甚至是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造成占有信息优势方获取太多的剩余,出现因信息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导致利益分 配结构严重失衡的情况。学者杨晔( 2 0 0 4 ) 认为,信息不对称是信贷市场上出现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学者李扬、刘华、余维彬( 2 0 0 3 ) 认为我国社 会信贷文化建设的落后、信用缺失的现象是使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引进 并实践被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时,却带 来许多无法预期的不利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目前我国信贷市场上,国有企业 还是以不用偿还性的财政资金文化观来对待银行信贷资金,把银行的资金当作国 家的大锅饭,以企业改制等为名,有规模、有组织地逃废或悬空银行债务,而银 行清楚有政府作为最后付款人,也不了了之。这种观念对商业银行信贷经营是十分 有害的。 在对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信贷风险研究中,要运用到一些术语,对这种术 语的概念分析、定义,国内外学者稍有分歧。因为这些术语的定义涉及研究的内 容,因此在此也作一个述评。第一个是j ) ( 1 l 险的定义。美国学者海斯( 1 8 9 5 ) 首先 3 从经济学意义上提出风险的定义,认为它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奈特( 1 9 2 1 ) 在 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中认为,风险是一种概率型随机事件”。洛伦兹格列 茨( 1 9 9 8 ) 则认为风险是指结果的任何变化,它既包括了不希望发生的结果,也 包括了希望发生的结果。在权威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约翰伊 特韦尔( 1 9 9 6 ) 认为,风险现象,或者说不确定性或不完全信息现象,在经济生 活中无处不在。几乎每一位经济学家都对风险提出自己独特的定义,然而,共识 还是主要的。其中,以下三方面是大家都共同强调的:1 、风险是指发生损失的可 能性,注重风险的总体危害或后果。2 、风险是指不确定性,注重的是风险的性质 或态势。3 、风险是指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的偏差或偏离程度,表明风险因素对行 为主体可能带来的实际影响。而国内学者李扬( 1 9 9 9 ) 认为,金融风险是指未来 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主要包托未来收益、资产或债务价值的波动性或不确 定性。种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将导致金融市场频繁波动,致使金融机构的实际收 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强调的是结果对预期的 偏离。强调的是不确定性,因此获取额外收益的情况也被认定为风险,这种理解 与人们的常识存在着重大区别。而信贷风险,从广义上说,就指贷款收益的不确 定性或波动性。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关注的是信贷资产损失的可能性。因此, 我们经常使用的是狭义的信贷风险概念,即信贷资产在未来损失的可能性。具体 而言,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发生变化而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带来负面影响, 导致银行信贷资产或收益发生损失并最终引起信贷资产价值甚至银行整体价值下 降的可能性( 李扬,1 9 9 9 ) 。笔者在下文论述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也是这个狭 义的概念。另外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是不良贷款和不良资产。顾名思义,银行不 良资产是指处于不良状态的银行资产( 殷孟波,1 9 9 9 ) 。由于商业银行的资产既包 括现金,短期贷款和同业拆借等短期资产,又包括长期贷款、长期投资、固定资 产和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从广义上说,上述资产都应该涵盖在银行的不良资产 范畴内。但从风险形成的或然率或概率上看,银行拥有的现金等流动性好的资产 在运行过程中形成风险的可能性比较低,并且收益率也很低,几乎为零。因此, 目前,无论是金融理论界还是实践界,习惯把银行贷款,证券或股权投资以及对 外拆借等银行拥有的收益性资产处于非良性运行态势称之为银行的不良资产。而 不良贷款是指不能及时给银行带来正常的贷款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贷款本金的 贷款资产( 殷盂波,1 9 9 9 ) 。不良瓷产的内涵要大于不良贷款。目前,在我国,不 良资产和不良贷款两个概念有混用的现象。这是因为,从敞口风险角度来看,贷 款所面临的风险是银行所持有的资产中最高的;同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欠发 达以及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银行的资产结构比较单一,收益性资 产中除了部分国债、同业拆借外,大部份集中在贷款类型的资产上,比如短期贷 4 款,长期贷款和票据的贴现等。因此,在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几乎等于不良贷款。 纵观国内众多学者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信贷风险的现状,成因的研究, 可以看出,随着金融监管的逐步加强,金融风险的日趋严重,国内学者对于这些 方面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入。目前的研究,从多视角,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也较多。 比如运用信患经济学、交易费用论,博弈论等理论框架来研究商业银行以及企业, 政府之间的经济行为。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讨在信贷市场上, 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政府,金融监管的经济行为来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 贷款高居不下的成因,并对得出的结论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相信对现实是有一 定借鉴意义的。 二、研究方法 本文拟在综合分析国内关于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现状的数据,以及一些关于 现状成因的文献后,运用博弈论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信贷市场上各经济主体的经济 行为,来得出相应的结论。 5 第二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现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中国银行体系的不良债权一直受国内外的高度关注,金融监管当局也在采取 种种办法来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根据马塞尔国际清算银行( b i s ) 1 9 9 7 年有关报告,1 9 9 6 年中国的银行不良贷款估计为1 2 万亿元左右。1 9 9 8 年初,按照 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的统计数据,1 9 9 7 年底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为 2 5 ,其中属于呆帐贷款的不足2 ,大部分是呆滞货款。可以说,我国银行不良贷 款的问题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中国人民银行1 9 9 7 年上半年统计数据表明,1 9 9 6 年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5 3 万亿元,不良资产比重在2 0 以上,即使按 2 0 计算,不良资产也高达1 万亿元以上,而同年末全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所者权益 与呆帐准备金,合计约3 2 0 0 0 亿元。为了化解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中国于1 9 9 9 年 先后组建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把i 4 万亿元的银行不良资产剥离转移到四大资产 管理公司。然而,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仍在继续形成,不良资产比率仍然很高。 到2 0 0 1 年9 月末,4 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本外币贷款为6 8 万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 为1 8 万亿元,占全部货款的2 6 6 2 ,( 金融时报,2 0 0 2 年5 月1 6 日) 其中,实 际已形成的损失约占全部贷款的7 左右。我国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呈现以 下特点: l 、不良贷款数额庞大 虽然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截至2 0 0 1 年底接收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总计1 3 9 3 9 亿元人民币,一下使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平均下降了9 7 ,但商业银行不 良贷款总量依然庞大,比例仍然很高。2 0 0 1 年底,4 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 2 5 3 6 ,大大高于1 0 的国际警戒线和我国1 5 的监管标准。据金融时报报道, 中国银行2 0 0 2 年1 月公布了该行不良资产状况,该行境内机构本外币不良资产比率 较2 0 0 0 年底下降了4 0 7 个百分点,但仍然高达2 4 1 7 。2 0 0 2 年5 月1 1 日,中国建设 银行在上海举行的亚行理事会第3 5 届年会有关活动上披露,2 0 0 1 年底,按照国际 银行业通行的5 级分类标准,建设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 9 3 5 。2 0 0 2 年一季度末, 建设银行不良贷款下降为1 8 1 4 比年初降低了1 2 1 个百分点,这个数字是在建设 银行按照计划共剥离不良资产2 7 3 0 亿元后达到的。中国工商银行也于2 0 0 2 年4 月底 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逾两呆”。和国际银行业通行的贷款5 级分类2 个标准同时 首次对外公布了该行不良资产状况。截至2 0 0 1 年末,中国工商银行按贷款5 级分类 标准,后3 类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的2 9 8 ,分别比上年下降3 9 0 1 亿元和 4 6 5 个百分点,按“一逾两呆”标准,不良贷款总额占全部贷款的2 5 7 ,分别比上 年下降2 3 4 3 3 l 元和3 5 9 个百分点。从上面不良贷款比率来看,四大国有商业银 行的统计数字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如果考虑这兰数字是在剔除剥离到四大资产 6 管理公司的巨额不良资产后实现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还是比较高 的。尽管如此,国内外还是对这个数字的真实性存在一定程度的质疑。 2 、不良贷款结构更加严峻 2 0 0 1 年底,4 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中,呆滞和呆帐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收回和盘活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从中国工商银行公布的贷款分类来看,无论是按 照贷款5 级分类法还是逾两呆”法,不良资产的风险程度都在恶化。按贷款5 级 分类法,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中,可疑类贷款比重最高,2 0 0 0 年和2 0 0 1 年分别高 达1 8 5 7 、1 6 9 1 ,与损失类贷款合计在2 0 0 0 年和2 0 0 1 年分别高达2 4 5 6 ,2 3 4 2 。 按逾两条”的标准,呆滞类贷款和呆帐类贷款合计远高于逾期类贷款。( 见表1 ) 表l : 中国工商银行贷款分类表 项目2 0 0 1 年占比( )2 0 0 0 年占比( ) 按贷款5 级分类法 正常5 4 4 34 7 3 3 关注1 5 7 91 8 | 2 4 不良贷款2 9 7 83 4 4 3 次级6 _ 3 69 8 7 可疑1 6 9 11 8 5 7 损失6 5 15 9 9 按一逾两呆分类法 正常7 4 2 97 0 7 不良贷款 2 5 7 l2 9 3 逾期1 6 85 6 2 呆滞2 2 3 2 2 1 3 9 呆帐 1 7 1 2 2 9 资料来源:金融时报( 2 0 0 2 年4 月2 6 曰) 3 、表现形式更加复杂,表外业务风险不断暴露。 目前,银行信贷风险不但表现在表内业务的长短期贷款上,而且银行授信的 表外业务如银行承兑汇票、担保、信用证垫款等业务所表现和蕴含的风险在明显 增加,一些商业银行的外币不良贷款也居高不下,等等。 4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我国国有经济的主体一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2 0 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1 9 8 0 年为1 8 7 , 1 9 9 3 年国有企业该项指标上升到6 7 5 ( 中国统计年签,2 0 0 0 年) 。企业的生产 7 周转资金几乎全靠贷款。1 9 9 4 年底,国有资产管理局对2 万户国有企业资产核资结 果显示,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 9 ,如果扣除企业净损失和挂账,资产负债率高达 8 3 。1 9 9 5 年第3 次全国工业普查表明,在全部独立核算的8 7 9 0 5 家国有工业企业中, 亏损企业2 9 6 6 8 个,亏损面达到3 3 7 5 ,近年来,国有企业的亏损面还在扩大,这 就使得银行不良贷款仍呈上升之势,情况十分严峻。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信用风险环境状况 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市场信用风险总体水平主要取决于中国的宏观经 济形势与银行体系在金融体系中的竞争力,目前的状况如下: 1 、客观经济形势 观察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中国经济白1 9 9 4 年以后明 显地出现了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双双下滑的局面,上述状况表明中国已经告别了 短缺经济,开始陷入需求不足的困境。从外部需求的角度看,世界经济当前正陷 入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1 中的萧条阶段( 李扬,1 9 9 9 ) 。世界性的经济萧条前景预示 了外部很难给中国提供一个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空间。以内需角度来分析中 国经济,目前中国经济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内需不足的原因在短期内很难得到彻 底解决。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短期内很难走出有效需求不足的困境。 需求不足必然导致微观生产企业市场销售前景不容乐观,现金收入的不足必然导 致企业还款能力的下降。 2 、银行竞争格局 市场竞争程度“对一国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信贷风险具有重要影响,市场竞 争程度越高,银行就越有可能迫于竞争压力从事高风险的信贷业务( 李扬、刘华、 余维彬,2 0 0 3 ) 。一般来讲,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支配势力越大,竞争程度就越 低,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4 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存款、贷款等方面 的市场份额具有绝对优势,并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垄断利润。2 1 世纪的第一年,中 国加入了w t o 。加入了w t o 后,外资银行的涌入将加剧银行业的竞争。我国国有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赢利性和安全性远远不如国外银行,这种国际竞争力的劣势 地位将会加剧外部的竞争压力,从而导致我国商业银行被迫发放更有风险的贷款。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控制度现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内控制度“建设有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 相当大的问题,分析目前现状如下: 1 、控制环境不支持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良好的控制环境的支 持。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运行得不到控制环境的支持。首先表现为我国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不明晰,产权高度集中在国家手中,国家是国有商业银行财产 8 的唯一所有权主体。国有商业银行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收益权高度集中于国家。 国有产权的多层次代理造成了产权责任不明,监督机制不力,直接导致国有商业 银行风险控制不力。信贷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内部控制制度松弛,信贷过程中的 当事人容易产生“外部性”行为“和道德危机“。其次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缺 失。目前,由于产权制度造成的“所有者缺失”使得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 不科学,国有商业银行不但经营上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而且在对银行经营的监 督与稽核上也受到政府派驻的监事人员的干预。在激励机制上,国有商业银行实 行的官本位的激励机制,靠行政级别的升迁来关现,这种模式的结果是银行的信 贷受政府干预和政治因素影响比较大,导致信贷发放不注重风险的现象发生。 2 、风险评估建设严重滞后 主要表现为:一是风险评估不全面。我国商业银行评估注重于信用风险,对 其他风险如利率风险,市场风险等和些新业务、表外业务的风险分析、监测重 视不够或处于空白。二是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落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估基本 上是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定性的风险分析阶段。几乎没有采用计算机模拟 来处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三是风险管理存在概念化,感性化。对客户 的分析往往是报表数字的堆积,只看客户的表现,不探究其本质,忽视贷款的风 险因素。 3 、信息系统建设落后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无论在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传递 方面还是在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与国外商业银行都存在着很大的 差距。这些差距直接影响了信息获取的数量、质量和信息传递的速度。会计信息 的不真实,管理信息的不全面,信息传递的不通畅是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层决 策和控制效率低下,内部控制机制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 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方面现状如下: 首先是内部审计的组织设计不合理,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将内部审计置于总行 和各级分行的行长管理之下,这种管理体制不符合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原则,不利 于发挥内部审计的控制和监督职能。其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各 级行长认识上的差距,一些行对内部审计工作未引起高度重视,使得内部监督的 力量显得较为薄弱,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最后是内部审计的方法有待完善。我国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方法还主要局限在业务的专项审计和突击检查等实质审计的 范畴,主要以事后监督为主,是一种补救型的事后审计,没有发挥内部审计事前、 事中监督的作用。 以上综合地、详细地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信贷风 9 险管理以及信贷资产质量的现状。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商业银行 信贷市场存在诸多缺陷,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严重,这里面有体制上,技术上, 经济上的诸多原因。下面一章笔者就试图运用博弈论的概念和方法对我国国有商 业银行信贷市场上的各经济主体在信贷市场中的博弈行为作理论分析,并推导出 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居高不下的原因。 1 0 第三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上的博弈 一、关于博弈论 博弈论( 又称对策论) 与传统微观经济学中的决策理论有重大区别。在传统 经济中,经济主体( 个人或机构) 作出决策时并不考虑自己的选择( 对策) 对别 人的影响,也不考虑别人的选择对自己的影晌( 尹伯成,1 9 9 9 ) 。博弈论研究的情 况则不同。在经济,政治,战争等社会活动中,一方的利益一利润的高低,竞选 的输赢,战争的胜败,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行动或决策,还取决于其它各方的行动 和决策( 周惠中,1 9 9 7 ) 。对应于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上,无论是银企之间,银行与 政府之间,各方出于自身的利益,总是寻找对自己的最优的策略并由此形成一个 均衡“。博弈论里著名的纳什均衡是美国数学家纳什( j o h n n a s h ) ”于1 9 5 1 年总结 出来的一种均衡理论,这种均衡是指参与博弈的每个人在给定其他人战略的条件 下选择自己的最优战略所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纳什均衡的严格定义如下: 纳什均衡:在有几个参与者( n = 2 ) 的博弈里,记s i 为参与者i 的策略空间, t t i 为其报酬函数“。如果存在一组策略( s l * 、s 2 * ,s n ) ,s i * a s i ,使得对每 一个参与者i( i = l ,n ) 都有i ( s i * ,s 2 ,。s n 术) =r r i ( s l * ,s 2 * ,s i l 木,s i * ,s i + l * ,s n 木) ,s i e s i 那么,( s l ,s 2 * ,s n ) ,便是纳什均衡”。 周惠中( 1 9 9 7 ) 用著名的例子一囚犯困境来演绎纳什均衡,假定有甲乙两个 作案的嫌疑犯分别被审讯,如两人都坦白各判3 年,两人都抵赖,各判1 年,1 人坦 白1 人抵赖,抵赖者判6 年,坦白者释放。这些结果可写成一个矩阵: 囚犯乙 囚 犯 田 坦白 抵赖 坦白- 3 ,一30 。一6 抵赖 - 6 ,o一1 ,1 在上表中每个囚犯都有两种战略:坦白或抵赖。表中第一格的两个数字代表 对应战略组合下两个囚犯的结局,第一个数字属甲,第二个数字属乙。显然,在 此例中,纳什均衡是( 坦白,坦白) 。这是因为,不管乙是坦白还是不坦白,甲的 最好战略都是坦白,同样,不管甲坦白不坦白,乙最好的战略也是坦白,结果, 两人都选择坦白,各判3 年。这样的结局,称为优势策略均衡也称占优策略均衡。 所谓优势策略均衡是指,不管其他人采取什么策略,每个博弈者都会找到对自己 最有利的策略所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一次性的博弈是静态博弈,其中,参与者 只作一次决策,一旦策略选定,他对搏弈的演变便再也不能施加任何影响了。不 少博弈是动态的。我们用所谓展开形式来描绘动态博弈。博弈的展开形式,有点 象决策树,因而又称博弈树,重复博弈( r e p e a t e dg a m e ) 是动态博弈的一种特殊情 况,在重复博弈里,同一博弈重复演展多次。博弈又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 信息博弈。在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无处不在,因此不 完全信息博弈更有实践应用性。 二、国有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贷博弈 一般而言,一笔信贷业务涉及两个参与人( p l a y e r ) 间的博弈:贷款人( 一般 是银行) 与借款人( 一般是企业) 。杨晔( 2 0 0 4 ) 用矩阵说明了在完全信息状况下 的银企博弈,如下:用a 表示贷款本金,r 是利率,n 为贷款期限,m 表示企业投资 后税前利润( 这里没考虑政府税收,加入税收对分析没有影响) ,c 是企业违约后 的信誉损失。在完全信息( c o m p l e t ei n f o r m a t i o n ) 下,其博弈模型如表1 : 表l 银行与企业信贷博弈的战略空间和支付矩阵: 企业 履约 违约 贷款n a r ;ma n a r :m + a + n a r - c 银行 不贷款 0 :0 0 ;0 在完全信息下,银行是知道企业的类型的( 履约还是不履约) 。由上面博弈矩 阵可知,企业履约时银行的优战略是贷款,企业违约时银行的优战略是不贷款, 银行与企业信贷博弈的纳什均衡是( 贷款,履约) 和( 不贷款,违约) 。博弈的结 果是履约的企业申请贷款,不履约的企业退出申请( 因为其申请,银行也不会同 意贷款) ,两种结果都不会造成不良资产的产生。 但是,不完全信息( i n c o m p l e t ei n f o r m a t i o n ) 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具有经济 现实性,不完全信息在银企信贷关系上表现为不对称信息( a s y m m e t r i ci n f o r m a t i o m , 所谓不对称信息是指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人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某些事件的知 识或概率分布( 宋照来,2 0 0 2 ) 。这种不对称信息在贷款业务中可分为两种: 首先在签订借款合同之前,银行和企业在关于投资项目的风险上存在严重 的信息不对称。企业是资金的使用者,对于借入资金的“实际”投资项目( 可能不是 贷款申请时声称的项目) 的收益和风险,以及借入资金的偿还概率有较多的了解, 处于信息优势。而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并没有直接参与到项目的实际运作, 对投资项目的收益、风险以及资金的偿还率只能通过企业或其它渠道间接了解, 处于信息的劣势。银行对这些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情况是非常清楚的,由于无法分 辨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程度或即使能够采取手段进行分辨,但成本过高,只能按 照整个信贷市场企业的平均风险程度来决定贷款的利率。这样一来,实际上风险 较低的经营稳健的企业会因借贷成本高于预期水平而退出信贷市场,信贷市场剩 下的只是那些敢于冒险,风险较高且愿意支付高利率的企业,即出现所谓逆向选 1 2 择“( 平新乔,2 0 0 3 ) 。同时,这些高风险企业由于要向银行支付较高的利息,而 投资于低风险的项目难以有足够高的利润支付高利息,因而高利息诱使他们改变 资金用途,去从事高风险、但一旦成功收益很高的投机性项目,这会进一步降低 偿还银行贷款的概率,加剧信贷风险,不良资产因此形成。其博弈过程可用动态 博弈树表示如图( 一) ( 杨晔,2 0 0 4 ) : c ( 企业) ( m ,n a t )( 0 ,0 )( m c ,小他)( 0 ,0 ) 0 ) 图( 一) 造成逆向选择的动态信贷博弈树模型 在上图中,a 表示贷款本金,n 表示贷款期限,r 表示贷款利率,n a r 表示贷款利 息,m 表示好企业的投资项目回报,m b 表示坏企业违约使银行遭受的损失“,m c 是坏企业违约的同时自已的受益。 现笔者借鉴上面的动态信贷博弈树模型来作以下分析。我们假设有好坏两种企 业,并假定经营好的企业在归还贷款本息上是没有问题的( 即不考虑其道德风险的 因素) ,而经营差的企业会造成贷款损失。 如果所有好企业都进入信贷市场并提出申请,同时所有的坏企业也都进入信贷 市场并提出申请,假设此时好企业占比为p ,坏企业相应为1 - p ,这一点银行也已 经根据经验和调查把握。此时银行选择贷款的期望“支付( p a y o f f s ) 为:e r jp ( n a t ) _ ( 1 - p ) m b = ( n a r + m b ) p - m b a 当e r 0 ,目1 p m b ( n a r + m b ) 时,银行会选择贷款,否则不予贷。为了审慎 考虑,假定银行有个比例加成a ,银行才会放贷,此时: p = m b ( m b + n a r ) + a ( 1 ) 考虑等式( 1 ) 可知,如果银行提高利率r ,则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p 将下降, 意味着好企业比例将下降,银行的信贷风险加大。如果用r i 表示所有好企业的投 1 3 资项目回报率,则黜是个变量,好企业要盈利,必须有m i n ( r i ) - - r ,若提高r ,意昧 着一些好企业的投资回报率r 低于贷款利率r ,而又根据好企业不违约的假设,可 知这部分好企业将退出信贷市场,坏企业比例上升,银行只得再提高利率,逆向 选择行为发生。从而银行信贷风险加剧,不良资产形成。 其次,签订贷款合同之后,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对资金的实际用途、使 用资金的负责和努力程度、资金使用的损益等情况拥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