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全 杨清香主编.doc_第1页
《普通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全 杨清香主编.doc_第2页
《普通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全 杨清香主编.doc_第3页
《普通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全 杨清香主编.doc_第4页
《普通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全 杨清香主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全)杨清香主编目录绪论2第一章4第二章10第三章13第四章18第五章21第六章29第七章36第八章41*第九章44*第十章48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那些类群?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如何?微生物:指肉眼难以看清楚,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通常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胞(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生物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纤维藻类和原生动物;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在六界系统中微生物占有四界,既有原核微生物,又有真核生物,还有非细胞生物(病毒)。在三域学说中古菌域、细菌域的所有生物都属于微生物,而真核生物域中的原生动物、真菌等也属于微生物,微生物分布于三域中。由此可见,微生物在生物界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2、微生物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微生物小体积大面积系统,赋予微生物一个巨大的营养吸收面。(2)吸收多,转化快;大肠杆菌每小时可分解其自重1000到10000倍的乳糖;乳酸细菌每小时可产生自重1000倍的乳糖。(3)生长旺,繁殖快;E.coli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细胞分裂一次仅15分钟左右。(4)适应强,易变异;海洋深处的某些硫细菌可在100的高温下正常生长,嗜盐菌可以在32%的盐水中正常活动。(5)种类多,分布广。人类已描述过的生物总数约200万种。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其中已记载过的微生物有20万种。微生物因体积小、重量轻等原因,可以到处传播以致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它们就可随遇而安。3、试述微生物学发展的几个主要时期及主要标志、重要人物。4、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答案要点:(1)微生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理想材料;(2)利用酵母菌细胞制剂进行酒精发酵研究,不但阐明了生物体内糖的复杂转化过程,且为近代生物化学领域的酶学奠定了基础;(3)比德尔(Beadle)用脉胞菌进行突变试验,阐明了基因和酶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开创了生化遗传学新学科;(4)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用微生物证实的;(5)遗传密码的被揭露、中心法则的确定、基因对酶的调节控制在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都与微生物学有密切关系;(6)遗传工程的主角:作为遗传工程中表达DNA所携带的遗传性状的载体,今天依然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为主,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几乎都是微生物;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用于切割DNA取得所需基因的“手术刀”的限制性内切酶都来自微生物;基因的载体是病毒、噬菌体、质粒;动植物细胞培养和发酵技术;(7)微生物技术向微生物科学的整个领域扩散。之所以能够发挥这种作用是因为微生物简单而又具有完整的生命活动的特点。5、你认为微生物学将会在哪些方面对生命科学进一步作出贡献?微生物作为模式生物将继续在研究基因与基因组功能的后基因组时代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第一章1、细胞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大小如何?细菌形态:主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在多数情况下,细胞的形状和排列方式是各种微生物的特征,与环境因素有关。球菌:球状的细菌,根据分裂方向及随后的排列方式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杆状:杆状的细菌,细胞外形较球菌复杂,常有短杆状、棒杆状、梭状、梭杆状、分枝状、螺杆状和弯月状等。螺旋菌:螺旋状的细菌,螺旋不足一环为弧菌,满26环为螺菌,超过6环为螺旋体。细胞大小:细菌细胞大小常用的度量单位是微米。一般用显微测微尺来测量,并以多个菌体的平均值或变化范围来表示,球菌大小用直径表示,杆菌和螺旋菌用宽长表示。一般球菌大小0.21m,杆菌为(0.51.0)m(1.03.0)m。2、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区别是什么?多细胞生物由多个、分化的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4、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是什么?细菌如果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染色时,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呈紫色,这就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5、革兰氏染色的要点是什么?在革兰氏染色法中哪一个步骤可以省略而不会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的正确区分产生影响?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涂片固定;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自来水冲洗;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2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蕃红染色液(稀)染2分钟后,自来水冲洗,干燥,镜检。结果:染色结果革兰氏阳性菌G+都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G-都呈红色。要点:1.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酒精脱色。如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染成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染成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厚薄及乙醇用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2.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用水冲洗后,应吸去玻片上的残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3.选用幼龄的细菌。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酮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6、细菌细胞壁、细胞质、核质、间体、核糖体等结构的化学组成、结构要点和主要生理功能是哪些?3、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有哪些?酸性染料与碱性染料在结构和用途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常用碱性染料而不是酸性染料对细菌细胞进行染色?简单染色法,常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等进行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法,主要包括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或丙酮)脱色以及番红复染四个过程;瑞氏染色法,瑞氏染料溶剂主要是由伊红美蓝组成;吉姆萨染色法,吉姆萨染色原理与结果和瑞特染色法基本相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免疫荧光染色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微生物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借助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作用而进行的。物理因素如细胞及细胞物质对染料的毛细现象、渗透、吸附作用等。化学因素则是根据细胞物质和染料的不同性质而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酸性物质对于碱性染料较易吸附,且吸附作用稳固;同样,碱性物质对酸性染料较易于吸附。如酸性物质细胞核对于碱性染料就有化学亲和力,易于吸附。但是,要使酸性物质染上酸性材料,必须把它们的物理形式加以改变(如改变pH值),才利于吸附作用的发生。相反,碱性物质(如细胞质)通常仅能染上酸性染料,若把它们变为适宜的物理形式,也同样能与碱性染料发生吸附作用。细菌的等电点较低,pH值大约在25之间,故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菌体蛋白质电离后带阴电荷;而碱性染料电离时染料离子带阳电。因此,带阴电的细菌常和带阳电的碱性染料进行结合。所以,在细菌学上常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7、荚膜和黏液层区别是什么?荚膜的生理功能是什么?荚膜:有明显的外缘和一定形状,较紧密地结合在细胞壁外。黏液层:量大而且与细胞表面结合比较疏松,容易变形,常扩散到培养基中,在液体培养基中会增加溶液的黏度。(1)保护作用:免受干旱,抵御吞噬,防止噬菌体吸附和裂解。(2)附着和致病功能:糖被为主要表面抗原,是某些致病菌毒力因子,某些病原菌的黏附因子。(3)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保护细菌免受重金属离子的毒害。(4)储藏养分:糖被是聚合物,也是细菌的一种储藏性物质。(5)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8、细菌在什么条件下形成芽孢,芽孢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有哪些特点?(1)产芽孢细菌通常在必需养料(碳源和/或氮源)耗尽停止生长是形成芽孢。(2)芽孢外壁: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组成,是芽孢的保护层。(3)芽孢衣:一层或几层,主要为蛋白质,大多为角蛋白,芽孢衣非常致密,通透性差,能抗酶和化学物质的透入。(4)皮层:很厚约占芽孢总体的一般主要由芽孢特有的肽聚糖组成,还含有一种芽孢特有的化学物质吡啶二羧酸(DPA)以及大量Ca2+,两者结合成吡啶二羧酸钙(DPA-Ca),他们赋予芽孢异常的抗热性。皮层渗透压很高。(5)芽孢核心:由芽孢壁、芽孢膜、芽孢质和芽孢核区组成,内含核糖体与DNA,含水极低。9、为什么芽孢对干燥、热、辐射及化学物质有较强的抗性?因为芽孢的含水率低、芽孢壁厚而致密,分三层、含有耐热性酶、还富含大量特殊的吡啶二羧酸钙和带有二硫键的蛋白质。10、细菌的鞭毛和性毛在结构上和功能上有什么区别?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长丝状、波曲形的蛋白质附属物,数目为一至数十根,具有运动功能。鞭毛结构:细菌鞭毛由蛋白质亚单位组成,还含有少量的多糖、脂类和核酸等,这种蛋白质称为鞭毛蛋白。由鞭毛丝、鞭毛钩、基体3部分组成。鞭毛的功能是运动,是原核生物实现趋性的最有效方式。性毛:只存在于大肠杆菌和其他肠道细菌的雄株的表面,结构和菌毛相似,但数目较少、较长、较宽。决定产生性毛的基因位于接合型质粒的转移功能区中。抗药性和毒力因子等遗传特性可通过此种方式转移。性毛还是一些噬菌体的特异吸附位点。某些致病菌通过性毛附于人体组织上。11、为什么微生物的内含物往往在碳源、能源丰富,而氮源不足的情况下大量形成?碳源主要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能量,而氮源主要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必需的蛋白等合成原料,当氮源不足时,微生物的生长受阻,容易出现内含物。12、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什么?球菌为什么会各种聚集形式?细菌一般是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个别细菌比如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分枝方式繁殖。因为球菌的细胞壁粘连性比较强,分裂后不分散。而且分裂轴向基本不变,只往一个方向分裂。13、什么是菌落?什么是菌苔?菌落(colony)是单个微生物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的群落。菌苔是细菌在斜面培养基(增大接种面积)接种线上有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14、微生物的分类单位有哪些?微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变种、亚种(小种)、型、菌株(品系)。15、为什么现代的微生物的分类方法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微生物分类方法?微生物分类的现代方法: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包括DNA碱基组成(G+C mol/%)、核酸分子杂交(DNA-DNA同源性、DNA-rRNA同源性)和16S rRNA同源性分析(细菌16S rRNA在进化过程中很少发生变异)等。化学分析法应用电泳、色谱、质谱等方法,对菌体组分、代谢产物组成与图谱等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比细菌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结构的同源性并以此进行分类,解释了细菌进化的信息。生物分类的传统指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生态学特征等。它们从不同层次(细胞的、分子的),用不同学科(化学、物理学、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的技术方法来研究和比较不同微生物的细胞、细胞组分或代谢产物,从中发现的反映微生物类群特征的资料。在现代微生物分类中,任何能稳定地反映微生物种类特征的资料,都有分类学意义,都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依据。16、微生物哪些特征可以作为其分类鉴定的依据?细胞大小、形态;繁殖体在胞内的位置,形态及数量;鞭毛、纤毛的位置和数量;内含物的种类;细胞器的结构、数量;菌落形状、大小、色泽、硬度、光滑度等;菌丝的有无分隔;分生孢子梗,孢子囊等形态结构;病毒的噬菌斑、包涵体,头部、尾部结构。17、写出种、变种、菌株的定义。种:生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不同特点的分类的基本单位。变种:指在单一互相交配而生育的种。群中具有不连续变异的个体。菌株:可以通过从自然界中纯种分离、或通过在实验中诱变而获得的、具有较稳定遗传性的同一菌种的变异类型。18、微生物中的“个体”指什么?能用它来分类吗?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了。不能,因为微生物细胞构造简单、体型甚小、肉眼看不见,所以不好分类。19、放线菌的菌丝有哪些类型?各自有什么功能?放线菌的菌丝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类型。基内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主要功能是向空中生长,有些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成繁殖菌丝,产生孢子,孢子丝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进行繁殖。21、试比较细菌和放线菌的异同。放线菌是属于一类具有分支状菌丝体的细菌。同属原核微生物: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和真正的染色体;细胞质中缺乏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核糖体为70S;细胞结构和化学组成相似:细胞具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并含有DPA;放线菌菌丝直径与细菌直径基本相同;最适生长pH范围与细菌基本相同,一般呈微碱性;都对溶菌酶和抗生素敏感,对抗真菌药物不敏感;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遗传特性与细菌相似。无性:芽殖,裂殖;有性: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22、试比较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细菌的异同。20、简述放线菌的各种繁殖方式。放线菌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也可借菌体为裂片段繁殖。放线菌长到一定阶段,(1)一部分气生菌丝形成孢子丝,孢子丝成熟便分化形成许多孢子,称为分生孢子。孢子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方式。凝聚分裂形成凝聚孢子。其过程是孢子丝孢壁内的原生质围绕核物质,从顶端向基部逐渐凝聚成一串体积相等或大小相似的小段,然后小段收缩,并在每段外面产生新的孢子壁而成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孢子。孢子成熟后,孢子丝壁破裂释放出孢子。多数放线菌按此方式形成孢子,如链霉菌孢子的形成多属此类型。横隔分裂形成横隔孢子。其过程是单细胞孢子丝长到一定阶段,首先在其中产生横隔膜,然后,在橫隔膜处断裂形成孢子,称横隔孢子,也中节孢子或粉孢子。一般呈圆柱形或杆状,体积基本相等,大小相似,约0.70.812.5m。诺卡氏菌属按此方式形成孢子。(2)有些放线菌首先在菌丝上形成孢子囊,在孢子囊内形成孢子,孢子囊成熟后,破裂,释放出大量的孢囊孢子。孢子囊可在气生菌丝上形成,也可在营养菌丝上形成,或二者均可生成。游动放线菌属和链孢菌囊菌属此方式形成孢子。孢子囊可由孢子丝盘绕形成,有的由孢子囊柄顶端膨大形成。孢囊孢子形成过程。某些放线菌偶尔也产生厚壁孢子。放线菌孢子具有较强的耐干燥能力,但不耐高温,60-65处理10-15min即失去生活能力。放线菌也可借菌丝断裂的片断形成新的菌体,这种繁殖方式常见于液体培养基中。23、试比较古菌和细菌的异同。24、试述古菌在生物系统发育中的地位。古细菌生活在各种极端的自然环境中,如海洋底部的高压热溢口、热泉、盐碱湖等。古细菌代表着生命的极限,它确定了生物圈的范围。第二章1、试解释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1)真菌:是一类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菌体主要以菌丝状态存在,异养生活的一类微生物。真菌特点:有边缘清楚的核膜包围着细胞核,而且在一个细胞内有时可以包含多个核;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产生大量无性和有性孢子进行繁殖;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2)酵母菌:一类非丝状真核微生物,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酵母菌一般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多数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能发酵糖类产能;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生长。(3)霉菌:一些丝状真菌的通称,指那些菌丝体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菌丝体。霉菌的菌丝:霉菌的营养体由菌丝构成,可以无限伸长和产生分枝,分枝的菌丝相互交错在一起,形成菌丝体。(4)蕈菌:又称伞菌,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子实体的真菌。菌丝体:菌丝体是菇菌的营养器官,菌丝体是由无数纤维的菌丝组成。一边吸取营养,一边繁殖向四周扩展,并在一定季节、一定的发育阶段产生繁殖器官子实体。2、简述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可以作为食品的来源,为人类提供美味的食品和蛋白质、维生素等资源,同时还可以为人类提供真菌多糖、低聚糖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的生物活性物质。有的真菌可以产生抗生素、酒精、有机酸、酶制剂等。用作名贵药材的灵芝、茯苓等。真菌可以将环境中的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复合物和无机小分子,在自然界的转化作用不容忽视。真菌还是基础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工具。真菌对人类有害的一面,许多真菌可以引起人畜的疾病、植物病害、导致工业原料及农产品的霉变、食品和粮食发霉,甚至在食品和粮食中产生毒素,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3、简述酵母菌的一般构造及酿酒酵母的生活史,分析其生活史的特点。特点:一般情况下都以营养体状态进行出芽繁殖,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也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有性繁殖。4、解释:菌丝、菌丝体、菌丝球、真菌丝、牙痕、蒂痕。(1)菌丝:单条管状细丝,为大多数真菌的结构单位,一些原核生物也有菌丝,如放线菌。(2)菌丝体: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地营养体。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菌丝体。(3)菌丝球:菌丝体在液体培养时的特化形态,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通气搅拌或振荡培养时,往往会形成的球状菌丝体,均匀悬浮于培养液中,有利于氧的传递以及营养物和代谢物的输送。(4)真菌丝:酵母菌芽殖(budding)时,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生长迅速,几乎所有的细胞上都长出芽体,而芽体上还可以形成新的芽体,于是就形成簇状细胞团。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分离,且其间的橫隔面积与细胞直径相当,则可以将这种竹节状的细胞串称作真菌丝。(5)假菌丝:如果子细胞与母细胞之间只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可称这样的细胞串为假菌丝。(6)芽痕与蒂痕: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菌生长迅速,几乎所有的细胞上都长有芽体,而且芽体上还可以形成新芽体,形成簇状细胞团,水解酶分解母细胞形成芽体部位的细胞壁多糖,使细胞壁变薄,大量新细胞物质-核物质和细胞质等在芽体起始部位堆积,芽体逐步长大后,就在与母细胞连接的位置形成由葡聚糖、甘露聚糖和几丁质组成的隔壁。成熟后两者分离,在母细胞上留下一个芽痕,在子细胞上相应地留下一个蒂痕。5、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各有何特点?为何有这些特点?掌握这些知识有何实践意义?(1)细菌为原核生物,形态基本上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经过革兰氏染色后,可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其一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结构有鞭毛、性菌毛、糖被、芽孢等;菌落一般呈现湿润、光滑、透明、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2)放线菌为原核生物,形态为丝状分支,菌丝直径很细(小于1m);放线菌主要由菌丝组成的,可分为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成熟,分化为孢子丝,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放线菌可以分为最常见的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属、小单孢菌属、孢囊链霉菌属、游动放线菌属等;菌落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丝绒状,上有一薄层彩色的“干粉”,菌落和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的正反面颜色常常不一致,以及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面有变形等现象。(3)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形态有球状、卵圆状、柱状等;结构组成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芽体等;其菌落与细菌类似,但比细菌大,厚,外观较稠,较不透明,颜色多以乳白色为主,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等。(4)霉菌为真核生物,是菌丝体发达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分为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结构上分为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营养菌丝体有吸取养料的假根和吸器,延伸作用的匍匐枝,附着作用的附着胞和附着枝等;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松或紧的蛛网状绒毛状、棉絮状或毡状,菌落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面与反面的颜色、构造以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常不一致等。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由重要意义。6、霉菌的营养菌丝及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可以分化出哪些特殊构造?菌丝在生理功能上有一定程度分化。在固定培养基上,部分菌丝伸入培养基内吸收养料,称为营养菌丝。另一部分则向空中生长,称为气生菌丝。有的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成繁殖菌丝。营养菌丝分化出:假根、匍匐菌丝、吸器、菌核、子座、菌索、附着胞、菌环和菌网、附着枝。气生菌丝的分化:各种形态的子实体。如产生无性孢子的复杂子实体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盘等结构;能产生油性孢子的子囊果。7、试比较真菌孢子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1)无性孢子:游动孢子:有鞭毛,能游泳。代表:壶菌。孢囊孢子:水生型有鞭毛。代表:根霉、毛霉。分生孢子:外形极多样,数量极多,少数为多细胞。代表:曲霉、青霉。节孢子:柱形,各孢子同时形成。代表:白地霉。厚垣孢子:在菌丝顶端或中间形成。代表:总状毛霉。芽孢子:在酵母上出芽形成。代表:假丝酵母。掷孢子:镰、豆、肾形,成熟时从母细胞射出。代表:掷孢酵母属。(2)有性孢子:卵孢子:厚壁,休眠。代表:德氏腐霉。接合孢子:厚壁,休眠,大,深色。代表:根霉、毛霉。子囊孢子:长在各种子囊内。代表:脉孢菌、红曲。担孢子:长在特有的担子上。代表:蘑菇、香菇。第三章1、解释名词:二元培养法,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感染单位,病毒效价,毒粒,五邻体和六邻体,多组分基因组和分段基因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包涵体,病毒种,病毒吸附蛋白和病毒受体,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溶源性转变,多角体。(1)二元培养法:病毒是活细胞内严格寄生的,不能再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只能采取连同寄主一块培养的方法,称为二元培养法。(2)细胞病变效应(CPE):大多数动物病毒感染敏感细胞培养物都能引起显微变现的改变。(3)病毒感染单位:与寄主产生特异性反应所用最小的病毒数量IU。(4)病毒效价:每单位体积中所含感染单位的数量称病毒的效价或滴度IU/ML表示。(5)毒粒: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和有侵染性的单个病毒称病毒粒子或毒粒,其核心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6)五邻体和六邻体:位于顶角的五聚体和位于棱和边上的六聚体各与五个和六个其他的衣壳粒相邻,所以又分别称为五邻体和六邻体。(7)多组分基因组和分段基因组:双组分基因组、三组分基因组或多组分基因组(分段基因组):多数病毒仅含一个核酸分子,少数病毒含2个或2个以上的核酸分子,而且各分子担负不同的遗传信息,共同构成病毒的基因组,分别包成不同的毒粒,这些病毒的RNA被称为双组分基因组、三组分基因组或多组分基因组。基因组分成多个核酸片段,只是多个核酸片段包在外形大小均一的一种毒粒中称为分段基因组,属于多组分基因组。(8)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指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的病毒颗粒所必须的蛋白质,包括衣壳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酶等。非结构蛋白指病毒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或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9)包涵体:是某些细胞在感染病毒后,出现于细胞质或细胞核内的,在光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小体。(10)病毒种:指构成一个复制谱系、占据一个特定的小生境、具有多个分类特征的病毒。(11)病毒吸附蛋白和病毒受体:病毒吸附蛋白是病毒表面的结构蛋白,它能特异性识别宿主细胞上的病毒受体与之结合。病毒的受体是宿主细胞的表面成分,能够被病毒吸附蛋白特异性识别并与之结合,介导病毒入侵。(12)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指侵入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进行繁殖,产生大量子代病毒离子导致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指侵入细胞后,将DNA整合在宿主菌的基因上,与宿主细胞同步复制,并随宿主细胞的生长繁殖而传下去,一般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13)溶源性转变:溶源菌除具有产生噬菌体的潜力和对相关噬菌体免疫性外,有时还伴有其他形状的改变,这种形状的改变称为溶原性的转变。(14)多角体:昆虫病毒在被感染的动物细胞中形成多角形的包涵体。2、什么是病毒?有何主要特点?病毒:病毒是一套核酸模板分子,裸露或包裹在由蛋白质或脂蛋白组成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当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的复制。病毒的特点:个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主要化学组成均有核酸和蛋白质,且只含一种类型核酸(DNA或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代谢系统,宿主细胞内专性寄生。以复制和装配的方式繁殖,没有生长。在体外存在无生命的大分子形式,并能保持侵染性。具有受体连接蛋白,与敏感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连接,进而感染细胞。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病毒生存存在形式有两重性:既有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属性,又有生物的基本特征;既有细胞外感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繁殖的基因形式。3、培养病毒的方法有哪些?(1)寄主接种法:噬菌体标本可接种于生长在培养液或培养基平板中的细菌培养物,感染后培养液由混浊变为清亮,而平板成为残迹。植物病毒标本可以接种于敏感植物叶片,产生系统侵染或坏死斑。动物病毒可以接种于敏感动物的特定部位,嗜神经病毒接种于动物脑内,嗜呼吸道病毒接种于动物鼻腔,嗜皮肤病毒接种于动物皮下或皮内。接种病毒后,隔离饲养,每日观察动物发病情况,根据动物出现的症状,确定是否有病毒增殖。(2)鸡胚培养法:不同的病毒可选择不同日龄的鸡胚和不同的接种途径,如痘病毒宜集中于1012d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鸡新城疫病毒宜接种在10d鸟囊腔和羊膜腔内,虫媒病毒宜接种于5d卵黄囊,继续培养观察。(3)细胞培养法:用机械方法或胰蛋白酶等方法将离体的活组织分散成单个的细胞,在平皿中制成贴壁的单层细胞,然后铺上动物病毒悬液进行培养。植物病毒也可以采用细胞培养。4、什么是噬菌斑、蚀斑、感染病灶和枯斑?噬菌斑:某种经稀释的病毒悬液分别与敏感菌悬液及半固体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倒入含较高浓度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经培养一段时间后,在菌苔上产生一个个圆形局部透明的区域即噬菌斑。这种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方法叫双层平板法。蚀斑与病灶:某些动物病毒在单层细胞中培养并加以染色处理,由于对细胞裂解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局部病损区域,即为噬斑或空斑。如果是肿瘤病毒,细胞不裂解,而是增生堆积成病灶。枯斑:一些植物病毒在敏感植物茎叶等组织上形成一个个褪绿或坏死的斑块。5、画图表示病毒的基本结构。病毒的基本结构:核酸位于毒粒的中心,构成它的核心或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衣壳。衣壳由许多电镜下可辨认的蛋白质亚基簇-衣壳粒组成,是毒粒的主要支架结构和抗原,有保护核酸的等作用。核心和衣壳合称核衣壳。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还具有含蛋白质的类脂双层膜,称为包膜。有的包膜上还有被称为刺突的附属物。具有包膜的病毒称为包膜病毒,无包膜,只有核衣壳的病毒称为裸露病毒。7、试述病毒的化学组成及功能。(1)病毒的核酸: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病毒增殖、遗传变异和感染的物质基础。一种病毒的病毒颗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除反转录病毒基因组为二倍体外,其他病毒的基因组都为单倍体。双组分基因组、三组分基因组或多组分基因组(分段基因组):多数病毒仅含一个核酸分子,少数病毒含2个或2个以上的核酸分子,而且各分子担负不同的遗传信息,共同构成病毒的基因组,分别包成不同的毒粒,这些病毒的RNA被称为双组分基因组、三组分基因组或多组分基因组。基因组分成多个核酸片段,只是多个核酸片段包在外形大小均一的一种毒粒中称为分段基因组,属于多组分基因组。(2)病毒核酸存在单链DNA(ssDNA)、双链DNA(dsDNA)、单链RNA(ssRNA)、双链RNA(dsRNA),除dsRNA外其他都有线性和环状。单链核酸正链负链:碱基序列与mRNA一致为正,互补为负。有个别病毒是双义及部分为正,部分为负极性。(3)结构蛋白:指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的病毒颗粒所必须的蛋白质,包括衣壳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酶等。(4)非结构蛋白:指病毒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或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5)衣壳蛋白:构成病毒衣壳结构的蛋白质,由一条或多条多肽链折叠形成的蛋白质亚基,是构成衣壳的最小单位。功能:构成病毒的外壳,保护病毒的核酸,无包膜病毒的衣壳蛋白参与病毒的吸附、进入,决定病毒的宿主嗜性,同时还是病毒的表面抗原。(6)包膜蛋白:构成病毒包膜结构的病毒蛋白质,包括包膜糖蛋白和基质蛋白。包膜糖蛋白:病毒的主要表面抗原,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启动病毒感染的发生,有些还介导病毒的进入。基质蛋白:构成膜脂双层与核衣壳之间的亚膜结构,具有支撑包膜、维持病毒结构的作用,并在病毒以芽生方式释放中发挥作用。(7)毒粒酶:可分为参与病毒进入、释放过程的酶T4噬菌体溶菌酶,参与病毒大分子合成的酶,如反转录酶。(8)病毒的脂质:由病毒粒子在细胞内成熟,在细胞膜处以芽生方式释放,直接从寄主细胞膜上得到。病毒脂类存在与病毒的吸附和侵入有关。(9)病毒的糖类:病毒核酸含戊糖,包膜病毒寡糖侧链的形式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膜糖蛋白。(10)病毒的其他组成:某些动物、植物病毒种存在多胺类有机阳离子与金属阳离子,它们大都结合于病毒核酸,对核酸的构型由一定影响。在某些病毒中还有其他小分子量的组分,如ATP,为噬菌体尾鞘收缩提供能量。(11)病毒的包涵体:某些细胞在感染病毒后,出现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在光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小体。可以作为病毒快速鉴别和辅助诊断指标。8、试述病毒增殖的一般过程。病毒的增殖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在病毒核酸控制下合成病毒的核酸与蛋白等成分,然后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和核内装配成病毒颗粒,再以各种方式释放到细胞外,感染其他细胞,这种增殖方式又称病毒的复制。复制周期:病毒复制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连续的五个阶段:吸附、侵入与脱壳、病毒大分子的合成、装配和释放。(1)吸附:指病毒以其表面的特殊结构与宿主细胞的病毒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病毒吸附蛋白:是病毒表面的结构蛋白,它能特异性识别宿主细胞上的病毒受体与之结合。病毒的受体:是宿主细胞的表面成分,能够被病毒吸附蛋白特异性识别并与之结合,介导病毒入侵。(2)侵入:指病毒或其一部分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有伸缩尾的噬菌体采取注射的方式。动物病毒侵入宿主细胞3种方式:膜融合,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肠病毒的内部组分释放到细胞质中。利用细胞的胞吞作用。完整病毒穿过细胞膜的移位方式。植物病毒侵入通过自然或人为的机械损伤形成的表面为伤口或借助昆虫的口器感染,并通过胞间连丝、导管和筛管在细胞间乃至整个植株中扩散。脱壳:病毒侵入后,病毒的包膜和/或衣壳被除去而释放出病毒核酸的过程。(3)早期转录:发生在病毒核酸复制以前的转录称早期转录,所转录的基因称早期基因,编码的早期蛋白是参与病毒核酸复制以及参与抑制宿主大分子合成的蛋白质。晚期转录:在核酸复制开始或复制后进行的转录称为晚期转录,所转录的基因称晚期基因,编码的晚期蛋白主要是构成病毒的结构蛋白。因此可将合成过程分为三个连续阶段:病毒早期基因表达,病毒基因组复制,病毒的晚期的基因表达。根据病毒核酸类型以及复制、转录方式的不同可分为6类:() dsDNA病毒:(-) DNAmRNA;(+) ssDNA病毒:半保留dsDNA(-) DNA转录mRNA;() dsRNA病毒:(-) RNA(+) RNA,即mRNA,再以() dsRNA的 (+) RNA(-) RNA;(+) ssRNA病毒:(+) RNA翻译成蛋白,又可以(+) RNA(-) RNA子代(+) RNA;(-) ssRNA病毒:(-) RNA(+) RNA,(+) RNA翻译出RNA复制酶,在此酶作用下(+)RNA子代(-) RNA。反转录病毒(+)RNA:在反转录酶作用下由(+) RNA(-) DNA形成(+) RNA/ (-) DNA中间体,(+) RNA水解,形成(-) DNA。(-) DNA合成(+) DNA形成() dsDNA,可以整合到宿主DNA上形成前病毒,随宿主DNA复制而复制。() dsDNA也可以在宿主RNA聚合酶II作用下,以(-) DNA合成出(+) RNA。(4)装配: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将分别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组装为成熟病毒粒子的过程。装配方式有两种:自发的自我装配方式;另一种是指导装配,在病毒衣壳装配时有病毒基因组编码的非结构蛋白参加,如脚手架蛋白,或是具有蛋白水解切割作用。(5)破胞释放:无包膜病毒在细胞内装配完成后,借助自身的降解宿主细胞壁或细胞膜的酶裂解宿主细胞,子代病毒释放到胞外。芽生释放:有包膜的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合成衣壳蛋白时,还合成包膜蛋白,经添加糖残基修饰成糖蛋白,转移到核膜、细胞膜上,取代宿主细胞的膜蛋白。宿主核膜或细胞膜上有该病毒特异糖蛋白的部位,病毒便从这里出芽释放。6、病毒衣壳有哪些对称结构?举例说明。病毒的衣壳的对称结构:衣壳粒构成衣壳主要取螺旋对称和二十面体对称,兼有的称双对称。(1)螺旋对称的衣壳:衣壳粒有规律地沿中心轴呈螺旋排列,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定结构。(2)二十面体对称的衣壳:衣壳粒沿三条互相垂直的轴有规律地排列呈立体对称的正二十面体。(3)五聚体或六聚体:二十面体对称衣壳的衣壳粒一般由5个或6个蛋白亚基聚集而成,因此称五聚体或六聚体。(4)五邻体和六邻体:位于顶角的五聚体和位于棱和边上的六聚体各与五个和六个其他的衣壳粒相邻,所以又分别称为五邻体和六邻体。9、什么是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它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各有何特点?一步生长曲线:将适量的病毒接种于高浓度敏感细胞培养物,待病毒吸附后,高倍稀释病毒细胞培养物或以抗病毒血清处理病毒细胞培养物,以建立同步感染,定时取样测定培养物中病毒的效价,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病毒的增殖的特征曲线。(1)潜伏期:指病毒吸附于细胞到受感染细胞释放出子代病毒所需的最短时间。(2)隐蔽期:自病毒在受感染细胞内消失到细胞内出现新的感染性病毒的时间为隐蔽期。(3)裂解期:潜伏期后宿主细胞裂解释放出大量子代病毒的时期。(4)平稳期:裂解末期受感染细胞将子代病毒粒子全部释放出来,病毒效价稳定在最高处的时期。10、溶源菌有哪些特性?溶源菌的特性:(1)遗传性:前噬菌体在细胞分裂时随宿主基因组一起复制,代代相传。(2)裂解:少量温和噬菌体可以转变为烈性噬菌体引起宿主细胞破裂称为溶原性细菌的自发裂解。某些适量理化因子如紫外线、诱变剂和丝裂霉素C等处理溶原性细菌,诱发细胞破裂,释放噬菌体粒子。称为诱发裂解。(3)免疫性:溶源菌对赋予其溶原性的噬菌体及相关的噬菌体呈现一种特异的免疫现象。(4)复愈:溶源菌消失了其中的原噬菌体,变成非溶源菌。(5)溶源性转变:溶源菌除具有产生噬菌体的潜力和对相关噬菌体免疫性外,有时还伴有其他形状的改变,这种形状的改变称为溶原性的转变。11、亚病毒因子包含哪几种?各有何特点?亚病毒因子:包括类病毒、卫星病毒、卫星核酸和朊病毒。在亚病毒因子中,仅有类病毒和朊病毒能独立复制,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必须依赖辅助病毒进行复制。类病毒:指没有被蛋白质外壳包被的单链共价闭合环状的小RNA分子,能寄生于植物并致病,在其体内自我复制。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组缺损,需要依赖辅助病毒的基因才能复制表达,完成增殖的亚病毒因子。卫星核酸:一些小分子RNA,单独存在时无侵染性,不编码任何蛋白,也不复制。只有辅助病毒存在时,才能借助其复制酶复制,利用其外壳来包被。朊病毒:一类具有侵染性并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第四章1、试述微生物的6大营养要素及其生理功能。2、什么是碳源?什么是氮源?微生物常用的碳源和氮源物质有哪些?碳源: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常用碳源:简单的有机碳化物(CO2,NaHCO3,CaCO3)、比较复杂的有机物(糖及其衍生物、烃类、醇、羟酸、脂肪酸、氨基酸和核苷酸)、比较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核酸等),乃至复杂的天然含碳物质,甚至像二甲苯、酚等有毒含碳物质都可以作为微生物碳源。氮源:凡能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称为氮源。常用氮源:可分为无机氮源和有机氮源,前者包括分子态氮、氨、铵盐和硝酸盐等无机含氮化合物,后者包括尿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等有机含氮化合物。3、什么是氨基酸自养微生物?试述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氨基酸自养型微生物:微生物不需要利用氨基酸作氮源的,能把尿素、铵盐、硝酸盐甚至分子态氮等简单氮源自行合成所需要的一切氨基酸。进一步探索利用氨基酸自养型微生物,让它们将人或动物无法利用的廉价氮源包括尿素、铵盐、硝酸盐或氮气等转化成菌体蛋白或含氮代谢产物,以丰富人类的营养和扩大食物资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什么是生长因子?它们包括哪几类化合物?生长因子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生长因子:指微生物生长所必须而且需要量很小,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还包括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甾醇、胺类、C4C6的分枝或直连脂肪酸,有时还包括氨基酸营养缺陷突变株所需要的氨基酸。作用:提供微生物细胞的重要化学物质(蛋白质、核酸和脂质)、辅因子(辅酶和辅基)的组分和参与代谢。5、什么是自养微生物?它们有几种主要的生理类型?举例说明。凡以无机碳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微生物称为自养微生物。这类微生物的能源来源光能的称为光能自养型蓝细菌、绿硫细菌、紫硫细菌,来源于无机物氧化的化学能作为能源的称为化能自养型。硫化细菌、消化细菌、氢细菌和铁细菌蓝细菌含叶绿素,其光合作用与绿色植物一样,在以水为氢供体,同化CO2并释放O2:H2O+CO2光能叶绿素=CH2O+O2绿硫细菌和紫硫细菌含菌绿素,在严格厌氧的条件下,以H2S和Na2S2O3等还原态硫化物为氢供体,进行不放氧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供机体直接利用。利用H2S生长的反应式为2H2S+CO2光能菌绿素=CH2O+H2O+2S光能菌绿素产生的元素硫或是积累在胞内,或是分泌到胞外。一些紫色非硫细菌具有利用甲醇作为唯一碳源进行光合生长的能力。它们在厌氧条件下利用甲醇生长,必须要有CO2固定,此时的反应式为2CH3OH+CO23CH2O+H2O例如,硫细菌通常以H2S、S、S2O32-等还原态无机硫化物氧化获得能量,其反应式为H2S+2O2SO42-+2H+2S+2H2O+3O22SO42-+4H+S2O32-+H2O+2O22SO42-+2H+硫细菌等从还原态无机硫化合物的氧化作用中得到能量与还原力,从而将CO2合成细胞物质,所以是好氧化能自养型。产甲烷菌大多数能自养生活,它们以H2作为能源和氢供体,以CO2作为碳源生长,属厌氧化能自养细菌,其反应式为:CO2+4H+CH4+2H2O6、试根据碳源、能源和供氢体不同划分的微生物营养类型,并举例说明。7、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有哪些?试比较他们的异同。单纯扩散:又称被动运送或自由扩散,是物质非特异性地透过细胞膜上的含水小孔从浓度较高的一侧被动地或自由地向浓度较低一侧扩散的过程。促进扩散:又称协助扩散,是指物质借助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协助,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方式。主动运输: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构象变化,同时消耗能量,使膜外低浓度物质进入膜内的一种物质运输方式。基团移位:既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参与又需要消耗能量,与主动运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来完成物质的运输,而且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又称磷酸转运酶系统(PTS)。8、什么是培养基?制备培养基的原则是什么?培养基:指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制备培养基的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经济节约、灭菌处理。9、何谓固体培养基?它有何用途?制备固体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什么?它有哪些优良特性?固化培养基,常称固体培养基,由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适量凝固剂而成。固体培养基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一个营养面,在营养面生长的微生物可以形成可见的一个一个分离的菌落,可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菌落计数、检验杂菌、选种、育种、菌种保藏、生物活性物质的测定、获取大量真菌孢子,在食用菌栽培和工业发酵中也常使用。制备固体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优点:几乎没有营养价值,绝大多数微生物都不能分解液化,熔解温度约为96度,凝固温度为40摄氏度,一般微生物的培养温度下呈固态。透明、黏着力强,经过高温灭菌月不被破坏。10、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中的原理。选择性培养基:根据某种或一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加富性选择培养基:根据分离对象对某种营养物由特殊嗜好,在培养基中加入该营养物。使原先极少量的筛选对象较其他微生物生长速度快,并逐渐富集而占优势,从而容易分离到该类微生物。纤维素可富集纤维分解菌。11、什么是鉴别培养基?试以EMB培养基为例,分析其鉴别作用的原理。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添加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通过培养后的显色反应区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最常用的培养基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即EMB培养基。例如伊红美兰乳糖培养基( Eosin Methylene Blue EMB):其中的伊红和美蓝染料可抑制G+细菌,因而筛选出容易培养的G-细菌;能分解乳糖的细菌会产酸,若产酸能力强,会染上酸性染料伊红,并与美蓝结合,使菌落染上深紫色和绿色金属光泽;若产酸能力弱,则菌落会染上棕色;不发酵乳糖的细菌,则不能产酸,即不结合伊红,菌落无色透明。由此,根据菌落的颜色即可在EMB培养基上鉴别出3种类群的微生物。第五章一、解释名词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巴斯德效应,反硝化作用,呼吸链,生物固氮,共生固氮菌,转肽作用,次级代谢,二次生长。(1)同型乳酸发酵:是指1分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