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构建研究.pdf_第1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构建研究.pdf_第2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构建研究.pdf_第3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构建研究.pdf_第4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构建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构建研究 内容提要 三方机制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对改善 劳动关系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民工荒”的出现严重阻 碍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 化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民工荒”出现的一个主要 原因是由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普遍缺失,使得农民工与企业之间 的矛盾和冲突一直得不到有效的协调和遏制,从而最后激化,导致“民工 荒”爆发。本文从三方机制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缺 失的现状及其原因,探讨了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构建的必然性、必 要性和可行性,对如何构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策思路,以建立起有效 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加快全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和城乡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构建 s t u d y o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t r i p a r t i t em e c h a n i s m o fl a b o u rm a r k e to fp e a s a n tw o r k e r si nc h i n a 【s y n o p s i s 】t r i p a r t i t em e c h a n i s m ,a sab a s i cs y s t e mt h a ti su s e dt o c o o r d i n a t et h e 叫a l j o n 洲pb e t w e e n 】a b o u ta n dc a p i 脚u n d e rt h em a r k e t e c o n o m yc o n d i t i o n ,h a se x t r e m e l yi m p o r t a n tf u n c d o no ni m p m v i n gt h e w o r k i n gr e l a t i o na n dp e r l e c t i n gt h el a b o u rm a r k 武胁ea p p e e s a n c eo f ”t h e s h o r t a g eo fp e a s a n tw o r k e r s h a sh i n d e r e ds e r i o u s l y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 s u r p l u sr u r a l1 a b o rf o r c et 0t h ec i t i e sa n dt o w n si nc h i n a 。a n dh a s i n f l u e n c e dd i r e c t l yt h eu r b a n i z a t i o na n dj n d n s n 噎a i i z a t i o n 。c o i t i o no f t h e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a n dt h ew e l l - o f fs o c i e t yo fc h i n a o n em a i nr e a s o n o f ”t h es h o r t a g eo fp e a s a n tw o r k e r s ”i sb e c a u s et r i p a r t i t em e c h a n i s mi s g e n e r a l l ys c a r c e i nt e r m so ft r i p a r t i t em e c h a n i s m ,t h i st e x th a sa t m l y s e d 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 sa n dr e a s o n st h a t t r i p a r t i t em e c h a n i s mo f l a b o u rm a r k e t o fp e a s a n tw o k e r si ss c a r c e ,h a sd i s c n s s e dt h ec e r m i n t y ,n e c e s s i t ya n d f c a s i b i l i t yt h a tt r i p a r t i t em e c h a n i s mn e e d st ob ec o n s t r u c t e d h a v ec a r r i e d o nm s e a r c ha n dp m p o dt h et h i n k i n ga n dm e a s u r e so f h o wt oc o n s t r u c t , i no r d e rt os e t 印e f f e c t i v el a b o u tm a r k e to fp e a s a n tw o k e r s ,a n dt o a c c e l c r a t et h eh a n - n o n i o u sd w e l o p m e n to fu r b a na n dr u r a la r e a s ,a n dt o p r o m o t e t h ei n t * g r a t i o no f t h en a t i o n a ll a b o u tm a r k e t s 。 k e yw o r d s :l a b o u rm a r k e to fp e a s a n tw o r k e r s ;t r i p a r t i t em e c h a r d s m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中文摘要 半个多世纪以来,三方机制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一项 基本制度,在完善劳动力市场和维护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一 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多 种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和所有制结构深刻变革的同时,当前我国农民工 劳动力市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的普遍 缺失,使得农民工( 雇工) 与企业( 雇主) 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逐渐增多, 并时有激化,严重阻碍了劳动力市场的有效建立和健康发展,劳动力市场 的功能相当不完善,而这些仅仅由政府、雇工和雇主三方各自单方面或任 何两方都不可能得到解决,因此迫切需要三方机制的建立。尤其是“民工 荒”出现后,对于如何在寻求农民工维权和企业发展双赢的同时,最终建 立起有效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实现三方共赢等问题,就不得不荐次引起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三方机制,作为一项“分配性的”,同时也是一种“生产性的”制度安 排,它的建立与否和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就我国农民 工劳动力市场而言,三方机制的建立不仅与农民工维权和企业发展息息相 关,而且也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和我国的城镇化直接关联,从而 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城乡 和谐发展。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当前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普遍缺失。 没有达到它作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所应有的理想效果。因此,从三方机 制的角度,研究如何在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构建这一机制,以便更好地 发展和完善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从而建立起全国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不仅能丰富三方机制理论。而且也具有比较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正是从三方机制的起源、内涵和作用等出发,结合当前我国农民 工劳动力市场现状,分析了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缺失的表现及其原 因,并探讨了构建三方机制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可行性。从而增加对三方 机制的内涵及其适用性的认识和了解,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在实践上为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的构建提供基本操作思路。 全文除导言外,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三方机制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作了较为明确的 阐述和适当的分析,认为三方机制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是 同样适用的,尤其适合于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这是因为,虽然三方机 制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它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宗旨和根本 目的是为了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地发展,在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同时寻 求三方共赢。尽管最近几年我国三方机制在总体上已初步建立,但就其构 架和功能而言还只是一个雏形,并没有起到多少实质性的作用,几乎没有 覆盖到农民工劳动力市场。 第二部分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三方机制是健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一 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当前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上企业( 雇主) 、农民工( 雇 工) 和政府三者两两之间存在着三对博弈,三方机制建立的过程也就是三 者混合、反复博弈的过程。博奔的最终结果表明,建立三方机制是三方的 迫切要求,而同时也只有三方共同协调和相互合作,才能最终建立起三方 机制。因此,本部分首先正是试探着从博弈论视角对此进行分析,较紧密 地结合三方利益关系的动态变化,得出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构建的 必然性这个结论。随后结合实际,通过对实施三方机弗4 这项新锖8 度安排所 产生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的构建 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因为已经同时具备进行制度安排或者说 制度变迁所必需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降低劳动力 资源的配置成本;有利于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有利于培育我国 劳动力资源的后发优势和竞争优势,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三方机制作为一种 新制度安排或制度安排变迁,它所产生的总收益大于变迁成本( 包括变革 成本和运行成本) 。 第三部分阐述了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主 要是从雇主对劳动产权和企业产权的滥用、农民工维权难以及政府作为第 三方职能的正式实施陷入一定困境等方面,对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 缺失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和一定的分析,并相应地针对这些现状具体分析了 三方机制缺失的原因。同时结合“民工荒”问题,重点指出农民工劳动力 市场三方机制缺失的严重性,强调三方机制需要建立的紧迫性。 第四部分通过比较分析西方发达国家三方机制建立和运行的成功经 验,为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的构建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结合 当前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缺失的原因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除了 要建立起健全的集体谈判制度外,这些启示还主要包括:1 、相对独立、强 大的各级工会组织是构建三方机制的基本前提。2 、健全完善的劳动法律体 系是三方机制正常运行的必要保障。3 、规范化运作的雇主组织是构建三方 机制的重要基础。 第五部分提出构建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的对策思路。为了 尽快构建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并使之逐步走向完善,针对当前的现 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现有的我国三方机制的基础上,应具体采取如下 对策:1 、健全区域三方机制;完善产业三方机制;建立企业三方机制,以 形成多层次的三方机制组织网络体系。2 、真正确立三方主体的地位并相应 健全各自的组织。 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构建研究 导言 一、选题的背景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都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而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却在于 持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 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这对 于目前尚有9 亿农民、5 亿农村人口、1 5 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我国来讲, 任务何其艰巨。目前正当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时候,却在全国范围 内出现了罕见的“民工荒”,严重地阻碍了转移进程。尽管“民工荒”问题 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的普遍缺失不能不 说是一个主要原因,因为正是由于三方机制的普遍缺失,才使得农民工( 雇 工) 与企业( 雇主) 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一直得不到有效的协调和遏制,从 而愈演愈烈直至最后激化,导致“民工荒”爆发。 其实,“民工荒”不仅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直接影响到我国 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而且也严重阻碍了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有效建立和健 康发展。而在当前,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则又直接关系 到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统一和全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因此,这些问 题又不得不再次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二、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思路 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现实背景,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普遍缺失 的现状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出发,探讨三方机制的构建问题。事实上,农 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的建立不仅与农民工维权和企业发展息息相关, 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进而影响到我国的城市 化和工业化进程,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可见这些 问题明显关系到政府、农民工和企业这三令主体的切身利益,仅仅由政府、 雇工和雇主三方各自单方面或任何两方都不可能较好地、完全地得到解决,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起三方机制。 所谓三方机制,根据国际劳工组织1 9 7 6 年1 4 4 号三方协商促进国际 劳工标准公约规定,是指政府( 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 、雇主和工人之 间,就制定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即由政府、 雇主组织和工会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有涉及劳动关 系的问题,如劳动立法、经济与社会政策的制订、就业与劳动条件、工资 水平、劳动标准、职业培训、职业安全与卫生、劳动争议处理以及对产业 行为的规范与防范等三方机制起源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是市场经 济的产物,它是通过政府作为第三方积极干预,使得雇主与雇工的劳动关 系由矛盾和冲突走向缓和、协调的产物,并逐渐形成为一种正式的基本制 度。三方机制的宗旨和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劳资矛盾和纠纷,形成合 作式的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地发展,在维护雇员与雇主双方 合法权益的同时寻求三方共赢。半个多世纪以来,三方机制作为市场经济 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在完善劳动力市场和维护社会经济 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三方机制 不是“义务性的”制度安排,而是一项“分配性的”制度安排,同时也是 一种“生产性的”制度安排。因此,三方机制对健全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 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以,本文旨从三方机制的角度出发,结合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 。张彦宁:雇主组织在中国 企业管理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8 3 页 i i 制缺失的现状,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其缺失的原因,探讨了农民工劳动力市 场三方机制的构建问题,目的是为了通过三方机制的构建以建立起有效的 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从而在寻求农民工维权和企业发展双赢的同时最终实 现三方共赢。 关于劳资关系或劳动关系问题,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有过系统、 深入的科学分析和研究,其中有关雇佣劳动的分析,为我们正确认识当前 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雇工与雇主的劳动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到2 0 世纪 中期后,国外的一些学者就开始对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问题进行研究,并积 累了定的理论基础。近些年来,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 的部分学者也对此作了一定的研究,如张彦宁的雇主组织在中国一书 对三方机制的内涵、特征和作用以及三方机制在我国的发展等都作了相当 详细、明确的阐述,同时,王大庆、焦建国和程延固等学者也对与此相关 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上这些学者的相关论述,都为我们 正确认识和解决三方机制在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适用性问题提供了理 论指导和启示。这些启示就是:三方机制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虽然起源 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并且最早在这些国家得以建立和运行,但它也 同样适用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 在研究思路上,本文正是按照以上理论的指导,从三方机制的内涵、 特征和作用等出发,结合当前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缺失的现状 及其原因,探讨了构建三方机制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行性,从而增加对三 方机制的内涵及其适用性的认识和了解,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三方机制构 建和运行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的构建提供基本 操作思路。 三、本文研究的方法和框架结构 1 1 1 本文主要是通过运用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中有关制度安排的理论,结 合现代契约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比较切实地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证分析 相结合,对如何构建三方机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三方机制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第二部分,我国农 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缺失及其原因分析;第三部分,三方机制是健全 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第四部分,西方发达国家 三方机制构建的经验和启示;第五部分,构建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 机制的对策思路。 四、本文主要的创新点 本文能较好地从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角度出发。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农 民工劳动力市场雇工与雇主之间的关系现状,比较开拓性地将三方机制理 论运用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对如何在这一市场构建三方机制从而建立起 有效的劳动力市场进行了研究,这不仅能够丰富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理论, 而且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i v 一、三方机制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 半个多世纪以来,三方机制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一项 基本制度,在完善劳动力市场和维护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一 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如何促进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统一, 进而建立起全国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这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 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如何建立有效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则直接 关系到全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随着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和所有制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许多新 情况和新问题,农民工( 雇工) 与企业( 雇主) 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目益凸 现,并时有激化,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有效建立和健康发展, 而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的普遍缺失。事实上,三方 机制的建立不仅与农民工维权和企业发展息息相关,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农 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进而影响到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 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城乡和谐发展。以上这些现实情况交织在起, 要求我们要尽快地建立和发展三方机制,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农民工劳动力 市场。 ( 一) 三方机制的内涵、特征和作用 1 、三方机制的起源和发展 三方机制起源于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它的产生 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它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也是经济 民主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三方机制也是与工人运动的臼益发 展密切相关的,它是在劳资双方力量对比和较量的过程中,通过政府作为 第三方积极干预,为协调和缓解劳资矛盾和冲突而产生的,并逐渐形成为 一种正式的基本制度。 表卜1 三方机制起源和发展的简耍过程 三方机铷起源和发 劳资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展的三个主要时期 以及政府相应的态度和政镱措施 1 9 世纪下半期 工会组织空前发展,工人运动力量增强,劳资双方谈判方式开始出现; 政府逐渐改变最初放任成纵容贽方的政策,转而采取建设性的干预政 至2 0 世纪初 策l 劳动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相应的劳动行政管理机构开始出现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劳资关系开始全面进入制度化、法制化阶段政府更加垒面地干预劳 资关系,加强劳动行政管理,完普劳动立法。健全有关机构l 三方格 过渡期 局的萌芽开始出现,劳资协议会等f h - - 方参加的机构已经成立 大规模的激烈对抗冲突相对减少,代之以规范的、有组织的行为如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体谈判等,政府针对劳资关系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的法律体 重大转折期 系和调整机制;劳资关系总的趋势是缓和、合作t 三方性原则成为市 场经济国家劳资关系的基本格局和主要运行机制 资料来源:根据王大庆、焦建国劳资关系理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 一文整理所得- 劳 动经济与劳动关系) ,2 0 0 3 年第6 期 由表卜l 得知,在三方机制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所起的作用 是始终不可缺少的,因为三方机制作为一种正式的新制度安排( 或者说“公 共货品”) ,它的创造和建立不可能完全由劳方和资方自发倡导、组织和实 行,没有政府一心一意的支持,它是不会存在的吧在这里,政府主要是通 过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和社会保障等制度,并采取其它必要的强伟性措施, 以规范劳资双方的行为,相对平衡双方的实力。 2 、三方机制的内涵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1 9 7 6 年1 4 4 号三方协商促进国际劳工标准公约 规定,三方机制是指政府( 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 、雇主和工人之间,就 。林毅夫: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 经济研究 ,1 9 9 3 年第4 期 2 制定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即由政府、雇主组 织和工会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有涉及劳动关系的问 题,如劳动立法、经济与社会政策的制定、就业与劳动条件、工资水平、 劳动标准、职业培训、社会保障、职业安全与卫生、劳动争议处理以及对 产业行为的规范与防范等q 具体而言,三方机制要包括以下内容:( 1 ) 通 过建立专门协调劳动关系的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由参与各方共同制定协 商规则和协商程序,共同处理劳资关系;( 2 ) 三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在相 互理解、相互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正确的政策和制度,保障雇主和劳 动者的合法权益,以促进社会劳动关系稳定地发展;( 3 ) 三方各自代表不 同的利益主体,维护各自的利益;( 4 ) 负责处理当前在劳动关系方面的重 大问题和重大事务,如有关劳动关系特别是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政策和法 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有关劳动争议的处理等。 3 、三方机制的特征和作用 三方机制的宗旨和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劳资矛盾和纠纷,形成合 作式的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地发展,在维护各自权益的同时 寻求三方共赢。三方机制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三方主体地位要独立, 拥有独立的发言权和表决权;二是三方权利在法律上的平等:三是三方充 分合作,民主协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友好协商,以达成共识。 三方机制产生的根源是劳资关系矛盾的激化和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电 因此,三方机制的作用也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缓解劳资矛盾,通过日 趋规范化、经常化、法制化、程序化的集体协商或集体谈判,建立和谐稳 定的新型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有关 。张彦宁:雇主组织在中国 ,企业管理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8 3 页 回劳资关系即劳动关系具体解释见王大庆、焦建目:劳资关系理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 ,劳 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 0 0 3 年第6 期 3 劳动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 ( 二) 三方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同样适用于当前我国 虽然三方机制起源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并且最早在这些国家得 以普遍建立,但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三方机制同样适用于在实行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进行建立和发展。 1 、三方机制在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发展的适用性分析 自2 0 世纪中期以来。有关三方机制的问题,国外的一些学者就开始了 比较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近些年来,我国的部分学者 也对此作了探讨。这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三方机制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 提供了一些理论指导和启示。而在此之前,马克思主义的劳资关系理论中 有关雇佣劳动的分析也为我们解决当前的问题提供了参考。在劳资关系理 论中,马克思预测,在资本主义以后的社会里,由于雇佣劳动被消灭,因 而不存在劳资关系问题吧马克思当时设想和预见的资本主义以后的社会, 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的高级阶段应该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劳资关系理论是有其先进性和科学 性的。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任何伟大的理论都不可能是先知先觉的,马 克思对他身后的事情只能作一些预测性的原则描述。事实上,虽然社会主 义本身是共产主义,但由于只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又正处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鼍而且又将长期处于这个不发达的阶 段,劳动还只是人们赖以谋生的主要手段。因此,目前在我国也同样存在 着雇佣劳动,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 o 王大庆、焦建国:劳资关系理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 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 ,2 0 0 3 年第0 期 o 陈征、黄家驹、严正等:政泊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3 0 1 页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 第三卷) ,人民出版杜,1 9 9 3 年版,第2 5 2 页 4 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几乎所有的( 农民工) 雇工都是以农民的身份、 以低职业技能的劳动素质出现,在与作为资本的所有者非公有制企业 ( 雇主) 建立起雇佣关系成为雇工后吧农民工是在听命于雇主指挥的过程 中进行生产劳动,并以工资的形式获得报酬。在这里,是资本雇佣劳动。 这有些类似马克思所言的:“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发展成为对劳动,即对发 挥作用的劳动力或工人本身的指挥,资本家监督工人有规则地并以应有的 强度工作”鼍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 这种雇佣关系是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的基础上,是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的过程中,雇工与雇 主双方所建立的一种自愿互利的、特有的新型合作关系,而不是对抗关系。 因此,这种雇佣关系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嘎 既然雇工与雇主之间是雇佣的关系,并且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的 不完全一致,于是在双方合作、以及进行力量和权利的较量过程中,就必 然会产生矛盾和纠纷,而这种情况目前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都较普遍地存 在。因此,以新兴产业工人农民工为生产主体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 也迫切需要三方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的经济制度、文化和社会发展环境等与西方发达 国家存在差异,但三方机制对市场经济体制正在走向完善的我国来说同样 适用,而且尤其适用于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 2 、我国三方机制发展概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三方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实行,但真正在我国得到尝试,还 0 在这里是为了分析的方便,以农民工就业相对集中的私营、民营和“三资”等部分非公有制企业 为铡,尽管有失妥当,但这并不代表本文在意识形态上有任何偏见 o 马克思t 资本论) ( 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1 9 7 5 年版,第3 4 3 页 陆立军、王祖强。私营企业资本、劳动和分配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经 济杜会体制比较,( 京) 2 0 0 3 年第l 期 5 只是最近几年。1 9 8 3 年我国正式恢复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由此开始了 对三方机制的探索,到2 0 0 1 年8 月正式建立了三方会议制度。在2 0 0 1 年 1 1 月南京会议q 精神的推动下,截止2 0 0 2 年8 月先届有北京、天津、浙江、 四川等3 0 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三方机制,并积极向地( 市) 、 县( 市、区) 、乡镇、街道延伸,由此形成了我国多层次的三方机制。尽管 如此,就其组织结构和功能而言,目前我国三方机制在总体上还只是一个雏 形,并没有起到多少实质性的作用,还存在一些相当突出的问题。主要表 现为: ( 1 ) 企业及其组织代表的典型性和广泛性不够,企业组织的服务职能 还没有到位,服务范围还不广。目前,不少地方的企业方由当地经济综合 管理部门代表,这对公有制企业往往有利,但由于独立市场化运作难以进 行,因而不能很好地代表非公有制企业的利益而使非公有制企业处于不利 位置,结果不仅加剧了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矛盾,而且也使劳动关系出现 新的问题和不平衡。尽管我国各级企业联合会( 企业家协会) 正在加快吸 收非公有制企业会员,但相应的服务职能还远没有跟上,私营、民营和“三 资”等企业的劳动关系矛盾和纠纷仍得不到很好的协调和解决。 ( 2 ) 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工会困难重重,工会普遍未建立,而国有企业 和集体企业工会改革步调又太慢,工会依旧是政府的行政附属管理机构, 导致工会在人事上难以独立,职能转变滞后。目前公有制企业工会主要还 是在行使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职能,而没有在职工最为关心的如工资调整、 新的劳动争议和劳动纠纷等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上作出实质性的调整和 转变,不能承担体制改革对其提出的急迫要求,由此导致企业的劳动争议 。南京会议是指2 0 0 1 年1 1 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田总工会、经贸委和中国企业联合会在南京 召开的一个会议,是一个在全田贯彻实施劳动法k 工会法 ,推进集体台同、劳动合同的工作 经验交流会议( 简称南京会议) 6 和劳动纠纷增多。这些情况在发展迅速、行业领域覆盖面越来越广的混合 所有制企业以及农民工就业相对集中的私营、民营和“三资”企业里更加 普遍,问题更为突出。近几年来全国的有关劳动争议案件的统计可以大致 反映这些情况( 见表卜2 ) 。 由此可见,我国三方机制不仅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劳动关系所起 的作用相当有限,而且也几乎没有覆盖到规模日益庞大、日见成型的新型 劳动力市场农民工劳动力市场。 表l _ 21 9 9 9 - - 2 0 0 3 年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情况 内容 、 案件较上年涉及劳动较上年集体劳动较上年 年份 ( 万件)增长( ) 者( 万人)增长( )争议( 件)增长( 薯) 1 9 9 91 22 8 3 4 7 4 3 2 29 0 4 3 2 7 2 0 0 01 3 51 2 54 2 3- 1 0 88 2 4 78 8 2 0 0 l 1 5 51 4 4 4 6 7 1 0 59 8 4 7 1 9 4 2 0 0 2 1 8 41 9 1 6 1 3 0 21 1 0 0 0 1 2 2 0 0 32 2 62 2 88 03 1 7 1 1 0 0 0 0 资料来源:( 1 9 9 9 - - - 2 0 0 3 年)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劳动和社会保障 部国家统计局) 。 二、三方机制是健全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 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 本文在前面第一部分对三方机制在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适用性只 是作了简要描述,但是否真正完全适用,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证上作进一步 深入的分析。因为无论是与以公有制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为主体的我国城 镇劳动力市场相比,还是与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成熟的劳动力市场相比,我 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都有着诸多特殊的地方。特殊背景下的特殊性,决定 了进一步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制 度变革要从可能变成现实。除了必要条件外,还舞要充分条件。本部分先 从博弈视角分析得出三方机制构建的必然性的结论,接着通过对构建三方 机制的成本效益作实证性分析,以证明这一充分条件的存在及其可获 得性。分析的最终结论是,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虽然还不能说是制 度理性或适宜制度q 但至少是改变目前制度非均衡,使之向制度均衡趋近 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或制度供给。因为作为旧制度非均衡矛盾发展的产 物,作为一种起协调作用的制度创新,三方机制可以弥补难以为继的旧制 度的非均衡从而起到均衡作用。 ( 一) 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构建的必然性一从博弈论视角分析 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过程,农民工( 雇工) 与企业( 雇主) 之间关系的基本形成以及矛盾的产生和激化的过程,在相当程度上也就是 雇工、雇主、政府三方博弈的过程,三方两两之间存在着三对博弈。在三 方机制建立之前,这三对博弈各自都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都表现出非纳什 均衡或短暂的纳什均衡。但由于缺乏内在的协调和制衡,三方混合博弈的 。张宇燕:个人理性与“制度悖论”对国家兴衰的尝试性探索 经济研究) ,1 9 9 3 年笫4 期 8 最终结果是无效率的非合作博弈。而在三方机制建立之后。以上三对博弈 会出现各自满意的纳什均衡,从而三方混合博奔的结果表现为强调团队理 性的效率、公正、公平的合作博弈q 因此,三方机制的建立是三方长期动 态重复博弈所产生的合作的结果,体现为一种纳什均衡。本节从博弈论视 角分析表明,面对部分失衡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中任何两方的两两 博弈都不可能获得双方都收益或弱势一方受损而强势一方不受损的理想结 果,只有三方合作,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 1 、雇工与雇主博弈 纯粹追求工资性收入的雇工,在刚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完全不知道如 何自我维权,没有意识到雇主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侵犯,也根本缺乏对自己 生产的产品以及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了解,他们基本上是无条件的主动接受 这种非正式的劳动契约关系,而根本不考虑雇主能否履约,或者说相信雇 主能够履约。因此,双方之间是一种“付出获得”的早期心理契约关 系,不存在博弈。后来,随着对劳动力市场供求和异地工资差异等信息的 逐渐积累,雇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开始觉醒,开始学会通过同乡会“帮带帮、 伙同伙”,以集体异地转移等方式同企业主讨价还价,而雇主考虑到雇佣关 系相对稳定、已有一定劳动技能的雇工离厂对生产的影响,也会适当的重 新考虑雇工的要求,但仍然继续侵犯他们的权益。因此,这时候双方就已 经开始了比较默契的非正式合作博弈,博弈的结果表现为暂时的( 默认, 侵权) 。 然而,自2 0 世纪9 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整个国际市场劳动密集型产 品竞争日渐自热化,产品的利润率明显下降。此时,为了对市场的不利交 0 “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队理性,强调的是效率,公正、公平非合作博穿强调的是个人理性,个 人最优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是无效率的”见张维迎:博奔论与信息经济学) ,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5 页 9 化做出灵活的反应,雇主在通过产品创新增加附加值的同时,除了扩大生 产规模并尽量压低劳动力成本之外,并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弥补利润的 损失。同时,城乡劳动力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使得廉价的雇工也持续加快 供给。这样就助长了雇主压低劳动力成本的力量。而老一代雇工对劳动生 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等非货币性物质要求的曰益强烈,以及拥有较高素质的 新生代雇工对更高工资的要求和对自由生活空间、闲暇时间的向往,打破 了原本相对比较平静、稳定的合作关系,雇工与雇主双方开始暗中较量, 矛盾开始显形化并加速积累。此时,纵然某些雇主想第一个率先提高工资, 但由于同行业雇主之间对本行业的产品和劳动供求等信息几乎完全充分的 了解,当对其他雇主是否采取相同行动不确定的时候,没有哪一个雇主会 率先采取对自己不利的行为,结果,个体的理性导致集体的非理性。于是 雇工与雇主双方默认的非正式合作博弈被逐渐打破,双方博奔的最后结果 是“民工荒”爆发,两败俱伤。 两败俱伤的博弈结果为三方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可能的空间。这是因为, 雇工的离去使雇主失去了维持简单再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生产要素无可 替代的廉价劳动力,并且雇主由于沉淀成本问题也不可能退出,这就直接 危及到企业的生存。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此时大多数雇主都有强 烈的愿望希望打破僵局,走出困境。而雇工呢,虽然返乡回家有一亩三分 田可以维持自身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并且也可以通过就近就业获得少许 的收入,但这与在城市务工的收入相比还是相当低的,雇工还是受到了相 当大的损失。就此而言,离厂只是他们迫不得已的次优选择,所以雇工也 有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而这样的困境也是政府所不希望的,因此,此时 的困境就为政府的积极介入提供了环境条件和动力。 1 0 于是三方开始合作,工会组织与雇主组织会相继成立,双方代表会主 动进行合作性的谈判和协商,政府也在适当的时候积极干预,从而建立起 三方机制,最后会出现正式的超零和合作博弈。 2 、政府与企业博弈 在三方机制建立前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奔经历了三个阶段,由超 零和合作博弈到总体性效率损失的非合作博弈再到强调团体理性的合作博 弈。开始,双方之间是默许与“经济投票”的合作关系,尽管政府也很清 楚存在事实上的雇主对雇工合法权益的侵犯,但双方都需要维系的共同利 益最终还是形成了彼此间的心理默契,因此存在( 默许,不遵守) 的纳什 均衡。而后,随着企业的“不遵守行为”( 是指违反劳动法和工会法 等的行为) 的持续和扩大化,雇工与雇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开始局部激化, 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个国家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而 且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中央政府的威信与声誉。于是政府开始 打破沉默,要求企业配合成立工会组织,并认真履行最低工资制、落实劳 动生产条件等劳动法和工会法中的有关条款。但由于缺乏工会组 织这个必要的载体,不仅劳动契约的相互实施和自我实施无法进行,企业 也以拖延和不执行等行为削弱司法体系的相对权力,因而政府作为强制实 施第三方的正式实施也失败了,于是就出现了由中央政府被迫以行政力量 发起的全国范围的“清欠运动”q 政府与企业博弈的结果是双方都不愿意 妥协但又找不到协商途径。 正如马克思所言:“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几乎同时产生”鼍当问题 国扬瑞龙、卢周来:正式契约的第三方实施与权力最优化对农民工工资纠纷的契约解释) ,经 济研究) ,2 0 0 4 年第5 期 岱马克思:t 资本论( 第一卷) ,人民出版杜。1 9 v 5 年版,第1 0 6 页 1 1 已经走向这样一个极端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可能得到解决的转机。目前, 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上,部分企业在相当程度上是靠剥夺农民工生产性努 力的成果而增加自己的“非法的”或“合法的”分配性努力的效益q 这种 不受契约约束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农民工的不劳动行为或劳 动的非效率,从而是企业生产效率的不足。因此,企业想利用对方的无知 两获利,结果却是“欲望之剑如此锋利以至于砍伤了自己”,这在一定程度 上就无疑弱化了企业的力量。同时,在当前及以后,企业主追求社会地位 以获取更多外部资源和寻求更多体制性保护的要求会日益强烈,特别是宪 法修正案明确提出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些因 素都将促使企业开始考虑接受政府的要求。并且企业也确信政府的态度会 越来越坚决,政府肯定会长期性地积极干预自己与雇工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所以,当认识到在政府看来“你若不帮我,我就不帮你”g 的事实确实已经 摆在面前的时候,企业也就不得不主动配合政府的行动,接受干预和协调, 这样就为三方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内在的动力之源。如2 0 0 5 年春节过后,浙 江杭州、温州等五地的当地政府和用工企业为“留人留心”,联手制定并相 应采取了一些得力的政策和措施,大大缓解了“民工荒”,收到了很好的效 果。 因此,当双方之间的重复博弈发展到这一步的时候,三方机制的建立 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然的。今后,由于我国城镇每年将会新增1 4 0 0 万的就业岗位缺口,而且农村还有l5 亿有待转移的剩余劳动力( 政府在 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每年要转移8 0 0 万) 。因此,在如此大的就业压力和严 峻的就业形势下,上级政府必然会把诸如培训、转移和吸纳多少农民工就 。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 下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2 4 1 页 宙肯宾默尔;博弈论与社会契约,第1 卷( 公平博弈) 中译本上海财经太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3 4 页 1 2 业等这些关系到“民生之本”的战略,以及政府的社会形象和声誉作为考 核地方政府政绩的一个重要标准,并且会逐步加大考核力度,而不再仅仅 停留在g i ) p 、税收等纯粹的经济指标上。这样,在上级政府的监督和压力 下,地方政府在与企业再次博弈的时候,除了加大执法力度,加快落实有 关劳动和就业政策外,还会通过制订新的或部分修改地方性行政法律法规 以规范和制约企业的用工行为。同时,政府也完全可以凭借企业用工行为 是否规范以及规范的程度,作为给予企业优惠政策和提供必要服务时的一 个考核和审批标准。特别是今后随着政府服务职能的加大,使得政府有能 力将以上干预行为得到较好地落实,从而政府与企业双方博弈的结果是( 积 极干预,遵守) 纳什均衡,这是一个双方都不是最满意但由于是迄今为止 最好的所以不得不接受的选择。这将会有力地推动各种处理劳动关系的组 织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劳动监督和约束机制也会相应的逐渐健全,政府的 职责和权能也会较之以前更明确和到位。 以上这些积极因素的综合作用将使得三方机制的建立由可能成为必 然,因为此时政府有激励和能力去设计和强制推行由诱致性制度变迁所不 能提供的、适当的制度安排q 而三方机制的建立又会反过来强化( 积极干 预,遵守) 纳什均衡,并使这个均衡逐渐变得让政府和企业主都感到最满 意而乐子接受和自觉遵守、维护a 3 、政府与农民工博弈 由于农民工的自身特点以及我国传统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现实 存在,加之9 亿农民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国情的长期性,在农民工劳动力市 场上,默默无闻、规模日益庞大的农民工在进城的那一天起,作为一个松 散性整体的他们就已经悄无声息地开始了与政府的暗中较量和博弈。虽然 。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 ( 下卷)北京大学出版杜,2 0 0 3 年版,第2 6 7 页 1 3 他们自己起初还不知觉或根本不知道如何显示自己的力量,虽然政府在当 初也明显地低估了他们的力量,而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旖来进行很好的 “配合”,但双方之问这种新的利益关系的产生和搏弈的形成毕竟已经开始 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 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加剧,政府与农民工之间的博弈表现得越来越复杂和明 显。 起初,面对分散无序、突然涌现的农民工,缺乏心理准备的政府并没 有较好地进行引导。此时政府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对诸如收容费、暂住证、 计生婚育检查等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条款和做法并没有作出及时的、积极 的反应,任由农民工进行自然而不自由的流动。再稍后,政府清楚地认识 到,自己这种既赞成农民工向城镇转移、却又难以实施有效的政策积极进 行引导的行为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在政府一方是大量外资的引入,以及民 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新增大量的就业,从而是税收的增加和g d p 的增长。 而农民工昵,在城市就业机会持续增长而城乡收入差距又日益扩大的同时, 是家庭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因此,农民工也认为默不作 声维持现状是最好的选择,尽管是个无奈的次优选择。因为毕竟满足基本 生活需要和改善生活条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虽然此时农民工迫切需要改 变现状,但职业技能偏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农民工根本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