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 2 内容内容摘要摘要 本文在梳理和批判近代西方哲学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上, 阐发和突显出马克思哲学的生活世 界转向对近代西方哲学科学世界观的批判和颠覆作用,以及说明马克思是紧紧立足于现实生活 世界来构建自己的哲学的。 最后将马克思的生活世界与现代西方哲学的生活世界理论进行比较, 说明现代西方哲学的生活世界并没有真正超越马克思哲学。全文共分为三部分来进行阐释和论 证: 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对近代西方哲学科学世界观进行梳理和批判。从“文艺复兴”到黑格 尔这一段时期的近代西方哲学取得重大成就及他们在整个西方哲学发展上占有重大的地位;但 近代西方哲学在取得光辉夺目的进步时,即已包含了严重的缺陷和矛盾。在近代西方哲学中, 科学世界观脱离了现实生活、超越人的存在,科学成为一种超验的、抽象的存在。看不到真实 的生活世界, 也就无法探求到生活的真实;看不到生活的真实也不能让人得到切实的关怀, 人生 的意义也就没有着落。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去回答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使人与世 界的现实问题无法真正地解决。 因而,破解近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主客分离的思维方式的藩篱,寻求与开辟通向具体 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的生活世界便成为哲学史留给后人的重大理论课题。马克思哲学从黑 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到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再到实践的唯物主义,经历了两次转向,发现 了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是整个生活世界的基础和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从而为马克思哲学的创 立及其向现实生活世界转向提供了理论支点和依据。 第二部分:通过对马克思原著中生活世界的基本命题进行解读,说明马克思转向生活世界之 后,紧紧立足于生活世界。又通过分析马克思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对生活世界进行理解表明马克 思哲学彻底地摈弃了抽象的思辨、超越了近代哲学的二元分立、本质主义和纯粹的形而上学倾 向,开辟了一条哲学现实化道路。马克思哲学不仅从哲学内部对旧哲学进行彻底颠覆,而且强 调以哲学的方式来改造世界,哲学要走向具体的生活世界,通过直接参与现实实践来凸显其对 社会生活的影响,以达到改变世界的目的。以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方法来分析现实的人及其历 史发展,马克思哲学将形而上学的颠覆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同时也可以总结出马克思生 活世界的深刻含义。 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 3 第三部分:本部分对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生活世界理论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并运 用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析现代西方哲学中具有代表性生活世界理论,我们可以得到以 下启示,现代西方哲学的生活世界理论终因自身缺乏现实性根基而无法在现实生活世界与社会 实践中进行检验,无用武之地的理论或许只能被“悬置”起来。同时也说明马克思哲学本身的 巨大解释力和深远预见性,早已包含和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生活世界”理论。 关键词: 科学世界 生活世界 实践 生成性 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 4 abstract based on the criticism of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and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on the basis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underlines the elucidating the life of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the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subversive action, and that marx is based on the real-life tightly around the world to create his own philosophy. finally the marxist philosophy of life with modern western theory, the comparison of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of life and no real world beyond the marxist philosophy. th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o explain and demonstration: the first part: part of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the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criticism.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hegel this period of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and their development in the whole western philosophy hold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but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in achieving brilliant progress, which include the serious defects and the contradiction. in the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of science, from the view of life and reality, science becomes a kind of transcendentalism, abstraction. see the real life, also can seek to the real life, see the real life can let a person get practical concern, the meaning of life is not landing. from the practice and the people to answer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proble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 beings and the world, makes the real problem cant really resolve. therefore, the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of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eparation way of thinking to seek and opening barriers and realistic, human life world becomes the important theory of philosophy for posterity. marxist philosophy from hegels objective idealism to ludwig feuerbachs mechanical materialism to practical materialism, had two steering, the reality of practice is the basis of life an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final motivation, which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arxist philosophy to real life world to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and the fulcrum. the second part of marxist works through life world, basic proposition unscramble marxism to life world, closely based on life world.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arxism with 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 5 the unique way of thinking on life world understanding marxist philosophy that abandons thoroughly the abstract thinking, beyond the modern philosophy of dual separation, essentialism and pure metaphysics, open a philosophical realistic way. marxist philosophy is not only from the philosophy of old philosophy, and thoroughly subverting the emphasis on philosophy to the philosophy of life to the world, through direct participation in practical to highlight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lif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hanging the world. in the practice of historical dialectical method to analysi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ality of metaphysics, marxist philosophy will overturn pushed to a new height. also can be summed up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marxs life world. the third part: part of western theory of representative simply explained and analyz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arxist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to analyze typical of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theory, we can get the revelation of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the theory foundation for their lack of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life in the world and the social practice for inspection, no climatically almost theory may only mount up. marxist philosophy itself also huge explanatory and far-reaching foresight, already contains and beyond the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of life world theory. keywords: the scientific world; life in the world; practice; generative 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 6 目录目录 引言引言 一、一、马克思哲学生活世界的转向马克思哲学生活世界的转向 (一)近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及其危机 1、近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世界观 2、近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世界的危机 (二)马克思哲学的生活世界观转向 1、现代西方哲学的生活世界转向 2、马克思哲学的生活世界转向 二、马克思哲学的立足点是生活世界二、马克思哲学的立足点是生活世界 (一)对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的基本命题解读 1、 “德国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地上升到天 上” 2、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3、 “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 4、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 5、 “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二) 立足于独特的思维方式理解生活世界 1、以实践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生活世界 2、以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来理解生活世界 3、以辩证法的观点来理解生活世界 4、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来理解生活世界 三、三、马克思生活世界与现代西方哲学生活世界的比较马克思生活世界与现代西方哲学生活世界的比较 (一)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生活世界理论 (二)现代西方哲学生活世界理论的批判 1、马克思生活世界与胡塞尔生活世界的比较 2对西方哲学生活世界理论的批判 结语结语 致谢致谢 参考文献 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 7 引言引言 历史常常出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即一个伟大哲学家的某些理论以至整个学说往 往在其身后,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历史运动之后才充分显示出它的内在价值,重新引起 人们的关注。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就是如此。 哲学只有真正地面对现实人生困惑、观照人的现实生活才具有生命力。随着人的理 性的成熟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哲学必须不断提升对生活的反思力度,并通过批判与解构 生活而赋予现实生活世界以价值支撑、规范与引导。但是近代哲学却脱离了现实生活。 近代哲学是一种科学主义世界观(简称科学世界观) (注:以下均以此简称) ,之所以称 其为科学世界观在于,它是近代自然科学视野中的世界的哲学化,它既产生于近代自然 科学,又巩固着近代自然科学并推动着它的发展。此一世界观的思维方式是典型的“主 体一客体” 二元对立模式。 这种理性观念和思维模式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展开, 便是 “人 类中心主义”;在人与人关系上的展开,便是自我中心主义或利己主义;在人与自身关系 上的展开,便是“工具主义” 。因而,近代以来的启蒙理性既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 财富,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实现了历史的飞跃,同时它却在理论上陷入困 境。 在实践和现实生活中也遭受了一系列重大失败。 总而言之, 这种理性观念是一种 “有 问题”的理性,它在否定“上帝”的同时把人确立为生活世界中的绝对权威,使人成为 代替“上帝”之后的“神” ,然而这样变革的结果并没有给人类带来真正的福音,反倒 把自视为“神”的人逼到了新的生死边缘。可以说, “时代的迫切问题”逼迫人去反思 和解答,它己经不容人再回避和迟疑。 鉴于此,现代哲学从反思现代人的生活困境入手,追溯到近代思维方式,认为它是 问题产生的根源,由此他们不同程度地消化了此种思维,并向生活世界回归。晚期胡塞 尔哲学明确提出“生活世界”这一概念,后为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列菲伏尔、哈贝 马斯等哲学家所重视、发展。从表面上看, “生活世界”问题成为哲学的焦点似乎是缘 起于现代西方生活世界理论,而遂演变成“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趋势。而事实上, “生 活世界”这一概念在马克思著作里从来就未被忽视过。在马克思那里,尽管没有给生活 下一个具体的定义,但生活这一范畴从来就是马克思关注的核心,而且马克思哲学的真 实根基正是“现实生活世界” 。透过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可以发现马克思对生活的理 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 8 解及其体现出的哲学态度才真正实现了向真实的生活世界的回归, 为我们提出的生活世 界观奠定了直接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哲学在对有关世界和人的存在这样哲学中最为根本 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马克思哲学并没有试图从某种外在于人的对世界做出一劳永逸 的终极解释, 而是主张应该从真正的现实的人密切相关的种种因素出发来对世界做出科 学的合理的说明。 以现实生活世界为奠基的马克思哲学表明了一种哲学精神和思维方式 的转换,既超越了传统理性单纯通过“外求”方式来认识人的基本路向,也超越了现代 西方人文思潮中一些流派单纯诉诸人的某种内在的非理性因素来认识人的方法。 马克思 哲学对人与现实的理解和批判是深刻的, 而且其深刻性也是当代任何一种批判理论都无 法避开的,或者可以视而不见的。所以,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指出,马克思哲学 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 。这个判断无疑是正确的。许多现代西方哲学家都受马 克思哲学的影响,并且承认自己“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 (德里达语)。马克 思主义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 一、马克思哲学生活世界一、马克思哲学生活世界观观的转向的转向 人类生活世界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丰富地展开的历史过程,人的认知能力 也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作为人类思想成果的最集中的体现,哲 学以理论的形式关怀着人和世界。哲学的发展总是具有历史性的,它的发展反映着人类 文明进步的曲折历程。在人类实践发展的不同阶段,哲学的主题体现着对人与世界的关 系的认识程度,哲学的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解决人与世界的矛盾的方法选择。在 由古代、近代到现代的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人和人的生活在其中却是若隐若现,几经 沉浮,几经背离。出于对近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世界观的拒斥,马克思开始回归以实践为 基础的现实生活世界。马克思哲学的产生从根源上说,是与近代西方哲学的变革深切相 关的。因此,通过考察近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与兴衰,有利于我们认识近代科学世界 观的本质和特征,并由此我们可以全面地分析马克思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变革意义。 这种必要的历史考察对于我们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逻辑起点及其终极关怀, 认识现 代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现实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 9 (一)近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及其危机(一)近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及其危机 1近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世界观近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世界观 西方哲学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几次重大转折。 如果说从多姿多彩的古希腊罗马 转向神学一统天下的中世纪曾被比喻为从白昼进入黑夜,那么从中世纪转向“文艺复兴”则被 当作新的黎明。的确,对于从“文艺复兴”到黑格尔这一段时期的近代西方哲学所取得的重大 成就及他们在整个西方哲学发展上所处的重大地位, 除了个别走向极端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外, 很少有人会表示怀疑。尽管由于哲学立场不同,人们对这一时期哲学的评价和取舍标准在某些 方面必有差异,但对这一时期的哲学所具有的人文和科学精神的进步意义,他们大都以各自的 方式作了不同程度的肯定。 这一时期欧洲哲学的人文精神突出的表现为理性主义精神。当时的许多先进思想家,对作 为中世纪封建专制主义的意识形态、并以贬低理性和抬高信仰为特征的传统宗教和神学以及以 基督教神学为基础的经院哲学,都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并论证和讴歌了人本身所具 有的理性能力。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特别是人文主义者)就已把具有的理性的人当作他们 关注的中心,把尊重和发扬人的个性、促进人性的解放当作他们的理论出发点。他们号召人们 冲破传统神学(特别是基督教禁欲主义)和经院哲学的禁锢,把注意力由彼岸的天国返回到现 实的人间。 在1718世纪的欧洲哲学中有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经验论和唯理论等各派别的 分野,但各派在提倡理性、限制信仰上有着很大的一致。笛卡儿运用其所制定的理性演绎法建 立起来的哲学体系固然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理性主义体系,培根等人的经验主义也同样以尊 重和歌颂人本身所具有的认识能力,即与盲目的信仰相对立意义下的理性为前提。18世纪的法 国唯物主义者和启蒙主义思想家对理性主义的原则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他们都把理性当作人 的本质,并把是否符合理性当作衡量是非善恶甚至美丑的根本尺度。康德批判了他以前的哲学 家由于停留于理论理性(认识和科学领域)所必然陷入的矛盾,但他企图通过论证人具有先验 认识能力来克服这种矛盾,以此使科学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得到确证;同时他又把理性由科 学所属的理论领域扩展到道德自由所属的实践领域, 扩大了理性的作用范围。 他关于限制理性、 为信仰留下地盘的口号的真实含义也正在限制理性的作用范围。黑格尔在揭露和批判包括康德 在内的前人的理性主义的矛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理性主义体系。正因为如此,整 个这一历史时代在西方哲学史上被称为理性时代。 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 10 作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的体现的理性主义精神与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而出现的科学 精神是互为表里、彼此促进的。对于欧洲近代哲学来讲,近代自然科学就是这样的对其特征有 决定作用的重要因素,其中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特征就与近代自然科学的状况分不开。关于近 代的自然科学与哲学的理性主义为特征的关系,可以通过两方面来阐释: 近代自然科学本身就充满着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哲学精神。具体表现为:首先,近代自然 科学体现了探索自然奥秘的求知精神。近代自然科学以自然为对象,给理性创造了充分表现的 舞台。其次,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重视观察和实验的求实精神。近代自然科学家发扬了13世纪 英国唯名论者倡导的“实验科学”的精神,注重把经验尤其是科学实验当作发现和检验知识的 方法。这是理性作用的表现之一。再次,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精确的量化而达到的确定性。近 代科学成功地用运了数学语言去精确地描述客观规律。这更是理性的强大作用的表现。最后, 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理解世界的机械论图式。在近代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范式中(牛顿力 学体系) ,被想象为有形而无灵魂的零件,没有本质的高下之分,它们按相同规律运动,没有天 界和地界之分。上帝被设想为自然这架机器的设计师和第一推动者。 近代哲学的主要建树是对新科学的迎合与推进,它的理性主义特征处处体现着近代自然科 学精神。具体表现为:首先,哲学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发生了方向性的变化。近代哲学与古 代和中世纪哲学相比,发生了“认识论的转向” ,即认识论问题成为了哲学的中心问题。哲学的 这种转向不是依靠自身的逻辑和思辨推理出来的结果,而是自然科学这一外来刺激的结果。因 此它能反过来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不可取代的保障和导向。其次,近代认识论中 有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阵营,两者除了唯名论和实在论这一遥远的历史根源外,还直接地、集 中地反映了对自然科学方法的不同理解。近代自然科学存在着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这两种主要 的方法,近代哲学家在对它们的侧重和取舍中,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分歧。唯理论以数学 为知识的模型,推崇数学的方法,把天赋观念作为知识的起点,把必然真理作为知识的目标, 把观念的内在标准作为真理的标准。其次,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一样,也有机械论的特征。机 械论是近代哲学的普遍特征,不管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不管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都受到 自然科学的影响而有机械论的倾向。不过,各派对机械论的因果关系所作的解释,是各有特点 的,有的表现明显,有的是间接表现。最后,近代哲学的理论是以自然科学为范式而建立起来 的。从共性来讲,近代哲学一般都采取科学论文的形式,与古代哲学的对话、诗、散文等自由 文体,与中世纪以问题为中心的逻辑论证的“学问” ,都截然有别。就个性而言,表现突出的样 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 11 式有: 笛卡儿的形而上学体系、 斯宾诺莎的 “伦理学” 、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 休谟的 “人性科学” 。 也因此,近代哲学的世界观是一种科学世界观,它是近代自然科学的自然观的哲学 化。此种世界观把世界看作某种外在于人的、独立自存的、自我封闭的、数学化的存在, 人只是此种世界的渺小的认知者、旁观者。整个近代哲学,不论唯物论抑或唯心论,均 持此种世界观。 2近代西方哲学科学世界观的危机近代西方哲学科学世界观的危机 近代西方哲学在取得光辉夺目的进步时, 即已包含了严重的缺陷和矛盾, 即此孕育着深刻 的危机。 这首先表现为: 理性的倡导由于走向极端而变成了对理性的迷信, 理性万能取代上帝万能导 致了理性的独断;用理性主义精神构建的哲学体系往往变成了凌驾于科学和现实生活之上的思 辨形而上学体系。当欧洲人从中世纪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先进的思想家们纷纷拨开神学 的迷雾,重新开始探索古代先哲们既已提出并进行过较为笼统的研究的关于现实世界的本质、 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等哲学的基本问题。在文艺复兴时代,哲学所关注的主要是如何使人从旧 式的神学禁欲主义禁锢下解放出来,面向现实人生。对人文精神的倡导是当时哲学的主旋律。 理性在当时实际上被理解为具有广泛含义的人性;而世界在人的目光下也同样具有丰富多彩的 悖性。甚至在被马克思称为“近代唯物主义的鼻祖”弗朗西斯培根那里,人和世界大体上仍 是活生生的, “物质带着感性光辉对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 。 1 然而,在往后的发展中,人和世界都被狭隘化了。人的理性成了与具有多方面价值和意义 的人的现实存在相分离的思辨理性(表现在唯理论和思辨哲学家那里)或工具理性(表现在经 验论和实验自然科学家那里) 。 后二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在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相分离是 一致的。人的存在被抽象化成了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构建的世界。当哲学家用 这样的理性去构建关于人与世界的哲学体系时,这种哲学往往成了与人的现实生活相分离的形 而上学。理性的被片面化和绝对化是这一切转变的主要动因。 理性的被绝对化与17世纪以来理性精神在各个领域的胜利直接相观。 以理性为基础的学说 和实验自然科学的光辉成就,使许多西方思想家相信理性具有无上的权威。他们由此把理性当 作一种普遍有效的尺度和万能的工具,似乎一切都可以而且应当有理性来判决,任何科学都有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57 年,第 163 页。 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 12 理性概念构成,都以是否符合理性的要求为真伪标准。任何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也都应由理性 来认识和解决。社会秩序应该是理性秩序,理想的社会只能是理性社会,而一切思想和文化体 系也同样应当是理性体系。 近代西方哲学家们正是在理性的这种五彩光环照耀下从事哲学活动的。他们认为,哲学家 的任务是去发现那些最普遍的、绝对可靠的、自明的理性概念和原则。只要他们在这方面取得 了成功,他们就可以用以构造出整个世界的图景,推演出全部知识、甚至整个体系。因此,一 旦这样的哲学体系被构建出来,他就应当成为一切科学基础和真理的标准,就具有凌驾于一切 科学之上无上地位,换言之,哲学被当成了“科学的科学” 。 其次表现为,近代哲学所实现的认识论转向虽然以反省(理性)思维克服了古代哲学的朴 素性和直观性,然而它是以主客、心物等分离为前提又往往使人忽视了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的联 系,以致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了二元论,而二元论最终必然导致与理性精神相悖的独断论或怀疑 论。古代哲学家是天生的可知论者,他们对于主客体的一致抱有天真的,也是十分可贵的信心: 尽管感觉经验是模糊的、暗昧的、不可靠的,但理性却把握了真理或真实的存在。巴曼尼德最 早表达了这一信念: “可以被思想的东西和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 因为你找不到一个思想是没有 它所表达的存在物的。 ” 2古代的上述信念在近代却遭到了严峻的挑战:科学世界观使主体与客 体,人与自然分离,主体人的本性思维,客体自然的根本属性是广延,于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出 现了认识论的难题:一个非物质的、无展延的心灵何以能了解运动着的物质。问题一开始就不 在于心灵能否了解物质,而是在于“心灵何以能”了解物质,这种了解是如何发生的,或者说, 在于如何能证明或经由理性从理论上说明心灵与物质的统一。 近代哲学解决主客统一的途径有二:一个是经验主义的,另一个是理性主义的。经验主义 者从知识的客观性出发,试图通过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途径来解决主客统一问题。经验主义者 认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虽然本性不同,但前者却可以为人的感觉所感知,感觉是沟通主客 体的桥梁,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人们若非发狂,一切自然的知识都应当求之于感官” 。 3而 从感觉开始,沿着一条径直的、有规则的、谨慎的道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概念和公理” 。为确 保知识的客观性,经验论者坚持,凡在理智中者,无不存在感觉中。然而,经验论的此一论断 却蕴含着经验大厦倾覆的命运:既然思想中的一切都有外部或内部的感觉而来,但在经验中, 在我们心中, “除了知觉以外既然再也没有其他东西存在, 而且一切观念又都是由心中先前存在 2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 年,第 33 页。 3 新工具 ,商务出版馆,1936 年,第 22 页。 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 13 的某种东西得来的,因此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想象或形成与观念和印象有种类差异的任何事物的 感念” 。 4既然没有与知觉相异的事物的观念,那么是否存在异于或外在于知觉的物质实体和精 神实体在原则上是不可知的。而所谓的外部实体,其实不过是知觉的组合。不仅外物存在与否 不可知,而且观念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也不可知。因为“凡不曾呈现于我们的外部感观和内 部感观的任何东西,我们对它不能有任何观念” 。 5而必然性、因果观念并不在经验中呈现,我 们在经验中只是感知到出现一个原因,随后又看到一个结果,至于因果之间的关系,多次经验 只告诉我们它们的恒常会合,却没有显示二者之间有必然联系。所以,客观必然性只是由于对 象的恒常会合所产生的主观的习惯和信念,至于二者间的真实联系,人类是无法知道的。这样, 意欲论证知识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的经验论哲学不仅没有给出理性说明,相反,却背离了自己理 论的初衷,堕入了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 理性主义者是从知识的必然性来思考问题的。与休谟相似,理性主义者既不承认经验中包 含着普遍性、必然性知识,也不认为感官是连接主客体的通道,因为感觉经验不是按照自然的 形象来解释自然界的事物,而是依各人的身体为转移,所以具有主观性,是混乱的、不确定的、 偶然的,甚至是骗人的,是认识发生错误的根源。既然感性认识不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那么 在知识已然证明有客观性和必然性的情况下,它们必有其他来源。理性主义者将其归于理性, 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是真知识的唯一来源。然而,理性只能保证知识的普遍性、 必然性,却推演不出知识的客观性。为说明“理性知识“的客观性,理性主义者要么干脆武断 地设定主客体的统一,要么求助于上帝。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均为上帝所创造;斯宾诺沙设 定思维和广延因为属于统一实体而相和;莱布尼茨把单子的和谐归于上帝的“前定” ;为使康德 的不可知的自在之物成为可知的,黑格尔直接断言绝对理念既是主体,又是自在之物,而主体 与自己的外化物当然是统一的。但是,独断论和神秘主义是与理性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根本相 悖的:理性精神的主旨是反对盲目信仰和崇拜,要求对事物、观念给出严密的逻辑论证或清晰 的理论说明。这意味着理性主义哲学也陷入了困境。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下解决主客体统一的两种可能的方式,而它 们却一个落入怀疑主义、相对主义,一个堕入独断论、神秘主义。他们的困境表明:科学世界 观无力解决主客统一的问题。 总之,在近代西方哲学哲学中,科学世界观脱离了现实生活、超越人的存在,科学成为一 4 休谟: 人性论 ,商务印书馆,1980 年,第 8384 页。 5 休谟: 人类理解研究 ,商务印书馆,1957 年,第 68 页。 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 14 种超验的、抽象的存在。看不到真实的生活世界,也就无法探求到生活的真实;看不到生活的真 实也不能让人得到切实的关怀,人生的意义也就没有着落。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去 回答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使人与世界的现实问题无法真正地解决。近代西方哲学理论形态未 能承载起相应的人性和人生关怀,没有达到对人的真正关注和弘扬。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时 代的病要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来治愈,哲学问题的病要以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来 治愈” 。 6 在特定背景的语境下,被固定化的哲学必然酝酿着内在的冲动,期待着焕发新的活 力,为摆脱危机而作出努力。哲学终结并不是哲学的消失,而是意味着旧哲学的完成和 退场、 新哲学的创生与出场。 而努力的方向即是寻求新的研究对象, 开辟新的哲学领域。 (二)马克思哲学的生活世界转向(二)马克思哲学的生活世界转向 1、现代哲学向生活世界的转向、现代哲学向生活世界的转向 科学世界观的理论困境和危机提示,必须摒弃那种远离生活的抽象世界观即科学世界观, 回归人的现实生活世界。 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提出生活世界这一概念的几个哲学家的奇思异想, 而是现代哲学的普遍走向。 “虽然不同的哲学派别、不同的哲学家回归的时间或迟或早,回归的 程度或深或浅,但只要它或他隶属于现代哲学,就必然处在回归的途中” 。 7 一个半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演变受西方多种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思 想文化和哲学自身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西方哲学在整体上从近代 向现代转化;但他们各有其特殊的发展规律,从不同方面和意义上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在 它们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哲学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特色。例如,英美等国的经验主义文化传统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与实验自然科学相关的“科学主义”思潮在那里占上风;而欧陆国家、特 别是德国的思辨理性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与之相关的“人本主义”思潮在那里有更重要的地 位。这种差别是相对的。西方各国哲学在整体上是统一的,英美同样有“人本主义” ,欧陆也同 样有“科学主义”二者并非仅仅相互对立,而往往是相互交织和渗透的,在由近代哲学转向现 代哲学上殊途同归。无论怎样区分,两派哲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拒斥传统形而上学。 不论是科学主义扬或人本主义,不论其是否重建另一种形而上学,反传统形而上学是现代哲学 6 吕新雨: 神话悲剧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46页 7 李文阁: 回归现实生活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年,第 76 页。 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 15 的一致呼声。这里的传统形而上学是指把世界视为先与人、外于人的科学世界,反形而上学就 是指反对抽象地设定这样一个世界的存在,然后再从这一世界出发来考察人和事物的思维,反 形而上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回到生活。 正如高清海教授所指出的: “不论现代哲学区分为多少不同 的派别,在它们对待世界的态度、看待世界的方式中,都已不再把前定的本质、永恒的原则、 外在的权威作为立论的前途,它们面向的是人生活其中的现实世界,注重的是事物对人的价值 关系,强调的是人的自主创造精神等等。 ” 8现代西方哲学家大都企图排除作为认识论基础的二 元分立倾向。这并不是简单地否定主客、心物、思有之间的差别和联系,而往往只是要求将它 们看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过程。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创造性活动。康德 的“哥白尼革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主客二分以及与之相关的经验论和唯理论等的对立,他 关于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以及关于道德自由的理论也超越了以自然科学方法论为核心的认识 论哲学方式的界限, 然而他又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 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之间划了一道鸿沟, 从而没有真正克服、甚至从另一方面加剧了二元论倾向。不少现代西方哲学家企图进一步强调 主体的能动作用可克服康德的不彻底性。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企图把在康德那里 仍处于分裂状态的理论理性世界和实践理性世界归属于统一的现实生活世界。而后者正是人作 为主体的创造性活动所发现和界定的世界。 西方近代哲学是以倡导人文精神开始的,然而思辨形而上学和二元论思维方式使哲学家们 把人的存在抽象化了。把人要么看做是与其对象相分离的纯主体,要么将其对象化而失去作为 主体的意义;而这都意味掩盖了人的现实存在,重新认识人的存在,或者说人的本真性。现代 西方哲学家在从哲学上重新研究人时大都一方面反对把人对象化,要求恢复人的本真存在,重 新认识人的存在以及其活动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强调要把人看做是完整的人,看做是目的而不 是手段;认为人不是哲学体系中的某个环节或组成部分,而是整个哲学的核心,任何哲学问题 都是因人的存在及其活动而获得意义。近代哲学的失误归根到底是由于它们实质上“遗忘”了 人;而哲学的重建归根到底是人的回归。 许多现代西方哲学家(特别是所谓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哲学家)对传统、特别是近 代哲学中所表现出的理性万能和理性独断的倾向进行了公开的挑战。 他们要求超越理性的界限、 转向非理性的世界,并对人的非理性的精神活动(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人的情感、意志活动)进 行了多层次和多方面(包括他们的性质和作用)的研究,试图揭示与人的精神活动直接相关的 8 高清海: 高清海文存第一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 83 页。 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 16 研究(社会历史与心理等学科)和自然研究之间的区别,制定与自然科学方法论不同的精神科 学方法论。这些研究有时也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例如有贬低、甚至否定理性的作用,夸 大情感意志等非理性的作用,从而在不同程度上走向唯意志主义和反理性主义。但他们对非理 性活动的揭示和研究毕竟扩大和加深了人们对人的精神活动的认识,而那些未经改装和凝固化 (其中可能包含着各种扭曲)的本真的精神活动是通向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和达到对人的更全面 和完整的理解的重要门户。 2马克思哲学的生活世界观转向马克思哲学的生活世界观转向 走出抽象思辨世界的哲学只是使哲学获得摆脱困境的基本条件, 而要想使哲学具有恒久魅 力,则必须走进现实生活世界。与现代许多哲学家一样,马克思也拒斥科学世界观和本质主义 思维,也由近代的科学世界回归了人的生活世界。罗素曾经这样评价马克思: “把马克思纯粹当 一个哲学家来看,他有严重的缺点。他过于尚实际,过分全神贯注在他那个时代的问题上,他 的眼界局限于我们的这个星球,在这个星球范围之内,又局限于人类。 ” 9应当承认,罗素对马 克思的“缺点”的把握是十分准确的,即他的眼界仅仅局限于人类的自己时代的现实生活问题。 但罗素所没有意识到的是, “尚实际”并非马克思的缺点,而是他的优点。读马克思的书,我们 首先感受到的是,在他的哲学与近代哲学之间,并非是同一种哲学精神的延续,而是与传统哲 学的断裂,是对后者的否定、批判和超越。这通过马克思早年“信仰”的几次转变就可以看出。 马克思最早 (中学时) 接受的是康德和费希特的哲学, 因为后者的浪漫的理想主义与他成为 “伟 大人物”的梦想相合。但马克思并未完全沉溺于康德和费希特的哲学中,他那时就带有一种非 常可贵的(当然是朦胧的)求实精神。正是此种求实精神使他转向了黑格尔,因为大学一年级 时,在依照康德和费希特哲学建构起来的法哲学体系的末尾,他认识到全部体系的虚假性,即 与现实不符。而黑格尔的应有和现存相统一的思想使他看到了希望,于是他转投于黑格尔的门 下。然而,经过大学毕业后几年的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和对现实政治斗争的参与,马克思逐渐认 识到,黑格尔的应有与现存的统一其实只是思想范围内的统一,它与现实恰恰是矛盾的,由此 引发了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清算。而此种清算是与费尔巴哈的影响密不可分的。按照恩格斯的说 法,他们当时都在现实与体系的矛盾中彷徨,这时, 基督教的本质出版了,它一下子就解决 9罗素: 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343页。 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 17 了这个矛盾, “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 10。但是,如同对黑格尔哲学的态度一样,对于 费尔巴哈哲学,现实的态度使马克思一开始接受它时便有所保留。所以,在利用它清算完黑格 尔哲学之后,他便开始了对它的批判。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虽然反对抽象的观念论,要求从 现实出发,但由于他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感性,所以其感性仍然是抽象的,因为, 真正的感性实际是人的感性活动或实践。 从马克思对上述哲学家的态度,从他同时向传统哲学的“两大阵营”开战说明,他并不是要 摒弃这种或那种具体哲学,而是要消灭整个传统哲学,超越整个传统思维,摒弃科学世界观。 他说: “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 ” 11 因此,马克思从来不谈论与人无关的自然、世界或存在,而只讲人的现实世界。而人的现 实世界无非是人的实际生活过程。他指出: “在社会主义的人看来,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 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 12由此,马克思批判以往的哲学 是从天上降到地上,即从外在于人的物质世界或绝对理念出发来考察人,而他的哲学则是从地 上上升到天上,即从现实生活世界出发来说明以往哲学中的那个抽象世界的产生。马克思的哲 学建立在坚实大地之上,生活世界即是他所说的大地。 二、马克思哲学二、马克思哲学的的立足点是生活世界立足点是生活世界 马克思哲学研究视域是“此岸世界” ,即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现实生活世界,它关注的是人的 生存与发展。揭示这个感性世界生成、发展的本质及现实基础,认识和把握主体人的实践活动 对生活世界的作用与意义是马克思哲学研究和探讨的出发点。经典作家尽管没有明确提出“生 活世界”这一概念,也未对“生活”进行严格意义上的界定,但是马克思的著作中诸如此类的 词汇被大量地使用:“物质生产” 、 “物质生活” 、 “精神生活” 、 “个人生活” 、 “国家生活” 、 日常 生活” 、 “社会生活” 、 “市民社会” 、 “实际生活过程”等等。这些有关“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 表述都体现出“现实生活世界”从来就是马克思所关注的核心。在这里, “生活” 、 “生活世界” 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包含了人的对象化活动的方方面面。这一切都可以看作是人的现实 生活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们都是人的实践活动,指向人本身的生成,从不同的角度表征着人的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218页。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178页 12 马克斯恩克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178、131页 论马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