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1页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2页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3页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4页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③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④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二、文化交流的要求

态度: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①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②对本国而言: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有利于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③对世界而言: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三、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交融

复习回顾前提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基础发展升华必须推动文化发展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外来zrbj-003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发展中要反对两种错误的思想。2.理解文化发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要求。3.理解文化交流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及要求。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一思考:结合视频内容,谈一谈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界有哪两种错误观点?我们怎样对待外来文化?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新文化运动兴起之际,曾出现过两种极端言论、思潮:

1、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P108一(1)文化复古主义——彻底拒斥外来文化(2)全盘西化论——盲目照搬西方文化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接受任何外来文化和新文化。全面否定传统文化,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危害:会导致中华文化停滞不前,倒退衰落。危害:丧失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使中华民族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立足国情,交流互鉴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一热衷于过洋节,对传统节日不屑一顾。儒家思想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应坚决抛弃。网络语言是对汉语的污染,应禁止使用。为保护我国的文化产业,应抵制外国的文化产品。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封闭主义启示(补):文化发展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写道:“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阅读与思考谈谈你对鲁迅这段话的体会。并思考:①有必要“拿”吗?②能全“拿”吗?③该“拿”什么?

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我们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拿有益经验、积极成果、优秀管理理念与运行机制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1)态度: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学习借鉴:【文化能否借鉴的三个标准】①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②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③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理念和运行机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何区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具有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公共文化类产品。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以盈利性为目的,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如:影视音像、图书出版、游戏动漫等产品。注意: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一加州确定春节为法定节假日9月30日午夜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一项法案,将中国农历新年定为加州法定节假日。可享有8小时的假期。美国东南亚多国春节为法定节假日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比较重,春节为法定节假日。如越南、新加坡、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源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源自西方的现代科学“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欧式几何)体系,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现代科学无论是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还是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都是死路一条。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文化交流互鉴越来越频繁。随着逆全球化甚嚣尘上,文化交流又受到影响。请你说说,交流互鉴的原因和应遵循的原则。立足国情

交流借鉴二1、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1)必要性: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2)重要性: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3)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一、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其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二、苏联“十月革命”就是“城市包围农村”。在学习俄国革命道路中,俄国的革命道路“城市包围农村”在我国行不通。三、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王明、博古等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陷入本本主义,导致革命受挫。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革命胜利。材料:议学问题:上述材料中,应如何面对外来文化?立足国情

交流借鉴二2、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要求(1)立足中国国情,以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2)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目的)。“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吸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为我所用”:就是辨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②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总结: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形式应该是为内容服务的,最重要的是透过节日的仪式表达我们内在的情感,不能本末倒置。面对外来文化,我们既要懂得分辨善恶美丑,也要有文化自信,要有中国人骨子里的自信和包容!课堂练习1.汪国真说,他的写作风格受我国古代的李商隐、李清照和国外的普希金、狄金森的影响比较大,悟于李商隐的警策、李清照的清丽、普希金的抒情、狄金森的凝练,最终创造出自己的平实、简洁的诗风,深受读者的喜欢。这启示我们,文化发展要()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坚持文化复古主义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摆脱社会实践的束缚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C【解析】基础题。课堂练习2.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办,其吉祥物“琮琮”的设计灵感源自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并结合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了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鼓舞人们激发生命活力,创造美好生活。这启示我们()①传统文化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②文化创作不能摒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③文化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就能充满活力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B【解析】亚运会吉祥物“琮琮”的设计灵感源自良渚文化中“玉琮”的形象,并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一方面文化创作不能摒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另一方面文化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③符合题意。①④本身错误。实践才是源泉。课堂练习3.2023年5月10日,“蓝带之夜·世界会客厅”暨中法文化交流活动在上海成功举办。法国MOF大奖主厨团队联合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餐大师团队采用中国时令食材,将中华美食烹饪手法与法国料理技法融会贯通,全面展示了中华美食、精致法餐的鲜明特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活动符合全球发展倡议,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②活动可以促进中法文明交流互鉴及世界文明的繁荣进步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成为促进中法文化共同发展的源泉④中华美食、精致法餐力证了以文化共存超越了文化优越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A【解析】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措施,不是促进中法文化共同发展的源泉,③排除。④:各国文化一律平等,不存在“文化优越”一说,④排除。课堂练习4.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①.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②.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③.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日趋同一

④.吸纳外来文化必须立足国情,满足人民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D【解析】:材料并未涉及不停民族文化的竞争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而是文化交流的关系,①故不选。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日趋同一的说法错误,③故不选。课堂练习5.2023年4月2日,中柬“金龙—2023”联演官兵组织“文化交流日”活动。柬方参演官兵用中文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上海滩》等中国歌曲,中方参演官兵将武术、书法等具有中国特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