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研究.pdf_第1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研究.pdf_第2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研究.pdf_第3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研究.pdf_第4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研究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研究 摘摘 要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蓬勃发展,世界范围内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跨国并购浪 潮。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对世界经济产生着重大影响。从目前来看,此 轮跨国并购主要是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主导,从其全球战略的角度出发,以谋求构建 更高层次的竞争力,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为目的。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发展中 国家的企业也加入了跨国并购的大军,中国企业也不例外,纷纷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 但相比之下,大部分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上升到提升企业竞争优 势的战略高度。因此,研究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 践意义。 本文以跨国并购和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企业跨国并购的现 状和特点,指出了中国企业存在的不足之处。紧接着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表现形式、来源、 提升途径进行了阐述,并对跨国并购中竞争优势提升的模式、传导机制以及影响因素作了 详细分析,明确了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接下来,在前面理论分析的基 础上,结合联想并购 ibm 全球 pc 业务的案例,运用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跨国并购 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结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际情况,指出了联想 并购 ibm pc 业务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跨国并购,竞争优势,提升,竞争优势持续期 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研究 ii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of cross-border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n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enterprise abstract presently,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develop vigorously. a new round of cross-border merger and acquisition (m&a) tide has started in the worldwide.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fdi, it impacts the world economics significantly. currently speaking, this round of cross-border m&a is mainly take the developed country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s the leadership. it starts from its global strategy, seeks to construct a higher level of the competitive power and obtain the long-tim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long with strengthen of the economic power, more and more developing countrys enterprises also join the cross-border m&a,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not be exceptional. they go out the country to develop the overseas market. but comparatively,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enterprises cross-border m&a was still at the initial stage. it has not risen to the strategic altitude of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of cross-border m&a in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has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thesis takes the theory of cross-border m&a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as the foundation,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cross-border m&a,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y that exit in chinese enterprises. then expound the form and origin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the way how to promote it. subsequently, analyz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promotion mode,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ross-border m&a, clear about the function of cross-border m&a in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next, in the foundation of the front theoretical analysis, combine with the case of lenovo mergered ibm pc, use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conduct the empirical study to the cross-border m&a promote enterprises competitive advantage. finally comb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cross-border m&a, point out the enlightenments of lenovo mergered ibm pc to chinese enterprises. key words: cross-border m&a, competitive advantage, promote, cap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 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 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 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汕旷 关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工业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 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 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 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 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 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钏m 签名:弧瞅 日期:沁2 6 1 1 期:d 口p 0 争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 1- -1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世界范围内的跨国并购又再次活跃起来。跨国公司为了推行其全球战略, 加强其在某一产业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并购浪潮, 范围涉及汽车业、 金融业、电子与计算机业、钢铁业、航空运输业、电信业等等。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在使 跨国公司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的同时, 也给跨国公司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跨国公司处于外部竞争压力和内 部发展需求,必须积极主动出击,融入这个浪潮之中,寻求机会扩张企业规模,打造核心竞争力,培养 长期潜在的竞争优势,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 跟前几次的并购潮相比, 这次世纪之交的跨国并购狂潮有了很大的不同, 正逐渐从过去单纯的追求 规模经济效应和市场占有率为主, 转移到在全球范围内谋求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争夺有效创新技术、 优 秀人力资源的垄断竞争优势上来。也就是说,跨国公司进行跨国并购的动机、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这次并购浪潮中, 中国企业也积极参与, 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尝试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有效 的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速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例如中国 pc 巨头联想集团收购 ibm 全球 pc 业务; tcl 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移动电话业务;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hydis)的 tftlcd 业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油国际收购哈萨克斯坦 pk 石油公司等等,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引人注目。种种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目光转向国际市 场,跨国并购的序幕已经拉开。然而跟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以构建新的、更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 的跨国并购相比,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尚处于较低层次, 其中争取市场份额和获得核心技术是主要原因。 所以在新的环境下, 研究如何通过跨国并购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使企业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 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角度对跨国并购进行分析, 论证了跨国并购 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重要作用。 并且结合典型的跨国并购案例进行了实证分 析,对于指导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全面参与世界竞争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1 1- -2 2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从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对跨国并购进行了分析, 提出并购 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过程中的模式、传导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并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并通过对 企业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研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目的在于为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提供参考 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共分为七章来进行: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入手,介绍了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及创新点。 第二章为本文的理论综述部分。主要对跨国并购和企业竞争优势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了综述。 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研究 2 第三章介绍了跨国并购在世界范围及中国的发展现状。 其中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是从外资在华并购以 及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两个角度展开论述的。 第四章则具体分析了跨国并购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机理。 在这一章中阐述了企业竞争优势的表现形 式、来源、提升途径以及跨国并购提升竞争优势的过程。其中重点讨论了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过程 中的传导机制和影响因素,并指出并购交易后对企业各种资源的整合在提升竞争优势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为实证分析部分。结合联想集团并购 ibm 全球 pc 业务的案例,运用不同的方法,分析了联 想如何通过此次并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第六章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强, 跨国并购有很大盲目性的现状, 分析联想并购 ibm pc 业务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启示。 第七章为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 图 1.1 本文的技术路线 fig. 1.1 the technical route of the thesis 1 1- -3 3 研究的重点及创新点研究的重点及创新点 1 1- -3 3- -1 1 研究的重点研究的重点 本文研究的重点有三: 一是在系统研究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 理论研究 综述跨国并购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综述竞争优势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现状研究 机理研究 案例研究 启示研究 结论 介绍跨国并购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现状 介绍跨国并购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形式、来源和提升途径 分析跨国并购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传导机制 介绍联想集团并购 ibm pc 业务背景和过程 分析并购对提升联想集团竞争优势的作用 联想并购 ibm pc 业务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势过程中的传导机制和影响因素。二是在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的经验,指出联 想并购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三是采用多学科交叉分析的方法,尤其是结合金融学、管理学中的一些重要 理论和方法,利用定量分析及实证分析进行研究。 1 1- -3 3- -2 2 研究的创新点研究的创新点 本文主要有以下创新点: 第一, 目前研究跨国并购行为的文献, 大多是从宏观层面来认识和分析的, 在微观层面上缺乏研究, 尤其缺乏关于跨国并购和企业自身国际扩张关系的研究。本文则从微观层面出发,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研究跨国并购在企业竞争优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 本文交叉运用国际投资学、 经济学、 金融学和管理学的知识, 特别是结合 “竞争优势持续期” 这一模型对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为企业基于提升竞争优势的跨国并购提 供了依据。 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研究 4 第二章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相关理论综述 2 2- -1 1 跨国并购理论综述跨国并购理论综述 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为了一定的目的, 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 将外国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份 额的股份或资产买下来,从而对后者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这里所说的渠道,包括并购 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或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两种形式。这里所指的支付手段,包 括支付现金、从金融机构贷款、以及换股和发行债券等方式 1。按照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 的定义,跨国并购包括(1)外国企业与境内企业合并; (2)收购境内企业的股权达 10%以上,使境内 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转移到外国企业。 跨国并购实质上是一种跨国界的产权买卖方式, 是把企业 这个组织作为一项整体的资产产品而进行的“进出口”交易,也是企业实施海外扩张战略可以采取的一 种直接投资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使投资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目标市场的进人, 迅速获得现成的管理人 员、 技术人员和生产设备, 迅速建立国外产销据点; 有利于投资者得到公开市场上不易获得的经营资源, 迅速扩大产品种类;同时给收购者减少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快取得收益和收回投资。 跨国并购的类型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从跨国并购双方的行业相互关系划分, 跨国并购可以 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从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是否接触来看,可分为直接并购、间接并 购。按照目标公司是否上市,可分为私人公司并购、上市公司并购。 随着跨国并购逐渐取代“绿地投资”而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国内外学者有关跨 国并购的研究也增多起来。总体来看,这些研究可以概括为四大理论体系:以新古典学派企业理论为体 系的跨国并购研究、 以新制度经济学为体系的跨国并购研究、 以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为体系的跨国并购研 究和以战略管理理论为体系的跨国并购研究。 此外, 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理论方面有小规模技术优势 理论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2 2- -1 1- -1 1 以新古典学派企业以新古典学派企业理论为体系的跨国并购研究理论为体系的跨国并购研究 新古典学派把企业看成一个投入-产出的技术体系。该理论认为,在给定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和市 场价格的条件下, 企业经营者按照利润最大化即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对投入和产出水平做出选择。 基于这 种理论前提,人们认为跨国并购同样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产物。通过跨国并购的实施,对并购企业 可以产生以下效应: (1)规模经济效应。由于跨国并购能使企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得以扩大,大的规模 不但可以使工厂成本降低,还能进一步创造出财务、管理和经营的协同效应,最终保证企业的生产成本 最小。(2)战略协同效应。通过跨国并购,把处在不同地区,但在生产阶段上具有技术紧密联系的企业 纳入同一企业的生产过程;更进一步,把属于同一企业经营范围的经济活动整合到一起,可以在企业资 源利用上取得协同效应,降低平均成本,从而实现最大化利润。(3)市场力量效应。通过跨国并购活动 可以有效的降低进入国外市场的壁垒,通过利用目标企业的经营要素,实现企业低成本、低风险的国际 扩张。另外,跨国并购可以减少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对市场的控制能 力,当这种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并购企业便可以获得垄断利润 2。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2 2- -1 1- -2 2 以新制度经济学为体系的跨国并购研究以新制度经济学为体系的跨国并购研究 与新古典学派不同, 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企业不但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集合体, 而且是一系列合约 的有机组合。 基于对企业性质的这种定位, 新制度经济学对跨国并购的认识转向了市场不完全条件下的 并购行为的研究。具体分为以下三种理论: 1、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跨国并购分析 该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科斯(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的。科斯认为企业是市 场机制的替代物, 企业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手段。 企业并购是企业替代市场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为降低交易成本。 虽然企业内部市场交易在节约交易成本的同时会增加内部管理费用, 但如 果降低的市场交易成本大于增加的内部管理费用, 企业之间的并购在经济上就是可行的。 所以企业替代 市场进行并购的边界条件是降低的交易成本与增加的企业内部管理费用相等。 后来, 耶鲁大学的威廉姆 森(williamson)教授发展了该理论,其标志是市场和层级结构 、 资本主义经济组织两本专著的 出版发行。他指出,由于资产的专用性等原因,造成产品现货市场交易成本的提高。这时需要某种中间 产品投入的企业将会倾向于将外购变为企业内部生产, 即对于生产上游产品的企业实施并购, 同样的道 理,也适用于对下游企业的并购 3。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进一步发展了交易成本理论, 他认为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企业并购行为并 非是企业与市场的相互替代, 而是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相互替代。 张五常指出当某企业并购了另一企 业而将现货市场上的产品交易转变为自己制造时,他就必须购买原来由目标企业购买的那部分生产要 素,从而带来新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企业并购的边界是企业在产品市场上所产生的交易成本与企业 在要素市场上所产生的交易成本额度相等 4。 2、基于产权理论的跨国并购分析 格罗斯曼(grossman) 、哈特(hart) 、莫尔(moore)等人运用“不完全契约”的方法研究交易费 用, 通过分析产权分配的效应研究企业并购问题。 该理论认为当不完全契约的产权主体分布于不同国家 时, 进行了关系专用性投资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纵向的跨国并购, 以便于把连续生产过程之间不完备的 跨国交易合约纳入到跨国公司内部的协调制度中,防止“套牢”及其机会主义行为给企业带来过高的成 本 5。 3、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跨国并购分析 1976 年,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从企业所有权结构入手,提出了“委托-代理”模 型。该理论认为管理者并非企业的完全所有者,为了使其能为股东的利益而努力工作,公司必须付出代 价,这些代价就是代理成本。企业可以通过报酬安排、经理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将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 权相分离等机制有效降低代理成本。 但当这些机制都不足以降低代理成本时, 接管被看作是最后一种有 效的外部控制机制。 即当企业处于被收购的威胁之中时, 对企业管理层会产生一个有效的激迫使其改善 企业的业绩。 如果由于低效或代理成本而使企业经营业绩一直不佳, 那么并购机制将使得接管的威胁始 终存在 6。 2 2- -1 1- -3 3 以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为体系的跨国并购研究以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为体系的跨国并购研究 因为跨国并购从理论上而言是一种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因此对跨国并购的研究一直是放在国际直接 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研究 6 投资的大概念下进行的。 而现实中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新趋势, 所以国际直接投资 理论也就成了解释跨国并购的主要理论。 1、垄断优势理论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学者海默(hymer)和其导师金德尔博格(kindleberge)首先建立了垄断优势 理论。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在外国市场进行投资,是因为市场中不完全竞争和垄断因素的存 在共同决定了具有成本、规模经济、创新和差异性等垄断优势的企业能够克服额外成本障碍,把他们的 增值活动由国内转移到国外寻求更大的利益 7。在此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尼克博克( knickerbocker)在 其 1973 年出版的著作寡占反应与多国公司中,从市场结构的寡占特征的角度来分析跨国公司运用 垄断优势进行对外投资的行为,认为寡占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往往会出现“追随效应” ,该理论被称 为“寡占反应论” 。waheeduzzaman 和 rau 的最新研究指出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的跨国并购大多是基于 市场导向战略的。如果东道国没有潜在客观的市场,成本再低进入也是无意义的。有了市场就可以通过 规模经营降低成本 8。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966 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r.vernon )发表了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论 文, 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他把产品在市场上表现出来的周期特征划分为三个阶段: 创新寡占阶段、 成熟寡占阶段和弱化寡占阶段 7。企业在创新阶段应在国内生产,成熟阶段开始海外生产,在弱化阶段 转向生产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 在此基础上美国学者约翰逊 (d.joinson)进一步提出了区位因素的影响, 他认为区位因素是对产品生命周期的补充,是实行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的充分条件。 3、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由巴克里(bulkiley)和卡森(casson)等人完成。该理论认为由于信息、知识、管理 等中间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 会产生市场失效的现象, 从而导致企业间通过市场进行中间产品交易时会 出现较高的交易费用。 这就促使企业通过产品和服务的一体化, 将本来应在企业外部市场交易的业务转 变到企业内部来减少交易成本,以消除外部市场的不完善,并由此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7。内部化理论 与垄断优势理论的不同在于, 它不是强调跨国公司所特有的垄断优势本身, 而是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 体系以较低的成本在内部转移该优势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当作企业发生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动因。 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上述三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各有侧重,但缺乏统一和综合。英国 里丁大学的邓宁(dunning)教授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折衷范式。该理论认 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形态和发展程度取决于三方面优势的整合结果。 即企业拥有的某些特定 的所有权优势 (ownership advantage) 、 区位优势 (location advantage) 和内部化优势 (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 ,这就是著名的 oli 模型 9。其中,所有权优势指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而其他企业所没有 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包括品牌、专利、管理经验、研发能力、规模优势和组织管理优势等。 内部化优势是为了避免不完全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 从而保持企业所 拥有的优势。 区位优势是指跨国公司在投资区位上具有的选择优势。 邓宁认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是由 oli 模型中的三种优势共同决定的。若企业仅拥有所有权优势,则只能进行对外技术转让;若企业 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则选择出口贸易方式;若企业同时拥有这三种优势,则对外直接投资是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好形式。 2 2- -1 1- -4 4 以战略管理理论为体系的跨国并购研究以战略管理理论为体系的跨国并购研究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跨国公司的经营也处于动态调整中, 并且这种动态调整越来越表现出 一种明显倾向, 即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跨国公司已成为重要的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跨国公 司的各种最新发展, 要求理论研究的重点由跨国公司的存在机制转向其发展机制。 战略管理理论从某种 程度上满足了这一要求。跨国公司的战略管理研究起源于斯托福(stopford)和威尔士(wells)的早 期工作。其主要思想阐述的是环境、公司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动态调整和相互适应;跨国公司的战略 就是选择或开辟能够发挥其独特竞争优势的环境。波特(porter)用价值链的概念来描述跨国公司的战 略形成和竞争优势来源, 认为跨国公司战略实际是公司价值链上各环节经营活动在世界各地区的布局以 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情况的两个战略变量的不同组合 10。 跨国并购之所以成为跨国公司首选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是因为近些年来跨国并购不再仅仅是受利 润最大化目标的驱动, 至少可以说这种战略性并购行为并不是出于短期利益动机, 而是跨国公司在经济 全球化背景下重新部署资源,重新协调企业与市场、企业与企业关系的理性反应,具体看来包含着多重 的战略动机: (1)当企业在国外扩张时,速度至关重要,跨国并购通常是实现战略目标最迅速的途径。 国际竞争的加剧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 使企业对国际商机作出迅速反应的必要性加强, 而跨国并购能 帮助企业及时拓展市场,实现规模经济,或帮助企业实现对外直接投资的抢先进入,把易被模仿的创新 转化为组织的竞争优势,实现迅速成长。 (2)企业选择收购或与一家现有企业合并,而不是选择内部成 长的战略动机可能是从外部寻求战略性资产。所谓战略性资产是指企业通过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设 施和系统效率及品牌资产方面投资积累起来的资源,这些资产或多或少的都带有东道国的本土化特征, 一般无法在其它市场获得, 而且开发耗时, 所以跨国并购是最佳的战略选择。 (3) 除上述战略性资产外, 企业的另一种资源是核心能力,它是难以模仿、独一无二的,是企业在成长环境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而 通过跨国并购可以推动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性重组,有助于形成核心能力。一方面,把跨国并购 活动的对象向自己战略目标所确定的相关领域集中;另一方面,把并购与重组结合起来,剥离出售那些 不符合企业战略,或与本公司核心能力不相符的资产,形成小而精的核心能力。 (4)现代企业并非在既 有约束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不断突破束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环境的新特 征, 使企业发现新的竞争环境客观要求它们取得的业绩目标与它们依靠自身资源和能力所达成的目标之 间存在一个缺口,即战略缺口。战略缺口的存在,限制了跨国公司依靠自身资源的能力取得竞争优势。 而跨国并购可以通过强强联合的资本扩张实现规模经济或优势互补,着眼于共同的发展前景与市场利 益,在更高的层面上提高企业竞争力 11。 2 2- -1 1- -5 5 小规模技术优势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小规模技术优势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1、小规模技术优势理论 在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并购理论方面,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刘易斯威尔斯(louis wells) 于 1977 发表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国际化一文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独特的动力机制。 1983 年,威尔斯出版了第三世界跨国企业一书,在西方学界首次系统的阐述了发展中国家的跨国 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研究 8 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体系,其中, “小规模技术优势”是他提出的关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全新 理论观点。该理论认为,小规模技术是发展中跨国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这种技术是投资企业本国市 场环境的反映,因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具有在更穷的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巨大潜力。 英国经济学家拉奥(lall.s)于 1983 年出版了 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 , 用以说明发 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 该理论是对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论的继承和发展。 拉奥认为发展中 国家的企业不仅能简单模仿先进技术, 而且还能对外国技术的局部环节进行大幅度调整, 以适应当地市 场的需要。这种技术地方化过程使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具有竞争优势 12。 2、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英国里丁大学的经济学家坎特威尔(cantwell)和他的学生托兰惕诺(tolentino)在于 1990 年发表 的合写论文 技术积累与第三世界跨国公司 中, 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他们认为,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对外投资的重要前提。 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进步的特点在于, 技术能 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结果,是建立在“学习经验”的基础之上的,主要是掌握和开发现有的生产 技术。二者还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能力的提高与对外直接投资密切相关。 综合来看, 上述几种研究跨国并购的理论中, 新古典学派企业理论强调了跨国并购产生的企业规模 的意义对于企业意味着规模经济下的利润最大化, 但它忽略了跨国并购中如何确定有效率的企业边 界问题。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解释跨国并购,是对新古典经济学“企业规模论”的一个重要补充。它强 调由不同企业的制度边界来讨论跨国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 oli 范式为核心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基本满足了对于跨国并购现象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相对于新古典企业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而 言, 更符合跨国并购作为企业的一种对外直接投资形式的跨国经营现象。 但以上三种关于跨国并购分析 的理论纲领,同属于经济学理论范畴的分析。它们始终以市场和价格机制作为分析的基础,主要是一种 静态的均衡分析, 研究的重心在于跨国并购的起因即为什么存在的问题, 在解释跨国公司行为的动态性 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战略管理角度解释跨国并购,除了强调具有垄断因素的企业优势外,更关注 对现有跨国公司的管理以及国际竞争对于跨国公司的意义。 上述四种关于跨国并购的理论体系都是从发 达国家或者说是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 这显然对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跨国并购 行为有很大的局限性。 小规模技术优势理论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分别从小规模技术和产业升级的角 度解释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对研究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跨国并购有着重要的意义。 2 2- -2 2 竞争优势理论综述竞争优势理论综述 关于竞争优势的概念有几种不同的表述方法, 归结起来, 竞争优势就是企业在特定的业务经营中所 具有的能够超越或优于竞争对手的方面, 其本质在于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向消费者提供更高的 价值 10。具体表现为,同等价值条件下的低成本或同等成本下的高价值。而且还必须能够保证企业在 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利润水平高于本行业的平均水平。 进一步从动态角度分析竞争优势, 可以得出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概念。 由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中,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只能维持到竞争对手能够成功模仿、学习或超越之前的一段时间,因此,竞争 优势的持久性虽然表现为一段很长的时间,但这段时间的长短是由竞争对手的学习和复制速度决定的。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从以上关于竞争优势含义的讨论中可以看到, 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既要比竞争者更多的将净收益转 移给消费者,同时又要能够赚取比平均水平更高的利润。也就是说,保持竞争优势的企业能够比竞争对 手创造更多的价值。 关于竞争优势的理论方面,具体有以下几种: 2 2- -2 2- -1 1 古典竞争优势理论古典竞争优势理论 早期的竞争优势理论可追溯至古典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 , 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社会分 工和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为代表。 1、社会分工和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投入要素 (主要是劳动) 的生产率是决定不同国家生产成本存在差别的主要因素, 这种生产率的基础是自然优势和后天通过学习的习得优势。前者与气候、土壤和矿产资源等因素有关, 后者则包括特殊技能和技术。 生产成本最低或劳动效率最高的国家具有生产该商品的绝对优势。 专业化 分工可提高生产率并可导致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中。 2、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进一步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较之另 外一个国家, 其在生产同种商品上拥有较低机会成本的优势。 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 绝对成本优势,而另一个国家都处于绝对成本劣势,互利贸易也能够进行。即每个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 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双方 的消费和福利都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3、要素禀赋理论 俄林在赫克歇尔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是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利 用经济资源的总供给,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也包括社会积累的资源。要素充裕度是指一个国家所 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性。 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一国的产业类型是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 型, 由此可推论出企业竞争优势可资利用的资源类型, 即一个国家的生产优势是由其要素充裕度决定的。 劳动充裕型的国家,其优势在于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并出口;资本充裕型的国家,其优势在于生产资 本密集型的产品并出口 13。 2 2- -2 2- -2 2 基于战略管理的竞争优势理论基于战略管理的竞争优势理论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有关竞争优势的研究更多的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进行。 战略管理的核心 问题是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以及如何维持竞争优势。 围绕竞争优势的来源与可持续问题, 西方学者先 后提出了以下几种理论:以 michael porter 为代表的竞争优势外生论、以 wernerfelt、barney、 prahalad、hamel 等为代表的竞争优势内生论、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竞争优势动态综合论以及近年来提出 的系统商业生态战略理论。 1、竞争优势外生论 竞争优势外生论将企业竞争优势归因于外部产业环境。 该理论来源于哈佛大学的梅森 (e.s.masson) 和贝恩 (j.s.bain) 等人提出的 scp 范式, 即市场结构 (structure) -行为 (conduct) -绩效 (performance) 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研究 10 范式。scp 范式认为企业绩效的差异是由市场结构和行为决定的,由于市场结构、行为是存在于企业之 外的,因此企业的绩效(竞争优势)是外生的。以此为基础,迈克尔波特于 80 年代初提出了基于产 业分析的竞争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产业的盈利能力取决于 5 种力量(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供应 商、顾客和替代品)的共同作用,如图 2.1 所示。产业内企业是同质的,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外 部,即产业的吸引力以及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因此,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一是选择有吸引力 的产业;二是在产业中进行恰当的定位,通过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获取企业的利润与竞争优势。 为了分析具体企业竞争地位的确定,同时弥补五力模型的不足,波特引入了价值链分析工具。波特 认为“一定水平的价值链是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 14。虽然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往 往具有相似的价值链, 但其竞争对手之间的价值链一定有所不同, 这种价值链的差异构成了企业潜在的 竞争优势。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要获取竞争优势就要实施 基于价值链的战略, 即必须牢牢抓住那些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真正创造价值的战略环节, 而非战略环节则 可以分散到市场中去。具体来说,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有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 、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和目标集聚战略(objectives focus) 。 图 2.1 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 fig. 2.1 michael potters five-force model of competitive power 2、竞争优势内生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着外部环境稳定性日益脆弱的现实, 而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可控性相对 较差, 这促使研究者从企业自身寻找竞争优势的来源。 竞争优势内生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并逐 渐成为竞争优势研究领域的主流理论。 内生论认为企业是异质的, 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内部的资 源与能力的差异,内生论认为行业对竞争力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只是全部影响的一部分。即使在缺乏 吸引力的行业中,只要企业在长期积累中形成了独特的、不可模仿和替代的资源或能力,同样可以取得 竞争优势。该理论又可细分为资源基础理论、能力基础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 (1)资源基础理论 1984 年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首次用资源概念论述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带动其他学者把注意 力转移到企业资源上来。巴尼(barney) 、柯利斯(collies) 、蒙哥马利(montgomery)等学者为资源 基础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理论认为,具有行政组织结构的企业之所以赢利,是因为他们拥有企 业特有的稀缺资源,它可以产出成本显著低或质量非常高的产品,即有效益的产品;这种资源依附于企 供方砍价能力 买方砍价能力 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 新进入者的威胁 潜在竞争者 产业内竞争 供应商 替代品 顾客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业的内在组织中,具有无形性和知识性,难以模仿,为企业所专有。因此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是在波特 所指的市场中, 而是在企业内部, 依赖于企业的异质性的、 稀缺的、 难以模仿的、 无法替代的专有资源, 并且企业有不断产生这种资源的内在动力。 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不断的形成、 利用这些专有的优势 资源 15。按此理论,企业在实施一个进入战略时,首先是确定公司的独特专有资源;而后确定在何种 市场上可使这些资源获得最优效益;最后,确认实施的方法是进入该领域,还是出售这些专有资源 给该领域的相关企业。因此,用该理论指导企业进行扩张时,通常是相关多元化。 (2)能力基础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普拉哈拉德和海默于 1990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轰动一时的重要文献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作出了新的解释,并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是指一个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 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三个主要特征。它是一 个企业所具有的、在本行业独树一帜的、难以复制和模仿的能力,可实现用户看重的、高于竞争对手的 价值,可提供进入广阔多样市场的潜能,从而是长期利润的源泉。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 的最根本源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虽然需要经过长期而专注的积累过程, 但核心竞 争力一旦形成,其所具有的刚性将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稳定持久性 16。由于核心竞争力理论顺应了国 际上 20 世纪 90 年代回归主业的历史潮流和面向 21 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向高层次发展的需求,因此 该理论不仅对于战略管理领域,而且对与战略管理相关的其它领域都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3)知识基础理论 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时会出现核心刚性, 核心刚性指在快速的环境变化中, 核心竞争力常常无法随 之改变,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力非但不能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反而会成为企业竞争发展的桎梏。因此 许多学者进一步研究企业能力与环境的融合进化,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企业知识基础论。 企业知识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格兰特(grant)和科勒尔(conner)等。该理论继承和发展了资 源、能力基础理论,将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性因素定义为企业的具体化的知识,这为培育企业的竞 争优势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概念。知识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所具有的知识应是难以模仿的,即是企业 的默会知识,它具有过程性、完整性和不明确性。正是这些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默会知识构成了企业 的竞争优势。该理论还认为知识具有历史依赖性,即知识的积累必须以一定的存量为基础,也就是说企 业的增量知识严格依赖于其存量知识。 如果企业的某一存量知识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 那么这种优势 将随着企业增量知识的产生而得以保持, 体现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或者竞争优势的自增强性。 更进一 步说,从知识的依赖性看,如果竞争对手现在处于劣势地位,那么在正常的情况下,它将在相当长的时 间里难以赶超 17。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企业的学习能力,与企业知识密切相关的知识学 习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知识积累,从而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3、竞争优势动态综合论 企业的外部环境, 特别是产业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与发 展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资源与能力则是企业参与竞争的基础,是形成企业竞争优 势的基石。 上述企业竞争优势的外生论和内生论对此分别进行了阐述, 但任何一种理论都无法成功的单 独给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全部解释。为此有必要将两种理论结合起来,运用系统的、互动的思想将环 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研究 12 境与资源、能力及知识等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多角度的企业竞争优势分析框架。 teece、pisano 和 shuen 从“外部环境-组织能力”的层面,将演化经济学、资源观和核心竞争力 理论结合起来, 分析了高度竞争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问题, 并提出一个动态能力战略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