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ppt课件_第1页
孟子二章ppt课件_第2页
孟子二章ppt课件_第3页
孟子二章ppt课件_第4页
孟子二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二章,1,文学常识,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孟子简介(见书下注释1)语录体散文,论证严密,善用比喻,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孟子:字子舆,邹国人,受业于孔子孙子子思的门人,是儒家的重要人物,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将他与孔子并称,并尊其为“亚圣”.曾广泛游历齐宋滕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的客卿.因政治主张不为统治者接受,晚年与万章等弟子著书立说.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也是我喜爱的,大义也是我喜爱的,,文意疏通,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去做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祸患(而保全性命)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却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即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即不义)。,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5,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得不到它就要死亡。,(然而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践踏着给人(吃),(即使)乞丐(也)不愿意接受。,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为了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也不肯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也不肯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妻妾的待奉而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也不肯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穷苦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万钟的俸禄):,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他本来的思想(即义)。,7,通假字辩通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得通德:感激(恩德)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通向:原先例:乡为身死而不受一词多义为则于之而与已可以特殊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字词积累,8,通读全文:说说孟子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活动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走进文本,9,再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论述的中心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活动方式:自读形成看法,然后小组交流),人皆有义义重于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走进文本,10,再读全文:说说孟子所说的“义”指的是什么?(活动方式:自主研读),“羞恶之心”,走进文本,“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1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我的观点:这二者的观点是统一的.首先,就孟子的观点而言,孟子所说的舍生取义是有前提的,即: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且孟子的义是指人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其次,就规范来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这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当然,当面临民族、国家、集体的大义之时,我们当然应积极维护民族大义,必要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总之,孟子的“舍生取义”应是我们永远坚守的道德准则。,延伸拓展,12,1、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同时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用鱼比喻生熊掌来比喻义,生动形象地引出并论证了文章义重于生,“二者不可得兼”我们应“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同时增强了通俗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举一反三,13,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比喻论证(见前)举例论证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乞人”也不愿意接受,具体有力地证明“义”的普遍存在,“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正反对比论证第一节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突出证明了义的存在,义重于生,从而证明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举一反三,14,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指什么?,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指舍生取义。指人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即义。,举一反三,15,4、写出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然后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原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思考:这句话在文中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思路上,这句话是上文内容的延伸(升华)这句话与下文两段的内容也密切相关,下文即是围绕这一观点展开的,是以不同的方式宣扬自己对“本心”的看法。结合孟子“性善”和告子“无善无不善”之争论,可以看出孟子这里是在有意强调“义人皆有之这一观点”,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举一反三,16,5、鱼我所欲也中有关内容现在形成了两个家喻户晓的成语:,。由这两个成语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赞扬人身上“浩然正气”的话:,舍生取义,嗟来之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举一反三,17,6、请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充事实或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放弃出国逃生的机会,宁愿做中国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非典期间,白衣天使叶欣为拯救患者,宁愿冒着被传染的危险,最后英勇献身。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道理论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举一反三,18,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很多人不顾自身的生命危险,在废墟中抢救伤员,这正体现了孟子提出了”的观点。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抢救人员在废墟中发现了两个生还的学生躲藏在课桌底下,而他们的老师却趴在课桌上面,最后英勇牺牲了。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请你评价一下老师的行为。,答案要点:1、舍生取义;2、是一种高尚的、自觉的行为,是对学生“爱”的最悲壮的反映,是一种舍生取义的行为.,举一反三,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一、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二、说说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1,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并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选拔,百里奚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为大夫。,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种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3,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虑梗塞,然后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4,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5,1、词性活用:,苦、劳、饿、空乏、乱、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译成“使”;过;举;入;出,、一词多义:为于是而发士亡间、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假字:曾衡拂,字词积累,26,“曾”通“增”:增加例句:曾益其所不能“拂”通“弼”:辅弼。例句:法家拂士“衡”通“横”:梗塞,指不顺。例句:衡于虑,通假字,27,于:介词,在。例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介词,从。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给。例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词多义,28,使动用法劳(使.劳累)其筋骨饿(使.饥饿)空乏(使.穷困缺乏)所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韧)性行拂乱(使.错乱)其所为,词类活用,29,2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入则、出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3被动用法,词类活用,30,自主研读:开篇连举六个历史人物目的是什么?,六个事例都是从卑微到显贵;他们都在磨难中锻炼了才干成就了一番事业。(提炼事例特征)这六个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表明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例证法具体权威地论证了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文章“生于忧患”的论点,更有说服力。(论据)引出下文对“生于忧患”这一论点的论述。(结构)以排比的手法连举事例,增强了语势,强化了情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形式),走进文本,31,阅读思考本文2-3节的论述内容以及思路:作者是如何展开进一步的论述的呢?(自主研读,形成结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由个别到一般由客观到主观),常常没有忧患,往往遭至灭亡,经受磨炼的益处,个人,国家,正,反,小,大,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2,列举事例借事论理推理论证归纳论点。具体论述主要是由个别到一般,由客观到主观,由个人到国家,由正面到反面最后推断出中心论点。论述全面严谨辨正;见解深刻思维缜密;视野开阔生的内涵应是:生存,意志坚强,才干突出,有所发展,有所作为.,走进文本,33,自主研读: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什么文章却只用一句话论述“死于安乐?,(1)时代原因,当时的人们生活在战乱之中,孟子作此文目的是正面激励和引导生活在忧患之中的人们,正视忧患,磨炼意志,成为国之栋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2)前人对死于安乐的论述较多;(3)论题本身相辅相成,互为正反。,探究文本,34,1我们虽处和平年代,也应居安思危,孟子的观点可以让我们有忧患意识;2况且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存在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只有拥有忧患意识才能让我们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和挫折,正视现状,从而稳步走向未来,开创明天,否则将会正如孟子所说“死于安乐”;。,小组研讨:现在我们正处于和平年代,生活安逸,那么再提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拓展延伸,35,其实,忧患的环境不一定使人生存(奋起),安乐的环境也不一定使人消亡(沉沦),关键要看“人”的因素。比如: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全国人民一起和灾区人民共同抗震救灾、重建家园,这显示了我们并没有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死于安乐”,相反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文本新解,36,事实论据:越王勾践亡国被俘,终日卧薪尝胆,最终灭吴复国;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欧阳修两岁丧父,笃而成才。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道理论据: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为本文的中心观点补充论据。,拓展延伸,37,6、请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充事实或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放弃出国逃生的机会,宁愿做中国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非典期间,白衣天使叶欣为拯救患者,宁愿冒着被传染的危险,最后英勇献身。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道理论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举一反三,38,孟子语录体散文,论证严密,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