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解读 .ppt_第1页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解读 .ppt_第2页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解读 .ppt_第3页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解读 .ppt_第4页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解读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解读,1,职业病诊断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2,职业病防治法与职业病诊断相关内容的修订,由于职能部门的分工调整,职业病诊断程序做了修订。对诊断原则的修订,更倾向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3,职业病诊断标准的现状,为配合2002年5月开始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根据新颁布的职业病目录,已配套制定了诊断标准,并由卫生部批准实施。截至2002年底,职业病目录有10大类,115种,已制定和修订的职业病及其相关标准共95个。之后一些实施已超过5年、对疾病认识有新发现或检查手段和方法上有新进展的诊断标准已经或正在进行修订。,4,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的原则和职业病的遴选原则,对2002年的职业病目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由原来的115种职业病调整为132种(含4项开放性条款)。其中新增18种,对2项开放性条款进行了整合。于2013年12月31日发布。,5,为什么要调整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的职业、工种和劳动方式不断产生,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更为多样、复杂。不少地方、部门和劳动者反映现行职业病目录历时10余年,已不能完全反映当前职业病现状,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6,为什么本次调整将职业病目录改为职业病分类和目录?,2002年,原卫生部联合原劳动保障部发布了职业病目录,将职业病增加到10类115种,与1987年职业病分类比较,增加1类,即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从物理因素所致疾病分类中提出,单独分为一类。本次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仍然将职业病分为10类,但对3类的分类名称做了调整。为了保持与职业防治法中关于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表述一致,将原职业病目录修改为职业病分类和目录。,7,职业病分类作了哪些调整?,调整后仍然将职业病分为10类,其中3类的分类名称做了调整。一是将原“尘肺”与“其他职业病”中的呼吸系统疾病合并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二是将原“职业中毒”修改为“职业性化学中毒”;三是将“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修改为“职业性传染病”。,8,这次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主要涉及到哪些人群?,本次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倾向生产一线作业人员。例如煤炭、冶金、有色金属、化工、林业、建材、机械加工行业作业人员,另外,还涉及低温作业人员、医疗卫生人员和人民警察(艾滋病)等。,9,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新增加的职业病名单,调整后分类疾病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硬金属肺病职业性皮肤病白斑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爆震聋职业性化学中毒铟及其化合物中毒溴丙烷中毒碘甲烷中毒氯乙酸中毒环氧乙烷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冻伤职业性传染病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莱姆病职业性肿瘤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萘胺所致膀胱癌其他职业病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限于刮研作业人员),10,职业病诊断标准的信息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标准数据库,11,苏州地区2001年-2013年新诊职业病(尘肺除外)例数,12,13,14,15,16,病例一:男,1989年6月13日生2012年7月26日下午约1:10,某公司废水处理厂内因非正常程序操作将废液输送至新安装的桶槽时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外泄,导致在场5名员工吸入高浓度硫化氢中毒,急送医院抢救。,17,该劳动者当时昏迷,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消失,意识丧失,皮肤粘膜紫绀,两瞳孔直径5mm,光反射消失,心音消失,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于8月3日死亡。诊断结论:职业性急性硫化氢重度中毒,18,病例二:男,1984年4月16日生职业接触史:劳动者于2013年3月13日负责业主机器设备所需冷冻水管、压缩空气管道的配管及安装,需使用松香水清洗管口油渍,3月14日出现乏力、中上腹不适、恶心,同时施工的其他7名员工也出现同样症状。2013年3月21日现场检测结果:呋喃CSTEL13.49mg/m3,超限倍数26.98;松香水含呋喃80-90%。,19,2013年3月14日血生化报告:总胆红素22.5umol/L,谷丙转氨酶240U/L,谷草转氨酶162U/L。诊断结论:职业性急性轻度中毒性肝病,20,病例三:男,1970年2月7日生职业接触史:劳动者自2004年3月至2012年6月在某公司冲研组工作,接触噪声,有耳塞。2012年3月8日现场噪声强度检测结果为:Lex.8h86.6、87.9dB(A),21,临床表现:劳动者上岗前未作职业健康体检,2012年3月职业健康体检发现听力下降。,22,实验室检查结果:2012年6月18日、25日两次电测听检查结果:双耳语频平均听阈26dBHL,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HL,曲线符合噪声聋特点,根据诊断标准附录A.10,以测试结果较好的一次(6月18日)结果进行年龄修正后计算双耳平均听阈:右耳语频平均听阈为27dBHL、左耳语频平均听阈为27dBHL、双耳高频平均听阈为78dBHL。,23,诊断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