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康中学校园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南康中学历史教研组,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思想科学技术,艺术,建筑雕塑书法美术青铜器,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莫高窟在近代以来受到许多人为的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唐三彩,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建。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中国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陶俑在制做上采用模制和手捏结合的方法。工匠艺术家们在捏塑过程中运用贴塑、刻、划等技法,根据长期对不同人物的观察尽情地发挥个人的想象。俑的脸型、神情多种多样:有的脸长方、宽额,有的圆浑、两颧隆起;有的骠悍,有的清秀;有的憨厚朴实,有的精明干练。须发的样式也别具一格。蓄须的有呈牛犄角上翘,面颊浓髭相连,有的几缕长须;有的只留短髭。发型也奇异多变:长发绾髭,髭有锥形有圆型,位置有偏有正。脑后发辫或盘成十字形、大字形,或盘成枝丫形。姿态除少数立射、跪射俑和驭手外,大部都呈立势,右手握武器,左手下垂,身体多为模制。秦俑的写实手法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的承前启后艺术为世界瞩目。,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低温釉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主要用于随葬,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这也是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是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书法,王羲之欧阳询米芾赵孟頫,王羲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中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号澹斋。因其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自幼学习书法,曾师从著名书法家卫铄,掌握了正确的执笔、用笔方法。他在汉魏质朴淳厚书风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造出一种妍美流便、雄逸俊雅的新书风。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书圣”。其子王献之书法造诣也极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人们称他的字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从文学的角度,它文字优美,情感旷达闲逸,是千古绝妙的好文章。从书法的角度,它被誉为法贴之冠,被各代名家悉心钻研。,欧阳询,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朝就已声名鹊起,远扬海外。进入唐朝,更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但欧阳询自己却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依然读碑临帖,精益求精。,米芾,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黄山谷称米芾书法:“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宋史称米芾书法:“沉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赵孟頫,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尽管很多人因赵孟頫的仕元而对其画艺提出非难,但是将非艺术因素作为品评画家艺术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鉴于赵孟頫在美术与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散藏在日本、美国等地的赵孟頫书画墨迹,都被人们视作珍品妥善保存。,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青铜器,司母戊鼎曾侯乙墓青铜编钟,司母戊鼎,司母戊鼎,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铜鼎则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方鼎。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商代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司母戊鼎标志商代青铜器制作的高超水平。,曾侯乙墓青铜编钟,曾侯乙墓青铜编钟,曾侯乙墓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属于战国早期著名青铜乐器,编钟共有六十五枚,全部为青铜铸造,制作精美。钟架呈曲尺形,铜木结构。钟列在钟架上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钟十九枚,中、下层钟是编钟的主体部份,分为三组,这三组钟形制各异。一套称为“琥钟”,由十一枚长乳甬钟组成;第二套称为“赢司(音s)钟”,由十二枚短乳甬钟组成;第三套称为“揭钟”,由二十三枚长乳甬钟组成。每件钟体上都镌刻有关于五声音阶名与八个变化音名的错金篆体铭文,正面的钲间部位均刻“曾侯乙乍时”(曾侯乙作)。这些铭文是研究我国古代乐律极其宝贵的材料。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思想家,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范缜王夫之顾炎武,老子,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一说安徽涡阳)厉乡曲仁里人。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也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同时老子还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世间万物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例如有无、刚柔、强弱、祸福等,他们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的。所以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还说:“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是“仁”。儒家的思想主张、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儒家经典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了朝鲜和日本。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将它译为拉丁文后,它又被转译为意、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孔子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他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他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孔子共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后人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孔子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在教育上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坚信人性本善,主张因势利导,自由发展。同时孟子还擅长辩论,其文章给人印象最深的,首先就是它的雄辩色彩。,荀子,荀子(约前313年约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倡性恶论,以“礼”为其中心思想,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墨子,墨翟,也称墨子,生卒年月不能确定,其活动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479年前381年)以内。姓墨名翟(d),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他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和贱人。汉朝的王充甚至说,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好学而博(庄子天下),并且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他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墨子在学习中,常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对照,写出了非儒、非乐、节葬、节用等名篇。在墨子的著作中,还有一部分学说涉及自然科学,如力学、光学、声学等。小孔成像原理就是墨子最早发现的。他的微分学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因此,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因而墨子又被称为平民圣人。,韩非子,韩非,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他的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在法的方面,韩非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思想,强调“严刑”“重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对中国法制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韩非反对天命思想,主张天道自然。他认为“道”是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源,“道”先天地而存在。同时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理”这个哲学概念,并论述了它与“道”的关系。他认为,“道者万物之所成也,理者成物之文也。”(解老)“理”在韩非看来,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人们办事应该尊重客观规律。韩非的政治思想为中国封建统一事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哲学思想包含了相互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开拓了人们的思路。,董仲舒,(前179一前104),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建成新的思想体系。董仲舒以“天人感应”说神化皇权。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董仲舒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从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范缜,范缜(约450510),字子真,南朝齐梁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人,中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思想家。范缜少时勤奋好学,性质朴正直,不媚俗,不盲从。先后仕齐、梁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公元507年范缜正式发表神灭论。他从“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根本命题出发,论证了形体和精神的关系,明确提出了“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的观点,揭露了佛教从精神上奴役人民和物质上妨碍生产的毒害,对后来的无神论和反佛教斗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神灭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不仅有力地批驳了喧嚣一时的宗教迷信思想,而且在回答物质和精神关系的问题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闪烁着唯物主义的光辉。,顾炎武,顾炎武(1613年1682年),原名绛,字忠清。江苏昆山人。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顾亭林学术的最大特色是强调客观的调查研究,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顾亭林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王夫之(16191692)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湖南衡阳人。曾积极组织抗清斗争,失败后到南明桂王的政权中任职,南明亡后,更名隐居,潜心著述。在哲学方面,认为气是宇宙本原,气有聚散,但无生灭,是永恒无限的实种方法即格物和致知是互相补充的,不能互相偏废。在知行关系问题上,他强调行的主导作用,认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他还提出“知之尽,则实践之”的命题,认为“知行相资以为用”。在社会历史方面,他批判“泥古薄今”的观点,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进化的。他反对天命观,认为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是“理势相成”,他还提出民心向背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在伦理思想方面,他认为人性是变化的,“日生而日成”。他根据“性者生理也”的观点,强调理欲统一。要“以理节欲”、“以义制利”。他还提出人既要“珍生”,又要“贵义”,要有“志节”,“以身任天下”。在美学方面,他认为美不是一成不变的,美是经过艺术创造的产物。他对文学创作中许多传统美学范畴都有发挥。王夫之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近代产生了很大影响。遗著总称为船山遗书,有100多种,主要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通鉴论等。,科学技术,四大发明农业科技水利天文历法医药学数学,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在认真总结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的。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的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再用。毕升的胶泥活字首先传到朝鲜,称为“陶活字”。后来又由朝鲜传到日本、越南、菲律宾。十五世纪,活字板传到欧洲。十六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非洲、美洲、俄国的莫斯科,十九世纪传入澳洲。从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遍全世界。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为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火药,火药的发明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于神仙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道士炼“仙丹”,在炼丹过程中,硫磺和硝是常用的药品。硫磺被视为“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硝石被认为可“久服轻身”,它们的易燃性亦在炼制活动中被炼丹家所认识。到了9世纪的唐代中叶,炼丹家更发现了把硫磺、硝和炭混合在一起加热,会发生爆燃,引起火灾。由此人们便把以硫磺、硝和炭为主要成分配制而成的药物称为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到了宋代,战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北宋时出现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南宋时(公元1259年)制造出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到了元代又出现铜铸火铳为铜将军。这些都是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战争中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威力。早在八、九世纪时,硝和医药、炼丹术的知识一起,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当时的阿拉伯人称它为“中国雪”,而波斯人称它为“中国盐”。在公元12、13世纪,火药武器通过成吉思汗西征时西传,推动了世界的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是我国人民对世界科学所做的巨大贡献之一。,造纸术,蔡伦(63121),东汉造纸术发明家。字敬仲,东汉桂阳郡耒阳人(今湖南郴州市)。在纸没有发明以前,古代各国人民曾经努力寻找各种方法来记录文字。古代苏美尔人在粘土泥版上刻写文字符号;古代埃及人在尼罗河畔盛产的一种水草上写字;古代印度人用白桦树皮和贝叶书写;欧洲人把文字记录在羊皮上;我国古代是靠龟甲、兽骨、竹简、木牍、金石、绢帛来记录事物的。但无论泥版还是水草、树皮都不能经久;简牍笨重,丝织物昂贵,均不能广泛使用。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蔡伦这一发明,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几个世纪后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指南针和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利用磁铁的指极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它是使用天然磁体制成的,样子象汤勺,圆底,可以在平滑的“地盘”上旋转并保持平衡,当旋转静止后,其勺柄能指南。司南的出现表明在战国时代人们对天然磁铁已具有指极性的认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对磁体认识的加深,北宋时人们发现了人工磁化的方法,并以此制成指南鱼和指南针。指南鱼是用薄铁叶剪裁成长两寸阔五分的鱼形,然后用地磁场磁化法,使它带有磁性。将磁化后的指南鱼置于水中,就能浮在水面,此时鱼头指向南方。指南针的制作则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钢针,使钢针磁化,产生指南的性能。随后不久,人们把磁化的钢针和刻有方位的罗盘联在一起,制成水罗盘。明代嘉靖年间,又出现了性能比水罗盘更优越旱罗盘。指南针的发明,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公元12世纪以后,指南针传到了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又大大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指南针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项伟大贡献。,农业科技水利,都江堰京杭大运河曲辕犁筒车,都江堰,都江堰坐落于成都附近,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由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000多年来,李冰父子因开堰建渠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而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纪念李冰父子的庙宇二王庙从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间的祭典活动和祭祀活动。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全长1794千米。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曲辕犁,曲辕犁,也称东江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它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牵引的耕犁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长曲辕犁和“蔚犁”,但因记载不详,只能推测为短辕犁;唐代初期进一步出现了长曲辕犁。转动灵活的“蔚犁”的问世和长曲辕犁的出现为江东犁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筒车,筒车亦称“水转筒车”,产生于隋唐,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其原理为:在水流很急的岸旁打下两个硬桩,制一大轮,将大轮的轴搁在桩叉上。大轮上半部高出堤岸,下半部浸在水里,可自由转动。大轮轮辐外受水板上斜系有一个个竹筒,岸旁凑近轮上水筒的位置,设有水槽。当大轮受水板受急流冲激,轮子转动,水筒中灌满水,转过轮顶时,筒口向下倾斜,水恰好倒入水槽,并沿水槽流向田间。此种筒车日夜不停车水浇地,不用人畜之力,功效高。,天文历法,甘石星经张衡僧一行郭守敬沈括,甘石星经,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在长期观测天象的基础上,战国时期楚人甘德(今属湖北)、魏人石申(今属河南开封)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书中详细记载了五星之运行情况,以及它们的出没规律,记录800多个恒星的名字,并划分其星官,其体系对后世发展颇有深远影响。同时书中提及了日食、月食是天体相互掩食的现象。,张衡,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掼车等。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侯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座。1956年10月,郭沫若先生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1990年5月,严济慈先生也曾为张衡墓敬献题词:精仪揭天地,科圣著千秋。,僧一行,僧一行(673727年),原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人,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张遂幼居长安,少时勤学好问,青年时期对天文、数学颇有研究,并名扬京都。武则天时,为了逃避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的纠缠,他逃到河南嵩山做和尚,法名一行,人称僧一行。唐玄宗即位后,以礼相召,请他出山主持修订历法。他和天文仪器制造家梁令瓒合作,研制成功黄道游仪(所谓黄道,是指从地球上看太阳,感觉到太阳在宇宙空间一年当中运动的轨道),重新测定了恒星的位置。公元724年到公元725年间,在僧一行的倡导组织下,唐朝派人到国内十三个地点测量了北极高度和日影长短,经过推算得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所谓子午线,指地球上通过南北极的假想线)。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总结历代天文历法成果的基础上,修订出当时十分先进的历法大衍历。,郭守敬,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元朝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和仪表制造家。郭守敬和王恂、许衡等人,共同编制出我国古代最先进、施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为了编历,他创制和改进了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窥几等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测出的北极出地高度平均误差只有0.35;新测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误差还不到5;测定了黄赤交角新值,误差仅1多;取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今通行的公历值完全一致。郭守敬编撰的天文历法著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上中下三历注式和修历源流等十四种,共105卷。为纪念郭守敬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沈括,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杰出的科学家,卓越的工程师和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博学多才,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农学、医学、擅长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沈括一生中最卓越的是科学成就。在天文学方面,任司天监期间,沈括为提高仪器的精度,改进了浑仪、浮漏和景表等天文仪器,并撰写浑仪议、浮漏议和景表议三篇文章,阐述了改进仪器的原理和自己的天文学见解;他制造了测日影的圭表,改进了测影的方法;他通过观测天象和依据改进后的天文仪器的测量结果,提出因太阳运动不均匀而引起的时差现象;晚年,他提出一种和今天的阳历相似的全新的纯阴历十二气历。在物理学方面,他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记录了指南针的原理和制作方法;生动而较科学地解释了前人关于小孔成像、凹面镜成象、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的现象。另外他还首创声学共振实验。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隙积术发展了自九章算术以来的等差级数问题,在我国古代数学史上开辟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方向。在地理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的形成和水流侵蚀对地形的影响都有较深的研究。另外沈括在化学、医药学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著有多部医学著作。晚年,沈括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潜心写作,将平生见闻和科学研究记载于梦溪笔谈之中。书中涉及科学条目二百多条,内容包括数学、天文、气象、地质、地理、地图、物理、化学、冶金、水利、建筑、生物、农学和医药等许多领域,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份宝贵的遗产。,医药学,扁鹊黄帝内经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扁鹊,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内邱县),战国时代名医。又家于卢国(今山东长清一带),因名之曰卢医。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的著成,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它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该书部分内容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华佗,华佗(公元145208年),又名(古敷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他是个民间医生,一生不愿做官,不愿追求名利富贵。朝廷征召他做官,地方举他当孝廉(汉朝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举为孝廉的人,往往被任命为“郎”官),他都拒绝了。他擅长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精外科。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创有称为“五禽戏”的保健体操,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鸟,由于虎、鹿、熊、猿、鸟这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活动的方式也各有特点,或雄劲豪迈,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幻无端,或独立高飞。人们模仿它们的姿态进行运动,正是间接起到了锻炼关节、脏腑的作用。而正是通过肢体的运动才得以全身气血流畅、祛病长生。由于他医术高明和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人们赞扬他为“神医”。建安十三年(208年)为曹操所害。,张仲景,张仲景,字玑,东汉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约生于桓帝和平元年(公元年),卒于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动乱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绍兴)疫情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对这种悲痛的惨景,张仲景目击心伤。于是,他发愤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伤寒论自序)。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还“博采众方”,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甚至民间验方也尽力搜集。时时“平脉辨证”,认真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后经西晋医学家王叔和编辑整理分成伤寒论(10卷)和金匮要略(6卷)两部,流传至今。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称这两部书为“医经”。这两部书影响深远,现在仍然是中医学的经典,并受到世界医学界的推崇,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工作者。,孙思邈,孙思邈唐代医学家。京兆原(今陕西耀县)人。因少时多病,对医学有深刻研究。重视医德,其医疗思想和道德品质为历代所称道,成为后世医家之师表。重视前人的宝贵经验,尊古而不泥古,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论的方法。在临证实践中,非常重视妇、儿疾病,为妇、儿科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对防治瘿病、雀目等营养缺乏性疾病有突出贡献。在用药方面重视综合治疗,注重辩证用药,被后世称为“药王”。使用硫磺伏火法,对火药的发明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养生学和老年病均有独到的见解。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二书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州人。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全书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经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氏所新增。每种药首先以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误,详述产状;再次是气味、主治、附方,说明体用。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数学,祖冲之九章算术刘徽程大位明安图,祖冲之,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中国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字文远。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祖冲之的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祖冲之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这一纪录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祖冲之还给出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叫做祖率祖冲之还和儿子祖暅一起圆满地利用牟合方盖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创制了中国历法史上著名的新历大明历。在大明历中,他首次引用了岁差,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他还采用了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比古代发明的19年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祖冲之推算的回归年和交点月天数都与观测值非常接近。在机械学方面,他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了否申请书
- 商户解封申请书范文
- 农业项目备案申请书
- 学生会勤工部申请书
- 申请保全申请书
- 英语申请免考申请书模板
- 大学入学申请书表格
- 重病单人保申请书
- 疫情减轻处罚申请书
- 土建施工申请书范文
- 博雅汉语准中级加速篇1
- 第二章第一节 遗传论与环境论心理学课件
-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单元检测卷及答案(沪科版)
- 第三章 护理伦理学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
- 能源化学与能源化工概论-第一章 能源简介
- GB/T 16866-2006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
- FZ/T 52058-2021低熔点聚乳酸(LMPLA)/聚乳酸(PLA)复合短纤维
- 2023年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汉语言文字专业语言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试题
- 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课件
-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件
- 综合实践课《绳结》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