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广韵》异读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广韵》异读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广韵》异读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广韵》异读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广韵》异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韵书是音韵学研究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占代词汇、文字、方言的重要材料,广韵 作为中古韵书的蓝本,反映了广泛的语音纵切面与横切面,使我们可以了解从上古到中古, 从中古到近代的历史语音状况。所以,对厂韵的研究一直是音韵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广韵异读的进一步研究,着力从声、韵、调三方面对 广韵异读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全文主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对广韵异读字的音义进行了穷尽性的摘录和逐一辨析的基础上,将其分 为异义异读和同义异读两个大的系列,认为同义异读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异读。 第二部分从谐声、音理的角度对广韵异读中的1 2 个字进行了一一考误。 第三部分取同义异读从声、韵、调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联系和分类,并尝试作出音韵 学的阐释。广韵异读中,有些是反映当时实际语音的,有些则是古音的存留,有些还可 能是方音现象的反映,我们根据自己的辨析给予了分类、确认。异读中所反映的当时实际语 音现象有:全浊声母的清化,轻唇与重唇的分化、知章、庄三组声母互用,同摄各韵的相通, 异摄主元音相近的各韵相通,韵尾相同的入声韵相转,浊上变去等。异读中所保留的古音现 象有:端知两组的互用,精庄互用,阴阳入通转,声调方面的四声别义等。此外,还有一些 异读我们目前还不能作出确切的解释,但发现它们跟上古的谐声能够互相验证其真实存在, 这类异读和谐声都是不能漠视的语音现象,它们提醒我们,汉语语音史的实际面貌比我们现 在所描写的面貌要丰富或者说复杂一些。 第四部分我们将广韵异读跟集韵异读进行对照,从异读这个方匠评说两部韵书 取音定切的标准认为广韵取音的标准相对严格一些,音切的共时性更强一些。集韵 虽然确如学界所评述的那样,增加了不少反映时音的异读,但同时它更广求历代经籍旧注以 增之其揉合古今的色彩更为浓重。 第五部分我们将广韵异读跟现代汉字音初步比较,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异读到 今天有些保留下来了,有些被舍弃了。异读被舍弃的原因大体有二:一是随着语音的发展, 原有的异读合而为一了;二是意义的归并,原来分属不同读音下的意义后来被统属于一个音 读之下,别的音读就被舍弃了。不同功能的辞书在对异读的取舍上存在差异:侧熏时用的辞 书对异读多有归并或舍弃,而侧重描写源流传承的辞书一般都比较系统地保留着韵书的异 读。 结论:广韵中既有古音的存留,也有时音和方音的反映;和集韵相比,它对音 切的收录更注重语音的共时性。 关键词:音韵学广韵异读集韵现代汉字音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e s er h y m e sd i c t i o n a r i e sa r et h ei m p o r t a n th i s t o r yi n f o r m a t i o no fs t u d y i n g n o to n l yp h o n e t i c s ,b u ta l s oa n c i e n tv o c a b u l a r y ,c h a r a c t e r s ,d i a l e c t a sam o d e lo f c h i n e s er h y m e sd i c t i o n a r ya b o u tm i d d l ea n c i e n tp h o n e t i c s 。“g u a n g y u n ( 广韵) r e f l e c t st h ew i d ep h o n e t i cf a c t s ,i ti su s e f u lf o ru st ok n o wt h ep h o n e t i cs t a t ef r o mt h e a n c i e n tt i m e st om i d d l ea n c i e n tt i m e s ,a n dt h e nt on e a ra n c i e n tt i m e s s o ,t os t u d y “g u a n g y u n i sa l w a y si m p o r t a n tp r o b l e mo f p h o n o l o g y o nt h eb a s eo fs t u d yd o n eb yo t h e r sb e f o r e ,t h i st h e s i st r i e st os t u d yt h e p h e n o m e n o no f “d i f f e r e n t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i n “g u a n g y u n ”f r o mt h ev i e wo f i n i t i a l s f i n a l sa n dt o n e s t h eb o d yi n c l u d e st h ef o l l o w i n gp a r t s : t h ef i r s tp a r td i v i d e st h e “d i f f e r e n t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i n “g u a n g y u n ”i n t ot h e d i f f e r e n t m e a n i n g a n d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o n e sa n ds a m e m e a n i n g b u td i f f e r e n t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o n e so nt h eb a s eo fe x h a u s t i v ee x t r a c t sa n d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 t h i sp a r t b e l i e v e st h a tt h es a m em e a n i n gb u td i f f e r e n tt y p ei st h er e a ld i f f e r e n t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t h es e c o n dp a r tf i n d so u ta n dc h e c k st h et w e l v e d i f f e r e n t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 c h a r a c t e r sf r o mt h ev i e wo f s i m i l a rp m n t m e i a t i o na n d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t h et 1 1 i r d p a r t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c l a s s i f i e st h es a m em e a n i n gb u td i f f e r e n t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sf r o mt h ev i e wo fi n i t i a l ,f i n a la n dt o n e ,a n dt r i e st og i v ei ta p h o n e t i c se x p l a i n s o m ei st h ep r e s e r v a t i o no fa n c i e n tp m n u n c i a t i o n ,s o m er e f l e c t s t h er e a lp h o n e t i cf a c t sa tt h a tt i m e s ,s o m ei sp e r h a p st h ep h e n o m e n ao fd i a l e c t a m o n gt h ep h e n o m e n ao f “d i f f e r e n t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w h a tr e f l e c t st h er e a lp h o n e t i c f a c t sa tt h a tt i m e sa r e :s o n o r ec h a n g e di n t os o u r d e ,t h es p l i t t i n g 印o fb i l a b i a la n d l a b i o d e n t a l ,t h em u t u a lu s a g ea m o n gz h i ( 知) ,z h a n g ( 章) a n dz h u a n g ( 庄) ,t h e e x c h a n g ea m o n gt h es r n es h e ( 摄) , t h ee x c h a n g ea m o n g t h es i m i l a r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w h i c hm a i nv o w e li nd i f f e r e n ts h e t h et r a n s f o r ma m o n gf i n a l so fr u s h e n g ( 入声) w h i c he n dp a r to ff i n a l sa r es a m e ,t o n es h a n g s h e n g ( 上声) c h a n g i n gi n t ot o n e q u s h e n g ( 去声) a n ds oo n t h ep h e n o m e n ao fd i f f e r e n t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p r e s e r v e df r o m a n c i e n t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sa r e :t h ee x c h a n g e a b l e u s a g e b e t w e e n i n i t i a lo f d u a n ( 端) a n d z h i ,t h ee x c h a n g eb e t w e e ni n i t i a lo fj i n g ( 精) a n dz h u a n g ,t h et r a n s f o r mo ff i n a l s a m o n gy i n s h e n g ( 阴声) ,y a n g s h e n g ( 阳声) a n dr u s h e n g ,t h ep h e n o m e n ao f 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gm e a n i n ga c c o r d i n gd i f f e r e n tt o n e sa n ds oo n ,f u r t h e r n l o r e ,t h e r ea r e s o m e “d i f f e r e n t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w h i c hw ec a ne x p l a i nu pt od a t e ,b u tw ef i n dt h a tt h e s i m i l a r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i na n c i e n tt i m e sc a ne x p e r i m e n tt h e i re x i s t i n g ,s ow em u s t n 、t o v e r l o o kt h ep h e n o m e n ao fd i f f e r e n t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a n ds i m i l a r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t h e y n o t i c eu st h a tt h er e a lf a c to f c h i n e s e p h o n e t i c sh i s t o r yi sm o l e a b u n d a n tc o m p l e x i nt h ef o u r t hp a r t ,w ec o m p a r et h ep h e n o m e n ao f d i f f e r e n t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 b e t w e e n “g u a n g y u n a n d “j i y u n ( 集韵) a n dt h e nb e l i e v et h a tt h ec r i t e r i o no f y i n q i ei s m o r ea c c u r a t ea n dt h es i m u l t a n e o u sq u a l i t yo fy i n q i e ( 音切) i n “g u a n g y u n ”b yc h e c k i n gt h ec r i t e r i ao fy i n q i ei nt h et w ob o o k t h r o u g hi te n l a r g e d m a n y “d i f f e r e n t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st h a tr e f l e c tt h a tt i m e s 、p h o n e t i c s 踮t h e a c a d e m i cf i e l db e l i e v i n g , j i y u n i sn o ts i m p l ee n o u g hb e c a u s ei tt r i e si t sb e s tt o w i d e l ya b s o r bt h ee x p l a i nm a d eb ys t u d i e r sb e f o r e t h ef i f t hp a r t ,w eg e ts o m ec o n c l u s i o n sb yc o m p a r i n gt h e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d i f f e r e n t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i n g u a n g y u n a n dt h em o d e m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s s o m eo ft h e “d i f f e r e n t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r e s e r v e sw h i l es o m el o s t t h e r e a r et w or e a s o n sf o ri t sl o s i n g :f i r s t l y ,s o m eo ft h e mc o m b i n e di n t oo n ew i t h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h o n e t i c s ,s e c o n d l y ,s o m em e a n i n gb e l o n g e dt od i f f e r e n tc h a r a c t e r s w e r eg a t h e r e dt ob e l o n go n eo fc h a r a c t e r sw h i l eo t h e r sw e r el o s t t h ed i f f e r e n t d i c t i o n a r yw i t hd i f f e r e n tf u n c t i o n sa d o p t e dd i f f e r e n tc r i t e r i a i nc h o o s i n g d i f f e r e n t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t h eo n e sw h i c ht r i e dt ob eu s e da ti t st i m e sm o s t l yc h o s et oc o m b i n e o rl o s ew h i l et h eo n e sw h i c ht r i e dt od e p i c tt h ei n h e r i t i n go f p h o n e t i c sm o s t l yr e s e r v e d t h e p h e n o m e n ao f d i f f e r e n t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s o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i st h a tt h e r ea r en o to n l y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r e s e r v i n gf r o m a n c i e n tt i m e s ,b u ta l s ot h er e f l e c t i o no fd i a l e c ta n d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a tt h a tt i m e s ; c o m p a r i n gt o j i y u n ,“g u a n g y u n p a i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 st ot h es i m u l t a n e o u sq u a l i t y o f p h o n e t i c s k e yw o r d s :p h o n e t i c sg u a n g y u n d i f f e r e n t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j i y u n t h e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o fm o d e m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5 广韵异读研究 李红 第一章绪论 一、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广韵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全名是大宋重修广韵。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 公 元1 0 0 8 年) 陈彭年、丘雍等奉诏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此前的韵书 多为私人著述。由于广韵是官修的韵书,修订的目的如其序文所说在于方便“设教 崇文,悬科取士”,“期后学之无疑,俾永代而作则”。它的内容当力求完备、正确无误。所 谓广韵,就是对隋唐韵书内容的增广。从音韵学说,广韵继承了切韵、唐韵的 音系和反切,而切韵、唐韵多已亡佚,它就成为汉魏以来韵书中仅存的集大成的韵书。 它对今人研究周秦古音、六朝以迄隋唐中古音、近现代汉语音韵的沿革和方言的变异,都有 重要的作用。 广韵的异读共有4 8 5 6 例异读字在广韵所收字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广韵中 的这些异读蕴含着汉语语音从上古到中古的发展演变过程,音韵层次丰富而复杂,把其间的 音韵成分条分缕析,明确其音系归属,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广韵反切的真实 面貌,而且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它来揭示现代方言中的语音来源,为普通话中的多音字的读音 寻求依据。因此,对广韵异读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前人对广韵异读进行 了不少的探索,他们对广韵异读的研究主要从清代开始,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校勘广韵异读 前人对广韵异读的校勘主要用广韵各种版本互校以及和各种切韵、唐韵 残卷对校,主要代表有段玉裁、黄侃、周祖谟、葛信益、余通永等。段玉裁在他的说文解 字注中校释广韵达四百余条,其中涉及到一部分异读字,但数量较少且较为零散。黄 侃在他的广韵校绿( 1 9 8 5 年出版) 中专门有三卷用来校绿广韵的异读部分,此中包 括卷二:广韵所载又音。卷三:广韵中己见本韵或他韵之字,卷五:字有又音而不见 本韵及他韵者。三卷内容把广韵中的大部分异读字揭示出来了,但也遗漏了一部分,并 且没有对其中的异读进行考误。周祖谟在他的广韵校本( 1 9 6 0 年重印) 中通过将广韵 与各种版本的切韵、唐韵残卷进行对照,对广韵异读进行部分校正。葛信益在他 的广韵丛考( 1 9 9 3 年出版) 中通过广韵各个版本之间互校,广韵和各种切韵、 唐韵残卷、经典释文、玉篇的互校,从字夺而注误系者、注中又音讹误者、本无 其字因讹而成字遂添音切者、本无其字因反切字误遂有异读者、本无其音因误认偏旁而有异 读者、误注又音者、因错行或误归而音讹者、异读字形讹等方匦对广+ 韵的异读字进行了 较为全面的校正。余遁永在他的新校互注宋本广韵( 1 9 9 3 年修订版) 中也是通过广韵 各个版本之问互校,广韵和各种切韵、唐韵残卷进行互校校正了不少的j “韵 异读字的字形、字音、字义。 通过上述学者的精校细勘,辩明讹误,疏通条理,广韵的历史原貌日渐复原。然而, 前人对广韵异读的考校也还不尽完善,还有一些异读字如漏网之鱼,没有被学者们慧眼 识出进而考校出来。尤其是那些字同义殊的异读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在上述校注著作 6 中得到辨正- 另外,前人由于受历史条件、学术环境的限制,考校的方法较为单一,综观上 述诸家的校勘,不外乎是用广韵各种版本互校以及和各种切韵、唐韵残卷对校, 缺乏从音理、现代方言语音等角度对广韵异读进行考校。所以,还需要从多个角度,运 用不同的方法对广韵的异读进行更全面更详尽地考校纠误。 ( 二) 对广韵异读的释例、拜因 进行这项研究工作的主要是葛信益先生。 葛信益在他的广韵丛考一书中列举了广韵异读注音的正例和变例其中正例包 括注明出处例、注明本音某或今音某例、又音注于他字下之例、又音只见于注中而不重出其 本字例、又音与重出之本字音切不相符例,变例主要指重文或体之异读。 对于广韵异读字发生之原因,葛信益先生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字因方音不 同而有异读者;一字有名动之分,后世遂依音辨义者:一字相反为训,而后世音异者;用为 重言形况字面音变者 用为双声或叠韵连语而音变者;囡借为他字而音变者;用为人物、地 名而音异者:义有引申而音亦随之变者;因读音古今不同而发生异读者:因审定其音义而后 加者;因谐声字之上下左右两体皆声致有异读者。 葛信益先生着眼于从广韵异读的来源来解释了广韵异读发生的原因,使我们对 广韵异读的认识更加深入。但是,葛信益先生给我们的解释还比较粗略,我们还可以综 观汉语语音史的角度,从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为广韵异读的产生原因寻找更为有 力的依据,进一步了解广韵异读产生的具体情况和异读的细致面貌,例如:我们可以将 异读的不同类型特点与汉语语音发展的进程联系起来考察,则可以发现有许多异读具有“存 古”性质,而有些异读则叉反映了宋代的“时音”。这样,我们就有可能从韵书这个平面的 反切系统里勾稽出表现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来,甚至考察出它们不同音义组合产生 的时代。反之,也可以从广韵异读中层次丰富的音系材料中发掘汉语语音的发展线索、 发现语音发展的规律。 ( 三) 运用异读系联广韵的声类 清代的陈澧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广韵音系的学者,他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提出了系 统的反切系联方法;二是系统考察了广韵的音系。陈澧在运用系联方法系联广韵的 声类和韵类时,对于那些同类而不能系联的反切上字,注意到利用又音来进行系联,嗣此, 在他的切韵考中系联出来的反切上字是四十类。后继者如张煊、高本汉、白涤洲、李荣、 方孝岳等。他们也都运用了陈澧的方法对广韵的反切上字进行系联。他们对又音的系联 程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也不同。张煊因为将又音系联贯彻到底,所以系联出三十三类, 李荣系联出三十五类。高本汉在利用又音的同时还注意根据反切上字与韵母结合的规律,系 联出四十七类白涤洲推衍高氏的双重考察方法,系联出五十一类,方孝岳将高本汉注重声 韵拼合原则的方法贯彻底,把陈澧四十类中所有与三等宇相拼的声母反切都独立出来来, 得出五十九类。 其实根据陈澧的反切系联条例以及又音系联法来系联广韵的反切上字和反切下字 还不不够圆满,科学的方法是还应该参照宋元时期的韵图,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更科学、更切 合实际。 ( 四) 其他 前人对广韵异读的研究,除了以上几个大的方面外,还有学者对广韵异读进行 了其他方面的探索,例如:汪明寿在他的从 的同义又读字谈 音系一文中 利用广韵异读来研究广韵音系;孙绪武在他的 又音的演变及其规范一 7 文中粗略地探讨了广韵又音的演变概貌及其演变的原因,初步探讨了广韵又音在现 代汉语中所需要进行的规范以及如何进行规范等问题;李长仁在他的谈 。r 又读, 中的假借一文中探讨了广韵又音中的专名借用、一般借用、音近相通等问题,又在他 的试谈( 广韵 “又读”对汉语语音史的价值一文中从“又读”的角度论证了段玉裁的 “吉无去声”说、声类、古今韵变关系等问题。 由于以上学者只是对广韵异读的局部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广韵 异读与广韵音系的关系、异读的演变情况、异读中的假借这些问题,我们还可以进行更 深入、全面、细致地研究。 二、本课题有待解决的问题 前人对广韵异读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广韵所反映的语音面貌、研究周秦古 音、六朝以迄隋唐中古音、以及近代、现代汉语音韵的沿革和方言的变异,都有重要的作用。 前人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或者尚未涉及。或者还只是举例性提示,缺乏穷尽性的关照和系统的 分析概括。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对广韵的校勘还不够彻底我们还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广韵异读进行更全 面的校勘考误。 第二、对广韵异读的类型缺乏系统地梳理,对各种异读类型的音韵特点的阐释也不 够全面。 第三、对广韵异读的源头、发展演变以及与普通话多音字、现代汉语方言之间的荚 系缺乏深入的研究。 第四、没有从广韵异读的声、韵、调的配合规律中探究广韵异读的时间层次, 从丰富的音系材料中发掘汉语语音的发展线索、探求语音发展的规律。 总之,前人对广韵异读的研究只是局部的针对某一问题的研究,材料比较零散,没 有把广韵异读的材料进行穷尽性的整理归纳以及把广韵异读作为一个体系来进行系 统的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在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时。我首先按约的顺序将广韵异读字的膏切和释义穷尽地摘录 出来,通过分析、比较,先将所有的异音异义异读字排除,专取同义异音的异读字先从音理、 谐声的角度进行考误,然后把所有的同义异音异读字从声、韵、调三个方面进行穷尽性的分 类并且进行音韵学阐释,最后,将广韵异读字与集韵、普通话进行对比。在跟集 韵比较时,我逐字查检这些字在集韵中的反切,把集韵多出来的音切及其释义摘 录下来。在跟现代汉字音进行比较时,我利用汉语大字典和新华字典把所有的广 韵异读字的折合音摘录下来,得到完箍系统的现代汉字读音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考 察。 一、概述 第二章异义异读字 在广韵的异读字中,有一部分音不同意义也不同的字,它们的不同音切所对应的意 义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所以不同的意义其实对应着不同的字。它们中绝大多数是无字假借, 在借为他字时改变了被借字的音读而形成的义读,例如:亨,广韵中有两个音切,音读 对应的意义也不同:1 、许庚切通也,或作直。 2 、许两切( 养韵)献也,祭也。临 也,向也,歆也,书传云;奉上谓之享。说文中献享之义作“嘉”,后造“享”字。此处 “亨”乃被借字。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此类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异读字。所以,在此将这类 字提出来,不把它们作为本论文讨论的对象。 = 、释例 去奇切 居绮切 提是支切 弟泥切 吕支切 力智切 郎汁切 符支切 便俾切 异与之切 羊吏切 幕渠之切 渠记切 布名。 相通之兑。 佣赁。 均也,直也。 顺兄。 东海中国。 倭堕。 系也,又縻爵,易作靡。 无也,偃也。又靡曼美色也, 舒散。 伤害也,诗云:鞫人伎人忒。 侣也。 於觑叹辞,又姓虑戏氏之后。 戏弄也,施也,谑也,歇也, 川戏志才。 脚跛。 文日:披靡也。 说文日:浑之偏也,一日兵也,又姓,魏志有颖 公羊传日:相与阊而语,闭一扇开一扇,一人在内,一人外,日间。 群飞兄。 提摧。 近日远日别,说文日:黄仓庚鸣则蚕生,今用鹂为鹏黄,借为别也 又姓孟轲门人有娄。 去也。 汉书云:附著也。 附也,增也。 下也,说文日:中伏舍也,一日屋。 已也。 异哉叹也,退也,举也。 履饰又苍白色巾也,诗日,缟农綦巾,又姓,何氏姓苑云义兴人。 击也,同蜞。 9 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缸弄封凶为禾果为彼支义绮羁义徒徒余丑於鸟乌靡文巨支渠许喜 绸 佣 倭 靡 伎 戏 居居之切 九鱼切 其俱切 芳武切 臾羊朱切 求位切 蝓羊朱切 又音偷 羊朱切 以周切 羊朱切 伤遇切 搦鞋俱切 侧九切 妖甫切 於求切 抹翠朱切 巨鸠切 苗同都切 方美切 障博孤切 襦胡切 培薄回切 薄口切 栽祖才切 昨代切 享常伦切 许两切 於袁切 於阮切 乌卧切 焉言切 於乾切 有乾切 鳏所间切 古幻切 直张连切 多早也 平房连切 符兵切 恍吐彤切 馀昭切 语助见礼。 当也,处也,安也。 走颇之兄。 健也,亦作。 善也亦须臾,又姓,左传晋大夫臾骈。 草器也。 靡也。 薄也,又巧黠也。 汗。 也阜。 馀也,出字林。 刀。 解也。 搦扇别名。 玉篇云:贪鬼。 鼻目间恨。 盛土,诗云:掾之陵瞑。 长匕兄,诗曰:有抹棘匕传云:抹长兄。 通图,尔雅日:谋也,说文日:画计难也。 说文:啬也。 屋不平。 衰也。 益也,陧也,助也,治也,随也,重也。 培填小阜,或作赔。 种也。 筑墙长板。 说文日:孰也,凡者今作享同。 献也,祭也,临也,向也,歆也,书传云奉上谓之享。 水名。 无释义。 泥著物也,亦作污。 安也,又不言也。 何也,又鸟杂毛,说文日:鸟黄色,出江淮闻。 语助也。 鳏寡,郑氏云;六十无妻日鳏,五十无夫日寡,又鱼名。 鳏视。 同行难也,说文日:趁也,同 。 信也,厚也,大也,多谷也,俗作。 书传云:平平辨治也。 正也,和也,易也,亦州名,古山戎孤竹白狄肥子二国之地,秦为辽殴郡,隋 为北平郡。武德初为平州有卢龙塞,又姓,齐国晏平仲只后,汉有丞相平当 又汉梭姓,何氏姓苑有平陵平宁二氏。 轻薄。 忧也,悸也,邪也,惑也,同“谣”。 0 佯与章切, 在良切 汝阳切, 女良切, 亨许庚切, 许两切, 敛臣金切, 口含切, 丘酽切, 孑居悚切, 九勿切, 累力委切, 照伪切, 床史切, 吾骸切。 韫於粉切 乌困切 鸟没切。 娩无远切 忙件切 亡运切, 颓胡典切 口迥切, 女利切, 女刮切, 苦计切, 苦结切, 矾陟衡切, 息晋切, 黜滂佩切, 苦骨切, 诈也,或作详。 弱也。 乱也。 母称。 通也,或作盲。 献也,祭也,临也,向也,歆也,书传云:奉上谓之享。 持也。 鼓多也。 压下也。 孑孓,井中小虫。 无左臂也,同亥,说文作此。 说文日;增也,十黍之重也。 缘坐也。 趋行儿,西京赋日;群兽。 痴也。 没也。 无释义# 手撩物完。 婉娩媚也。 说文云:兔子也,娩疾也。 生也。 颓缀。 禅也。 目深完。 说文云:揎木也。 恐也。 短兜。 钓也。 疾飞而羽不见。 向曙色也。 黜臀。 一、概述 第三章广韵同义异读字考误 广韵记录的大批异读字,经过段玉裁、黄侃、周祖谟、葛益信以及余通永等的精校 细勘、辨明讹误,疏通条理,其语音史研究的价值越来越高,颇受当今学人青睐。然而“校 书如扫落叶”,何其难也。本文从谐声、音理等角度对前人没有考校到的广韵同义异音 异读字进行考误。 二、释例 1 、涎 “涎”字,广韵收有两个音切,即梗摄迥韵的徒鼎切和山摄霰韵的堂练切,两个音 切是否可信,上述诸家皆无说,但从音理、谐声看非常可疑;第一,“涎”字是一个形声字, 从“廷”字得声,“廷”属于梗摄,从“廷”得声的字多在梗摄,而在山摄的仅此一例,并 无旁证,故谐山摄音读,声符不能成立;第二,两个音切的韵上古时一个在耕部,一个在元 部,两个韵部很少相通;第三,两音切音读之间也不近似,请看下面诸家的拟音: l 高本汉董同稣 王力 l 徒鼎切 d i e i k -d i e d i i l 堂练切d i e nd i 十nd i 掌一 从以上各家的拟音来看,除高本汉所拟的主元音相同以外,其他各家横拟的两组音切的主元 音和韵尾都不相同;第四,经过考证唐五代韵书残卷,其中唐写本切韵残卷、王、王= 、 王三的霰韵中均无“涎”字。 究其失误原因,我认为与廷、延两个声符形体非常相似而淆乱互讹有关,并且,从声符 “延”字得声的字大多在山摄,所以广韵将“涎”字衍生出一个错误的音切堂练切。 根据上文考证,“涎”字应当只有徒鼎切一音,堂练切这一又音属于因声符形讹所致, 所以当删。 2 、螯 “螯”字在广韵中收有三个音切,可以分为两组:其一在梗摄,属于阳声韵,即庚韵 的举卿切和梗韵的居影切;其二在假摄属于阴声韵,即麻韵的古牙切。三个音切是否可信, 以上诸家皆无说,但从谐声、音理上来看有些可疑:第一,螯字是形声字从敬得声,敬为 梗摄韵,此处的两个音切敬韵和麻韵上古时一个在耕部,一个在鱼部两韵部相距很远并不 相通。所以两部谐声很成问题;第二,两组音读之间也不近似,可以参看下面的各家拟音: 高本汉 董同稣王力 占牙切 k k k a 举卿切 k j i l k i k i ! 居影切 崇米水l 米张t 索: = l 两组音切的主元音和韵尾都不相同:第三,通过考证,历代韵书如唐写本切韵残卷、王、 王= 、王三中的麻韵里面均无螯字。 究其失误原因,“蛰”在古牙切中的释义是“尔雅云:蛰蟆,蛙类也。”在王、王= 、 王三的麻韵中有蠛蟆的嘏( 胡加切) ,疑为嘏蟆、螯蟆两词混淆而使蟹字衍生出一个错误的 音切古牙切。 所以,正如上文考证,螯字只有举卿切、居影切两个音读成立,古牙切这一音读属于词 语混淆所致,当删。 3 、扮 “扮”字在广韵中收有五个音切,可以分为两组,其一为蟹摄蟹韵的花夥切,属于 阴声韵;其二为臻摄文韵的府文切,吻韵的方吻切、房吻切,山摄裥韵的睫幻切,此两组音 切是否可信以上诸家均无说,但是从谐声、音理等方面来看十分可疑:第一,“扮”字为 形声字,从“分”得声分属文韵,上古属真部,但蟹韵在上古属于歌部,两韵相距较远: 谐声很成问题;第二,它的两组音读之间也不近似,可以参看以下各家拟音: 高本汉董同稣王力 花夥切h w a i# u * ih u a i 府文、房吻、方吻切 p c o ) j i u 士np ( b ) j u a np ( b ) i u 叁n 晡幻切 p j w a np u a np i u * n 从各家拟音来看,两组音切的主元音和韵尾都不尽相同。第三,通过考证唐五代韵书,唐写 本切韵残卷、王一、王= 、王三的蟹韵中均无“扮”字。 所以。根据以上理由,“扮”字的两组音切中,蟹摄蟹耨的花夥切不能成立,当删。 4 、 字在广韵中收有两个音切,即止摄支韵的符支切和效摄宵鞠的弥遥切,两个 音切从音理和谐声方面看有些可疑:第,字是一个形声字从“卑”得声,“卑”是 声符,属于止摄,从“卑”得声的字多在止摄支韵,上古属于支部,弥遥切的韵上古属于幽 部,两韵部相距很远,不容易发生通转,所以对于“”字进入宵韵,声符不能成立;第二, 两个音切的音读相差甚远。主元音一个为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一个往舌面后、圆唇元 音靠,可以参看各家拟音: 高本汉 董同雠王力 符支切 。专l 术雌 o j e o i 弥遥切 c i i 冰夺u来奉u;l :幸u 从以上各家的拟音来看,两个音切的读音差距较大。此外,通过考证。尔雅日:蜡螭其 子蛸。“蛸”字在宵韵,两字常常连在一起,所以将字错误衍生出宵韵的弥遥切, 因此,此音切当删。 5 、嶷 “焱”字在广韵中收有两个音切,其一是成摄璧色韵的以赡切,其二为梗摄锡韵的呼 切,两个音切从谐声、音理上看有些可疑:第一,“焱”字当从“炎”字得声,而从“炎” 得声的字多在咸摄。威摄艴韵的以赡切在上古属于谈部,梗摄锡韵的呼切,上吉属于支部, 两韵部相差甚远:第二,两个音切的读音也相差甚远,现参看以下各家拟音 高本汉 董同稣王力 以赡切 i 韶争mj 概 i 掌m 呼切 i l :l :婚啦俅率睾崇i k 从以上各家拟音来看,两个音切的主元音和韵尾都不相同:此外,通过考证唐五代韵书,唐 写本切韵残卷、王一、王= 、王三的锡韵中均无“焱”字。因此,“焱”字的锡韵中的音切吁 切当删。 6 、栅 “极”字在广韵中收有两个音切,即入声屋韵的“房六切”和“桑谷切”。此字未 见说文,万象名义一木部和玉篇一木部中都只有扶木切一个音切。广韵“栅” 字又有桑木切一读是承切韵系韵书之误也。故宫本王韵入声屋韵“速”字纽有“棚” 字,“伏”字纽则无“掘”字。从谐声来看,“襁”字从声旁“服”得声,当依照玉篇和 万象名义读扶木切,若依照王韵读若“速”,声不谐。两音切一个为奉纽,一个为 心纽,也不相通。然则“极”本一音一义,由于转写失误。进而考之,“褫”本作“服”字, 以“服”、“常”二字连用表树名。后“服”字因为涉义加形旁变作“栅”。山海经一海内西 经载海内昆仑之墟有“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圩树”,此乃极常树之出处也,而字 正作“服”,是其切证。由此可知,“棚”本音“服”,而“服”字并无“速”音,所以“房 六切”为“极”的音切,“桑谷切”当删。 7 、 广韵收有三个音节,可分为两组其一是i e 摄支韵的力为切、果摄过韵的鲁过切, 皆为阴声韵,其二在山摄,山麴力顽切,为阳声韵。大徐本说文:“,奎f 】中病也,从尤 从赢。”段注本作“从尤,赢声。”赢,力为切,阴声韵音切,是“”字的声旁,字 当根据“赢”得声,玉篇中也只载有阴声韵音切,而力顽切在说文。王一、王= 、王= 等 均无记载。所以,力顽切当删。 8 、蘸 广韵收有三个音节,即止摄之韵的里之切,蟹摄哈韵的落哀切,效摄肴韵的莫交切, 其中哈韵的落哀切经考证王一、王二、王三、切韵残叶皆无,颦和蔬字形体非常相似,所以 荤字读为落哀切疑为麓字之误。薛字读为莫交切缘误麓字为颦字。说文:“聱,西南夷长 麓牛,从牛声;麓,薄牛尾也,从薛省从毛。”段玉裁注:“云长蘧者,谓背、郯、胡、 尾皆有长毛。下文麓字专谓尾也。此牛名雄牛,音如狸以其长毛也,故史记西南夷传 谓之麓牛;以其尾名麓也,故周礼乐师注谓之麓牛。以麓可饰旄也,故礼注、尔 雅注、北山经、上林赋注、汉书一西南夷传皆谓之旄牛。麓、旄、髦三字音同, 因之读如毛。非也。据上林赋注,则旄、薛异物。中山经:荆山多颦牛郭日:旄 牛属。可知“叉音茅”是合麓字音义于颦字,这个误会的发生有两层原因:一是聱、麓两 字在汉代书写上的近似;一是俗用中以颇有影响的体位之名代替了整体的称名,盖西南夷嫠 牛的特征之一是长尾,以及跃尾的显著功用,称谓中但言尾名即知牛名,故颦牛或以麓( 牦) 称之。雄、麓混误既久,后代的书莫能辨之,于是聱字就有了莫交切这一音切,此音切并非 嫠字的本音,当删。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当以落哀切属麓字,以莫交切属篷字,而颦字只里 之切一读。 9 、蘸 广韵收有三个膏节,即止摄之韵的里之切,蟹摄哈韵的落哀切,土来切。说文: “蔗,强曲毛,可以箸起衣,从聱省,来声。”从谐声来看,来为声旁,故呛韵的两音切成 立,而里之切却十分可疑,经考证,之韵的里之切,说文、王一、王= 、王三皆无,聱和嫠 形体非常相似疑为“薛“”之误。所以,里之切当删。 1 0 、 广韵收有三个音切,即遇摄虞韵的牲俱切流摄宥韵的锄祜切,还有治韵的女洽切。 经考证,王、王= 、王三的洽韵中皆无此字,洽韵上古在缉部,虞韵的茳俱切上古在鱼部, 锄祜切的韵上古在侯部,洽韵和其他两个韵上_ 占时相差很远所以谐声很成问题。洽韵中只 有阻洽反的话字,因释义为“循”,故疑为循字的音切之误。 1 1 、蚌 广韵收有两个音切,蟹摄齐韵的古奚切,山摄先韵的苦坚切,但此字王、王二,、 王三均写作姘,疑为广韵误写。 1 2 、菊 广韵收有三个音节,可分为两组,其一为山摄仙韵的巨真切,艨韵的居倦切;其二 为烛韵的居玉切,其中第二组音切与第一组音切的主要元音和韵尾都毫不相关。上古时一组 在侯部,一组在元部,两韵部相差很远,读音之间并不近似,在音理上有些可疑。此外,王 一、王= 、王三烛韵里均无此字,但有一“豢”字,两字字形极为相似,疑为此字误。 以上考误之字,有属于因字形相似混淆而发生音误的,有冈释义时两字混淆而音切错误 的,由此可见,字形和字义的混淆是导致音误的主要原因。 广韵:里之切 第四章广韵异读的音韵学阐释 广韵是一部官修的韵书,根据前代的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是对隋唐 的书内容的增广。从音韵学说,广韵继承了切韵、唐韵等韵书的音系和反切,所 取音切是一个历史的累积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章就从广韵异读这个切入点米研 究它所收录的音切的复杂性。前人对于广韵异读也有过举例式的讨论,而笔者在此对广 韵异读从声、韵、调三方厦进行穷尽系统的梳理解释,展示广韵异读的完整面貌。 第一节广韵异读的调类相转 本节材料的选择是异读反切声相同或相通、韵同、调不同的字,这样便于声调的归类比 较,据统计,这类异读字共1 3 9 4 字其调类相转的数字分配如下: 平上平去平入上去上入 去入 5 2 95 7 62 09 51 71 5 8 一、广韵异读与四声别义 在以上统计的1 3 9 4 个异读字中,平去相转的字共5 7 6 个,约占总数的4 1 5 。在平去 相转的异读中,能辨义的达1 8 9 例,占平去相转异读的3 3 ,这与四声别义有很大的关系。 例如: 虫,直弓切,澄母,东韵,平声,尔雅日:有足口虫,名词 直众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