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语日源回归词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语日源回归词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语日源回归词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语日源回归词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语日源回归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内容摘要 回归词是指日本人借用古汉语词汇去译介欧美语词( 西洋术语) ,然后逆输入回 归中国,中国将其吸收到汉语词中,其内涵发生了近代转换并能反映中日文化在西 学东渐和现代化思潮等特定历史背景下而发生互动的词。回归词的词义演变是沿着 “古汉语词日源汉字词回归词 路径进行的,其对译义与古典义之间存在 关联,通过词义关联我们可以发掘出回归词的文化与认知理据,进而考察其在特定 时期的历史功能。 关键词:回归词词义关联理据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t h er c t 啪w o r di ss o o nr n y s e l ft 0b o r r o wt h e 锄c i e n tc i l i 】s em o s s a 珂t 0 把m s l a :t e t h ee u r o p e a n 孤da i n e r i c a nw o r d ( m ew e s t e m 钯m l i l l o l o g y ) ,也e nt h ec o u n t e ri i l p u t r e t u m sc h i n a c 1 1 i n aa b s o r b si ti r it l l ec 1 1 i r 圮s ew r o r 也i t sc o n n o t a “o nh 嬲h a dt i 圮m o d e m t 豫u l s f o r 玎n a t i o n 锄dc a nr e f l e c tt h a tm es i n o j a p a i l e s ec u l 骶锄ds oo n 咖:l d 【e r l es p e c i f i c h i s t o r i c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i l 髂m ei i l t e 瑚i c t i v ew o r dmt h ei 1 1 t m d u c t i o no fw ,e s t e ml e 趾n 血gt o t 1 1 ee a s t 锄dt h em o d e r n j z e di d e o l o g i c a l ln i l d t h e t l l mw o r d sw o r dm e a n i l l ge v o l u t i o n i st h ew a yc 删e so na 1 0 n g 蚀e 锄c i e n tc l l i n e s ew o r d d 砷es o u r c ec l l i n e c h a r t c r w o r d 一一r e 咖1w o r d ”,i tt 0 咖l s l a t e sb e 伯,e e nr i 窖o u s i 圮s sa r l dt h ec l a s s i c a l r i 曲【t e o u s n e s sh 勰也ec o n n e c t i o 玛i sc o n n e c t c d 哪也r o u g ht h ew o r dm e a n i i l gt 0b e p o s s i b l et oe x c a v a t et h er e t u l l lw o r dm ec u l t u r e 锄dt 1 1 ec o g l l i t i o np r i r l c i p l e c o r d i i l gt 0 , t h e ni n s p e c t si ti nt h es p e c i f i ct i m em s t o r i c a l 劬c t i o n 1 ( e yw o r d :r e t u mw o r dm e a i l i n gc o m 圮c t i o np r m c i p l ea c c o r d i n gt 0t l l ew o r d i i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 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 ,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童途塞埕童后进卮! 旦圭生;旦二生;旦三生蕉查! 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 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前言 本文以汉语日源回归词作为研究考察的对象,主要是基于这几点:首先是回归 词的界定问题。在以往的日源外来词研究中,学术界对回归词的界定缺乏一个比较 清晰、全面的说法。其次,回归词作为一种具有典型性特征的日源外来词,学术界 在对日源外来词的研究中均有所涉及,但大都仅将其简单地列为日源外来词的一 类,缺乏相关的考证和在考证基础上对词义演变的具体分析。再次,回归词的词义 演变在反映词义本身发展变化规律之外还彰显出了中、西、日民族人文化思维心理、 语言运用心理等文化认知观念的互动,这些也是很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最后, 以它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汉语词汇研究领域更有其积极意义:其一,对回归词的界定 有助于读者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其二,对回归词词源的考证和词义演变的分析将进 一步深入学术界对日源外来词这一专题的研究;其三,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研究 回归词将为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很好的范例。同时我们将根据相关资料定量 统计出回归词的数量,然后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词进行考察分析,并运用分析论 汪年目结合的方法,结合具体词条,利用词汇学、文化语言学和解释学的相关理论分 析回归词的成因、演变及其产生的效应。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是在刘正琰、 高名凯等先生汉语外来词词典、冯天瑜先生新语探源、周光庆先生汉语与 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潮研究基础上得到启发的,在此对诸位先生表示感谢。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一章汉语日源回归词的界定 1 1 回归词的界定 众所周知,由于日本和中国文化的特殊关系,日本语中有许多借自古汉语的汉 字,同时不少汉字词也在日语中扎下根来,成为日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 时,尤其是明治维新前后日本人利用汉字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语语词,其中又有不少 汉字词传入中国,成了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新成员。刘正琰先生在汉语外来词词典 序言中曾说道:“日语来源的汉语外来词与印欧语来源的外来词不同,我们收录的 日语来源的汉语外来词绝大部分是汉字词,也即只借用其汉字书写形式而不借用其 读音。其中有不少是日本借用古代汉语的词去意译印欧语系各种语言的词的,其词 义与古代汉语原有的词义不尽相同,甚或完全不同( 如革命) 有些则是日本利 用汉字自行创造的新词来表示其本国出现的新事物( 如人力车) 或意译印欧语 系各种语言的新词( 如哲学) 的。 因此,日语借形词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 书写形式相同,再加上时代的久远,其中的大部分已完全融入汉语词汇之中,分不 出差异来,因而给考证带来很大困难。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日本人模 仿汉字之形或利用汉字作为构词词素自行创造的新词,我们称之为“日制汉字词 ; 二、同本人借用汉字去翻译印欧语系各种语言而产生的词;三、直接从古代汉语借 用的去译介欧美语词,后又被汉语“接回来 使用的词( 有人称之为“归侨词”或 “回归词) 。因为研究选题的关系,在此我们只对第三种情况进行考察分析。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 1 9 5 8 ) 中第一次谈到回归词的问题,他称之为“利用 古代汉语原有的词语,而给以新的涵义”,但他否认这是向日本语借词( “我们不应 该认为是汉语向日本语借词。这些词并不是日本语所固有的,它不过是向西洋吸收 过来的日本人创造了一些新词来表达从西洋传来的新概念,我们只不过是利用 同本人现成的翻译,省得另起炉灶罢了 ) 圆,便把它称之为回归词。其后又有学者 在对外来词或新词新语的研究中谈到了回归词的问题,“用古代汉语中某些现成词 语经过改造去意译欧美词语或表达日本自创的概念。这些词语再回到中国就犹如游 子归故里一般,是词汇中的归侨,已非日之本相了。 、 “它们是实实在在的 汉字文化倒灌,而其本质是欧西科学文化的溶入。 ( 史有为,外来词异文化 。、刘正琰、旆名凯等:汉语外来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8 4 年版。序言 第2 页 。i i 力:汉语史稿,科学出版社1 9 5 8 年版,第5 2 9 页 脚史有为: 外米测异文化的使者,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2 6 l 页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的使者,2 0 0 4 ) 应该说这两位学者对回归词概念的界定是功不可没的,但都缺乏 对回归词进行相关的、具体的考证和分析。尽管如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研 究的当属冯天瑜先生。“在中、西、日文化互动过程中,有一批汉字术语经历了从 中国古典词一传输日本一日本借以对译西洋概念,使其内涵发生近代转换一转换后 的该汉字术语又传输回中国。此种侨词来归,正是中日文化面对西方文化东渐 而发生互动的一种表现形态。”冯天瑜先生将词源考证与社会考察相结合来分析回 归词,这种共历时语词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和互勘( 新词的个案和概观共举、结合文 化和社会,史论并重) 可以作为一种值得借签的研究方法。 综合前贤的研究成果,我们试图对回归词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地界定。何谓回 归词? 它是指:日本人借用古汉语词汇去译介欧美语词( 西洋术语) ,然后逆输入 回归中国,中国将其吸收到汉语词中,其内涵发生了近代转换并能反映中日文化在 西学东渐和现代化思潮等特定历史背景下而发生互动的词。 可以肯定地说,回归词无疑属于借词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借形,直接借用源 词语的书写形式形成借词。我们知道这些词一般是先由日本从汉语借去对译印欧语 系语言的一些词语,我们再从日语中借回,一般人通常不会觉得是一种借词。正如 叶蜚声、徐通锵二位先生在语言学纲要中所说:“这些( 借自日语的) 词语, 从构词材料、构词规则甚至语词本身都是汉语所固有的,所以从日语借回来并不感 到有外来词的色彩,一般人也不知道它们是从日语借回来的词语。 然而恰恰是这 类不易被人察觉和认可的借词在借词研究领域中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先对回归词进 行下定量统计。 1 2 日源回归词的定量统计 根据相关资料初步统计出回归词有1 5 0 余个: 白金保险保障悲观标本表象博士博物储蓄代表代言道具单位范畴 发明法律法庭法则方程反对分配分析分子封建封锁国家干事纲领 革命共和规范规则国体后天环境机关机器机械计划纪录讲习交换 交通教授教育阶级节约经济具体精神抗议科目控告课程会计伦理 劳动理论理事列车历史美化民主民法内阁能力偶然判决品位骑士权 利气质气氛侵犯侵略社会身份神经审问生产时事世纪事变输入水 准私法思想天主条件同情投机唯心卫生温室文化文明文学物理悟 。冯天瑜:侨词来归与近代中日文化互动,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l 期。2 0 0 5 年1 月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杜1 9 9 7 年版,第2 0 3 页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性现象宪法相对想象先天消化刑法形而上虚无宣传选举学府学士 讯问演说演习演绎医学遗传议决艺术异物意识意义印象游弋右翼 影响营养预算演绎元首元帅运动支配知识主食主体注射政治资本 自律自由自然组织左翼 从词义类别的角度来看,汉语日源回归词大致有如下几类: 一、政治类,如:代表、封建、国家、干事、纲领、革命、共和、国体、机关、 阶级、民主、内阁、事变、时事、宣传、选举、元首、右翼、政治、左翼。 二、经济类,如:保险、储蓄、分配、交换、节约、经济、会计、生产、投机、 预算、资本。 三、哲学类,如:悲观、表象、范畴、分析、后天、具体、精神、伦理、能力、 偶然、思想、条件、唯心、悟兴、现象、想象、先天、相对、形而上、虚无、印象、 意识、演绎、主体、自由。 四、社会类,如:保障、代言、规范、规则、环境、劳动、理事、品位、世纪、 社会、身份、文化、文明、影响、组织。 五、文艺类,如:文学、道具、美化、骑士、气质、气氛、文学、艺术、印象、 演说。 六、文教类,如:博士、讲习、教育、教授、纪录、科目、课程、理论、历史、 学府、学士、知识。 七、科技类,如:博物、单位、发明、方程、分子、机器、机械、水准、物理、 温室、运动、自然。 八、法律类,如:法律、法庭、法则、抗议、控告、民法、判决、权利、审问、 私法、宪法、刑法、讯问、议诀。 九、医学类,如:标本、卫生、医学、遗传、异物、注射。 十、生活类,如:白金、营养、主食。 十一、宗教类,如:天主。 十二、交通类,如:交通、列车、输入。 十三、军事类,如:封锁、侵犯、侵略、游弋、演习、元帅。 十四、其它类,如:反对、同情、支配、自律。 从上述分类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回归词大都集中在人文、社会科技领域,尤其 以政治、经济、哲学类居多。回归词的分类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即为日人所对译 西洋术语的分类,十几种类属的分门别类,由此可见一斑。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 如此诸般的分类是否揭示了回归词的某些特点与功能? 回归词在术语层面上的分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类又有何原由? “古汉语词日源汉字词( 对译西洋术语) 回归词这一演 变序列本身是否也揭示了回归词的产生及其演变规律,如果是,那么其产生和发展 的规律又有何具体而清晰可见的路径可寻? 为此,我们将试图以回归词的分类为突 破口,在词义分析的基础上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相信,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对汉语日 源回归词的研究是不无积极意义的。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二章汉语日源回归词的词义分析 2 1 回归词词义分析概论 前面我们提到回归词的词义演变是沿着“古汉语词日源汉字词回归词 这条路径进行的。那么,在回归词的词义演变过程中,便存在古汉语词与日源汉字 词的词义关联问题。应该说,回归词的词义形成,是经过了由古汉语词到日源汉字 词这个序列的,回归词正因经历这两个阶段才成其所有,词义之间必然有渊源关系。 为考察研究方便,我们把日源汉字词形成前所借古汉语词词义统称为古典义,所借 古汉语词对译西洋术语后形成日源汉字词词义为对译义。因而,我们认为回归词的 词义分析应该是建立在其古典义与对译义的关联分析基础之上的。 研究对象既已确定,那么采用何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便是至关重要的了。我 们将采用词义义素分析法来分析回归词的词义演变及其关联。正如蒋绍愚先生在 古汉语词汇纲要中所说:“讨论词义的发展变化,要以义位为单位,而不能笼 统地以一个词为单位。义位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义位的增减,即一个词产生新 的义位,或消失了旧的义位。一是原有义位的变化,即扩大、缩小和转移。当然, 从词义发展的过程来看,新形成的义位一般都与原有的义位有关。 然而,在回归 词的词义分析过程中,我们又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汉语词汇本身它也经历了 一个由古代汉语词汇到现代汉语词汇的阶段,而我们讲回归词或日源汉字词是从现 代汉语词汇借词层面相对古代汉语词汇而言的,那么我们应不应该考虑到现代汉语 词与古汉语词因其渊源而必然存在的差异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必须得考虑这个 客观存在的差异。 就词汇层面而言,古代汉语词汇单音节词占优势,复合词比较少,而从古代到 现代,汉语词的双音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来的单音节词大量为双音节词所取代。 那么,我们谈回归词在其词义演变序列中的古汉语词就出现了逻辑上的矛盾:既然 回归词和日源汉字词基本上都是复合词,而古汉语词却是以音节词为主,那么回归 词对应的到底是古汉语单音节词还是词组? 如果是单音词,于逻辑上必然说不过 去。因此,我们认为考察分析回归词与古汉语词的词义关联确切地说应该是回归词 与古汉语单音词词组的关联。也就是说,探讨回归词的语义关系,即内部成分的意 义组合,是建立在词内部能够切分出词素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我们确定这样一 辑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商务印书馆2 0 0 5 年版,第6 0 页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种思路:同源汉字词,尤其是回归词, 们可以参照古汉语单音词词组来分析。 组名实上进行争辩。 大都是复合词,因而回归词的词例分析,我 明确了这点,我们将不必要在古汉语词与词 回归词的词义分析是比较复杂的,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正如葛本仪先生在汉 语词汇研究中说:“造词时的思维规律的可理解性,就赋予了构词规律的可分析 性,所以,造词和构词具有共同的逻辑基础,造词法和构词法也具有共同的逻 辑规律。”“不过,词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反映在构词规律上,就不可能形成一对 一的简单吻合,而是表现为一种错综复杂的对应。 日语借形词的构词分析要复杂 一些,因为这些词在形成时,参考了汉语的造词模式,但由于它是日本人在日语环 境下造出来的,与汉语又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日语借形词的构词分析要在相当大 的程度借助每个词的词义分析。当然这部分词的语素义大部分是可以按汉语来理解 的,正如周祖谟先生在汉语词汇讲话中说:“尽管日本语里汉字的读音跟汉语 不同,但是并不妨碍汉字所表示的意义。 圆张志公先生在他主编的现代汉语( 试 用本) 中说:“还有一些日译词,是用汉字构造的,少数日语固有的词也是用汉字 书写的,一般都可以从字面上推知其词义。”固很多学者认为,日语的某些词在日语 中本柬就具有汉语构词的特点,因此我们直接吸收了这些词。如孙常叙在汉语词 汇中说:“这就使后来日语造词在词素、方法和结构上往往是附合汉语造词规律 的。”鲫我们将按回归词的词义分类并选取各类中具有代表性的词例进行分析。 2 2 回归词词义分析 一、政治类 革命。典出易革卦彖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 乎人。”故“革命”原义是革除前朝的天命,改朝换代。近代日本以“革命”对译 r e v 0 1 u t i o n ,词义扩大为社会变革和倾覆政权两重内涵。 古典义: 暴力 “变革 + 天命 对译义: 暴力 “变革 + 政权 或 一暴力 + 变革 + 社会 对译义与古典义所指存在关联,对译义一中“政权 义替换了“天命”义,然 两者所指内涵却比较接近,只是“政权”之与“天命所涉及到的文化观念不同罢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6 5 页。 。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5 9 年版,第6 5 页 。张志公:现代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2 3 8 页 o 孙常叙:汉语词汇吉林教育出版社1 9 5 7 年版。第3 1 l 页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了。“政权为天下公器”与“天赋王权 、“以暴力变革政权 与“以暴力变革天命”, 意义之间的关联何其相近。对译义二“非暴力”之与“暴力 、“社会 之与“政权 和“天命”,外延扩大。 民主。典出尚书多方:“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原义为百 姓之主宰者,即指帝王或官吏。后来日人用来对译英语d e m o c r a c y ,意为人民享有 发表意见、参与国家政权管理等权利。 古典义: 治理或主宰 + 人民 + 帝王或官吏 对译义: 人民 + 享有 + 治理 + 国家 “的权利 对译义与古典义所指完全不同,在词义变化的同时,词的组合也发生了改变。 从构词角度来论,古典义“民主”为偏正式,对译义“民主 为主谓式,“人民” 之与“帝王官吏 、“人民之与“国家”义项之间的施受关系截然相反。 共和。典出史记周本纪:“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日共和。 此处“共 和”有“共同协和”执政之意,以之对译r e p u b l i c ,定格为“泛指国家权力机关和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形成新义。 古典义: 官吏 + 共同协和 “行政 对译义: 人民 “共同协和 + 选举 + 国家权力机和元首 对译义与古典义所指有较大关联,可以说对译义中“人民共同协和选举国家权 力机关和元首”与古典义中“官吏共同协和行政 义项之间的组合存在一定程度上 的相似和相关性。 阶级。典出三国志吴志顾谭:“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逾邈。一 此处指官职的等级。后日人用来意译英语c l a s s ,指人们由于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 产体系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分成的集团。 古典义: 官职 + 等级 对译义: 集团 + 等级 核心义素“等级不变,对译义中“集团”之于古典义中“官职 外延扩大。 外延的扩大同时带来词义所指内涵的改变,它反映了人们对于“阶级 的本质特征 认识的改变,但核心义素“等级 的存在为两者的改变构成必要的关联。 元首。逸周书武顺:“元首日末。 孔晁注:“元首,头也。 后用来对译英 语s o v e r e i g n ,指国家的君主或统治者。 古典义: 人头 对译义: 国家 “头 “元首”相对“国家 如“人头”,两者特征比较相似,因而在词义上表现出很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强的关联性。在古典词中“元首 为偏义复合词组,而对译词则是在整合了古典词 词义基础上选取其相似性特征以类比的方式来加以引申的。 政治。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指政事得以治理。后用来对译英 语p o l i t i c s ,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古典义: 政事 + 被 “治理 对译义: 治理 + 政事 两者所指完全相同,但从义项组合关系来看,施受关系不同。古典义“政治 表被动,对译义“政治”表主动。对译义相对古典义外延相对宽泛些。 自由,后汉书阎皇后纪:“晏执金吾,兄弟权要,威福自由。 意谓由自己 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后用来对译英语f r e e d o m ,指在法律或制度规定范围内, 随自己意志活动不受限制的权利。 古典义: 不受限制和约束 + 自己 + 作主 对译义: 在法律或制度规定范围内 + 不受限制和约束 + 自己 + 作主 两者所指基本相同,对译义相对古典义增加了限定性义素“在法律规定范围内”, 使其表义更为专门化、定指化。 二、经济类 经济。典出晋书殷浩传:“足下沈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 济。”原义为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相当于今天的政治管理。日本人用以对译英语 e c o n o m y ,变为今义“社会生产、分配、消费的总称 。 古典义: 经世 + 济民 对译义: 治理 + 生产 对译义在古典义基础上所指内涵发生了转移,但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仍然清晰 可见,“治理生产”之于“经世治民 两者存在必然的包含关系。 保险。典出三国志郑浑传:“今当广开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险自守,以 示弱也。指据守险要。后日本人用来对译i n s u r a n c e ,含义变为补偿和分摊意外损失 的经济手段。 古典义: 据守 + 险要 + 保护 + 领地 对译义: 补偿 + 损失 “保护 + 财产或生命 “据守险要保护领地 之于“补偿损失保护财产或生命”两者在词义组合方式 比较相似,但所指内涵发生了变化,由“保护领地”转移到“保护财产和生命”。 储蓄。典出后汉书章帝纪:“古者急耕稼之业,致耒耜之勤,节用储蓄, 以备凶灾。 意谓积存。日本有用来意译英语s a v i n g ,指把钱存到银行等信用机构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里。 古典义: 积存 + 财物 对译义: 积存 + 钱 两者所指基本相同,对译义所指趋向于专有领域:银行金融业,其内涵相对于 古典义当然是专门化、单一化。 资本。释名卷三:“姿,资也:资,取也;形貌之禀取为资本也。 后用意译 英语c a p i t a l i s t ,指可以带来利息并能增值的本金。 古典义: 值得 + 获取 + 容貌 对译义: 可以 + 获取 + 增值 “本金 “可增值之本金 犹如“可取之容貌 ,“可增值之本金 实为“可取之容貌 之隐喻,对译义在古典义基础上有所引申。 三、哲学类 悲观。典出法华经普门品:“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日本人用来意译 p e s s i m i s m ,指对事物的发展采取消极的看法。 古典义: 悲天怜人 + 看法 对译义: 消极 + 看法 两者所指内涵完全不同。从感情色彩上来讲,“悲观 古典义较为积极,而对译 义却恰恰相反。 分析。典出后汉书徐防传:“臣闻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 始于子夏;其后诸家分析,各有异说。”此处指分开;区分。后日本人用来意译英 语a n a l y s i s ,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 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古典义: 分别 + 事物 对译义: 分别 + 事物 + 属性 两者所指基本相同,对译义相对古典义更精确、更单一,其内涵所指由比较具 体变为相对抽象。 现象。宝行经:“观世音现象三十有九,文殊现象七十一。 指现出身形。后 同人用来对译英语p h e n o m e n o n ,指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式。 古典义: 现出 + 形象 对译义: 现出 + 的形象 两者所指基本相同,对译义更为抽象。古典义词为动宾式复合词组,对译义词 是在融入古典义基础上形成的偏正式复合词。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主体。汉书东方朔传:“上以安主体,下以便万民。”后用来对译英语s u b j e c t , 哲学上指有意识和意志的人。 古典义: 有最高统治权 “人 对译义: 有意识和意志 “人 两者所指完全不同,古典义“主体 强调“拥有最高统治者权 的个体,指君 主,而对译义则强调“拥有个性和独立意识的”一般个体。 具体。典出孟子公孙丑:“冉牛、阂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意谓大体具备。 后日人用来意译英语c o n c r e t e ,指细节方面很明确的,不抽象的。 古典义: 具备 + 大体 对译义: 具备 + 细节 两者所指完全不同,对译义中义素“细节与古典义中义素“大体 呈逆向变 化,因而词义也呈相反相对变化状态。 后天。典出易乾:“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此处“后天 指后于 天时而行事。后日人用来对译英语p o s t e r i o r i ,指( 出生后) 由感觉经验和直接获 得的。 古典义: 后于 + 天时 对译义: 后于 “出生时 + 获得经验 两者所指完全不同,对译义中义素“出生时 与古典义中义素“天时 在概念 上并无必然联系,只是在词义组合方式存在相似性。 条件。典出北史郎基传:“遂条件申台省,仍以情量事科处。 后日人用来 对译英语c o n d i t i o n ,指影响并促使事物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因素。 古典义: 逐条 “逐件 对译义: 逐条 + 逐件 “因素 两者所指基本相同,对译义相对古典义由表量的概念词变为所表量对象的所指 词,使之表义更为精确化、具体化。 四、社会类 社会。典出东京梦华录秋社:“八月秋社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 指于春秋社日迎土神的集会。后日人用来对译英语s o c i e t y ,指以共同的物质生产 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关系的总体。也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 来的人群。 古典义: 社日 “集会 对译义: 人群关系 + 集合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两者所指内涵存在关联。古典义“社会 为联合式词组,对译义词是在融入古 典义基础上形成的。 计划。典出汉书陈平传:“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 后用来意 译英语p l a n ,指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古典义: 计量 “谋划 对译义: 计量 + 谋划 “内容 两者所指基本相同,词义因构词差异而有所变化,前者为偏义词组,后者为偏 义复合词。 生产。典出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一后 日人用来对译英语p r o d u c t i o n ,指人们使用生产工具改变劳动对象来创造物质财富 的过程。 古典义: 农事 + 活动 对译义: 利用生产工具 + 创造财富 “活动 两者所指基本相同,对译义相对古典义外延有所扩大。 文化。典出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指文治教化。后日人用来意译英语c u l t u r e ,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 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 古典义: 文治 + 教化 对译义: 文治教化 + 的成果 两者词义存在关联,对译义所指实为古典义所指之结果。 组织。辽史食货志:“饬国人树桑麻,习组织。 后来对译英语t i s s u e 和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指机体中构成器官的单位;按照一定宗旨和系统建立的集体。 古典义: 按照丝线经纬 + 纺线织布 对译义: 按照一定宗旨和系统 + 建立 “集体 两者词义内部义素组合上存在关联,“建立集体要按照一定宗旨”犹如“纺线织 要按照丝线经纬。 五、文艺类 文学。典出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 指文章博学,原指对诗、 书、礼、易、春秋等典籍的研习与传述,为孔门四科( 德行、言语、政 事、文学) 之一。后日人用来对译英语1 i t e r a t u r e ,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来形象 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古典义: 关于文章 + 的学问 1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对译义: 以文章 + 反映客观现实 + 形式 两者所指内涵基本相近,对译义相对古典义而言,外延有所扩大。对译义与古 典义因核心义素“文章 而存在必然的关联。 道具。典出释氏要览:“道具,中阿含经云:所蓄物,可资身进道者,即是 增长善法之具。佛教用语,指修行者用的衣物器具。后日本人用来意译英语 i n s t r u m e n t ,指舞台用具。 古典义: 修行者 + 使用 + 器具 对译义: 演员 + 舞台演出 + 使用 + 器具 两者词义组合上存在关联,“演员使用器具演出 犹如“修行者使有器具修道 , 类比引申而彰显出词义的关联。 美化。典出诗周南汉广序:“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于江汉之域, 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指美好的教化。后日人用来对译英语b e a u t i f i c a t i o n , 指加以装饰或点缀使美观。 古典义: 美好的 + 教化 对译义: 装饰或点缀 + 使其美好 两者所指完全不同,词义因词性改变而发生变化。前者为名词,后者为动词。 艺术。后汉书安帝纪:“诏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 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 后用来意译英语a r t ,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 和表现情感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 电影等。 古典义: 技艺 + 技术 对译义: 再现现实 + 表现情感 + 技艺 对译义在古典义基础上,外延和范围有所扩大,且所指内涵更为具体化。 六、文教类 博士。典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指 古代官学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诸子、诗赋、书数、万伎皆立博士。后日本 人用来意译英语d o c t o r ,指学位的最高一级。 古典义: 文章博学 + 士人 对译义: 学位的最高一级 + 学人 两者所指内涵存在关联,能成为“文章博学之士人 ,“学问学位 自然处于“最 高一级”。 教授。典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 ,指“教 1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课授业”后汉书郅恽传:“恽遂居江夏教授 ,指学官名,宋代在各州、县置教 授,学校课试等事。后日人用来意译英语p r o f e s s o r ,指高等学校中职别最高的教 师。 古典义: 教课 + 授业 对译义: 教课授业 + 级别最高 “教师 两者所指内涵存在关联,“真正能教课授业的 才可称得上“教授 。 历史。典出裴松之注引三国志吴书:“虽有余暇,博览书传历史。 指历代 编年史书。后r 人用来对译英语h i s t o r y ,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古典义: 历代 + 史书 对译义: 自然界和社会 + 发展进程 两者指内涵完全不同。古典义“历史 所指为“书 ,而对译义所指则为“发展 进程。 七、科技类 发明。典出宋玉风赋:“发明耳目,宁体便人。 吕延济注:“言能开耳目之 明。“日本人用来意译英语i n v e n t i o n ,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古典义: 开 “耳目之明 对译义: 创造 + 新事物或新方法 两者所指内涵在关联,“创造新事物或新方法 犹如“开耳目之明”,同样也得 讲究方法之新颖独特。 分子。典出谷粱传庄公三十年:“燕,周之分子也。 范宁注:“分子,谓 周之别子孙也。 后日人用来意译英语n u m e r a t o r ,m o l e c u l e ,指一个分数中,写在 横线上面的数,如1 2 ,1 是分子。另指物质中保持原物质的一切化学性质、能够 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粒。 古典义: 相对宗族 + 分门 + 别子 对译义: 分数中 + 相对分母 “数 物质中 “最小微粒 两者所指内涵存在关联,对译义与古典义均集中于“部分之于整体 义位上进 行义素组合。 自然。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谓天然的,非人为 的。后用来对译英语n a t u r e ,指自然界。 古典义: 自然而然 对译义: 自然而然 + 境界 1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所指基本相同,但古典义比较抽象,所指为相对抽象的情状,而对译义则比较 具体,所指为相对具体的对象。 八、法律类 法律。典出淮南子主术训:“故法律度量者,人主之所以执下,释之而不 用,是犹无辔衔而驰也。 意谓刑法、律令。后来日本人用来意译英语1 明,指拥有 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古典义: 刑法 + 律令 对译义: 依法制定的 + 规范性文件 对译义相对古典义,外延有所扩大。古典义侧重“刑法 ,而对译义所指范畴不 仅包括“刑法”,还包括其它诸法。 法庭。典出柳宗元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十月乙丑王宫正室成,乃安神栖, 乃正法庭。 指孔庙正殿。后来日本人用来意译英语c o u r t ,指法院所设立的审理案 件的机构。 古典义: 供人效法的 + 孔庙正殿 对译义: 法院 “审理案件的 + 机构 两者所内涵完全不同,词形相同,而词义不同。 权利。典出荀子劝学:“是故权利不能倾也 ;史记:“以权利合者,权 利尽而交流”;日人用以对译r i g h t ,词义转移为“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 古典义: 拥有 + 权力 “威势 + 物质利益 对译义: 依法 + 拥有 + 权力 + 利益 对译义相对古典义,增减了一些相关的限定性义素,内涵更为专指化。 宪法。典出国语晋语:“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 后日人用来对译英语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指国家的根本法。 古典义: 宪令 + 法令 对译义: 国家 + 根本法 对译义相对古典义,外延缩小。 九、医学类 标本。典出邵伯温邵氏闻见前录卷十:“诊察有标本,治疗有先后。 日本 人用来意译英语s p e c i m e n ,指保持实物原样,供学习、参考用的动、植、矿物。 古典义: 中医所称疾病 + 后起 + 本原 对译义: 供学习和参考 + 实物样品 两者所指存在关联,对译义“标本”与古典义“标本 有着此前彼后的渊源关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系。 卫生。典出庄子庚桑楚:“朱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 郭象的庄子注将 “卫生”诠释为:“防卫其生,令合道也。”后日人用来意译英语h y g i e n e ,指为增 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改善和创造合乎生理要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 个人和社会的措施。 古典义: 防卫 + 生命 对译义: 预防疾病的 + 措施 两词所指存在关联,“预防疾病的措施即为“防卫生命的手段。 十、生活类 白金。典出尔雅释器:“白金谓之银。 : 汉书食货志:“金有三等,黄 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颜师古注引孟康云:“白金,银也。 近代日本用 来意译英语p l a t i n u m ,用来指一种金属元素铂。 古典义: 白色 + 银 对译义: 白色 + 铂 两者所指内涵存在关联,“铂 与“银 两种金属因其色彩均为白色,才可称之 为“白金”。 营养。宋史地理志一:“然土地偏薄,迫于营养。 指生计。后用来对译英 语n u r t i o n ,指吸取养料以维持生命。 古典义: 经营 + 给养 + 以维持生命 对译义: 维持生命的 + 养料 两者因构词而使词义发生改变。 十一、宗教类 天主。典出史记封禅书:“八神,一日天主,祠天齐。”司马贞索隐:“谓 主祠天。”神名。后日人用来对译英语c h r i s t ,基督教称耶和华为上帝或天主。 古典义: 主天之神 对译义: 基督教 + 上帝 两者所指内涵存在关联,西方“上帝 与东方“主天之神( 即为天帝) 一在宗教 神话人物中都属于最高级别。 十二、交通类 交通。典出管子度地:“山川涸落,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 指交相 通达。后用来意译t r a f f i c 、c o 咖u n i c a t i o n ,指往来通达,另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 业的总称。 1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e s i s 古典义: 交相 + 通达 对译义: 交相通达的 + 运输和邮电 古典义所指为“性状和特征 ,对译义所指为“具有该性状和特征的具体事物”, 所指内涵存在关联。 列车。典出王粲杂诗:“列车息众驾,相伴绿水湄。”后日人用来对译英语 t r a i n ,指配有机车、工作人员和规定信号的连挂成列的火车。 古典义: 陈列驾驶 + 马车 对译义: 连挂成列的 + 火车 “连挂成列的火车 情状与“陈列驾驶的马车 相似,两者所指才成其关联。 十三、军事类 侵略。典出后汉书孔融传:“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 指 侵犯略取。后日人用来对译英语a g g r e s s i o n ,指一个国家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 掠夺并奴役别国的人民。 古典义: 侵犯 + 略取 对译义: 侵犯 + 略取 + 国家领土、主权、人民 两者所指内涵完全相同,对译义相对古典义更突出其所指对象。 十四、其它类 同情。典出史记吴王濞传:“同情相求,同欲相趋。 指同心志者。后日人 用来对译英语s y m p a t h y ,对于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 古典义: 相同 + 情绪 对译义: 感情上 + 共鸣 两者词义因构词而发生变化。古典义从词义组合方式上来看,为偏正式;对译 义为动宾式。 反对。典出文心雕龙丽辞:“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 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后用来意译英语o p p o s i t i o n ,指不赞成,不同意。 古典义: 相反 + 成对 对译义: 对同一问题 + 持相反看法和观点 两者所指内涵完全不同。 由以上词例的义素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回归词的义项在形成演变过 程中发生了变化,但古典义与对译义之间无论怎样变化,义素之间的组合仍然存在 或多或少的关联。 我们通过考察发现回归词的对译义与古典义在义素组合上存在的关联表现为以 1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f 三种形式: 一、词义内涵基本不变。 如:政治储蓄分析现象条件计划生产文学艺术法律权利宪法 营养侵略 二、词义内涵在其外延扩大或缩小基础上有所改变。 如:革命共和阶级元首经济保险资本组织博士教授发明分子 卫生自然标本白金天主交通列车封锁同情文化自由社会 三、词义内涵完全改变,但呈相反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