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杜诗详注的注释得失 徐娜 摘要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是专对杜诗注释的一部佳作,此书的完成前 后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本文试图从训诂学的角度来分析 杜诗详注,总结杜诗详注中注释的优缺点,以期对研究古典诗歌和古文献 注释等方面有所裨益。 论文的前言主要介绍了选题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状况,杜诗详注的作者清代 仇兆鳌的生平大概,杜诗详注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此书在今天的价值。正文部 分着重从解释词义和解释文意两个方面总结了杜诗详注的优点。首先,从解 释词义的方面来分析,仇氏在注释杜诗的过程中,力求注出每一个词语的出处和 意义,十分详尽。仇氏还能够解释杜诗中的古今字、方言俗语,并能区别近义词。 从解释文意方面来总结,仇氏在注杜的过程中,引用天文地理民俗等方面内 容,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同时,仇氏在解释杜诗时,还能够指出杜诗中运用的修 辞手法,并能纠正旧注的错误,有自己的见解。 论文的另一个重点是分析了仇氏注释的不足。其不足主要包括:其一,失注 现象。杜诗中一些词语该注而仇氏未注。其二,注释有误。仇氏由于自己的主观 臆断,有些注释有误。其三,罗列众说而无己见。仇氏在注释时,只是引用各家 的见解,而没有自己的客观评断。其四,注释烦琐。杜诗中的部分字词只需简单 注释甚至根本无需作注,仇氏还大篇幅进行论述,十分烦琐。其五,引证不当。 仇氏在解释杜诗时,所引用的诗文和词义与杜诗中的词义不符。其六,注音不当。 仇氏给杜诗中的多音字、难字等作了注音,但是有的注音不准确或是注音烦琐。 其七,引注错误。仇氏在注释词语时,详征博引,一些词语的出处和意义常出现 了错误。 文中在论述杜诗详注注释优缺点的同时,还注意与同时代的注杜著作相 互比较。并归纳总结了充分典型的材料,对所提的观点进行论证说明。 总之,杜诗详注是众多注杜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注释书,仇氏注释杜诗的 方法和成就是值得肯定的。其对于后世研究杜诗和注释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和作用;其不足之处,也值得我们引以借鉴。 关键词:仇兆鳌杜诗详注注释的优点注释的不足 s t u d y i n ga d v a n t a g e sa n d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o fn o t e so n d e t a i l e da n n o t a t i o no fd uf u p o e m s x u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d e t a i l e da n n o t a t i o n o fd uf u p o e m sw r i t t e nb yq i uz h a o a oi nt h e q i n gd y n a s t yi sag o o db o o kw h i c he x p l a i n sd uf u p o e m i tw a sm o r et h a nt w e n t y y e a r st of i n i s ht h eb o o ka n dn o wt h e r ei ss t i l las t r o n gi n f l u e n c e t h et h e m es t u d i e s c h i e f l yt h e “d e t m l e da n n o t a t i o no fd uf u sp o e m s ”f r o mah e r m e n e u t i cs t a n d p o i n t t h e n g e n e l i z e st h ea d v a n t a g e sa n d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o nt h en o t e so ft h e “d e t a i l e da n n o t a t i o no f d uf u sp o e m s ”id ot h a t i no r d e rt ob eb e n e f i c i a lt ot h en o t e so fa n c i e n tp o e m sa n d a n c i e n td o c u m e n t se t c n e p r e f a c ec h i e f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em e a n i n go ft h et h e m ea n dr e s e a r c hs i t u a t i o n h o m ea n do v e r s e a sa n da u t h o ro ft h e “d e t a i l e da n n o t a t i o no fd uf u sp o e m s w h i c h i n c l u d e sal i f eo fq i uz h a o a o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a n dc a u s ea b o u tt h e “d e t a i l e da n n o t a t i o n 0 fd uf u sp o e m s ”a n dt h ev a l u eo ft h eb o o ki nt h em o d e mt i m e s t h et e x ti n c l u d e st h ea d v a n t a g e so ft h en o t e so ft h e “d e t a i l e da n n o t a t i o no fd u f u sp o e m s ”t h i sp a r ts u m m a r i z e st h em e r i t st h a tt h ee x p l a n a t i o no ft h em e a n i n g so f t h ew o r d sa n dt h eg e n e r a li d e a so ft h i sa r t i c l e f i r s t l y , q i uz h a o a ot r i e dt oe x p l a i nt h e s o u r c ea n dt h em e a n i n go fe v e r yw o r di nd e t a i l m o r e o v e r , h ea n n o t a t e dt h ea n c i e n t w o r d s ,t h ed i a l e c ta n ds l a n g h ea l s od i s t i n g u i s h e dt h en e a rs y n o n y m i e s s e c o n d l y , i n t h en o t a t i o n o ft h ed uf u s p o e m s ,q i uz h a o a oq u o t e dt h ec o n t e n t sa b o u tt h e c h r o n o m e t e r , g e o g r a p h ya n df o l k - c u s t o m a tt h es a m et i m e ,h ep o i n t e do u tal o to f t r o p e s ,c o r r e c t e dm a n ye r r o r sa n db r o u g h tf o r w a r dh i so w no p i n i o n s t h eo t h e re m p h a s i so ft h et e x tg e n e r a l i z e st h ed e f i c i e n c i e so ft h en o t e sa n dm a d e t h ef o l l o w i n gc o n c l u s i o n s :f i r s t l y , s o m ew o r d sa n de x p r e s s i o n si nd uf u sp o e m sw e r e n o ti n t e r p r e t e d s e c o n d l y , o i uz h a o a om a d em i s t a k e sb e c a u s eo fh i ss u b j e c t i v e j u d g m e n t t h i r d l y , q i uz h a o a oq u o t e dm a n ye x p e a s o p i n i o n s ,b u th ed i d n t c o n c l u d eh i so w no b j e c t i v ev i e w s f o u r t h l y , s o m ew o r d sa n de x p r e s s i o n si nd uf u s p o e m sw e r et o oe a s y ,b u tq i uz h a o a os t i l ld i s c u s s e dt h e mw i t hm a n ys e n t e n c e s f i f t h l y , w h e nq i uz h a o a oe x p l a i n e dt h ed uf u sp o e m s t h ep o e m sa n de s s a y sw h i c h q i uz h a o a oq u o t e dw e r ei n c o m p a t i b l ew i t ht h ew o r d s m e a n i n go ft h ed uf u s p o e m s s i x t h l y , q i uz h a o a om a d es o m em i s t a k e si nt h ep h o n e t i cn o t a t i o n s s e v e n t h l y , t h e r ee x i s tm a n ym i s t a k e sw h e nq i uz h a o a oq u o t e do t h e r s o p i n i o n so ro t h e rb o o k s a n dd o c u m e n t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 ,ic o l l e c tl o t so fs u f f i c i e n ta n d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m a t e r i a l i i t o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o p i n i o n so ft h et h e m e i n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d e t a i l e da n n o t a t i o no fd uf u p o e m si st h eo n eo ft h em o s t f a r - r e a c h i n g b o o k s w h i c hh a v en o t e dt h ed uf u p o e m s t h em e a n sa n d 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i th a v ed e t e r m i n a b l ea n di r r e p l a c e a b l ev a l u e k e yw o r d s :q i uz h a o a o a d v a n t a g e s d e t a i l e da n n o t a t i o no fd uf u p o e m s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i i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y9 0 0 2 3 6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趣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 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 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奎鱼鱼1 2日期:2 护g ,丫 第一章前言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状况 ( 一) 论文的选题意义 清代仇兆鳌所著的杜诗详注( 又名杜少陵集详注) n 1 ,是研究唐代杜甫 诗歌的重要注释。杜诗本身具有诸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但由于时空差异和语言自 身的发展,杜诗中的某些典故和词语,后人无法理解和探其渊源。清代训诂学全 面复兴,出现了一大批文学家和语言学家潜心研究杜诗,为其作注,形成了千家 注杜的局面。如:清初朱鹤龄、钱谦益都有杜诗注本,其中尤以仇兆鳌的杜诗 详注最为详尽。他博采众家之长,前后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收集了康熙以前 各家的注释,编辑了杜诗详注。这个注本广征博引、以详见长,力求注出杜诗 中每个词语的意义和来源。仇兆鳌在注杜的过程中也有不少自己精到的见解。其 注本是四库全书所收的注杜集本中仅有的几部内府藏本之一,这足以说明官方的 重视和其本身的文献价值。因此,对仇兆鳌杜诗详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和价值。 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是在总结前人作注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比较完备。 然千虑一失,智者不免。由于仇兆鳌过分追求为杜诗作注“无一字无来处”的境 界,使注书带有烦琐冗长、穿凿附会等弊端。后来杨伦的杜诗镜诠、浦起龙的 读杜心解和旌鸿保的读杜诗说对仇注都有所补充和批驳。但是,他们仅 从个别方面进行评价纠正,还不够全面,不够系统,因此,对仇兆鳌杜诗详注 的注释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有很有意义的。 由于仇注中的注释内容涉及广泛,注释方法较为完备。因此,对仇注注释的 研究不仅为进一步研究杜诗和近代汉语的人提供资料和证明,同时也为今人作注 起到了一定启示和借鉴的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二) 国内外对仇兆鳌杜诗详注的研究状况 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是同类注杜书中比较完备的工具书,加上仇注本 身包含的内容丰富,训释方法又灵活多样,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是从整 体上看,对仇兆鳌及其杜诗详注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 清代对仇兆鳌杜诗详注研究的有:杨伦的杜诗镜诠心1 参考了宋代至 清代的各家杜诗注本,针对仇注中的缺点,不穿凿附会,不矜奇逞博,以精简著称。 黄庭坚( 1 0 4 5 1 1 0 5 ) ,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 今江西修水) 人,后世称他黄山谷。 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始祖。其诗源于杜甫,但别有创新。艺术则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 硬涩,提倡“无一字无来处”,有“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反对“讪谤侵陵”。 浦起龙的读杜心解d 1 着重讲解杜诗的主题思想和章节大意,纠正了仇注中的一 些注释错误,在考订历史背景、写作年代上有一定的长处。也有缺点,比如:封 建思想浓厚、偏重形式和一些疏漏错误等。施鸿保的读杜诗说h 1 更是一部专对 仇兆鳌杜诗详注纠误的书,作者大胆地指出了仇注中的错误,并力图阐明自 己的观点和看法。 今人也有对仇兆鳌杜诗详注的研究,具体情况如下:蒋寅发表的( 杜诗 详注) 与古典诗歌注释学之得失西1 ,主要从注释学的角度归纳了杜诗详注中 的优点和不足。南开大学曾亚兰、赵季的说仇兆鳌以诗经注杜诗1 和说仇兆 鳌以楚辞注杜诗口3 ,这两篇文章利用诗经和楚辞两本巨著来注释杜诗, 意在探其根源。内江师专陈若愚仇兆鳌 音释评议随1 主要从仇注音释 方面作了探讨,认为仇注音释瑕瑜互见,对其进行研究总结,为我们研究古典诗 歌的注音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北京大学宋亚云的 与 叶音 考辨妇1 ,分析了清人施鸿保读杜诗说针对仇兆鳌杜诗详注叶音改读的 十余条考辨,指出杜诗详注多用叶音改易平仄以就律,这样导致很多注音错 误。李天道的论仇兆鳌的批评观及其方法n0 。,总结了仇兆鳌在杜诗详注 中体现出来对诗歌的批评观及其批评方法。河北大学吴淑玲的仇兆鳌思想概说 1 ,以仇兆鳌自著的年谱、地方志等资料为依据,概括了仇兆鳌的思想概况,即 以儒家思想为主,以道家思想为辅的情况。 在国外,对杜甫及其诗歌的研究的人很多,也有很多作品。但是对仇兆鳌杜 诗详注的研究目前还没有见到。 从总的情况来看,古今中外,对仇兆鳌的杜诗详注的研究仅从纠误、音 释等个别方面进行论述,这样的研究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我们从训诂学方面对 仇注进行系统而又全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仇兆鳌和杜诗详注 仇兆鳌( 公元1 6 3 8 年1 7 1 7 年) ,浙江鄞县人,字沧柱,素有盛名,康熙进 士,官至吏部右侍郎。关于仇氏的生平,有文献可考的资料很少,只有一些零星 的史料记载。清康熙四年乙巳( 1 6 6 5 年) 春,黄宗羲在家乡余姚授徒讲学,仇兆 鳌与万斯同、万斯大等二十余人前往受业,成为黄宗羲十八高弟之一,其文学造 诣深得黄的赏识,宗羲曾在文中赞仇兆鳌之“文章风韵主盟于当世而无愧”。清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 1 6 8 5 年) 四十八岁,仇兆鳌中进士,成为康熙皇帝身边的重 清康熙十七年戊午( 1 6 7 8 年) ,仇兆鳌三十九岁。仇兆鳌仇石涛兄弟二人请黄宗羲为乃父仇公路先生八 十寿辰作寿文。 宗羲于文中赞仇兆鳌之“文章风韵主盟于当世而无愧。” 臣。康熙二十八年己巳( 1 6 8 9 年) ,五十二岁的仇兆鳌开始为杜甫的诗做注解, 直至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 1 7 1 3 年) 年终卷,历时二十余年,收集了康熙以前各 家的注释,几经增补,完成了杜诗详注( 又名杜少陵诗集详注) 二十五 卷( 包括逸诗) ,又有图文六首,附编二十多篇。 唐宋诗词的发展盛极一时,名家辈出,为什么仇氏偏偏选杜诗作为注释对象 呢? 首先,杜诗有注释的需要。杜甫的诗歌本身具有诸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他 的诗歌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被誉为诗史,他的创作方法继往开来, 金声而玉振,被尊称为诗圣。”n 2 1 研究杜诗的内容和创作形式都有着很重要 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由于时空的差异和语言文字的发展和变迁,杜诗中的许多典 故和词语,后人无法理解和探其渊源。这要求后人对它注释。 其次,受当时学术思潮的影响。自从宋代杜诗编集问世,研究杜诗的学者就 蜂拥而起,当时号称千家注杜。清代训诂学全面复兴,出现了一大批文学家和语 言学家潜心研究杜诗,为其作注。清初朱鹤龄、钱谦益都有杜诗注本,稍后又有 浦起龙( 1 6 7 9 一? ) 的读杜心解等。曲于注杜之风十分盛行,在这种学术思 潮的影响下,仇兆鳌也致力于杜诗的研究。 再次,。是仇氏不满足于前人注杜。仇氏言:“臣观昔之论杜者各矣,其最称 知杜者莫如元稹、韩愈。然此犹未深知杜者。论他人诗,可较诸词句之工拙,独 至杜诗,不当以词句求之。 又言:“汰旧注之楦酿丛脞,辩新说之穿凿支离。 夫亦据孔孟之论诗者以解杜,而非敢凭臆见为揣测也。第思颛蒙固陋,纰漏良多, 幸逢盛世作人、文教诞兴之日,从此益扩见闻,以补斯编之阙略,是又臣区区之 愿耳。”可见仇兆鳌注杜的初衷。 仇兆鳌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杜诗详注,在清人对杜诗的 注疏著作中,最为详尽,流传最广。这个注本广征博引、以详见长,力求注出杜 诗中每个词语的意义和出处。仇兆鳌在注杜的过程中也有不少自己精到的见解。 由于仇氏的杜书详注在旧注本中比较完备,为参考上的不废之书,所以后人 研究杜诗,必称引仇氏的杜诗详注。 第二章仇注的优点 仇氏在谈到自己注释杜诗的目的时说:“是故注杜者,必反复沉潜,求其归 宿所在,又从而句栉字比之,庶几得作者苦心几千百年以上,恍然如身历其世, 仇兆鳌,杜诗详注原序,中华书局,1 9 7 9 年1 0 月,l 页。 同上,2 页。 面接其人。而慨乎有余悲,悄乎有余思也。”这里有方法的说明:如“反复沉潜”、 “旬栉字比”,但更重要的是诠释和理解的目标,是要“得作者苦心于千百年以 上,恍然如身历其世,面接其人”。仇氏想跨越千年的时空,与杜甫进行心灵的 交流,可见其注杜的决心和态度。 杜诗详注是同类注杜书中比较完备的工具 书,仇氏依据“内注解意,外注引古 的原则来注释杜诗。杜诗的每一字词,都 大量引用典故、古文和诗句详加注释,力求“无一字无来处 。仇氏之所以这样, 与其注杜诗的目的是分不开的。加上仇注本身包含的内容丰富,训释方法灵活多 样。从训诂学的角度看杜诗详注,仇兆鳌在解释词义和解释文意的方面成就 突出。现分别进行论述。 第一节解释词义 解释词义是训诂学的基础工作。“训诂 就是用今天的语言正确解释古书中 的词义。n 3 3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周南关雎: “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 之使人知也。训者,倒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n 们近人黄侃言:“训诂者,用 语言解释语言之谓。”n 朝可见,解释古书中的词义是训诂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词 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表义单位,在语言的发展史上变化最大、最快,因此,释词在 训诂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仇氏在为杜诗作注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对词语 的注释。他详尽地注释了杜诗中词语的出处和意义,解释了其中所涉及的古语、 方言俗语、近义词等。 一、解释词语出处和意义,十分详尽 ( 一) 有的注释先注明词语的出处,次注词义。例如: ( 1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跋跋。” 详注先注明词语的出处:“西京赋:大雀跋跋。”后又注明词义: “躞跋,行走貌。” 按:王力古汉语字典:“跋跤,同逡逡。行走从容恭顺的样子。 文选汉张衡西京赋:怪兽陆梁,大雀跋跋。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 二十二韵: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躞踱。仇兆鳌注: 跤跋,行走貌。单 用义同。m 1 ( 2 ) 冬日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守祧严具礼,掌节镇非常。” 仇兆鳌,杜诗详注原序,中华书局,1 9 7 9 年1 0 月,2 页。 仇兆鳌,杜诗详注杜工部年表,中华书局,1 9 7 9 年1 0 月,2 2 2 3 页。 论文中所引王力古汉语字典的内容,均参照在参考文献中所列版本,以后不再在参考文献中注明,均 作随文注。 4 详注先注明词语“节”的出处:“周礼: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 然后注明“节”的意义:“节,犹信也,行者所执之信。 按:王力古汉语字典:“节,符节,是一种可作证明的凭据。汉书:( 苏 武)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汉语大词典( 1 0 卷1 1 7 2 1 1 7 3 页) : “节,符节。古代使臣所持以作凭证。左传文公八年:司马握节以死,故 书以官。杜预注:节,国之符信也。握之以死,示不废命。史记张仪 列传:且臣奉王之节使楚,楚何敢加诛。 n 7 1 ( 3 ) 春宿左省:“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详注先注明词语“掖垣”的出处:“刘桢诗:隔此西掖垣。”后又注明词 义:“掖垣,禁墙也。 按:汉语大词典( 6 卷7 0 2 页) :“掖垣,皇宫的旁垣。唐杜甫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仇兆鳌注:e 掖垣,禁墙也。宋王安石次韵袒择 之登紫薇楼:漠漠秋阴护掖垣,青云只在两楹间。 ( 4 ) 送韩十四江东省亲:“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详注首先注明词语“庭闱”的出处:“束皙补亡诗:眷恋庭闱,心 不遑安。”然后注明词语的意义:“庭闱,亲之所居。” 按:王力古汉语字典:“闱,指父母所居之室。 汉语大词典( 3 卷 1 2 2 9 页) :“庭闱,内舍。多指父母居住处。文选束皙 南陔、: 眷恋庭闱,心不遑安。唐张九龄酬州宋使君见诒诗: 庭闱际曲海,轺 传荷天慈。唐杜甫送韩十四江东省亲: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 闱。” ( 5 ) 哭王彭州抡:“井渫泉谁汲? 烽疏火不烧。” 详注首先注明词语“渫”的出处:“易:井渫不食物。”然后注明词语 的意义:“渫,不停污也。 按:王力古汉语字典:“渫,除去污秽。 易井:九三,井不渫 食,为我心恻。仇兆鳌注: 渫,不停污也。”“停”,为“存、留”之义。 “不停污也”即“不存污秽、清除污秽。”汉语大词典( 5 卷1 4 4 4 页) :“渫, 清除污秽。易井: 九三,井不渫食,为我心恻。孔颖达疏:渫,治去 秽污之名也。” ( 6 )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详注首先注明词语的出处j “左传:上下相蒙。 然后注明词义:“蒙, 欺也。” 论文中所引汉语大词典的内容,均参照在参考文献中所列版本,以后不再在参考文献中注明,均作随 文注。 按:汉语大词典( 9 卷5 2 3 页) :“蒙,欺骗,蒙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上下相蒙。杜预注:蒙,欺也。唐古之奇秦人谣:! 上下一相蒙, 马鹿遂颠倒。 中国现在记楔子:中国上下相蒙,内外隔绝。” 也有引他书为证的。例如: ( 1 ) 韦左丞丈济:“鸽原荒宿草,风沼接亨衢。” 详注注释“宿草”时,先注明词语的出处:“记:朋友之墓,有宿 草而不哭焉。”然后注明词义:“宿草,陈根也,谓期年。 最后引书证:“陶 潜悲从弟诗:流尘集虚位,宿草旅前庭。” 按:汉语大词典( 3 卷1 5 2 2 页) :“宿草,来年的草。礼记檀弓上: 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孔颖达疏:宿草,陈根也,草经一年则陈也, 朋友相为哭一期,草根陈乃不哭也。” ( 2 )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详注先注词语的出处:“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枝撑权枵而斜据。” 次注词义:“枝撑,交木也。”后又引书证:“黄山谷日:塔下数级皆枝撑洞黑, 出上级乃明。” 按:汉语大词典( 4 卷8 1 0 页) :“枝撑,指建筑物中起支撑作用的梁柱。 文选王延寿 :芝桶攒罗以戢香,枝撑杈楞而斜据。李周 翰注:枝撑,梁上交木也。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河梁幸 未拆,枝撑生塞窜。叶圣陶登雁塔:杜工部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仰穿 龙蛇窟,始出枝撑幽。的句子,枝撑指塔内的木材构筑。” 这样的注释是比较理想的,十分全面详细,既可以让读者理解词语的意义, 又可以了解词语的出处。 ( 二) 有时候,仇氏先注词语的意义,后注词语出处。例如: ( 1 ) 乐游园歌:“乐游古园奉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 详注先注释词义:“奉,山危竣貌。”然后引词语的出处:“子虚赋:隆 崇崔率。” 按:王力古汉语字典:“崔奉,高峻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子虚赋: 其山则盘纡葬郁,隆崇崔奉。 ( 2 ) 伤春五首其二:“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详注首先注明词语的意义:“逶迤,迢远貌。”然后又引词语的出处:“楚 辞:载云旗之逶迤。” 按:王力古汉语字典:“逶迤,形容曲折宛转。汉刘向楚辞九叹离世: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迤。” ( 3 ) 送惠二过东溪特一送:“崖蜜松花熟,山杯竹叶新。” 详注首先注明词义:“竹叶,酒名。 然后注明词语的出处:“张华轻薄 篇:苍梧竹叶清,宜城九酝酒。张协七命:荆南乌程,豫北竹叶。” 按:汉语大词典( 8 卷1 0 9 7 页) :“竹叶,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文选张 协( 七命) :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萍接。李善注:张 华轻薄篇:苍梧竹叶清,宜城九酝酒。 h ) 留别公安太易沙门:“隐居欲就庐山远,丽藻初逢休上人。” 详注首先注明词语的意义:“丽藻,谓文词葩丽。”然后注明词语的出处: “文赋:嘉丽藻之彬彬。 按:汉语大词典:“丽藻,华丽的词藻。亦指华丽的诗文。晋陆机文赋: 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 三) 有的注释甚至还对虚词进行说明。例如: ( 1 )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且过王生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 详注:“慰畴昔,慰己宿愿也。 记檀弓:“畴昔之夜。注:畴, 发语词。” 按:古代汉语虚词词典:“畴,助词,用于时间词昔、日等前, 表示所述的时间是过去的时间,可译为往,或根据上下文义灵活译出。然后 引左传宣公二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1 8 】汉 语大词典:“畴昔,往日、从前。唐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且过王生 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仇兆鳌注:慰畴昔,慰己宿愿也。” ( 2 )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困学违从众,明公各勉旃。” 详注:“杨恽传: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无多谈。旃,语助词。” 按: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说文:旃,旗曲柄也。虚词旃与本义无关, 而是之的假借字。说文段注:假借为语助,如尚慎旃哉。广雅释言: 旃,之也。汉书杨恽传: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旃用 于句末,除指代人或事物外,还兼有劝勉或揣度等语气。可译为吧。”汉 语大词典:“旃,之、焉。马瑞辰通释:之,旃一声之转,又为之焉之合 声,故旃训之,又训焉。 二、利用方言俗语印证词义 方言俗语生动活泼,词汇丰富有趣,词虽俗而达理,音虽土而切古,诙谐贴 切,亦令人发噱。从表面看,方言是地域殊语,实际上有很多是古今时差造成的 论文中所引古代汉语虚词词典的内容,均参照在参考文献中所列版本,以后不再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均作随文注。 7 异言,或者说方言是古语的地方变种。俗语是一种流传在民间,在群众口头中常 用的一些定型的通俗语句,包括谚语、俚语、歇后语等。俗语往往地方色彩很浓, 所以有些俗语也即是方言词语,二者很难截然分开。方言和俗语是因为时空的不 同而造成的差异,尤其是古代时候的方言到今天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更需要详细 准确的注释,仇氏也很重视这一点,对杜诗中出现的方言俗语给予详细的注释。 ( 一) 解释方言。仇氏在解释方言时,有的解释名物,有的解释语词。 1 、解释名物。例如: ( 1 ) 枯楠:“冻雨落流胶,冲风夺佳气。” 详注:“楚辞:使冻雨兮洒尘。尔雅注:江东呼夏月暴雨为冻 雨。” ( 2 ) 又观打鱼:“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鳇鲔随云雷。 详注:“尔雅注:鳇,大鱼,似鳟而鼻短,口在颔下,甲无鳞,肉 黄,大者长二、三丈,江东呼为黄鱼。” ( 3 ) 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勤耕牛兼书触目:“冬菁饭之半,牛力晚来 新。” 详注:“陈藏器本草:芜菁,北人名蔓菁,蜀人呼为诸葛菜,比诸蔬其 利甚博。” ( 4 ) 阆水歌:“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详注:“朱注:尝闻一蜀士云,水鸡,其状如雄鸡而短尾,好宿水田中, 今川人呼为水鸡翁。 ( 5 ) 奉待严大夫:“欲辞巴徼啼莺合,远下荆门去鹚催。” 详注:“予虚赋:浮文鹚。赵日:船首画鹚,以惊水怪。淮南子:龙 舟鹚首。方言注:鹚,鸟名。今江东贵人船前作青雀,是其像。 ( 6 ) 可叹:“王生早曾拜颜色,高山之外皆培填。 详注:“说文:培填小土山。方言:冢,秦晋之间谓之培填。” 2 、解释语词。例如: ( 1 ) 曲江对酒:“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详注:“方言:楚人凡挥弃物谓之判。俗作拚。” ( 2 ) 可叹:“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 详注:“杜臆:抉眼,犹云反目。赵日:柳氏不喜其夫,如抉眼中物而 去之。东北人方言,不喜见者,每日抉眼。” ( 3 )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休为贫士叹,任受众人哈。” 详注:“楚辞注:楚人谓相啁笑日哈。”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赤憎轻薄遮入怀,珍重分明不来接。” 详注:“鹤注:公尝云生憎柳絮白于绵,赤憎犹云生憎,皆方言也。” ( 二) 解释俗语。例如: 1 、解释杜诗中的俗语。例如: ( 1 ) 冬日城北谒玄元皇帝庙:“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 详注:“郭知达注:风筝,谓挂筝于风际,风至则鸣也。杨慎丹铅录: 古人殿阁檐棱间,有风琴、风筝,皆因风动成音,自叶宫商。或日风筝,檐铃也, 俗谓呼风马儿。 ( 2 ) 寄左省杜拾遗:“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薇。2 详注:“花木谱:紫薇花,俗名怕痒。” ( 3 ) 宇文晁崔或重泛郑监前湖:“不但习池归酩酊,君看郑谷去夤缘。 详注:“吴都府:夤缘山岳之暑。泽州陈冢宰注:夤缘,本诗家常用字。 孟浩然诗沙岸晓夤缘,公诗萍泛苦夤缘。俗语以潜通贿赂为夤缘,与此不 同。” ( 4 ) 详注:“客星空伴使,寒水不成潮。 详注:“杜臆:潮极寒则涸,俗谓之冻杀潮。” 2 、在解释词语中用俗语加以佐证。例如: ( 1 ) 戏作俳体遣闷二首其一:“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 详注:“吴曾漫绿:晋谢仆射陶太常诣吴领军,日中,客比得一顿食。 杨慎日:俗语,饭日一顿。” ( 2 ) 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南国调寒杵,西江浸日车。 详注:“庾信捣衣诗:南国女郎砧,调声不用琴。杜臆:捣衣杵,有 音节,俗谓之花练槌。” 三、区别近义词 古人在训释词语时,注意区别词语的异同,通过对比来辨析同义词或近义词 之间的细微差别。常用来区别近义词的词语有:为、日、谓之等。仇氏在注杜的 过程中也很注意区分词语的细微差别。例如: ( 1 )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 详注“说文:自鼻日涕,自目日泗。” ( 2 ) 避地:“神尧旧天下,会见出腥臊。” 详注:“焦氏易林:“污臭腥臊。礼记注:犬日腥,羊日臊, 此指禄山也。” ( 3 ) 喜晴:“其人骨已朽,此道谁疵瑕。” 详注:“不汝疵瑕。朱注:龟策传:黄金有疵,白玉有瑕。 ( 4 ) 太平寺泉眼:“招提凭高冈,疏散连草莽。 详注:“景帝纪:广荐草莽。草稠日荐,深日莽。” ( 5 ) 诣徐卿觅果栽:“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详注:“朱注:竹有数种,节间容八九寸者曰笼竹,一尺者日苦竹,弱 梢垂地者日钓丝竹。 ” ( 6 ) 诸葛庙:“虫蛇穿画壁,巫觋缀蛛丝。” 详注:“国语:在男日觋,在女日巫。” ( 7 ) 忆昔行:“辛勤不见华盖君,艮岑春辉惨麽么。 详注:“通俗文:不长日麽,细小日么。” ( 8 ) 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详注:“登楼赋:、凭轩槛以遥望兮。张载诗:登崖远望涕泗流。鼻出日 涕,目出日泗。” 现代汉语中,这些意义有着细微差别的词语经常连在一起应用,比如:涕泗 滂沱、腥臊、瑕疵等,从字面上很难区分,读了这些古注,对这些词语的细微差 别,就能够区分清楚了。 四、注明古今字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的字形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变化。古字与今字所记 录的是同一个词,但古代所用的字与后代所用的字字形有所不同。裘锡圭认为: “古今字是一词多形现象有关的一个术语。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通行时间 往往有前后。在前者就是在后者的古字,在后者就是在前者的今字。”并指出古 今字的关系通常用:“a ,古b 字 或“a 、b ,古今字”等说法。仇兆鳌在注释杜 诗的过程中,指明了其中的古今字现象。例如: ( 1 ) 冬日城北谒玄元皇帝庙:“配极玄都翻,凭高禁箕长。” 详注:“羽猎赋:禁御所营。汉纪注:御者,禁苑之遮卫也。 后汉纪注:折竹以绳悬连之,使人不得往来。今作禁。可见,御、衙、 禁为古今字。” ( 2 ) 漫成二首:“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详注:“朱注:张有复古编:愍,古活字。泯泯,是活活之误。不 知泯泯、活活,意象各不侔。” ( 3 ) 十月一日:“蒸裹如千室,焦糖幸一盘。 详注:“西京杂记:曹元礼日:厨中荔枝一袢。古用袢字。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 9 8 8 年8 月,2 7 0 页。 1 0 ( 4 )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 韵:“摆阖盘涡沸,欹斜激浪输。” 详注:“日知录:鬼谷子有摆阖篇。摆、捭,古今字。” 第二节解释文意 解释文意是对某一句、某一段甚至某一章的意思加以串释讲解,使原文意思 更加明了。它包括显示修辞、考证名物和典章制度、引证史实和故事等方面的内 容。 一、注释范围广 仇兆鳌对杜诗的注释极为详尽,范围十分广泛。为疏通文意,对其中涉及到 的历史、地理、官职、民俗等方面的内容也详加注解。 ( 一) 在杜诗中涉及到地理方面的词语,仇兆鳌都详加注释。例如: ( 1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详注中注释“终南山”时先列词语的出处:“诗:终南何有。”然后注 明地理位置:“元和郡县制:终南山,在京兆府万年县南五十里。” ( 2 ) 高都护骢马行j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详注对“长安”作注:“郑氏日:长安,古雍州地,汉始都此。” ( 3 ) 入宅三首:“宋玉归州宅,云通白帝城。” 详注:“陆游入蜀记:宋玉宅在秭归县东,今为酒家,旧有石刻宋玉 宅三字。唐书:归州,属山南东道,武德二年析夔州之秭归,巴东置。湖南 通志:宋玉宅有两处,一在归州,一在荆州,与杜诗不合。 ( 4 ) 又上后园山脚:“逝水自朝宗,镇石各其方。” 详注:“镇石,即周礼九州岛岛之镇山。隋制:祀四镇:东镇沂山, 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无闾山。冀州镇霍山。” ( 二) 注明民俗。例如: ( 1 ) 漠陂行:“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详注:“烈女传:舜崩苍梧,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 ( 2 ) 叹庭前甘菊花:“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折。” 详注:“魏文帝书:九为阳数,日月并应,名日重阳。” ( 3 ) 又示两儿:“令节成吾老,他时见汝心。 详注注明了“令节 具体所指:“令节,指寒食,唐以中和、上巳、九日 为三令节。” h ) 戏作俳体遣闷二首其二:“瓦卜传神语,番田费火耕。” 详注:“货殖传: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或火耕而水耨。楚俗烧榛种田, 谓之火耕。” ( 5 ) 岁宴行:“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详注:“风俗通:吴楚之人嗜鱼盐,不重禽兽之肉。” 此外,还有涉及到历史、职官之制的。 解释历史方面的。例如:诸葛庙: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详注:“水经注:江州县,故巴子之都,春秋桓九年,巴子使韩服 告楚,请与邓好是也。及七国称王,巴亦王焉。 内容涉及职官之制的。例如: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详注:“师氏日:唐制,御史台其属有三院:一日台院,二日殿院,三日 察院,掌纠正百官之罪恶。省有三:一日中书省,- - h 尚书省,三日门下省。 台省,清之要职。” 可见,仇氏对杜诗的注释可谓详矣。 二、显示修辞 注明修辞手段,是训诂学中常见的一个内容,它的作用往往是为了加深读者 对文意的理解。杜诗中常用譬喻、用典等修辞手法,仇氏也一一指出。 ( 一) 譬喻。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 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现在 一般称为比喻。”n 钔例如: ( 1 )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鳞角风觜世莫识,煎胶续弦奇自见。” 详注;“庐注:此以煎胶喻交情,即所谓胶漆难坚,不如雷与陈也。” ( 2 )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入澄:“献纳司存雨露边,地分清切任才贤。” 详注:“诗注:雨露者,天所润万物,喻王者恩泽也。” ( 3 ) 寄高适:“北阙更新生,南星落故园。” 详注:。“以南星对北阙,是借喻语。” ( 二) 用典。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啪1 ,为“据事以类义,援 古以证今者也。”乜”用典就是运用典故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典故 具体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闻以及流传下来的 古书成句。一般来说,典故都有确定的典源。典故用得好,能使作品简洁含蓄, 余韵盎然,用得不好,便会把作品弄得生涩晦暗,枯燥乏味。杜诗中多用典故, 仇氏也详细注解。例如: ( 1 ) 卜居:“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贵硅。” 1 2 详注:“选注:越人庄与,起家寒微,为楚执硅,有病,犹为越吟。” ( 2 ) 九日五首其五:“为客裁乌帽,从儿具绿尊。 详注:“乌帽暗用孟嘉事,亦兼用管宁皂帽家居事。” ( 3 1 即事:“一双白鲤鱼,三寸黄甘犹自青。 详注:“一双白鱼,暗用古诗遗我双鲤鱼。” ( 4 )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经过忆郑驿,斟酌旅情孤。” 详注:“韩非子:卞和得玉璞以献楚王,王刖其足,乃抱璞而哭 三、作者有自己的见解 一词多解,仇兆鳌有自己的判断。例如: ( 1 ) 示从孙济:“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具论。” 关于“口实,详注:“按口实有二义,若承上盘飧,是口腹贪饕,当以颐 卦自求口实为证。若照下外嫌,是口舌馋间,当据尚书以台为口实 作证,宜从后说为确。 按:据诗意理解,“口实”应为议论、口舌馋间之义。汉语大词典( 3 卷1 3 页) :“e 口实,口中食物。易颐:自求口实。孔颖达疏:求其口中之 食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库作业智能调度方案
- 中学课程生命健康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 基于5G网络的智能制造应用方案
- 展厅视频监控智能化方案
- 个人经营生产合同范本
- 串店设备转让合同范本
- 轻型钢结构工程检测与验收方案
- 大食物观下中国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关联分析
- 江苏初中会考试卷及答案
- 剑桥领思考试题型及答案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权威完整改进版
-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英语真题含解析
- 耕地土壤安全利用
- 检验科生物安全工作汇报
- 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抗生素在儿科领域的合理应用课件
-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到必修四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3版设备管理体系标准
- 2024年党史知识竞赛题库150题及答案
- 银行账户共管协议(三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