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国文字博物馆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pdf_第1页
(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国文字博物馆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pdf_第2页
(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国文字博物馆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pdf_第3页
(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国文字博物馆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pdf_第4页
(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国文字博物馆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i t e s i s 中文摘要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在提高与 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2 1 世纪初,国家、地 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方针、基础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以及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制订均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强调了地方美术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我国民族众多,各地区地域文化丰富多彩,作为地 方文化灵魂代表的博物馆无疑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本地区的博物 馆资源引入美术教学实践中,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从而能更好的实现中学美术教育的目标。 然而,由于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研究还未 形成理论体系,国内目前关于博物馆教育与学校美术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尚处于 探索层面:尤其是我国大部分中小城市以及乡镇等地方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仍没有受 到应有的重视,博物馆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不同程度的传统文化资源浪 费。因此,加强博物馆教育与学校美术教育的合作,将博物馆资源引入基础美术教 育课堂,构建科学合理的馆校合作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为此,本文选择地方博物 馆为研究对象,对博物馆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为将 来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一些积 极作用。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为什么要将博物馆资源引入中学美术教学以及怎样 实施馆校合作美术教学进行了论述。 第一章概述了博物馆教育及其价值,以及馆校合作进行美术教学的必要性。 第二章重点论述怎样从博物馆资源中选择合适的中学美术教学的内容 第三章主要介绍中国文字博物馆系列美术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以及具体的 教学评价方式。 关键词:中国文字博物馆:美术课程资源;研究;利用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 p r o c e s so fp r o m o t i n gq u a l i t ye d u c a t i o n ,e s p e c i a l l ya f t e r a e s t h e t i c e d u c a t i o ni st h ei n c l u s i o no f e d u c a t i o np o li c y ,t h eu n i q u ef u n c t i o no fa r te d u c a t i o n w h i c hi m p r o v i n ga n dp e r f e c t i n gt h eq u a l i t yo fp e o p l ea r eb e i n gp a i dm o r ea n d m o r ea t t e n t i o n 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w e n t y f i r s tc e n t u r y ,t h en a t i o n a l ,l o c a l , s c h o o l ,t h r e el e v e lc u r r i c u l u mm a n a g e m e n tp o l i c y ,t h ee l e m e n t a r ye d u c a t i o na r t c o u r s es t a n d a r da n dn e wa r tc u r r i c u l u ms t a n d a r dr e f l e c t e d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 q u a l i t ye d u c a t i o n p a ya t t e n t i o n t ot h e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o fa r t sc u r r i c u l u ma n d s t u d e n tl i f e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e m p h a s i z e s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d e v e l o p i n ga n d u t i l i z a t i n gt h el o c a la r t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o u r c e s o u rc o u n t r yh a sm a n y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 r e g i o n a lc u l t u r ei sr i c ha n dc o l o r f u l a sl o c a lc u l t u r a ls o u lr e p r e s e n t st h em u s e u m w i l lu n d o u b t e d l yb e c o m e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s t u d e n t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p u tt h ea r e a o ft h em u s e u mr e s o u r c e si n t oa r t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w i l le a s i e rt oa r o u s es t u d e n t s i n t e r e s ti nl e a r n i n ga n ds t i m u l a t es t u d e n t s c r e a t i v ep o t e n t i a l ,w h i c hw i l lp r o m o t e t h et e a c h i n go b j e c t i v e sb e t t e rr e a l i z a t i o n h o w e v e r , b e c a u s eo ft h em u s e u m sc a u s ei no u rc o u n t r y a tt h ei n i t i a ls t a g ea n d t h em u s e u m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h a sn o ty e tf o r m e dat h e o r e t i e a ls y s t e m ,s ot h e e d u c a t i o np r a c t i c ea c t i v i t i e sw h a t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m u s e u mw i t ht h es c h o o la r t e d u c a t i o ns t i l la t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l e v e l i nt h em a j o r i t yo fs m a l lc i t ya n dt o w n s ,t h i s p h e n o m e n o ni sp a r t i c u l a r l ys e r i o u s ,w h i c h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f u n c t i o no f m u s e u m so r r e s o u r c e sh a v en o tr e c e i v e dt h ea t t e n t i o ni td e s e r v e sa n dr e s u l t i n gi n d if f e r e n t l e v e l s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r e s o u r c e s t h e r e f o r e ,i t sn e c e s s a r yt op u tt h em u s e u m r e s o u r c e si n t ob a s i cc l a s so fa r t se d u c a t i o n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n gas c i e n t i f i ca n d r e a s o n a b l em u s e u ms c h o o l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t e a c h i n gm o d e t h i sp a p e rc h o o s e st h e l o c a lm u s e u ma s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a n dp u tf o r w a r dm yo w nv i e w sf o rt h e m u s e u mr e s o u r c e s u s e di nm i d d l es c h o o la r t st e a c h i n g h o p ef o rt h ef u t u r el a y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f o rt h es t u d y ,a n da l s oh o p ef o rt h i ss t u d yc a np l a y ss o m ep o s i t i v er o l e o n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h e r i t a g e s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i n h e r i t a n c e t h ew h o l ea r t i c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n s ,e x p l a i n sw h yp u tm u s e u m r e s o u r c e si n t oa r tt e a c h i n go fm i d d l es c h o o la n dh o wt oi m p l e m e n tt h em u s e u m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s c h o o l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i na r t st e a c h i n g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g i v e sa no v e r v i e wo ft h ev a l u eo fm u s e u me d u c a t i o na n dt h e n e c e s s i t yo fm u s e u ms c h o o l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t e a c h i n g t h es e c o n d c h a p t e rf o c u s e s o nh o wt os e l e c ts u i t a b l ec o n t e n tf r o mt h e m u s e u mr e s 0 u r c e s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es e r i e sa r tt e a c h i n gc a s ed e s i g na n d a n a l y s i s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m u s e u ma n dt h es p e c i f i cm e t h o d so ft e a c h i n g e v a l u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n a t i o n a lm u s e u mo fc h a r a c t e r ,a r t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o u r c e s ,r e s e a r c h , u t ili z a t i o n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引言 近些年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国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背景 下,尤其是2 0 0 8 年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博物馆受到人们空前的重视。义务教育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广泛利用博物馆等校外资源,学校与博物馆应加强教 育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教育活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美术教育互补的广度和 深度正逐步增强。 博物馆是“凝固了的历史 ,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 地。将地方博物馆资源引入基础美术教育体系不仅可以丰富地方美术教育的素材资 源、优化校内外教学环境、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与融合;同时,将地方博 物馆资源引入美术教学,还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文化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 学习加深对当地文化历史的理解与认识,增强学生的本土文化认同感及对传统文化 遗产保护传承的责任心。 目前,虽然在我国部分大城市,如:上海、湖南、广州等地的个别大型博物馆 已开展了相关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但是这些活动主要停留在简单的博物馆导览层 面,与学校美术教育的结合度不高,课程化性质不强;这种情况在我国大部分中小 城市以及乡镇等地尤为严重。由此可见,博物馆资源在基础美术教育中有很大的研 究利用空间。 因此,笔者以家乡的中国文字博物馆资源为研究对象,力图从理论联系实际的 原则出发,通过对博物馆资源的分析和选择,进而对如何实施馆校结合美术教学等 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一章博物馆与美术教育 第一节博物馆的功能与博物馆教育的主要特征 我国对博物馆定义为:博物馆是收藏、研究、教育机构。收藏文物是为了积累 并增强博物馆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资源的前提条件。 研究是为了探索并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揭示文物的历史文化意义,以及科学和艺 术价值,为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史料资源。博物馆教育则是以丰富的馆藏 文物和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陈列布展等直观的方式,传播人类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成果,进行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等的活动。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文化大发展战略的实 施,博物馆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首先, 博物馆的数量迅速增多,机构更加多元化,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其 次,博物馆职能从传统的保藏与研究为主,逐步转向更加重视文化传播与宣传教育 等方面。 博物馆是社会公共教育的重要承担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探索历 史发展历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塑造民族精神的神圣殿堂。博物馆教育具有实物 性、直观性、自主性、社会性、寓教于乐等特点。实物性是指博物馆以形象化的文 物、标本反映出科学的内容和事物的面貌;直观性是指博物馆利用文物、标本以及 其他辅助展品组成的展览为观众创造从直观上、感性上认识事物的条件;自主性是 指博物馆可根据社会需要和馆藏特点来办展览,观众可据其所需所好来汲取知识: 社会性是指博物馆参观不受出身、性别、职业、民族、文化程度的限制,因而具有 最广泛的社会性;寓教于乐是指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把知识、娱乐溶于一体,寓教育 于娱乐之中。博物馆教育的特征决定了博物馆在服务国民教育上的独特优势,主要 表现在:第一,以博物馆的实际展品作为学习的载体,教育手段丰富多样,强调学 生的参与体验和互动交流,教学内容直观而又生动。第二,教育的对象非常广泛, 无论何种民族或国籍,无论何种文化背景或教育经历,从幼儿园的孩子到敬老院的 老人,从一般群众到残障人士,都可以自由游览各陈列室,通过参观学习,获得审 美情趣的熏陶。第三,教育内容丰富多彩。从社会历史到自然科学,从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艺术到世界各地民族风情,均可以在博物馆中得以体现。为青少年营造了一 个充满新奇和激发创造力的天地;为成年人提供了一个补充新知识、研究问题的资 2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料库。第四,博物馆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是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提升人们精神文明素养的重要课堂。 第二节博物馆教育与学校美术教育合作的必要性 在全世界范围内,学生参观博物馆的人数都在迅速的增长,博物馆学习活动逐 渐的被许多国家地区的学校纳入正式教学活动,学校成为博物馆愈来愈重要的观众 来源,以及教育活动合作伙伴之一,博物馆和学校的相互合作已成为推动博物馆教 育发展的趋势之一。馆校结合的美术教育模式尤其值得提倡。 一、学校美术教育的特征 学校美术教育是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课程标准, 并采用不同的学习形式进行的有计划的、持续性的教育过程;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深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学校美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这种规范性和 持久性优势是目前博物馆美术教育暂时不具备的。然而,学校美术教育无论是课程 设计思路或是课程理念的应用上,均偏重于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淡化 了美术文化领域的学习;同时,由于传统学校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时间、教学地 点、还是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程度的约束性和局限性:尤 其是人文性质的文化学习情境和审美教育的素材资源相当匮乏,使美术教育模式陷 入古板而又乏味的往复循环。而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美术教学中 应当遵循审美规律,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欣赏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注重对学生审美 能力的培养。因此,单单只靠学校课堂教学来教授理性的美育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学 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求;只有让学生去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学生才有直 接的体验,进而形成美的感受能力。 二、博物馆的美育功能 美育,是指运用艺术美、自然美以及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念和感受美、 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圆同时,在感知美、鉴赏美的基础之上,最终培养 学生追求和创造美好事物的能力,让学生把这种美好的感受迁移到自己的事业中去 创造美,这才是美育最重要的目标。 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教育的重要文化基地,在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播、社会思想 。f i 4 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编新形势下博物馆工作实践与思考 m 北京:文物j l j 版社。2 0 1 0 1 0 西教阿部体仃j 生j 艺术教育司,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组编学校艺术教育6 0 年( 1 9 4 9 2 0 0 9 ) 【m 】长沙: 华南y i p 范大学出版社,2 0 0 9 9 3 道德教育、科学研究以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博物 馆美术教育过程中,对传统艺术展品的学习与欣赏,又深刻展现了博物馆在美育方 面的独特功能。 l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各地博物馆均收集、保存了大量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的文物史料, 这些珍贵的资料大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对相关艺 术品的学习和欣赏是其感受美、领悟美的过程,初步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感受能力 亦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与提高。博物馆的展品摆放、灯光的运用、展 览环境、主题风格以及建筑造型等均是结合艺术规律或者人机原理精心设计的。博 物馆整体布展格局,既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又具有强烈的视觉审美效果。因此, 从这种意义上讲,博物馆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审美观念的特殊 艺术课堂。 2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进而使学生自觉的继承并发扬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是美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传统文化是先人在世世代代的社会实践中 创造出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一切更高文明的再生之源。 因此,我们不但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要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 运用与创新。青少年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力军,从小培养孩子学习传统文 化知识,加深孩子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是激发孩子爱国热情的关键。 博物馆中的展品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民族精神的 历史见证,通过对博物馆藏品的学习和欣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这种爱国情感将激励每位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 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祖国美好明天的建设奋斗不息。 综上所述,博物馆的美育功能正契合了基础美术教育新课程标准的美育方针, 同时,对学校美术教育在美育方面的不足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因此,只有博物 馆教育与学校美术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促进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我国教育 事业的顺利发展。 第三节国内外博物馆美术资源研究与利用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愈加 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4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一、国内外的艺术课程标准中均将博物馆资源纳入美术教育范畴 国外:美国1 9 9 4 年颁布的艺术教育标准强调:应经常性、创造性的利用博物 馆、美术馆等校外艺术教育资源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日本的中学美术学习指导 指出,应以本国或者外国少年儿童的作品、亚洲的文化遗产作为鉴赏题材进行美术 欣赏教学:同时,还应积极主动的运用博物馆、美术馆等校外文化资源来丰富学生 的经验。 国内:我国1 9 9 2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大纲指出:应按百分之十n - 十的课 时比例补充校本教材,以加深美术教育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联系,体现地方 美术教育特色。2 0 0 0 年,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资源的范围从学科本身拓展至人 文社会、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a ) 2 0 0 1 年、2 0 0 3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和高 中阶段美术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均明确指出:应广泛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等 校外资源,学校应与博物馆加强教育合作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 二、在博物馆美术教育实践方面 国外:在美国,博物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学习 条件。大部分博物馆都有高水平的教育人员以及素质较高的义工团队,他们针对不 同的参观群体和对象设置了侧重点不同的讲解辞,设计了风格各异的讲解方法。同 时,博物馆还积极与当地学校合作,组织策划了一些特色美术教学活动,既丰富了 学校美术教学内容,又使学生的欣赏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在日本,学校美术教学中鉴赏模块的学习是与当地博物馆合作进行的。让学生 走进博物馆,在教师或者导览员引导下实地欣赏艺术品原作,并学习具体的鉴赏方 法。 英国大部分学校把每年定期参观博物馆当作学校美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还强 调,中学生的美术参观学习活动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英国的美术教师教师通 常通过借用博物馆的教具或资源包、浏览博物馆网上资源以及实地参观博物馆获得 相关教学资源和信息。 在国内,香港、上海、厦门等地已组织实践了若干博物馆美术教学实践活动。 香港教育学院联合当地博物馆、艺术馆以及若干所中学,组织了长达一年的学 校与社区组织合作进行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整个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分别是: 参观博物馆和艺术馆、社区文化考察以及综合性的艺演和展览。该活动主要是为了 。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 m 】北京:高等教育c h 版社,2 0 0 9 1 。巾华人民共和闭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研究与验证学校与社区组织合作构建的艺术课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上海美术博物馆经常性的采用博物馆定期讲座、博物馆实地讲解、并成立长期 招生的主题性美术工作坊、博物馆艺术主题征文以及相关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加深 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认识与理解;同时,还建立了开放式的美术资源数据库 和艺术图书馆供学生和教育人员查询利用。并且,在2 0 0 0 年举办以教育为宗旨的 博物馆展览亨利摩尔时,馆内教育人员与当地的中小学优秀教师合作,策划 了一场探讨中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创造性教学的主题讲座。 厦门美术馆中配备有专业的教育人员专门为学生团体进行导览教学,引导学生 与展品实地互动。例如:在“海峡两岸少儿美术作品展中,利用馆内展出的台湾 小朋友的美术作品进行现场教学,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与分析,学生对台湾小朋友的 作品以及创作技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体验到了在博物馆中学习的轻 松与乐趣。圆 同时,陕西省太原市九一小学教师王开宇以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校美 术课程中的“家乡系列 学习模块与当地博物馆资源进行整合,在当地博物馆和学 校之间进行了历时一个月的研究性教学实验,旨在探索一种新型美术教学模式,更 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掘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艺术 的了解与热爱,并生成了一系列可操作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 宝贵的可借鉴经验。四 通过以上综述可见,虽说目前国内外均比较重视博物馆美术教育资源的研究与 利用,但是由于国外研究起步早,对于博物馆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比较充分,馆校结 合教学实践模式已比较成熟;而我国对于博物馆资源的利用仍停留在简单的导赏层 面,博物馆与学校的教育活动的实质性联系与互动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通过一 些文献的回顾,借鉴国内外较成熟的博物馆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以更好的引导本 论文的写作以及我国各个地区馆校结合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 钱初熹跨越学科界限的美术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 理论与实践 j 巾围荚术教育,2 0 0 2 5 。张小魄等著现代美术饿教育与经营 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9 2 。王开宇博物馆巾生成的一节美术课 j 】中国美术教育。2 0 1 0 3 6 硕士学位论艾 m a s t e r s ij i l s i s 第二章中国文字博物馆及其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一节中国文字博物馆及其资源概况 一、中国文字博物馆概况 图一: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坐落在河南省安阳市。安阳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 文化名城,在此相继发掘了古代都城遗址殷墟和甲骨文。并且,安阳殷墟遗址还被 评为中国2 0 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为了更好地保护殷商遗址、传承与弘扬我国 优秀传统文化,安阳市启动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在殷墟申遗过程中, 考虑到殷墟出土的大量文物,如: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文物上面都附有文字, 在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字文明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特此申请筹建了一 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即: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筹建的“十一五 期间的重大文化工程,是中 国第一座以文字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文物共4 1 2 3 件,其中 国家一级文物3 0 5 件,主要包括甲骨文、钟鼎文、简牍、帛书、文字发展史、少数 民族文字和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览,是以中国文字 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的文化史实为思路,以历年发掘的文字载体和文物资源为展览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对象。其陈列语言注重历史性、艺术性、科普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将我国文字的历 史风貌以及其在现当代的发展形态汇聚一堂,以诗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结合 各种声光电技术,带领参观者走进文字文化,生动的为观众阐述了各种文字发生、 发展、传播的科学原理,以及中国文字的历史渊源与社会价值,展现了中华古文字 强大的生命力。 二、中国文字博物馆资源介绍 中国文字博物馆整个陈展体系包括,序厅、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 其中,“基本陈列 与“专题陈列”部分的展品与史料均可作为中学美术课程资源 的素材,引入美术教学活动中。 1 、基本陈列 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基本陈列 系统由三个大的部分组成,分为五个展厅,十 五个单元。展览顺序是从贾湖遗址出土的原始刻画符号开始,之后是:甲骨文、钟 鼎文、简帛文字、篆书、隶书、楷书等,一直到信息时代,以翔实而又极具代表性 文物史料,全面而又系统的展示我国汉字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在展示汉 字传承与发展史的同时,亦呈现了我国多民族文字的繁荣盛况:主要包括中国古代 历史上创造或从域外传入的民族古文字和历史上形成且一直沿用至今、以及1 9 5 0 年后新中国帮助创建与改进的少数民族文字等。 第一部分包括三个展厅,展示了我国汉字的发生、发展以及演变的过程。具体 陈展内容如下: 第一展厅:“字法自然”一一展示的是仓颉造字传说与远古刻画符号。 “甲骨记事 一一展示了商周时期甲骨文及其具体制作程序,以及甲骨 文的具体造字方法等方面内容。 第二展厅:“钟鼎千秋 一一展示了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与钟鼎铭文。 “物以载文 一一展示以竹简、陶器、玉器、金属货币、印玺等为载体 的先秦文字体系。 第三展厅:“文字一统 一一展示的是青铜器铭文、玺印、秦隶等和秦代文字的统 一演化相关的文物史料。 “由隶到楷”一一展示的是汉代的简帛、石刻、玺印等反映汉字从隶书 转化为楷书的文物资料。 “说字传义 一一展示历代的字书文物、汉字的标准化与简化改革、汉 语拼音和汉字教育等内容。 8 第二部分为民族文字大家庭展厅,包括“拾文遗彩 、“承古传今”、“创新 发展”三个单元,展示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字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全貌。 第三部分为印刷术到信息化展厅,包括“印刷起源 、“雕版印刷”、“活字 演变 、“告别铅与火 和“信息时代”五个单元,以实物模型展示介绍了雕版印 刷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的信息化。 2 、专题陈列 “一片甲骨惊天下 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专题陈列展示。该展览主要包括三 个展示单元,即:“甲骨现世”、“科学发掘 、“卜以问疑 。 “甲骨现世 一一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过程。 “科学发掘 一一主要展示了殷墟的两次甲骨发掘过程,及学者对于甲骨文的 研究情况。 “i - 以问疑 一一介绍了甲骨文出现的原因,以及其用途。 3 、博物馆建筑: 近些年来,随着大批博物馆建成与免费开放,造型独特而又美观的博物馆建筑 成为城市里的亮丽风景线悄悄的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其作为博物馆主题思想的表现 语言,已成为人们参观博物馆必然欣赏的一种特殊展品,并受到了较高的赞扬。而 中国文字博物馆建筑的整体布局,主题馆建筑的造型及装饰特征、字坊的设计以及 博物馆广场上的甲骨文碑林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博物馆建筑也不失为一 种有意义的美术教学资源。 第二节教学内容的选择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应该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 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而博物馆内美术教育资源众多,因此,如何从中选择 适合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教学,需要从本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学 生生活经验出发,同时结合博物馆美术教育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性进行综合考虑。 一、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教学内容 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群体共有的身心发展特征。掌握各 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更有助于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促进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 1 、中学阶段学生的社会特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迈向成人阶段的转折期青春期,该时期的学生在认 知、思想情感或是交际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每个学生之间均存在较大的差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异。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正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初步形成,并开始追求独立自主, 向往个性与自由。 2 、中学阶段学生的艺术发展特征 中学阶段1 2 一1 4 岁的孩子正处于艺术发展过程中的推理阶段拟似写实期。 随着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本阶段的孩子开始尝试追求事物的真理,并以理性的 态度来看待外部世界,以忠实于视觉现象、再现自然为绘画表现的基本准则;对于 事物的结构和空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把握,并具有了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 的能力;同时,本阶段的孩子还处于真正审美意识的觉醒期,到达了多愁善感的年 龄,知觉能力非常敏锐,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以及寻求艺术的心理逐渐萌芽,发展 出了独特的美感鉴赏取向,有欣赏不同风格和不同题材艺术作品的倾向。 因此,可选择博物馆内资源从美术欣赏的角度为学生分析其审美意义。例如: 可以从甲骨文造字方法出发,从甲骨文的形体美、意象美等角度引导学生欣赏甲 骨文;也可以通过对青铜器造型特征、用途、装饰纹样的审美特征的欣赏和学习, 加深学生对青铜器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以在对博物馆展品欣赏学习的基础之 上,引导学生欣赏以传统文化为设计元素的现代设计作品,并设置相应的设计学习 内容,这对于爱美和好装饰并且自主性强的青春期孩子而言更能投其所好。 其中,后现代设计风格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建筑就可以作为设计学习的内容引入课堂 教学。可通过对博物馆建筑造型、装饰特征等方面的欣赏和学习,让学生初步理解 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方式和美学价值,进而激发学生尝试自己动手设计的 兴趣,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美化设计意识。 二、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 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经验 是最关键、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杜威 的“经验 概念也是最难理解的,通过对杜威“经验 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把握与 理解,我们可以把学生经验理解为: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相 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的,学生个人所具有的认知、经历和体验。 杜威指出: “一 切学习来自于经验,从经验出发的教学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教育就是“不断改组 经验,重新组织经验”。鲫具体说,经验教学就是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通过探 究学生现有经验的事实,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进而有针对性的通过教育的手段为 【美1 罗恩菲德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 m 长沙:湖南美术出社。2 0 0 2 。陆雅肯,艺术治疗:绘i i l i i 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 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 0 0 9 1 0 。何芳论中 威的学生经验脱及其现实意蕴 d 2 0 0 9 1 2 西 美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教育 王承当螽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0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学生解疑,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过程。 由于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学生的家门口,无论是博物馆建筑形象在视觉上对学 生的吸引,还是其在宣传方面对学生的文化感染,均已使博物馆成为学生生活的一 部分,而学生对于博物馆这份粗略的感性认识即是学生的经验。在选择美术教学内 容之前,笔者对班里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学生们对中国文字博物馆及其展示资料都 有一些基本的了解,而对于它们更深层次的学习和认识比较匮乏,学生们均表示想 要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字博物馆,并表现出极高的兴趣。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从学 生的现有经验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可根据学生比较感兴趣、求解心理比较强烈的主题来选择教学内容。例如: 可选择甲骨文的制作方法、用途、审美意义等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对甲骨文的感 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新的经验。 三、选择内在联系性强的教学内容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还应考虑到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循序渐进 而又有系统性的学习,更容易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使学生更好的掌 握所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最大化的实现教学目标。例如: 由于中国文字博物馆建筑造型、装饰及其馆徽均是以甲骨文或青铜器等传统文化为 创意元素进行设计的。因此,可选择甲骨文、青铜器作为博物馆欣赏教学的学习内 容,在此基础之上,为学生分析讲解博物馆建筑造型以及装饰的审美特征,让学生 理解甲骨文及青铜器装饰纹案等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和审美价值,从而加 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为学生将来更好的运用奠定基础。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i i e s i s 第三章中国文字博物馆美术教育的实施 中国文字博物馆内可引入中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很多,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 并且内在联系性比较紧密的甲骨文、司母戊鼎以及博物馆建筑造型及装饰特征作为 重点教学内容,进行了博物馆系列美术教学案例的设计。 第一节美术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课程说明:本次博物馆美术教学活动目标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 准( 实验稿) 提出的“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 索 四个学习领域和该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制定的,本着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 设计了系列教学活动,具体分三个环节:a 、初进博物馆:调研课题;b 、再迸博物 馆:主题学习;c 、回归课堂:“我就是我 个人标识设计。 “初进博物馆:调研课题”环节,是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带着任务去实地 考察并总结调研报告的过程。 “再进博物馆:主题学习 环节,是在第一环节各组学生对本组调研主题深入 调研的基础之上,为其他组同学进行实地讲解与互动交流的过程。 “回归课堂:“我就是我 个人标识设计 环节,是在前两个环节学习的基 础之上,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 一、初进博物馆:调研课题 设计思路:由于中国文字博物馆坐落在安阳市区,通往博物馆的交通条件便利, 经调查,笔者所带的初三一班学生大部分都曾在家人或朋友的陪同下参观过博物 馆,并对博物馆的各个展厅较熟悉,基本上都能说出诸如:甲骨文、司母戊鼎、金 色的博物馆建筑、以及雕版印刷等展览栏目,也能介绍一些展品的基本历史信息, 然而,当被问及一些相对深层次的问题时,学生们却不知如何回答。 因此,为了让学生对家乡博物馆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便选出了 中国文字博物馆比较有代表性、同时学生们也比较感兴趣的甲骨文、司母戊鼎、博 物馆建筑造型三个主题,并由老师布置各小组的调研任务,让学生分组以“主动探 究合作 的学习方式,进行主题调研活动,并整理出相应的调研报告,为下次博 物馆主题学习活动做准备。 1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活动目标: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博物馆的艺术展品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 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调研报告,并通过跨学科的学习,理解 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以及综 合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活动重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运用各种途径去搜集相关资料。 活动难点:对于搜集资料的综合整理,以及下节课主题讲解方式的设计。 活动组织形式:学生自由结合,分为文字组、青铜器组、建筑组。各组自行分配任 务。 学生调研方式:学生可利用周末或者课余时间进行博物馆实地调查或者利用网络进 行相关资料搜集整理。 为学生推荐相关查询网址: 中国文字博物馆:h t t p :i w w w w z b w g c o m 安阳殷墟博物苑:h t t p :i w w w a y y x c o m 汉字网:h t t p :l l w w w h a n z i w a n g c o m i n d e x h t m 中国历史博物馆:h t t p :l l w w w n m c h g o v c n l 各组调研任务: 文字组:甲骨文的定义、用途、制作程序、文字版面格式、造字方法。 青铜器组:司母戊鼎的发掘过程、用途、造型特征、制作工序、装饰特征。 建筑组:中国文字博物馆建筑的的构成及布局、建筑造型特征、装饰特征。 ( 注:在具体的调研考察过程中,学生亦可以速写等表现方式灵活记录相 关资料信息。) 二、再进博物馆:主题学习 设计思路:本环节内容属于“欣赏评述 学习领域,主要教学内容是以第一环节 学生的调研报告为基础,采取学生讲解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博物馆实 地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现场讲解、学习、交流,全方位、多角度欣赏和认识博 物馆展品的艺术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增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的认同,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学生的语言组织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欣赏评析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亦可以得到有效锻炼。 教学目标:了解甲骨文、司母戊鼎、博物馆建筑的基本特征,认识它们所具的审美 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试着进行多角度欣赏与评析。 1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教学重点:甲骨文、司母戊鼎、博物馆建筑的基本特征和审美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对甲骨文、司母戊鼎、博物馆建筑审美特征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准备:学生:调研报告、速写本、铅笔、橡皮泥、笔记本等: 教师:针对学生调研报告所做的补充材料、相关辅助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1 、文字组 地点:文字发展史展厅( 一) 色 毋 图二:甲骨文 学生讲解内容: ( 1 ) 定义: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出现于殷商晚期,主要用来记 录占卜过程、结果等内容;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最古老、构建体系较成 熟的文字。 ( 2 ) 关于龟甲占卜的神话传说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认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是由四只巨鳌( 神龟) 驮着,龟 的背甲纹形印着玄天的奥秘,龟的腹甲纹形印着地上人间的奥秘。所以龟卜多选用 龟的腹甲作为占卜材料,在上面钻孔烧灼,根据龟甲爆裂的形状来判断凶吉。 1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教师补充内容:并不是在没有龟甲的情况下才用牛的胛骨进行占卜的,骨卜不 能替代龟b 。骨b 是一种单项的占卜方法,而龟甲占卜则有综合预测的功能。 ( 3 ) 龟卜程序:选龟、攻龟、灼契、占龟、占坼、断卜六项程序。 选龟:即选择合适的龟: 攻龟:把龟杀死以后,取下龟板并去除甲胶,并打磨至光亮程度,以备占卜之 用: 灼契:是根据要b 问的内容,选择龟甲相应的部位,并钻上孔洞或粘上比较容 易燃烧的灼丸,等待灼烧; 占龟:是在烧b 的时候,依据龟板爆裂的声音来判断吉凶祸福; 占坼:是依据龟甲上的孔洞或灼点爆裂时产生的裂纹的形状来判断吉凶; 断b :是依据龟板爆裂的声音、爆裂时产生裂纹的形状、以及在钻孔和灼烧时 出现裂纹的顺序,综合判断占b 的结果。 ( 该环节借助馆内设置的关于甲骨文制作程序的3 d 动画演示,让学生边听讲解 边看动画,为学生营造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