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 要 老河口处于鄂、豫、陕三省的交汇处,历史上是沟通古代东、西、南、北 文化交流的重要水路枢纽、货物集散地,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通过对湖北现 存唯一的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题材内容、风格特征及制作工艺的 分析,从而认识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在其历时性、空间性及文化性上的过渡关 系,进而解读中国木版年画南北交流、东西传承的标本价值。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经河南朱仙镇传到老河口地区之后,在传承过程中, 积淀了深厚的中原文化特色,同时也吸收了老河口本地域文化特征。并且从某 种程度上而言,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还受到了湖北三大年画产地:武当山均州 草店木版年画、黄陂木兰山木版年画、汉口木版年画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荆楚 艺术特色。 本文是建立在对历史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大量的田野考察的基础上,运用 田野调查法、比较法、美学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对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 现状、历史渊源、风格特点、传承意义及出路进行了梳理。通过对老河口陈氏 木版年画与湖北地区木版年画、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山东潍坊木版年画等地 木版年画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了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典型的“过渡风格”。 与其它各地木版年画相比,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固守了传统,具有本原意 义上的历史价值,地处中部过渡风格的独特价值,是其它任何风格所不具备的, 也是无法取代的。 目前,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虽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对于它的 保护还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说,经费不足、保护方法以及传承人等。笔者希望 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尽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过渡风格;传承人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laohekou was in hubei, henan and shanxi province intersection points,which is communicates ancient times east, west, south, north cultural and the exchange important waterway key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the cargo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center, because just was in such unique geographical position, through to the extant only laohekou chen graphic arts subject material, the style characteristic as well as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alyzed the laohekou chen graphic arts in its diachronism, the spatiality and the cultural transition style, then explained china graphic arts north and south exchange, the thing inheritance specimen value. although the laohekou graphic arts stem from the suzhou peach blossom shipyard graphic arts, passes to laohekou after the henan zhuxian town, caused the laohekou graphic arts to accumulate the deep area south of yellow river culture characteristic in the inheritance process, simultaneously it has also absorbed the laohekou this region culture characteristic, the hubei three big lunar new years painting habitat like mt. wudang even state rustic inn graphic arts, the yellow pond lily magnolia mountain graphic arts, hankou graphic arts influence, has the chu artistic feature this article is the establishment to the historical document material research and in the massive field inspection foundation, utilizes the field survey procedure, the comparison test, esthetics analytic method and the induction and so on, to the laohekou chen graphic arts present situation, the historical origin, the style characteristic, the inheritance significance and the outlet carried on has combed, through to the laohekou chen graphic arts and the hubei area graphic arts, the henan zhuxian town graphic arts, graphic arts and so on shandong weifang the graphic art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carried on the comparison, has analyzed the laohekou chen graphic arts model transition style. compares with other regional graphic arts, the laohekou chen graphic arts have defended stubbornly the tradition, has in the source significance historical value, middle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i the attendance transits the style unique value is other any school does not have, is also unable to substitute. at present, the laohekou chen graphic arts had already aroused societys widespread interest, but also faces many questions regarding its protection, for example, the funds insufficiency, the protection method as well as inherit the human and so on. hopes own research to be able for a motherl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work meager strength. key words: chens wooden- board spring festival pictures in laohekou; transitional style; tradition people;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湖北美术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绪 论 “木版年画”是一种年俗艺术,这与我们所说的“年画”概念不一样。广义的 “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汉代驱邪的神荼和郁垒,而这里 的“木版年画”仅指“年画”的狭义概念。在中国民间艺术中,木版年画的题材广 泛,内容丰富,信息量密集,承载的文化内涵深刻而明确。过年时,木版年画是民 众对年画不可或缺的一种民俗需求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是湖北省木版年画中保存最为完整、传承仍在延续的唯 一。老河口地处鄂西北的襄阳地区,位于鄂、陕、豫三省的交汇处,历史上是重要 的战略要地、水路枢纽和货物集散地,东、南、西、北四周文化在这里碰撞和融合, 从而使得这一地区的文化艺术处于一种典型的“过渡”状态。其传承艰难的经历了 四代,现存第三代传承人为 8 3 岁的陈义文老先生,及第四代传承人陈洪斌。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作为湖北省的一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它所体现的 是一种人的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活态性” ,传承人的保护是关键。所以本文第 一章主要是根据 2 0 0 9年 9月份的考察报告,针对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传承情况 和存在现状做了概述。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一直存有争议,即是否源于苏州桃花坞还有待 商榷。笔者在第二章中分析和梳理了历史上关于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历史渊源的两 种看法,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结合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存在的独特自然地理 位置和人文地理环境,从而为木版年画“过渡风格”的论证提出了依据。老河口陈 氏木版年画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功能,是中国绘画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过渡风格”是本文的创新所在。在第三章中,笔者通 过大量的文字来论述其典型的过渡风格。通过分析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在其历时 性、空间性及文化性上的过渡关系,进而从它的题材内容、风格特点、制作工艺以 及与其它地区(如湖北地区、河南朱仙镇地区、潍坊杨家埠地区、苏州桃花坞地区 等地)木版年画的比较来解读其典型的“过渡风格” 。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由于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典型“过渡风格”的存在,其价值是其它年画产区 所不能取代的, 但是现在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所以在第四章笔者呼吁传承的意义, 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今后的出路。 最后提出了本文不是结论的结论,希望对其以后的研究能够提供一定的资料。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第一章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 中国民间年画源远流长、起源于原始的宗教,孕育于封建时代高度发展的汉唐 文化之中,形成于宋代的繁华都市生活。历经元、明、清各个朝代,尤其是在明清 时候,年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清代乾嘉盛世以后,年画逐渐形成地方流派, 从北往南以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苏州桃花坞及广东 佛山等地堪称代表。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是祖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绘画的一 种特殊画种,历史上它作为创作、刊印和流通的艺术商品流行在广大的农民群众之 间,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 民族文化现象,形成至今已逾千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与生俱来的艺术特色。确切 的说,年画是在中国古典绘画如山水画、花鸟画等画种日益兴盛、人物画逐渐衰落 之际兴起的画种,宫廷人物画家流落到民间,参与民间艺术的创作,这对民间木版 年画的创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湖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关于这一地 区的文献资料非常少,一直以来,湖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未能引起学者的重视。 经考察发现,湖北的民间木版年画现仅存于鄂西北的老河口地区。且这一古老的手 工艺也险些遗失,倘若我们的子孙后代再次意识到湖北木版年画的价值时,估计只 能到博物馆寻找资料。鉴于此,笔者提出要关注、保护、传承和发展老河口陈氏木 版年画这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兴盛于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老河口在 2 0 世纪 5 0 年代及 以前一直被称为光化,当时印制木版年画的作坊有“松晋福” (胡德俊) 、 “刘源盛” 、 “法茂公” 、 “和顺成” 、 “成源永” 、 “同兴公”等十几家。这些印刷作坊规模有大有 小,小的有几十人,大的有上百人,这些工人们可算是专门的木版年画艺人,他们 一年四季从事年画印制,产品远销邻近的陕西、河南、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 地区。在行销的过程中通过商人及传承人的流动产生交流和借鉴,使得各地的年画 相互借鉴、取其各长、共同发展、携手并进。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自然也成了这些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地区群众的共同记忆。由此可见,老河口地区在清代时候就已是鄂西北、豫西南地 区木版年画制作基地。 考察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旧时的老河口 木版年画和现今的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现今的老河口木版年画仅指陈氏木版年 画,它只是属于旧时的老河口木版年画其中的一支,也是现存的唯一。 据考察,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存在和发展在解放后受到了严厉的打击,特别 是在“新年画创作”和文革中的“破四旧”运动中,把这种积淀了上千年的民族文 化形式归为牛鬼蛇神之类,甚至是封建迷信的代言。传承人的生存及年画创作也受 到了严峻的考验。在陈氏家族的坚持下,这门古老的手工艺还是有幸的存了下来。 近现代,随着“民俗热” 、 “回归热” 、 “民间文化热”的兴起,民间木版年画这一古 老的手工艺创作,又重新进入到大众的视野,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重视,这对于一 个民族未来的发展是积极的。进入 2 1世纪,世界各国的较量已经演变为潜在的文 化较量。所以研究本民族本土化的民间艺术的现实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巨大的。 第一节 关于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 现今,关于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主要有两种看法: 第一,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源于三大年画产地苏州桃花坞,经过河南朱仙镇 传于老河口地区。 ”这种说法是现今较为认可的一种,据考察,老河口陈氏木版年 画传承人的祖籍是河南省社旗县,祖辈四代人从事民间木版年画艺术的制作工艺, 家有祖传年画老版几十块。陈义文从小随父陈国卿在襄樊、南阳各县刻制年画。著 名的民间艺术研究专家王树村先生曾在中国门神画中提到: “老河口的门神画, 早年由河南传到随州。清末, 始有开封老艺人陈国卿来往湖北、河南间为作坊雕版 印门神画。 ”这里提到的“老河口的门神画”仅指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并不能 把旧时的老河口地区的木版年画涵盖其中。 以上主要是根据传承人的迁徙和居住环境及年画题材的样式来说的。从现存的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中,仍可以窥见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艺术本源,但又不完全 等同于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第二,近代湖北民间艺术研究专家张朗先生,及其学子经过考察和研究, 对“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是由江苏桃花坞经河南朱仙镇传于老河口”的说法提出了 质疑。并且认为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应源于与其毗邻的武当山地区,与武当山道教 文化联系密切。张朗先生说: “在明清时期, 均州草店一带的年画作坊有长泰祥、长 发祥、盛德祥、聚兴成、宏茂生、长泰福等十多家字号, 随后扩展到襄阳地区各地, 如老河口、谷城、南漳、枣阳、随州等地”只是由于老河口地处旧时的水路集散地, 与各地贸易往来便利,受到了其它各地区年画的影响,特别是受河南朱仙镇木版年 画的影响。老河口木版年画作为一个学术名词在文献中出现的时间比较晚,甚至在 一些重要的民间美术全集里边也很少提及到湖北地区的民间年画,更何况是老 河口陈氏木版年画。这是因为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对其它地区年画的影响比较小, 并不像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或是苏州桃花坞年画那样出名,但其独有的艺术价 值, 是其它年画产区所不能替代的。 张朗先生及湖北群艺馆八十年代的普查和研究, 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他们收集了很多关于湖北地区民间艺术的资料,例如,洪湖 的汉绣、黄梅的挑花、阳新的补贴、红安的刺绣、大冶的木雕、麻城蔡家山的彩陶、 土家族的西兰卡普等等。这对于湖北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张朗先 生提出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与武当山道教文化盛行有莫大的关联,从一定意义上来 说,这也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 湖北武当山是道教的圣地,自古以来,朝客甚多,香火旺盛,用来供奉神祀的 木刻纸马、神像及驱邪纳福的门神年画自然具有较大的需求。加之自唐到明的统治 阶级为服务于自己的政治统治和维护至高无上的皇权。尤其是明代的永乐皇帝更是 大兴土木,大修武当,极力推崇道教,把武当山封为圣山。武当山地区均州草店的 木版年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同时,武当山均州地区的年画也带动了周 围其它地区木版年画的发展。明代方升的大岳志略卷三云: “山当均房之交, 周 迥八百余里, 由蜀而来者自房入, 由汴而来者自邓入, 由陕而来者自郧入, 由江南诸 郡而来者自襄入。 ”从地缘上来看, 老河口位于襄樊,地理位置优越,与古均州毗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邻的光化( 老河口) 木版年画就是在武当山地区年画产业链的带动下开始生产的。 “从各种资料来看, 目前以陈氏木版年画为代表的老河口木版年画融入了武当 山均州年画和河南朱仙镇年画的风格, 其形式上有武当山均州年画的挺拔秀美, 色 彩上融合了河南朱仙镇年画的鲜艳亮丽,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 。 由此看来, “老河口木版年画应源于武当山年画, 是其一个支脉, 只是后来受河 南朱仙镇年画的影响。也是目前武当山年画难得的余存。 ”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渊源研究可依据历史岁月的 演变,尚可明确旧时老河口木版年画和现存的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并不是同一概 念。我们必须用历史的视角来看待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产生、延续和发展。历史 上由于各地年画商贸交流频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使得老河 口陈氏木版年画虽受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影响,但是它属于湖北木版年画的一部 分,具有湖北木版年画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特征。 第二节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存在的独特环境 老河口旧称酂阳,历为战略要地,地处鄂、豫、陕三省要冲,素有“襄郧要道、 秦楚通衢”之称。水路较为发达,处在汉江上游和中游的交汇处,历史上是重要的 水路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从老河口的汉江平缓地带朝上游逶迤起伏的山势看去,具 有“汉水连天河”的自然景观。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历史上的老河口对外交流 比较频繁,东、西、南、北文化在这里碰撞。 位于神农谷文化中心和楚文化的发祥地的老河口,毗邻楚国的早期都城淅川, 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古籍物原中记载道: “楚怀王初置七夕” 。 “牛郎织 女”的传说亦起源于此。因此,老河口被人们称为“七夕文化乡” 。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形成了老河口独特的历史文化。它是 春秋名将伍子胥的故里,也是汉代开国丞相萧何的封地。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曾在 此做过县令。宋代科学家沈括,也在此留下过诗文。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恽代英,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在这里渡过了少年时代,这里也是著名诗人张光年的家乡。 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作家老舍、姚雪垠、诗人臧克家,以及外国友人史沫特莱、 路易? 艾黎、朝鲜著名表演家金昌满、金炜等名人,都曾会集于老河口。这里还曾 是抗日名将、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的司令部驻地。李宗仁纪念馆现在就 坐落于市中心。 艺术作品是文化的反映,老河口的这种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其木版年画 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从中国古代传统艺术创作中的南北 差异以及农业社会特征中可以发现,南北两地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人文价值以 及审美习惯的差异会体现在文化艺术当中,比如说北重阳刚,南重阴柔等。从大的 概括来说就是中原文化与长江文化的差异。而老河口文化是地处中原文化与长江文 化之间,属于中间过渡地带,所以在其艺术中体现出独特的南北文化形貌特征。老 河口陈氏木版年画作为老河口地区重要的民间艺术,同样会体现出这种“过渡风 格” 。 第三节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历史功能分析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已逐渐失去了 赖以生存的现实经济基础、 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 今天当我们再度审视它的价值时, 它已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 ,根已断,正在逐步成为文化遗产。老河口陈氏木版 年画作为重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古代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现代人探 讨古代人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以及审美习惯来说是重要的。德国哲学家、解释美 学创始人伽达默尔说: “传统并不是我们继承得来的一宗传承之物,而是我们自己 把它生产出来的,因为我们理解着传统的进展并且参与在传统的进展当中,从而也 就靠我们自己进一步创作了传统。 ”所以传统不是“过去已经固有的东西” ,应把传 统放在创新和未来。而不是当做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标签和纪念物。伽达默尔使中 国人重新认识传统,传统不再被视为死寂了的过去,而是被理解为活生生的、在我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们身上发生着的真实过程。传统与我们的连续性始发于我们对于文化遗产的解释活 动,这样一种活动是世代性的,它既包含着对过去传统的尊重,也内蕴着对未来世 代的关怀。在一定意义上,伽达默尔诠释学的上述理念,使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相融 合,促成欧洲中心主义到多元格局的形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文化也日渐趋同化。作为拥有最广泛的群众 基础的民间木版年画艺术正在日趋消亡。事物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价值性。如 果事物生长的环境改变了,新事物产生旧事物就必然灭亡,这是事物发展的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存在的土壤已经转型或完全改变, 它已经不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历史功能已经转变,由注重功能性、实用性向装饰性、 纯艺术性方向转变。如若想继续散发它昔日的光彩,必须找到其存在的依据。在这 里我们首先来探讨下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历史价值。 历史上,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与其它地区的木版年画价值几乎相同,主要体现 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驱邪纳福、装饰美化环境的作用 中国几千年来有一个不变的追求,即对福善、长寿、喜庆、富贵的追求。以 “鹿” 代“禄” ,以“蝠”代“福” ,以“鱼”代“馀” ,以榴结百子比喻子孙满堂,以松 柏岁寒而凋喻长生等,均是其具体的表现。这些谐音与自然属性的吉祥之物结合起 来喻义,成为其年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大众艺术迎合着大众心理,于是在长达千年 的衍化过程中,年画有了自我体系的风格,有了规模的发展。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以门神为主,门神是年画中最古老的品种,其历史发展可 以追溯到汉代,距今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今知道最早行之于图绘的司门之神是 神荼和郁垒。汉朝应勋的风俗通义中详细记载了此缘由。 汉书? 景十三王传 记叙了门上绘武士之画的事情: “广川惠王越,殿门有庆画短衣大裤长剑” 。而如今 能见到最早的实物是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河北望都及宁营城子汉墓等门上的石 刻线条门神。从这些记载及实物来看,门神画的最早绘制是在宫廷士族豪门中。其 作用主要是辟邪、镇守门户。历史上老河口门神画主要起看家守卫门户的作用。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始于清末,内容、题材早已经突破固有的门神形象,自然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吉祥寓意的题材增多,其镇宅辟邪、神灵祭祀、宗教色彩越来越淡化,装饰的作用 日益加强。木版年画进入寻常百姓家是在宋代以后,从明代中叶以后在年画中出现 了更多的关于吉祥寓意的题材,门神画也相当突出,一是增添了吉祥寓意的装饰题 材,根据画面的需要,在门神的空白处增添了植物、动物等装饰图案;二是门神种 类上除驱邪的将军型外,特别发展了纳福迎祥的门画;三是由于住宅的多种需要, 题材逐渐摆脱和突破了门神的固定内容样式,出现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和戏曲故事中 的英雄人物, 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和花卉装饰图案, 成为纯粹用于装饰为目的的门画。 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属于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它包含了古代人的思 维方式、生活习惯和审美情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一 代接一代经过历史的传承而积淀下来的。这种古老的手工艺本身就是民族的传统文 化。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题材内容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年心理,这也是中华子孙 所独有的一种感情。回顾年画艺术的发展史,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年画艺术 虽为封建文人所不齿,却赢得千百万城乡民众的钟爱,以致绵延千余载而不衰亡, 反而渗透在城乡各个角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点缀岁时节庆的必备品。据考察,现 在全国各地对年画的保护如火如荼,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印数也逐年增多,为什 么此年画艺术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 1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虽源于民间,但与寺庙壁画、石刻线画等一样,堪称 是我国民族绘画传统的正宗。古代绘画以人物画为主,到元明之际,古代人物画衰 落,但是线描、六法等古代绘画的传统技艺流落在民间。同时古代的人物画家也 参与了民间木版年画的创作,从而使中国古代的这种正统绘画技法没有在人物画衰 落之际失传。 从现存的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来看,依然可以窥视到这种传统绘画技法的存 在。尤其是对于“线”的刻画,陈氏木版年画讲究以刀代笔,完全体现了中国工笔 人物画中“线”的概括性和“笔”的意味。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老河口陈氏木版年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画对现代工笔画的创作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因此,将这一古老的民间 木版年画纳入中国绘画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点都不为过。 2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秉承了中华民族文化(如文学、戏曲、音乐、舞蹈、 美术等)在创作上追求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完美统一的优良传统,赋予朴实无 华的民间年画以无穷的魅力与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在现实主义方面,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扎根于广大的普通农民之中,所以题材 内容多从世俗民风中挖掘,以表现民众的喜怒哀乐,讴歌传统美德,揭露社会弊端 等等,是广大民众自觉的接受其传统民族文化内涵的熏陶。 在浪漫主义方面,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与其姊妹艺术融为一体,如文学、历史、 戏曲等等,并与世俗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传承人陈义文老先 生不仅仅是年画艺人,而且还是当地比较有名的豫剧演唱家和其他民间手工艺的制 作者。陈氏木版年画被赋予儒、释、道和原始宗教、神话传说的崇拜物以世俗形象, 甚至以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取代宗教诸神。例如以唐代秦叔宝、尉迟公等名将取代传 说中的神荼、郁垒为门神等,这在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第二章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存在现状 2 0 0 9 年 9 月,笔者在对湖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发觉老河 口陈氏木版年画是湖北省目前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仍在运营的木版年画。 在考察的过程中,笔者与当地制作木版年画的手艺人深切交谈,了解到了木版 年画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与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传承人陈义文老先生的交谈,使 笔者了解到了更多更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对老河口木版年画的现状及其延续下去的 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下文中,笔者将结合相关资料和自己的实地考察,对 老河口木版年画的现状,做出比较清晰和科学的分析。 (采访资料见附录) 第一节 关于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传承人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是湖北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护中,传承人的保护是关键,这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决定的。 “非物质文化 遗产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它依附于个体的人、群体或特定区 域或空间而存在的,是一种“活态”文化。无论是口述文学及语言、传统表演艺术、 传统手工艺技能、传统礼仪节庆等,无不与个体或群体的人的活动(包括展示、表 演和传承)紧密相关。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属于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它的传承 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经历了四代艺人的传承历程,最早的传承人是陈义文的祖 父陈福兴,清末在河南社旗跟师傅王和哇年画艺人学艺,经常在河南、湖北一带活 动,学艺成功后,以画坊雕版为生,此后木版年画在陈家形成“门第生” (也就是 同一家族一门手工艺的世代相传) 。陈福兴留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陈国卿、陈国 忠和陈国华。 兄弟三人都跟随父亲学习雕版手艺, 其中大儿子陈国卿的手工艺最高, 木版年画的艺术成就也最高。陈义文是陈国卿的儿子,也是陈氏木版年画的第三代 传承人,他从小跟父亲学习制作木版年画,后跟其陈国忠到河南南阳、铜柏地区各 县市从事年画刻制工作,后又辗转到了湖北随州、枣阳、襄阳、南漳、郧县、十堰、 均州等地,最远到了陕西汉中。在这个过程中,陈义文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逐渐成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熟,能画能刻还能够印。 (图 1 ) 据陈义文回忆,在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曾跟随父亲陈国卿在商贸繁荣的老 河口胡德俊开设的一家名为“松昌福”作坊里做工,后自己开设专门的门神铺并在 老河口安家。解放后,由于政治原因,陈氏木版年画同其它民间艺术一样,被认为 是落后的、糟粕的、甚至是牛鬼蛇神之类的东西。在这样的环境下陈氏父子一直没 有放弃木版年画的创作。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是湖北木版年画的唯一,也是全国中部地区民间艺术 的重要代表,对于它的传承和保护已经受到了国家、襄樊市政府、老河口市政府以 及各高校、民间艺术专家、木版年画爱好者的大力关注和支持,这改变了 2 0 0 4年 楚天都市报的“科教文化”版刊登的中国南派木版年画艺术唯一传人吃 低保也要省钱买梨木 的困状。 2 0 0 9 年 9 月份, 陈家住的这条巷子已经被改名为 “陈 义文巷” 。用一位民间艺人的名字来命名街道的名字这在全国是很少见的。由此可 见,政府对其传承人保护的鼓励和重视。目前,陈艺文老艺人受到了国家和政府很 好的照顾,这预示着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传承和发展有较好的未来。 总之,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传承和保护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传承人也 受到了应有的重视。 第二节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保护情况调查 中国民间年画历史悠久,肇始于唐,勃兴于宋,到清代乾嘉鼎盛发展以后,年 画逐渐形成了地方流派,从北往南以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杨家埠、河 南朱仙镇、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及广东佛山等地堪称代表,其独有的艺术特征和 强烈的地方民族特色成为中国年画代表。湖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在学术上很少提 到,即使是在民间艺术研究专家王树村先生的中国年画史中也只是略微的提了 一下,但这并不代表这一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不重要。古代历史上,湖北大部都属 于楚域,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楚人诡异的想象力、浪漫主义的艺术格调定会在其民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间艺术上有所反映、渗透和体现。湖北位于整个中国大陆的中部,处于长江中游地 区,具有融合南北、东西文化的独特地理优势。据考察,湖北年画的三大产地“武 当山均州地区、黄陂木兰山地区和汉口地区”的年画已经绝迹,只有在湖北西北 的老河口地区还仅存着这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而且到现在为止老河口年画的传承 人只有 8 3 岁的陈义文及其孙陈洪斌。 (图 2 )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经历了四代艺人的艰苦历程,据陈老回忆,他父亲陈国卿 曾经花了十一个月为均州的“宏茂盛”号雕刻了一套“三国故事”的画版, “该故 事中有五套大版,包括“长板坡” 、 “当阳桥、 “三战吕布” 、 “战长沙” 、 “战百元” 、 有五套小版: “蝴蝶杯” 、 “芦花荡” 、 “杨六郎大战黑松林” 、 “双拜花堂” 、 “五路财 神”等” 。现在陈老艺人手头上只有 1 8 个品种,2 8 件。 计有: 秦叔宝、尉迟公 (门神)一对; 郑成功、岳飞( 门神) 一对; 赵公 元帅、燃灯道人 (门神)一对; 单鞭门神 (一对) ; 双鞭门神 (一对) ; 文门 神 (大号一对) ; 文门神 (小号一对) ; 金刚门神 (一对) ; 五子联及第、满 门受荣封 (门神一对) 。 单扇门画: 和合二仙 (一张) ; 麒麟送子 (单线一张) ; 五子登科 (一张) ; 一团和气 (一张) ; 灶王爷 (三种三张) ; 裱签 (一张) ; 底纹纸 (二种) 。 现有原版:九套 一、 秦叔宝 尉迟公 (陈义文刻,8 4 年版)二、 岳飞 郑成功 (8 4 版)三、 燃灯道人 赵公元帅 (解放前版)四、 五子登科 (解放前版)五、 灶王爷 一套(解放前版)六、 装裱 (解放前版)七、 一团和气 (解放前版)八、 底 纹纸两种(8 4 年版)九、 和合二仙 (7 6 年版) 陈氏木版年画祖传下来的老版很少,只有十几块,后来的版子是 8 0年代改革 开放后,陈义文凭着自己的记忆刻印出来的,到目前为止还有几十种没有刻完。 “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 ( 团体)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 ”为了抢救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民 族民间文化遗产,老河口市政府于 2 0 0 5 年启动了“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 。陈氏 木版年画有一些作品已经走出了国门,销售到韩国、俄罗斯、奥地利、加拿大等国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家。上世纪 8 0年代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参加“湖北民间艺术展”和“首届中国艺 术节” ,有 3幅作品送至东南亚各国展出,其中 1幅作品被选入湖北版初中美术教 材,有大量作品被许多省级博物馆收藏。2 0 0 6 年,老河口市政府成立了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将陈义文木版年画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和文 化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加大了对陈义文木版年画的保护和利用力度。2 0 0 7 年 1 1 月, 陈义文及其孙子陈洪斌还参加了在武汉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中央电视台、湖 北电视台录制播放了陈义文木版年画专题片,陈义文木版年画的艺术成果得到 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表彰。陈氏木版年画于 2 0 0 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名录。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第三章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过渡风格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同武当山地区的年画、黄陂木兰山年画和武汉年画,都是 湖北著名的木版年画。美国人类学家弗朗慈. 博厄斯( f r a n z b o a s ) 和本尼迪克 ( r u t h b e n e d i c t 1 8 8 7 _ 1 9 4 8 ) 为代表的历史地理学派认为,处于不同地理环境的各种 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同时又受到外部文化传播的影响。被称为美国人类学 家之父的博厄斯提出历史特殊论和文化相对论,他反对“文化中心论” ,认为平等、 自由是各文化存在的理念。他要求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认为每一种文化都 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一个民族都有其值得尊重的价值观,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 的价值和功能。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是老河口这一地区文化独特的历史遗存。历史 上,湖北地区间的民间木版年画在传播和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形成了 具有湖北地区民间木版年画的特性。如从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与湖北地区木版年画 相比来看,它们的内容、题材、体裁及色彩等大部分是相似的。整个“湖北木版年 画讲究“有看头、有说头” ,要求把一个故事简要的介绍给读者,使之一目了然。 但是老河口地区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这一地区的文化也会受到“来自北 部地区中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接受了东部地区吴越文化的浸染,更是受到了楚文 化的熏陶,是文化发展多样性与融合性的典型范例。 ”历史地理学派的文化定义 强调传统及社会遗产, 强调文化的延续性。 从时间与空间两大维度上对文化的诠释, 将有助于揭示复杂的文化现象。地区间的这种文化渗透和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如 风土民情、社会制度、审美习惯及宗教信仰等等。 地理因素、历史因素及文化因素对于艺术形态的影响是重要的。在探讨艺术的 时间差异、空间差异及文化差异的问题上,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艺术显示了典型的 “过渡风格” 。 一、过渡风格的历时性 自先秦到现代,老河口一直处于历史沿革的“历时性”动态进程中。老河口文 化在历史上处于楚文化、吴越文化以及中原文化的交界处,这三种文化在这里相互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产生了它极具强烈的民族地域特色和魅力,是中国古 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各国由于受商周以来文化传统的宗法 制度、社会礼制的束缚,使理性精神占据了主要的位置。而楚人的祖先在战争中南 迁,并在南方楚地相对独立封闭的生存发展着,老河口处于楚地,同样也以“磁场” 的形式吸取四周文化实质,如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及审美取向等。 在古文化中,能够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相抗衡,仅有长江流域的楚文化。楚 文化对汉文化的繁荣及影响是巨大的,江汉平原的开发和长江三角洲的兴起都在我 们主流文化周边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长江流域文化作为维持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 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文化历史积淀深厚,这种特征自然会反映在文化艺术作品当 中。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最初是从河南社旗传过来的, “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 发祥地,文化底蕴异常深厚,木版年画以朱仙镇为主向全省辐射,形成古朴醇厚的 民间艺术特色。 ”通过对老可口陈氏木版年画造型、色彩等艺术特色来看,老河 口陈氏木版年画色彩虽具备民间美术色彩强烈的对比度,但整体呈现出一种稳重、 质朴、优美、乡土极浓、历史韵味十足的艺术特色。这明显的受到了河南朱仙镇木 版年画的影响。 在战国时期,楚人的思想还处于极度混乱状态。由于他们对于自然现象以及人 的生、老、病、死等现象无法解释,便用一种超凡的想象力来解释和弥补知识上的 缺陷。因此,楚人仍保留了原始氏族社会天真浪漫、淳朴风俗、神话故事和巫术观 念等。 楚人的这种浪漫主义情怀自然会通过特定的文化艺术或工艺技巧反映和传 承下来。作为具有历史积淀的民间文化艺术,自然承载了这种历史的传播功能。在 今天现存的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中,从它的题材、内容、艺术特色仍可窥视到当时 文化延续性。 我们考察的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中,包括钟馗像 、北方潍坊杨家埠代表的 和合二仙 、南方苏州桃花坞代表的一团和气等等,在题材内容上,传承了 南北木版年画的古老民间年画样式,承载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文化积淀。 二、过渡风格的空间性 老河口处在汉江中上游,位于鄂、陕、豫三省的交汇处,从水路到陆路交通便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利,历史上,是重要的水路枢纽。人类的发源地往往跟大江大水有着密切的联系。 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起源。在探讨文化的空间性差 异上,老河口本土文化的兼容性和过渡性是具有说服力的。 从地图上看,中国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黄河流域、一是在长江流域。老河 口位于长江流域的汉江上,在中国的记忆中,黄河开发的比较早,记忆也比较深刻, 宋代的金石学家、金石著作就已经把黄河流域的钟鼎仪器青铜器编成书进行流传。 在 2 0世纪初年,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也是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所以黄河流域的文化 作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形态,经过科学的发掘已经研究的相当清楚。但是长江流域的 记忆被长期忽略,费孝通先生讲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的形制构成时,他认为中华文化 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域、多元化的整体文化。而多元化表现在长江,不是在黄河。 黄河是它的主体、核心。这些年来长江流域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也相应的受到重 视,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长江流域文化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不 亚于黄河流域。 历史地理学派在强调文化的时间延续性的同时,也注意探讨文化空间性融合问 题。按照这种“文化相对论”的观点,老河口民间文化发展的多向性是具有典型意 义的。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与武当山均州草店年画、黄陂木兰山年画和武汉年画以及 与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内容题材、风格特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河口陈氏 木版年画由于经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交流,传于老河口地区,使得带有中原 地区的特色及荆楚艺术特点。朴实厚重中带有秀润,粗犷大方中带有玲珑,带有强 烈的所谓的“过渡风格” 。 三、过渡风格的文化性 老河口陈氏木版年画的“过渡风格” ,不仅体现在它的历时性和空间性,而且 体现在它的文化性。这里所说的文化包括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风俗、审美习惯、 社会制度以及和各姊妹艺术之间的兼容性和求同存异性等。费孝通先生讲过,文化 是在集体生活的人的行为和意识里边, 而不是在典籍制度当中。 行为当中不经意的, 也就是最深入的文化表现。文化是一个民族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经过不断改革的集体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8 生活经验。费孝通先生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行道养护车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航天器压力控制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智能用电系统产品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元器件测试仪器项目建议书
- 学习方法与学习心理的关联性分析
- 探索教育变革之路共创未来终身学习平台启动论坛
- 北京通州区2025届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教育创新与翻转课堂高等教育的未来路径
- 中职数学教学课件
- 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流程
- 学校中层干部选拔聘用实施方案中层干部选聘实施方案2
- 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
- 园艺植物育种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学
- 《电力机车制动系统检修与维护》课件 项目二任务四检修中继阀
- GB/T 15683-2025粮油检验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 2025吉林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电钻清洗消毒流程
- 装修贷款申请书
- 造林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 员工作风培训
- 施工现场防扬尘、防噪音、防光污染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