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大戴礼记补注》训诂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大戴礼记补注》训诂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大戴礼记补注》训诂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大戴礼记补注》训诂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大戴礼记补注》训诂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 摘要 孔广森的大戴礼记补注,是清人训解古书的典范之作,具有极高的训诂学研究价 值。我们以孔广森的大戴礼记补注为材料,以训诂学理论为基础,来总结分析其训诂 内容、方法和特色。传统的训诂学著作对训诂内容的划分并不统一,我们在吸收借鉴前人 成果的基础上,从注音、释义、校勘三个角度研究大戴礼记补注的训诂内容和训诂方 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训诂特色。 大戴礼记补注中的注音有以下几类:给古今异音字注音,给古今字注音,给难字、 僻字注音,给易讹字注音,给多音字注音,给通假字注音。注音方法有直音法、读若法、 反切法。大戴礼记补注训诂内容十分广泛:其一,对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正俗 字等用字现象均予以辨析;其二,解释词的本义与引申义;其三,在解释字词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句子的意思:其四,总结概括一句或几句甚至全章的大意;其五,分析篇章结 构层次;其六,解释篇题;其七,在容易产生歧义处注明句读;其八,阐明语法,既有对 名词、动词、形容词、虚词等词类的明确表述,又有对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的探究,对一 些语序问题也予以了说明;其九,对比喻、互文、谦辞、借代、重言、变言等修辞现象都 进行了揭示;其十,根据古诗文多押韵的规律阐明押韵;其十一,解说礼制,辨析名物, 阐发礼义等。孔广森注释大戴礼记,既注重词义的训诂,又注重阐发经义,如阐述儒 家伦理观念和易学思想等。孔广森的大戴礼记补注,典范地使用了各种训诂方法:同 音为训、音近为训是其中运用因声求义方法释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其运用直训方法释义, 主要是使用了同义词释义、义界法释义、描述性状释义等几种训诂方法;通过分析汉字的 形体结构来探求或证明古代文献中的词义,也是其常用的释义方法;此外,孔广森有时根 据具体的语境考察字词的含义,如根据上下文意、时代背景、历史事实等理解文义。从校 勘方面看,大戴礼记补注的校勘内容有改正讹字、纠正倒文、查明脱衍、校正错简等。 孔氏充分运用“本校法”、“对校法、“他校法 、“理校法 校正大戴礼记中的 讹误,他广罗异本,以“本校法 、“对校法 、“他校法 作为最基本的校勘方法,在 无他书可证时,则采用理校法,如依据上下文意、音韵学知识、修辞、古文字知识、史实、 目验等进行校勘。大戴礼记补注的训诂特色十分鲜明:其一,汉宋兼采、破除门户之 见;其二,博稽群书,参会众说;其三,广罗异本,择善而从;其四,因声求义,不限形 体。 总而言之,孔广森的大戴礼记补注是一本充满真知灼见的著作,它不拘泥于一种 方法,综合运用多种版本及各种材料,将注音、释义、校勘融为一体,训诂内容丰富,训 诂方法科学,论证非常严密,不仅是清代学者辉煌训诂成就的集中体现,也为今天的古籍 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训诂;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 , a b s t r a c t “d ad a il ij ib uz h u ”,w h i c hw a sw r i t t e nb yk o n gg u a n g s e n ,i sam a s t e r p i e c eo fq i n g d y n a s t y t h i sb o o kh a sav e r yh i g hv a l u eo fe x e g e s i s w 色t a k ei ta st h em a t e r i a lo fo u rr e s e a r c h a n dt a k ee x e g e s i st h e o r ya st h eb a s i so fo u rr e s e a r c h ,t h ea p p r o a c ha l l o wu st or e v i e wa n d a n a l y z e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so fc o n t e n t s ,m e t h o d s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b o o k i nt h ep a s t ,t h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so ft h ec o n t e n t si sn o tu n i f o r m ,b a s e do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o u rp r e d e c e s s o r s ,t h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so ft h ec o n t e n t sw a sd i v i d e di n t op h o n e t i cn o t a t i o n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c o l l a t i o no f t h r e ep a g sb yu s ,a n dw ea n a l y z e da n ds u m m a r i z e dt h e i rm a i nc o n t e n t sa n dm e t h o d s ,o nt h i s b a s i st oe x p l o r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i sb o o k f r o mt h ep h o n e t i cs i d e ,t h ep h o n e t i cc o n t e n t so ft h i sb o o ki n c l u d et h ef o l l o w i n gk i n d s :t h e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w h i c hi sp r o n o u n c e dd i f f e r e n t l yi nt h ep a s ta n dt h ep r e s e n t ,a n c i e n ta n d m o d e m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 d i f f i c u l tw o r d sa n du n f a m i l i a rw o r d s t h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w h i c h c o u l db ee a s i l ym i s t a k e nb yu s ,p o l y p h o n e ,b o r r o w e dw o r d s t h em e t h o do fp h o n e t i cn o t a t i o n i n c l u d e z h iy i n ,d um o a n d f a nq i e f r o m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v i e w , i tc o v e r saw i d er a n g e , i ti sm a i n l yr e f l e c t e d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f a c t s :a n a l y s i so fa r c h a i ca n dm o d e mw o r d s ,b o r r o w e d w o r d s ,v a r i a n tu n o r t h o g r a p h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n o to n l yt oe x p l a i nt h eo r i g i n a lm e a n i n go ft h ew o r d , b u ta l s ot oe x p l a i nt h em e a n i n go fw o r d se x t e n d e d ;n o to n l yt oe x p l a i nt h em e a n i n go fw o r d s , b u ta l s ot oe x p l a i nt h em e a n i n go ft h es e n t e n c e ;s u m m a r i z e dt h em e a n i n go ft h ea r t i c l e ;a n a l y s i s o fd i s c o u r s es t r e e t u r e ;t oe x p l a i nt h em e a n i n go fc h a p t e rt i t l e ,a d dp u n c t u a t i o nt ot h es e n t e n c e t h a ti sa m b i g u o u s ;e x p l a i nt h eg r a m m a rr u l e s ,c l e a r l ys t a t e dn o u n s ,v e r b s ,a d j e c t i v e s ,f u n c t i o n w o r d sa n do t h e rp a r t so fs p e e c h a n a l y s i so ft h eu s a g eo fi m p e r a t i v es e n t e n c e sa n dc o n a t i v e s e n t e n c e s :r e v e a l st h er h e t o r i c a lp h e n o m e n o n 。s u c ha sm e t a p h o r , i n t e r t e x t ,h o n o r i f i ct e r m s , m e t o n y m ya n dt a u t o l o g y ;t oc l a r i f yt h ep h e n o m e n o no fr h y m e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l a wo fa n c i e n t p o e t r yr h y m e ;c o m m e n t a r ye t i q u e t t e ,a n a l y s i so fn o m i n a l ;f o rs o m ec o n t e n t ,n o tt oe x p l a i ni t s i n h e r e n tm e a n i n g , b u tt oe x p l a i nt h er e a s o n sf o r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t e x ta p p e a r s :n o to n l yf o c u s o n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so fm e a n i n g ,b u ta l s o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c o n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 , s u c ha si l l u s t r a t e sc o n f u c i a ne t h i c a lc o n c e p t sa n d y i o l o g yt h o u g h t s w i t hr e g a r dt o t h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t h em e t h o d ,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t h em e t h o di ss u m m e du pa s “x i n gx u n ”, s h e n gx u n ,z h ix u n a n d j i n gx u n b ym rs u ny o n g x u a na n dk a nj i n g z h o n gi nt h e i rb o o k x u ng ux u eg a n gy a o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 i rt h e o r y , 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m e t h o d so fd ad a il i j ib uz h u ”w a ss u m m a r i z e d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a r e a sb yu s :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m e a n i n go fw o r d s t h r o u g ht h eh o m o p h o n ea n d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m e a n i n go fw o r d st h r o u g ht h es i m i l a r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o ft h ew o r d sa r et w ob a s i cf o r m so f “y i nx a n ”i n “d ad a il ij ib uz h u ”:b v a n a l y z i n gt h ep h y s i c a ls t r u c t u r eo f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si sa l s oaw a yt oe x p l o r et h em e a n i n go f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i na d d i t i o n ,k o n gg u a n g s e ns o m e t i m e sd e p e n d i n go nt h ec o n t e x tt o u n d e r s t a n dt h em e a n i n go fw o r d s ,s u c ha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c o n t e n t so ft h ea r t i c a l ,h i s t o r i c a l b a c k g r o u n d h i s t o r i c a lf a c t s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c o n t e x t f r o mt h ec o l l a t i o no fv i e w , t h ec o l l a t i o n o ft h i sb o o ki n c l u d e sc o r r e c t i o n so ff a l s ew o r d s ,c o r r e c t i o n so fi n v e r t e dt e x t ,t h e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m i s s i n gw o r d sa n ds u p e r f l u o u sw o r d s ,c o r r e c t i o n so ft h ei n c o r r e c ts e q u e n c e k o n gg u a n g s e n a p p l i e d “d u ij i a o ”,“b e nj i a o ”,1 aj i a o ”a n d “l ij i a o ”a p p r o a c h e si n “d ad a il ij ib uz h u w h i c hi sp r o p o s e db yc h e ny u 卸t oc o r r e c tm i s t a k e si nh i sb o o k h ec o l l e c t e dal a r g en u m b e ro f v e r s i o n s ,“d u ij i a o ”,“b e nj i a o ”,t aj i a o ”i sh i sb a s i ca p p r o a c h t oc o l l a t e ,w h e nt h e r ei sn o _ i o t h e rm a t e r i a l s ,h eo f t e nu s e dt h em e t h o do f l ij i a o ,f o re x a m p l e ,b a s e do nt h ec o n t e n to ft h e m e a n i n go ft h ea r t i c l e ,p h o n o l o g yk n o w l e d g e ,r h e t o r i c ,k n o w l e d g eo fa n c i e n tw r i t i n g ,t h ef a c t so f h i s t o r ya n ds oo n f i n a l l y , b a s e do nt h ea b o v es t u d y , w es u m m a r i z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i s b o o k :g e tr i do fs e c t a r i a n i s m ,a d o p t e dt h ee x e g e s i sm e t h o do fh a nd y n a s t ya n dt h es o n g d y n a s t y ;r e f e r e n c et oal a r g en u m b e ro fb o o k s ,r e f e r e n c et ov a r i o u sv i e w so fo t h e r s ;r e f e r e n c e t oal a r g en u m b e ro fv e r s i o n sa n dt h e ns e l e c to n eo ft h ec o r r e c tp o i n to fv i e w ;n o to n l yt h r o u g h t h es h a p e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t oe x p l o r et h em e a n i n go ft h ew o r d ,b u ta l s ot h r o u g ht h ev o i c e s o fc h a r a c t e r st oe x p l o r et h em e a n i n go ft h ew o r d i ns h o r t ,”d ad a il ij ib uz h u ”i sab o o kf u uo fi n s i g h t s ,i td o e sn o tr i g i d l ya d h e r et oa m e t h o d b u tr a t h e ri n t e g r a t e du s eo fv a r i o u sv e r s i o n sa n dav a r i e t yo fm a t e r i a l s i nt h eq i n g d y n a s t yp r o p r i e t ya r e a so fr e s e a r c h ,t h i sb o o ko c c u p i e sa n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 i t i sr i c hi n c o n t e n to fe x p l a n a t i o n ,t h em e t h o di sh i 【g h l ys c i e n t i f i c ,s u b t l ei ni t sr e a s o n i n g i t sn o to n l y r e f l e c t st h eb r i l l i a n t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s c h o l a rb u ta l s op r o v i d e sv a l u a b l e e x p e r i e n c ef o rt o d a y sa n c i e n ts t u d y k e yw o r d s :e x e g e s i s ;k o n gg u a n g s e n ; d ad a i l ij ib uz h u 目录 一、前言1 、 月u 舌 ( 一) 孔广森与大戴礼记补注。1 ( - - ) 大戴礼记补注的研究现状2 ( 三) 大戴礼记补注的版本情况2 二、大戴礼记补注注音研究2 ( 一) 大戴礼记补注的注音对象。3 ( 二) 大戴礼记补注的注音方法。:4 三、大戴礼记补注释义研究。5 ( 一) 大戴礼记补注的释义内容5 ( 二) 大戴礼记补注的释义方法1 7 四、大戴礼记补注校勘研究。2 0 ( 一) 的思想倾向这篇研究大戴礼记补注思想的博士论文外,学术 界尚未有对它进行专门系统研究的著作,对它的研究大都散见于一些对大戴礼记进行 校注的著作中。如王念孙、王引之的大戴礼记校释,洪颐煊的孔子三朝记注,俞越 的大戴礼记平议,王树楠的校正孔氏大戴礼记补注,孙治让的大戴礼记斟补, 于鬯的大戴礼记校,戴礼的大戴礼记集注,当代高明的大戴礼记今注今译,方 向东的大戴礼记汇校集解,黄怀信的大戴礼记汇校集注。此外单篇研究大戴礼记 的论文中也涉及到了对大戴礼记补注个别问题的研究,如任铭善的( 大戴礼记) 小 识,方向东的( 大戴礼记) 历代校释辨误、 :( 大戴礼记) 释诂和( 大戴礼记) 诂正, 谢贵安的 ( 大戴礼记) 经文校正和( 大戴礼记校正二十则等。这些著述很多都是为 研究大戴礼记才对大戴礼记补注校注上的个别问题进行探讨,目前尚无人从注音、 释义、校勘等方面对该书做全面的训诂研究,大戴礼记补注的训诂价值未引起学术界 的足够重视。 ( 三) 大戴礼记补注的版本情况 大戴礼记补注第一次被刊刻是在乾隆五十九年,由孔广森的弟弟孔广廉主持刊行。 嘉庆年间,孔氏仪郑堂刊刻弭轩孔氏所著书,其中的大戴礼记补注依据的即是乾 隆初刻本。此后流传的版本也多是据乾隆初刻本刊印。大戴礼记补注版本众多,除弭 轩孔氏所著书外,还有丛书集成初编本,皇清经解本,续修四库全书本,国 学基本丛书排印本( 附王树枘校正十三卷) ,中华书局十三经清人注疏排印本( 附 王树槽校正十三卷,孙诒让斛补) ,又有曲阜文管会藏稿本,天一阁文管所藏清抄 本( 清丁授经校注并跋) 等。近些年有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书店皇清经解影印本,另外,还有山 东友谊书社的影印本、齐鲁书社影印本等。 本论文采用的是1 9 9 5 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嘉庆刻拜轩孔 氏所著书本。 二、大戴礼记补注注音研究 ( 一) 大戴礼记补注的注音对象 注音是孔广森训诂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注音的内容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1 注明古音 一些字随着时空的演变,读音也发生了变化,孔广森为这些字注明古音,以使后人认 识到这些字的语音转变过程。如: 诰志第七十:“车不建戈,远迩咸服。”孔广森补注:“服,古音焚。力 “服 字古音( b 6 ) ,由于时间的推移,读音发生改变,孔广森为之注明古音,使人们 了解“服 字在语音上发生的变化。再如: 投壶第七十八:“曾孙侯氏,今日泰射,于一张侯参之曰:今日泰射,四正具 举。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处,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质参既设, 执旌既载。干侯既亢,中获既置。”孔广森补注:“射古音序,与下举、誉为韵。竹 在古代,“射 与“举 、“誉 押韵,但后来“射 字读音发生变化,后世变得不 押韵了,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所释文旬的押韵情况,孔广森便为“射字注明古音。 2 给古今字注音 古今字是一种历史现象,即由兼职字( 古字) 到专职字( 今字) 的一种发展现象,是 文字形体分工细密的一种表现。一个古字往往加上形符形成多个今字。看到今字易理解文 章内容,如用古字,由于其多义性往往不易把握,孔广森便为其注明古音,以区分词义。 如: 千乘第六十七:“推而内之水火,人也弗之顾矣,而况有强适在前,有君长 正之者乎? 丹孔广森补注:“内音纳一 “内 的本义是纳入、进入,说文:“内,入也,从口,自外而入也。一町后引 申为里面、亲近、妻子等。由于“内 承担的义项较多,为表达明确,就在“内 字的基 础上增加“系”符,用以承担“内 的接收、接纳之义。因而说“内 是“纳 的古字, “内 和“纳 为古今字。孔广森以“某音某”的形式明确了“内和“纳”的古今关系。 3 给难字、僻字注音 大戴礼记中有一些难字和生僻字,不利于辨认,孔广森为其标注字音,以使读者 顺利读懂原文。如: 夏小正第四十七:“梅、杏、杷桃则华袍桃,山桃也。”孔广森补注:“艳音 斯。竹 夏小正第四十七:“见遇而后数之,则鸿雁也。 孔广森补注:“递音逝。” “丰也 、“递”均是僻字,文献中很少使用,为了扫清读者阅读障碍,孔广森予以注 音。 4 给易讹字注音 一些汉字在书写、传抄过程中由于形体相近容易发生讹误,孔广森通过给这类字注音 来避免讹误。如: 夏小正第四十七:“日冬至,阳气至始动,诸向生皆蒙蒙符矣,故麋角陨,记 时焉尔竹孔广森补注:“日,人食反。篇中日旧多作曰,蹇日字也。唐石经 3 书日皆为曰,其音聿之曰,缺上以别之。 “日”字与“日 字形近,易讹误,孔广森为之注音以避免发生讹误。 5 给多音字注音 汉语中一字多音的现象普遍存在,同一个汉字音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同,孔广森 给其注音以助于理解文义。如: 曾子疾病第五十七:“曾子日:微乎! 吾无夫颜氏之言,吾何以语汝哉! 孔 广森补注:“语,去声。” “语 是一个多音字,读上声时为名词,读去声时为动词,王聘珍日:“孔氏檀弓 疏云:语,告也。嘲大戴礼记补注标出了“语的声调,同时也就明确了“语 为动词,是“告诉 的意思。 6 给通假字注音 通假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汉字的性质是表意的,但借字只 起表音作用,形与义错位,容易导致误解。因此,要寻求它的意思,只有从其读音上去寻 求它的本字。孔广森用本字为通假字注音,使文意不解自明。如: ( 千乘第六十七:“推而内之水火,入也弗之顾矣而况有强适在前,有君 长正之者乎? ”孔广森补注:“适,读曰敌燕义莫敢适之义也,史记田 单传适人开户,并假借以为敌字” “敌”古音在定母锡部呻1 ,“适”古音在书母锡部阿。二字韵母相同。说 文:“敌,仇也。 岬段玉裁注:“古多假借适为敌。 口h 一墨子经说 上:“兄弟,俱适也。”孙诒让间诂:“适,读为敌。言相合俱相耦敌。 n 1 以3 故“敌、 适 为通假字。孔广森以“某读日某”的形式注明了“适 与“敌的通假关系。 千乘第六十八:“以中情出,小曰间,大日讲。”孔广森补注:“以中情出,谓 以国中情实探泄于外者。以小事出日间,以大事出曰讲,讲读曰构战国策交构之 字皆为讲间,邦谍也构,邦沟也。” 讲,见母东韵饽h 啦5 6 。构,见母候韵1 17 1 。候东对转,故“讲、构 古可通用。王 聘珍日:“讲,读日构,本亦作构,谓交构也。国语日:怨构诸侯。嵋町孔广 森引战国策证明了二字的通假关系。 ( 二) 大戴礼记补注的注音方法 孔广森在注明字音时,用了直音、读若、反切等方法。 1 直音法 直音法,即用一个字直接给另一个字注音。这种注音方法简单明了,孔广森经常采用 这种方法给汉字注音。如: 夏小正第四十七:“初昏,织女正东乡。”孔广森补注:“乡音向。 “乡 通“向 ,孔广森以“某音某 的形式指出“织女正东乡 中的“乡 在这里 应读作“向 ( x i 6 n g ) ,既注明了读音,又明确了二字的通假关系。再如: 4 曾子立事第四十九:“君子终身守此勿勿也。竹孔广森补注:“勿音没。 “勿 古音为明母勿韵啦,与“没 音同,孔广森以“某音某 的形式注明了“勿 字的古音。 2 读若法 读若法是以打比方的方式为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注音的方法。它是孔广森为汉字注音 采用的另一重要方式。如: 用兵第七十五:“历失制,摄提失方,邹大无纪 孔广森补注:“邹,读从正 月为陬之陬。” “陬 在“正月为陬 中音“z o u ,通过孔广森的注释我们知道“邹”音“z o u ”。再 如: 朝事第七十七:“君亲致雍既,还圭、飨食、致赠、郊送,所以相与习礼乐也丹 孔广森补注:“既,读如既禀称事之既一 “既禀称事 中的“既 通“饩 ,意思是赠送别人粮食或饲料,“饩 音“x 1 ,孔 广森以“某读如某某之某的形式注明文中的“既 通“饩”,音“x l 。 3 反切法 是指用两个字来注另一个字的音的注音方法。反切上字与所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 字与所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孔广森偶尔也采用反切法来为汉字注音。如: 保传第四十八:“取玩好,自执器皿;亟顾环面,御器之不举不藏 孔广森补 注:“亟,去例反” “去 的声母为“q ,“例 的韵母为“i ,声调为四声,故知“亟 读音为“q 1 。 再如: 哀公问五义第四十:“五凿为政,心从而坏”孔广森补注:“凿,曹报反。丹 “曹 的声母为“c ,“报”的韵母为“a o 声调为四声,故知“凿 古音为“c a o 。 大戴礼记补注释义研究 ( 一) 大戴礼记补注的释义内容 大戴礼记补注的释义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辨析用字、诠释词义、分析语法、说明 修辞手段、串讲旬意、讲解篇章结构、作题解、明押韵等。 1 辨用字 文献古籍中的用字极为复杂,存在着众多的古今字、异体字以及正俗字等现象,有的 往往难于辨认。孔广森对此进行了恰切的分析和探讨,为正确理解原文扫清了文字障碍, 如: ( 1 ) 注明异体字 5 保传第四十八:“于是有进善之旖,有诽谤之木,有敢谏之鼓,鼓夜诵诗,工 诵正谏,士传民语”孔广森补注:“於即旌字旗首注析羽曰旖。” “旆同“旌”是囡声符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王聘珍日:“玉篇云:旆同旌。 说文云:旌,析羽注旄首,所以精进士卒。”【5 ) ”6 2 王树楠日:“于是有进善之 旖。太平御览一百四十六皇亲部引於作旌。川们郇拍黄怀信日:“於, 旌异体。 n 们郇3 4 7 少间第七十六:“大犹已成,发其小者;远犹已成,发其近者。”孔广森补注: “犹,即猷字,本从犬旁酋,左形右声,后人或著犬于右。竹 “犹( 猫) 和“猷 是同一个字,最初为“猷”,后来人们书写时有时变换这一字 偏旁的位置,而出现了“犹( 猫) 字。 公冠第七十九:“公玄端与皮弁皆辑,朝服素辑 孔广森补注:“辑即 辑字” “轷 与“辑”是因形符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孔广森以“某即某 的形式指明了二 字的异体关系。 ( 2 ) 注明古今字 朝事第七十七:“古者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义,以亲诸侯”孔广 森补注:“义,周礼作仪,古文省肆师治其礼仪,故书亦谓义” “义、仪”为一对古今字。说文:“义,己之威仪也。川们”射说明“义”即“仪 之本字。威仪字古作义,后“义”借为道义字,故又加,f 旁而造“仪字,以为威仪之仪, 即所谓后起本字。孔广森引周礼春官肆师表明了“义、仪”的古今关系。 虞戴德第六十九:“故有子不事父,不顺;有臣不事君,必刃。”孔广森补 注: “到即倒字。案倒本无人旁,说文新附” “到、倒 为一对古今字。倒本作到,庄子外物:“草木之到植者过 半而不知其然。”司马云:“锄拔反之更生者日到植。m 】唧3 孔广森以“某即某 的形 式表明了二字的古今关系。 ( 3 ) 注明通假字 ( ( 夏小正第四十七:“昆小虫抵虫氐。昆者,众也,由魂。魂也者,动也,小虫动 也。”孔广森补注:“由,即犹字, 孟子: 王由足用为善。亦以由 为犹丹 “由、犹同为余母幽韵呻1 呻1 7 9 ,音同,故可通用。孔广森指出“由、犹 二字古通, 并举孟子“王由足用为善 为证,做到了信而有征。 卫将军丈子第六十:“都其富哉,任其戎。是仲由之行也 孔广森补注:“子 路,卞人,为卫大夫,注有误文。一读哉任其戎为句。哉,古通以为材字丹 “哉、材”古音韵部相同,故可通假。孙诒让日:“孔引或读是也,“陛当读为生, 6 都当读为储,生储其富谓能足食,材任其戎谓能足兵也。性,生;都,储;哉,材, 并同声假借字。古文尚书哉字并作才,此以哉为材,与彼可互证。川1 2 2 1 ( 4 ) 注明正俗字 夏小正第四十七:“畅也者,终岁之用祭也,言是月之始用之也 孔广森 补注:“旧本云畅一作赐,按篆文畅正从田,从中者俗书耳。” “踢”是唐以来的俗字。孔广森通过对文字“畅、赐”正俗关系的揭示,明确了不同 版本中存在异文的原因。 2 阐释词义 词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表义单位。不理解单个的词语,句子以至整篇文章就无法理解, 因此词语训释历来是训诂家注解的重点。大戴礼记补注对词义进行了深入、精当的探 究。如: ( 礼察第四十六:“夫本l - e 塞,乱之所从生也,犹防之塞,水之所从来也。竹 孔广森补注:“防,堤也。升 孔广森指出“防 的意思是堤,他的解释与说文的解释完全相同,说文解字 日:“防,堤也。 h 九5 再如: 夏小正第四十七:“言乃睇,何也? 睇者,眄也眄者,视可为室者也丹 孔广森补注:“说文解字:眄,斜视也。南楚谓眄曰睇。” “眄 的本义是斜着眼看,孔广森直接引说文解释了“眄 字的本义。 以上为解释词的本义。孔广森不仅解释词的本义,而且还解释词的引申义。如: 王言第三十九:“其于信也,如四时春秋冬夏。竹孔广森补注:“四时,喻 有常竹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一年四季有规律地变化着,经久不变,故此处用来比喻诚信 的经久不变。再如: 王言第三十九:“是故君先立于仁则大夫忠而士信,民敦,工璞,商悫,女 憧,妇空空”孔广森补注:“玉未治日璞,喻质素也。一 孔广森先指出璞的本义是未被雕琢过的玉石,接着指出此处是用来比喻工人的人品纯 真质朴。 3 解说句义 扫除古书阅读障碍,有的只要给其中的某个字注音或解释个别的词、或者正确句读, 文意便豁然贯通。但有的古书文句在注音、释词、断句之后,句意仍旧难明,还必须对句 子进行诠释,加以申说,旬意才能贯通。孔广森在解释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句子的 意思,以揭示其思想内容。如: 曾子事父母第五十三:“由己为无咎则宁,由己为贤人则乱竹孔广森补注: “言谕亲于道,使无大咎,则可以安也。将责难陈善,使其亲由己而为贤人,则失无 犯之义。” 7 孔广森明确了“由己为无咎则宁,由己为贤人则乱 这句话的含义:劝谏父母,是为 了让父母免去过错而已。如果规劝他的错误并提出有益的建议,而使有过错的父母变成了 贤人,那是犯上作乱。再如: 哀公问于孔子第四十一:“身以及身,子以及子,配以及配。君子行此三者, 则忾乎天下矣竹孔广森补注:“犹孟子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入之 幼 孔广森用孟子里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来模拟解释“身以 及身,子以及子,配以及配。君子行此三者,则忾乎天下矣”的意思,帮助读者理解和认 识“身以及身,子以及子,配以及配。君子行此三者,则忾乎天下矣 的内涵,从而达到 了疏通句意的目的。 4 概括大意 概括文章大意是指在一句或几句甚至全章之后,总结概括出其中表达的中心含义。孔 广森为使全文各章节的文意更加明显,帮助读者全面而完整地理解原文,可以使读者对章 节大意有一个总的了解,对一些文意进行了概括。如: 劝学第六十四:誓玉居山而木润,渊生珠而岸不枯为善而不积乎,岂有 不至哉! ”孔广森补注:“自篇首尽此,荀卿劝学本文也。别其条趣,凡为五端: 第一,君子日已下,言性与习移,质由学4 j 6 ;第二,孔子日以下,言德比有 邻,善必有师,慎其所与,无涅而缁;第三,物类之从以下,言言为枢机,行为 坊表,远耻之萌,绝祸之兆;第四,积土成山以下,言遵道而行,积小高大,一志者 成,攻异斯害;第五,昔者瓠巴鼓瑟以下,又言学之成效,以中诱励。诗日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者也。” 孔广森将劝学篇首至“岂有不至哉 划分为五个部分,并分别概括了各部分所表 达的含义。再如: 四代第六十八:“子曰:群然,威然,颐然,军然,踏然,柱然,抽然, 首然,佥然,湛然,渊渊然,淑淑然,齐齐然,节节然,穆穆然,皇皇然。”孔广森补 注:“凡此皆人之仪。” 大戴礼记这部分连续用了十六个形容词,孔广森指出所有这些讲的皆是人的礼仪, 准确地概括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5 分析层次 为让人们更好更准确地理清文章的脉络,孔广森有时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来为文章 划分层次。如: 夏小正第四十七:“正月竹孔广森补注:“夏小正建寅之月也。此章经文 凡二十二事,启蛰一也,雁北乡二也,雉震啕三也,鸡桴粥二十二也,传有一事 分释者,有二事并释者,文既错糅,故条别之,著于每月之下。井 夏小正一章内容易错乱,孔广森为夏小正分了章节,于每层末句后面注明“一 8 也、二也 等,读起来层次更为清晰。再如: 文王官人第七十一:“王曰:于乎,女因方以观之 孔广森补注: “女因方 以观之,总下六事。竹 孔广森指出这是一个总分句,“女因方以观之”是总起句,总领以下的“观诚、考志、 视中、观色、观隐、揆德 六条。 6 解释篇题 为了方便读者,孔广森为大戴礼记每篇的标题作了解释。这些解释,有的说明取 名的理由,有的是概括介绍文章的思想内容或故事情节。如: 礼察第四十六孔广森补注:“言人君审查取舍之事,故以礼察名篇。” 孔广森认为礼察篇以“礼察 命名的原因是此篇讲的是“人君取舍之事。再如: 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孔广森补注:“制言者,法言也。篇大,故分为三骨 曾子制言包括曾子制言上、曾子制言中和曾子制言下三篇,孔广森 先解释了曾子制言中“制言 本身的字面含义,然后分析了曾子制言分为三篇的 原因。 7 阐明句读 句读失误必然导致误解古籍,分析旬读是准确理解文意的前提,为更好训释文献,孔 广森常在容易产生歧义处注明句读。如: 用兵第七十五:“蜂虿挟螫而生见害,而校以卫厥身者也井孔广森补注: “此非说蚩尤也,注失其读,当以蜂虿挟螫而生句,见害而校为句,言蜂虿生而挟毒, 见害已者则与之校,所以卫其身也,喻圣人作兵亦所以自卫也一 卢读“蜂虿挟螫 句,“而生见害”句,“而校”属下读。孔广森指出卢辩断句的错 误,认为应该以“蜂虿挟螫而生 为句,“见害而校 为句。通过孔广森的断句,我们了 解到这句话的意思是:蜂、蝎一类的毒虫都带着行毒的本能而生,受到祸害就行毒报复, 来保卫它的性命。再如: 盛德第六十六: “是故古者天子孟春论吏德行能功。”卢辩注: “考群臣之 德行”孔广森补注:“能下宋本衍理字,从朱本删,然朱本注在德行下,亦沿宋本 之误。德行能功,即下文四者。注偏举德行,读者遂于德行断句,失之。” 宋本、朱本均在“德行 下断句。下文中提到“能得德法者为有德,能行德法者为有 行,能理德法者为有能,能成德法者为有功”四个方面,孔广森据此推断在“德行”下断 句是错误的,应在“德行能功”下断句。 8 通释语法 词义与词的语法作用有密切的联系,由于对句子的内部语法关系理解不同,词义也就 不同,句义也就不一样。其真义如何,只有仔细分析上下文关系来求得。大戴礼记补注 中既有对名词、动词、形容词、虚词等的明确表述,又有对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语序的 探究。如: 9 ( 1 ) 揭示词类 揭示名词 诰志第七十:“于时龙至不闭,凤降忘翼,鸷兽忘攫,爪乌忘距,蜂虿不螫 婴儿,蚊虻不食夭驹,雒出服,河出图。孔广森补注:“鸷兽,貔貅之属爪鸟,鹰隼 之属。” 孔广森指出鸷兽,是指貔貅一类动物的名称。爪鸟,是指鹰隼一类动物的名称。孔广 森用“之属的训式对“鸷兽、爪鸟 两词加以注解,表明两词都是名词。 夏小正第四十七:“湟潦生苹。湟,下处也。有湟然后有潦,有潦而后有苹 草也。”孔广森补注:“苹,水上浮萍也。湟,隍也,有水日池,无水曰隍。潦,行 潦也七月雨盛,湟之涸者亦为潦,故日有湟然后有潦 孔广森分别解释了“苹 、“湟”、“潦这三个词的含义,指明“苹 是指水上的 浮萍,没有水的低洼处叫“湟 , 潦是指“行潦,表明它们为名词。 揭示动词 保传第四十八:“及秦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