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pdf_第1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pdf_第2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pdf_第3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pdf_第4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实现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和农业竞争 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农业生产总体水平和农 村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不等于农业实际产出能力,但两者存在数量上依存关系。通过 分析吉林市农业投入产出关系,并对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构定量与定性分析得出 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存在着以下不足:农村劳动力队伍庞大,农业严重超载;耕地 大幅度减少;农业基础设施与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依然靠天吃饭;农业投入产出边际 效益递减;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对吉林市农业状况分析,吉林市农 业产值占农业总收入一半以上,而粮食作物所占比例很大。通过论证,只有在严格保护 耕地: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发展机械化:积极 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提高 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减少政府“变量”等等,才能实现预期目标。经过努力,在“十 - 五”期间吉林市农业会得到很大的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 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望突破4 0 0 0 元大关,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 从业人员的比重预计减少到4 2 ,农村城镇化水平( 农村城镇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比 重) 预计达到2 5 ,2 0 1 0 年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预计达到8 年,2 0 1 0 年农村基本建 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吉林市;农业;评价;综合生产能力 a b s t r a c t a g r i c u l t u r a l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p r o d u c t i o nc a p a c i t yc a l ls t a b i l i z et h el e v e l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o u t p u ta n da g r i c u l t u r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a tp r e s e n tu n d e r c e r t a i nc o n d i t i o n ;i t i sa l li m p o r t a n tc o m p o n e n to f s o c i a lp r o d u c t i o nc a p a c i t y ;i ti st h em a i ns i g nt om e a s u r e g e n e r a ll e v e l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r u r a le c o n o m i cs t r e n g t ho f ac o u n t r yo rw i t h i na r e g i o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p r o d u c t i o nc a p a c i t yd o e sn o tm e a nt h ee x a c ta g r i c u l t u r a l o u t p u tc a p a c i t y ,b u ti n t e r d e p e n d e n c ei nq u a n t i t y b ya n a l y z i n ga g r i c u l t u r a li n p u t - o u t p u t r e l a t i o n so f j i l i nc i t y ,a sw e l la sa n a l y z i n gq u a n t i t a t i v eo f 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p r o d u c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a n dq u a l i t a t i v eo f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i o nc a p a c i t y ,i t p r o v e st h a tt h e r ee x i s t ss o m ep r o b l e m sa sb e l o w :h u g er u r a ll a b o rf o r c e ,a g r i c u l t u r es e r i o u s o v e r l o a d i n g ;s u b s t a n t i a lr e d u c t i o no f 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 ;a g r i c u l t u r a lf a c i l i t i e sc a n n o ta d a p t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 r u r a le c o n o m y ,p e o p l es t i l lr e l yo ng o d ;d i m i n i s h i n gr e t u r n si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i n p u ta n do u t p u t ;e x p a n d i n gi n c o m eg a pb e t w e e nu r b a na n dr u r a lt h e s ea r et h e p r o b l e m st ob es o l v e d 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 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i nj i l i nc i t y , a g r i c u l t u r a lt o t a lo u t p u ta c c o u n t si sb e y o n d m o r et h a nh a l f o f t h et o t a lr e v e n u ei nj i l i nc i t y , a n dt h ep r o p o r t i o ni sl a r g e rc o n c e r n sf o o dc r o p s i tp r o v e dt h a to n l y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b e p r o t e c t e dw e l l ,s t r e n g t h e ni r r i g a t i o nw o r k s a n de c o l o g i c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m p r o v ea b i l i t y a g a i n s tn a t u r a ld i s a s t e r s ;v i g o r o u s l yd e v e l o pm e c h a n i z a t i o n ;a c t i v e l yd e v e l o pt h ep r o c e s s i n g i n d u s t r y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s ;a c c e l e r a t ei n n o v a t i o ni na g r i c u l t u r a l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t oi m p r o v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t e c h n o l o g yq u a n t i t yc o n t a i n e d ;p r o m o t et h er e e m p l o y m e n to ff a r m e r s , i m p r o v el e v e l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r u r a lu r b a n i z a t i o n ,r e d u c e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v a r i a b l e s ,”a n d s oo n ,t h ed e s i r e do b j e c t i v e sc a nb ea c h i e v e d t h r o u g he f f o r t s ,d u r i n gt h e ”1l t hf i v e y e a r p l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ei nj i l i nc i t yw i l ld e v e l o pg r e a t l y :t h eg r a i n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p r o d u c t i o n c a p a c i t yw i l lb ef u r t h e ri n c r e a s e d ,a n d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i v i t yf u r t h e re n h a n c e d ,n e ti n c o m e o f p e rf a r m e ri se x p e c t e dt ob r e a k t h r o u g h4 0 0 0y u a n t h ep r o p o r t i o no f h i r e de m p l o y e e sa s t h ef i r s ti n d u s t r i e si se x p e c t e dt od e c r e a s et o4 2 t h el e v e l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i nr u r a la r e a s ( t h ep r o p o r t i o no f u r b a np o p u l a t i o no f r u r a lt ot h er u r a lp o p u l a t i o ni nt h ew h o l ec i l ,y ) i s e x p e c t e dt oa c h i e v e2 5 b y2 0 1 0 ,t h ea v e r a g el e n g t ho f b e i n ge d u c a t e do f r u r a lr e s i d e n ti s e x p e c t e dt or e a c he i g h ty e a r s ,an e wt y p eo f r u r a lc o o p e r a t i v em e d i c a lc a r es y s t e mw i l lb e e s t a b l i s h e db y2 0 1 0 ,t h er u r a ls o c i a ls e c u r i t ys y s t e mw i l lb ef o u n d e da n db ep e r f e c t e d k e y w o r d s :j i l i nc i t y ;a g r i c u l a n a l ;e v a l u a t i o n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p r o d u c t i o nc a p a c i t y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 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 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 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逝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z 堡垂丝 f 磊: 指导教师签名:篁: : 日 期:翘:z ! 日 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弓口 农业是基础,一个地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何,决定着这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 高低。研究如何提高一个地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粮食自给率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国内粮食的生产与消费,农业的 发展方向,而且对世界粮食市场的稳定和繁荣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粮食问题上,我国通 常有种流行说法,即认为粮食是战略物资,不是普通商品。如果不能自给自足,在出现严重 的饥馑或国际社会实施粮食禁运进行制裁时,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建设,是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结合点,是解决当前矛盾和促进长远发展的结合点。 既有利于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又有利于防范市场风险:既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又能提升 农产品竞争力;既是缓解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治本之策。这 是一项长期管用的基本工程。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解 决了这个问题,就夯实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一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内涵及现实意义 一、生产力基本理论 ( 一)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认识、改造和建设世界 的能力系统,而生产力系统是由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 自然生产力是其前提和基础,社会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自然生产力中,自然界的 自然力是其基础和要素,生物的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社会生产力中,物质生产力 是其基础和条件,精神生产力是其关键和先导,人才生产力是其主体和主导【l j 。而且生 产力系统是一个有规律地运动发展着的统一整体;有机联系、重心转移、互动发展的生 态规律是生产力系统生产力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范畴,也是马克思人的学说 的重要范畴,它鲜明地反映了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和地位,体现了马克思的人的学说与 历史观之间的内在联系。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人类社会的 存在是和生产力分不开的。人类要进行活动,首先要能够生存下来;人要生存下来,就要有 维持自己生活的物质资料;人要获得物质生活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劳动;人要进行生产 劳动,就必须具有生产力。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生产力及其发展,社会发展的根 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在 这两种矛盾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是决定性的,它决定着上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一般 法则。这种新生产力定义的提出,深化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深化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关系,深化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 二) 邓小平生产力理论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生产力理论基本内涵。邓小平认为要摆脱贫穷落 后的状态,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根本任务或者说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 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邓小平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从根本上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作法,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是说社会主义 制度不仅是消灭剥削制度,而更为重要的是使生产力从私有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创造 出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的生产力。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 共同富裕”【z j 。 2 ( 三)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中,生产力是交换价值的原因,而不是结果,生产力要比交换 价值重要的多。“有了生产力,即使失去了财富,还可以生产出来;但使只有财富而没 有生产力,财“。富用完时便会一无所有。” 3 1 发展生产力是李斯特国家经济学的理论核心。 他认为为了发展生产力,作为国家应动用一切力量,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建立健全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保证法律的公正,保证国内市场的自由、统一,与其他国家独 立自主地开展经贸关系,有效地提高国内资源的利用效率等。不能仅仅把交换价值( 如 g d p ) 作为衡量国力的主要尺度,应综合运用各种测度生产力的指标来衡量国家生产力 的发展状况。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由三部分构成一物质生产力系统、制度生产力系统和精 神生产力系统。从理论框架看,它透过经济学范畴孕育了一种历史价值观,并为我们揭示 历史发展之谜呈现了三个分析框架一经济分析框架、制度分析框架和精神分析框架f 4 】。 李斯特生产力理论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进而与历史唯物主义有内在联系。从概念继承关 系看,马克思不仅直接继承了李斯特的”生产力”概念。而且他把生产力作为一个理论体系 来把握也深受李斯特的影响。从内容统摄关系看,李斯特生产力理论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 在内容上的相关性也非常明显:最为重要的是,马克思通往”哲学新视界真正前夜”的道路 正是通过批判李斯特生产力理论来实现的。在理论层面,李斯特生产力理论对于消解”第 二演化图示说”、”经济决定论”等唯物史观理论困境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内涵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农业发展学说中的一个概念是从农业发展实践中认识和提 出的,对农业发展有重大意义,很有必要从理论上阐明它的科学概念和内涵、因素构成。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整体性的观点,运用系统方法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 系统考察,就要求把农业生产投入产出的全过程视为一个整体,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投入 产出分析,通过考察分析可以看出,农业生产和其它部门生产有相同之处,也有特殊之 处。相同之处是农业生产也同样遵循着能量转换和物质不灭定律,也是通过一定量的物 质能量投入产出一定量产品的过程二者不同之处由农业生产过程自身投入产出的特点 所决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除具有一般综合生产力的内涵外,还有其特殊含义,即农业 生产过程是生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机体同环境之间通过光合作用和同化作用进行 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的过程,特别是农业基础性产业一生产第一性产品的种植业是一种 不完全投入,其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能量,既有自然能投入的一面( 如光、热、降水、上 地自然肥力等) ,又有人工投入( 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等) 的一面。农业生产诸要素的投人 与产品产出的过程,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进行的。因此,在 投入产出中,一方面,农业的生产投入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投入,其中既包括物质投入 和社会投入的人工投入,也包括自然能力的投入。另一方面农业的产出也是由多种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6 年版,第3 2 1 页。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在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实现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和农业竞争力。 3 样产品构成的综合性产出。即由于一定面积实行复种、轮作、间作、套种等形式生产出 的多种农业主、副产品以及进一步通过生物加工形成的肉、奶、蛋等养殖产品,而且生 产这些产品的过程中,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生态经济关系。 上述情况表 明,农业投入产出过程中各种投入和各种产出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影响和因果关系, 从而表现出很强的系统整体性一方面农业各项投入要素有一个优化配置问题,不同投 入要素组合,会得到不同的产出效果:另一方面,农业内部与其它二、三产业的产品之 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生态经济关系,如作物的种植结构、畜群结构、农林 牧结合、种养加、农工商一体化协调发展等。因此,只有从宏观、系统、综合的角度才 能正确把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科学内涵。如果再深入地分析一下农业的投入产出关 系,可发现它由两个相关的阶段构成:一是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过程,二是将投入的生 产要素转化为产出的过程。与之相联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理论上也将存在两个层次 构成,一层仅与物质投入( 包括自然投入和人工物质投入) 有关,另一层则与物质投入如 何转化为产出有关。前者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物质基础条件,后者为促进转化的环境 条件或软投入:前者可称为潜在农业生产能力,后者可称为转化能力。因此,也可以说: “可以被农业生产使用着的物质生产能力与生产过程中的转化能力之和构成有可能在 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合力称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 在现实生产活动中,潜在农业生产能力和转化能力是构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两个 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的农业产出能力即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再从生 产关系一定要适合于生产力性质的角度分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涵义,不仅包括农业 综合生产力的一面,而且也包括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一面,二者的协同合力才构成 真正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为,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生产力尽管 决定着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二者必定各有其特定的内容 和涵义,是互不包容的两个范畴。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毕竟不完全等同于生产力,其中 明显的含有浓重的生产关系成分。也就是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不仅包括农业综 合生产力内容,也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内容,二者的结合构成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社会经济条 件下,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形成的潜在生产能力,和形成现实产出能力的转化能力, 共同构成的可提供某一特定水平的农业综合产出的能力。也可称之为农业生产诸要素综 合投入形成的农业综合生产力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相结合构成可能达到的农业综合 产出能力。 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农业生产意义 ( 一)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 我国有1 3 亿人口,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要以较少的土地养活较多的人口, 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必须把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打牢。“3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 4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始终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剑”。我国农 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 5 年 中,粮食年际增减超过2 5 0 亿kg 的就有1 1 年,产量波动过于频繁、幅度大,对粮食供求 关系和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3 。今后,我国人口资源矛盾将日益突出,要以较少 的土地养活较多的人口、满足同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必须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搞上去,把 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打牢。 ( 二)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 不断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土地生产率;另外,必须推进农 业现代化,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促进粮食增产和 农民增收的结合点,也是解决当前矛盾和促进长远发展的结合点。既有利于抵御农业 自然风险,又有利于防范市场风险;既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又能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既 是缓解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治本之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还得不断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 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只有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土 地生产率,搞好结构调整,才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农业内部的文章才能真正做足做好:只 有不断改善物质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使农民进一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 放出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多形式、多层次转移,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嘲。 ( 三)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的基本动力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转型期,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互相交错,产生了 不少问题。“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较为重大而普遍的问题,它的解决与否 将对其他经济领域里问题的解决起着基础性作用。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不仅是 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结合点,也是解决当前矛盾和促进长远发展的结合点。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有利于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又有利于防范市场风险:既能够提高土 地产出率,又能够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既是缓解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又是增强农业发展 后劲的基本工程。抓住这个重点,就抓住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解决了这个问题, 就夯实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做好了这项工作,就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的繁荣。 ( 四) 提高农业自然资源的占有及可开发能力 农业资源内容庞杂,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社会经济资源,既包括可再生资源也包 括不可再生资源,对其效率的评价则具有更大的广泛性,包括该资源利用的资源效益、社 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以及边际利益。 农业自然资源的占有只可以说是构成潜在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将其变为现实, 有赖于人类有目的生产活动对其开发利用,只有一定时期内真正的提高农业生产能才能 有效开发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人口膨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可避免地导致对农业自然 资源压力的不断增大。一系列危机相继出现,如木材危机、水危机、粮食危机以及耕地 危机、物种危机和环境危机,这些危机归根到底都是资源危机。如何化解这些危机,似乎 人们越来越寄希望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即资源高效利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隶属于此 范畴。资源效率的概念可以阐释为: r e c = e o n o r i 式中:r e c 为广义的资源效率,r i 为资源消耗量或占有量,e o 指有效价值产出,n o 为伴 随该资源消耗利用过程产生的负面效应价值,根据上式,节约资源,增大有效价值产出和 减少伴随该资源消耗利用过程产生的负面效应价值。 6 第二章对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并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构成 的产出能力。吉林市是大城市,郊县郊区农业的稳定发展,对促进地区国民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安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依靠科技进步合理开发和 利用吉林地区各种农业后备资源,实现社会经济诸要素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有很强的实践性。 一、指标体系的确立 综合生产能力并不等于农业实际产出能力,但两者之间存在数量上关系。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的形成受土地生产能力,农业投入能力,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生产者素质及经 济发展水平制约。1 。农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多要素的复合系统,可从多角度确立反映生产 能力水平的指指标体系。这不仅可进行研究分析,而且能指导农业生产实际,保障指标 体系的适用性及可操作性。为对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根据吉 林市自然和社会特点,我们选择以下量化指标作为计算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的 依据”1 。 ( 一) 要素投入( 投入指标) 1 农业土地面积( 农作物播种面积) ;从图1 明显看出在政府出台一系列农业政 策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上升趋势。 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 单位:公顷) 见下图。 2 实际农业劳动力; 6 9 0 6 8 0 6 7 0 6 6 0 6 5 0 6 4 0 6 3 0 6 2 0 6 1 0 图l吉林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 2 0 0 02 0 0 12 0 0 22 0 0 32 0 0 42 0 0 5 图22 0 0 0 2 0 0 5 吉林市农业劳动力投入量( 单位:万人) 以上数据来者中国统计年鉴,2 6 年 图2 显示农业劳动力投入呈上升趋势 3 农业现代化水平( 机耕,机播,有效灌溉面积,配套机井) ; 表1吉林市机耕,机播,有效灌溉面积,配套机井数量 配套机电井( 单位: 正 机耕面积( 干公顷)机播面积( 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 千公顷) 眼) 2 0 0 12 2 31 8 11 6 05 2 6 4 2 0 0 22 3 4 81 7 6 71 5 9 95 3 3 3 2 0 0 32 3 7 0 41 7 5 2 81 5 9 95 5 5 4 2 0 0 42 6 0 5 1 8 5 81 6 0 4 5 6 0 4 2 0 0 52 6 1 92 0 0 9 1 1 7 2 7 6 5 6 5 8 2 0 0 62 7 7 52 3 9 5 1 7 2 7 6 5 9 1 5 ( 二)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产出指标) 1 农业综合价值量( 农业总产值) 2 农产品产量; 3 土地产出率; 表2农林牧副渔总产值( 单位:万元) 焦 总产值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总产值指数 2 0 0 09 5 5 9 8 05 2 6 0 9 01 8 1 4 23 4 3 0 1 11 8 7 3 7 2 0 0 11 0 8 3 1 2 45 5 6 1 0 32 2 8 3 24 6 3 5 0 84 0 6 8 1 2 0 0 21 1 7 5 2 7 05 7 8 0 2 62 9 4 1 95 2 4 5 2 14 3 3 0 4 2 0 0 31 3 3 0 0 4 25 6 1 6 3 26 2 0 5 56 1 6 5 9 44 8 0 5 11 0 7 4 2 0 0 4 1 5 2 6 9 7 67 1 2 8 8 8 4 4 2 2 7 7 0 8 4 3 24 9 5 2 1 1 0 6 4 2 0 0 5 1 5 7 3 2 4 77 5 5 9 2 54 4 6 6 57 1 2 7 4 54 6 8 8 91 1 3 9 表3 农业总产值与农林牧副渔相关矩阵 总产值 1 农业 o 9 1 5 4 6 21 林业 0 7 3 8 5 7 6 0 4 1 5 4 2 11 牧业 0 9 8 7 0 3 3 0 8 5 7 7 8 80 7 8 3 5 1 1l 渔业0 7 9 3 8 6 40 5 8 8 0 5 7o 7 3 1 9 4 90 8 7 8 3 2 l 以上数据来青中茸统计年鉴2 0 0 6 年 表3 说明了农业总收入以农产品为主,其次为渔业,牧业与林业关系不显著。 二、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吉林省各市排位 根据各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标的水平综合评定”,即以全省9 个地区的各项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指标的平均水平为标准,给各项指标打分,与平均水平持平的打5 分,高 于平均水平的多记分,低于平均水平的少记分。根据总分数多少评定全省9 个地区之间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的高低。定分标准是以各项指标与平均水平的比较相对数( ) 每高于( 或低于) l l o 多记( 或少记) 1 分。 o 多项指标定分评定法是统计学常用的多项指标综合比较法之一。 9 表l2 0 0 4 年吉林省各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表 乡村从业人农林牧渔服记 各个贝农用机械总动农业总产务农产品加工分名 地区人均常用耕力( 万千瓦)值( 力兀)业总产值( 万销售收入( 力兀)a次口 地( 亩) 元)计 高或高或高或 高或高或 低于记低于记低于记低于记低于记 水平水平水平水平水平 平均分 平均分平均分 平均分平均分 水平 水平水平水平水平 1 4 4 1 1 1 74 1 4 长春8 6 16 5 42 4 1 6 66 4 81 22 8 1 4 5 9 62 0 1 0 673 8 3 6 7 0 04 79 0 1 728 1 1 9 0 吉林7 1 62 2 221 3 8 9 95 241 5 2 6 9 7 63 2 891 7 975 5 7 3 1 22 5 222 45 3 1 0 r 32 1 8 91 1 6 四平 1 2 771 4 4 6 21 441 9 8 3 1 6 27 2 41 31 73 1 7 2 3 65 7 414 02 838 辽源6 9 92 4 124 9 6 46 6 123 6 3 3 5 16 8 423 2 7 96 7 523 0 6 4 6 85 8 91 5 8 通化5 0 4_ 4 5 309 0 3 43 8 416 8 1 2 8 9- 4 0 8o3 6 3 46 4 023 8 7 3 3 2_ 4 8o 17 白山3 2 26 5 023 8 0 17 4 133 8 7 3 9 46 6 323 9 6 86 0 721 5 5 9 8 07 9 131 29 1 3 21 2 6 3 松原 4 3 61 02 4 3 4 16 6 o1 21 3 8 6 5 6 82 0 582 5 181 4 0 0 0 08 1 2- 43 44 3 1 6 21 6 5 0 白城7 6 31 32 8 2 8 39 2 91 57 0 9 6 6 83 8 3l6 3 41 22 8 2 4 4 0一6 2 123 93 4o 延边7 6 41 7 139 0 2 63 8 414 9 8 8 5 25 6 625 9 0 7- 4 1 5o7 2 4 5 5 02 7 946 6 1 0 0 9 平均9 2 151 4 6 6 451 1 5 0 2 0 6557 4 5 3 3 552 5 9 ;l 上魏姑幂看中国统计年翟二h 从上表可以看出,吉林市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全省9 个地区的排序中位于第5 位, 正好是中间的位置。其中:乡村从业人员人均常用耕地7 1 6 亩,位于第5 位,比全省9 个地区平均数少2 2 2 。比第一的白城少5 6 ;农用机械总动力,位于第5 位( 评分和 四平并列,但是实际数值低于四平) ,比全省9 个地区平均数少5 2 。比第一的自城少 1 0 3 5 ;农业总产值位于第3 位,比全省9 个地区平均数多3 2 8 。比第一的长春少 4 5 7 ;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位于第4 位( 分数和长春并列,但是实际数值比长春 高) ,比全省9 个地区平均数多1 7 8 6 。比第一的四平少4 5 6 ;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 第3 位,比全省9 个地区平均数少2 5 2 。比第的长春少8 5 5 。一共5 个指标,两 个位于第5 位,两个位于第3 位,一个位于第4 位。由此可见,吉林市的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和长春、四平、白城、松原等地区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也是有潜力的。 l o 三、吉林市农业产值与各要素关系数学模型与模型分析 ( 一) 数学模型 农业总产农作物播农业劳动 科技水平成灾率 正 值( 万元) 种面积( 公力( 万人) x i x 4 y 顷) x 2x 3 2 0 0 05 7 6 0 9 0l3 4 5 9 9 06 4 1 o0 8 3 9 2 0 0 l 5 5 6 1 0 31 0 4 93 4 0 9 9 96 4 0 0o 7 3 8 0 2 0 0 2 5 7 8 0 2 61 0 6 23 5 0 4 4 86 5 6 00 6 3 2 2 0 0 35 6 1 6 3 2 1 1 6 53 6 8 6 7 46 6 9 0 o 2 9 4 2 2 0 0 47 1 2 8 8 8i 1 7 04 0 2 6 9 16 7 0 90 3 7 5 0 2 0 0 5 7 5 5 9 2 51 2 4 25 3 1 1 4 16 8 5 20 4 3 2 1 总产值预测函数( 回归方程) 统计结果n i4 - s 农业总产值( 万元) n - - - 6f4 - s = 6 2 3 4 4 4 0 士8 7 4 2 1 0 2 0 5 科技水平n = 6f 4 - s = i 1 1 4 7 4 - 0 0 9 1 7 0 农作物播种面积( 公顷)n = 6i4 - s = 3 8 9 9 9 0 5 士7 2 7 1 7 2 3 3 0 农业劳动力( 万人) n = 6i4 - s = 6 6 0 3 5 0 0 4 - 1 7 9 5 0 6 成灾率n = 6i4 - s = o 5 5 1 7 士o 2 1 7 0 相关性分析 农业总产值与科技水平r = o 7 7 2 ,p = o 0 3 6 农业总产值与农作物播种面积( 公顷) r - - o 8 9 1 ,p = o 0 0 9 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力( 万人) 瑚7 8 8 ,p = o 0 3 1 农业总产值与成灾率1 - = 0 4 8 0 ,p = o 1 6 8 全变量回归分析( 各变量均入选) y = - - 3 4 6 5 9 1 6 + 9 3 0 1 1 5 9x l 0 1 8 6x 2 + 4 3 7 1 5 7 9x 2 + 4 3 2 3 3 2x 3 ( 二) 模型分析 通过模型分析,我们选定要素中播种面积与吉林市农业产值统计学意义巨大。这说 明保护耕地的重要。由于吉林市农业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每户土地面积固定,所以提 高土地生产率是提高农民收入关键。而科技水平是生产率的保证,必须加大科技投入。 农田基本建设是确保粮食丰收关键,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生产重中之重。 四、应用相关理论对提升吉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分析 ( 一) 系统工程理论 农业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一方面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 物:另一方面又利用现代工业生产技术。把全部现代科学技术,新的技术革的成果,全部 用上。不但生产技术现代化,而且生产过程组织严密,各道工序配合紧密,是流水线式的 生产。”“”他认为,“在现代农业的组织管理中应用系统工程,能在创造人所要的高效能 的生态系统中找到最佳的发展过程,达到最优的综合效果。“一旦农业系统工程用到 知识密集的农业产业、林业产业、草业产业、海业产业、沙业产业,定会大显身手,不但 体系的组织,而且在日常生产调度上,都会显示其威力” 1 2 o 所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 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 可以相对稳定实现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小,既取决于土地、 生产资料、机械和人力投入的多少,也取决于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和农业抗灾能力的强 弱。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应当围绕“地、水、技、物”四 个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地”:保护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 的产出能力。“水”: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技”:加快技 术创新和推广步伐,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能力。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 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技术攻关 和高新技术研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选择一批对增产、增收、增效、降耗作用显 著的重大农业技术项目进行重点推广。着力提高农民素质,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进村 入户开展农技推广和技术培训。“物”:增加和有效使用现代投入品,提高物质装备对农 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农业的现代物质装备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 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化肥是地力的重要补充,农膜是积温的重要调 节,农药是作物健康的重要保障,农机是人力和畜力的重要延伸。要促进农资工业加快 发展,扩大生产,稳定价格,鼓励农民多投入。同时,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 提高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 二) 制度创新理论。 对制度创新的认识象制度创新本身一样是一个永续的过程,它决不可能也不在某一 次仓0 新上停止,也不可能对其存在问题的纠正而终止。制度经济学认为其一次制度创新 之后,就会出现暂时的制度均衡的局面,然这种制度的均衡实际上是孕育在对创新需求 的量的积累之中的,它总会要被新的制度创新打破,趋于新的平衡。中国农村的制度创新 是由一群人追逐获利机会开始的,然而人们追逐这种机会的欲望并未因最初的制度更迭 而趋于消失,相反在生产技术的变化,经营方式,社会环境的变化中,新的获利机会只增 不减,对制度创新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适时的因势利导以低成本的制度创新实现农村 制度的最低交易成本,这是创新时代保证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 上世纪8 0 年代以来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 。熊彼特于本世纪初提出的。熊彼特于本世纪初提出的。他利用生产函数的概念进行了说明:创新就是把 生产因素按一种新的方法组合起来,它包含着新的组合之实现”( 熊彼特经济周期1 9 3 9 年) 。 1 2 释放,2 0 多年来,这个制度一直在发挥作用,但要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 提高,需要寻求新的推动力“”。我国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创新,就本质而言,只是农地产权 的使用制度创新,只是一种经营方式的变革,并没有触动农地集体所有的制度根基。“” 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必须依靠制度创新。这些制度创新应该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制度创新。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土地制度非常重要。如果 土地制度不能适应现阶段要求将会非常不利。当然农村土地制度问题与农村金融问题并 不直接相关,但是金融离不开实体经济,必须先有实体经济存在,才能有金融的跟进。 二是农民生产组织制度的创新。我们现在这种简单的、作坊式的农民家庭生产经营方式, 已经无法适应工业化时代的要求。而且单个农民也无法了解市场,这在现今的买方市场、 消费者说了算的经济环境下,对农产品生产者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必须有农民生 产组织制度的创新。这种组织创新可以是农民自发的,也可以是政府推动的。三是农业 科技应用制度的创新。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并不算太落后,但应用并普及到农 村的太少,真正能够变成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的更少。去年,我们在山西省镇宁布依族 苗族自治县大山乡调研时,了解到有一位农户用7 0 0 0 多元的扶贫贷款养了羊,由于缺 7 乏科技的指导,羊全都没有成活,给这位农户造成较大损失,偿还贷款也就不可能了 1 7 o 这说明有了金融支持还必须有科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